摘要:企业信用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信用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形象,更决定着企业的存亡。加强现代企业信用建设对于和谐社会的建立,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概述现代企业信用相关理论有:企业信用的概念、类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原则、目标、任务。
分析我国企业信用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企业信用缺失现象突出、企业信用管理滞后、企业信用环境欠佳、企业信用信息问题严重、职工在企业信用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被忽视等六大问题和经营者的职业道德素质、社会环境、执法力度等三大制约因素。
建议从五个方面重视和加强现代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一、提高企业职工素质;二、提高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水平;三、逐步建立系统的信用法律体系;四、发展信用中介服务业;五、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关键词:企业信用建设;现状建议
企业信用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信用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形象,更决定着企业的存亡。大力加强现代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对于和谐社会的建立、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运行、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代企业信用概述
企业信用是企业的价值与核心能力,是企业推进文化战略管理的基础工程。企业信用涉及到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银行之间、企业与XX之间以及企业与消费者、内部职工之间的信用行为。因此,企业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的核心。只有重视和加强企业信用建设,拥有良好的信用企业才能长盛不衰的发展下去。
(一)、企业信用的概念
现代企业信用是指企业能够履行与客户、员工、消费者以及社会约定的职责而取得的信任,是企业履行自身承诺的意愿与能力。企业信用不仅仅是信贷信用,它还包括生产和经营的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信用、服务道德信用、贸易合同信用、内部管理信用、信息信用、卫生环保信用等诸多方面。
(二)、企业信用的类型
企业信用根据企业在生产或经营过程中信用关系产生的不同原因可区分为4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是时间差引起的。合作双方往往是一方承诺在先,兑现在后。有了时间差,就存在不履约风险。
第二种类型是不确定性引起的。社会经济现象多数属随机现象,其结果带有不确定性,对合作双方来讲,都存在不履约风险。
第三种类型是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合作一方没有足够的信息和条件来判断另一方是否可以信任,存在不履约风险。
第四种类型是目标差异引起的。即相关双方因目标差异而导致一方行为的结果达不到另一方要求的最低水平。
(三)、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原则
1.市场化原则。要坚持“XX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主要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形成信用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过程。
2.法治化原则。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坚持法治化原则,要在国家有关法律的规范之下进行,在法治化轨道上逐步改善。
3.系统性原则。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第一,需要调动各个部门、各个地方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第二,需要从信用标准、信用评价、信用信息交换、信用信息消费以及信用市场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整体推进。
4.“三公”原则。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尤其是信用评价环节一定要贯彻公正原则,防止由于某种经济利益而扭曲评价结果;在信用市场监管和对失信行为的处罚方面要坚定贯彻公平、公开原则,以推动企业信用水平的整体提高。
(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目标、任务
现代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完善、规范、有序、有效的企业信用体系,构建以诚信文化为核心、以信用制度为载体、以信用记录为依托、以信用监管为手段的企业信用催生、成长和维护系统。具体需要完善六个体系:企业信用标准体系;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企业信用信息传播体系;企业信用监督管理体系;企业信用建设法律法规体系;企业信用建设咨询服务体系。
现代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有:1.诚信文化建设。我们必须着眼长远,把诚实守信作为做人、办企业的基本准则,让诚实守信成为企业的核心文化。2.法律法规建设。法治的完善和法治精神的培育是现阶段企业信用建设的重要环节。3.信用评价标准的建立。建立信用评价标准的目的是通过考察企业的历史信用记录来对企业将来的信用行为进行预判。4.信息平台建设。只有把企业信用状况统一集中到同一能够方便查阅的信息平台上才能使消费者更方便的了解到企业信用状况,并作出是否能够履约、履约的能力如何的判断。5.管理、监督、服务体系建设。监管和服务,是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必要条件和保障。企业信用建设的全过程都需要XX、中介机构、企业员工、消费者、利益相关者和广大公众的监督。6.构建信用促成维护机制。企业信用建设中,必须要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形成信用资产保全机制,提高信用资产的收益;形成信用风险控制机制,增大失信者应承担的风险和责任。7.培养信用意识和信用能力。这是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也是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出发点。8.打造良好的企业信用环境。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包括XX信用、企业信用、公众信用三大块,三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二、企业信用建设的现状分析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受过去计划经济的制约,企业信用建设起步较晚。改革开放以后,在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才开始得到有识之士的注意,并逐步得到关注。分析我国企业信用建设的现状,可以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制约因素比较明显。
(一)、存在问题:
1.企业信用缺失现象突出。
当前社会尤其在经济领域存在严重的企业信用缺失现象,信用缺失引发的矛盾和问题纠纷经常发生。在经济交往中不遵守经济承诺和经济合同;在商品交易中企业之间互相拖欠货款;在借贷活动中欠贷欠息甚至逃避债务;在招工用工上拖欠工人工资;在经营管理中出具虚假财务报表;在金融活动中,非法融资、恶意透支、虚开商业汇票。企业之间交往过程中存在的互不信任甚至欺诈行为,造成经济往来成本过大、财富流失严重、价值分配混乱,使各经营主体利益得不到保障。企业信用缺失现象给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
(1)影响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信用缺失现象,造成经济的不合理分配,是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不良因素。
(2)信用缺失造成交易成本的大幅增加,影响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因为信用缺失现象的存在,人们在经济交往中无法预计经济交往的结果,为了躲避风险,加大了交易的成本和难度,不仅影响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且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和财富聚集。
(3)信用缺失造成大量企业“融资难”。信用是银行业经营货币的基础,信用缺失造成银行业的“惧”贷心理,无疑影响了企业的融资困难。
2.企业信用管理工作滞后。
(1)、信用法律体系不完善。企业信用的建设,离不开完整、系统的法律体系支持。目前我国市场还未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信用体系,来有效约束企业信用缺失行为,使得企业信用缺失行为有机可乘。守信成本高,失信成本低且利润巨大,造成一些企业违约不讲信用的收益远比付出的代价大,导致守信的市场主体被迫退出市场或者主动放弃守信原则。
(2)、XX职能不适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客观上要求XX适时转变职能。XX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职能主要在于制定规则,规范监管,推动信用经济不断发展。而目前各级地方XX对经济建设服务少,干预多,职能转变缓慢,不能适应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需要。
(3)、社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不完善。社会信用担保体系是建立企业信用体系和支撑企业发展的有力保障。我国社会信用担保体系发展缓慢,尽管部分地区相继建立了一批投资担保机构,就总体而言,这些机构大多隶属于XX部门,管理分散、规模过小、分布不平衡,且缺乏科学的管理和风险补偿机制,因此作用十分有限。由企业和个人出资建立的商业型担保机构,在运营机制、业务操作和经营管理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优势,是企业融资的好帮手,可是这样的担保机构太少,且多数是区域性经营,甚至有的省份还没有这样的机构,远远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
(4)、缺乏统一的征信机构。对企业信用的管理大多处于自发的各自为政状态。现有的信用评价分散,而且规范性差、随意性大,甚至有的只要缴费就发牌。企业信用信息不能共享,各XX部门基于安全和部门利益等方面的考虑,对自己所拥有的信用信息采取垄断式保护,使得企业信用信息公开无法实现,信用行业无法快速发展,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因缺少必要的基础性条件而进展缓慢。
(5)、企业自身信用管理机制欠缺。企业自身信用管理不到位和相互间信用关系的混乱与失控,是债务拖欠和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拖欠问题的背后反映的是信用风险问题,它源于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两个方面,其中内部管理起决定性作用。许多企业缺乏信用意识,没有信用管理机构和相关管理制度,对自身信用状况缺乏评估和改善的机制,甚至部分大型企业也存在严重的信用管理与风险控制缺陷,企业信用管理水平亟待提高。
3、企业信用环境欠佳
(1)、XX环境:XX信用尚未完全建立。XX诚信缺失,企业上行下效。尤其是在XX强力推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XX信用对企业的影响更大。
(2)、执法环境:执法队伍素质低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打击报复。权利寻租现象普遍,为了各自的利益来定义法律法规,千方百计钻法律的空子。甚至是执法者和企业互相勾结,同谋私利。
(3)、社会环境:公众信用意识不强,维权能力欠缺。金钱至上、道德沦丧、世风日下,规则意识被追逐经济利益的铁蹄践踏。
(4)、舆论环境:有偿新闻、虚假新闻、形式主义新闻。新闻媒体也有自己的利益,甚至在利益驱动下逐渐丧失了监督的功能,至少丧失了公平监督的功能。
4、企业信用评价标准缺失
标准不一,鱼龙混杂的评价和证书。XX部门、金融部门、行业协会、甚至研究机构都在做企业信用方面的评价和发放证书和牌匾,各部门为一己私利,缺乏统一标准,大家都在发牌匾、做宣传,甚至有的企业只要没有大的问题暴露出来,交纳若干费用就可以被评为某种信用企业。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使企业无所适从,不知所措;另一方面使消费者无所适从、眼花缭乱。
5、企业信用信息问题严重。
长期以来我国的企业信用问题被计划经济掩盖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往来频繁,商品流动性增大,这些情况导致信息的不对称,产生很多短期投机行为,使国家、企业和个人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1)、信息不真实,信息虚假。企业自己粉饰、广告策划商和媒体协助粉饰、XX有关部门鼓励粉饰甚至逼迫粉饰,重压之下企业信息失真。
(2)、信息不准确:信息传播不专业、不规范问题比较突出。部分新闻媒体说外行话、写外行文章,使得消费者和相关利益主体茫然失措。
(3)、信息不全面:单一信息居多,综合信息匮乏;年度信息居多,历史信息匮乏;关联企业之间的产权关系不明晰。
(4)、信息不及时:过时信息不及时更新。因特网是目前最便捷的信息传播途径,但是许多XX部门、企业的网站内容数年如始,只是高科技陈设。这样的信息平台除了浪费资源,别无他用。
(5)、信息不共享:如各大银行之间对某企业的信用等级及信用历史资料没有实现共享,客户信用资料、纳税信用资料、融资信用资料等不共享,各个主管部门之间了解到的信息不共享,协作沟通不畅,出现吃了上家吃下家的流动信用缺失想象。
(6)、信息不公开:广大消费者和社会公众不能得到企业全面系统真实的信用信息。
(7)、信息不统一:评价标准不统一,发布方式不统一,发布时间不统一,发布范围不统一等等。
6、职工在企业信用建设中的主体地位被忽视
企业信用的提升要靠企业内部信用控制机制发挥作用,而职工在企业信用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广大职工在企业中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他们在企业信用控制中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他们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却并不是企业命运的决定者。尽管广大职工希望企业长久繁荣发展,但他们在企业重大决策和日常监督管理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面对企业失信行为,大多数职工既不关心,又不重视,更不参与。
(二)、制约因素
1、经营者的职业道德素质影响企业信用建设。企业经营者是企业的灵魂。他们的职业道德水准是左右企业信用水平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个人说了算的私营企业、个体户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往往容易片面追求效益,忽视诚信。目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经营者队伍中尤其是个体经营户有相当部分没有经过严格、规范的职业道德教育,缺乏职业道德意识,法制意识也比较淡薄,因此在经营活动中不讲职业道德的行为时有发生,假冒伪劣等现象时有所见。
2、社会环境影响企业信用建设。主要表现在:一些不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诱导着企业信用水平下降;法治建设的完善程度影响着企业信用建设;XX信用的表率作用尚有待进一步加强;市场经济体制尚需进一步理顺。
3、执法力度不够影响企业信用建设。对企业信用的监管力量显得薄弱,相关执法部门对失信监管、打击不力,对失信行为处罚太弱,使得企业失信的成本很低,不能成为对失信企业的失信行为产生强有力的制约和打击。对于企业来说,由于失信行为付出的代价不高,尽管有风险也在所不惜。因此,对失信行为的执法力度有待加强。同时,有关企业信用建设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不少方面还是空白。这不仅缺乏行之有效的规范、约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执法的力度。
三、加强现代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建议。
企业信用是企业形象的重要体现,不仅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壮大,更决定着企业的生存。在市场条件下,企业信用在商业往来中影响交易的成败;在银行贷款中影响融资的成败;在企业招投标中影响决策的成败。因此,必须十分重视现代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加强现代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一)、提高企业职工素质。
谋事在人,成事也在人。企业信用是靠企业全体职工的诚信来体现的,企业信用建设也需要靠全社会劳动者的共同努力来进行。提高企业职工的素质是企业信用建设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的任务。
1、要树立企业职工的主人翁精神。要教育职工懂得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企业的盛衰既决定于全体职工的努力,也影响着全体职工的经济利益。增强职工的责任意识、自我意识、道德意识;引导职工“以厂为荣,爱厂如爱家”;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充分显示广大职工新时期主人翁的精神风貌。
2.、要培养企业职工的信用意识。建立规范长效的教育机制,使用各种宣传途径,通过多种形式,在职工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企业职工的信用意识。在广大职工中逐步形成一个失信可耻、诚信可敬的良好氛围,树立起诚实劳动、明礼守信、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文明新风。
3、要增强企业职工的遵纪守法意识。结合国家五五普法宣传继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劳动法》等基本法律,坚持学法、守法、用法,不断增强职工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
4、要发扬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精神。在企业职工中大力倡导“节能降耗”,节约一滴水、一滴油、一个螺丝钉、一度电,从小事做起、从自已做起,让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发扬广大。
5、要鼓励职工钻研业务、技术创新。加强对职工技术培训。支持他们业余自学,提高学历层次;引导他们参加各种培训班,提高职业技能水平;鼓励他们积极研究探索,在生产中进行技术改造、创新。
(二)、提高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水平。
要规范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大力提高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水平,不断推进企业信用建设。
1、建全企业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完整的企业信用管理制度可以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程序化地规范信用管理的工作,在企业内部形成科学的制约机制。主要包括资信管理制度、合同信用管理制度、产品(服务)信用管理制度、财务信用管理制度、劳工信用管理制度、环保信用管理制度等等。
2、建立企业信用管理组织机构。信用管理工作需要特定的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来完成。在组建企业信用管理组织机构时,要根据企业规模、业务量、部门信用管理机构的技术水平等情况确定机构的规模;要根据部门分工、集权与分权程度、人员之间信息沟通方式及部门内的监督控制需要确定机构的职位结构和岗位职责,定编定岗。
3、提高企业信用管理人员素质。合格的信用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高是强化企业信用管理的基础,企业应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信用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位能力:一是招聘吸收符合信用管理工作各岗位要求的、合格的人员任职。二是针对本企业实际业务情况,对新进人员进行岗位操作培训。三是组织企业信用管理人员定期进行后续培训教育。
4、强化企业信用管理部门内部管理。企业信用管理部门的工作直接影响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水平,因此部门内部的管理十分重要。要规范企业信用管理全过程中资信调查、信用决策、收款收帐三个阶段的操作流程;明确管理部门和各工作人员的责任制;建立赏罚分明的考核制度来增强工作责任心、调动工作积极性,把信用管理部门的工作做好。
5.推进企业内部信用管理信息化。推进企业信用管理信息化,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信用管理的效率。要提高企业信用管理职能化、标准化。要建立能与其他部门、单位有关管理软件相连的客户信用资料的数据库。要在企业内实施包含客户信用申请处理模块、客户档案管理模块、客户资信评级模块、账龄分析模块的信用管理软件。通过财务管理信息化、质量管理信息化、物资采购供应管理信息化、用户管理信息化等方式,不断提高企业内部信用管理水平
(三)、逐步建立系统的信用法律体系。
1、在完善、修改过程中增加有关企业信用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在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中,经济生活尤其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不断出现一些新的问题。特别是由于企业信用缺失带来的问题逐渐增多,危害越来越大,影响社会的和谐,处理这方面的矛盾和纠纷往往又缺乏法律依据。因此,要在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完善过程中增加有关企业信用的内容。以强化人们对企业信用的法律意识。
2、加快信用立法的步伐。要制定一批关于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新法律。信用立法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建立企业征信制度、信用信息共享标准和失信惩戒制度。将信用信息的公开、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的保护,信用权的确认、保护、侵犯企业信用权的惩处等一系列的问题法律化、明确化。这对于企业信用制度化、法律化,对于保护信用主体,防止企业信用缺失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借鉴发达征信国家的经验,制定我国自己的一整套规范的信用活动法律体系包括《信用基本法》—–明确国家信用管理机构和信用中介机构的法律地位;《征信数据采集和保护法》—–严格界定数据的开放范围、准确性和利用目的;《公平信用报告法》—–主要涉及如何规范信用信息记录、信息使用和评估行为及实施主体等等。
让违法的失信者“得不偿失”、自我约束,今后不敢失信也不愿失信。这就为企业信用建设净化了环境,提供了法律保障。
(四)、发展信用中介服务业。
作为商业机构运营的信用中介服务公司是信用社会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现代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把信用中介机构的发展和规范摆在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位置,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加以扶持培育。一是要按照“完善法规、特许经营、商业动作、专业服务”的方向,采取XX主导与市场化动作相结合的原则,以建立企业信用调查、征信、担保、评估实体为重点,鼓励发展一批以企业信用中介服务为主业的信用中介服务组织,特别要发展征信机构和资产评级机构。二是要建章立制规范信用中介服务机构的行为。引导这些中介服务组织高起点、市场化、规范化地自主经营。支持这些中介服务组织从我国国情和我国企业特点出发,借鉴国际上企业信用征集、评级的通行做法,研究开发比较客观、公正、科学、适用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采取适当措施刺激市场信用信息需求,引导企业信用产品商品化。信用中介服务要以可靠的信息和良好的服务取信于广大市场主体,努力提高自己的诚信度和公信力。三是要制定信息标识标准、信息分类标准及数据格式编排码标准和安全保密标准等,实现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的标准化。XX职能部门要依法监督管理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及其经营,保护其合法权益,营造和维护良好的信用中介服务市场环境。
(五)、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保障措施
1、建立领导机构。成立有XX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成员参加的地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协调小组,负责地方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工作,由地方XX领导为组长。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可设在工商局,由工商局分工一位负责人并确定一个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日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实行联络员工作制度,由各成员单位分别指定一名内设机构负责人为联络员,具体承办有关工作。建立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研究决定、协调处理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重大事项。
2、确保资金。为保障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所需要的资金,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基础上,本着精打细算、逐步投入的原则,可建立地方企业信用信息中心(设工商局),中心建设的初期投资,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由XX解决。中心建成后通过开展有偿服务自行解决正常运行所需经费。
3、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团结协作。坚持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与职能职责相适应,与业务工作相结合,避免互相扯皮现象。协调小组要定期不定期举行有关会议,及时沟通情况,研究落实有关任务。各成员单位要把这项工作纳入政务考核,鼓励争先创优。
现代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一项长期的任务。只要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调动起全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坚持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的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就一定能够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我国经济的高效、优质、快速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智英:信用问题的经济学分析,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年5月。
(2)林钧路:社会信用体系原理,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年1月。
(3)朱荣恩等编著:企业信用管理,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5月。
(4)钟起瑞:市场经济中的信用,人民出版社,2006年11月。
(5)周汉华:“信用与法律”,《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2年第3期。
(6)余红:“诚信管理制度构想”,《学术月刊》2002年第8期。
(7)唐任伍:“论信用缺失对中国管理的侵蚀及对策”,《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年第3期
(8)褚为民/张焕君:对加快建设企业信用管理体系的思考,河北金融,2004。
(9)周运清/刘谨:现代企业发展的信誉资本研究,经济与社会发展,2005第1期。
(10)尹柳营:信誉企业生存之根,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第1期。
(11)郝冬莉:加快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构想,河北金融,2004,(6)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