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军队重型装备的陆路运送方面主要有铁路和公路运输,目前公路的运输比例在不断的提高,特别是在短途运输方面多占的比例更大。为逐步建立完善的战略和战役支援保障、部队建制自我保障与地方征用支前保障“三位一体”的重装备公路运输保障模式,不断提升部队战略投送能力,真正掌握和时刻保持军队行动自由权,这些是公路运输灵活性等特点决定的。军事重装备的公路运输具有适应性和机动性强的特点,这也是新时期公路军事运输准备的前提。未来战争中,我军战术范围的运输保障任务还主要是靠汽车来完成。
关键词:公路运输;军队重装备;优化

1、绪言
1.1、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公路运输与铁路、航空运输的主要的优点就是机动灵活、适应性强,运输方便可以将货物从始发地门后运送到目的地的门口。由于公路运输网一般比铁路、水路网的密度要大十几倍,分布面也广,因此公路运输车辆可以“无处不到、无时不有”。公路运输在时间方面的机动性也比较大,车辆可随时调度、装运,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时间较短。尤其是公路运输对客、货运量的多少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汽车的载重吨位有小(0.25t~1t左右)有大(200t~300t左右),既可以单个车辆独立运输,也可以由若干车辆组成车队同时运输,这一点对抢险、救灾工作和军事运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公路运输在中短途的运输中速度较快。
发展适应性和机动性强的车辆运输装备,是新时期公路军事运输准备的前提。我国的周边并不太平,很多国家与我国有领土争端,国际国内形势严峻,近期的黄岩岛对峙事件就是比较突出的例子,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战争。在未来的战争中,我军的主要的运输保障任务还是要依靠公路运输来完成,在战时,铁路、航路比较容易被破坏,造成运输的瘫痪,汽车还将担负起部分战役运输保障任务,因此公路运输在未来战争中的任务非常繁重。战时为保证军队的迅速机动,后勤必须进行伴随保障,而当前我军“作战装备腿长,保障装备腿短”的问题又比较突出。目前我军的主要的重型装备都是依靠铁路运输来完成的,但是很多的火车站点离军队驻地还比较远,这就需要公路运输发挥作用,航空的运输也具有同样的特点。我军重型装中很多运输需要特制的车辆来运输,这些也是公路运输中比较欠缺的。现在我军的这些需求,目前我军显示配备的运力远远不能满足这些需求必须重点发展适应性和机动性强的车辆运输装备,并且建立比较完善的公路运输系统,使公路运输装备与作战装备的发展保持同步。
1.2、研究的方法
军事重装备公路运输面临的这些问题已经被相关的部门和专家发现,并且进行了很深的研究,本文在参阅了其他专家的研究后,确定文本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公路运输体系的建立,并结合现实存在的运输工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方法优化目前的公路运输方式,希望可以为提升军事重装备的公路运输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2、军事整装备公路运输的现状
2.1、公路运输取得成果
我军传统陆地机械化装备机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机械化装备自身机动,这种方式对道路损害严重;一种是铁路输送,这种方式条件受限,没有铁路的地方无法机动。但是随着我军军事现代化的进程不断的加快,军队的重型装备不断的增多,很多的军队驻地没有列车站点,机动性变差。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公路运输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一些特殊的军事运输用车的投入更加为军事重装备的公路运输提供了保证,军事配送能力不断的增强,公路运输的优点逐步被人们认可,越来愈多的重型装备通过公路运输。例如2009年国防部的网站显示,解放军装甲部队一场重装远投检验性演练成功举行。这表明解放军重装通过公路可随时运送到任何指定作战地域,部队远程快速机动保障能力有新提高,解放军成建制重装备远程投送能力实现新突破。在该此的演习中,解放军装甲部队铁路运输受阻,演练总指挥果断决定采取公路运输重型装备。总后某汽车团重装运输连官兵接到命令后,克服山区道路崎岖复杂、装备超重超宽超限等诸多不利因素,经过2天1170多公里远距离跨区机动,顺利地将某团装甲营主战重型装备及时送到指定地域。此举标志着解放军成建制重装备运输分队公路输送能力取得新突破。
2010年北京军区某集团军机械化步兵旅的20台机械化装备采用车载方式,从山西某地高速公路向内蒙古某战术合同训练基地开进。这是我军首次在高速公路采用车载方式长途机动机械化装备。负载机械化装备的是国产新型装备运输车,装载能力50吨,是我军装备的最新重型运输车。
2.2、目前公路运输中存在的主要的问题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相应物流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一些运输技术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与X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军装备的投送的总体发展水平还很低,且发展不平衡,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管理水平还较落后,在军事重装备的公路运输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适应性和机动性强的车辆运输装备还不够,公路交通网络还不够完善,信息化建设方面有很大的差距等问题都是制约我军重装备公路运输的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3、提升军队重装备公路运输能力的策略
3.1、建议总部、军区加大重装备输送力量建设力度
进一步优化调整总后直属和联勤分部的战略汽车运输部队的运力结构,应该进一步加大对重装备运输力量的建设力度,适时的加大重装备输送力量编制,特别是注意加大作战方向的装备的运输,尽早实现能够一次性运输一个装甲旅或机械化师的重装备和大型物资弹药的战略、战役运输保障能力。
3.2、加强公路交通网络的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公路运输不断的增强,公路里程不断的刷新,在全国今本建立了比较发达的公路运输网络,并且已经形成了初步的运输网络,但是在国防交通运输方面的网络布局还不够合理,不能充分满足现代战争备战的需求,国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不能满足国防现代化的需求。为了提高军事重装备公路运输的能力,我军应加强国防公路交通网络的建设,结合国家“十五”公路建设计划和2010年建设规划论证,对国防公路建设进行合理的规划并且将其纳入签全国公路建设的总体规划中去,在实际的施工中要落到实处。在施工过程中,对公路运输线路新建、改建、扩建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国防的要求,要着眼于未来战争的需求,要充分利用国家大力发展交通设施的契机,从战略的高度加强国防公路交通网络建设。在重点边防地区和重要的军事驻地要加强公路的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我国目前的边防、海防形式,重点加强边防公路、海防公路的建设,保证重型装备的投送。定期对目前已有的公路交通设施进行防护能力进行评估,定期对公路进行养护,找到其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的修正和养护,保证运输畅通。
3.3、为部队增配相应的重装备输送力量
根据不同的部队的重装备的配备情况,建议在军区拥有专门的运送部队来保证重装备维修运输保障力量的基础上,同时能够为部队配备相应的重装备运输力量。为机械化师和装甲师汽车运输力量增配1个重装备运输连,为摩步旅、装甲旅汽车运输力量增配1个重装备运输排,保证部队自主掌控部分建制重装备输送力量,确保部队具备一定的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重装备输送能力。这样在突发状况下,这样部队的自主运输力量能够将部分尖兵部队先期投送,抢占有利的时机来为后续部队打开局面。
3.4、积极研发多样的运送车辆来保证运输
增强车辆的兼容性,加大对民用汽车的发展力度,同时使民用汽车具备便于改装、改造,以适用于各类军事运输的性能。实现车辆标准化、通用化,使各类车辆的总成、零部件尽可能实现互换、通用,既便于组织维修器材的供应,又便于快速维修,增强车辆装备的可维修性。实现车辆装备的系列化,改变目前车辆型号单一的状况,建成具有多种保障能力的运输车辆系列,主要是增加大载质量的柴油车和机动能力、越野能力、防护能力强的小型运输车,从而完成战役运输、战术运输直至前沿运输等多种任务。大力发展集装箱运输,目前公路集装箱运输在军队重装备公路运输中多占的比例还很小,但是它会成为军队未来公路运输的发展趋势。与民用集装箱运输相比,部队的集装箱运送重装备的时间开始的比较晚,专用的车辆还不较少,没有形成有编制的运力,不能形成有规模的集装箱运输重型装备。民用运输已经有了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的运输网络和管理机制,丰积累了丰富的运输经验。集装箱运输车型号多、数量大、技术先进、遍布全国各地,且军用集装箱和民用集装箱在规格上是统一的,完全可以租用民用集装箱运输车为我所用。
3.5、建立覆盖全军的运输信息化系统
目前中国自己的北斗导航已经初具规模,可以为我国的公路运输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应建立覆盖全军的信息系统,每台运输车辆都要配备相应的运输设施,能够联系整个信息网络,防止在战时遭遇电磁等干扰时运送重装备的车辆失去连联系,同时平时可以为运送车辆提供线路、道路、天气等信息,为突发状况及早的做好准备。同时在重装备运输机动距离远、道路情况复杂、空间跨度大、指挥控制难等实际,打破以往条块分割的传统指挥管理模式,建立小型化指挥机构,并采取伴随指挥、越级指挥等多种指挥方式,对重装运输保障全要素、全过程、全方位实施覆盖式指挥,有效地提高重装备运输组织指挥能力。
结论
本文通过对我国的重装备公路运输的研究意义和当前的现状进行分析,阐明了公路运输重型装备是今后运输的发展方向,对我国军事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我国重装备公路运输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大重装备运输力量建设、建立完善的公路交通网络、建立覆盖全军的信息系统,积极采用多种的运送车辆来保证军事重装备的运送等建议来提高我军的重装备公路运输的能力,加强军队整建制投送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金晓辉,高树新,李文君等.外军重型装备运输车简介[J].汽车运用,2003,(12):15.
[2]伊洪冰.坦克装甲车辆运输车发展漫谈[J].重型汽车,2003,(4):27-28.
[3]刘宝波,李勤真.野战仓库军用集装箱装卸机械优化配置[J].起重运输机械,2008,(5):21-22.
[4]周良生,周宪江,李祖贤等.挂车在军事物流公路运输领域应用分析[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11,13(7):74-78.
[5]于庆国,林国利.浅谈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事交通运输保障[J].国防,2010,(4):54-55.
[6]陈云.全力打造军事交通保障的"利器"——全军军事交通运输装备建设综述[J].国防,2006,(11):36-37.[9]井祥鹤.陆路物流物资配载及输送路径优化问题的模型与算法[D].南京理工大学,2007.
[7]任杰,侯仁海,王金松等.联勤公路运输与民用物流互利发展研究[J].物流科技,2010,33(5):84-85.
[8]史毅军,张波.加强重装备公路运输保障能力建设的建议[J].汽车运用,2010,(2):15.
[9]张健,关雷.边境应急行动公路运输保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汽车运用,2011,(12):34-35.
[10]赵勇.新时期公路军事运输准备的四点思考[J].汽车运用,2004,(7):20.
[11]江金萍,宫春峰,梅小飞等.道路因素对履带重装备公路运输安全性影响分析[J].军事交通学院学报,2009,11(1):9-13.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