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预习是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低年级语文教学也不例外。笔者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引导学生利用预习进行富有个性的自主探究学习,借此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文从学理上将对低年级学生预习能力培养的策略进行概括总结,旨在抛砖引玉,引导更多的教师深入思考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预习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学习效率,从而实现新课改三维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低年级; 预习能力; 培养

引言
朱永新教授曾经断言:预习甚至是学生唯一的独立学习的机会,学生最终的学习能力,可以体现在预习的水平上。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预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到新课时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大大提高听课质量,更为重要的是通过长期的预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高。预习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能力习惯与终身学习能力方面,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教师如何才能使预习活动开始的适度、适用和适量,帮助学生又好又快的学习语文知识,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情,也是本文研究将要论述的重要问题。
一、坚持渐进性原则,合理设置预习作业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预习作业也是如此,教师不能将预习作业笼统的布置给学生,因为对于心智能力发展尚不成熟和语文基础薄弱的低年级学生来说,过于宽泛的预习内容会让学生的预习活动陷入混乱。笔者在每堂课之前都会根据本班学生的基础和儿童的认知发展能力、思维规律及心理情况,精心为学生设计三个板块的作业。第一板块为课文中的生词,要求学生做到会读、明白基本意思即可,第二板块则为课文背景及作者介绍,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第三板块则是文章主旨理解,以这种方法督促学生初读课文。通过这三个板块,把课文的知识点细化成一个个点,层层深入,逐步诱导,最终引领学生进入最后的恍然大悟,让学生对课堂的学习任务了然于胸。
二、坚持启发性原则,培养学生质疑能力
学贵有疑,在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启发性原则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因为预习不仅仅是要让学生了解语文课堂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起学生的自学能力,而预习能力的直接表现就是学生能否独立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笔者在三大板块的预习任务之后,特地为学生留出一个版面,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在预习中感到困惑的问题,但是低年级学生初读文章的时候,绝大多数同学表现的茫然与无从下手,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与意义,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因势利导,教会学生从题目、从文章词句、从内容、从写法进行正确的质疑,抓住文章的核心内容处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和简介,让学生变的“善问”逐渐发展为“会答”,能够独立抓出文章的突出之处,从而形成阅读文章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坚持针对性原则,立足教材学生实际
在语文预习活动中,学生是预习的主体,教材是预习的载体,所以语文教师在布置预习作业时要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立足于学生实际和书本,将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课本的知识点相结合,设计出既贴近学生兴趣又紧密结合书本的高效预习作业。以苏教版一年级《雨点》课文为例,在课文中关于雨点的拟人描写运用的十分生动,但是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十分容易忽视这个地方,笔者在主旨大意板块预习作业设计时便设计了两个问题,首先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自己回忆生活中下雨的真实场景,用几个词描述雨点的状态,待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之后,再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中的描写,让学生理解如何利用形拟人的手法来进行景物描写。通过这种结合课本重难点与学生兴趣的方式来设计预习作业,能够深入浅出的将课本知识呈现在学生面前,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以关键的问题带动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通过这一关键性问题打开思路,进而理解将要学习的整篇课文。
四、坚持拓展性原则,适时补充语文素材
在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拓展性原则,及时为学生补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活泼生动的语文素材,一方面激发起学生对于课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帮助学生通过素材知识的补充进一步提高语文素质。例如苏教版一年级教材中《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学习时,笔者为学生补充xxx的事迹和素材,帮助学生更深刻的体会这篇文章,但是教师不能不加辨别的采纳xxx的事迹,像xxx勤奋好学专去闹市读书、再如xxx生活作风简朴等,虽然这些事迹都是xxx伟大人格的彰显之处,但是与xxx爱民如子、心系群众百姓的主题意旨并不搭调,反而会误导学生自我预习中的思路。笔者在这节课从《伟人xxxx》这本书里精选了许多xxx关心体贴百姓、时刻为人民服务的事迹,应和凸显了“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文章主旨,激发起学生对于xxx的尊敬和对XXX热爱,达到了良好的拓展与引导效果。
结语:总而言之,要成为XXX课堂的优秀语文教师,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并从行动上不断优化培养策略,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焕发出属于时代的个性色彩和生机活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与学习能力。从预习出发,扬起学生自我学习探究的小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翁,这是语文教学乃至所有学科教学要遵循的规律,这也是新课改追寻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倪文锦,语文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宋莉,小学生语文预习能力的培养——六步预习法[J].科技创新导报,2012(07)
[3]李振思,预习——语文教学创新的前提[J].科技资讯,2011(3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