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童乩习俗研究

摘 要

潮汕童乩习俗是潮汕地区特殊的一种神明信仰,童乩就是神明附身的主体,通过神秘的法术使神明附身到童乩身上,帮助老百姓祈福占卜。可以说,童乩是神明与老百姓沟通的“神灵媒介”。通过探析潮汕童乩习俗的形成以及童乩的分类、特征,从而深入研究这一习俗在潮汕地区的存在意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其能够往正确的发向发展。

关键词:神明信仰 童乩习俗 分类 意义

潮汕地区位于中国广东省,东南沿海闽粤交界处,包括揭阳市,潮州市和汕头市。由于地势丘陵多、平原少、接近海洋,许多村民便开始出海打渔,也有一部分村民进行农耕。然而,由于容易遭受来自太平洋地区的热带季风气候袭击,台风常常光顾潮汕地区,不但破坏了居民的房屋、农作物等,而且致使外出打鱼的渔民们遇到海浪风险而丧命,于是,潮汕地区的居民就会求助于三山国王、妈祖、老伯公等神明,以此来保佑平安。潮汕童乩就是代表潮汕人民与神明沟通的媒介,主要通过“神明附身”,然后设神坛做法来为潮汕人民祈福占卜,保佑平安。

一、潮汕童乩习俗概况

(一)潮汕童乩习俗的形成

童乩习俗最早出现于宋朝,在古代叫做降僮术,又被称为“秽迹金刚法”。降僮术是指神明附身到僮子身上的一种法术,僮子作为老百姓与神明沟通的一种神灵媒介,常常扮成各路神明,为前来求神占卜的百姓答疑解惑,祈求平安。僮子在神灵附身的时候,身体的动作渐改常态,全身颤动,有时双眼紧闭,口流白沫,或以刀剑砍身,针锥穿舌而不流血。他们能预言,能治病和解答各种疑难问题。[1]

潮汕地区的人民有着根深蒂固的崇拜神明观念,这就奠定了童乩这一习俗在潮汕地区发展的基础。降僮术传入到潮汕地区之后,潮汕人民对这一法术颇感兴趣,他们觉得这种法术能够给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于是开始寻找合适的人群学习这一法术。由于此类人群多为未成年,而且还会祈福占卜,便将这类人群称为“童乩”。“乩”即是占卜的意思。由于潮汕地区的百姓信奉的大多是三山国王、李老仙师、城隍爷、老伯公等神明,因此,童乩在做法附身时主要召唤的都是属于潮汕地区百姓供奉的神明,并且将这一习俗融入了潮汕地区独有的“营老爷”特色活动之中,于是就形成了潮汕地区特有的童乩习俗。

(二)潮汕童乩个体概况

潮汕童乩在潮汕人民看来就等同一个职业,能够从事这一职业的人,都是较为特殊的人群,他们比一般人更容易冲动,易产生错觉,并且意识薄弱,容易接受暗示。到如今,担任童乩个体的人群不仅仅有未成年,还有中老年人,他们有的是遭受过严重的打击而变得精神不佳,多疑敏感;有的是正在生病,容易出现错觉;有的则是世袭制,家里爷爷辈或者父辈是童乩,而后传给子孙;有的是家境贫寒,想担任文童乩赚钱。

在揭西县京溪园镇曾大寮村,曾经有一个发着烧的孩子,躺在床上休息的时候,突然蹦起来撒腿就跑,家人不放心跟在其身后,只见其跑到老爷宫嘴里还念叨着平常人听不懂的话语,家人赶忙叫来村里负责挑选童乩的老大,老大一来便问这孩子是何方神圣,孩子不仅报出自己是老伯公,而且还指点老大如何管理村社,老大忙对孩子家人说这孩子可以担任童乩。自此之后,这孩子就成了曾大寮村的童乩之一。

除了拥有特殊体质之外,当选童乩之后,他们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老童乩会教给新童乩有关于算命、风水、各种经文、阴阳五学等方面的知识,也会训练他们耍刀枪,吟唱经文等技巧。等到熟练掌握这些知识与技巧之后,新童乩就可以上任了。

(三)童乩的特征

童乩习俗作为潮汕地区一种独特而又神秘的民俗活动,与广大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神秘色彩、宗教性质和服务性质特征,它们增进了百姓日常生活与民间信仰的关系。

1.神秘色彩

童乩习俗是一种极具神秘色彩的宗教活动,童乩在出乩过程中会进行绝活表演,比如用刀砍其身、爬刀梯、睡钉床等危险表演,但是他们自身却不会受到伤害,大多数童乩在表演结束后安然无恙,丝毫没有受伤的痕迹,因此潮汕人民都觉得特别神奇。童乩在出乩过程中,会吟唱各式各样的经文,这些经文大多都是古代的阴阳五学或者咒语,普通人没有经过学习是听不懂的。除此之外,童乩还精通带有神秘色彩的风水学和算命占卜法术。所以说,童乩习俗带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性质。

2.宗教性质

童乩习俗虽然不归为佛教,也不是道教,但是童乩在出乩过程中,其本人也会吟诵一些佛经以及道教经文。潮汕人民所信奉的神明,基本都属于道教,因此潮汕童乩施法召唤附身的神明也都是道教神明,比如三山国王、土地公、城隍爷等,同时也有佛教神明,比如观音菩萨、齐天大圣等。在童乩进行出乩活动之时,其身旁会有佛教人士或者道教人士进行协助,他们在一旁吟诵着佛教或者道教的经文,有的还会用纸笔记下神明借助童乩念出来的咒语,然后用潮汕话翻译给在场的百姓。揭西县京溪园镇曾大寮村的武童乩出乩之时,就会有道教人士在一旁协助,他们会一起吟诵道教经文,也会在手抄经文交给组织活动的老大,让其把经文贴到老爷宫的墙上,以此保佑本地区的百姓平平安安。童乩习俗虽不属于宗教,但也具备一定的宗教性质。

3.服务性质

潮汕人民对神明的崇拜是根深蒂固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都喜欢找童乩算一算,请童乩给出解决方法。在潮汕地区,家里有人患上了疑难杂症,会请童乩问诊治病;家里有孩子要升学考试,会请童乩做法开光,赐予一道顺顺利利的符;家里有人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也会拿生辰八字请童乩测算姻缘,倘若八字不合,情侣就会被要求分开;家里需要盖房子,也会请童乩测算最佳的风水位置,连动工时间都需要请童乩测算。童乩可以说是为大众服务而存在的一种职业,即使童乩在做这些工作的时候有收取一些费用,但是这一习俗也具备了服务性质。

二、童乩的分类

潮汕地区的童乩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武童乩,负责整个村社在游神赛会时的祈福占卜活动,也会在村社祭拜神明时进行各种绝活表演,以此帮潮汕人民祈福。还有一类是文童乩,主要是在家中设立神坛,帮助前来求神占卜的潮汕人民占卜、治病、算命等。

(一)为大众公益性服务的武童乩

潮汕地区每个村社里面通常会建有一个老爷宫,里面供奉着潮汕人民信奉祭拜的各路神明,潮汕人民把它们统称为“老爷”。在每年的正月十一至正月十五,潮汕地区的各个村社都会举行祭拜神明和“营老爷”的活动。武童乩主要负责整个村社在祭拜神明时的表演。在进行绝活表演之前,武童乩需要先召唤神明附身。潮汕地区一般把童乩进入昏迷状态称为“起乩”、“出乩”或者“起童”。[2]武童乩出乩之前,组织祭神活动的工作人员事先会布置好场地,在神坛四周摆放锣鼓。笔者曾在曾大寮村见过武童乩的出乩过程,只见工作人员在得到童乩的授意之后,便开始击打锣鼓,随着铿铿锵锵的锣鼓声响起,武童乩双手撑在神坛台上,紧接着往上一跃,跳上了神坛,然后嘴里开始振振有词地念叨着普通人听不懂的咒语,表示神明已经附身成功。武童乩在被附身成功后,一开始先是吟诵各式各样的经文,在一旁的助手会把经文记录下来,并且用潮汕话翻译给村里的老大们。这些经文里面蕴含了整个村社接下来的运势走向,按照神明的指示做,才能使村社发展得越来越好。待神明指点完毕,武童乩就开始进行绝活表演。

武童乩的绝活表演一般有爬刀梯、走火路、睡钉床等。在走火路之前,童乩会先在用炭火铺成的火路旁边跳舞或者做法,然后等待时机成熟了,以最快速的方式跑完这条火路,当地居民会把留下的火炭带回家中,以此来辟邪镇宅。曾大寮村在举行完“拜老爷”活动之后,童乩会躺在钉床上面,有的还会做出各种动作,嘴里同时念叨着经文,居民称这是在为整个村村民祈求平安。爬刀梯所用的刀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一阶钉铺一阶刀铺,还有一种是全用刀铺,刀梯每一阶都贴满了符,意在保护童乩不受伤。当地居民在看表演的时候,越到精彩处掌声就越大,童乩爬得越高,说明居民对神明的崇拜就越虔诚。很多人对于武童乩在表演完这些危险活动后毫发无损而感到疑惑,但是当地百姓并不会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而是坚信武童乩之所以能够毫发无损是因为当时他被神明附身了,神明法力无边,所以不会受伤。有专家在研究后表示童乩在进行这些绝活表演时,已经处于神志不清的状态,在此情况下,他们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就不会感到疼痛。然而,也有知情人士称:“想要成为童乩并不简单,首先必须带有轻微的神经质,先天上就容易接受别人的暗示,然后在师傅的安排下进行训练,传授画符、操剑以及做法时的各种技巧。学成出师前,还要经过7天的坐禁,最后还得来一次过火。让童乩赤足从炭火上跑过,表示有神灵附体,才会毫发无伤,但事实上,火上撒了一层盐,盐能降低温度,任何人都能走过”。[3]表演结束之后,武童乩就会进入退乩阶段。退乩时,武童乩依旧是双手撑在神坛台上,身子往后一跳,大喊一声“退”!便恢复成一个普通人。

除了在祭神时进行绝活表演,武童乩也会跟着“营老爷”的队伍走街串巷。潮汕地区一直保留着“营老爷”这一独有的习俗活动,每年正月,潮汕地区都会举行“营老爷”活动,有些地方是正月初六至正月十五,有些地方是正月十一至正月十五。揭西县京溪园镇曾大寮村的“营老爷”活动就在每年的正月十一至正月十五。在晚上的时候,壮丁们抬着供奉在老爷宫里面的神明雕像走街串巷,走在前面的是舞狮队,走在神像后面的是武童乩队伍。他们会进行一些高难度表演,比如耍刀轿,童乩头戴古代将军冠帽, 身着红色战袍、一手拿令旗、一手持宝剑, 坐在靠背、扶手、脚蹬各安三把利刀的轿上, 待其坐定, 由四个精悍的青年后生抬起向村子游去。[4]游神队伍所经过的街道热闹非凡,街道两旁站满了当地百姓,他们手拿着香,只要游神队伍一经过就会拜一拜,预示着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武童乩对于给大众的服务不仅仅是利用高难度表演来祈福,在祭神结束后,武童乩还会为现场的百姓免费占卜。以曾大寮村为例,武童乩坐在神坛面前,当地百姓祭神完毕后,排着队一个一个前去占卜,大多都是询问家人新一年的运势走向,武童乩不但耐心地一一解答,而且还会在红纸上画符,然后将这道符赐予前来占卜的百姓,让百姓把这道符带回家并且贴在墙上,保佑家人新一年万事顺意。武童乩无论是进行绝活表演祈福,亦或是为百姓占卜,都是不收取费用的,是公益性为大众服务的。

(二)私人营业性质的文童乩

与武童乩免费服务不同,文童乩为大众服务是有获取报酬的,虽然文童乩自身不会主动收取费用,但是前来求神问卜的百姓都会给一些“添油费”。文童乩会在自己家中设神坛,而且有特定供奉的神明。在揭阳市渔湖镇,就有一位文童乩家中主要供奉大圣佛祖,在大圣佛祖的雕像两旁放置着观音菩萨和南天七少爷。神坛面前摆放了三把椅子,是给这三位神明坐的。有当地百姓前来求神的时候,这位文童乩就会在家施法为其答疑解惑。文童乩的出乩方式与武童乩不同,文童乩在出乩时,会先烧香拜一拜供奉在神坛上的神明,比如该文童乩会烧香拜一拜大圣佛祖,接着嘴里念叨着咒语,然后开始手舞足蹈,此时,在场的百姓就明白佛祖已附身成功,于是前来求神者立马说出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佛祖听罢,会提出解决方法。待大圣佛祖做法结束后,文童乩就到了退乩阶段。文童乩的退乩方式与武童乩一致,双手撑在神坛台上,大喊一声“退”,就恢复成普通人。在文童乩清醒之后,求神者会拿出大红包作为答谢,明面上称为“添油费”,这些“添油费”少则几百,多则上万,那些前来请文童乩祈福保佑升官发财的达官显贵,出手相当阔绰,给的“添油费”大多上万,他们觉得给的越多,诚意越足。因此,大部分文童乩都是衣食无忧的。

文童乩在潮汕百姓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潮汕人民在生活中,大到结婚生子、建盖楼房、疑难杂症,小到普通感冒、升学考试等,都会询问文童乩。在揭阳市普宁市麒麟镇,有一位患者患上了头痛症,吃了好几天的西药都不见好转,她的家人便前往当地文童乩家中问诊。文童乩出乩召唤神明附身之后,手持刀剑一边手舞足蹈一边念着经文,为患者驱除邪运,然后烧香对着神坛拜了拜,将香灰倒入一碗白开水里面,让患者家人把这碗“仙水”带回家给患者喝下去。退乩之后,文童乩还画了一道符让患者家人带回家给患者随身携带。过了几天,患者家人再次来到文童乩家中,告知文童乩患者已经痊愈,并送上礼品作为答谢。潮汕人民封建迷信的思想致使他们觉得两个八字不合的人不能结婚,即使结婚,婚后生活也不会幸福。所以,家中有年轻人到了谈婚论嫁之时,长辈会把两个人的生辰八字带到文童乩家中,请文童乩算一算两个人的八字是否相符,倘若不符合,就会棒打鸳鸯。这一迷信思想拆散了许多对原本恩爱的情侣,潮汕年轻一辈对此思想十分厌恶,但是潮汕地区老一辈对神明的信奉过于强烈,会想方设法拆散八字不合的情侣。

正是因为潮汕人民对神明无比信任,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大大小小的难题时,第一反应都是去找文童乩化解。做生意的老板在遇到生意上的难题时,第一反应是觉得自己今年的运势被不好的东西阻挡了,他们会亲自到文童乩家中,请求文童乩为自己化解灾难。文童乩一般会给这些老板们一些建议,指点老板们按照神明的指示去做,必定能够逢凶化吉。同时也会画道符,把这道符开光后交给老板们随身携带,驱除掉邪恶力量。假如老板们按照指示行事后真的逢凶化吉了,就会带着大红包上门谢神,红包数额动辄上千上万,单凭老板们的谢礼,文童乩们就赚得很多了。潮汕百姓在建新房子之前,也会请文童乩帮忙看一看选址的风水好不好,算一算开工的最佳时机。倘若选的地方风水位置不佳,还会请文童乩帮忙找到最佳的风水宝地,潮汕百姓认为风水宝地才能使家族越来越繁荣。

文童乩虽然也是为大众服务,但是其属于私人营业性质,他们为大众服务是具有营利性的。文童乩除了在为求神者占卜问诊时收取“添油费”,有的时候会售卖自己使用过的法器,潮汕人民觉得这些法器是神明的象征,拿回家可以起到辟邪镇宅效果,都愿意高价购买文童乩使用过的法器。然而,文童乩在营利的同时,也会拿钱做善事,例如救助孤老孤儿、资助贫困孩子上学、为村社修路搭桥等,他们想要通过这种方式来告诉百姓要多做善事积德。

三、潮汕童乩习俗存在的意义

(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童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很多童乩都精通古代文化,比如阴阳五行、易学理论、奇门遁甲,虽然其中有一些不科学的成分,但是也包含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浓缩了古代人的智慧,部分理论对于今天仍然有借鉴作用。[5]潮汕童乩在出乩过程中所吟诵的经文大多都是古代佛教、道教、易经里面的经文,这些经文在现如今的社会,已经面临失传困境 ,而要成为童乩者就必须要熟悉这些经文,可以说,正是老童乩将这些经文传给新童乩,才保证了这些古代经文得以传承至今。童乩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还在于风水方面。风水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国人对于风水摆阵十分地讲究,有些人为了升官发财,会请风水师到家中摆一个招财阵。人们认为风水不好容易破财,甚至是招来杀身之祸。潮汕童乩对于风水学进行了深入学习,他们不仅会帮助求神者测算最佳的风水位置,还会帮助求神者在家中设法摆阵,用以招好运。童乩在对风水学的学习研究过程中,也就传承了中国传统风水学,他们还会将自己所学知识传授给对风水感兴趣的风水师们,希望这一传统文化能够源源不断地流传下去。

潮剧作为潮汕地区的特色戏曲,并不被当代年轻人所重视。潮汕地区的年轻人学习潮剧的并不多,有些地区的潮汕童乩会在游神赛会上表演潮剧,汕头市潮南区的童乩就会在祭神活动过程中演唱潮剧。这样的表演不仅给潮汕地区的年轻人宣传了潮剧文化,而且使潮剧文化能够得到传承及发展。潮汕童乩在工作过程中,就等于无形中在传承发展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他们可以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二)带动潮汕地区的经济发展

潮汕地区独有的“营老爷”活动以及童乩习俗慢慢地被全国各地人民了解之后,许多游客会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左右来到潮汕地区参与活动,感受这独特的潮汕文化。潮汕地区的百姓从中看出了商机,在游神赛会时,会到老爷宫附近摆摊,有的售卖具有潮汕特色的手工艺制作品,有的售卖潮汕美食,有的售卖祭神用品。以曾大寮村为例,每到正月十五左右祭神活动开始,村民就开始摆摊,整个街道熙熙攘攘,充斥着各种叫卖声。游客们想要参与祭神活动,就必须到售卖祭神用品的摊位购买香烛、纸钱、祭品等,有的游客也会购买潮汕特色的手工艺品以及潮汕美食。有些游客是从较远的地区来到潮汕地区,无法当天来回,曾大寮村的村民做起了旅馆住宿的生意,一个村庄开了好几家旅馆供游客住宿。可以说,这种习俗带动了曾大寮村的旅游产业,带动了整个村的经济发展。

游客对潮汕童乩充满着好奇,他们会特意去到文童乩家中请神祈福。由于请神祈福需要自备纸钱、香烛、糖果等祭品,游客们会事先到村子里卖祭神用品的店铺购买。潮汕地区每个村社都开了好几家卖祭神用品的店铺,每年光是前来请神祈福的游客的购买量就达到上万,活跃了当地的经济。

正是由于潮汕地区独有的“营老爷”活动以及童乩习俗,吸引了众多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游客来到这里参与这个活动的同时也会进行消费,不知不觉当中就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产业,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三)宣扬正确的道德观

文化根本是一种手段性的实现,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存在。[6]潮汕童乩不仅仅是为了满足潮汕人民生活中的需求,它也给潮汕人民灌输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在潮汕地区,当家中有人因为犯法而被捕入狱,在出狱之后,家中会带其到文童乩家中请神去除晦气。这个时候,文童乩请到的就是性格慈悲,爱说教的观音菩萨。观音菩萨在附身之后,先会做一场法术帮助出狱者去除晦气,只见观音菩萨先是烧香祭拜文童乩家中供奉的神明,在烧香祭拜之后,把香灰倒入装满水的瓶子里,然后把水撒到出狱者身上,拿起佛尘扫去出狱者身上的晦气,再让出狱者跨火盆,预示着重生。等到做法完毕,观音菩萨就会对出狱者进行说教,给他讲一些古代的英雄故事以及各种大道理,告诫出狱者以后要老老实实做人,不做损人害己之事,还会要求出狱者做善事来为自己赎罪。

潮汕地区的童乩平日里也会做善事,以身作则来教导潮汕人民要多做善事积德。不论是有获取报酬的文童乩,还是免费为大众服务的武童乩,他们都会拿钱财资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士。在京溪园镇曾大寮村,住着许多户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士,也有留守儿童。童乩平时会带着各种礼品前去看望孤寡老人、残疾人士和留守儿童,也会拿钱财去资助贫困人家的孩子上大学。他们用自己的言行教导村民们要关爱有困难人士,多做善事。在游神赛会时,武童乩在绝活表演之后,会给在场的村民讲述古代那些乐于助人、英勇献身的英雄事迹,也会吟诵一些宣扬正确道德观念的经文,以此来给村民们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鼓励村民们多行善积德,不能做损人害己的事情。

不管是武童乩还是文童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以身作则,为村民们树立一个好榜样。潮汕人民对于神明报以最崇高的敬仰,童乩又是神明的代表,他们平日里通过各种途径宣扬正确的道德观,潮汕人民都会认真听取,多行善积德。潮汕人民认为这样做,神明就会多庇佑他们,他们的生活才能得以一帆风顺。

四、结语

潮汕童乩习俗作为潮汕地区的一种民俗活动,已经渗透到了潮汕人民的婚姻、风水、治病、求财等日常生活中。潮汕童乩习俗就像一把双刃剑,它有着积极良好的一面,通过各种法术趋利避害,是潮汕人民的宗教信仰、精神寄托,不仅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同时,它也有消极的一面。童乩习俗在做法的时候,需要烧毁大量的纸钱和祭品,伤财又污染环境。另外,由于潮汕人民有着根深蒂固的神明信仰,因此他们对神明的指示都是深信不疑的,但是过于依赖童乩习俗,反而会导致人们在处理问题时没有自己的主见。童乩习俗中违背科学依据的做法不仅有害于人民的身心健康,而且不利于童乩习俗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无论是积极的影响还是消极的影响,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这个文化习俗,而潮汕地区的XX也应该出台相应政策,在保护潮汕童乩习俗的同时改良这一传统习俗不好的一面,使其得以有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许地山.扶箕底迷研究[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3-4.

[2]袁泽锐.潮汕童乩习俗调查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22.

[3]林国平.闽台民间信仰源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219.

[4]黄明珠.浅论湄洲岛妈祖舞“耍刀轿”、“摆棕轿”的文化特征[J].北京

舞蹈学院学报,2006(01).

[5]袁泽锐.潮汕童乩习俗调查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4.44.

[6]马林诺夫斯基.文化论[M].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7.90.

致 谢

时光飞逝,转眼便到了大学毕业季。首先,我要感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对我的栽培,给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机会。尤其是文传学院的各位老师们,孜孜不倦地教导我,不仅传授知识,而且教给我做人的道理。

在本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老师给了我许多帮助。她学识渊博,认真负责,在我遇到重重困难的时候,耐心指导我,使我不仅掌握了学术研究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教给我遇事要沉着冷静仔细思考。正是因为她百忙之中抽空审阅我的论文,多次指导我进行修改,本论文才得已成型。在此向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我还要感谢我的朋友们,他们不断地鼓励我,给予了我很多关于撰写论文和排版的帮助。

由于我水平有限,论文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潮汕童乩习俗研究

潮汕童乩习俗研究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3月12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5379.html,

Like (1)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3月12日
Next 2023年3月1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