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穆斯林的葬礼》中的玉文化

摘 要

《穆斯林的葬礼》是中国当代作家霍达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讲了回族玉器世家的一、二代人梁亦清及徒弟韩子奇与梁君璧、梁冰玉的人生悲剧。作品以玉器世家为小说的开端,由玉作为主线贯穿了全文。本文主要是从“玉”在作品中出现的频率,“玉”在人物塑造、情节推动以及行文构思这三方面的应用,来研究作品中体现出的玉文化的仁、义、智、勇等方面的文化内涵,探讨其玉文化内涵对中国传统玉文化思想情感与诗意意境的传承。

关键词:《穆斯林的葬礼》 玉 玉文化 韩子奇

《穆斯林的葬礼》是当代女作家霍达的代表作,小说囊括了穆斯林文化、回族文化和玉文化,文化与文化之间既有碰撞又相互融合。在作品中,作者用“玉”的历史长河来展现人物在这长河中的渺小,用玉刻画出了鲜明的人物性格,让“玉”来支撑整个故事情节的发展。作者巧妙地把玉融入到作品中,使作品蒙上了一层“玉”的神秘面纱。霍达在《穆斯林的葬礼》后记中写道:“请接住,这是一位母亲在捧着自己的婴儿”。霍达把这部作品视为自己的孩子,而小说中出现大量的玉文化,更能体现出其对玉的珍爱与痴迷。

一、《穆斯林的葬礼》中出现“玉”文化的原因

在小说《穆斯林的葬礼》的创作中,玉文化巧妙的贯穿始终,而文学作品的创作都离不开作者生平的影响以及所处环境的文化熏陶,《穆斯林的葬礼》中会出现玉文化,正是与作者的身世、玉文化在中国文化的地位息息相关。

(一)作者出生于珠玉世家

霍达是回族人,出生于珠玉世家,对珠玉有着一定的研究。而回族文化又深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伊斯兰文化也与玉有着密切的联系,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与回族有着商业往来,经营珠宝玉器的历史源远流长。

回族人与阿拉伯人的商业往来从唐宋以来就日益繁茂,民间流传着“回回识宝”“精明回回”的说法。之后阿拉伯人有些会侨居在中国境内,从而让珠宝玉石的生产经营世代相传,延绵不绝。作家在作品中就借穆斯林的传道者吐罗耶定之口道:“穆斯林和宝玉有缘啊,和田玉出自新疆,绿松石产于波斯……”[]。所以,在家族的影响下,作者不可避免地对玉产生特殊的感情,长期在珠玉的熏染之下,对于珠玉的种类、历史也了然于心,这为她写作这部作品奠定了基础。同时作者也深深地热爱着珠玉,从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出对玉的赞美,惊叹玉的历史之悠久,影响之广泛。霍达在深受玉文化的影响下,也就无法避免地在《穆斯林的葬礼》中出现玉,以玉文化为主线来进行构思和布局,再缀以自身情感来铸就这一部奇书。

(二)受传统玉崇拜心理影响

《穆斯林的葬礼》中的玉作为小说的起源,不仅提升了全书的审美意蕴,而且辐射了整个故事的结构,这个源于玉的故事,所体现出的玉文化,要追溯至上古时代。

中国的玉文化渊远流长。在上古时期,原始祖先由于自然崇拜,把玉作为神器,让玉具有了祭祀神明的神秘功能,在周代时,玉就已经成为周王朝王公大臣祭祀、礼仪、朝觐所用的必需品,对玉有一套完整的规定,之后经过几千年的沉淀,中国玉文化基本定型[]。可看出,玉文化的历史悠久,玉也就具有了深厚的历史蕴含,之后更是被儒家赋予了德的内涵,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赋予了人文的特征。

作者正是借助人们对玉文化的崇拜,对玉所蕴含的人文道德的肯定与追求,将玉文化有机地融合到作品中,使《穆斯林的葬礼》在历史厚重感与文化底蕴上都具有一定的魅力,并且将玉与小说中的人物命运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条条玉的长河,使文本的叙述与情感呈现出生命的气息。同时,作品中也写出了玉在回族里的地位,“韩家梁家,是玉器世家,在回回里头就拔了尖儿了。”玉的崇高地位,其实也是人们崇拜玉的一种体现,从中也显示出作者受玉崇拜的影响,才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玉的感叹和赞美。

二、《穆斯林的葬礼》中的“玉”文化的体现

研究《穆斯林的葬礼》中的玉文化不仅体现出对我国古代饰品用具的溯源,也是诠释全书的主旨与灵魂,是读懂霍达深层用意的其中一个必经之路。

(一)“玉”字在《穆斯林的葬礼》中出现的频率

由玉而生的故事主线,决定了玉文化在书中的地位不可低估。小说中一个“玉”字贯穿始终,对玉的描写和带玉字的元素也是琳琅满目。从小说的布局构思,到对人物形象的刻画,都与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触及到各个方面的玉文化。

小说连上序曲和尾声一共有十七章,全书加上目录,据本文不完全统计,“玉”字一共出现了1050次。所有出现玉字的地方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际存在的玉,实际存在的玉有673次,一类是虚指的玉,虚指的玉指的是人名和一些俗语谚语、诗句,如“玉不琢不成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这些出现了377次。在小说的人物方面,名字中带玉字的是梁冰玉。除此之外,名字中无玉但用其它形式指代的有“玉”魔老先生、“玉”王韩子奇、梁君璧、结绿(古玉名)。

(二)《穆斯林的葬礼》中的玉饰品

《穆斯林的葬礼》中,提到的饰品非常多,据本文不完全统计,能叫出名字的就有48种。它们源于不同的朝代,本文按朝代的先后给这些玉做了个总结,其中把一些镶宝嵌宝的描述也归为玉饰品。

商:夔纹玉器,青玉璃形玦。

周:玉壁,玉琮,玉圭,玉璋,玉璜,玉琥。

秦:和氏之璧,白玉虎。

西汉:玉带钩,刚卯。

南北朝:琥珀钏。

宋:玛瑙葵花式托杯,白五龙把盏,青玉狮子坠。

元:翡翠香瓜,羊脂白玉瓶,玉杯,青玉双耳活龙纹尊,白玉双耳礼乐杯,青玉飞龙纹带板。

明:茶晶梅花花插,“万”字耳乳丁纹杯,羊脂白玉壶,青玉缠枝花卉镂雕杯,青玉竹节式杯,青玉镂雕洗子。

清:翡翠西瓜,乾隆翡翠珮,玉山《秋山行旅图》,玛瑙三果花插,碧玺花,白玉三羊壶,桃红碧玺珮,玛瑙杯,青金石数珠。

中华民国:荔枝玛瑙,《郑和航海图》玉雕,兔儿爷,翠如意,碧玺镯子,玛瑙鸡心项链,蓝宝石戒指,玉香炉,碧玉镯子,欧泊珠子

我们通过总结玉饰品的出现,可看出作品中出现的玉饰品十分丰富,为作品奠定浑厚的历史感,同时这些饰品并不是单一的个体,是伴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以及人物性格的塑造的需要而出现,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三)《穆斯林的葬礼》中的玉用具

作品中玉用具并不多,提到的有渎山大玉海,百环瓶,玉碗以及翡翠盖碗。

【渎山大玉海】在第一章、第五章,文中描述渎山大玉海是元世祖忽必烈大晏群臣时的贮酒器,“以大块整玉雕成,沉雄博大,气势磅礴,重三千五百斤……”之后中国通“亨特”先生也都表示这件玉器是“绝无仅有”的,以此来窥见在元代时,玉器行业就已经初见端倪。

【百环瓶】【玉碗】也都是出现在第一章,这两件玉用具都是梁亦清雕刻出来的,有用南阳的“独山玉”做成的“百环瓶”,那瓶呈四方形,凸肚,细颈,小口,瓶子的两边都有一只高浮雕兽头,嘴里含着玉环,玉环上又套着另一个玉环,环环相扣,组成两根玉环链条,因而称为百环瓶。最后是一个精巧的玉碗。这两个物件都栩栩如生,生动形象。而易卜拉欣即后来的韩子奇,也是因为在见到梁亦清雕刻的作品后而被玉所吸引,而玉碗的破碎,让他放弃继续去克尔白朝拜,留下来当梁亦清的学徒,从而改变了命运。

三、玉文化在《穆斯林的葬礼》中的应用

《穆斯林的葬礼》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活动和故事的发展都需要一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构成这种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霍达交代环境的重要手段,小说中描写的主线是玉器行里三代人的人生悲剧。其创作素材来源于霍达本人的生活经验以及对玉文化的整体理解和处理,那么玉文化就不可避免的成为创作题材的主题部分。

(一)玉文化在小说人物塑造上的应用

人们常常将玉的温润与女性联系起来,从古至今不少诗词用玉来比喻女子的气质、容颜等。中国人给女孩子取名时常会用到玉,如《穆斯林的葬礼》中的梁君璧、梁冰玉两姐妹。这不仅体现了她们的父亲对玉的喜爱,也更好地概括了她们的人物个性。

梁君璧:璧也是玉,是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也是美玉的通称,给人一种坚硬细密且冰凉的感觉。而梁君璧就像玉一样,文中的梁君璧十分坚强,坚强得像玉一样的坚硬,似乎没有什么能够打倒她。当她的父亲猝死在未完成的玉器上的时候,母亲与妹妹都崩溃了,只有她,虽年仅15岁,却从容不迫地安排着父亲的丧事,让父亲安心地离开这个世界。梁君璧从没有被苦难和痛苦所压倒,在困难中表现得很坚强。韩子奇有两次离开家,第一次离开时,她独自带着妹妹撑起一个家;第二次离开时,她在战乱的年代里独自带着尚小的儿子守着博雅宅。身上充满着不息的生命色彩。但是她的个性又像玉那般冰凉,显得冷酷无情。梁君璧作为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严格遵守着穆斯林的教规教条,因此在面临华夏文化与回族文化、宗教与亲情、信仰与现实相冲突碰撞时,又显得不近人情;她甚至亲手设计圈套去拆散儿子韩天星的爱情,不惜让自己的儿子去承受社会的谴责;在对待女儿韩新月时,因异族不能通婚,便百般阻挠新月与楚雁潮的爱情,最后重病中的新月也只能怀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梁冰玉:冰玉让人联想到白玉,这种玉不同于其他玉类,品格上乘、质地细腻柔美,经琢磨之后具有灿烂的光泽,被推为群玉之冠[]。而白玉的特点也恰好体现出梁冰玉的性格特征,她与当时的女性不同,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梁冰玉受过良好的教育,才貌出众,在览玉盛会上是韩子奇的左膀右臂,为览玉盛会增添了一股温馨儒雅的文化气息。在思想上追求人的独立,具有超前的思想意识,勇敢地追求自由与幸福。在与韩子奇的爱情不被认可的时候,毅然决然地离开,说出:我是一个人,一个独立的人,要有自己的人格和尊严。她清醒地认识到:女人在中国,只能做一个愚昧、麻木、自贱,持家的奴仆,生育的工具。这些话显露出她对女性独立的追求,也因此显得她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她的身上折射出了现代女性的光芒,充满着个性和智慧。

(二)玉文化在小说情节推动中的应用

在《穆斯林的葬礼》中,玉的意象频繁地出现,其中一些重要的玉器对小说情节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通过整理并分析这些玉器,来重新审阅这一小说的情节设置手法。

1、玉碗与易卜拉欣

玉碗是致使全文的情节发生转变的首个重要意象。玉碗出现在书中的第一章节《玉魔》,它的出现引发易卜拉欣从信仰伊斯兰教改为信仰“玉”,此后一生都与玉相伴随。易卜拉欣即是后来的韩子奇,他本是孤儿,被穆斯林的传道者吐罗耶定收养,易卜拉欣就是给他取的经名,之后跟随吐罗耶定去往克尔白朝拜,他们一路上风餐露宿,无论多么困苦都不能动摇去朝拜的决心,直到见到那精美绝伦的玉雕,易卜拉欣深深地被那些玉器所吸引。之后观摩玉碗时不慎将之摔碎,心中的懊悔让他决定留下来,拜梁亦清为师,学习琢玉,玉也成为了他新的信仰。最终放弃去往克尔白朝拜,开始了“为玉而生,为玉而死”的一生。

2、玉雕“郑和下西洋”与韩子奇

玉雕郑和下西洋是“玉器梁”走向衰败的标志,它是洋人亨特委托给汇源斋的老板蒲绶昌,让其找玉匠雕刻,蒲绶昌找了梁亦清,梁亦清因郑和是回回人,是民族的英雄,便决定接下这件需要耗费三年才能完成的巨作。未曾想在最后关头雕刻眼睛时,梁亦清猝死在了玉坨上,船毁人亡。无良商家蒲绶昌还过来要求还债,梁家只好将奇珍斋抵押给蒲绶昌。如果没有玉雕郑和下西洋,韩子奇也不至于为了复仇潜伏在蒲绶昌手下做伙计,若是梁亦清在世,韩子奇或许会像他师父一样,一辈子当个默默无闻的玉匠,也就不会有“玉王”,更不会有韩子奇迎娶梁君璧导致爱情与婚姻的悲剧。

3、青玉螭形玦与玉王

青玉璃形玦则标志着韩子奇事业的巅峰。青玉璃形玦原本是博雅宅“玉魔”老先生的收藏,共有三块,在他去世后,被其子卖给汇源斋的老板蒲绶昌,蒲绶昌为了抬高价格,将其中的两个当着买家的面摔碎,剩余的一个则成为绝世珍宝,亨特以五十多万的高价买到。韩子奇请求亨特不要将国宝带离中国,并在重振奇珍斋后重新从亨特手中买回,将它在览玉盛会中展示,借此来打败蒲绶昌,从而获得了“玉王”的封号。所以,可以说青玉璃形玦是韩子奇事业与人生的巅峰,也是奇珍斋从没落到鼎盛的的转折点。

4、乾隆翠佩与韩子奇

乾隆翠珮在书的第二章、第八章均有出现,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乾隆翠珮是韩子奇的收藏品之一,为了让妻子梁君璧同意女儿新月上大学,无奈之下只好向妻子妥协,把乾隆翠佩卖掉,来给儿子举办婚礼,换得妻子对新月上大学的支持。之后不久,韩子奇在特种工艺品公司鉴定出当初卖掉的乾隆翠珮,心中的苦涩无法向他人道出,深受刺激的他在回家路上跌倒。女儿韩新月听闻父亲病重在医院的消息后,赶往医院后晕倒在地,被诊断出患有心脏病。韩家就这样一步步走向了绝望。可以说韩子奇与梁君璧这一代人的恩恩怨怨在乾隆翠珮上得到了延续,不仅是韩子奇的悲剧,也是下一代新月的悲剧,是连接“玉”、“月”这两条线索的枢纽,更是全文由喜转悲的主要关头。

(三)玉文化在小说行文构思中的应用

作为回族女作为回族女作家霍达,深受汉文化与回文化的熏陶渐染,而月、玉在这两种文化中都具有其美好的寓意,因此作者给《穆斯林的葬礼》笼罩上了温润的玉泽和清亮的月色,小说运用玉、月交错出现的章节形式来结构全篇,展现出独特的构思布局。

小说共有十五章,加上前面的序曲与之后的尾声,就共有十七个部分。翻开目录即可发现,从序曲“月梦”开始,接着依次是“玉魔—月冷—玉殇—月清—玉缘—月明—玉王—月晦—玉游—月情—玉劫—月恋—玉归—月落—玉别”,到最后的尾声“月魂”结束,每章玉月交隔出现。玉、月代表着两条不同的线索,从序曲“月梦”开始,描写小说主人公之一梁冰玉由于不得已的原因,长期漂泊海外,直到1979年,已到暮年时对亲人、家乡的思念让她重回家园,可惜却物是人非……接着小说将时间轴推回到1919年的民国时期。用十五章的篇幅讲述了在六十年里一个穆斯林玉器世家的盛衰荣辱,恩怨是非。以“玉”和“月”为代表的两条线索平行却又相互联系,以男主人公韩子奇为线索,从“玉魔”到“玉别”,述说了这个穆斯林家庭与玉无法割舍的缘分,书写了一条璀璨不息的玉的文化长河。另一条线索则由“月”开头,以女主人公韩新月为线索,从“月冷”到“月落”,抒写这个家庭两代三个女人的爱情悲剧。“玉”与“月”就这么将这个错综复杂的传奇故事串接起来,玉中有月,月中有玉,犹如两条河流交汇相融,互相映衬。

四、《穆斯林的葬礼》中的“玉”文化对中国传统“玉”文化的传承

玉文化并不是一蹴而成的,而是在悠久的历史中进行演化蜕变,作品中的玉文化就是在传统玉文化的基础上继承下去。

(一)对玉文化思想情感的传承

中国传统玉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在传统文化中,玉代表着“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 ”这是孔子关于玉的十一德的说法[]。后来,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又把玉德精减为五条,即“仁、义、智、勇、洁”[]。作品中的人物身上就有这些品质,也是对玉的思想文化的一种传承。

玉文化的所蕴含的“仁、义、洁”在梁亦清的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是上一任奇珍斋的老板,更是一位一辈子勤勤恳恳、默默无闻地创造着奇迹的匠人,同时他还是一个虔诚的人。半生的琢玉,没有琢去他心中的信仰,他热情地招待一切穆斯林兄弟,只要有需要,都会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坚信天下信仰安拉的回回是一家人,即使后来被易卜拉欣摔碎了珍贵的玉碗,也不见他生气,而是一笑置之,足可见他的“仁”与“义”。同时,在日复一日的琢玉中,梁亦清已把他的性子磨得如璧玉一般温和,流水一样悠远。或许正因如此,他才能做出那不似人间之物的玉器,洁白而玲珑剔透,这是也玉文化“洁”在他身上的体现。

玉文化的“智”“勇”则在韩子奇的身上呈现得更为明显。韩子奇是梁亦清之徒,在中秋佳节时,看到玉儿手里玩的泥兔儿时,发现了商机,觉得可以用玉做成兔儿爷,后来果然大卖,连他师傅都夸他主意来得快。而他之后为了给师傅报仇,忍辱负重在蒲绶昌手下当伙计,趁机学了洋文以及成功结识了亨特,为他重振奇珍斋打下了基础,更是成功赢得“玉王”的名号,从而击败蒲绶昌,这不得不说是他有勇有谋的结果。韩子奇一生为玉,虽经历过许多磨难,为玉而生,为玉而死,但他对玉的信仰从不动摇,玉文化的“智”“勇”也将在他身上传承下去。

(二)对玉文化诗意意境的传承

玉文化的历史悠久,从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到伟大《红楼梦》的诞生,中国的古典文学与玉文化的渊源极为深厚,它们对于诗歌美学意蕴建构都具有独到的作用,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

意境的营造是中国传统的文学创作手法,首用于诗歌,逐步影响到散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的艺术魅力在于它的小说意境[]。作品的意境由多方面构成,其中不可或缺的是玉对作品所起到的一种熏染,玉是石之美者,给人一种高尚美好的寓意。并且在传统文化中,玉是灵性的代表,与天地相融合,我国自古讲究天人合一,因而有不少人收藏玉佩戴玉。作品中无处不在的玉让小说蒙上了一丝神奇的色彩,寄予着美好的愿望。因而梁亦清才会给两个女儿取名中都有玉。但是小说的结局是悲剧,与玉又形成强烈的对比,可人是需要有理想与希望的,所以,作者用玉来烘托这种美的意境。霍达在这一部小说的后记中也谈到“我陶醉在自己创造的意境中。人是需要理想、需要幻想的,需要美,以美的意境、美的情操来陶冶自己。”因此作品利用玉文化所营造出的美的意境,是在传统玉文化的基础上继续传承下去。

除此之外,在《穆斯林的葬礼》中,原本是玉魔老先生的住所,之后被韩子奇买下的博雅宅,门扇的中心部位就有一副金漆对联:“随珠和璧,明月清风”。除了体现出此宅主人对玉的喜爱,更是诗与意境的融合。作者在小说结构上,用“玉”和“月”这两个古老的意象来贯穿全文,通过“玉月交辉”来达到“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片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的意境,提炼出一种高洁幽深的生命意识。

五、结语

《穆斯林的葬礼》通过对“玉”的创造性运用,成功将玉文化融入小说,让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更为饱满,情节也曲折多姿、复沓回旋,增添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使玉文化在文学艺术中相辅相成。作者霍达能成功将玉文化融入到作品中,正是因为其对玉文化的了然于胸,同时在受到玉崇拜思想的影响下,才能自然地将玉文化渗透到小说的各个方面,将玉文化所具有的仁义、智勇、纯洁等文化内涵展现在读者面前。在玉文化发展的道路上,为玉文化内涵的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参考文献

[1]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M].北京: 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16.

[2] 杨伯达.巫玉之光中国史前玉文化论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96.

[3]姚士奇.中国玉文化[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4.19.

[4] 王晋凤.浅谈中国玉文化及内涵[J].文物世界,2002(2).

[5] 王新华.玉族词语及其文化内涵分析[D].内蒙古大学,2006.

[6] 董秀芳.《穆斯林的葬礼》的意境探寻[D].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1996.

致谢

随着本科毕业论文的完成,我的本科生活也即将画上句号。在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度过的时光愉快而充实。在这里,我遇到了很多有学者之风范的老师,在他们的身上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跟做人的道理,他们将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在此,我想对在学业上给予过我鼓励和帮助的老师,表达我诚挚的感谢。我还要衷心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在论文写作期间,老师能在繁忙的工作和科研中对我的论文进行了审阅,让我非常感动,正是有了老师诲人不倦的教导,我才得以顺利完成我的本科毕业论文。最后感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对我的辛苦培育,为我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我学习到了大量的专业知识;感谢学校的领导、老师们给予我的帮助与关怀,在我有任何困惑时都能第一时间为我解答;感谢同学们与舍友在我遇到困难时对我的支持与鼓励;感谢父母对我的支持,我才能顺利完成自己的学业。

​​​​​​​

 

论《穆斯林的葬礼》中的玉文化

论《穆斯林的葬礼》中的玉文化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3月13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6156.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3月13日
Next 2023年3月1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