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然力或自然神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尊崇某一图腾物种的观念,有时也对该图腾物种举行一定的宗教仪式。[1]在中国的原始社会就流行图腾崇拜,可以说图腾贯穿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中国人是炎黄子孙,我们都是龙的传人,这也是一种图腾崇拜。同时图腾文化也存在于各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之中,对他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哈尼族作为一个有多种图腾信仰的少数民族,图腾文化是哈尼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哈尼图腾文化反映了哈尼族的宗教、历史、民俗和日常生活习性,研究哈尼族的图腾文化有利于更好地走进哈尼族,揭开这个神秘的民族的面纱,更好的去了解这个独特的少数民族。
一、哈尼族的图腾
哈尼族作为中华民族中的历史文化中独特的一环,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十分的深厚的。哈尼族是一个崇拜多种图腾的少数民族,他们信仰的图腾丰富多样哈尼族信仰动物图腾、植物图腾,同时他们也对大自然中的自然现象充满了崇拜。
(一)动物崇拜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哈尼族经过了远古时期的狩猎生活到了后面的农耕生活,他们对猛禽和猛兽充满了敬畏,更是把动物当作自己民族的保护神,在哈尼族的思想中,动物不仅仅是人类的食物,更是人类的兄弟姐妹,应该和谐相处,各取所需。哈尼族崇拜的动物图腾有:鱼图腾、鹰图腾、虎图腾、狗图腾、蛇图腾、牛图腾、白鹇鸟图腾等等。
在哈尼族的创世神话之中,鱼是特殊的一个存在,哈尼族认为人是鱼生的。在创世神话中哈尼族“虽然对天地开辟、人类诞生、谷种起源的解释多种多样,但鱼创世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鱼这一特殊的神话形象几乎贯穿于整个创世过程。”[2]且在哈尼族人的心目中,鱼也代表着吉祥如意,哈尼族人的衣服和装饰品中就有着鱼的身影。
其中,我认为最具有传奇色彩和独特性的就是白鹇鸟,在哈尼族人眼中,这是一种独特而又神秘的鸟儿,哈尼族人把白鹇鸟当作吉祥、幸福、安全的象征,和凤凰一样都是神鸟,能给哈尼人们带来好运。在哈尼族中流传白鹇鸟带领哈尼族人逃避战乱,带领他们从迷林中走出,救了哈尼族人的故事。从这个以后,哈尼族人就把白鹇鸟当作神鸟,他们相信有这种鸟儿在,一定会有好事发生,之后白鹇就这样融入了哈尼族的文化和生活当中,在哈尼族人的服饰中就能看到白鹇鸟的身影。白鹇寄托了哈尼族人的美好愿望和理想,是安全和吉祥、美好的象征。
(二)植物崇拜
哈尼族是一个农耕民族,对植物有着特殊的感情。哈尼族人村村都有族人称之为“寨神树”的神树,神树往往是一颗笔直,年代长的常青树“担任”。这神树寄托了哈尼族人的精神世界,重大节日要到此处杀鸡宰牛献祭祈祷,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寨神树的存在,也是哈尼族人积极爱护环境保护森林的一种见证,更是对他们对植物感恩,有寄托精神情感的一种体现。
在我看来哈尼族人对植物的崇拜还体现在他们对一种特殊的染色植物的崇高敬意,这种草就是哈尼族人对民族服饰染色加工的蓝靛草。在哈尼族中流传着战乱期间,靛蓝草救命的故事。传说在战乱时期,哈尼族人那时候的衣服还是以白色为主,显眼的衣服老是被敌人发现,在哈尼族人逃进大山森林里时,蓝靛草将他们的衣服染成了黑色,让追捕他们的敌人难寻他们的踪迹,保护了哈尼族人同胞。自此,蓝靛草成为了哈尼族人的吉祥草,哈尼族人制作民族服饰时,往往都会用到这种草,他们觉得这样会带来吉祥。
植物为哈尼族人带来了吉祥和好运,也为他们的生存带来了保障,有了植物有了森林,哈尼族人才得此生存至今,哈尼族人把植物奉为民族的保护神,以此表达他们的敬意。植物融入哈尼族人的生产生活,对他们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三)自然现象崇拜
哈尼族尊崇自然、爱护自然,他们认为自然是伟大的,人们应该对大自然充满敬畏之心,很好的处理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关系。在古代,因为认识的不高,哈尼族人无法解释闪电打雷、日月星辰这些自然现象,所以对此充满了尊崇与敬意,它们的存在是大自然对我们的馈赠,太阳送来了阳光使万物成长;大雨滋润我们的土地;狂风暴雨、打雷闪电是不是我们做错了什么使得大自然发怒等等。哈尼族人对这些都充满了敬畏。
在云南的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这是中国唯一一个哈尼族自治县。这里横跨北回归线,每年夏至日太阳在这里转身,哈尼族人会择期举行重大的节日庆典,来祭拜太阳,祈求太阳的光芒永远照射哈尼人民,给哈尼人民带来温暖,保护哈尼人民。
这些都是哈尼族人对自然现象崇拜的一种体现,这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模式,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向他们学习的,尊崇自然、爱护自然,对大自然保存一种敬畏之心,我们是自然的一份子。
二、哈尼图腾与哈尼民族服饰
哈尼族是一个多支系的民族,且各支系的服饰文化具有各自的特征。哈尼族人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逐渐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饰文化,且这些非常具有哈尼民族特色的服饰拥有丰富的服饰图案,这些服饰图案与哈尼族人的图腾信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种类繁多、形式精美、寓意吉祥的哈尼民族服饰,这很好的体现了哈尼族的智慧与才情。哈尼族人的服饰精美,具有典型的哈尼民族特点,从男女老少头戴的包头、头巾到上衣、裤子、裙子,围裙甚至到绣花鞋、各种挎包和日用品上,都可以发现上面绣着形态各式各样、色彩缤纷的动植物图腾和日月星辰等图腾,以此作为装饰。哈尼人以日月星辰、虫鱼鸟兽、花草树木作为服饰审美图案,寄托着哈尼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一)源于植物的服饰文化
植物在哈尼族的服饰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哈尼族信仰植物图腾,比如树木万年青、竹子、榕树等。哈尼族村寨都拥有自己的寨神树,这些神树就是他们的信仰寄托,具有典型的代表性。经过抽象化的树木形象往往出现在哈尼服饰之中,哈尼族中树木的形象就来源于这些树木。
碧约支系妇女背部的图案就有大量树木的造型。此图的造型是经过变形后的几何形态,共有三层组成,最下面的一层是树根,代表头人;中间的一层是树干,代表贝玛;最上面的一层是树尖,代表工匠。[3]这三个职位来源于哈尼人的神话传说,他们是哈尼人眼中的“能人”,在传说中,这“三种能人”带领哈尼族人逐渐走向繁荣、哈尼社会安定。至此,足以可见植物图腾在哈尼族人服饰中出现是具有特殊的寓意的,它寓意着哈尼族人对“能人”的尊敬和崇拜。
哈尼族的服饰以黑色为基调,哈尼族人认为黑色具有尊贵、高雅、正统的含义。在墨江有着哈尼族尚“黑”的说法:黑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神秘莫测”的,哈尼族的服饰都是以藏青色为基本色调的,黑色是最受哈尼族尊重的色彩。[4]黑色是哈尼族人的保护色、生命色、吉祥色。这个色调基于哈尼族人对于植物的崇拜,他们认为在战乱时代,是因为植物给他们的衣服染了黑色,使他们逃脱了追兵的追捕,得于生存延续下来。特别是靛蓝草,在哈尼传说中正是因为这种草的“救命之恩”哈尼族才延续下来。哈尼族人在制作服饰中往往运用这种草作为染料,将服装染成黑色,他们相信,黑色会给他们带来吉祥和快乐。植物为哈尼族人带来了生活的希望,哈尼族人把他们奉为保护神,衣服染色用植物,装饰更是用植物。传承至今,在文化交融中,在民族服饰不断变迁的今天,哈尼族在任何时候的祭祀活动,主持人都必须着黑色衣服,平时着汉装的人,到了正规礼仪的场合就得着黑色服装,否则视为不严肃、不庄重、不洁利。[5]
(二)源于虫鱼鸟兽的服饰文化
哈尼族服饰中也有大量动物图案,这些图案出现在哈尼族的民族服饰之上也有其特殊的寓意,这些动物很多都是哈尼族人的保护神或者对其有崇高的敬意。鸟兽图案是哈尼族服饰之中形态最多种多样的、造型最生动、结构也是最复杂的。它们出现在哈尼服饰的每个角落,头巾,袖口、鞋子、挎包等都有动物服饰的身影。它们由哈尼族人日常生产生活演化而来,且结合了哈尼民族特色产生。是哈尼族人的信仰崇拜和行为习俗的最好体现。我们挑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几种虫鱼鸟兽图案为例来做分析。
1.白鹇鸟图腾的运用
在哈尼服饰中,我觉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白鹇鸟图案,这是哈尼族人心中的神鸟,充满了善良与吉祥寓意。哈尼族服饰中,白鹇鸟有的被抽象化,只剩下突出漂亮的双羽和尾羽,纹饰在哈尼族妇女服饰的袖口,腰带、头巾等环状的区域。而白鹇鸟具体各个角落的形象图案则会凸显白鹇鸟鲜红的双颊,漂亮的冠羽,双翅羽黑色倒V纹,这样具体的形象通常出现在哈尼服饰中的上衣及后背。在科技与缝纫技术发达的今天,因为商业发展的需要,更加形象具体的白鹇鸟形象也出现在哈尼族服饰的各个角落。哈尼族人把白鹇鸟的形象运用到服饰之中,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希望神鸟能为他们带来吉祥和好运,更好的生活。
2.鱼图腾的运用
其次,鱼图腾在哈尼服饰之中也占据很大的位置,且这个鱼图腾以鲤鱼为主。在哈尼族人心中,鲤鱼具有吉祥和多子多福的寓意。它不仅仅出现在哈尼族的衣服、裤子和头巾等地方,还被打造成银饰,手镯等用于装饰。鱼图案往往因为以具体的形象出现在哈尼族的服饰之中。哈尼族人往往把鱼图案用在帽子、项链和腰带等位置。在哈尼族人的神话传说《那突德取厄玛》中讲到,哈尼族的祖先是一条大鱼,它生出了天和地,又生出一系列后代一有、无、生、死、黄、绿、黑、白、半。[5]哈尼族服饰中鱼图腾的使用,也有对祖先的怀念和崇高的敬意,更有吉祥和对生殖的崇拜。哈尼族人结婚时,女子经常在脖子上挂上大串的银饰品,其中就有鱼造型的银饰,以寓意吉祥和寓意生生不息。
3.狗图腾的运用
狗自从被驯化之后,一直就是人类的好朋友,对于哈尼族也是如此,在哈尼族的传说之中还流传着狗勇救哈尼族主人的故事,且现今在某些哈尼族村寨里还存在着不吃狗肉的习俗。狗是哈尼族人的好朋友,帮着哈尼族人看守粮食,帮哈尼族人狩猎,哈尼族人对狗有着特殊的感情。在哈尼族的服饰之中,狗是被抽象化的,以狗齿的模样出现在哈尼族人的服装之中,通常运用在袖口,绑腿等边缘的位置。
(三)源于日月星辰山川的服饰文化
在哈尼族的服饰文化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日月星辰对哈尼服饰的影响,这些大自然的形象对哈尼族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且深远的。哈尼族有太阳崇拜和月亮崇拜,在哈尼人的远古意识中,太阳和月亮是万物滋生之源,农事、历法、住宅、婚嫁都依据太阳月亮的运转变化而定,神话传说中,太阳和月亮停居的天界是神祖的住地。人死亡后又要回归太阳和月亮运行的地方。[6]以此可以看出,在哈尼人看来,太阳和月亮不仅仅是一个天体,更是哈尼人的天神。
哈尼族是个农耕民族,四时交替、时间变化,哈尼族人都是运用天体来推测的,在他们心里日月星辰就是天神,能给他们带来幸福和好运,是吉祥的象征。所以,日月星辰在哈尼服饰之中运用的非常广泛,几乎涉及了所有的方面。在哈尼族所有的支系的服饰里都有日月星辰的图案,它们成为了最基本的装饰图案。哈尼族人不单单把他们融入自己的服饰还创作了歌曲,舞蹈来表达自己对日月星辰最崇高的敬意。在云南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还有专门的“太阳节”节日来祭拜太阳。
哈尼族是依山傍水而居的民族,是真正的开门见山,低头就能看见水,可见山水对哈尼族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性,哈尼族人崇拜山神和水神,哈尼人的生存环境是一部由森林(水源)—村落(生命)—梯田(生命力)组合成的生命交响曲。因此尼人就生成了“阿课欧滨”这样的神话情结,即简收姑娘(人)变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森林)。[5]
在漫长的生存发展之中,大山为哈尼族带来了充足的食物和柴火还有保护,江河为他们带来了生命的根本,在哈尼服饰中,哈尼人把大山和河流的形象简化成波浪纹,通常把波浪纹广泛的用在哈尼族的民族服饰之中,头巾、腰带、绑腿、袖口、荷包等多个地方都有波浪纹。
三、鸡图腾与哈尼“鬼神”文化
哈尼族是一个信仰鬼神文化的民族,他们坚信人死之后灵魂仍然存在,活着的人可以通过某种特殊的物质媒介与灵魂进行沟通以达到某种目的。我们以鸡图腾为例,来分析和研究鸡图腾与哈尼“灵魂”文化之间的关系,鸡到底在哈尼人的“灵魂”文化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哈尼族相信鬼神传说,他们相信世界上有鬼和神存在,他们赋予图腾特殊的神性与鬼性和特殊的文化内涵,结合特殊的灵魂观进行与“鬼神”和逝去的亲人进行交流。哈尼族人信仰的鸡图腾就是与这些特殊的存在进行交流的必须的媒介,哈尼族人的鸡通过神话、祭祀、占卜等宗教行为,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符号内涵,成为哈尼族的人和神鬼交往的重要媒介,达到族人身心的自我调适。[7]
(一)神鸡
鸡在某种特定的情况和环境之下被哈尼族人赋予了特殊的神性。此时鸡代表着神圣至高无上,能为哈尼人民带来好运和福气。它此时是神的代表,代表神的意志,可以传达神的旨意。鸡神能护佑哈尼村寨的平安。
有的哈尼村寨会在村子里饲养一只神鸡,这只神鸡是由村子里最雄壮挺拔的那只公鸡担任,一般纯白色或者有鲜艳红羽毛的为最佳,具体看村寨的选择。他们会把这只神鸡放养在村子里,“巡视”村子,代表守护,这只神鸡不能食用,要让它自然死亡。如遇到不自然死亡的神鸡,要全村进行祭祀活动。在村子里举行巨大的祭祀活动的时候,必须请出神鸡进行仪式,选出举行仪式的龙头,这个龙头由神鸡选出,有资格的人轮流抱着神鸡向村子里的寨神树进行仪式,如果神鸡鸣叫了,这个人就有资格担任仪式的龙头。神鸡是村子里的保护神,它被哈尼族人赋予了特殊的神性,是哈尼族人的保护神,象征吉祥如意。
(二) 鸡与“鬼魂”观念
哈尼族相信万物有灵,相信“鬼神存在”,有“祖先崇拜”。哈尼族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祭祀活动,而鸡就是祭祀活动中的必有的媒介,鸡、鸡毛、鸡蛋都是祭祀活动中的常用的祭祀之物。
鸡图腾对哈尼族人具有重大的特殊意义,它是哈尼族与逝去的亲人与“鬼神”交流的媒介,哈尼族人赋予了鸡图腾特殊的“神性”与“鬼性”。哈尼族人的鸡,不仅仅是食物,在一定程度上鸡已经超出了食物的范畴。鸡的身影活跃在哈尼族的各个领域,包括哈尼族人的神话故事传说、宗教祭祀、叫魂、占卜等等,在哈尼人看来,鸡有着可以驱邪避恶攘灾,代表着吉祥幸福美满的符号意义,成为哈尼族人特殊的意义符号。通过这些意义符号,鸡成为哈尼族与神鬼、与他人交往的重要媒介,对调解人与鬼神和他人关系发挥重要作用,从而使神、人、鬼关系达到认知上的和谐,进而对人的心理进行调适,达到平稳正常的状态。[5]
魂灵观念在哈尼族宗教意识中是十分重要性的,魂可以说是一个人或事物存在的必要条件。小孩夜半的哭泣,庄稼来年的收成,一个寨子是否兴旺和谐,都
与魂灵有关。[8]哈尼族人相信世界上有着魂灵的存在,所以也他们深信不疑祭祀词求福、攘灾、驱邪会对人产生功效。比如家中有长辈或者亲人去世,使人产生空虚无助感和一定的恐惧感,而魂灵观念可以安慰家属的心理,平复他们的心理波动,通过魂灵观念,他们相信还可以与逝去的亲人再相聚,他们坚信去世的长辈和亲人的灵魂在保佑着家人。这种非常规的认识,让哈尼人们多了几分理直气壮的勇气。
哈尼族人相信亲人逝去之后灵魂还会归家,但是又相信毕竟人鬼殊途,过多相处会带来不幸,所以哈尼族人有了“请鬼”和“送鬼”的说法。在特定的日子里,比如哈尼族人特有的“十月年”和清明节还有春节等,哈尼族人都会“邀请”逝去的祖先和亲人回家吃饭,在那一天,家里的懂与“鬼神”交流的家人,会提前准备一桌丰盛的食物,食物里面必有清蒸的整只鸡和其他由鸡做的食物。然后双手抱着一只大公鸡,双膝跪地在桌前,请逝去的祖先和亲人回家享用美食,保佑自己的子孙后代。之后又抱着公鸡,手持在桌上每个碗里收集的食物和酒水,嘴里念叨着“请你们哪里来回那里去,没有来的到门口慢用”,便把“他们”送走。
在哈尼族的原始宗教观念中,人和“属我”、“护我”的物体都有灵魂,但人的灵魂有12个。他们认为每个人一旦降生落地,随着3声哇哇啼哭后,便都具有了12个灵魂,哈尼语称作“约拉”。[9]这12个灵魂对哈尼族人有着重大的意义,缺一不可。但是往往在哈尼族人的生活里,这12个灵魂又会不经意的丢失,比如受到惊吓、见到不吉利的东西、见到不是自然死亡的人等等都会使魂丢失。此时,“叫魂”活动就孕育而生,为了保持灵魂的完整,身体健康,不影响家人,哈尼族便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招魂祭祀活动,有祝福类、治病类、保魂固魂等多种叫魂仪式。但是无论哪一种招魂祭祀仪式,都毫无例外的离不开鸡和鸡蛋的应用。
例如哈尼族人被某种东西吓到生了病,需要向会“特殊能力”的巫师,哈尼人称为贝玛,拿着一只白色公鸡到被吓到的地点,还有村里的神井,家门口进行叫魂仪式,并在神井边将鸡宰杀,然后拿回家,再次进行叫魂仪式,然后把鸡血、鸡毛等弄到竹子上,然后将竹子送到远离家的地方,把不干净的东西送出去。
在哈尼村寨,在特定的日子里还会为全家人进行叫魂仪式,宰杀一只大公鸡,然后按照全家人的数量,选取鸡蛋,将鸡蛋大头朝下插在装满米的载具里,点上叫魂用的香烟然后请贝玛进行叫魂仪式,贝玛会用鸡蛋叫魂,按照家里人的辈分开始,如果魂都在,这个人叫魂用的鸡蛋便会立起来,反之则是灵魂丢失,需要进行更大的仪式。贝玛用鸡蛋和鸡召回全家人的灵魂,保佑家里人身体康健。仪式进行之后,煮熟鸡蛋,吃下自己所属的鸡蛋并且分食鸡肉,仪式便结束了。
(三) 鸡卜
哈尼族人鸡卜的习俗来源于哈尼族人对于鸡图腾的信仰,鸡能驱邪避恶攘灾,代表着吉祥幸福美满。在哈尼族的宗教活动中,鸡卜卦占有重要的地位,且形式多种多样,有鸡头卜、鸡骨卜、鸡脚卜、鸡蛋卜、鸡血卜等。[7]
在哈尼族人的村寨里鸡蛋卜是最常用且用的最为广泛的一种鸡卜方法。鸡蛋卜是用一枚煮熟的鸡蛋对问病人及家人灵魂散落状况及病人、家人的病因、鬼神索要供品供奉方法的占卜方式。由哈尼村里的巫师“尼玛”进行。鸡蛋卜通过观察煮熟后的鸡蛋蛋内清浊状况、蛋白和蛋皮的粘连状况、蛋白蛋黄有没有什么特殊的纹路、成色是否有异于常态和各层形状是否正常进行判断。在哈尼族的“叫魂”仪式中,常常利用鸡蛋来测试被叫魂的人是否灵魂缺失,常见的表现形式有蛋白缺失一部分、蛋白上有似眼睛的图案等。
另外,哈尼族在选择自己村寨的寨址还有选择墓地的时候也会选择利用鸡蛋进行占卜,选址的时候在选好的地址上抛鸡蛋,看鸡蛋落地是否破碎,如果鸡蛋落地而碎说明此处是个风水宝地,反之鸡蛋落地不碎就说明此地不吉利不适合为墓地或者寨址,需要另寻风水宝地。
结语
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哈尼图腾文化延续和发展到今天,仍然发挥着自己独特的作用,从各个方面影响着哈尼族这个特殊的民族,成为哈尼文化中独特的一环。哈尼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当中,图腾信仰对他们的日常的生产生活还有节日庆典、风俗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最牢固的情感,在增强民族凝聚力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哈尼图腾文化中蕴含着独特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哈尼族在过去的艰难的生存环境之中发展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精髓,这种精神是哈尼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的精神支撑,可以激励着哈尼族奋发向上、不断顽强进取的不竭的精神动力。
图腾信仰对哈尼族的影响是巨大的,影响了哈尼族的民族服饰的形成,且对现代服装设计有着巨大的借鉴意义和价值。哈尼族的图腾文化也使得哈尼族形成了独特的“鬼神”文化,图腾文化贯穿于他们生活的始终,研究哈尼图腾文化对于研究哈尼文化具有重大的价值和意义。哈尼族充满了图腾情结,对于他们来说这种图腾情结代表一种精神,代表一种情谊,代表着哈尼族人的美好理想。这种图腾情结会最大程度的发挥哈尼族人的力量,使得图腾文化在民族特色产业和民族文化产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让哈尼族的明天越来越美。
参考文献
[1]包茂宏.试析非洲黑人的图腾崇拜[J].西亚非洲,1993(03):67-70.
[2]徐健翔.哈尼族创世神话与希伯来创世神话对比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27(12):16-18.
[3]谭洋洋. 哈尼族服饰图案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
[4]李丽祥.浅析哈尼服饰的价值——以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哈尼族服饰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6(03):28-31.
[5]袁爱莉.源于自然审美的哈尼族服饰生态文化[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8(03):56-59.
[6]赵德文.哈尼服饰:穿在身上的美丽文化[J].今日民族,2013(08):14-16.
[7]李宗朋.符号下的调适:哈尼族宗教生活中鸡的文化研究[J].文山学院学报,2019,32(02):40-43.
[8]张文凤. 哈尼族祭祀词的文学治疗研究[D].云南民族大学,2019.
[9]毛佑全.哈尼族原始宗教观念中的魂、鬼、神文化内涵[J].玉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02):22-25.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5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