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国际救援中的中国形象 ——以中外媒体对2015年中国赴尼泊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际间的交流愈发频繁。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积极投身参与国际事务,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而国际救援行动则是中国应当履行的大国责任,同时也是对外宣传的一张重要的名片。当特大自然灾害发生时,即使是发达国家短时间内也难以应对,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中国形象概述

  众所周知,国家形象作为一个国家对外输出和宣传的重要部分,承担着及其重要的作用,英国政治家布丁曾提出:“国家形象实际上是一个信息传播的结果,是一种社会传播过程;它是一个国家对自己的认知以及国际体系中其他行为体对它的认知的结合[See K.E.Boulding,National images and international systems,The Journal of Conflict Resolution,Vol.3,No.2(Jun.,1959),pp.120-131]。
  2013年,xxxxxxx在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的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对中国国家形象曾提出四个维度的期待——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和社会主义大国,作为将中国国家形象建设的起点与目标。同时,随着中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的经济影响力位居世界第二,国家形象作为“软实力”成为综合国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6年三月,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与华通明略(Mill Ward Brown)、Lightspeed GMI合作开展了第四次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调查显示,中国国家形象正稳步提升,并呈现新的特点,随着G20峰会在中国杭州召开,越来越多的海外民众对崛起的中国抱有很大的期待。

  第二节国际救援对国家形象宣传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际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承担了国际义务。国际救援行动是中国应该履行大国的责任,也是外国宣传的重要名片。当发生毁灭性的自然灾害时,即使是发达国家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应付,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援助之手。2014年日本海啸后,许多受害者没有电力和燃料加热。中国在日方的要求下提供燃料和其他物质援助,并考虑到受害者的实际需要。针对海地地震,巴基斯坦洪水和非洲之角的饥荒等重大灾害,中国及时开展了紧急救援行动。它反映了国际人道主义关切,充分显示了寻求和平,发展,合作和责任的形象。

  第三节尼泊尔国际救援事件概况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8.1级地震发生在尼泊尔,尼泊尔内政部26日宣布,该国25次地震造成死亡人数上升至1805人,另有4718人受伤。据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证实,4名中国公民在地震中丧生,约10名中国公民受重伤。作为尼泊尔的邻国,中国,印度,孟加拉国,不丹和其他国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周盛平.中国国际救援队投入救灾工作[N].人民日报.2015-04-27(003)]地震发生后,中国xxxxxxx,xxxxxxxx和外交部长王毅分别向尼泊尔总统亚达夫,xxxx科伊拉拉,潘迪外长慰问受害者的悲惨死亡,向受害者家属表示慰问,受伤官员表示真诚的慰问。xxx在电报中说,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国人民同尼泊尔人民站在一起。中国愿为尼泊尔方面提供必要的救济援助。中国第一时间派出一支62名国际救援队和武装警察部队前往地震救援。这是中国武装部队第一次参加跨国救援任务,中国国际救援队执行国际救援任务,准备最短的时间,派出最快,最多的人员部署,肩并肩国际协调任务的重要任务。一个沉重的动作。从4月26日到5月8日,中国国际救援队共救出了两名幸存者,特别是前两名幸存者34小时救援,是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14年来最抢救困难和耗时的。[张务宽,姚洪华.中国国际救援队赴日实施人道主义救援[N].解放军报.2011-03-14(003)]

  第四节西方主流媒体中的中国形象概述

  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是一项重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应该只是单一维度的,而应该是国家战略层面上的整体式构建。随着中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的逐步增强,中国国家形象变的越来越重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形象的传播、塑造与国际主流媒体(主要指西方媒体)的关系日益密切。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西方媒体如何报道。尼泊尔在2015年4月25日遭受了大规模地震8.1级。救灾和救援行动触及了所有人民的心。来自世界各地的救援队迅速作出反应并积极协助。在搜索和救援“黄金72小时”,作为尼泊尔的两个邻国,中国和印度的援助行动受到国际公众的关注和认可。比较三个国家的救灾情况,X媒体发表文件称,中国和印度在“竞争性援助外交”,并引用X在2004年印度洋海啸救济案件后指出,大规模人道主义救援帮助建立良好的国际形象,赢得受援国XX和人民的青睐。这意味着中国和印度现在正在与X其余地区竞争,X、中国和印度相互争辩的情况。
  对于“X,中国和印度的竞争性援助外交”的观点,X“外交政策”网站第26页说明了X,中国和印度,尼泊尔的三大救灾援助情况。文章说,救援外交可以在外交中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亚洲。亚洲国家人口稠密,XX应对地震,台风和其他大规模自然灾害的能力有限。X在2005年由于参与印度尼西亚海啸救助的规模和速度,赢得了东南亚人民的心。X国防部仍在努力提高其提供人道主义救济的能力,特别是在亚太地区。这也提高了中国在过去十年中救援援助的能力,以“提高其在亚太地区的形象”。[罗铮,杨鸿,张务宽,程莹.中国国际救援队赴日救援实录[N].解放军报.2011-03-23(004)]
  X“时代”杂志网站表示,中国参与救灾是“可能影响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平衡”。报告说,这样做的原因是尼泊尔将印度视为具有一个影响力的领域。但是,微妙的是,尼泊尔优先考虑中国的要求,迅速允许中国救援队进入,显示尼泊尔显然是在外交中更加偏向于中国。近年来,中国加强了在南亚的外交努力,“一路推进”。中国在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的投资计划担心印度,现在“如果只有救援当然没有人会抱怨,但有理由怀疑援助企图可能还有进一步目的。
  “印度快报”公布了同月7日签署的文章,印度专家在中国Raja Mohan具体比较了印度的两个国家,在也门的撤离行动。文章说,中国也门撤离高效,大约600名中国公民都被疏散,而中国也在帮助其他国民撤离。而印度在也门的散居者达到4,000人。文章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海外风暴中的外籍人数不断增加,中国海外援助外国人的行动正在加速,这是中国崛起的责任。中国从2006年到2010年,共有约6,000名海外国民拯救,而2011年中国只有从利比亚撤离近4万名外国人,印度撤出170万人。据Mohan称,印度有大量的外籍人士,特别是在中东地区,在该地区开展业务的大量印度劳工和印度人应该得到印度XX的保护。印度正试图从区域力量转向国际力量,以保护海外国民的利益,当然是突出印度海外势力的最根本的方式。[赵亚辉.中国国际救援队继续艰难搜救[N].人民日报.2011-03-17(003)]
  X“国际金融时报”表示,中国承诺向尼泊尔提供320万美元的援助,超过X220万美元。今年早些时候,中国还承诺向尼泊尔提供3亿美元的经济援助。文章说,外界将这解释为“印度在加德满都事务的结束统治了主动权。事实上,中国对尼泊尔的迅速和及时的援助,更多的是国际主义精神的要求。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自2008年汶川地震以来,中国经历了几次大地震灾害,尼泊尔的经历可以说是同情。中国西藏地区也受到地震的影响。因此,中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次表示慰问,承诺与尼泊尔共同努力渡过困难,中国xxxxxxx首次向尼泊尔总统亚达夫慰问xxxxxxxxxxxx尼泊尔xxxx基拉拉哀悼电。[张小军,蓝建中,刘丽琴,徐力宇,吕福明.中国国际救援队,你在他乡还好吗[N].新华每日电讯.2011-03-18(003)]日本媒体发表了一份高级别慰问文件,中国救援也反映了中国在尼泊尔灾难的重要性。继第一轮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价值2000万元后,中国XX28日提供第二轮4000万元的紧急救援物资,并在最短的时间抵达加德满都首都。中国国际救援队于中午26日抵达加德满都,是第一个通过联合国重型救援队的认证资格抵达灾区的。中国国家卫生应急医疗队也于26日赶到尼泊尔,积极参与中国援救人员的抗震救灾行动,塑造中国负责任的形象。

  第二章中外媒体对尼泊尔救援行动报道对比

  第一节中外媒体尼泊尔救援事件报道宏观对比

  一、曝光频率
  对于尼泊尔地震事件救援行动,无论是西方媒体还是中国媒体都有大量的报道。
  尼泊尔国际救援中的中国形象 ——以中外媒体对2015年中国赴尼泊
  二、描写侧重
  与国外媒体制造救援胜过中国的舆论不同,面对外界关于中印竞争的评论,中国媒体的回应非常大度,强调表明,中国国际救援队与印度积极协调在尼泊尔的救灾行动,以帮助尼泊尔早日重建家园,一切以受援国的需求为先。尼泊尔国力弱小,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灾后安置和重建仍需要依靠外部援助,涉及大量的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仍需要国际社会的鼎力援助。
  三、效果对比
  中国媒体对于尼泊尔救灾的报道,使得国际媒体的主流报道不再是“竞争”观点,有国外媒体报道称对于大国来说,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灾后救援体现一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是“软实力”的一部分。报道中把中印美,尤其是中印在尼泊尔的撤侨及救灾行动描述成一种协助关系,不再是“竞争”关系,并列举了各国过去“灾难外交”的种种表现。还有其他一些西方媒体及印度媒体,原本形容中印在尼泊尔搞“救灾竞争”的观点,也转向了协助救灾的观点。

  中外媒体尼泊尔救援事件报道微观对比

  一、标题语言
  从国内外媒体报道的标题中,可以看出国外的媒体偏向于对救灾中舆论的报道,而简单概述了救灾的过程,例如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刊登的文章标题为:中国在致命地震之后对尼泊尔的援助、英国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国际财经时报)也刊登了标题为“中国利用地震加剧对加德满都的影响”的文章。这些文章从标题中,便可以看出,报道不乏有添油加醋的可能,严重影响了报道的真实性。而我国的媒体多数是根据事实取材,多是从事实出发,阶段性地对救灾过程和救灾成果进行报道。[李东航,罗铮.中国国际救援队快速出征的背后……[N].解放军报.2010-01-15(004)]
  二、新闻语言
  我国媒体的新闻语言相较于国外媒体的来说,更加具有陈述性和切实性,纽约时报的文章报道中,表示“尼泊尔有理由怀疑中国这种援助是否也会带来更大的控制力”,而同样的报道,在我国人民网的报道中,表示“尼泊尔的中国援助是否会给当地XX带来压力是后续所需要考虑的问题”。这两句话的对于同一事实的表述存在着不同的语言风格,前者明显更具有攻击性和引导性,而后者明显是对事实的陈述。
  三、叙事风格
  X的《外交政策》用一个“特别”角度看待这个问题。该杂志网站刊登的一篇文章称,中国、X和印度正在尼泊尔展开“灾难外交”,并称中国试图向世界展示其“软实力”。而该类叙事的风格无疑是带有质疑性和引导性的,新闻报道的叙事风格应当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但是,如果在情感的表述中夹杂着不合事实的质疑,那么该报道的真实性是有待怀疑的。而我国媒体的叙事风格,偏向于沉稳和朴实,简单的介绍事实发生的情况,并陈述其中发生的细节。
  四、新闻载体
  国外的新闻载体与我国的新闻载体相比较而言,国外的新闻载体更加趋向于网络载体,而在我国,大多数的新闻报道第一时间会通过传统媒介的形式进行传播,例如:报纸、电视、广播等。

  第三章中外媒体对尼泊尔救援行动形象构建对比

  第一节外国主流媒体该事件中的中国形象

  一、地缘政治家
  英国International Business Times(国际财经时报)在中国派出第一支62人救援小分队的第一时间就发表了一篇标题为Nepal Earthquake Update:China Uses Quake To Shore Up Influence With Kathmandu(译文:尼泊尔地震更新:中国利用地震加剧对加德满都的影响)的报道。虽然文中中立地描述了中国、印度、英美等国在尼泊尔地震之后的救援措施,但是作为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眼球的新闻标题,位于首行简单的一句标题就将中国塑造成一个全无人道主义只是利用灾难来稳固对邻国影响的功利主义者。[吴敏.中国国际救援队赴巴基斯坦洪水灾区救援[N].解放军报.2010-08-27(003)]
  与此同时,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也刊登文章:中国在致命地震之后对尼泊尔的援助(原文:China Rushes Aid to Nepal After Deadly Earthquake)一文末尾讲到,尼泊尔有理由怀疑中国这种援助是否也会带来更大的控制力。(原文:Nepal has reason to wonder if this assistance will also bring a push for greater control.)质疑了在救援背后是否会存在贸易、外交上更大的牵制。并引述了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发表的一份长达100页的报告“中国阴影”(Under China’s Shadow),记录了中国长久以来的流放藏人问题并推断随着中国在南亚影响力的增加,尼泊尔将更严格地限制促进藏族文化和宗教的公共活动。这样的论断试图通过人权和宗教信仰自由问题来谴责抹黑中国。
  同样,英国独立日报(Independent)在其报道Nepal earthquake:How the regional rivalry between China and India has spilled over into the international rescue effort.(译文:尼泊尔地震: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区域竞争如何渗透到国际救援工作中)“解析”了在这场地缘政治战中,中印双方的各种举措。并报道中国派遣武装警察参与尼泊尔救援行动,指出这是该部队第一次冒险超越国界。这被认为是尼泊尔XX的要求下的一个“重大举措”,暗示着北京在影响战中赢了一轮。(原文:China has sent armed police for rescue operations in Nepal,pointing out that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force had ventured beyond its borders.It was described as a“significant move”which came at the request of the Nepalese government,with the implication that Beijing has won a round in the influence battle.)
  二、语言不通者
  在这次救援行动中,印度和中国同作为尼泊尔的邻国,都在第一时间对尼泊尔进行了救援,所以,在外媒的报道中,媒体对中、印两国皆有各种对比报道。
  但是在对比和报道中,西方媒体似乎更加愿意报道印度的救援力量,而对中国救援的报道较少。从数量上来看,单以英国的路透社(Reuter)为例,在尼泊尔地震前期就连续发表3篇印度对于尼泊尔援助的报道,而中国救援队的则只是在文末一提;从整个救援行动的来看,路透社网站上对尼泊尔地震印度救援的报道则远远大于中国的救援(209:101)。[吴敏.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巴基斯坦灾区接诊超5000人次[N].解放军报.2010-09-06(004)]
  同时,在同一报道中,中、印两支救援队也常被拿来进行不公正的对比。印度斯坦时报(Hindustan Times)在:印度救援队如鱼得水中国救援队则困于语言(原文:India’s rescue teams at home in Nepal while Chinese struggle with language)一文中将印度救援队和中国救援队进行了对比,借尼方之口强调中国因语言障碍被视为冷漠,并称赞印度人更容易融合。(原文:A senior official said,“I wouldn’t criticize them for their work but they are seen as a bit aloof.Language is another barrier,the Chinese were doing a good job but the Indians blended in more easily.”)
  尼泊尔语隶属于印度语的分支,印度所用的印地语与尼泊尔官方语言尼泊尔语有很大相似之处,所以印度救援队可以迅速突破语言交流瓶颈,更快的施展救援。但是中国救援队也并非如同报道中所说的因为语言一筹莫展。早在中国派出第一支62人的救援队和武警交通部队时,都随队带有翻译组。更为有用的是,许多在华尼泊尔留学生自愿赶回家乡,与当地的青年组成了尼方翻译小组,为救援队伍和当地群众搭建了语言交流的桥梁。延边大学尼泊尔留学生阿宾和其他同乡第一时间赶回了家乡,并加入了一个“尼泊尔语言支持队”的微信群,为中国在尼泊尔的几支救援队做翻译工作。这样,一个线上线下的语言支持小组就这样极好地帮助了中国救援队的救援工作。
  三、有限度的救援
  路透社(Reuter)在报道A friend in need:China,India turn on aid diplomacy in Nepal(译文:真正的朋友:中国,印度在尼泊尔开启外交性援助)中这样指责中国的对外援助:中国对人道主义灾难的反应是有限的,在2004海啸灾难中,他们做的很少,甚至在2005年的克什米尔地震中没有中国集中的救援动作(原文:The Chinese response to humanitarian disasters has been limited:in the(2004)tsunami disaster they did very little,and even in the(2005)Kashmir earthquake there was no focused Chinese response)它对2013年菲律宾台风的缓慢和吝啬的反应——与瑞典家具公司Ikea相比帮助较少——与X和其他国家形成鲜明对比,并在该地区造成政治诚意。(原文:Its slow and stingy response to the 2013 Philippines'typhoon-giving less help than Swedish furniture company Ikea-contrasted heavily wi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others,and cost it political goodwill in the region.)

  第二节中国主流媒体该事件中的中国形象

  一、重视邻国的国家
  在报道Quake aid shows China's growing global role(译文:地震救援展示中国日益增长的国际形象)一文中,中国愿意帮助邻国灾后的重建,并且一起走的更远。China and Nepal are close and friendly neighbors whose relations are comparable to teeth and lips and featured with great interdependence.(译文:中尼两国是亲密和友好的邻邦,他们的关系唇亡齿寒,具有极大的相互依存性。)With the common support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Nepal could take reconstruction as an opportunity to rebuild and transform its society and economy to a higher level to realiz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译文:在国际社会的共同支持下,尼泊尔可以将重建作为重建的一个机会,将其社会和经济转化为更高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逆境中的朋友
  在人民网(People.cn)发表系列文章China acts in Nepal earthquake relief(译文:尼泊尔强震看“中国行动”)报道了在尼泊尔地震后中国的一系列救援行动。[姚洪华.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巴工作重点由治疗转向防疫[N].解放军报.2010-09-18(004)]中国人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国在地震救援中发挥了巨大的力量。中国XX已决定向尼泊尔提供2000万元的紧急救援,包括帐篷,地毯,发电机和其他急需的物资。4月26日上午,一个62人的中国救援队抵达加德满都。中国项目团队在尼泊尔建设水电站,通讯设施等基础设施也参加了救灾工作。(原文:As a Chinese saying goes,"When disaster strikes,help will come from all sides".China has exerted greater power.The Chinese government has decided to offer Nepal 20 million Yuan in emergency relief,including tents,carpets,generators,and other badly needed materials.On the morning of April 26,a Chinese rescue team of 62 people arrived in Katmandu.Chinese project teams building a hydropower station,communication facilities and other infrastructure in Nepal have also joined in the disaster relief work.)尼泊尔驻华大使说,中国是一个逆境的朋友。(原文:As the Nepalese Ambassador to China said,China is a friend in adversity.)
  三、组织有序、反应迅速的救援
  中国日报(China Daily)在China team arrives to help search and rescue efforts(译文:中国救援队到达灾区帮助救援)中描述到:2015年4月26日,由62人组成的中国国际搜救救援队在北京时间星期六上午6点左右迅速前往尼泊尔地震灾区,进行人道主义救援。(原文:The 62-strong China International Search&Rescue Team leaves for Nepal at around 6 am Sunday Beijing time to carry out humanitarian rescue in the quake-hit country,April 26,2015.)同时于26日救出第一名幸存者(原文:China International Search and Rescue Team rescued the first survivor during its humanitarian mission following a fatal quake in Nepal.)中国武警部队交通部队和救援队已经恢复了一个跨越边界连接震中尼泊尔与中国的高速公路。(原文:The road-repair and rescue detachment of China's armed police forces have restored a cross-border highway linking earthquake-hit Nepal with China,Chinese and Nepali officers said on Friday.)

  第四章我国对外媒体国家形象构建策略

  第一节提高报道及时性和准确度,抓住舆论主导权

  尼泊尔地震作为突发性事件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因而迅速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然而我们也看到媒体在此次事件的报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泛娱乐化倾向、谣言传播、二次伤害等,媒体人应当引以为戒。网络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学界开始将原始的"意见领袖"的研究范围延伸到了网络中。2002年X博雅公共关系和传播咨询公司通过调查将互联网的活跃使用者定义为"虚拟意见领袖",发现他们通过在网络上的活跃对现实生活产生了诸多影响,如创造或改变舆论,建构潮流,引领时尚,左右股市等。[刘奕湛,李小虎.巴基斯坦官员感谢中国国际救援队[N].人民日报.2010-09-19(003)]媒体的信息传播在近几年引领了一次次的舆论潮流并深刻影响着网民的态度的转变。尽管绝大多数国家直属的媒体单位都是具备较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大局意识的先进分子,但网络舆论引导毕竟是具有较强专业性的高要求工作,并非所有国家直属的媒体单位都能轻易掌握这些专业要求,因此,要提高报道及时性和准确度,抓住舆论主导权,发挥国家直属的媒体单位在网络舆论引导中的主体作用,决不意味短期内就让国家直属的媒体单位都仓促上阵、尽快参与网络舆论工作,也并非指从长期看要让全国所有国家直属的媒体单位都一一上阵、全部进入网络舆论场。那样的话,势必出现难以管控的混乱局面,造成负面效应。要尽快发挥国家直属的媒体单位在网络舆论引导中的主体作用,一个事半功倍的策略是,善于利用好意见领袖的二级传播效应。那就是,在国家直属的媒体单位中遴选一批已经在网络舆论场具有一定公信力、影响力、美誉度的意见领袖,对这些国家直属的媒体单位意见领袖进行教育培训后,择优吸纳到网络舆论社会关系建设队伍中。这将是一个能尽快取得成效的可行措施。媒体单位自媒体意见领袖应当更加关注网络舆论与社会现实的互动,要拥有广泛的社会关系与行动力,能通过现实社会影响力将受众的意见和建议在现实生活中传达给有关部门并推动事件的最终解决,能成为XX有关部门与普通网民沟通的桥梁。同时,国家媒体单位应当积极获取更多的社会资本,一般是某些领域的精英与成功人士,或者是群体中的焦点人物。在某些方面拥有被广泛承认的经验与每发一条自媒体都会具超高的浏览量和回复数量。在现实社会中就拥有一批忠实的受众,使得他们的意见能够得到迅速而广泛定扩散。另外,国家媒体单位的意见领袖应当对社会热点事件有着更敏锐的嗅觉和更独到的见解,一般来说媒体单位自媒体的意见领袖应当是群体中活跃的知识分子。[杨朝文.一支民间救援队的获与惑[N].湘声报.2016-12-09(A04)]受过高等教育并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是积极的信息交换者,并且能够频繁地更新自媒体信息,对于热点事件的发生做出迅速的反应,发表独树一帜的真知灼见,这些意见可以获得网民较高的支持和认可,能够与受众建立稳定的信任关系。
  综上所述,在网络时代,人人都有可能成为传播者,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传播主体仅为新闻记者或编辑,即传播主体的多样化。新型传播媒介的产生让网络言论的自由权获得了衍生和扩展,为国家媒体单位发展提供了发言空间;同时新型传播媒介视角下的新型媒介传播是可以通过国际互联网络把广告信息全天候、24小时不间断地传播到世界各地,这可以说是风雨无阻的传播,为国家宣传引导社会舆论提供了优势和基础。因此,国家监督职能部门要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实时监控,构建网络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和谐环境,遏制不实言论的扩散;同时,对于国有单位的每一个党员来说,发挥自身意见领袖的作用,充分凸显出引导市民、社会成员的作用,要善于分析事物的正反面,不轻信网络传言,不传播不良信息,多学习勤思考,防止自己落入网络信息陷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心理负担。

  第二节建立应急机制,同时加强报道深度

  在尼泊尔国际救援工作的开展中,新闻媒体对其进行了广泛地报道,但是其中也不乏有一些带有政治目的和政治性质的报道,有些媒体为了博得眼球和“政治需要”,对实际的救灾情况进行不实的言论,不顾新闻的真实性。新闻学作为一门科学,与政治的关系很密切。但不是说新闻可以等同于政治,不是说为了政治需要可以不要它的真实性,所以既要强调新闻工作的党性,又不可忽视新闻工作自身的规律性。[舒迪,赵研琦,邵楚君.民间公益救援队:救灾中一抹亮丽的色彩[N].人民政协报.2016-08-16(011)]
  我国接触社会媒体报道应急机制的时间并不算长,而且其理论除了基本的媒体报道理论知识之外,还包括了大量的管理、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在推行的时候如果不对其进行深入地了解,是无法顺利推行的。且综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社会媒体报道应急机制的理论发展还不够成熟,取得的有效成绩较少,大部分还是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虽然我国颁布了各种各样的媒体舆论报道的相关法律,但是真正有关社会媒体报道应急机制的法律法规可以说几乎为零,即使有,国家的执法力度也是完全不够的,这大大减少了社会媒体单位对实行社会媒体报道应急机制的积极性。而且我国媒体行业虽然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关于媒体报道的制度和准则,但仍然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规章制度,部分成果大部分还是局限在学术理论研究方面,而在实用性理论方面仍然与欧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因此,为了更好地建立起社会媒体报道应急机制,同时加强报道深度,应加强对实践性理论的研究力度。然而,社会媒体报道应急机制的实践若想要规范地进行,需要相关XX部门的积极配合。因为,推行一个机制单靠几个人,几个组织或者几个单位的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这需要的是全社会的共同努力。XX部门要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让媒体公司的媒体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社会媒体报道应急机制的运营体系及应用方法。在这个前提下,提高应急机制的使用效果。以此提高媒体公司对实行社会媒体报道应急机制的积极性,进而通过媒体公司实行社会媒体报道应急机制,加强报道深度。

  第三节了解并满足国外受众的需求

  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国内外受众的情况是不同的,基于国内外的文化差异、地域文化特色,国内外观众对于新闻报道的内容、新闻报道的形式都有着不同的受众需求,对于国外的观众而言,他们是我国国内媒体日常无法接触到的一部分群体,相较于我国国内观众可以收到媒体企业、媒体机构的调查,国外的观众很难通过现有的渠道来完成自己的意见表达,并且每个地区、国家的观众其受众需求和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不同的,那么这便要求我国媒体企业、媒体机构能够积极地与国际新闻报道的形式、内容相靠拢、相结合,面对文化之间的差异,面对国外受众面狭窄的问题,我国的媒体行业首先应端正自己的态度,将国外观众的受众需求放到新闻制作、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来,不可一味地闭门造车,真正地了解并满足国外受众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盛平.中国国际救援队投入救灾工作[N].人民日报.2015-04-27(003)
  [2]张务宽,姚洪华.中国国际救援队赴日实施人道主义救援[N].解放军报.2011-03-14(003)
  [3]罗铮,杨鸿,张务宽,程莹.中国国际救援队赴日救援实录[N].解放军报.2011-03-23(004)
  [4]赵亚辉.中国国际救援队继续艰难搜救[N].人民日报.2011-03-17(003)
  [5]张小军,蓝建中,刘丽琴,徐力宇,吕福明.中国国际救援队,你在他乡还好吗[N].新华每日电讯.2011-03-18(003)
  [6]李东航,罗铮.中国国际救援队快速出征的背后……[N].解放军报.2010-01-15(004)
  [7]吴敏.中国国际救援队赴巴基斯坦洪水灾区救援[N].解放军报.2010-08-27(003)
  [8]吴敏.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巴基斯坦灾区接诊超5000人次[N].解放军报.2010-09-06(004)
  [9]姚洪华.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巴工作重点由治疗转向防疫[N].解放军报.2010-09-18(004)
  [10]刘奕湛,李小虎.巴基斯坦官员感谢中国国际救援队[N].人民日报.2010-09-19(003)
  [11]杨朝文.一支民间救援队的获与惑[N].湘声报.2016-12-09(A04)
  [12]舒迪,赵研琦,邵楚君.民间公益救援队:救灾中一抹亮丽的色彩[N].人民政协报.2016-08-16(011)
  [13]颜开云.浏阳市公益救援队,一群最可爱的人[N].长沙晚报.2015-02-02(A03)
  [14]程楠.蓝豹,走出国门的民间救援队[N].中国社会报.2015-07-08(005)
  [15]王天乐.“感谢中国救援队给我们的巨大帮助”[N].人民日报.2015-08-12(003)
  [16]邹晓华.江西民间公益救援队在夹缝中生存[N].江西日报.2015-10-16(C01)
  [17]冉倩婷.东汽救援队奔赴灾区“电亮”灾区[N].四川日报.2013-04-21(004)
  [18]蒋作平,陈健,党文伯,张萌.为救援队送饭,“我们再累也不累了”[N].新华每日电讯.2013-04-24(002)
  [19]张巍.冰城草根救援队成立半年无偿救助33人[N].哈尔滨日报.2011-06-04(003)
  [20]刘剑.民间救援队带着承诺和勇气出发[N].黑龙江日报.2011-07-13(005)
  [21]秦红星.“尼泊尔地震事件”媒体报道的反思[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4):105-105
  [22]徐超超,徐志伟.不能为了“政治需要”抛弃新闻真实性——对尼泊尔地震“免费登机”假新闻的分析[J].《青年记者》,2015(21):20-21
  [23]强月新,叶欣.西方媒体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转变及其启示.[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0(2):101-106
  [24]吴友富.战略视域下的中国国家形象传播.[J].《国际观察》,2012(4):1-7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167.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5月28日
Next 2021年5月2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