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湖南花鼓戏的艺术特点与传承发展

摘要湖南花鼓戏是湖南地区最具有特色的民间戏曲之一,不仅是属于当地的特色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花鼓戏是来源于汉族的一种民歌,经过了两百多年的传承创新,如今发展成有戏曲、小调等花鼓形式。花鼓戏不仅具有独特的特点,还反映着人们的生活常态,男女爱情、劳动、还是家庭中都有记录着人民的生活百态,花鼓戏不仅是艺术,更是生活。

关键词:湖南花鼓戏;戏曲;发展;艺术特点

 引言

湖南花鼓戏是我国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的长河中,从没间断其传承和发展,显示出顽强的生命活力。花鼓戏最初是由民歌演唱而来的,现逐渐发展成一旦一丑的戏曲演唱艺术形式。经过不断传承发展,现今分为六个流派各具不同艺术风格的花鼓戏,在伴奏上也产生了不同乐器伴奏及演唱形式,各音乐都带有湖南各地区的不同艺术风格特色。随着时代科技的逐渐发展,音乐的艺术特色发展也成为群众想要关注的一个知识点。

 1 湖南花鼓戏的艺术特点

湖南省有一大特色——花鼓戏,在中国众多戏曲中,花鼓的艺术特点更是具有不同艺术风格的戏曲民歌。笔者在大学的时候有幸能够听到同学演唱吴碧霞老师演唱的《洗菜心》,歌曲曲调欢快,歌词述写了平民百姓的生活,首先令我感觉特别有生活气息,使我感受到湖南劳动人民的生活样子,歌曲结合了花鼓戏的音乐特点及演唱特征。

花鼓戏是一种强烈民间特色花鼓,无论基本创作还是演员表演,都彰显出戏剧的效果。湖南花鼓戏中很多做都是丰富多彩的,从古至今遗留保存了很多名剧。如:《打鸟》、《盘花》、《雪梅教子》、《绣荷包》等,《绣荷包》是一部比较出名的戏曲,遗传到现在演唱成很多个不同版本的小调民歌。

  1.1 花鼓戏的语言特点

花鼓戏受到地方文化差异和地理环境的影响,造成在各地方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给花鼓戏增添了别样的味道,也是花鼓戏应时应地从而得以流传不衰的表现。

而在语言的表达形式上,花鼓戏主要是以湖南长沙的地方言语种作为基础语言,也就是说是以长沙话为主,演唱时均称舞台语言,但如果细细分别,就会发现每个地区都有每个地区独有的音乐风格,流行区域的不同,所演唱的音乐风格、语言风格也会有所不同。

花鼓戏语言通俗易懂、有乡土气息,都以生活入戏,在语言中有一种叫“花舌腔”的唱法特别突出,它叫“花舌腔”,也有叫“弹舌”、“花舌”等叫法,像在演唱《放风筝》或者《洗菜心》时里面都有运用到,比如《放风筝》中运用花舌,表现出风筝在天上滑上滑下的律动,给人创造出一定想象力,很多歌唱家在润喉时也会来段花舌,能练声又能把花舌的灵动性运用在歌曲上,花舌无论在戏曲还是民族唱法中都有一定可行地位。

 1.2 花鼓戏的艺术种类

花鼓戏在19世纪时便出现了54个不同剧团,这时还不包含其它省份的,角色新颖而出,当时的人们以戏曲来演示生活,了解生活。花鼓戏主要以地区划分,如:岳阳、衡阳、长沙、醴陵、常德等几个地区,在发展中出现几个不同流派,有益阳、宁乡、长沙等几个流派,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它们都代表着湖南省花鼓戏的历史传承。

 1.2.1 长沙花鼓戏

长沙花鼓戏到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在清代时,已经发展形成,长沙花鼓戏因受人喜爱,从而得以广为流传,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戏剧,在湖南省汉族戏曲中有很高的地位,影响极为深远。

长沙花鼓戏在湖南省汉族戏曲里是影响最大的,发展已经连续两百多年的历史。它所需主奏乐器更多视为花鼓大筒,比较具有代表剧目有《打铜锣》、《补锅》等也是用此伴奏。湖南的花鼓戏因各地的民间习俗、民情、习惯和语言的差异, 个别产生出别不一样的独特风格和风味的不同, 它们的声音色彩、整体结构都各具特色, 皆都是湖南省音乐家族中的瑰宝。

 1.2.2 岳阳花鼓戏

岳阳是河流域发展较广的,交通便利利于文化发展传播,河流域从古至今都是文化高度发达、汉族民间歌舞艺术闪耀生辉的地方。而临近流域的岳阳的花鼓戏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带汉族民间歌舞艺术的外来影响,从而发展起来。

史料记载,岳阳花鼓戏的发展经历过两个阶段:一个是萌芽阶段,也叫地花鼓阶段。唱法是一唱众和,一人起头其它应答,有点类似于刘三姐里面的山歌,一领众和。伴奏用唢呐、或者锣鼓,都有其独特的韵味。

第二个是它成熟阶段、也就是成型的阶段。书中记载:“乡民搬演小戏,终岁不休”这时候的岳阳花鼓戏已经比较成熟了。从那时期盛行的“小戏曲”开始后,接着出现了主旦角色分配、直到成熟阶段才正式完善。

 1.2.3 衡阳花鼓戏

衡阳花鼓其表演内容直接取材于民间生活,具有相对完备的音乐体系,语言的风格浅显易懂,唱词活泼灵动,隐约还带有一丝俏皮,具有浓厚朴素的乡土生活气息。由于极具地方特色,现已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主奏乐器是唢呐与“竹筒子”,其中也有京胡出现。运用唢呐的高亢、竹筒子的低沉音来当伴奏,为衡州花鼓音乐伴奏增加一片色彩。

 1.2.4 常德花鼓戏

常德的花鼓戏就是和其它花鼓一样来自民歌传承发展演变,它的声腔与花鼓种类有所不同,曾受汉班影响,歌词带有些封建思想,伴奏用独特大筒。

常德花鼓戏主要流行在常德、慈利等地方,它来自于民间小调,清末时流传于世面。在《长沙曰报》出现过“花灯淫戏”这么一句话,因此,后来花鼓戏班与汉班进行合演,因这句话在合演中受到汉剧的严重影响,导致后续的发展。

1.2.5 邵阳花鼓戏

邵阳花鼓戏兴起于旧时的邵阳境内,曾受祁剧与说唱音乐的影响,使它的演出风格接近生活,表演风格独特、似于生活化表演,更接近于自然,主要流行于现在的邵阳市和邵东、新化等县市中。

邵阳以前称作宝庆市,是个文化渊源深厚的地方,文化的发达指引了艺术上的兴盛。

昭阳花鼓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唱走的戏里更是载歌载舞变化多样。花鼓戏是地方艺术的代表,更是本民族的文化传承,它贴近生活,体现生活,感受生活。

 1.2.6 醴陵花鼓戏

醴陵花花鼓戏唱腔高亢,甚为活泼,唱腔以西湖调、木马调为主,它和各种我们熟知的戏曲戏剧一样,都是我们老祖宗传承下来的艺术文化,历史悠久的传承,文化底蕴的深厚,给我们保留传承的百年来的艺术传承。以往听音乐只才知道一调一曲一首歌,了解戏曲才一曲多变。

 1.3 举例分析湖南花鼓戏《洗菜心》的特点

《洗菜心》是一首有名花鼓小调。不少歌唱家都演唱过,歌曲带有浓郁的方言演唱,唱出了湖南的风情与生活特点。歌曲写的是一女子洗菜掉戒指正伤心,被年少的哥哥捡到了那种喜悦心情。歌曲此起彼伏,悠扬婉转,撩人心弦。尤其是用方言来唱民歌,最具特色,特别是里面的那句“嗦嘚儿”中的弹舌唱法也叫“花舌腔”唱法,那叫一个别有一番味道。

 1.4 花鼓戏的独特服饰妆容

自新中国成立后,各个地方戏种都得到长足发展,戏种愈加的繁荣昌盛,各戏剧的在演出服装服饰要求也提高,不同戏剧都或多或少有所创新,以冀能够更好地传播发展,也因如此,服装设计和妆容都追求完善以顺应时代,但往往只顾首不顾尾,首鼠两端得不偿失。

以往服装极为朴素无华,颜色图案也相对简单,随着社会发展及时代进步,戏剧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感受到明显的变化是,戏服的颜色鲜艳夸张,妆容也愈发夸张起来,一旦一丑的妆容改变的频率很大。

有些为了追求主流,博人眼球,加上与现代人潮流的搭配,比如服装上添加粉红色为主色、大红色作为女人的衣服,觉得色彩鲜艳光彩夺目,年轻人喜欢。从而忽视了完美的结合,走向另一个极端。直到现在,大部分又追求成简约风格,妆容上也没有那么多讲究复杂,吸引目光就行。随波逐流,基本上都随着观众的喜好来改变,久而久之戏剧就会没有传统特点保留,服装妆容我们都要保持取其精华,去其槽粕的中国优良传统。

1.5 花鼓戏唱词

花鼓戏的唱词正所谓是多姿多彩,唱词还分为很多种,有戏曲的、民歌、小调、歌剧等。而我最喜欢的还是花鼓小调,花鼓小调来自民间小调,跟民间小调没区别,区别就是花鼓小调唱词里基本都有“花舌”,还有各个地方的一些演唱风味,而“花舌”就是花鼓戏里的一大特色。

《洗菜心》是一首湖南地区的生活小调,以长沙话为基本舞台语言,与本地民间音乐相结合,情感表达、风格特点及咬字发音都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许多优秀歌唱家都演唱过,我最喜欢吴碧霞老师演唱的,觉得很有湖南味道,唱出了花鼓小调的戏曲风味。特别是唱词里那几句“索哒依子浪当,浪得索,她叫妹子洗菜心哪,小妹子下河,下河洗菜心哪,跌的一只戒箍子,一钱八九分,跌得奴家就好伤心哪,索哒依子浪当,浪得索,跌得奴家好吃惊哪”,每次唱到这里我都绝对湖南方言风味很足,特别是“索哒依子浪当,浪得索”那里的弹舌是最有湖南特色的。在演唱润腔上,演唱《洗菜心》不仅要求音色明亮甜美、气息控制自如、共鸣位置高放,还得掌握湖南花鼓戏“花舌腔”这一技巧来演绎,能把湖南妹子的泼辣可爱、活泼俏皮的人物形象描绘得入木三分。

《放风筝》是一首花鼓小调,跟《洗菜心》一样,里面都有弹舌,这也是它的特点,也是因为其中这特点而很喜爱这两首歌,目前最受学声乐高中生大学生的喜爱。这两首歌都表达了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它们旋律曲调都独特优美,别有一番戏曲风味,衬托出戏曲小调的结合美。弹舌处的旋律表现出了愉快的心情,花鼓小调歌词都写满了欢乐、轻松的生活。

 2 湖南花鼓戏的传承发展

花鼓戏是湖南人民热爱的戏曲小调,经一百多年的发展,从民间小调,到如今让人熟知的戏曲,在一直不断的创新发展,传遍全世界。花鼓戏的发展传承离不开大家的努力,艺术都是有生命力的,你的努力、保护、创新都得以延续它的价值。同时,我们在传承发展时也会遇到各种各样问题与困难,在行走的道路上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传承发展与解决问题,共同推进我们的中华民族文化。

 2.1 新旧传播途径

清嘉庆年间就已经形成花鼓戏,花鼓来源于民间生活,最早于民间传说故事性为题材,那时候没有代步交通工具,无论歌曲、故事、地方消息都是经过口耳相传的传统方式。那时候的人流流动性少、慢,歌曲流传熟知度也少,都是经过口口相传方式进行传播,到后面的书籍、报纸、磁带等传播方式。

随着科技进步,时代变化,除了口耳相传外,增加多种传播方式。如:经过媒体、电视、互联网、上课、广播等,随着科技进步,新媒体的出现,不仅推动了社会发展,更是推动了音乐传播和发展,让我们可以学习到各地不同地方的花鼓戏。

2.2 鼓励培养青少年对花鼓戏的传承

艺术不能没有继承人,发扬传承首先是要培养出能够继承花鼓戏的人才。我国本身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又十分重视人才的培养,在这样的先决条件下,鼓励培养青少年对花鼓戏的传承是十分重要的。从古至今主要讲究就是继承,发扬传承首先培养出继承人才。

可近些年来发现,花鼓戏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学习花鼓戏的人在不断的减少,只有老一辈人在苦苦支撑,故此,应加强青少年对花鼓戏的学习及传播,引起青少年的兴趣,进一步达到青少年对花鼓戏的喜爱的目的。只有对花鼓戏认识了解过后,花鼓戏才有可能得到重视从而发展起来,同时,XX也要给于相关鼓励及补贴,这样才能够更好吸引群众学习,让花鼓戏得到更好的传承发展。虽它只是方言小调,但其也是我国艺术的一部分。随着科技进步时代的发展,花鼓更是传遍中国,深受人民喜爱,它包含的不仅是湖南艺术的一大特点,更是我们国家文化的一大领域。近年来,学习人才在不断的减少,除了老一辈人在不断学习发扬传播外,我们青少年也要加强对花鼓戏的传播及学习。加强对它的喜爱及宣传,也要增加兴趣投入,对它有个别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引起对花鼓戏的重视了解、才能了解发展起来。

随着时代的积淀, 声乐艺术的蓬勃发展, 将会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并且喜欢花鼓戏, 努力传承花鼓戏, 它将随着中国音乐的发展, 成为中国戏曲一大精品。

 2.3 表演方式

在表演上也要不断加强创新,有创新才能不断传承发展。经过几百年的流传发展演变,从以前的歌舞、说唱到现在的艺术文学。在往后发展衍出了中国各种传统戏曲,创新也在不断变化进步及丰富,把它融入了山歌、民歌、哼歌、小调里作为素材,从最初的劳动生活到现在的舞台表演丰富,连伴奏都发生了变化,从以前无伴奏到现在的各种不同乐器演奏。如:唢呐、锣鼓、琵琶、笛子等,湖南每个地方的地方花鼓都各具特色,各种地方展现的舞蹈、音乐、表演形式都不一样。它们每个都有其特色特点,似不同又相同,一个地区发展形成几种艺术,表演又从多人到少人,从集体到单人,每一处都在不断演变进步发展。在表演上处处都是生活的气息,表演中会有用牛、推车、砍柴、喂鸡等动作,戏里表演的惟妙惟肖。

花鼓戏表演以前只有在春节期间能够遇到,现在无论何时何事都有可能见到,常见于生活的每一处转角,历史文化的沉淀,人们生活在不断的丰富更新,而经历过历史文化的发展和变迁已经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比如生活中的一些红事及白事,它的舞台形式跟其它都一样,两个人,一旦一丑,一男一女,以前是男扮女装,现在发展成男扮男,湖南花鼓戏是一门整体性很强的民间表演, 不仅要求传承人的加强学习, 被传承者更要加倍努力和脚踏实地的学习加以传播精神,这样才不会辜负了前人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而言之,花鼓戏的发展离不开大家的努力,艺术生命力的只有大家的努力才能得以延续下去。

 3 结束语

戏曲可以分为繁若星辰诸多戏种,不同地域有不同特色,这些都是宝贵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不忘初心,学习并对其发扬光大,这样才不会辜负了前人留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地方的民间艺术是由多方面因素结合决定的,不同文化不同地区都决定的差异。戏曲分为许多种戏种,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特色,发展是每个地方的首要重要任务,我们要传承自己本民族文化,传播民族艺术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我们应该不忘初心,共同发展学习我们的本民族文化,提高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了解、认识。花鼓戏的文化从古至今保留到现在,其中必有值得我们学习发扬的知识,可见我们学习传承的还是有存在很多的,让它得到更好的发展途径,我们必须保护传承发展我们的珍贵非物质是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任慧婷.花鼓戏的艺术特征以及传承保护策略探究[J].戏剧之家,2019(23):28.

[2]刘阳.湖南花鼓戏《洗菜心》的演唱技巧分析——以雷佳演唱版本为例[J].黄河之声,2019(21):62.

[3]杨立新.试论湖南花鼓戏的传承路径[J].戏剧之家,2019(14):31+33.

[4]戴伟.谈长沙花鼓戏音乐上的创新[J].艺海,2016(11):50-52.

[5]刘海霞.浅谈湖南花鼓戏的传承和发展[J].艺海,2016(06).

[6]罗静.浅析湖南花鼓戏《洗菜心》的表演把握[J].大众文艺,2015,08:31.

致谢:

时间总是快的来不及感叹,四年的大学生活已近尾声,四年的努力与付出,随着本次论文的完成,将要划下完美的句号。四年来感谢所有帮助我、教导我的老师、同学们,四年接近尾声。关于毕业论文,说真的真是头大,但是我很幸运,有一个好老师,他对我的毕业设计始终给以密切的关注,在他的严格要求与指导下,我得以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同时,我也很庆幸有一群可爱的同学们,大学四年一直帮助我,鼓励我。在毕业论文上也少不了他们的帮助,无论多晚只要有不懂的发信息他们都回复并且指导我。在此对大家表示深深的感谢!

浅析湖南花鼓戏的艺术特点与传承发展

浅析湖南花鼓戏的艺术特点与传承发展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4月12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7056.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4月12日
Next 2023年4月1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