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民族舞蹈的一大特色是民族服饰,民族服饰文化内涵丰富,与特有的舞蹈相互融合、相互依托,构成完整的舞蹈艺术形式。舞蹈服饰在很多方面与舞蹈相融,更体现出舞蹈的思想和主题。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举例说明法等方法,以维吾尔族舞蹈为例,分析维吾尔族舞蹈的艺术特征和艺术风格,从舞蹈情感、舞蹈动作及形象塑造三方面进行舞蹈表演和舞蹈服饰相融合的艺术分析。结果表明,舞蹈服饰对舞蹈表演极为重要。本次研究为强调舞蹈服饰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为研究本课题的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舞蹈服饰;民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
引言
舞蹈服饰是舞蹈表演中演员的着装,起到美化舞蹈动作、塑造艺术形象、渲染气氛的作用。民族舞蹈中的舞蹈服饰更具民族特色,与节奏、音乐、动作完美融合,展现民族舞蹈的独特魅力,表达出舞蹈的主题和内容。民族舞蹈服饰具有符号化、舞蹈化、精神化、审美化等特点,这些鲜明的特点与民族舞蹈节奏、形象、动作向融合,更好的体现出舞蹈的内容和主题。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服饰,他们的服装都有自己的特点。其中维吾尔族服饰历史悠久,是我国民族传统服饰文化艺术的精华。维吾尔族服饰图案朴素、典雅、色彩鲜艳,生产工艺古老,集中了维吾尔族人民的智慧和精华。维吾尔族舞蹈服饰表现了它的精神和特征,表现出深厚的民族文化、风俗习惯和人民感情,更能突出维吾尔族的地方性和民族性,彰显多样性的特征。
研究目的及意义
本文就是以新疆维吾尔族舞蹈为例,运用文献资料法、举例说明法介绍维吾尔族舞蹈的艺术特征和艺术风格,分析舞蹈服饰与情感、动作、形象塑造三个方面的融合艺术。表明舞蹈服饰与民族舞蹈相融,二者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表现舞蹈的内容与思想,提升舞蹈艺术性,提高广大舞蹈从业者对民族舞蹈和舞蹈服饰的重视。通过舞蹈服饰与民族舞蹈相融的艺术探析,为强调舞蹈服饰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为研究本课题的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国内外研究进展
郭春敏在《浅析少数民族舞蹈服饰的特点及运用》中认为舞蹈服饰是舞蹈作品中最为外显的作品,幕布升起,观众最先关注到的就是演员的服装造型,舞蹈服饰以其特定的地域特点、色彩搭配以及样式设计来展示舞蹈作品的角色形象,凸显作品的艺术价值。优秀的舞蹈作品离不开舞蹈服饰的烘托。张骥在《浅谈舞蹈服饰与民族舞蹈的融合》中提到舞蹈服饰因为主题、角色等的设定不同而呈现出多样化,服饰的设计都是为了更好地表达民族舞蹈表演者所表演的动作、塑造的形象。二者的融合使舞蹈作品更为生动。
以上研究表明舞蹈服饰对于民族舞蹈至关重要,关于新疆维吾尔族舞蹈服饰的研究大多是研究其服饰特点、发展历程以及维吾尔族传统服饰对舞台服饰的研究。如玛丽帕提·牙生在《维吾尔族传统服饰对舞台服饰的影响研究》中就研究了解放后不同时期维吾尔族传统服饰对舞台服饰的影响。孔诗曼琦在《浅析新疆维吾尔族“刀郎赛乃姆”舞蹈的服饰》中介绍刀郎舞服饰的特点,并分析了“刀郎赛乃姆”舞蹈与其服饰的关系,认为舞蹈服饰不仅作用于塑造人物形象,还兼具协助舞蹈动作的任务。
整理资料发现,大多数文献均是从舞蹈服饰对民族舞蹈的重要性角度进行分析,很少是从二者相融合的艺术性角度进行分析,以维吾尔族舞蹈为例研究的几乎没有。所以本文就以维吾尔族舞蹈服饰为例,分析舞蹈服饰与民族舞蹈相融的艺术,为强调舞蹈服饰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为研究本课题的学者提供理论参考。
研究难点及解决方案
研究难点:
虽然大学四年的学习中有涉及到舞蹈表演和舞蹈服饰,但是对两者的关系还缺乏深入了解,对维吾尔族舞蹈表演及其服饰的了解更是有限,不能准确掌握研究要点。
解决方案:
通过网络、图书馆、报纸、期刊杂志等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广泛的阅读资料,做精心的选择,有目的、有重点的摘录。熟悉并了解舞蹈服饰在民族舞蹈中运用的研究情况,集众家之长,吸取精华,经过提炼、综合、总结,再融入自己的见解,梳理概括出相应的较为缜密的结果。
1 维吾尔族舞蹈的艺术特征
维吾尔族是我国五十六个少数民族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历史上新疆维吾尔族属于西域,随着侵略扩张、民族往来,尤其作为中原、西域交通要道,独有的西域文化极大地影响了汉族文化,西域文化也融入了汉文化的元素。随着时间的不断推进,现如今的维吾尔族文化更聚独特的色彩。维吾尔族舞蹈形式多样、舞姿优美、色彩鲜明,表现出当地人民热情好客、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维吾尔族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受地域文化的影响,维吾尔族舞蹈具有宗教性、自娱性的艺术特征。
1.1宗教性
维吾尔族信仰过很多宗教,萨满教、摩尼教、袄教、佛教、伊斯兰教。十五、十六世纪时,伊斯兰教更为盛行,其他宗教逐渐衰败。宗教思想渗透在当地人们的生活文化中,形成富有特色的舞种。只要我们说到维吾尔族舞蹈,首先想到的就是耸肩、移颈、绕腕这些新疆舞特有的动作,这些动作并不是维吾尔族特有的本土的动作,而是来自于佛教舞蹈,是在民族文化交流过程中融入到维吾尔族舞蹈中的。维吾尔族舞蹈的一个舞种萨玛舞,就是受萨满教的影响,由萨满跳神演化而来。萨满教崇拜自然,将山川、河流等作为崇拜对象,因此维族姑娘会将头发扎成许多小辫,就像河流一样;在服饰图案的选取上,也会以大自然物象进行艺术图案创作,如枝、叶、蔓、果实等花纹图案。伊斯兰教最终统一维吾尔族的宗教信仰,萨玛舞却保留了下来,转化成了伊斯兰教的宗教活动。现在的萨玛舞与民俗文化相连,在重大节日中由男子群体进行表演,热情又充满力量。伊斯兰教中绅士的脱帽手势,含胸致礼,这些礼貌性的动作融入了舞蹈表演中,表现出维吾尔族男士的礼貌,这也成为维吾尔族舞蹈男性的标志性动作。维吾尔族人民戴帽子的习惯也与宗教有关,史料记载,这种习惯和伊斯兰教有关,这种习惯也延续到了舞蹈服饰中,除了帽子,维吾尔族女性还会佩戴头纱,《古兰经》中有关于头纱的记载:女性只能将手脚随意裸露于外, 其余部分 (包括头发) 都不能轻易让异性看见, 因此外出就必须戴面纱, 面纱的大小、颜色没有严谨的规定。
宗教的更迭,促使维吾尔族舞蹈发生相应的变化,逐渐丰富多彩起来,最终形成现在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独特风格。宗教对舞蹈表演的影响更增加了舞蹈的艺术性和神秘感,形成有别于其他种族的一种符号。
1.2 自娱性
在历史上,维吾尔族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造就了这个民族的接纳与包容,维吾尔族位于我国西北部边境,与俄罗斯、蒙古等国接壤,这样的地域风格促使当地人民形成了热情好客、活泼奔放、乐观向上的性格,而当地人也将这种风格融入到的舞蹈中。只要音乐响起,他们就会随音乐移颈扭动肩膀,跟随节奏舞蹈。自娱性是在情感的驱使下,自跳自愉、自我欣赏、自我陶醉,最终超越自我。在重大节日、朋友聚会等场合,大家会根据自己当时的心情、爱好、环境氛围,自由发挥,没有固定的形式与动作。如舞蹈《摘葡萄》就描绘了人们置身于葡萄园高兴的摘葡萄的热闹情景,这就是由自我娱乐的一项活动转变成舞蹈艺术的作品。
维吾尔族舞蹈种类很多,其中赛乃姆就是典型的自娱性舞蹈,室内室外均可,表演开始前,观众围坐,音乐响起,表演者进场,可独舞、对舞,也可3~5人同舞,也可拉观众与其跳舞互动,舞者随音乐节奏即兴表演。自娱性表演特性有利于文化艺术的传播,如《节日欢歌》就是以维吾尔族的传统节日诺鲁兹节为背景创作的,诺鲁兹节是维吾尔族人民重要的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作品演绎出热闹的节日氛围,将重大的节日背景融入到舞蹈表演中,对舞蹈文化和民俗文化的传承起到良好的传播作用。
2维吾尔族舞蹈的艺术风格
2.1 节奏独特
对于具有自娱性且用于庆祝重大节日聚会的维吾尔族舞蹈来说,舞蹈背景音乐节奏性更强,便于人们跟随节奏起舞,所以对舞蹈的主导作用很大。整个舞蹈节奏较为强劲有力,舞蹈节奏和音乐相结合,最显著的特征是在强拍处进行弱处理,而在弱拍处进行强处理,舞者通过肢体动作的变化如力道的强弱、速度的快慢、以及幅度的大小来跟随音乐的强弱快慢进行配合,从旋转、击掌到左右移颈、撵指,都与节奏紧密配合。维吾尔族舞蹈中用于伴奏的乐器就是手鼓,既增强了舞蹈的节奏性,又体现出独特的民族特色。舞蹈和音乐节奏完美融合,更加有代入感,如《手鼓舞》,舞蹈演员跟着鼓点旋转,在旋转中手臂动作不断变化,眼神交流互动,又在快速的旋转中戛然而止,运用极其简单的舞蹈动作表现极具感染力的舞蹈作品。
2.2 神韵鲜活
舞蹈的神韵,是舞蹈的灵魂,维吾尔族舞蹈中的神韵与其他舞蹈相比,更加鲜活生动,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吸引着观众,让人印象深刻。维吾尔族舞蹈中的眼神包括含笑眼、含羞眼、挑逗眼、媚眼、转眼、醉眼等等,在不同情境下,运用不同的眼神,配合舞蹈动作、舞姿,使得舞蹈更加完整。
对于维吾尔族女性舞蹈,我们想到的首先是移颈和大眼睛的灵活转动,呈现给观众的是一种灵动、飘逸的感觉。神韵是传递情感的重要手段,在《摘葡萄》表演作品中,一个小女孩拿起一串葡萄,吃了一颗,她脸上眉头微微皱起,紧闭双眼,摇了摇头,让观众感受到了这颗葡萄的酸涩;舞蹈演员还用眼神描绘出了数葡萄的样子,将眼神集中于一个方向,在移至下一个地方,不断重复,移动速度时快时慢,将这一动作展现的惟妙惟肖。在群舞《古扎丽古丽》中,姑娘们运用道具,遮挡一半脸部,伴随颈部、腰部、腿部动作的变化,表现出姑娘们的美丽与羞涩。神韵的表达提升了维吾尔族舞蹈的艺术性。
2.3 造型精妙
在维吾尔族舞蹈中,造型特点方面是抬头、挺胸、立腰直背,这些极具向上的造型体现出维吾尔族人民坚韧、昂扬、积极向上的民族面貌,手腕、面部表情、腿部等的动作的变化使得舞姿更丰富多彩,也体现当地女性的柔美。除了形体上的造型,还有外在的服饰造型,与维吾尔族人民热情好客的性格一样,他们的服饰一般颜色鲜亮,大大的裙摆,瘦长的靴子,长长的秀发扎成了好多小辫,头戴彩色的方形帽。维吾尔族也被大家说是爱花的民族,所以在舞蹈服饰上,花纹和色彩都与鲜花相照应,极具民族特色。
3 维吾尔族的舞蹈服饰与民族舞蹈相融合的艺术分析
舞蹈服饰是舞蹈表演需要呈现出的一种形式,好的舞蹈服饰有利于舞蹈表演情感的表达,也有利于塑造舞台人物形象,协助呈现舞蹈动作。维吾尔族独特的舞蹈艺术风格就需要辅助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服饰来呈现。舞蹈服饰和民族舞蹈互相配合,才更具有艺术美感。
3.1 舞蹈服饰与民族舞蹈情感的融合
在舞蹈表演中,演员的服饰必须符合舞蹈作品的情感表达,作为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舞蹈形式,为舞蹈情感基调打下基础,不同的着装造型、色彩、面料,都会展现出不同的情感。
维吾尔族舞蹈服饰色彩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一面,为维吾尔族舞蹈增添了独特的艺术魅力。不同的色彩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服饰的色彩与舞蹈情感相融合,可以提高舞蹈的观赏价值。维吾尔族人认为红色代表胜利、幸福和快乐,在女性服饰中出现频率最多,在庆祝重大节日时,女性舞蹈者的穿着大多颜色鲜明,以代表幸福快乐的红色为主,还有紫色,粉色,缝制了金边,火红的颜色传递着舞者心中的愉悦。白色代表幸福、善意,白通常与黑色一起出现,在男子群舞《麦西来甫》中,白色与黑色形成鲜明对比,传递出端庄、厚重、高贵的气质;《刀郎舞》中老年男子的服饰以白色或深色为主,几乎没有图案,材质粗犷,于其年纪较大思想观念较为传统相一致。绿色代表生命、和平,作为维吾尔族,与青山绿水为伴,对大自然极为尊重,在舞蹈表演中经常出现绿色服饰,表达了当地人民强烈的民族情感。
3.2 舞蹈服饰与民族舞蹈动作的融合
舞蹈服饰是舞者形象最外显的表达,舞蹈服饰的选择不仅要符合舞蹈作品中情感的表达,还要与舞蹈动作相协调,要考虑到动作的幅度与表现方式。男性舞蹈服饰和生活服饰差别不大,一般以黑白、宽松为主,款式较为简单,一方面便于动作展示,减少束缚,另一方面也显示出他们粗狂奔放的特点和稳重的性格,给人以安全之感。在进行跑跳,转圈等动作时,有利于动作顺利进行。如《刀郎舞》的男士服装,为了便于表演狩猎、捕杀、拔箭、射箭、厮杀等幅度较大的动作,外衣常常会选择短袖或无袖,女性的长袍会选择在下摆两侧进行开衩处理,提高运动部位的灵活性。
维吾尔族女性服饰较为复杂多样,最受欢迎的面料是艾德莱斯绸,如在《刀郎舞》中的连衣舞裙,一般由红绿黄、红蓝黄、或黑白色多种颜色组成,采用古老的扎经染色工艺,经过扎经、染色、整经、织绸等工序,最终呈现出纵行的水波纹图案,构型不一的波纹带给观众不一样的感觉,或细腻或粗犷。舞者穿上这样的长裙在旋转时就像一朵朵绽开的鲜花。服饰面料的选择也很重要。《刀郎舞》欢快、动作强劲有力,将捕猎时的劳动过程美化,情节描述性强,手部动作变化多,整体动作形式多样。女性主要动作部位主要在肩部、肘部,所以选择紧身的长袖,可以更好呈现出动作变化,为了更好地展现舞蹈动作,往往选用化纤面料,这种面料更为轻便,表现力丰富,不容易起皱,可以减少皮肤和衣物的摩擦,这样有利于表现动作的轻盈,且这样的面料柔软、线条流畅,可以视作舞蹈动作的延伸。《刀郎舞》在外套面料的选择上,大多会采用金丝绒,金丝绒较为厚重,线条分明,表面时略有倾斜的绒毛,给观众一种粗犷豪迈的感觉,这与脚步动作沉稳有力、扎实厚重,狩猎时气氛紧张相融合。
3.3 舞蹈服饰与民族舞蹈形象塑造的融合
现实生活中,服饰造型可以从表面上反映一个人的角色、地位、性格、气质教养等特征,舞蹈表演中也是同样。舞蹈服饰的选择与人物塑造相关,起到一定的暗示作用,同时也进行了气氛的烘托。维吾尔族舞蹈就运用色彩、面料、配饰等等,既展现出少数民族独有的文化风采,又塑造了人物形象。
舞蹈《昆仑之梦》讲述的是一群手拿玉石的维吾尔族小伙从巍巍昆仑山走来,随着明快的音乐旋律翩翩起舞。他们是雪山的化身,舞蹈开篇,三角形的造型中,他们服饰的颜色是不同的,三角尖端的男士身着白色衣服,其他人是暗红色 ,这与雪山的样子相匹配,整个三角形是一座大山,身着白色衣服站在三角尖端的男士就是山顶的常年积雪,象征维吾尔族男子有着大山一样的气魄。雪山地区气温偏低,所以所佩戴的帽子由厚重的金丝绒材质制成,脚上是高筒皮靴。整个舞蹈节奏欢快,所以衣着更轻巧,短袍,紧身上衣,更有利于呈现舞蹈动作的力度。服装造型简单,材质软质材料与硬质材料配合使用,有利于塑造具有雄浑气魄的男子汉形象,外表豪放,内心柔软。
舞蹈《铃铛少女》展现给观众的是一位和铃铛一样可爱、活泼的少女。红色短裙和红色灯笼裤,使得平转、跳跃得以完美展现,使小女孩形象更为灵动,黄色羽毛的头饰更显现出小女孩的天真活泼,头饰周围是一圈铃铛,在上衣、裤脚、手腕上也配有铃铛,与主题相符,每一个动作都会发出清脆的响声,塑造出一个富有维吾尔族特点的欢乐少女形象。
《顶碗舞》服饰的特色在于舞者的耳环、腰际、内外裙摆处装饰了金质流苏亮片,这些亮片跟随节奏抖动,翩翩起舞,与因顶碗而凝滞的头部形成对比,小小的亮片闪烁不已,好似维吾尔族姑娘妩媚的眨眼睛,使舞蹈更加活泼灵动,气氛轻松愉快,塑造了美丽机灵、热爱生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姑娘形象。
4 结论
舞蹈服饰与舞蹈动作、节奏等相融合,在塑造人物形象,体现舞者优美形体、传递情感表达、展现舞蹈动作及形象塑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维吾尔族舞蹈通过服饰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感染力,舞蹈的形式多样,服饰需要根据舞蹈风格的变化做出相应调整,使得舞蹈服饰中特殊的符号与舞蹈主题相契合,传达出完整准确的信息。成功的舞蹈不仅需要有实力的演员,也需要与之相匹配的舞蹈服饰,所以,舞蹈服饰的选择对民族舞蹈表演的成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舞蹈表演中,要更加注重舞蹈服饰与舞蹈表演的契合度,这就要求表演者尽量在训练中也要注重舞蹈服饰选择,使舞蹈动作与舞蹈服饰融为一体。
参考文献
[1]唐丽.新疆维吾尔族舞蹈体现的艺术风格[J].智库时代,2019(16):130+142.
[2]穆巴拉克·阿孜古丽.浅析新疆维吾尔族舞蹈表演[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216-217.’
[3]莫合力斯江·迪力夏提.维吾尔族民间舞蹈的表演特点分析[J].文化产业,2019(13):16-17.
[4]朱淑君.浅析21世纪新疆地区优秀舞蹈作品——以《昆仑之梦》、《铃铛少女》为例[J].大众文艺,2018(22):164.
致谢
我首先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老师。老师对我论文的研究方向做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和推荐,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及时对我遇到的困难和疑惑给予悉心指点,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改善性意见,投入了很多心血和精力。老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我得到很大的成长。有了老师的耐心和细心指导,我才得以顺利完成本次论文写作。
另外,我要感谢我的同组同学,感谢你们的鼓励和帮助,谢谢你们在我需要你们的时候立刻放下自己手中的事情来帮助我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借此机会,我想向我的父母对我的养育之情,对我一直以来的默默支持表达最真诚的谢意,感谢你们让我有自己选择的机会,也对我的选择一路支持鼓励,你们是我最坚强的后盾。也特别感谢参考资料的提供者们,你们是我论文能够完成的最大支撑者。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老师、同学、朋友、家人,参考资料的提供者,默默支持鼓励我一路前行,衷心祝福他们!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7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