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对这部作品进行研究的时候,本文采用了叙事手法来进行具体的阐释,当中在塑造儿童形象的时候,采用了直接电影和真实电影的拍摄手法,从而能够更真实的捕捉到儿童的日常状况,运用了特殊的拍摄技巧,采用大量的特写镜头,以故事化的手段来进行剪辑,从而能够更好的进行内涵的挖掘,用镜头来体现故事性,保证故事也能够更好地吸引到观众。
在人物纪录片拍摄当中,特写镜头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能够凸显出人物的形象,吸引观众的注意点,让观众能够知道拍摄者想要表达的东西是什么,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本部纪录片《记得那个腾空而起的夏天》一方面记录了儿童的日常生活,另外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当下的社会实际情况,能够帮助其他学者更好进行儿童研究,也能够促进儿童更好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儿童形象; 纪实; 特写镜头; 纪录片;
引言
体操作为我们中国人最骄傲的几个体育项目之一,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夺得了9枚金牌,然而8年后的里约奥运会上,体操项目变得落寞了许多,甚至取得了最差的成绩,这个成绩不仅让国人失望,更是让国外友人感到诧异。体操成绩的下滑与经验丰富的老将的退役有一部分关系,也有一些其他的原因。体操需要孩子在4-6岁的时候开始训练,练习的艰辛程度也是平常孩子无法承受的,如今都是独生子女的年代,有许多家长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去受苦,希望孩子能拥有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
也有许多孩子选择了练习体操。练习体操也有很多的好处,可以锻炼孩子的力量,提高协调性、开发大脑 ,促进发育智力、培养孩子性格以及意志力等。
在进行儿童纪录片拍摄时,将儿童作为主体来进行影像记录,目的是能够以儿童的眼光去探索这个世界,从儿童的角度来和这个世界进行接触,从而能够表达出对儿童的关心,也让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这样就能更好的了解儿童的世界,此外也能够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会对他们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也会给他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回忆。因而可以知道,这类纪录片具备的社会价值是非常高的。当然它本身也具有了非常重大的时代价值,不仅能够推动同类纪录片的同步发展,也能够反映当下的实际状况,能够引起人深入思考,具有很强的研究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纪录片在选材的时候,儿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向,因为儿童心思比较单纯,情感比较丰富,所以能够表现的东西比较多,此外也更容易吸引受众的目光。纪录片《记得那个腾空而起的夏天》讲述了一群孩子为了四年一届的运动会在练习体操。每个人都拥有着自己的童年,然而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的童年和我们却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经历更多的是汗水,坚毅和拼搏。
1课题背景
1.1课题研究背景
人物纪录片是用真人真事作为创作背景,用真实引导观众,并引发人们思考的一种艺术形式。对细节非常关注,想要全面的进行细节展示,不仅要进行一般镜头的应用,还要注重特写镜头的应用,通过特写镜头能够提高整体的拍摄质量,最重要的是能够更好进行细节展示,从而能够充实整个内容,引发更多观众关注,也能够体现出整体的拍摄水平。
《记得那个腾空而起的夏天》这部作品将关注点放在体操馆内的孩子身上,因为比赛即将来临,他们在做紧张的赛前准备。在上海市这个比赛是4年才有一次的,所以最终比赛成绩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也会影响到他们最终的发展,而在距离比赛将近100天的时间内,为了能够在比赛当中取得更好的成绩,孩子们一次一次的腾空而起,挥洒汗水来创造属于他们的成就,享受属于他们的快乐时光。体操比赛现场如图1.1所示。
图1.1 体操比赛现场
1.2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在进行纪录片拍摄时,为了能够更好地强调某个部分,一般会采用近距离拍摄的形式,将人或物的局部进行放大处理,从而能够凸显出自己想要强调的部分,这样能够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特写一般比近景更加接近观众,会在整个画面当中都充满想要表达的细节。背景在整体当中发挥的作用比较小,甚至不在画面当中展示出来,通过特写镜头能够观察人物的表情,能够给人特殊的视觉感受,主要是体现人物的内心活动。
在影片拍摄当中特别镜头能够更好进行主题展示,此外也能够揭示人物内心情感,进行整体的氛围打造等等。用镜头去讲故事,让故事做到腾空而起。
通过对课题的研究,通过具体的剖析特写镜头以及构图,以及对纪录片《记得那个腾空而起的夏天》故事化剪辑手法的应用,来解读电影摄影技法。纪录片《记得那个腾空而起的夏天》片头如图1.2所示。
图1.2纪录片《记得那个腾空而起的夏天》片头
在拍摄纪录片时,选择题材可谓是重中之重,有了一个好的选题,作品也就成功了一半。选择题材的过程是一个创作者个人修养的体现,也是个人情怀的释放点,对于什么样的题材感兴趣,是一个创作者与生俱来的敏感。在反映人类真实情况的时候,通常会采用纪录片,在纪录片当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的真实状况,体会百味人生。
那样的一个童年是很多人没有经历过的,这就为本部纪录片渲染了一种未知感,让受众带着疑问与好奇走进这样的一种童年里,去和那些孩子一起,感受别样童年。当中的重点就在于能否进行特色并且真实的儿童形象打造,因而在儿童形象影视作品当中,非常注重进行特色镜头的应用,怎样创造出一部好的儿童作品,怎样来满足人们对于精神方面的追求,怎样提高电影的品质,因此研究影视作品的特写镜头和各位摄影技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千位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相信每位受众看过这部作品之后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本片将会用直接电影模式去展示被拍摄人物的细节,用最真实的手法去尽量的还原一个最真实的效果给受众,让他们真正去和被拍摄对象一起品味他们的生活,体会到他们每一次的腾空而起。
每个人都拥有着自己的童年,然而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的童年和我们却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经历更多的是汗水,坚毅和拼搏。那样的一个童年是很多人没有经历过的,这就为本部纪录片渲染了一种未知感,让受众带着疑问与好奇走进这样的一种童年里,去和那些孩子一起,感受别样童年。其重点便是能否塑造出一个有特色的、真实的、生动的个性化人物。儿童梦想镜头如图1.3所示。
图1.3儿童梦想
因此,关注关于儿童形象影视作品中对于特写镜头的刻画,怎样创造出一部好的儿童作品,怎样来满足人们对于精神方面的追求,怎样提高电影的品质,因此研究影视作品的特写镜头和各位摄影技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国内现状
在进行纪录片拍摄时,选择了生活当中的人和物作为主要题材,不能进行情节的虚构,要注重整体的真实性。和一般的影片不同,不能让演员有表演痕迹,也不能随意改变时间地点,更不能为了达到某个效果而让人物特意做出某些行为。在人类影像发展史当中,纪录片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主要就是希望能够对真实的生活进行反应。希望能够更好的探索这个世界,将人类发展状况以及和自然斗争的整体状态以影像的形式记录出来,主要是记录生活当中的一些真实状态,从而能够帮助人类更好了解自己,并且给予人类一定的反思空间。
通过对这些年来国际获奖纪录片进行研究可以知道,在题材选择上面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通过对他们进行分类可以发现,题材上面至少可以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发生在当下的具有新闻价值的纪录片,已经发生的历史事件,人类学纪录片以及科学文化类纪录片。
相比国外来说,我国纪录片整体发展状态比较差,种类比较少再加上无法能够全面满足市场需求等等。比如在题材选择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弱势群体以及少数民族的一些情况,但是却没有能够关注到在当下发展过程当中城市人们生活的重大态度转变以及社会历史变迁,这样就无法向外界进行中国形象的展示,也无法满足国外媒体想要了解中国的迫切需求。
早在《婴儿的午餐》就出现了被父母亲喂食的幼儿形象,《水浇园丁》中则是出现了脚踩水管戏弄园丁的调皮顽童形象,在这些卢米埃尔兄弟的早起实验影像中,有着一个个朴实的儿童形象,这些都是应用了朴实的纪录手法进行的创作。
1.3.2 国外现状
在21世纪70年代末之前,纪录片主要扮演两种媒介角色,分别是道义和责任。西方国家在进行纪录片拍摄,是很多国家直接由XX介入到其中,以X和德国作为代表。而英国在进行纪录片拍摄时,更多的也是和XX进行关联,希望能够进行文化打造,承担一定的社会道义和责任。这样的形式在八十年代后发生了改变,特别是进入到90年代之后,出现了完全的改变,纪录片更多偏向娱乐化,开始迎合市场需求,希望能够引起更多观众的注意,而不是向他们讲述道理,希望能够带给他们欢乐。
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扑进陌生人的怀抱》是呈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幸存遗孤的孩子形象。在中国的纪录片中,《幼儿园》《小人国》则是代表着处在不同时代以及家庭环境当中儿童的情况。采用真实并且生动的影像来给我们展示儿童的状况,从而能够吸引大家的关注,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采用真实并且生动的影像来给我们展示儿童的状况,从而能够吸引大家的关注,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已有的纪录片当中,比较畅销的题材包含了三种类型,分别是人文、社会以及自然与环境。这类纪录片能够充分展示各国的文化,能够满足外部对这个国家想要认知的需求,并且充满趣味性,将知识性和趣味性及探秘性进行融合,更好的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因而具有很大的市场,发展状态比较好。
2 儿童形象的刻画
2.1运用“直接电影”和“真实电影”拍摄模式来展现儿童形象
纪录片拍摄过程当中,以儿童作为题材的选题非常的多,表现内容也非常丰富,也更易引起人们的关注。每个人都拥有着自己的童年,然而有这么一个群体,他们的童年和我们却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们经历更多的是汗水,坚毅和拼搏。那样的一个童年是很多人没有经历过的,这就为本部纪录片渲染了一种未知感,让受众带着疑问与好奇走进这样的一种童年里,去和那些孩子一起,感受别样童年。
对于一名体操运动员来说,可能也许一生只有一次机会去参加奥运会,他们通常四岁的时候开始接受体操的基本功训练,到十六岁才有资格参加正式国际比赛,而二十岁左右便是退役的年龄。这样的一种训练模式与竞技模式,会给这样一个群体带来一个怎样的生活,怎样的未来,在这样的生活与未来里,他们又会面临什么样的问题,有什么样的展望。孩子获得冠军如图2.1。
图2.1孩子获得冠军
纪录片《记得那个腾空而起的夏天》就将镜头对准了这样的一个儿童群体,他们的年龄一般都是七岁左右,童年中的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体操馆中度过的,每天高强度的训练让他们更早的了解到竞技比赛的残酷性,使他们的童年缺少了些许的欢笑与天真,却增加了一份刚毅。他们和教练员在一起的时间远远要高于和家人的,过早的肩负起了家庭对他们的希望,那就是冠军。
这是一部讲述小体操运动员的纪录片,更是一部追逐梦想的作品,通过镜头去展现小体操运动员们为梦想而拼搏的过程,并以此来唤醒我们当代人是否也曾拥有过梦想,是否对梦想依旧如的初那般执着地坚守。孩子坚定的眼神如图2.2所示.。
图2.2孩子坚定的眼神
纪录片《记得那个腾空而起的夏天》运用了多种多样的非虚构的表现方式。在这部影片拍摄过程当中采用了真实电影的手法。
这个手法最开始是出现在1960年,是在法国发展起来,主要是对实际情况进行描述,是一种写实主义的形式。意思是拍摄最真实的电影,目的是为通过影像来获取被掩盖的事实,让人们能够知道事情的本质。而运用最多的就是苏联导演维尔托夫,他在20年代拍摄的一系列电影都是这种风格。后期拍摄者在进行应用的时候也会受到他的影响,就是希望能够探寻事物的本质,达到和他一样的目的。
《记得那个腾空而起的夏天》之所以会选择这种创作模式,是因为从选题的内容上来看,这种模式非常的合适。从它的真实性,纪实性来看都与这种模式相契合。
2.2 常态化儿童与社会化儿童
2.2.1 对于常态化儿童的刻画
表现出儿童最真实的一面,体现出人性的美好以及纯真,在进行儿童纪录片自创作过程当中,表现出儿童的单纯和可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往往会成为最重要的一个主题。把孩子放到一个他习惯的成长环境里面,那么他的状态是最放松的,因为周围的一切都是自己熟悉的。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异性更多的源自于家庭背景的不同,教育方式的不同,成长环境,这都蕴藏在镜头和镜头之间,任由观众们去解读。
《记得那个腾空而起的夏天》聚焦在从小就在体操馆里成长的孩子们,在他们的身上有着更多的坚毅,但他们终究还只是个孩子,那种儿童最本真的一面不会消失。
2.2.2 对于社会化儿童的刻画
再天真的儿童,也不可避免的走向社会,与社会人接触,然而体操运动员更早的接触到了这个社会,所以他们的言行以及习惯不可避免会遭受成年人的影响,从而比一般的孩子更加成熟,所以在进行影像展示的时候,儿童的形象就变得更加复杂,环境及时代会给儿童带来很大影响,这是不可避免的。
《记得那个腾空而起的夏天》在讲述属于孩子们的别样童年,他们过早的确定了未来的人生目标,并为此而努力拼搏着,大多在五岁左右离开父母,跟随教练员。迫使他们过早的独立,看待问题和处理事情的方式必然和同龄人是有着很大的差异性的,这就是社会化的儿童。
通过下两组图片的对比,不难发现孩子们在训练时和日常生活中是两种不同的状态。孩子日常生活如图2.3所示,孩子训练如图2.4所示
图2.3孩子日常生活
图2.4孩子训练
在日常训练中,他们一丝不苟,为了自己小小内心中所追求的那种目标与梦想,目光坚定,坚持不懈地进行着各种高强度的训练,在训练闲暇中,他们又会毫无顾忌地展露出自己孩子本真的一面,开心的欢笑,顽皮的打闹,在比赛前,他们又会迅速把自己调整为高度紧张的模式。
3拍摄技巧以及构图
3.1 特写镜头在片中的大量应用
在影视作品创作过程当中,特写镜头经常会被用到,采用近距离拍摄的方法,将局部进行放大处理,这样能够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能够更好的将人和物的情况进行展露,给人特殊的视觉感受,从而给观众留下更深的印象。采用特写镜头时,因为取景的范围比较小,所以展露的内容比较单一,能够聚焦人们的关注点,将表现对象完全的凸显出来,从而达到强调的效果。
通过特写镜头能够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引导观众将注意力放在自己想要表达的地方,更好的进行细节打造。而在进行彻底变成应用的时候,要能够和其他镜头结合应用,这样才能起到好的效果。
在采用特写镜头时,必须要选择能够代表人物性格或者是能够揭示主题的部分,这样才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也能够达到最佳效果。这就要求在拍摄的过程当中,要选择有说服力的画面进行抓取,要知道什么是观众真正关注的,或者说要保持自己的原始感觉以及敏锐度,按照这个敏锐度来进行画面抓取,从而能够更好进行设计凸显。
在这部纪录片当中运用了大量的特写以及大特写镜头,这是这部片子最大的特色之一。孩子面部特写如图3.1所示。
图3.1孩子面部特写
为了能够更好地和其他作品进行区别,也为了更好地表现出儿童的特点,本文进行了大量大特写的运用,着重强调孩子的面部表情,这是电影艺术当中的一种表现手法。就是通过对人物进行局部放大处理,从而达到强调的目的,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撼。
在纪录片《记得那个腾空而起的夏天》中,其中一条线是以孩子作为主体,关注他们的体育生活,另一条线则是对他们进行采访,以简单的儿童访问穿插在纪实片段当中,这样的叙事结构既具有独特特色,又能够增强整体的内涵。从孩子的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他们的世界是成人世界的一个缩影,从而引发人们的深度思考。
3.2用放大的镜头展现细节
细节对于记录片来说非常重要。在纪录片景别应用当中,特写镜头能够更好的进行细节展示,能够凸显出生活当中的一些重点,因而具有很大的价值。
在进行细节捕捉过程当中,除了使用普通镜头之外,还需要采用特写镜头。在进行纪录片拍摄过程当中,通过特写镜头的菜单运用,不仅能够提高整个出片的质量,更重要的是能够更好进行细节的展示。因而在拍摄纪录片过程当中,要学会恰当地使用这些镜头,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细节展示,也能够提升整体的质量。
而在进行这部影片拍摄的过程当中,采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主要是对细节进行打磨,也能够挖掘在生活当中孩子的状态,对细节进行进一步的强调。面部特写如图3.2所示。
图3.2 面部特写
在纪录片拍摄过程当中,主要是对日常的生活进行记录,但是不可避免的会融入到拍摄者的主观情感,比如对镜头的选取,对时空的选择等等,都是拍摄者主观进行的。之所以要进行大量特写镜头的应用,也是创作者为了表达自己情感而采用的一种手法,是创作者的独特理念。
在纪录片中对特写镜头进行合理、恰当的运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通过纪录片的拍摄能够更好进行信息传递,在这部影片当中运用了大量的特级镜头,对孩子面部表情相关的信息进行强调,说明了对整部作品的关注度所在,也表达了创作者自己的看法。
在进行纪录片拍摄时,以镜头语言来展现孩子的日常锻炼状况。希望用最平实的镜头来讲述最纯真的训练生活,通过简单的拍摄以及平等对话,从孩子的视角来观察这个世界,记录他们的成长状况。以孩子们的视角,结合着照片和影像的更迭模式,展现孩子们简单的孩童世界。
在这部纪录片当中,多次利用了眼神这一特写镜头表现出孩子的灵动和单纯,传递出他们的美好,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但是又非常的单纯。在进行采访的时候,采用了近景镜头,而随着他们单纯且稚嫩的话语能够勾勒出一个成人社会的世界缩影,用成人的世界观去看待孩子的世界,这样就能更好的了解孩子,也能看到另一个自己,用成年人的对话方式和孩子们对话,他们传达出的也是令成年人思考的内容。孩子边练边哭如图3.3所示。
图3.3 孩子边练习边哭
影片中,因为更加注重细节的展示,所以会将关注点放在内部的每一个细节上面,进行细节的无限放大,而细节当中包含的内容也会被放大,这样观众就能够更好了解孩子们的心理状况,也能够了解他们的情感。所以在影片拍摄过程当中,会将关注点放在一些特写镜头上面,比如放大孩子眼部的特写,展现出天真很迷茫;在训练的时候孩子出现边练边哭的现象,表现了他们的没有兴趣以及疲惫。另外还有擦小皮鞋以及系鞋带等多个动作,关注孩子成长当中的每个细微之处,还拍摄了几个小孩合伙欺负小女孩,捕捉孩子细微的表情变化,从“凶神恶煞“到“挑眉一笑”,耐人寻味。特写镜头的内部信息可以推动镜头与整个片子。
3.2.1吸引观众聚焦于“相”
纪录片的特写镜头具有很强的冲击力,能够让观众自觉融入到影片当中,体会人物的酸甜苦辣和悲欢离合。感受到故事当中的人物和我们是一样的,都是生活在真实世界当中的每个个体,而这些事情也是已经发生或者是正在发生的真实事情。通过这样的剪辑手法,能够给观众身临其境的感觉,也能够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从而给他们强烈的震撼。
在进行特写过程当中,为表现出人物肩部以上的头像或者是物体局部的景别,主观性比较强。对于景别表现空间关系来说,远景是进行宏观事件的观测,特写则是放大微观世界。
在特写过程当中,如果不需要关注整体的协调性,并且对于空间以及方位也不进行限制,主要是突出某个点或者是某个部分,对其进行进一步强调,它的艺术价值也正是它所揭示的作用,揭示某种生活深层次的涵义和人物的情绪。
在纪录片拍摄当中,通过特写景别使用,能够更好地感染人的情绪,对事件特写进行戏剧化的表达,对人物特写则是产生视觉心理冲击。
这里所说的就是体操队里面孩子的面部表情。在进行纪录片拍摄过程当中,主要是进行观察并进行内涵的深度挖掘过程。观察就是对现有的状况进行考量,以特写的形式来进行深度的细节描绘,采用不同景别的交接应用,从而能够更好的对整个过程进行挖掘。
在这个纪录片当中应用了大量的特写镜头,主要是描绘孩子的面部变化,从而能够达到升华主题的目的,通过特写镜头的穿插使用,能够更好的进行细节打磨,也能够丰富孩子的形象。
其实想要的是整个纪录片几乎都是跪着拍摄的,因为孩子的身高比较矮,想要更好地拍摄他们的面部表情,就必须要和他们处于统一的高度,以孩子的视角来进行拍摄才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3.2.2 用镜头去展示儿童形象,发掘故事
在作品拍摄当中,特写镜头是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采用近距离拍摄的形式进行细节的放大,强调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从而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更好地将人和物的情况进行展示,给人一种特殊的感受,从而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通过特写镜头的运用,能够进一步放大人和物的部分内容,让观看者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在某个部分,这样就能让他们对纪录片当中的人和物产生深刻的印象。所以在拍摄过程当中,要对人和物的特点要非常了解,根据掌握的特点来对不同的部位进行深度刻画。
通过特写进行多元化的表达,使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得到更好的表达,让观众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体验。首先还原生活最真实的状况,拒绝虚假构造。
在这部纪录片拍摄创作过程当中,选择了上海市闵行区的小体操运动员作为拍摄对象,记录他们在100天内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他们的训练过程,拍摄的对象是E组的。E组训练如图3.4所示。
图3.4E组训练
在影片拍摄当中,分成了4个部分。分别是女孩子日常的训练活动,男孩子日常的训练活动,男孩和女孩的进步状况以及体操比赛。在拍摄女孩子日常训练时,主要是将镜头集中在赵萌萌、张安娜、代子妍和曹晨晨。其中前两个小朋友在进行展示的时候,是通过对比镜头进行展示,表达出他们两个不同的性格特点以及对体操的不同态度。表现后面两个女孩子则是突出他们的刻苦训练,从而能够以他们的训练表现出他们的性格。在拍摄男孩子日常训练时,主要是将关注点放在爱犯困的陆刚以及性格比较独特的张鑫宇。在第三个部分则是彰显时间跨度,这个部分讲的是即将进入比赛阶段之前的一段时间,每个孩子本来存在动作上面的一些问题,经过自身刻苦的训练以及教练员的指导,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能力大大提高。最后一个部分也是本片的小高潮,是对体操比赛的实际记录,展现出小主人公们在赛场当中的一些情况以及出现了一些突发事件。比如曹晨晨的手掌受伤,孩子脸上、身上都是干粉,再比如代子妍的体操音乐没有能够放出来等等。观测教练员和孩子的应对状况,从而能够带动与观众的情绪。脸上的干粉如图3.5所示。
图3.5脸上的干粉
以儿童的视角来进行整体的拍摄活动,多次采用特写镜头以平拍或者是低位拍摄形式,能够稳定整个画面结构,也不容易导致拍摄主体的变形,这样能够加深观众的认知,也能够让他们和儿童进行平等交流,拉近镜头和孩子之间的距离,更好地了解孩子。此外还有少数俯拍的镜头,比如孩子在练习馆外看窗外玩耍的孩子。要注意速度和节奏的把控,需要表现出客观的情况,也要实现不同画面之间的有效过渡,实现整体的一致性。而在进行实际拍摄过程当中,镜头选取也非常具有特点,很多都是以室内作为主体,室外镜头相对来说比较少,使观众产生了距离感,体现了孩子被隔绝在群体之外的孤单。
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是非常枯燥的,进行简单重复的训练,想要保证每个动作都做得很好,就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训练,一点不能松懈。但同时我也感受到他们为梦想而坚持的那份初心,很难想象这些坚持以及不懈努力是在7岁孩子身上可以看到的。孩子不懈努力的训练如图3.6所示。
图3.6不懈努力的训练
为了能更好记录他们的日常生活,我并没有要求他们特意去表现什么,唯一的要求就是当我不存在大部分时间,我都是通过镜头去远远的拍摄他们,观察他们的每个细小动作,更好的表现出真实性。
而在记录拍摄过程当中,真实电影和直接电影两者是有区别的。在还没有拍摄的时候就明确了具体的思路,首先要拍什么东西,其次是怎么拍,最后是如何通过镜头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以这三个问题做引导来进行拍摄活动。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以儿童为主体的电影故事,在拍摄过程当中我设置了提问环节,因为小孩子是比较单纯的,他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往往是比较真实并且不加思考,这也给整个影片带来了趣味性。
比如张安娜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就说道我并不喜欢体操,是因为我爸爸让我练。这个时候也能侧面反映出孩子的真实想法。而在回答练体操累不累这个问题的时候,陆刚小朋友不假思索地回答累。还有小朋友认为虽然很累,但是自己要坚持下去。当得到小朋友的答案之后,我觉得非常的感动,相信大多数人也是这样。在临近比赛的时候,我特意询问他们你的梦想是什么,在12个孩子当中想成为世界冠军的只有两个孩子,还有三个是想成为教练,剩下的都是和体操无关的一些梦想。对于这样的结果,我也有了全新的思考,中国当下的运动员培养速度之下,有多少人是真正因为喜欢而走上这条道路的,这是值得我们所有人都思考的事情。
《记得那个腾空而起的夏天》纪录了体操馆中的一群孩子们,他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体操比赛做着准备,在距离比赛还有一百天的时间里,他们努力、奋斗、拼搏,每一次翻腾,每一次跳跃,都承载着童年无数的梦想,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梦想的羽翼正在渐渐丰满,他们都是“冠军”。
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在进行纪录片拍摄时,就是以时间线作为框架来进行拓展,所以纪录片也是一门时间的艺术。通过和孩子们进行深度交流之后,能够更好走入他们世界当中,在拍摄过程当中也可以对孩子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来猜测他们会表现出怎样的状态,比如能够抓拍到曹晨晨欺负队友以及陆刚打瞌睡的镜头。而在剪辑的时候,沿着主线进行推进时,适当的放一些趣味性的事件,能够引起观众的注意,把纪录片的素材按照故事片的形式进行加工,从某种程度上面来说不可能完全的保证真实,但是人们又渴望得到真实的表现。只有在一个长镜头之下进行拍摄,才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而从艺术角度来说,纪录片的魅力就在于能够在真实基础之上进行拍摄,不会进行刻意的虚构,更好地表现人们的日常状态。而在这部纪录片当中,将100天的素材进行整理,以故事化的方法进行剪辑,从而能够让故事腾空而起。
纪录片是利用镜头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以及看法,能够和文化进行深度融合而形成的一种刺激艺术,既能丰富观众的精神生活,也能够进行深层思想的传递,成为了凸显拍摄者思想的重要表现手段。在拍摄活动当中,通过特写镜头来表达情感和细节,从而能够使得表达的情感更加生动立体,也能够更好的进行画面场景的艺术升华,使其具备更高的应用价值。为了能够发挥纪录片的最大作用,需要合理的对待特写镜头,从而能够完善整个拍摄活动。
参考文献
[1] 姜娟.主体·视点·表达——中国独立纪录片研究[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1: 4-11
[2]郝蕴,罗凌.纪录片创作密码 “金鸡奖”作品决战太原实录[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8.2: 24-28
[3] 石屹.纪录片解读[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7.4: 14-17
[4] 邢勇.探寻的足迹 中国电视纪录片话语谱系[M]. 河南:河南大学出版社,2018.5: 43-45
[5] 万彬彬.科学纪录片研究[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7.9: 74-79
[6] 陈一.中国电视纪录片的生产与再现[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8.5: 54-58
[7] 何苏六,徐锦.媒体融合背景下纪录片的新图景[J].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7(03): 27-29
[8] 焦晨莹.新媒体语境下微纪录片的传播范式研究[J]. 视听,2017(03): 26-27
[9] 高曼,朱爱敏.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的运作模式分析[J]. 视听,2017(03): 28-29
[10] 苏宇.立足广西 握手东盟–关于广西电视台外宣类纪录片的浅思[J]. 视听,2017(03): 29-30
致谢
在这次毕业设计中,有很多人帮助过我。首先我要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帮助我确定了题目大方向,经过老师的帮忙,让我具体写作时思路顿时清晰。在完成初稿后,老师认真查看了我的文章,对于实际存在的问题悉心指出,在老师的指导下,我能够如此快的完成毕业论文编写工作。
我的论文还并不成熟,还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这次论文的创作会让我受益终身。做论文都是需要耐心去做的,是真正的学习和研究的过程,没有学习就不可能有研究的潜力,没有认真去研究,就不会有大的突破。期望这次的论文创作的过程能让我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砥砺前行。
感谢所有耐心教导帮助我的老师,没有您们教我的知识,对知识的运用积累和积淀,我无法完成这篇文章。感恩之余,诚挚地请各位老师给我帮助,同时对我的论文加以批评指正,给我意见和建议,让我意识到不足的地方及时做出修改。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7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