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西方历史上造成巨大影响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重要的知识复兴运动,它发源于12世纪的欧洲,涉及的地域范围非常广泛,包括南欧的西班牙、意大利、西欧的法国和英国以及中欧的德国。在这场文学知识的复兴和人性共同解放的运动中,涌现了许许多多的文学作品,薄伽丘《十日谈.》、拉伯雷《巨人传》到后期英国的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整个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体现出来深刻的人性解放的主题思想和对新自然科学探索的宇宙观,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描写既是作者在作品中使主人公对所处周围环境的主观感知,又包含着作者对于宇宙哲学的深刻思考。同时,中世纪的人文主义意识的崛起,商品经济的发展,促使新兴资产阶级开始重视人性的地位和人对自然主观思考的重要性。
关键词:文艺复兴;自然哲学观;人文主义
前言:
文学与自然的联系自始至终都是十分密切的,在中世纪,由于教皇的统治,自然科学的发展很缓慢,文学作品的形式也十分单一,文艺复习时期,随着人文主义日渐深入人心,这些文学作品的种类多了起来,有关自然描写的成分也比中世纪时期多了很多。欧洲文学作品的复兴要从文学作品中来体现,这里面既有人文主义成分,也有理想与自然,这些都构成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的总体发展趋势,除此以外,自然哲学和人性的复兴也是这个时期的主要特征。作家们的作品都有许多充满自然与理性的创作特点。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次知识的启蒙和思想的解放运动,从最初意大利法国到后来的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它无疑是最有影响力的了。这场运动高举人文主义旗帜,把自由与人性带到了欧洲的各个角落,同时,也对世界文化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品读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人性的复苏和崛起。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中的自然描写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自然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理解作家对于自然与人文内心主观的感知。目前,国内外研究文艺复兴文学作品的专家有很多,他们一般是从《神曲》、《巨人传》和一些莎士比亚的戏剧来进行分析具体意向的。在文艺复兴初期,由于刚刚经历中世纪教皇的统治,人们的观念和人文主义思想都不是很成熟,所以大多数专家把焦点放在了文艺复兴初期的文学作品分析上,因为这个时期,属于承前启后的过渡阶段,人所研究的对象正是这场运动中,具体自然描写所表述的具体内在含义,即为自然观的具体体现。
一、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与自然的关系:
(一)、崇敬自然,感知自然。
在古罗马时代,史诗成为了人们对于认识英雄和感知英雄传说最直接的文学途径。古罗马的史诗规模宏大,人物塑造丰盈各异,在对自然方面,也有着十分细致的描写。史诗中的自然环境跟它所要讲述的故事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史诗多悲剧,所以在故事开头的时候,会有一定篇幅的环境描写作为铺垫。这实际上是古罗马人对于自然的崇敬心理的外在表现。古希腊的神话传说,都有自然主义延伸的内在含义。古罗马史诗在人物描写和自然环境构造上,十分清晰地体现出了文学与自然的联系。到了古希腊后期文艺复兴前期,文学作品中则是重视了“来世”的含义,在主人公经历死亡的洗礼后,又会得到新生。
(二)、了解自然,征服自然。
在经历了漫长黑暗的中世纪以后,欧洲迎来了新的变革,文学作品中摒弃了古罗马古希腊时期重视“来世”的创作手法,而开始“现世”的独特创造方式。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一方面积极弘扬人文主义精神,另一方面,又在文学作品中对于自然的态度也是发生了变化,强调人的存在,重视人的情感。文艺复兴前期的文学作品,还没有完全从中世纪宗教脱离出来,所以,宗教色彩依旧很明显。但丁的《神曲》中,还依旧保持着宗教哲学的宇宙观,主管臆想依旧存在。但是到了文艺复兴中后期,随着自然主义的发展和自然科学的进步,此时期的文学作品都在极力地宣扬人文主义精神。倡导人性的复苏和理性的启蒙。所要表现的理性思想也更加明确。
二、总体特征:
(一)自然主义初露锋芒。
在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经过漫长的教皇统治后,欧洲迎来了“新的曙光”。[1]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逐步摆脱了先前中世纪重视“来世”的描写手法,把笔触转向了“现世”方面,更多地表现了日常生活和人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而有的社会责任感。但丁在《神曲》中写到:“我不知道是否跟随者正确的导师,但是我所向往的却是真正的上帝”
(二)自然理念与自然描写篇幅更多。
从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我们就可以看出:
1里面关于“大瘟疫”的自然描写。在薄伽丘的代表作《十日谈》中,我们可以看出,自然描写所表达的深刻含义。薄伽丘的作品批判宗教守旧思想,主张“幸福在人间”,[2]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十日谈》一开篇,对“大瘟疫”后人们为了躲避灾难而前往的一个山岗上的美丽庭院做了很细致的描写。据说在基督降世后1348年后,意大利最美丽的城市佛罗伦萨爆发了一场要命的瘟疫。这场瘟疫先从东方开始,以燎原之势逐步蔓延到整个意大利,从书中我们可以知道“在东方,人们鼻孔流血是必死无疑的症状,医生的嘱托和药物似乎都拿他没有任何办法”[3]可见瘟疫的破坏性是非常大的,基本的药物并没有延缓瘟疫的蔓延速度,还有“那场瘟疫来得特别凶猛,健康人只要一接触病人就会被传染上,可见这场瘟疫的传染性有多快。
2瘟疫之下美丽的小教堂自然环境十分优美,令人心旷神怡的那个山坡上的小教堂。“在圣玛利亚新教堂昨晚弥撒后,有七位年轻的女郎聚集在一起,与三个年轻的男子一起,前往一个美丽圣洁的地方。”书中对她们所要去的地方做了和能细致的描写,“那地点在一个小山岗上,距离东西南北大道都有一段路程,山上草木郁郁葱葱,叫人看了眼目清凉。山顶建筑有一座邸宅,中央是一个宽敞优美的庭院,回廊、厅房和卧室环绕四周,里面布置的很智雅,墙上装饰着色彩明快的图画,邸宅外边是草坪和长满异草奇葩的花园,园内不缺清冽的水井。宅内有地窖,贮藏着美酒,房屋内已经打扫干净,卧室里被褥配备齐全,摆满了应时的鲜花和灯芯草环。”[4]从此处的自然描写我们不难看出:这个小山岗上的庭院,并没有受到瘟疫的侵袭,相反,这里却异常的干净和圣洁,与之前充满瘟疫的都成佛罗伦萨相比,这里显得十分与众不同,这里既是瘟疫的庇护所,又是代表着新兴人文主义力量的产生的源泉,这几位年轻的男男女女在这里,没有来自教会教条的约束,也没有瘟疫的侵扰,他们在这里快快乐乐,尽情享受人间的美,准确的说,是真正的作为一个“人”的的态度来看待世界。小山岗上的宽敞庭院与瘟疫肆虐下的都成佛罗伦萨内的惨烈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大家彼此之间也都心情开朗,释然旷达,真正地体会到作为一个人的快乐。这与当时的人文主义精神有着共同的理想目标。在当时的人真正地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时,就已经达到主观上的革新了。在这个庭院里对于花草的描写,应时的鲜花和草环都很美丽,任何人都只能在自身放松、惬意的条件下,才能对身边的美丽的事物进行审美感知。
(三)、作品所包含自然人文主义思想更加明确。
在拉伯雷的《巨人传》中,后两部中作者借巴如奇等人出海去找神秘的瓶子从而建立起了所谓的“反教皇岛”。值得一说的是,在这里拉伯雷的思想并不是反对宗教,而是希望建立一个洁净令人向往的宗教世界,教会始终对自然科学是抵制的,在巨人传第五部中我们可以看到在“木屐岛”上的有这样一座修道院。对教会的会规做了讽刺的批判,这座修道院里面的修士着装都非常奇怪,动作也非常异类,打哈欠要把嘴巴张大,每一次打哈欠至少要打一个多钟头,每天早上要集体出来站在外面剔牙,修道士们这种懒散的生活方式与教会严苛的教条形成鲜明对比,处在教会教条约束之下的修道士们没有任何的人身自由而言。此外,修道士还要承受“斋戒”给自身所带来的身体上的痛苦,拉伯雷医学科学知识来说明吃饭和信仰之间的关系,他说修道士只有吃饱了才能去思考问题,拉伯雷在嘲讽那些一天不务正业的修士门的同时,其实也就在心里面已经决定了一个好的修道士的典范—约翰修道士,在为约翰修道士建立的德廉美修道院,这里的情况是这样的:这座美丽的修道院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图书馆,里面有来自各国的文献典籍,还有一条宏大的画廊,画廊的四周都记载着古代英雄的伟大事迹,这些都表现出作者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和对教会蒙蔽人心的批评。[5]他用人身体山上面的各个部分来进行举例子,他把耳朵和眼睛进行比较,说耳朵的不同的地方就在它在向外边张开着,人可以不断地学习,不断的进步,从而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在小说的结尾,作者用女祭司的口吻说出“喝美酒”使人“清醒,说明人们要对新知识充满探索,最后,对于教会的禁欲主义,拉伯雷也在文学作品中有描写,几个巨人食量巨大,但是从不节制,一直在”吃啊吃”从物质的角度说明人应该很快乐的活着和学习,提倡个性解放。人应该真正亲身去体验属于自己的快乐。[6]
(四)、对于自然的描写,突出作者的自然观。
1拉伯雷的作品《巨人传》中,对颜色的定义也有解释“白色和蓝色中白色所代表的意义,白色代表的是开心、欢愉,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假设有两样本质相反的东西摆在面前,你如果想让他们彼此之间搭配在一起,比如把善和恶搭配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出,美和善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7]这里说:喜与悲相反的二元同的理论,这也是文艺复兴时期自然观的一个个革新性进步。另外,作品所包含的人文主义色彩也是很明显的,中世纪后期,尽管教皇的权利受到很大限制,但教皇还是保留着超越国界的决定生死的权利,乌尔班六世就是这样一个很明确的代表,还有教皇对信徒的大屠杀英诺森三世,诸如这样凶残的领袖,残杀信徒,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8]但这其实就是中世纪的真实写照,人文主义也是在这样的一个条件背景下产生的,人们中日活在教皇的控制之下,没有自身感受地生活着,教皇禁锢的不仅仅是人,更重要的是人性。[9]
2莎士比亚戏剧自然理念英国著名的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在他的戏剧作品中,也有他的一番对于当时自然理念的认识和理解。莎士比亚被人们称为是“时代的灵魂”,[10]他的文学创作是基于当时整个自然、社会与人生本质的运动上面的,莎士比亚在文学作品中所阐述的自然观就分为两点:对于宇宙的认识和自然环境下人类社会的生活模式。而他的作品中的自然观开始就是从丢弃中世纪陈旧教规开始的,在他的作品中,主人公都不是死气沉沉的中世纪封建修道士样子的人物代表,取而代之的就是身体健康、可爱活波的文艺复兴时期时代楷模。[11]《驯悍记》中就有过这样的一段描写:
“不要一味试图去征服亚里士多德的箴言,而把奥德维的爱经深恶痛绝。您在相识面前,不妨运用逻辑和他们涛涛雄辩,日常谈话的间隙,也可以学习修辞学。音乐和诗歌可以开启您的心灵,您要是胃口好的话,研究数学和形而上学也不是不可以的。”(一幕一场)
这段描写突出了人们强烈的求知欲,莎士比亚在这里所要讲明白的是对与中世纪宗教教规下的禁欲主义和虚假的自然观的反对,在莎士比亚生活的伊丽莎白时代,人们对于科技、航海、天文科学的兴趣高了许多,莎士比亚作品中的人物,都是生活在安静、平和的自然环境中,与大自然亲密地接触,而不是中世纪抽象、神奇的环境中。
“难道如你所说的,我没有听见过狮子的怒吼,难道我没有看见过海上的风浪就像一只熊一样咆哮吗?”(一幕两场)
这是《驯悍记》中彼得乔鲁所说的一段话,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
这其实表现出了人们对于自然的探索精神。前描已经说过,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于自然科学有了进一步了解的过程,这里也可以体会的到。另外,在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我们还可以看出宇宙观的改变,在哈姆雷特给娥菲利亚的小诗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你可以怀疑星星是火把,你也可以怀疑太阳是否在转动”莎士比亚在这里所表现出的正是哥白尼、布鲁诺所表现出的“地动说”而不是宗教教会的“天动说”。哥白尼和布鲁诺毕竟是莎士比亚之前的人物了,所以他们的天文学观点莎士比亚也是很明白的。[12]而莎士比亚的自然哲学观只不过是借鉴了前人的天文学观点后不断总结的结果。
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现象的观察,可以认真细致地反映现实世界。这样的作品便有了一定的时代感。从另一个方面来讲的话,就是从人物形象塑造这个主题来说明的。主要表现在作品通过故事情节的推进和故事情节中人物的各种冲突(性格、宗教信仰)等。文艺复兴时期,随着意大利及其周边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迅速发展成为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这些又小商人、贵族组成的阶级力量,在人文主义这个方面也是在为解放人性运动呐喊和助威,这与新兴资产阶级开辟道路是分不开的。值得一说的是,很多的资产阶级代表也是在这个时期成为了作家作品中人物角色的深刻体现。
三、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哲学观对于文学作品的影响
(一)、自然科学发展推动了人文主义的扩散。
1商品经济发展下人文主义的崛起和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作为新的社会成员而走上历史的舞台,他们对于人自身的肯定,可以说是在对“人”之所以作为“人”有一个全面的解释,“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给人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丰收,人可以通过劳动来获取报酬,通过实践也可以得到经验。[13]这是对于之前黑暗中世纪对于人性禁锢的一个重要的革新。这些新兴资产阶级由于在社会中地位的上升,从而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人的上面,更加注重人的权利的重要性。
2人性复苏运动的推动。
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此时期人性复苏运动的推动。同时这也推动了人文主义的进步,自然哲学的发展因为人文主义的崛起而得到新生。这个新生是对于当时的自然科学所取得的进步而言的。文艺复兴时期,革命阶级作用的资产阶级也开始倍加关注自然科学的发展。这其中也有它一定的道理:
(1)、在文艺复兴时期飞速发展的自然科学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其实是对于那个时期来自于已经积累好的、来自于生产生活中,反映生产力水平的事物经验的理论概括。它既是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验证,又是新兴资产阶级为了营造良好的基础而推崇的理论依据。
(2)、这个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给资产阶级封建宗教思想的斗争提供了一定意义上的思想武器。[14]前面说到,新兴资产阶级渴望通过这样一个思想上的有力武器有意改变人们对于“上帝”的看法,在和封建宗教作斗争的时候,新兴资产阶级刚开始便具备着资产阶级共有的妥协想法,在文艺复兴初期,和封建宗教势力作斗争的时候,就有着这种消极的负面效果在里面。
3、文艺复兴时期作品格式的变化: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样式,又叫“文体”。常见的有诗歌、散文、小说等样式。由于诗歌和散文所表达的内容有限,不利于资产阶级进行思想传播,但是在文艺复兴早期的文学作品,还是用诗歌的形式来表现早期的启蒙精神的。到了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后期,文学作品的主要形式就成了以小说和戏剧为主。人的衣服,其实质就是一种形式。通过一定的形式来反映一定的内容,不同的形式也具有不同的功能。用文学作家的作品也只要是以小说和戏剧为主。这两种文学形式的故事和表现形式比较强,所以在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后期,作家喜欢从这两个文学层面写作,同时也突出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作品的时代意义—即启蒙与复兴,启蒙人的思想,解放人的人性,复兴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创作风格,体会古代诗人对于文学创作的激情和思考,从黑暗教会思想禁锢之下将人们解放出来。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作家莎士比亚的很多作品也都是戏剧为主,而拉伯雷的《巨人传》、塞万提斯的《唐吉可德》、文艺复兴初期“三杰”之一的彼得拉克《十日谈》等等,通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感知到这些伟大的作品是时代与作家的伟大结合,是永恒性的一次结合。同时也具有文学作品所具有的独特的价值。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自然意向,都有其内在的含义。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哲学观的发展
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观和宇宙论,是基于对自然的兴趣的增长的前提之上的,还是承接了中古神学的基础之上的,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对自然科学知识的探索是从丢弃神学宗教观念和对古典文化的研究开始的,文艺复兴时期,自然科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自然主义也成了人文主义文化的另一个表现形式。在中世纪,人们对自然的兴趣是十分低的,人们从出生到离开世界,都是主观受着“上帝”教会的无形的“监督”,个人也得不到应该发展,对自然美主义也是十分胆怯的。教会和为教会服务的封建宗教哲学,本着让人所有的信念都转向“上帝”,而表现出对自然不表露任何认真和浓厚的兴趣,而较早时期的资产阶级对于当时来说是十分先进的,他们所推崇的是宗教造型艺术和建筑上的风格的模仿(其实他们强调的是自然科学一定要为了宗教服务而开设的神学),处在这种条件之下,自然科学自然活在宗教哲学的“夹缝之中”勉强生存下来,准备在一定的时期用理论事实依据来推翻宗教哲学所谓的“上帝之光恩泽大地”的主观幻想。[15]在文艺复兴运动的旗帜下,科学家们开始慢慢关注自然科学观和自然人文主义,他们对于自然科学的兴趣和希望最终也导致了此时期自然科学的飞速进步。
新兴资产阶级的关键就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核心是个性解放,在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也有了一定的更新。关于人性解放,它比较多的指的是人性的解放,它主要针对的是中世纪神权教规中禁止人的自然欲望,并且宣扬的蒙昧思想。它的具体做法就是积极赞颂人性之美,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积极地赞颂了人的美好:“人是宇宙的精华,是万物的灵长”,在这里,莎士比亚通过歌颂人性之美来解放人性,体现个性解放的意义,就是注重人的存在和人活着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习惯把16世纪以后出现的自然观叫:“后文艺复兴自然观”。它是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观和宇宙论是对古希腊时期的宇宙论的一个继承和创新。在文艺复兴运动进入到高潮时期,自然科学发展也在同时进行,这无疑也是在推动者新的自然观的出现。这种自然观是在哥白尼、特勒西奥和布鲁诺的工作之中,开始与希腊的自然观形成对比,这个对比的中心论点其实是关于自然界的存在问题的。也就是说,自然观和自然观念里面所包含的其实是一个世界的整体,而物理学所研究的世界其实是一个有机体。他自身不会带有一些充满理性的运动,因而是无生命的。从16世纪的“反对亚里士多德理论、反对目的理论和跟这个一脉相承的反对目的论和坚持形式、动力因上来说,他是作为一种新式的柏拉图主义而逐渐诞生和发展的。它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尼古拉••哥白尼的自然观为主要观点,这是一种非常类似于新柏拉图主义、毕达哥拉斯主义这两种主义的自然观,在这具有代表性的早期阶段,自然界仍然被看做是一个活的整体。它内部是充满能量的,具有生命和精神这两方面的特征。自然与人的关系是按照占星术和巫术来体现的。再到后来17、18世纪流行的“魔法”也是在这种前提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第二个阶段是乔尔丹诺•布鲁诺,他对于哥白尼的宇宙观做出了哲学的解释。他还提出了本原和原因的哲学区别。他认为本原是出于自身的,是内在的原因。而原因则有是人为的,是外在的。布鲁诺之后,又出现了培根的、吉尔伯特、开普勒、伽利略的精神与物质所代表的唯物主义、斯宾诺莎、牛顿、莱布尼兹的自然观。这些自然观总体上说是继承和创新了前人的自然观,并加以自己的理论改造从而形成具备代表性的自然观理论。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观的总体观点如下几点:
1、动力因。文艺复兴时期的新的自然观理论主张我们在观察和研究事物的时候,透过动力因来说明问题,说到“动力因”,我们就不得不说一下关于这个概念的一些解释:
2、内在的与外在的。16世纪中期的哲学家布拉迪诺•特勒西奥对自然界以为的世界有着属于他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自然界以外的一切固有的活动,都是来源与“热”这个概念,借助于“热”这个概念,自然界一切的都在这个“热”内产生运动。“热”在自身内产生运动,从而产生我们在自然界发现的不同类型的结构。他们都会去从这一方面来考虑问题的。
3、神性自我创造。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哲学,把自然看成是神性的自我创造的某种东西,这种认识是对神全新的一次认识。它不仅仅单只是作为上帝信徒的人,更代表了神权控制下的人们身上所背负的深深的精神镣铐。黑暗的宗教哲学无视人们的各种作为人类所应该拥有的东西,取而代之的却是残酷的精神压迫。人们在教会的控制之下没有一点的自由,精神受到了极大的禁锢。除了自然科学以外,还有一些披着科学外衣的假科学,比如说魔术和巫术,这些也构成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观里面的一部分,他是新柏拉图主义和宗教神秘主义结合的结果,但是值得欣慰的是,这些假科学虽然没有实际科学的意义,但是却比中世纪神学教会教规要更进一步。
文艺复兴运动不仅仅对于整个欧洲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对于这个人类文化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中世纪的文坛的一次彻底的革新运动。其中还包含着新兴资产阶级对知识、对人的存在、和对周围自然环境认知的强烈渴望,它使人文主义和自然主义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人们开始重视作为人的第一次主观意识上的觉醒,对自然科学的追求,对个性解放的渴望,也都成为了当时时代的主题。作家通过文学作品,把人们从黑暗之中带了出来,看到了人性自由的一面。人们的观念也在进行着革新,人们对于自然主义的渴望也可以从文学作品中看得出来。自然主义所代表的自然观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反映了作家们对于人文主义的渴望和追求。
注释:
取自《但丁对话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06)56页。
乌尔班六世:乌尔班六世1318?~1389年UrbanVI原名普里尼亚诺(BartolomeoPrignano)意大利籍教皇(1378~1389年在位)。
英诺森三世:罗马教皇。原名吉奥瓦尼·罗它里奥·德·康提。意大利阿纳尼城特拉西蒙伯爵之子。
取自本•琼生语,取自尼克尔•史密斯编著《莎士比亚评论选集》。
取自《自然的观念》柯林武德编著
参考文献
[1](苏)索科洛夫原著.《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11
[2](英)柯林武德原著《自然的观念》[J].吴国胜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01
[3](意大利)薄伽丘原著《十日谈》王永年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G1996.1重印20-21
[4]崔宝衡主编《外国文学名篇选读》南开大学出版社
[5](法)弗朗索瓦•拉伯雷原著《巨人传》陈素季译林出版社(第十章白色和蓝色所代表的意义)
[6]吴泽义主编《文艺复兴时期时代的巨人》人民出版社28页
[7](美)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原著《12世纪的文艺复兴》上海三联书店2008.3
[8](意大利)但丁原著《神曲•天国篇》《田德旺译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12
[9]李德明主编《中外古今文学名著大全》人民出版社
[10]《拉伯雷巨人传人文主义思想研究》郭冬梅山东大学
[11]《莎士比亚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自然观》张晓阳53-60
[12]《莎士比亚评论选集》尼克尔•史密斯编著,牛津1953年版第8页
[13]<欧洲中世纪文学作品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489页
[14]王世珍.略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02)
[15]刘丹忱.《欧洲文艺复兴史•文学卷》[J]新考.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5).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9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