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安徒生童话》中的公主形象

摘要

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与它的各种公主重复唱着这几个主题:对多愁善感的命运和不屈的“灵魂”的追求和思考,渴望美好爱情最真挚和最痛苦的经历,最无情的世俗秩序以及最苦涩的讽刺。本文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对安徒生童话中的公主形象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其公主形象的分类分析了其各类公主形象所代表的意义,由此找出了这些公主形象所代表的社会现实意义,进一步认知作者童话故事中隐含的深刻蕴意,以便我们更好对其进行研究。

关键词:安徒生童话;公主;人物形象

一、引言

安徒生童话开创了童话的先河,这种童话形式不仅仅是儿童娱乐的一种,也逐步成为了西方主流形式之一。安徒生童话中的公主常以美丽、善良和软弱为特征。拇指公主是一个出生在郁金香花中的女孩。“在这个花的中间,在那绿色的雌蕊的顶部,坐着一个几乎谁也不能看见的,白嫩的,可爱的小女孩。她没有半个拇指大……“拇指姑娘的摇篮是一个闪闪发光的胡桃壳,她的床垫是蓝色的紫罗兰花,床是玫瑰花瓣。”[1]在这些美丽的公主中,安徒生倾注了大量的爱,这些美丽而善良的公主象征着安徒生的审美理想。在安徒生的童话之中走出了十多位公主,这些公主形象各具特色,她们或美丽高贵,或楚楚可怜,或勤劳勇敢,或青春叛逆,或冷若冰霜,她们中绝大多数最后都和王子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个美丽的童话故事,他们的形象不仅是一个个美丽的视觉效果,而且在社会层面上,向人们展示了作者对女性期望和看法,在某种程度上,公主的形象也是女性在家庭和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地位。由完美的爱情造就的美满的婚姻是安徒生童话里圆满结果的代表,就算是爱情悲剧,它也仍然有着高不可攀的涵义,是人生中最大幸福的载体。许多文本对爱的追求同时也意味着是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安德森成为他作品的男人和女人,并煞费苦心地寻找另一半。“追求公主”是其作品中中最常见的方式之一,安徒生遭受的挫折和对生命价值的追寻体现在了公主的形象中,也是生命意义的象征。公主不仅是生命意义的象征,也象征放弃的意义。研究安徒生童话中的公主形象帮助读者理解作者追求爱,对生活的思考,体验作者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和每一个成年人都应该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创建自己的生命的意义。

二、简介及作品中的公主形象

(一)简介

安徒生出生在丹麦的欧登塞。因为他家很穷,他的梦想就是出人头地,他14岁便离开家,独自生活在哥本哈根。安徒生最初想成为一个舞者或者演员,但是后来不得不由于身体差劲而被迫放弃。之后他又在赞助商——意大利歌手西伯尼教授的帮助下跨上了音乐的路。他没有钱,连衣服都买不起,而住房呢,也只能在寒冷又潮湿的储藏室里过日子,就这样持续到大冬天,导致其喉咙坏掉从而断绝了他音乐的梦想。最后,在绝望中,安徒生想到文学创作,他的文学宛如飞行员的灯光,决心再艰难也要成功。在安徒生的职业生涯中,爱情经历、成长的困难、误解和非常孤独的生活状态以及名利观念的改变成为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这将是我们分析安徒生童话的索引。

(二)公主形象的分类

以下根据安徒生童话作品中公主所追求的内容进行归类分析,进一步对童话中的各类公主形象进行研究,分析其中各类公主形象所代表的意义。

1、为实现人生意义而自我救赎

由于作者经历了困难的成长过程和被误解的人生状态,所以作者常常用对理想或人生意义的追寻来作为童话中的索引,在其童话故事中,常常以主角坚定不移的追寻目标来代表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人生意义的探索。如:

(1)《沼泽王的女儿》中的赫尔伽。

在故事中,鹳鸟的妈妈从远处看见了三只美丽的天鹅,它们是埃及国王的三个女儿,他们的父亲病了,最好的医生也没有治好他的病,他的小女儿做了一个梦,一个声音对她说:“在沼泽地里挑一朵莲花,把它放在国王的心上,国王就会恢复。”然后,他的女儿们来到沼泽,第一个到达的是最小的女儿,两个姐姐在地面等她,但却密谋杀死他们的妹妹,让采集荷花的功劳属于她们,小女儿勇敢地进入摘莲花的沼泽里,两姐妹便把妹妹的天鹅羽衣破坏了。女儿的哭声感动了沼泽地的国王,在他和鹳的帮助下,她终于救了国王,把她的姐姐们赶出了埃及。沼泽王的女儿体现了其形象的思想冲突,赫尔迦是冒犯道德之恶果,由沼泽王霸占公主而产生的,是海盗夫人抚养的女孩。究其原因,在于它的救赎的叙事模式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者安徒生对作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遭受的惩罚显然是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面对这样无助的灵魂,赫尔迦对上帝忠诚和对自我救赎的生命进行激励,意识到救赎的方式是“需要走出被一股沼泽深的水所覆盖的困境,把活性给予生命,这便是摇篮。”即赫尔伽要敢于面对过去和不光彩的生活,对于一个女孩来说,这必定需要坚定的勇气和信念,同时鼓舞着人的心灵。

(2)《丑小鸭》中的丑小鸭。

一只小天鹅蛋出生在鸭群里,因为看起来很丑,不仅没有被鸭子接受,而且它备受啄和被排斥,嘲笑,也在鸡身上受到同样的对待。她的自尊心很弱,因为她很丑,连她的亲戚也都排斥她。无奈中,丑小鸭飞过栅栏逃跑了。后来有一次,她遇到了一只猎狗,但狗只是嗅了嗅他,没有抓住她。“我太丑了,狗都不咬我!”她说。她很感激狗的逃脱,也为自己的丑陋感到难过。在这之后,丑小鸭遇到了许多磨难。后来,善良的本性,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渴望让她不再依赖于别人而生活。有一天,三只美丽的白天鹅游到她的身边,小鸭认出了高贵的动物。丑小鸭觉得她会游向他们,即使他们杀了她。但是,她在水里看到了什么?不是丑小鸭,而是美丽的天鹅。在安徒生童话中,“命运”是他最常使用的主题之一[8]。安徒生没有选择他命运中最戏剧化的部分来表现人性的扭曲和堕落,而是采用描绘一生中的“过去式”。因此,悠闲的生活叙事取代了激烈的争斗,时间的流逝也冲淡了紧张的氛围。而命运,不是一种攫取激动和暴力时刻的手段,而是一种形式上的张力,构成全文。这则童话是大家所熟知的,也是安徒生作品中最富有的自我命运的反映。改换另一位作者可能使丑小鸭拥有一个更加戏剧性的人生。然而,安徒生却把丑小鸭的生活变得抒情、幽默和诗意。因此,“丑小鸭”绝不是一则冒险故事,而是一曲长音奏鸣的乐章。悲惨艰辛的命运旅程被谱成抒情气味很浓的旋律来表现出代表公主形象的丑小鸭自强不息的对理想的追求。

2、追寻善良而甘受折磨

安徒生在其笔下这些美丽的公主形象中,倾注了大量的爱,这些美丽弱小而善良的公主象征着安徒生的审美理想。如:

(1)《野天鹅》中的艾丽莎公主。

“野天鹅”中的公主艾丽莎原本在一个幸福的家庭中成长,她和十一个哥哥在一起快乐地生活,母亲死后,父亲又有了一位恶毒的王后,在他们身上降下了灾难:高贵的王子们变成了十一只野天鹅;艾丽莎的全身被擦上了核桃的汁水,脸上也被涂抹了散发臭气的膏药,导致连她父亲也没有看出来是她。悲伤的艾丽莎便偷偷逃出王宫,去森林寻找哥哥们。受到仙女的指导,她终于如愿以偿找到了变成了天鹅的哥哥们,哥哥们带领艾丽莎战胜困难,越过大海和他们所居住的国家。艾丽莎渴望救她的哥哥,她的哥哥们已经变成了天鹅,她向上帝祈祷并出现了奇迹:一个仙女在梦里告诉她如何去除掉她的魔法,将教堂墓地的荨麻织成披甲覆盖在哥哥们的身上,是唯一能破除魔法的办法,从最初织荨麻到披甲完成为止,艾丽莎无论如何都不能讲话,因为她说的每一个字都会像一把锋利的匕首刺入她哥哥们的心,他们的生死取决于艾丽莎的舌尖。为了她爱着的哥哥们,艾丽莎受到了这严峻的考验,这使她持续地保持着沉默。艾丽莎柔软的小手摘着像火一样刺的荨麻,赤裸的脚要将荨麻踩碎成一条一条的,她的手和脚被刺得伤痕累累,她的胳膊和脚都是水泡,但心想救助她心爱的哥哥们,再痛苦也觉得值得。然而,更大,更残酷的考验在后面等待着她。英俊年轻的一位国王在狩猎时和艾丽莎相遇了,他对这个美丽却不能说话的女子一见钟情,于是她被带回了王宫,国王将娶她为妻。艾丽莎也逐渐对那体贴温柔的国王暗生情愫,完成十一件荨麻披甲前,她不能说话,所以她只能不停地编织荨麻披甲,把爱深埋在心底。你可以想象,艾丽莎每天都不说话,在所爱的人面前有多么悲痛。但是,最可怕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国王的大主教认为整天一直编织荨麻披甲的艾丽莎是个可怕的魔女,他一直用尽方法使国王相信自己。但国王还是相信了狡诈的主教。眼见在自己爱的人面前失去了信任并有着被烧死的危险,艾丽莎却什么也不能说,她还没有完成她的工作,还没有解除哥哥们的魔法,她只能继续沉默着。这又是何等坚韧的品质!在她被杀死之时,十一只天鹅飞到她的囚车上,她还在默默地编织着第十一件披甲,接着,在她把十一件披甲盖在十一只天鹅的身上时,他们马上变成了十一位王子,这时候她终于张开了嘴:“我是清白的……”邪恶终于被美丽打败,谁不为这美好的品质所感动呢?[6]作者通过让小公主经历各种折磨和痛苦揭示了小公主善良、勇敢和坚强的人物形象,使之深深的打动读者的心灵。

(2)《拇指姑娘》中的拇指姑娘。

形象上的拇指姑娘运用了想象力和夸张,尤其是描写的来源,使她的美丽超越了一般的人格化形象,清楚地展示了虚幻不可思议的浪漫意味。但她的人格化不是鸟兽、昆虫、鱼、花和植物,而是完整的“人”,不到一寸高可爱的“白净”的姑娘,这样的形象就有一种非常娇小的美。思索一下,最小的小动物,小猫小狗都是人所喜欢的,对小读者自身来说更是极其亲近,更别说是小人偶或着最小的人呢,那些善良的小生物,都对她有好感。她躺在睡莲的垫子上,好奇的鱼来看她,他们看到了她,都觉得她很漂亮,觉得她绝对不是一只癞蛤蟆值得拥有的,为她的经历感到不平。它们用集体力量“将叶梗子用牙齿咬断”,那片托着她的叶子也因此顺流而下。小鸟看见了她,唱了起来:“多么漂亮的小女孩啊!”“白蝶”一直在她身边飞来飞去,她的叶子在另一端固定着白蝶,白蝶正在和她一起漂流。他很喜欢她,客观的同情和支持她,使她终于到达了理想的国家。那个国家的的小王子对她的外表印象特别深刻。他对拇指姑娘说,“很快你就会快乐起来,我觉得你是我所见过的最美丽的女孩”,他立即“摘下他头上的金冠,把它放在她的头上。”。她作为了花的皇后,安装上了一组翅膀,更加让人心神迷惑了。但是,安徒生不只追求对一个小女孩的外在美的描写,而是投入了更多笔墨在她的精神世界。如果她的外在美是凭直觉而一目了然的,那么她的内在便更是美丽温柔,晶莹剔透,这美丽微妙地感染着人们,让人们不由得产生了热爱。金龟子把她劫持的时候,面对这意外事故,她是“害怕的”,更让她担忧的是系在叶子上的白蝴蝶的命运。“如果他一直被困在那里,他一定会饿死的。”碰到快冻死的燕子,她更加为这个陌生的小鸟而难过得无法入睡,她背着田鼠,发现了田鼠的毛毯,将找到的棉花“裹在燕子身边,让他就算在这样寒冷的地方也能温暖入眠。”好好照顾了他整个冬天,燕子终于恢复了体力。他邀请她和他一起去“绿色森林”,她说:“如果那样的话,田鼠会很痛苦的”。一切为他人着想的心,同时也充满对温暖与美好的追求。与田鼠生活在一起,她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根本不允许向太阳走去,尽管是“温暖的太阳”。每天早晨,太阳升起的时候,每天傍晚,当太阳落下的时候,她只能悄悄地向门的方向走去。即使只是一束晨曦,一抹落日的余韵,她也足够幸福和喜悦。那个有着寝室、厨房和储藏室的鼹鼠,使她感觉到厌烦。最根本的原因,不过是“他不仅不喜欢太阳不喜欢美丽的花,而且还说这些东西的坏话”,“和他在一起生活,只能深深地居住在地底下”,“太阳光永远不会照不进来”。每次一想到这里,她都忍不住想要哭泣。对黑暗和光明的不同态度,表现了拇指姑娘和他之间精神境界的矛盾。矛盾是不可调和的。因此,即使她在挣扎,“像一个乞丐和穷女孩”,她终于从永远的财富中逃过来躲过了追求者,并和继续邀请她接受新旅程的燕子一同离开”。在路上,她为看到“那些美丽的风景”而兴奋,为太阳更光亮,天更高而感到喜悦。当到达目的地时,她为可以自由选择一种花居住而欣喜。最后,她同花中的天使——小王子完美结合了。拇指姑娘勇敢的心终于把她带到了阳光下。Chernyshevsky曾经说过:“美好的事物总是与生活的快乐联系在一起”,突然改变的拇指姑娘幸福而欢乐的结局是完全符合其性格中内在的逻辑,与她执着的奋进和追求分不开。作者将拇指姑娘那美丽的形体和心灵的美丽调和在一起,描绘了她忍辱负重心地和善的印象。

3、勇于追求爱情

在安徒生童话中,爱情的完满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即使在爱情悲剧中,它仍然是生命中最大幸福的载体。安徒生童话故事的一条主线便是寻找爱情,从开始到结束,从悲剧到团圆,安徒生对爱情的追寻有着深深的渴望,如:

海的女儿也被译为美人鱼。公主们大都是浪漫的,比如“白雪公主”、“睡美人”和“拇指姑娘”……但在《海的女儿》的故事中,她迎来的却是一场失败的爱情。其实,《海的女儿》并不是一部颠覆性的童话故事,也无意打破读者的期待,但我们创造了另一个定位,它原来并不是童话般的爱情故事。《海的女儿》的展开显然是分阶段进行的。与此同时,“生日”的因素暗示着一个新的生命旅程,一个更适宜纳入成长题材的故事。虽然海底世界很奇妙,但人鱼公主对人类世界的诱惑却没有抵抗力。原因是她追逐自然、感受到了两个世界的强烈对比,从而产生好奇心——代表着理性的人类社会和代表着混乱和野性的水下世界之间的不同。美人鱼们的想法也很荒唐:他们知道溺水之人会死,但还是告诉船员们别害怕进入“可爱的”大海。人鱼的祖母关于人鱼死去之后没有坟墓的叙述,不一定是写作的错误,而是作者对“海底世界是蒙昧的”的一种反映。因此,美人鱼祖母认为,人类世界是“世界之巅”,“海底世界并不是人类世界的理想化身,水平也更低。”。小人鱼和她的姐姐们的不同在于对红花和太阳的思索,思想的热衷,对美丽的认识不同……这些都反映出她内心已然离开了深海。就像美人鱼王子最初的爱情源于年轻王子的美丽,此时美人鱼公主的理性程度已经达到了作为一个美人鱼的最高水平这种高度理性便是小美人鱼要为美丽的事物而努力。即便追求表面上的“美”是很肤浅的。后来人鱼公主知道了想要得到灵魂,必须先被人类所爱,这个时候她内心的理性驱力量驱使她所要追求的目标由开始表层的“美”而转为“深层的爱”。他们的爱显然是凡俗的——来到这片土地的小人鱼想要被理解,忍受巨大的痛苦,直接的目的是为了得到美丽的王子(美丽)和他的爱(爱情)。王子与神殿那个姑娘的爱是误解而得,王子误以为救助自己的是那个女孩,也由于那个女孩具备着连人鱼公主都不得不承认的美丽容颜。人鱼公主在渴望获得灵魂的过程中最终选择为情爱而牺牲,成全自己所救助的王子的感情。公主继续升华她的爱情,在王子新婚之夜的小美人鱼在她的内心作了另一个选择——她决定停止追求爱情,愿意放弃自己的幸福来成就他们。安徒生在文中故意强调人鱼在15岁前没有眼泪,对于美人鱼公主感觉眼泪快要流下来的描述,标志着美人鱼的灵魂达到了更高的境界——她对“爱”的追求已经到达了“空气之女”的高度。在此刻,灵魂终于可以由自己的经历创造出来,她的目标和追求在升华之后变成了不朽。作者通过颂扬小美人鱼的爱情、灵魂、追求理想,表现出了小美人鱼更愿意忍受痛苦、寿命的丧失以及追求自由生活的精神及对这个形象的热爱之情。

三、各类公主形象的代表意义

作品中的各类公主代表着各种各样不同的意义,代表着作者的人生:

(一)表现了作者对人生意义的寻求

在安徒生童话故事中,爱情部分的戏剧完成了,才能称之为一个故事。这些为追求个人生活而斗争的故事,在文献中往往是深刻的,如“沼泽王的女儿”,“丑小鸭”等,都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安徒生的童话表面就像普通的民间故事一样,但它仍在说真话。如丑小鸭攻击伪善的时尚文化,这并不是笑话或者简单的想象。安徒生总是深沉的,这些故事自然是非现实的讽喻,在人物和情节中也必须有一个象征性的意义。因为他们说的是对个体生命的追求,自然同时包含寻求生命意义的意味,生命追求中的象征意义在文学上是与生命意义相联系的。尽管《沼泽王的女儿和》《丑小鸭》都受到了民间故事情节的限制,比如符合了——不幸之人受到帮助从而大团圆的共同模式。由于这种故事结构在一定程度上与安徒生的亲身经历以相关民间故事有一些类似,作者才在自己的情感中选择创造这样的故事。综合“寻找模式”童话来看看这个类型,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它最初是安徒生的自身的象征载体,描绘了自己人生的道路,但在后来的作品中,它逐渐地与安徒生特殊的生活异化,在主人公的身上还铸造了安徒生自己的影子,这就使得“寻索”本身具有更抽象的内涵的统一,成为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遭受挫折与追求的纯粹价值。在“寻求公主”的所有文本中,我们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对人生意义终身追寻的象征。

(二)代表着作者对善良的赞美

安徒生童话中充满了民主和人文精神,充分体现着作者对美的赞美。“卖火柴的少女”是一则让人心痛的悲剧性的故事,作者以萧瑟的笔墨为描写了社会上的黑暗和人们之间不平等的现象。这个不幸的、悲剧的女孩的形象体现了安徒生的审美理想,他的童话故事也成为了关于美的意象集合。故事背景多是寂静的森林,美丽的海洋,深蓝色的星空,纯粹的美丽的雪地。《野天鹅》中的公主让玫瑰花自愧不如。“拇指公主”是一位花公主(也译为“拇指姑娘”),她出生在郁金香里,“在花的中间那绿色的雌蕊上,坐着一个小女孩,她看起来十分白嫩,可爱”。“她甚至没有大拇指那么长”,“拇指姑娘的摇篮是一个美丽的胡桃壳,有闪闪发光的光芒,紫罗兰的花瓣是她的靠垫,玫瑰的花瓣是她的被子。”因为在植物的世界中,静谧与和谐才是处于在统治地位的。确实,安徒生总是倾向于用柔和的、美丽的形象来建造它的童话城堡,而那些恐怖丑陋的形象只是一个象征意义和作用。其对笔下公主形象的塑造充分代表着作者对善良的喜爱和赞美。

(三)代表作者对爱情的追求和期望

从完美婚姻和爱情的结合来看,安徒生童话中的完美爱情也彰显了生活的意义。这反映在伟大的爱情悲剧中。例如,《海的女儿》中美人鱼的爱情被死亡包围,她的美丽在悲伤和感人的爱情中升华。爱情恰是她生命价值的体现。在后期的悲剧中这一点尤为突出。爱情甚至成为了人生的最高意义。寻觅爱情是安徒生童话的主要路线,从开始到最后,从悲剧到圆满,安徒生始终对爱情充满着深切的愿望。作者将自身的渴望凝结在了人鱼公主期待爱情的眼睛里和为了爱甘于受难的心中。事实上,爱情不但在表现人生意义上起到了具体性的重要作用,而且在追求爱的童话故事中,也成为表达人生意义的间接与隐秘的象征。这样的象征性,体现在安徒生的童话中充满了对爱情的渴望以及人生意义的追寻,把追求爱情的主题升华成为了寻找人生意义的主题。

四、公主形象的社会现实意义

(一)批判王公贵族们的愚蠢

在对野天鹅、海的女儿等公主形象的描述中,公主总有着一种高尚的品质,表现出自己或她所爱的人的理想人格。因此,公主成为生命意义的象征并不奇怪,尽管有时公主也有不好的方面。在《旅伴》及《猪倌》中得到了体现,《猪倌》描述了一个小王子爱上了美丽的公主,献给公主会唱歌的夜莺和可以让人忘却烦恼的鲜花,但是公主感兴趣的并不是这些自然存在的东西,甚至觉得不屑一顾,因此拒绝了王子的爱。之后王子伪装成王国的养猪人,制造出了一个可以发出铃铛声响并能闻到厨房饭菜味的可爱小锅和一个神奇的拨浪鼓,从而交换到了公主的吻,迷惑了公主的心。在这之后他已经看不起公主,他低头看着公主,把她一个人留在了她的王国里,扬长而去。除了公主的象征性之外,这个故事揭示了爱情成为无知和冷漠,虚伪和狭隘的牺牲品的道理。安徒生追求的爱情和事业常常令他不满意,他的至爱不爱他,甚至对他一点都不喜欢他,还嘲笑他。至于他的童话,评论家们自始至终都在谴责他,甚至他们的表扬和建议往往都与他没有关联性。因此,安徒生对生命意义的探索给他带来了痛苦和危险,童话中公主形象的象征也具有着双重性。《旅伴》里的公主会使用邪恶的巫术并且恶毒残忍。但《猪倌》中的公主虽是虚荣的,目光短浅的批评家同样愚蠢,所以他们都会被厌弃,而公主仍然是生命意义的象征,尽管这生命的意义是以一种放弃的方式体现出来的。通过这些童话故事,作者揭露了反动和暴力、愚蠢,批判了贪婪和残忍的剥削者和现实。这些腐败、跋扈的力量是腐败和寄生的,他们在人民的头上肆意剥削,受到了作者强有力的批判。在豌豆公主里,老王后在床上放了一粒豌豆,在豌豆粒上铺了二十个床垫和二十床毯子,让公主睡在上面,公主竟然还可以感受到床底下有什么东西。对老王后来说,她觉得豌豆公主是一个真的公主,并让她嫁给王子。在最后,作者还说:“请注意,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更加强调了“笨拙的否认导致自我曝光”的荒诞滑稽,是对上流社会的一种讽刺。在《皇帝的新衣》中,人民创造的财富遭到了皇帝的挥霍。他毫不犹豫地花光了所有的钱,以使自己看起来更漂亮,而且他甚至时时刻刻都在换衣服。安徒生在这则故事中将自欺欺人且愚蠢的反动头领身上漂亮的外衣剥了下来,将他赤裸裸地放在民众面前展览,在光天化日之下展现得痛快淋漓。

(二)批判贪婪和残暴的人性

在他的童话中,他批判了反动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并批判了神职人员,如主教和神父,并且揭露了教会的欺骗性。在《野天鹅》中,大主教擅长传播谣言迫害别人,甚至用火刑惩罚他所怀疑的人。在《波尔格龙的主教和他的亲族》中,奥拉夫主教在教皇的庇护下,占用亲族的财产和土地。“苍白骄傲的额头上的一块红色的伤像是被火烧过,发出的光燃烧着邪恶的欲望和世俗的心,”这样可怕的景象,让赶车的农夫感到惊慌。安徒生使之在大庭广众之下遭到展示和披露。又如《卖火柴的女孩》、《看门人的儿子》、《丑小鸭》等等,不仅真实地刻画了穷人悲惨的生活,而且还洋溢着浪漫的情调和幻想。因为作者出身在一个贫困的家庭,感到社会不平等,社会中的丑恶现象对他影响极其深刻。因此,他赞扬那些真诚热情的工人,穷人和不幸的人,赞扬他们纯洁和高贵的品质。又愤怒地指责那些软弱、贪婪、残忍和愚蠢的剥削者和反动统治阶级。暴露了僧侣和教会的丑陋,竭尽全力地批判社会的罪恶。安徒生独特的审美赋予了他一种特殊的力量,使他能够从美丽和终结中把握爱情的欢乐和命运的无常。也在这种力量的作用下,那些丑陋的东西,像残酷和黑暗的社会以及愚蠢和贪婪的贵族,庸俗和麻木的秩序等都被进行了异化加工。“丑陋的讽刺”是安徒生作品的主要主题之一,他经常使用幽默和荒诞的方式表现这类主题。穿着新装的国王,能感觉到床下豌豆的公主,国王的音乐家和朝臣的公主,透过折射的棱镜,创设出滑稽的场景。读者不再讨厌他们的丑,而是觉得居高临下、令人愉悦。《皇帝的新装》尖锐地讽刺了皇帝的昏庸无能以及臣子们阿谀奉承的丑态。《夜莺》和《豌豆公主》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嘲笑贵族的脆弱和无知。

(三)赞美善良和美好的爱情

在其作品中,下层人民是善良、聪慧、才干、甚至有信念、有理想、有决心以及美丽的愿望、耐性和牺牲精神。对人民的优秀品质的讴歌是安徒生童话故事的又一大贡献。在《园丁和主人》里,作者比较性地写出了主人的保守和寄生,献媚,作者在描写主人公蔑视工人,趋炎附势,有眼无珠的同时说明园丁是一个善于创造、拥有才能和创新精神的人,同时拥有高尚的爱国主义品质。在《冰的女儿》里,狄洛能说会道,具备了猎手所有的精湛技能,在艰难的处境钟仍然没有放弃坚韧的精神。安徒生创造了一系列梦幻般的、拟人化的幻想来描绘他童话中一些伟大且不同寻常的人物。在《海的女儿》里,为了得到人类爱情的人鱼公主,不但正式苦难,甚至连失去美妙的声音也毫不犹豫。在《野天鹅》里,艾丽莎为了救助心爱的哥哥们,经受了长久的沉默不语,不断地用荨麻编织披甲,毫不畏惧。甚至在被送往断头台的途中,也依然在不停地劳动。在《拇指姑娘》里,拇指姑娘经受了诸多困难,决心逃离黑暗的老鼠巢里安乐的生活而一心追求光明。在《丑小鸭》里,主人公备受嘲笑与歧视也不逃避,逐步朝自由奔跑。这些优秀的品质只能在人民精神中反复体现。

五、总结

在安徒生童话中,寻找爱情反映了人生的意义,不被理解的命运和名利观变化的这几个方面反映了作者的一生,其作品与自己的人生相交融。而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我们都能感受到一个天才艺术家的命运与心灵。爱情虽然悲伤无望,但也值得终生悼念,这是一种既敢于直面废墟又具有永恒的信仰,让人在追求人生意义的路上更有勇气,即使坎坷多变但也执着坚韧。这一颗敏感易碎而又美丽的心灵虽承受着周围的冷默和误解,但作者和公主们都选择坚守自己孤独的美丽。在落寞时感受到世道的无奈,在得志时对世道充满信心,以及在成功时心境保持澄明……本文通过对这些公主的形象进行研究,了解了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真正的人生应该是在悲伤失落中坚守和奋斗以及对真善美的信念和追求。

参考文献

[1]邵丹莹.安徒生童话中的现实主义女性形象[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06):16-17.

[2]甘阳.安徒生童话故事中的隐喻翻译[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3,(07):37-39.

[3]崔丹,张颖.自由浪花——论安徒生《海的女儿》的女性主义诗学观[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1):71-74.

[4]郑利萍.隐喻与象征:安徒生童话中“树”的意象分析[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1,(04):38-40+66+122.

[5]杜芳.安徒生童话的叙事艺术[D].云南大学,2011.

[6]王远年,周旭艳.安徒生童话的忧郁色彩[J].世界文学评论,2010,(02):154-157.

[7]秦奇.安徒生童话中的苦难与拯救[D].北京邮电大学,2010.

[8]巨铭.论安徒生童话的深层含义及其艺术特点[D].上海师范大学,2008.

[9]李红叶.安徒生童话: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之源[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3):13-15.

[10]唐均,杨天舒.安徒生“海的女儿”文学形象原型考析[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6):86-90.

[11]艾伦·奇南.秋空爽朗:童话故事与人的后半生[M].刘幼怡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1.

[12]朱自强.儿童文学的本质[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228.

[13]马广海.文化人类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3.341.

[14]汤锐.北欧儿童文学述略[M].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162.

[15]潘一禾.安徒生与克尔凯郭尔——安徒生童话的成人读解[J].浙江学刊,2001,(6).

[16]杨大春.沉沦与拯救——克尔凯戈尔的精神哲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3.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9663.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6月16日
Next 2022年6月1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