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二十世纪左右,以海勒为首的X小说家首创一种独特的小说样式。他们用一种讽刺式的幽默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他们的作品因特殊性而备受关注,这些作家也被统称为X的“黑色幽默作家”。《第二十二条军规》因其在黑色幽默式作品中的巅峰地位而备受关注。对于该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黑色幽默作家的创作手法。
1978年之后的很多年内,国内对海勒及其作品的翻译与介绍仍然处于初步阶段。人们普遍认为1981年上海译文出版社翻译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当时比较遥遥领先的译本。这部小说与传统小说的风格差异巨大,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并且逐渐蔓延开来,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甚至对整个中国文学界都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数年来,海勒很多作品都被翻译了出来,但从整体上来看,整个国内学术界对于海勒作品的研究重心仍在《第二十二条军规》,重点关注的是小说中的人物、荒诞主题、非理性逻辑等方面。海勒在中国的影响力还是颇高的,国内关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研究不仅仅包含以上提及的三种,对于小说的语言特色以及英语语言研究也有很多高质量的文章。
国外对海勒的研究比较完善,而且比较系统,而国内则相对来说比较零散。海勒的作品被介绍到中国之后,在之后大约二十年的时间里出现了80篇左右的有关海勒作品的文章和为数不多的研究海勒的文章。研究的对象也都比较散乱和单一,这对于一个十分值得研究的作家而言是远远不够的。国内对于《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整个研究,虽然有关的论文也不少,但是比较高质量的论文还是为数不多,国内对于该作品的解读还是不够全面,对其内在研究仍存在很多缺点。大部分研究没有考虑到《第二十二条军规》所展现的新的文学视角以及整部小说创作手法的革新,而且论文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很多存在重复,内容普遍比较单一,角度较新颖的文章还是很少。本论文是在深入剖析该小说并分析目前研究现状的情况下提出的,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语言以及叙事手法的颠覆性进行深入研究,充分挖掘作品内涵。
第一章 人物塑造
(一)主人公形象的颠覆性
大部分战争小说都是通过一系列事件塑造出一个爱国的英雄主义形象,那些英雄大都无所畏惧,时刻准备着为正义献身,而《第二十二条军规》作为以战争为背景的小说,它所塑造的主人公却很难让人将其与英雄这种形象联系在一起。他自私自利、缺乏公共道德,而且还很好色。小说并没有用很大的篇幅去描写战争,但是却塑造了一个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战时人物形象。整部小说没有按照传统的模式那样着力于展现主人公的英雄形象,相反的,小说描写的是一个原本满怀斗志的爱国主义者因为对整个世界的无奈而蜕变成一个“反英雄”式人物的过程。同时也反映出主人公约塞连其实是是荒诞世界的陪葬品和上级追名逐利的牺牲品。
刚开始的时候,他踌躇满志、一心报国,充满了正义感,他和其他参军的人一样都希望用自己的双手为祖国做出贡献,希望为祖国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当时的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爱国主义者。参军之后,他认真听从组织的安排,积极配合上级的调遣并且很出色的完成了上级给他分配的任务。可是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他逐渐意识到周围的一切都是那么荒诞和虚伪。军队中的飞行任务一次又一次增加,死亡人数也在不断攀升,约塞连感觉到一种无助,他对自己一直信仰的正义、光荣产生了怀疑。他的爱国情怀被上级利用,成为上级将他玩弄于鼓掌之中的把柄。他感觉到十分痛苦但自己却无能为力,于是他性格开始大变,他开始变得麻木、变得疯狂、甚至异常地叛逆。他开始厌恶战争,以及战争带来的一切,他唯一想做的就是尽快逃离出周围的怪圈,活着走出军队,永远不再受战争和飞行的束缚。
在他清醒的意识到“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个不折不扣的陷阱时,他不再将它作为可以脱离苦海的一种希望,不再相信所谓的最后一次飞行。当他看透了所谓的“第二十二条军规”之后,对于他而言,这不仅是一种诡辩式的语言,更是上级假借军规名义来蒙蔽士兵,让士兵们为他们的远大前程而卖命的圈套。在一系列的思想挣扎之后,约塞连变得颓废,变得麻木,他不愿意当上级美好前程的牺牲品,所以他终日躲在医院里装病,以便躲避一切飞行任务。后来他干脆拒绝接受任务,他只想活着逃离军队。后来,他彻彻底底地变成了一个“反英雄”式的人物,面对一切,他消极面对,拼命地逃离周围的一切。他怕死,是个名副其实的胆小鬼,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他勇于做出选择改变自己的命运,又是值得被称赞的。可以说,整部小说中的主人公形象是具有两面性的,约塞连兼顾善与恶双重色彩的“反英雄”形象。约塞连的言行反映的是真实的社会现实,也映射出了作者对于整个世界的看法。约塞连善良,正直,但是在外界的重压下,他进行了自我意识的觉醒,他没有任凭自己遭受庞大的权利集团的压制,而是向着反英雄的方向发展,勇于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二)对女性形象的颠覆
与同时期的其他文学作品相比,《第二十二条军规》中有很多对女性的反面描写。女性作为整个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作品中很少提到,即使是涉及到也是以妓女或者是一个反面的形象示人。小说中所描写的女性,大多数是妓女,她们依附于男性,是男性的附庸,而且小说中的她们大多没有正常女子的矜持与自重,取而代之的是放荡和下流。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她们中的大多数也是被逼无奈,也是战争时代的受害者。小说中也有非妓女身份的女人,但是小说中的女子大多被描述成一个拜金主义者,她们崇尚财富,为了财富甚至可以忘却亲情,她们附属于男人,依靠男人而存在,活在男权制度之下。男人在外征战,而女人便成了他们在战场外发泄的工具。小说在描写女性时,侧重点往往在她们美丽的外表或者诱人的身材这些外在的东西,而且用词也极其夸张和淫秽,从来不关注她们内在,也不考虑她们的内心感受。小说中的女人更像是一种物品,是完全被物化了的“人”,而不是整个世界所必不可少的独立个体。
小说中的女人大多以反面形象示人,比如小说在描写沙伊思科普夫少尉夫人时,大部分内容都在描写她的放荡和不安分。医院的护士也丝毫感受不到所谓的“白衣天使”的样子,比如达克特护士在工作时,约瑟连对她进行非礼,她在惊吓中努力挣脱,但是约塞连完全不顾虑她的感受,还是继续不当行为。事后约瑟连对整件事也不以为然,他觉得自己并没有做错。这在常人看来是十分荒谬的。小说中的女性大都没有被得到很好的尊重。比如在写丹尼卡太太时我们可以看出她一点儿也不温柔和善良,完全没有正常人妻应该有的样子。她是个彻彻底底的拜金主义者,生活中一直被金钱奴役着,即使是亲情,她也可以不管不顾。当她听到自己丈夫死了的消息,感到十分伤痛,后来知道丈夫没死,她喜出望外。因为没了男人,就等于没了物质来源。当得知丈夫的死,可以让他她拿到一笔保险金、终生的抚恤金以及其他的的钱时,她的态度突然180度大转弯,她不再难过,反而过得很开心。他的丈夫在困境中给她写信,她虽有一丝悔改,但最后还是带着孩子搬到别的地方去,甚至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
总的来说,女性在这部作品中是被边缘化的,整部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甚至被加上了很多反面的色彩,这是对传统女性形象的颠覆,同时也反应了在男权社会下,女性社会地位低下,是无辜的受害者。
(三)非正常的人际关系
小说中的世界是怪诞的。人们被不计其数的荒诞规章禁锢和束缚着,面对这样的现实他们一次又一次挣扎,但是毫无作用,因此他们越发迷茫。这样的世界里,传统的道德观念对人们言行举止的约束已经起不了多大作用。小说展现的视角与传统小说是相反的,它没有正面解说传统优秀的道德观念,而是用了很大的篇幅在诉说一个个冷漠而又荒诞的故事。小说中的人与人之间大多关系都很冷漠,而且彼此之间冲突不断,人们的周围布满了圈套,所以对周围的人和事充满着抗拒和逃避。在军队中,人与人之间的各种隔阂也层出不穷,冷淡的人际关系吞噬着每个人的心,每个人所处的人际关系都错综复杂,人们害怕交际,害怕突然之间就陷入圈套。每个人的周围险象环生,这种人际关系也从侧面折射出整个世界的黑暗。这种畸形的人际关系,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正是由于整个社会处于一种病态的荒诞之中,黑暗的官僚机构才能越发猖獗,造成民不聊生的局面。小说中体现的整个人际关系恰恰是这一切的反映。
“第二十二条军规”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它保证了那些军官可以随意决定飞行次数,用那些士兵的鲜血为自己的前程铺路,全然不顾士兵死活。整个军队中士兵对上级的行径深恶痛绝,但却无能为力。当那些小人物们盼望完成飞行任务、顺利回家的愿望被军官们的命令强制变成泡影时,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面临的最大的危险并不是战场上的敌人,而是在他们身边,让他们痛不欲生的“自己人”。在官僚政治的统治下,小人物是被压迫的对象,他们往往处于一种孤立无援的处境中。他们只是想活着脱离战争,但就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却也成了泡影,他们心怀憧憬,但是很快就变成失望,甚至绝望。他们的世界充满了混乱,整个世界也变成了一个荒诞不经的地狱,人与人之间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之中,信任变得不切实际,人际关系严重扭曲。在充满圈套的世界里,人们不知道该相信谁,所以干脆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外界的一切表现出一种麻木的状态。
第二章 小说在叙事上的颠覆性
(一)小说主题和取材的特殊性
小说的主题是十分明显的,就像海勒自己所说的,他对当时X社会官僚阶层的黑暗统治颇感兴趣。小说中描写了荒谬而又病态的社会和众多身处其中的人物,通过他们的事迹来体现社会的黑暗,从而实现对现实社会的控诉。整部小说传达了一种很坚定的反战情绪,也体现了人们深受战争的荼毒。该小说虽然以战争为题材,却一反所有战争小说的常态。颠覆了战争小说的以往模式,它没有用很大的篇幅描写战争的残酷或者对战争加以评论,而是精心编制了众多荒谬情节。作者用这些荒诞不经的情节抗议官僚阶级的罪大恶极,塑造了一个个在黑暗的社会制度下备受压迫的小人物形象。
第二十二条军规规定:“精神不正常的人可以不去飞行,但是申请不去飞行的人必须是本人,同时如果是本人去提出申请,那么就证明这个人的精神正常,还是要继续飞行。[1]”这条军规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圈套,人们越是想要挣脱,就越是陷入这个圈套。整个X被“第二十二条军规”禁锢着,人们苦苦找寻出路求生,但是始终无果。整个小说的主题与故事情节是融为一体的,都是共同表现出了一个荒诞而又混乱的社会环境。如果读者进行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不管是取材还是主题的特殊还是故事情节设置的杂乱无章都饱含了作者对当时整个X官僚阶级的控诉与不满。
(二)“反小说”的叙事结构
《第二十二条军规》作为一部小说,却摒弃了传统小说的创作方法,用自己的独特方式来创作这部小说。小说整本书描写的是主人公为了逃避飞行任务、逃避战争、保全性命进行了一系列疯狂的行为,最终逃跑成功的故事。小说中的情节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十分少见的,而且整个故事情节紧紧围绕“逃离”这两个字拓展开来。从小说的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都在为结局做铺垫并且提供暗示,而且小说对主人公逃离前的一幕幕进行了很大篇幅的描写。整部小说的情节十分荒诞、充满了非理性的色彩,可以说和传统小说完全是背道而驰,但是这种混乱、荒诞恰巧反映了当时X黑暗的社会背景,这样一来整个小说各个部分都呼应起来,形成了一个严密的整体,这是传统的文学作品所不能企及的。
小说没有采取一般小说的线性的叙事结构,而是从故事中间开始讲,故事的情节也毫无规律,只是用一些片段的描写将所有的情节和人物穿插起来。这种“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是和整个小说、现实世界对应起来的,使用一种特殊的方法来展现出现实世界的混乱和荒诞,从而更加烘托出了作品想要表达出的主题。小说运用的这一种特殊的叙事结构,将整个情节联系在一起,使得整个小说都按照主人公的思维向下发展,打破了传统小说创作的惯例,这也是它在文学体裁上颠覆性的表现。
(三)故事情节设置的颠覆性
与传统小说不同,《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情节结构混乱无序,而且整部小说从开始到最后都仅仅围绕两个字“逃离”展开。整个小说一共有42章,单看每一章的名称根本无法发现各章之间的关系,深入研究就会发现,每章所写的情节之间都存在一定联系,只不过故事情节被作者故意打乱了,所以无法很好地串联在一起。整个故事的推进也跟时间顺序毫无关系,完全按照作者的思路往下进行,这在很多读者看来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比如第一章是约塞连为逃避飞行任务装病住院,第二章却讲的是住院之前的事情,第三章则讲的是出院之后的场景,这些情节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完全不按照时间顺序,作者有意将整个故事情节打乱,就是为了与整个小说相契合。此外,小说中的各个章节之中没有什么必要的因果联系或者逻辑推理顺序,很多章节更是没有任何时间标志,这让读者感觉十分突兀,在阅读时有点摸不着头脑。而且整个小说故事情节也是出乎意料的短,整部书都围绕“要逃跑、最后逃离”这两个情节大篇幅展开。
独具特色的各类人物,混乱的叙事顺序,看似毫无关系的荒诞故事情节,是这部小说的主体。作者利用众多人物之间的联系,将众多情节运用特殊手法串联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这种谋篇布局显示了海勒作为一个优秀作家的创作功底,同时也反映出海勒运用别具一格的手法来揭示现实社会的无序性和荒诞性。总的来看,整个小说的叙事顺序是杂乱无章的,但这也恰好对应了小说整体所要展现的内容—混乱。混乱和无序就是荒诞社会的真实写照,作家正是借助这种表现混乱的手法来对黑暗的世界进行控诉。
语言表达方式的颠覆性
(一)对交际原则的违背
一般来说,交际过程中的对话,都是有规律的,而不是漫无目的。“X一位哲学家格赖斯就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指出谈话的顺利进行,离不开谈话双方的相互配合,他还提出了合作原则,要求每一个参与交际的人都应该遵循一定的对话准则,从而促进交际的顺利进行。[2]”但是在真正的交谈过程中,有些人有时候会故意采用一种迂回的或者隐晦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是说话人有意的,只不过借助了一种特殊的方式。在该部小说中,我们能明确发现这一点。
所谓的“合作原则”包含四个方面,质的准则、量的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2]。质,即质量,简而言之就是说的话要真实而且有依据。但是小说中很多情节违反了这一原则。比如沙伊科普夫少尉告诉学员们,他很希望大家可以对他的工作提出意见,并且承诺自己绝对不会因为这个人提建议而心怀芥蒂。克莱文杰相信了,也提出了建议,但是却遭到了沙伊科普夫少尉的报复。这个例子中,沙伊科普夫少尉明显违背了质的准则,他骗取了别人的信任,再对不满的学员进行报复。克莱文杰正是因为没有听懂他所说的言外之意才会上当受骗。量的准则指的是所说的话要尽可能涵盖整个谈话所涉及的内容,避免遗漏或者答非所问。小说中有很多违背量的准则的对话,当随军牧师问到约塞连的身体状况时,他重复答到自己感觉挺好,接着又说自己肝疼,然后又说总体感觉不错,最后又说自己还在发高烧。这明显违反了量的准则,本来是一个简单的问候,但是约塞连却采用一种迂回的方式接二连三地补充冗余信息。这恰恰说明了约塞连不愿离开医院的动机。关系准则指的是交际者所说的话必须是切题的、有关的而不是和谈话内容无关的,也就是所谓的“答非所问”。小说中这种情况很多,这样的目的就是旨在打造一种混乱的场面和情景。方式准则指的是交际者所说的话要清楚明白,不能过于深奥,甚至让人无法理解。与方式准则的要求相反,文中出现了很多话语的重复和混乱无序,整个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诡辩思维就说明了这一点。此外,小说中还有很多看起来根本无法理解的话,这是对语言表达原则的一种违背。
(二)“反逻辑”的语言风格
逻辑对于小说语言而言具有很强的作用,它是表现小说情节连贯性所必不可少的一个因素。但是海勒在创作《第二十二条军规》时很多语言片段却丝毫和正常的逻辑顺序无关,他尝试用用一种反逻辑的语言方式来展现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种种混乱的现象,从而和作品主题更加贴合。比如小说在丹尼卡太太那一章中写道,大家都认为丹尼卡医生已经死了,但是不久丹尼卡医生回到了军队中,他的士兵见到他却告诉他,他已经死了。他疑惑不解,其他人又反复告诉他,他死了很久了,只是原先没觉察出来。这些士兵宁愿相信上级传达下来的错误通知,也不愿意相信站在他们面前的大活人,这可以说是十分荒谬的,而且在整个对话过程中,都没有按照正常的逻辑来一步步推进。
在小说中海勒充分运用逻辑错误,将反逻辑语言布满作品中的各个环节当中,通过独特的手法对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进行加工,逐步诉说了一个个荒诞离奇的故事。海勒利用看似正常的逻辑错误不断对小说的各个环节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让人们越发相信在当时的环境下,非正常即正常。这样一来,小说中的人物就变得很不理性,人们没有办法用正常的思维逻辑来看待周围的事情,而是用一种非理性的态度对待一切。这也就刚好达到了运用逻辑错误来歪写事实的目的,这与整个小说的主题是吻合的。
小说中还有一种值得注意的语言表达方式,这便是“两难”选择。所谓“两难”选择就是不管选择哪一种结果,选择人都是很不情愿的,所以这种选择将人置入一种困境,进退两难。比如军规规定只要飞够次数就可以不用飞行,但是司令官又有权随意修改军规所规定的次数,那么也就是说,如果司令官将飞行次数提高,士兵也不得不从。这便让士兵陷入了“完成飞行次数”和“服从军令”之间的“两难”选择。仔细阅读就会发现,海勒正是用不同语言之间所暗含的错误逻辑规律,将其加以整合,从而突出当时生活状况下小人物所身处的困境。再比如小说中一段对话这样写道:
梅特卡夫少校:“别老是长官长官地叫我!”
士兵:“是,长官。”
梅特卡夫少校: “不叫‘长官’时,也得喊一声‘长官’。”
这样一来在服从第一个命令的同时,就会违反第而个命令,反之则刚好与前面相反。不论叫还是不叫,都是违反军令。这是有悖正常逻辑的,但就是这种让人生不如死的“两难”选择在小说中频频出现,这更说明了处于统治的人运用诡辩式的语言剥削、压迫小人物的现实。
(三)循环式表达方式
海勒花了八年的时间成就了这本书,整部小说没有特别华丽的辞藻,但是一字一句都耐人寻味,这部小说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是比较难读懂的,它的各个部分之间的设置都表现出了突破常人的思维模式的特点。小说中的语言也颠覆了传统,拒绝了传统语言表达方式含蓄和精炼的风格,而是标新立异,它的句法长而且表达含糊,内容也十分混乱。文中反复重复某些句子和片段,给人以突兀、摸不着头脑的感觉。小说这种破旧出新的风格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很是吸引读者的眼球,这恐怕也是黑色幽默式文学作品经久不衰并且广受推崇的主要原因。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更像是一种循环论证。当然,与一般的循环论证不同,它是在错误思维逻辑的指引下进行。这种错误的思维逻辑更像是一种对话的前提条件,贯穿于小说中人物对话的始终,从而将整个小说中的人物、情节和环境聚集在一起,展现一种彻彻底底地荒谬绝伦。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也会时不时地陷入混乱思维逻辑的怪圈中无法自拔。如约瑟连和露西安娜对话时,这样说道:
露西安娜:“你疯了。”
约塞连:“为什么说我疯了?”
露西安娜:“因为我不能结婚。”
约塞连:“你为什么不能结婚?”
露西安娜:“因为我已经不是处女了。”
约塞连:“那和结婚有什么关系?”
露西安娜:“谁会娶我呢?没人肯要一个不是处女的姑娘。”
约塞连:“我要,我要娶你。”
露西安娜:“但是我不能嫁给你。”
约塞连:“你为什么不能嫁给我呢?”
露西安娜:“因为你疯了。”
约塞连:“为什么说我疯了?”
露西安娜:“因为你想娶我。”
这便是运用逻辑的混乱来进行的循环论证。对话中,约瑟连和露西安娜反复在几个问题之间来回循环。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到,正常的事情在当时是极为不正常的,整个社会不能接受一个非处女的女人拥有正常的婚姻,这是矛盾的根结。也侧面体现了整个社会对于女性的压制。通过种种例子可以看出在当时的条件下,人与人之间进行正常的交流是不可能的,人们的思维本身就被错误的逻辑锁禁锢着,根结问题没有解决之前,是无法进行正常交际的。海勒小说中还有很多类似的重复和累赘的对话,从语言的正常表达层面来看,这些对话毫无意义,而且耗费了很大的篇幅去描写,内容也十分庞杂。仔细通览全文,我们可以了解到,文中反复出现的情节或者句子,恰恰是症结所在,这些大都是人们因为外界压力而被迫接受的东西,与内心真实感受形成了冲突,因此不断反复提问从而确定。
结 论
总的来说,国内外研究海勒的作品众多,但是却没有人能够真正的读懂这个作家。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他在漫长痛苦岁月之中的结晶,是在旧有小说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彻底升华,这也就意味着想要真正的把这部作品在短时间内进行十分彻底的分析还是存在一定难度的。
本文主要以《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创作手法为研究对象,并且结合黑色幽默式作家的创作风格以及海勒自身对文学创作风格进行总体分析。着重于探讨其颠覆传统的一面,从人物、情节、语言这些方面了解到海勒的这部作品总体上具有矛盾性、荒诞性和滑稽性的特点。在创作手法上海勒整体体现了一种创新性和冒险性。这也便造成了后世对其作品评价的两面性。海勒的这部小说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对于这部小说批评的声音从来没有停止过,正是因为海勒在创作手法上敢于冒险,敢于挑战全然不同的东西,甚至和普遍认同的既定模式相背离,才导致了他的作品一直备受争议。
参考文献:
[1]约瑟夫·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M].译林出版社,2012(8):49-57
[2]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8):76-82
[3]赵焕茹,孙雪娥. 黑色幽默:荒谬的真实与绝望的喜剧——从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看“黑色幽默”文学的艺术特征[J]. 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03):44-46+67.
[4]郝玥.论《第二十二条军规》写作手法的颠覆性[D].上海师范大学,2009
[5]Catch-22,Joseph Heller,Vintage,1994.
[6]常文革. 黑色幽默的典范——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5(8):112-116.
[7]李莹.《第二十二条军规》黑色幽默语言特色的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
[8]姜颖.《第二十二条军规》叙事特征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09.
[9]张宇光.《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诡辩式反逻辑语言[J]. 名作欣赏, 2003(12):95-98.
[10]浅析《第二十二条军规》之创作特色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QNWJ200904037&dbcode=CJFQ&dbname=CJFD2009&v=” \t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frame/kcmstarget)[J]. 杨慧.青年文学家. 2009(04)
[11]《第22条军规》修辞手法—“反复”的研究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2010072395.nh&dbcode=CMFD&dbname=CMFD2011&v=” \t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frame/kcmstarget)[D]. 唐金萍.云南师范大学 2007
[12]张芳芳. 从《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人物形象看“黑色幽默”[J]. 科学时代,2009,(02):103-104.
[13]林晓慧. 论《第二十二条军规》对会话合作原则的故意违反[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124-128.
[14]王欣. 权力、荒谬、个体悲剧——《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解读[J]. 译林(学术版), 2012(4):89-96.
[15]黄文丽. 解读《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女性主义倾向[J]. 名作欣赏,2014,(11):69-70.
[16]常文革.黑色幽默的典范——约瑟夫·海勒的《第二十二条军规》[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05(8):112-116.
[17]郎红梅.从会话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的运用谈中西文化差异[J].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1):251-251.
[18]张浩《第二十二条军规》中黑色幽默的语言表征探讨(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1卷第1期)
[19]张涓.《第二十二条军规》的荒诞艺术[J]. 外国文学,2003,(02):84-89.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9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