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客家木偶戏文化元素的提取与应用研究

内 容 摘 要

本文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粤东·客家木偶戏为文化载体。对其进行特征色彩、特征形态、特征材质元素的提取,运用分解和重构设计排版以及再设计,非遗文化与视觉传达设计理念相互结合,应用在文化创意产品上,才能在当今主流审美趋势下重拾传统文化的魅力。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 客家木偶戏 文创 视觉传达 设计理念

第一章绪 论

 1.1论文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选题动机

为贯彻《xxx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0号)和《广东省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15—2020年)》(粤府函〔2015〕314号),促进我市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支持文化遗产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利用。推动绿色健康区域性文化产业带建设,打造一批省文化区域性特色化示范区。

1.1.2 选题意义

现今,受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潮流影响,不同的区域文化正在发生碰撞与融合,区域文化元素在逐渐消失或者同化。在这个大环境下,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挑战。然而,在这新媒体时代,旧时的口口相传和纸质媒介传承方式逐渐转化为数字时代。因此如何对区域的文化元素进行提取与应用研究,怎样保持区域文化独具特色是现在时代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粤东·客家木偶戏也称提线木偶戏,在古代称“傀儡戏”,明朝初年期间,从闽传入粤、赣、甚至X等客家地区,距如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在XXX风气潮流下,特色文化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在2006年木偶戏作为特殊戏种,批准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

客家木偶戏主要活跃于城镇乡村的“丧白事”、寿宴、婚宴、大型庙会等。信仰衍生的各种民俗活动与大型聚会,与宗教信仰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客家提线木偶戏以演员少,戏美价廉,简单便捷,既可热闹又实惠,娱神又娱人等诸多好处,所以凡有祭祀,节庆和民俗活动都要请木偶戏热闹一番。可见木偶戏在旧时深受群众欢迎,但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科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娱乐方式慢慢变得丰富繁杂,而木偶戏的身影却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似乎它只存在在老一辈的记忆之中。为响应XX营造区域特色文化,客家木偶戏作为地区古老文化之一,对文化交流与传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减少对旧时记忆的距离,还能让更的外来客人感受非物质遗产的魅力。

1.2相关概念与研究对象

  1.2.1相关概念的释义

“粤东”,即广东以东梅州市,是客家文化之乡,也是提线木偶戏兴起之地。在粤东地区60 70 80 后的人们记忆里,都对木偶戏有着特殊的情感。因为一提到木偶戏就意味着一些大型的热闹活动。“提线木偶戏”又称”悬丝戏”; 木偶整体造型工艺精艺,形体高大。剧目素材多以风俗传说、民间故事、历史人物等。演唱风格为汉曲调为主,掺杂客家山歌,对白多于用客家方言。“文创设计”以文化为素材,进行的创意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眼睛所看到的称之为视觉,用设计概念传达视觉的信息。

 1.2.2研究对象的界限

提线木偶戏的”演员”是分两类的,所谓内行人看技术,外行人看表演。一场精彩的木偶戏演出,离不开木偶戏大师的高超精湛的技巧和木偶造型的工艺。木偶戏表演自元朝以来,逐渐普及起来,由城入乡,在古时候一度成为大众文艺娱乐方式。因为流传广泛,各个地域不同,所到之处与各地域文化相互结合,形成了多元化风格、流派的木偶戏戏剧。例如;“四川的大木偶戏、漳州的布袋木偶戏、潮州的铁枝木偶戏、福州的串头戏……”各区域文化特色将木偶戏进行造型的融合与翻新。据流传下的历史文献所知,最早的傀儡是由提线开始的,在宋代名为“悬丝傀儡”,明代之后改为“提线木偶”。本文所研究的对象便是与提线傀儡最为接近的提线木偶戏。

  1.3研究现状

  1.3.1区域文化元素的简述

区域文化是由于地方特色文化和风俗习惯以及自然条件的不同,导致历史文化背景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文化特征,这些文化特色特征能诠释此文化的符号称之为文化特征元素。自从世界文化潮流不断的碰撞与融合,越来越多人知道了区域特色文化的重要性。各个国家都行动起来营造自己国家的文化特色化。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更是如此,中华民族每一个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彰显着古国文化的魅力。

 1.3.2粤东·客家木偶戏的传承现状

自唐宋以来,从中原地区南迁的人流,携带了中原许多风俗习惯,和粤东原著民一起,经过时间文化的磨合,相互交融,创造出许多辉煌的物质财富,同时也产生诸多宝贵的精神文化,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客家文化。客家木偶戏便是客家精神文化最具代表产物之一。在《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纪含刊》1954年版、《广东省志—文化艺术志》2001年版等历史文献中记载以及粤东地区的客家木偶戏老艺人提供情况表明,五华提线木偶戏是在明朝年由福建传入广东兴梅地区。提线木偶戏是其中戏剧艺术的代表。从古流传至今,糅合了许多中华文化,是戏剧界的鼻祖,那些人戏剧是从古代傀儡戏,学傀儡而衍生的诸多戏剧文化。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文化传播途径越来越多,人们不断接收着外来的新文化,大众审美标准不断提高。传统的文艺活动逐渐难以满足现代的生活娱乐要求,使得一些年轻人的观念发生了变化。跟风随大众心理认为木偶戏、客家山歌等地方文化、风俗习惯是落伍的,土里土气的。很多现代年轻人为了展现自己的洋气新颖与地方文化划清界线。他们没有认识到没有年轻鲜血的注入,木偶戏文化势必会消亡在历史长河之中。木偶戏作为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倾注了人们对新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不应在文化更新的潮流中被淹没,它应当被保护传承下来。

第二章粤东·客家木偶戏文化元素的提取

2.1粤东·客家木偶戏历史文献文化元素的提取

非遗文化都是历经长期风俗习惯积累沉淀下来的,提线木偶戏也不例外。在《辍耕录》载:“唐有传奇,宋有戏曲,元有杂剧,可知木偶戏的产生还比杂剧的历史更悠久。”在唐代,唐玄宗在看过傀儡戏之后还写《傀儡吟》,由此可见木偶戏比其他戏曲更早出现,是其他戏曲的鼻祖。在古时候木偶戏还盛极一时,“百戏之首”人称木偶老爷。除了有驱鬼逐魔的宗教背景,还有“能人之所能,能人之所不能”的神奇本领。木偶戏在戏曲界如此大名气,所以每个时间段的历史文献都有其关于它的记载,也为后代人研究木偶戏提供了很多原始素材。

 2.1.1粤东·客家木偶戏原生素材文化元素提取

木偶戏是客家人从中原搬迁与华东地区本土文化相互结合,所衍生的风俗习惯,经过代代相传,所遗留下了丰富的精神文化。木偶戏是客家文化重要的组成之一, 作为戏剧文化必定有舞台、服饰、音乐、宗教、民俗、色彩等原生素材。每个原生素材还分为一些特征素材,作为原生素材的代表符号,诠释原生素材的存在性。典型的特征素材主要有木偶、提线木偶的提线、木偶戏的操纵手、木偶角色的脸谱,这些都是能让即将消失的记忆奔涌而来的特征元素符号。原生素材是历史繁衍的象征代表,能够如实诠释历史的目的性。

  2.1.2粤东·客家木偶戏与宗教的渊源文化元素提取

中国木偶戏简称“傀儡戏”源于宗教,把宗教仪式和戏曲表演糅合到了一起,称之为“宗教仪式剧”更为恰当。在古代,傀儡戏被奉为百戏之首,敬畏自然,敬畏神秘。它的产生和发展都与宗教文化始终密切相联。至今民间傀儡戏的生存,仍以宗教民俗为载体,流传于一些农村地区。宗教与戏剧文化在木偶戏中的融合,使得木偶戏这类民间艺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蕴和文化价值。经过筛选所要提取的元素就是木偶戏的神秘文化图案,木偶的样式以及刻画的表情、图案的排版、祭祀颜色的搭配等。

粤东·客家木偶戏文化元素的提取与应用研究

表1 粤东·木偶戏文化元素提取流程表

粤东·客家木偶戏文化元素的提取与应用研究

表2 粤东·客家木偶戏特征形态提取

 2.2粤东·客家木偶戏表现形式文化元素的提取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所以称为“非物质”,即是精神层次上,意味着那些无形的环境,抽象的宇宙观、生命观才更具价值。所以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表达形式便是对文化最好的诠释。由此以下便是对粤东客家木偶戏角色的色彩文化元素,包括对角色设定的性格以色彩心理来表达。以及对木偶制造工艺了解,以便更好的提取出木偶特征元素。

2.2.1粤东·客家木偶戏角色色彩文化元素的提取

色彩心理学在设计中经常都能运用到,例如“红色”给人的视觉感觉是热情、积极。“蓝色”则是冷静、理性。色彩感觉是依存于传统想象的,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在戏曲文化中色彩常常辨别角色人物性格的依据。

木偶戏在宗教和民俗的背景下,角色的色彩表达往往是充满着神秘感,但是经过对它色彩的系统研究,可以发现角色的色彩表达也有一定的规律。跟“南国牡丹”的汉剧一般,也分“生 “丑”“旦”“净”。但因为木偶戏既可娱人,也可娱神,所以脸谱刻画会更加狰狞,以驱鬼逐魔。木偶戏的角色色彩表达没有像京剧的脸谱那么讲究,生净旦末丑没那么多分类,其颜色纯度高,色相分明,色彩简单粗暴。

“生”在角色设定往往是担任男主角的,颜色偏白,俊俏型,所以颜色提取白色、红色。色彩心理是黄色,温暖而元气满满的感觉。

“旦”在角色设定为女性。青衣花旦,颜色偏青色、粉红色,活泼可爱型。所以颜色提取为天青色、桃红色。色彩心理色为紫色,柔情与烂漫的结合。

“净”在角色设定中为花脸。线条与块面对比鲜明。多以黑色、白色凸显庄重、豪迈的性格。所以颜色提取以黑色白色相互融合排版。净角还分善恶,色彩心理为灰色。大开大合,气度恢宏,便是净角的感觉。

“丑”在角色设定为喜剧人物出现,一种颜色为主色,以夸张肤色。通常以鼻子上面有块白色的“豆腐块”最为经典。所以颜色提取以红色、黑色。色彩心理为白色,整体为诙谐喜感。

粤东·客家木偶戏文化元素的提取与应用研究

表3 粤东·木偶戏文化色彩元素提取

  2.2.2粤东·客家木偶戏木偶工艺特征形态文化元素的提取

古称“悬丝傀儡”,由偶头、笼腹、四肢、提线和勾牌组成,角色造型以人的比例缩小,材料除关节部位多以木头为主,服饰特点以古风韵调。每个角色设定的造型皆不同,都有其自己的风格特点。木偶在人们潜意识略显僵硬笨拙,每个细微的动作都得由操纵着,不能自已,所以提取的造型文化除了“生旦净丑”角色风格外,再加上动作形态,来凸显木偶特征风格。

第三章 粤东·客家木偶戏元素排版及其创意产品设计上的应用

3.1粤东·客家木偶戏提取文化元素的创意设计流程以及再设计

  3.1.1粤东·客家木偶戏创意再设计流程与方法

(一) 寻找文化元素的亮点故事。即头脑风暴,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联想一切好玩的觉得有意思的文化元素。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向大胆发散自己的思维想法。尽可能的突出自己的创意点。做到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如客家木偶戏头脑风暴,木偶、束缚、挣脱、傀儡、等都很好的设计题材。

(二) 明确文化创意的设计理念。根据头脑风暴的关键词进行整理筛选分类,剔除一些不可取或者不可实现的创意点,挑选一些有价值有意义的创意点。如客家木偶戏文创主题“挣脱束缚,不做生活的木偶”。针对现代流行一些习惯性症状:拖延症、选择困难症、抑郁症等,给以一些新的面对生活正能量主题。

(三) 思考文化元素的应用载体。将提取的文化元素应用在合适的载体上,形成自己的设计理念。不仅仅只是为了美观与宣传其文化内涵,更是考虑产品的功能与结构,才是文创设计的真正价值。在文具、生活、纪念、旅游产品等几大类载体中筛选出适合客家木偶戏文创产品的载体。以视觉传达设计学涉及到的标志设计、招贴设计、品牌vi设计等做一套木偶戏非遗文化文创产品。

(四) 提炼文化特征特点。提炼与概况以减法的形式,减去繁复的非本质部分,保留具有经典特色特征的核心部分内容加以完善。再运用重组与分解等现代设计手法加强视觉效果,凸显其文化精神本质。承色异彩,借鉴木偶戏文化传统配色方式进行设计;或者打破传统配色的局限性,对局部色彩予以变换,对角色设定与色彩心理学相互结合。形成新的色彩感觉。木偶戏文创设计整体以扁平化风格为主,变异修饰为辅,变式、变形、变色、变意。将传统文化特征重组分解后再设计,赋予设计理念应用在文创产品上。

 3.1.2粤东·客家木偶戏提取文化元素的再设计

“再设计”是实现从传统到现代转型的重要设计方法。即把旧的文化元素拆分,以原有的造型特点为核心,利用形式美法则排版。对原生素材进行分解与重组,使设计出的新产品收到打破常规、凸显主题、增强视觉效果的效果。对初级提取文化元素一般都会再设计,加强文化的形式感,否则只会造成文创产品看似有文化实则无内涵的状况。初级文化元素只能承接原始文化的原型,并不能很完整的表达非遗文化的精髓。如元素1便是原型,虽然是个符号,但是跟上不现代美学审美标准。

特征元素的重组排列是再设计的常用方法,2是“净角”提取的色彩元素与特征形态结合的反白稿,凸显成木偶戏文化的宗教神秘感。3是“生角”所提取的色彩元素与特征形态结合的符号,背景的圆圈和三角形为生角的色彩心理“黄色”,加上红色整体暖色调,符合“生角”的角色设定。让人感受到木偶戏元素现代化的同时还能给人传达元气满满的感觉。4是“旦角”提取的色彩元素与特征形态结合的符合。“少女天真爱幻想”,符号整体排版比较偏抽象。就比如木偶与“旦角”的色彩元素结合,设计排版的想法是“吃豆人吃掉了木偶姑娘的梦想”,凸显了木偶人不能自已的悲惨。操纵木偶的手与色彩元素的结合,“涯”在客家人方言中是“我”的意思,操纵手连着提线下面绑着的是“涯”分解块面,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挣脱束缚,不做生活的木偶”。再设计之后图形符号仍然具有鲜明的客家木偶戏文化特点,但是又在原本生硬的符号基础上增添了深层的涵义。

粤东·客家木偶戏文化元素的提取与应用研究

表4 粤东·木偶戏特征文化元素再设计

  3.2粤东·客家木偶戏文化元素创意产品设计上的应用

每个时代的审美眼光都有所差别,客家木偶戏也需要与时俱进。就如《喝彩中国2》的节目中提线木偶戏与电音奇妙搭配,动感的电音与提线木偶的灵活性再加上说唱文化结合出的炫酷舞蹈,赢得观众一阵阵喝彩,带来全新的木偶戏文化的认识。文创产品也应该如此,结合着现代审美潮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创意产品是文化内涵的无声宣传广告,加入设计理念,工艺精湛美观兼其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是对地方文化、传统文化进行二度传播。目前80、90、甚至00后逐渐成为主要的消费群体,要牢牢地抓住年轻人的心,才能让文创产品有它应有的价值,才不会使文化走向尽头。所以打造年轻化、时尚化、创意化的客家木偶戏文创产品不仅是市场经济的获益,更是客家木偶戏的再生。

文化元素符号作为文化主要的表达形式,是文化特色的视觉识别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附着在创意产品上才能体现设计的价值。文创材质为竹木、印刷制品、玻璃陶瓷、金属、针织布料等筛选合适载体材料。提取客家木偶戏文化元素典型特征、色彩、特征材料及特征纹理等,经过提炼概况、重组分解、解析并深化设计客家文化元素符号。应用在以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品牌设计、招贴设计构成客家木偶戏非遗传统文化文创。标志设计主要为客家木偶戏logo设计。包装设计主要以一些文具用品、旅游纪念品、生活用品包装,品牌设计主要以VI设计为主,如书签、CD、马克杯、帆布包、T恤、纪念章、日历、手机壳、渔夫帽等既能凸显其木偶戏非遗文化内涵,又有商业价值的商品。招贴设计主要以海报设计,把客家木偶戏所提取的特征形态、特征色彩、以及再设计,经过现代形式美原则排版的非遗文化传承的特色海报。在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前提下,打造出更具创意、更为时尚、年轻化的产品。尽可能的突出客家木偶戏文化的特点,使文化创意产品识别度高。

粤东·客家木偶戏文化元素的提取与应用研究

表5 粤东·木偶戏特征文化元素文创产品应用

结 语

客家木偶戏文化作为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应被时代的潮流所淹没。它能流传至今,不仅仅是因为其最初的祭祀祈福的功能,而是因为它蕴含了许多独特的文化元素与内涵,是一辈又一辈人生活智慧的产物,是区别于现代快餐式文化的标志。对于客家木偶戏文化,不能再继续传承老一套的思维用法,要结合现代需求,取其精华,取其糟粕。将其最具特色文化元素进行提取,并根据现代的文化发展趋势,将其进行再设计,应用于各类产品的设计开发中。来源于传统文化的文创产品,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特的竞争力,它可以给人带来一种熟悉却又惊喜的感觉,让消费者感受到:原来自己离传统文化并不遥远陌生,原来传统文化经过再设计后可以既保留古韵却又不失现代创意。

对于现在层出不穷的文化产品和消费者追求的特色文化消费的潮流,将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再设计,开发文创产品,必定可以满足许多消费者的要求,并且这也不失为一个让优秀传统文化继续传承延续的好办法。对于国家现在提倡的文化创意设计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让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走进大众的视野与生活,让沉淀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继续焕发新生。

参考文献

[1]张志雄.地域文化元素在景观小品设计中的应用——以闽南文化为例[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2019.

[2]李广云. 浅谈客家提线木偶戏的艺术传承与发展[J]. 大众文艺, 2013(16):62-62.

[3]罗春娜.客家木偶戏的困境与传承——以龙川手擎木偶戏为例[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7.

[4]马扬梅 许平山 张津. 基于情感设计理念的文创产品开发研究——以傩文化元素为例[J]. 池州学院学报, 2019(02):122-125.

[5]孙志伟,王家科,张帝雄,等.广西牛娘剧文化元素提取及其在设计领域的应用研究探索与实践[J].桂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2019.

[6]叶明生. 傀儡戏的宗教文化生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文化遗产, 2009(01):43-54.

[7]黄晓蔓. 基于特色文化的旅游纪念品设计方法研究[J]. 皖西学院学报, 2019(01):154-158.

[8]徐俊华 王月青 朱炫霖. 佤族文化元素的提取及应用[J].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9(03):44-49.

[9]张志雄.地域文化元素在景观小品设计中的应用——以闽南文化为例[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2019.

[10]肖万娟.广西壮族文化元素的挖掘及应用手法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3.

[11]陈雅谦,谢英.闽南古代宗教戏曲与鬼神信仰的因缘[J].州师范学院文学与传播学院,福建 泉州 .2011.2.

[12]刘鸶鸶,刘昶亿,况锐.川剧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J].东盟艺术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2019.

[13]邸柱. 谈旅游纪念品的文化设计[J]. 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10):142-144.

[14]李伟. 中原文化对新乡市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促进作用[J]. 发展, 2015(04):100-101.

[15]耿坤. 以木为偶以偶为戏——记漳州布袋木偶艺术展[J]. 大众文艺, 2012(05):110-111.

致 谢

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便是大学毕业时节,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离校日期已日趋临近,毕业论文的完成也随之进入了尾声。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给我热情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说心里话,作为一个本科生,在最初试图以“客家木偶戏”为题材进行研究时,还是颇有顾虑的,难题在于自己对“客家木偶戏”缺乏足够的了解。从来没有接触过木偶戏的我,只是在父辈那代了解木偶戏的基础信息。但客家提线木偶戏作为家乡的国家级非遗文化,是中华特色文化之一,值得被后人传承。几经酝酿思索,最后在导师的鼓励和帮助下,最终确定对“客家木偶戏”的特色文化元素进行尝试性的分析研究,由此才展开此论文的撰写工作。

本学位论文是在我的指导老师的亲切关怀与细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老师始终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并且在耐心指导论文之余,老师仍不忘拓展我们的文化视野,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创设计的美妙与乐趣。

特别是老师经常组织小组成员聚在一起分享自己论文撰写的心得,然后由她亲自指导建议,这让我对深刻地感受到团队的重要性。值得一提的是,老师循循善诱,良师益友,文思敏捷,对学生认真负责。在她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学者的认真和务实,这些都让我们获益匪浅,并且将终生受用无穷。毕竟“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希望借此机会向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此外,本文最终得以顺利完成,也是与小组成员以及梁同学、等朋友们的帮助分不开的。虽然他们没有直接参与我的论文指导,但在开题时也给我提供了不少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的建议,在此向他们表示深深的感谢!

最后要感谢的是我的父母,他们不仅培养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的兴趣,让我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使心灵有了虔敬的归依,而且也为我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巨大的支持与帮助。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更加努力的学习和工作,不辜负父母对我的殷殷期望!我一定会好好孝敬和报答他们!

粤东·客家木偶戏文化元素的提取与应用研究

粤东·客家木偶戏文化元素的提取与应用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4月16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8752.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4月16日
Next 2023年4月1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