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碰自然儿童主题乐园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自然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城市中儿童与大自然接触的越来越少,构建儿童和自然的联系至关重要,居住区作为儿童户外游憩的重要场所,对儿童健康成长起到一定作用。文中对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理论等相关基础理论进行研

  1绪论

  1.1研究的背景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人与自然的间隔也变得越来越大,难以避免孩子从小缺乏与自然的接触与交流,儿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是处于被动地位,大人们容易在追求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过程中,虽然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但是一些家长的育儿理念中认为玩耍和游戏是不重要的,甚至还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浪费孩子的宝贵时间,但他们却忽略了不让孩子玩耍与自然沟通,与他人相互交流将会产生不好的问题,孩子不能及时的汲取到有效的信息,会变得越来越孤僻,越来越不爱与人交流,从而导致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大大下降。这种错误的心理通常是导致儿童心理不健康的起因,严重的更甚引发心理疾病。尽管当今社会已经开始注重儿童在对于环境和自然活动场所的迫切需求,但实际所营造的效果却并不尽人意。目前的设计师只是将目光停留在了“玩的设施”上,并没有结合周边的环境将自然与活动场地相结合,没有以儿童为本,从他们的内心出发,切实为他们考虑,设计一个真正与自然相关,可以增进儿童与自然的接触,通过自然材料、自然元素给予儿童不一样的成长游戏体验,对他们的身心健康起到有效的帮助。如今,国内关于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有两个比较突出且为社会和设计师们都关注的问题就是我国儿童普遍缺少自然体验,即“自然缺失症”和儿童活动场所的“麦当劳”模式设计。
  自然缺失症,是指“比如不易集中注意力、感受逐渐迟钝、生理与心理疾病的多发等因为人类与自然的疏远而形成的现象”,这些症状同前在大到国家、社会,小到家庭与个人,都均可被发现。①
  “麦当劳”模式,是指设计师在设计儿童户外活动场地时,只一味的依据自己的想法填满空地从而塑造出的一种固定模式的场地。当他们也还只是个孩子时,他们的游戏方式就是在旷地上追逐、嬉戏、打闹,炎热的天气的也阻挡不了他们在球场挥洒汗水。人们固守己见的认为我们给的便是孩子想要的活动形式,时代的发展,工厂的流线生产使各种儿童活动场地都堆放着相同的游戏设施,缺乏新意又很单调,可是孩子们还是只能被迫接受。然而这样的设计是无法打动孩子,也无法满足孩子们去接触自然、触碰自然,枯燥无味的固定模式也不能给孩子带来身心的健康。根据大量的现代风景园林师与心理学家的研究总结,处在自然环境中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都有更加积极的体现,自然环境能对儿童成长边程中的认知形成、生理发育、社会性、情感形成以及心灵培养起到有益的作用,并还对儿童“自然缺失症”,具有一定的康复作用。就孩子而言,他们不仅能在自然活动场获得身心健康,也能在大自然的探索中获取新的知识,感受自然的神奇与伟大。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研究目的
  在我们曾经走过的旧时光里,孩子以其独有的好奇心与冒险精神走街串巷,在空阔的草地、野外、丛林、溪流嬉戏,上山爬树,下河摸鱼,孩子可以随意探寻自然并与自然互动。现在儿童接触自然的场地与机会都在严重减少,城市里密集的车流,封闭的住宅,孩子与自然的脱离,这便是城市给孩子生活带来最根本的变化。我们甚至也开始习惯于那种集中式,快餐式的儿童娱乐设施,简单粗糙。而阳光、空气、清风甚至是气温的变化,这些与自然息息相关的触觉才是孩子们生命体验的源泉。孩子们儿童没法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对户外活动空间的景观进行设计,假如孩子们拥有设计的能力,他们设计出来的作品便是将大人设计的人工场所和装置完全更改变为植物、水、沙子、泥土、动物和昆虫。让我们一起找回那曾经上山爬树,下河摸鱼的淘气包,让孩子们离自己内心期望的生活更近一点。
  1.2.2研究的理论意义
  如今,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一个好的自然游乐活动场地,一个好的城市居住区活动空间对儿童健康成长具备积极地促进作用。孩子需要感受自然,户外教育与课堂和家庭的学习是同样重要的,在户外活动的同时,孩子的心理、身体、知识和生活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使孩子能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并从中得到更多的感悟,提升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寓教于乐。考虑到自然体验对儿童身体以及心理等方面的不同作用,并且对儿童在自然体验式的户外活动空间中的行为要有一定的预见性,根据目前已有的理论、儿童心理活动和行为活动特点,以此发现在自然体验中儿童与环境的关系,并加以总结,得出其中的设计法则,从而做出一个绿色的、可以满足儿童各方面需要的同时还可以保证儿童身心能够健康发展的户外自然空间。从儿童的角度出发,强调自然性因素,把自然因素代入自然认知体验活动场地里去,引导孩子积极走进自然、亲近自然,让城市出生的孩子有接触自然和认知自然的机会,改善“自然缺失症”。

  1.3研究内容

  1.3.1儿童主题乐园概述
  如今只要说到儿童主题乐园想来大家都不陌生,可是我们从没有静下心来去思考,儿童主题乐园真正的含义是什么呢?那么什么是儿童主题乐园呢?儿童主题乐园就是人为创造用以满足孩子在功能方面要求以及精神方面要求的一种空间形式。孩子们通过在乐园的游戏活动来进行孩子间的交流与沟通,通过游戏活动来提升身体素质,强身健体,同时也激发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孩子们总是通过自己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去实现自己诸多新奇好玩的想法,那些都是大人们所意想不到的,孩子们可以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玩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1.3.2儿童主题乐园历史及发展
  国外发展的历程,在工业革命前,野外便是儿童天然的游戏场所,在野外游戏场所资源丰富的农业社会,儿童户外活动场所饱和,儿童在城市中的活动空间自然没有被人们所意识到。到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后,随着经济与科技的日益发达,社会的进步,社会形态由农业社会转型到工业社会,人们的居住环境也有很大的变化,城市密度的上升、城市规模及交通的迅速发展,逐渐使儿童远离了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活动场地,车水马龙的城市环境也不在适合儿童自由玩耍,人们意识到了儿童活动场所的匮乏,需要单独为儿童规划出一片游戏与活动的场所。国外在对儿童活动场地规划与设计的关注研究于很早就展开了。但儿童自然活动场地的研究是在最近20年才开始蓬勃发展,其中2000年后的发展尤为迅速。
  儿童主题乐园于改革开放后在中国开始流行并发展起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经济的日渐繁荣昌盛,使得儿童主题乐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儿童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儿童活动场地成为了城市中急需被开辟的场所。

  2触碰自然儿童主题乐园设计解析

  2.1设计理念

  针对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提出以触碰自然、以自然体验为主的设计,将自然融入到户外儿童游戏中,增加儿童与自然的接触,通过自然材料、自然元素和自然游戏模式给予儿童不一样的成长体验,有效合理地设计一个适合儿童并能使他们健康成长、减少心理疾病、启发想象力、强身健体的城市绿色空间。儿童可以在这里接触自然、认知自然,在自然中学习,感悟生命,与自然产生联系。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提高儿童的交往能力。
  2.1.1设计原则
  安全设计,孩子是非常容易遭遇危险的弱势群体,在儿童活动场所的设计中必须把安全问题放在首要位置。儿童活动场所的设计之本就是以儿童为中心,各空间的布局安排要符合儿童每个年龄段不同的变化,在游乐设施的材料选择与设计上要更加考虑安全性,游戏场地充分结合自然,让儿童在自然中释放游戏天性。
  在安全设计中,场地的铺装也是非常重要的,活动场上儿童喜欢追逐打闹,而大部分的不安全因素多来自于不慎跌落在硬质地面上导致,因此在设计中铺装材料的选择要慎重。0到3岁的儿童喜欢通过摸、爬、嗅等活动来认知世界,因此在幼儿区铺装的材料应该是无毒无害的。自然的软质材料应该被我们所采用,树皮或者是橡胶垫等材质,这些贴近自然的材料不仅被儿童所喜欢,这些自然松软的材质也为保护儿童起到了很不错的作用。
  儿童在进行游戏和玩耍时场地空间并不是很固定,有时会跑到道路上去玩。于是,消减交通上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确保孩子户外活动的安全,合理的道路系统,将人流、车流量大的道路远离儿童游憩空间。自然体验式儿童活动场地中各种活动设施所选择的制作材料,应该以安全为核心,设施中使用的塑料、喷涂粉、UV稳定剂以及防静电添加剂等化工材料均应该无铅无毒、环保生态。
  地形设计,地形是决定场地基本形态的关键因素,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将设计与场地的原有现状相结合。儿童大多喜欢新鲜有趣、具有挑战性的事物,利用地形,适当修整,形成空间当中独具特色的空间。比起平坦的地形,孩子更喜欢起伏的地形,应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地形,起伏和高差的变化可以划分和美化空间地形,要尽量接近自然,满足儿童活动的需求。在活动场地的设计各种弧度和坡度用各种形式来吸引儿童参与其中,这些看起来简单的设计也能带给孩子意想不到的游戏体验。
  生态设计,居住区绿地等用地类型中的儿童乐园应该选择具有丰富植被的区域,让儿童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能为儿童提供一个释放自我的活动空间,并能够提供大量传授植物相关科普知识的机会,同时得到身休的放松与也灵的愉悦。在触碰自然的过程中,最有意义的是,能够寓教于乐,轻松的在游戏中学习和成长,手脑并用,让儿童主动地游戏和学习,让儿童主动地接受各种植物相关知识及其相关内容,并能起到让孩子们从小领悟到爱护自然的真谛。
  空间设计上,强调与自然之间的互动。自然是“昆虫、植物、花朵”等自然元素的浓缩,空间也可以利用地形与植物种植来划分不同年龄层的儿童的功能分区,并将其互相连接,形成一个复合型空间。使儿童有不同的选择,空间可以满足儿童之间的相互交往。玩累了也可是随时找到休息地方,结合每个区不同年龄层中儿童的看护需求,合理安排家长看护区。
  2.1.3设计构思
  用自然生态的设计手法,营造一个与自然互动,触碰自然的儿童主题乐园,营造出自然生境,为生长在城市里的孩子提供一个生长变化的环境,给予他们多样化的活动场地,感受多感官的环境,同时学会怎样尊敬自然,保护生态的环境。根据儿童心理划分游戏空间,使每个年龄段的儿童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植被资源设计活动区域,帮助他们认识自然,亲近自然,并从中受到新的启迪,让儿童在教育中成长,寓教于乐。

  2.2设计分析

  2.2.1项目选址
  赣州市章贡区是赣州的市辖区,位于江西省南部、赣州市中偏西北部,境内河流有章江、贡江,交流汇合为赣江。赣州老城区处于低山、丘陵与章江、贡江、赣江的环绕之中,有“千里赣江第一城”誉称。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交通中心。选地位于章贡区沙河大道与赣县交界处的位置区域,选地面积约为5022平方米,该区域是一个集绿化景观、住宅、休闲、公共交通等其他公共设施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工程。选地靠近赣州森林动物园、五龙客家风情园,环境优美。修建了章江大桥、赣南大道直通该地,交通便利。
  选地所处区域周边大面积的植物绿地,周边地区有很多普通住宅区和别墅,闲置空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不仅资源浪费,也让四周环境不能连贯。
  赣州森林动物园是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城市最大的动物园,也是赣州市唯一的动物园。五龙客家风情园是一个以生态为主题,以客家为品牌,以龙文化为底蕴,集休闲娱乐、旅游度假、会展科技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旅游胜地。章江大桥是一座集城市交通和城市景观于一体的城市主干道桥梁。赣南大道连接赣县区、河套老城区、章江新区、蓉江新区、南康区,其中新建跨江大桥3座,新建互通式立交桥4处,是构建四省通衢的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的重大工程之一。
触碰自然儿童主题乐园
  2.2.2概念分析
  本课题基于对场地现状的调研考察,以及各年龄层对场地进行合理的区分,融合自然元素的运用,以为花和昆虫为主要主题元素,融入自然生态环境,提供丰富的感官体验,如虫鸣鸟叫,四季轮回的变化,让儿童了解自然,触碰自然,感受自然。
  2.2.3功能分析
  根据场地特征,儿童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造型不应该过于死气沉沉,应该充满活力。以花朵为造型元素,路则形成了如枝干根据场地现有路网,场地设置三个出入口,使儿童活动场所与居民区形成连贯的交通系统。空间是由跑道将每个大小不一的空间串联起来,形成了连接状,区域不是单独存在的,在空间上它们形成串联。每个年龄层的孩子都可以乐园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区域玩耍,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区域找到归属感。
  场地的功能分区根据儿童心理和需求上的不同划分为,幼儿活动区、儿童趣味活动区、定点活动区、戏水区、玩沙区、昆虫区、植物认知区、成长涂鸦区、迷雾迷宫区、苗圃区以及小动物之家。
  入口区,在场地中起到了指引的作用,是整个场地的开篇,入口区是一片耐踩踏的草坪,孩子们可以在草地上自由奔跑,累了惬意地躺着看蓝天白云,在草坪上还放置了以鸟为造型元素的景观小品,呼应主题。
  幼儿活动区,因为婴幼儿的特征,决定了幼儿活动区是一定由成人相伴的,幼儿需要一定的空间进行爬行和学步,所以幼儿活动区都以软质材料包边,周边的软质座椅也起到了让他们借助站起的作用,同时设置了孩子与家长能互动的秋千,增进亲子之间的关系。
  儿童趣味活动区,在原有的平坦地形下设计出地形高差,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设置了穿梭洞、滑梯和攀爬网,让孩子在高差的地形体验冒险和探索的快乐。
  玩沙区,沙子是大自然的产物,选用质地优良的白沙,并放置了一些铲子类小工具由儿童自由玩耍,周边还设置了便于家长看护休息座椅,儿童在玩沙的过程中不仅能收获愉悦的心情同时还能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很好的作用。沙坑旁栽植了桂花树,让孩子们可以在玩耍的过程中不受到阳光直射。周围还栽种了丁香、玉簪等芳香类植物,可以同时通过触觉和嗅觉感受自然,触碰自然。
  昆虫区包括甲壳虫互动装置和大青虫传声筒,创造一个昆虫为主要元素的活动区。甲壳虫本身可以作为滑梯和攀爬,内部连接着发光、发声装置,当小朋友们触碰到开关时,甲壳虫便会与儿童进行灯光效果互动。大青虫传声筒则是提取了青虫抽象的造型,高低错落的听筒可以满足各年龄段儿童的使用,让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了解声音的奥秘,寓教于乐。
  成长涂鸦区,是培养儿童动手绘画技能,弧形的画墙外是由绿色的青苔覆盖而成,地面的材料是利用软性材料和沥青,制造了微地形和一些小山丘,孩子们可以利用地面上的彩色线来玩追逐游戏,也可以随意在墙上随意涂鸦。是建筑与场地互动最为丰富的地方,既可以动,也可以静。
  迷雾迷宫,迷宫中间的喷雾装置可以让挑战升级,让迷宫变得更为丰富和有趣。儿童都有好奇、冒险的心理特征,孩子在一次次挑战穿越迷宫的过程中,会变得各加细心,学会总结,面对失败时学会积极面对,激发他们勇于挑战、不放弃的精神。
  苗圃区,开展亲子苗圃种植,孩子可以在父母的带领下认领一格属于自己的格子苗圃,一起种植瓜果蔬菜,让孩子在市区也可以感受郊外的生活,同时获得劳动的快乐,同时还能认知花朵、蔬菜,形成独有的景观。
  小动物之家,在此活动区养一些不具有攻击和伤害性的小动物,以便儿童最大限度地同它们接触。儿童在照顾小动物的过程中,不但可以认知分辨小动物而且可以通过与家长的互动学习怎样耐心照顾它们,孩子们可以体验和小动物一起成长的快乐。
  2.2.4竖向分析
  该场地较为平坦,高差变化不是很大,但是儿童活动场地需要起伏的地形增加空间层次及趣味性,玩沙区和儿童趣味活动区都运用了下沉的设计手法,在定点活动区进行了铺装抬高的设计手法。
  2.2.5交通分析
  根据场地特征,道路形成了如枝干根据场地现有路网,路为自然式曲线,回环式道路,场地设置三个出入口,使儿童活动场所与居民区形成连贯的交通系统,复合场所环境下是跑道、跑道连贯各个活动区域,主要用来突出儿童主题乐园的游戏设施,在儿童活动场地内只允许行人步行,不允许车辆的进入。(如图2-7)
  2.2.6视线分析
  该设计采用四周围合屏蔽的手法,场地内采用半屏蔽的手法来展开设计,整个景区并不是一览无余的,也不是完全遮掩的,用被动的设计来激发他们的主动性。比如主入口设计了一个鸟造型的景观小品,本身是具有观赏性和引导性作用,因为园区地形是比较平坦的,同时也起到了对其他活动区的一种半遮挡的作用,通过间隙可以看到园区的其它景色,使儿童的视线分散开来,勾起孩子们的好奇心。
  2.2.7景观节点分析
  该设计的景观节点是考虑到儿童各年龄各个层来考虑的,将主要空间划分为景观节点,并进行一些有趣的种植用以区分,各个景观节点相连,在视线与轴线上有连续性,每个空间之间都有承接。具体而言,触碰自然儿童主题乐园中主要的节点有十个,以瓢虫植物认知区为核心,以戏水区、儿童趣味活动区、定点活动区环绕。

  2.3立剖面分析

  2.3.1立面分析
  立面图是景观设计中空间分析的投形图,从儿童主题乐园来讲,从各个立面及入口开始就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植物、小品、游乐设施都为大家带来不同的感觉。
  2.3.2剖面分析
  从剖面来看,设计中的植物和地形营造,游乐设施都是结合触碰自然主题来进行设计的,尽可能利用了不同的地形高差来增添趣味性。
  2.3.3节点详图分析
  由于该设计是儿童主题乐园,势必要考虑儿童游乐设施的尺度分析,游戏设施在材料、尺寸等环节都应该严格把控,沙坑深30~40cm。地面道路节点详图体现了主道路的细部结构,主道路选择浅色斧剁石面花岗岩,经久耐用又不失美观。

  2.4植物选择、类型及配置

  2.4.1植物选择的类型
  应优先斟酌乡土植物,这些植物易于栽种且适应能力强。无需精心照料也可以自然生长形成一定的观赏效果。植物不仅作为一些小动物和微生物的栖息场所而存在,而且也是儿童经常互动的对象,栽植采摘,闻香嗅气。所以在设计时要将植物的安全性考虑在内,有硬刺、有毒的植物都禁选,易引起过敏的植物不宜种植,易引发病虫害的植物也不宜种植,易产生过多飞絮的植物也不宜种植。把握空间通透性,不能为了追求绿化而将采光、通风问题置之不顾。高大乔木的分支点不宜低于1.8m,以免引导儿童攀爬受伤。在道路交叉口的植物配置应尽量保持视线的通透性,确保行人和行车安全。
  2.4.2植物类型及配置
  在植物的选择上,根据植物配置的原则,配置有色彩的观赏草金叶苔草,细茎针茅。常绿灌木位于墙边,作为背景,应用了如红叶石楠,金边黄杨等容易激发孩子感官体验的植物,小乔木以丛生类,耐干旱的,且以观果种类为主,如无花果,柚子,枇杷等一方面适应气候条件,另一方面,果树的种植能引起儿童的好奇心,有助于儿童感知植物的生长变化。(如图2-13)

  3设计总结

  触碰自然儿童主题乐园是以儿童在自然中的体验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儿童游憩空间主要依托城市居住区进行设计探讨,城市居住区的性质表明了半自然的特性,所以模拟自然,巧造一个既安全、又自然有趣味的空间来供孩子嬉戏。自然在给儿童提供游憩环境的同时,对儿童的成长发育有这明显的促进作用。儿童在对自然元素的游戏过程中,不仅开发了自己的智力,而且对自然元素也产生了影响。触碰自然儿童主题乐园为孩子提供一种新的选择,一改昔日单调乏味的游戏方式,在最大化利用自然元素的基础上,使空间的体现更加丰富,为孩子们乐园的发展注入新生气,为儿童与自然、儿童与人的交流及儿童本身成长提供一种更好的玩耍形式。

  注释

  ①自然缺失症,是指“比如不易集中注意力、感受逐渐迟钝、生理与心理疾病的多发等因为人类与自然的疏远而形成的现象”,这些症状同前在大到国家、社会,小到家庭与个人,都均可被发现。

  参考文献

  [1]刘晶.安全视角下的儿童游憩空间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
  [2]范长喜.北京城市公园儿童游戏场地空间布局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3]张静雯.城市儿童户外游戏空间设计质量研究——以广州地区为例[D].华南理工大学,2014.
  [4]陈翔宇.城市居住区儿童户外游憩空间设计研究——以合肥市为例[D].安徽农业大学,2013.
  [5]王乐.儿童乐园的规划设计[D].沈阳理工大学,2016.
  [6]李博.儿童游戏空间趣味性景观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7]黄良.公园儿童活动场地植物景观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
  [8]钟乐.基于儿童安全的城市绿地研究——以南昌市为例[D].江西农业大学,2015.
  [9]林娜.基于儿童心理及其行为特征的儿童公园设计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
  [10]石欢欢.城市公园中自然互动式儿童游憩空间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11]周云婷.城市公园自然式儿童活动场地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12]魏子皓.儿童自然营地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5.
  [13]任鹏.基于认知自然的儿童场地趣味性景观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
  [14]雷蕾.基于自然体验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景观设计[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
  [15]李盼盼.基于综合素质培养的户外儿童游乐场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2015.
  [16]Repositioning Children’s Developmental Needs in Space Planning:A Review of Connection to Nature[J].Nor Diyana Mustapa,Nor Zarifah Maliki,Aswati Hamzah.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
  [17]叶玉梅,吴小刚,林啸,曹郁雯,熊树丰,等.儿童户外活动场地景观色彩综合营造[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1(6).
  [18]吴洪亮,孙小晨,等.儿童与自然的断裂与联结——兼论劳动教育的当代价值[J].绥化学院学报,2016,36(2).
  [19]How contact with nature affects children’s biophilia,biophobia and conservation attitude in China
  [20]Nature as a Moderator of Stress in Urban Children[J].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2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210.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7月21日
Next 2021年7月22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