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5—6岁儿童自发绘画活动过程分析
1.1儿童自发绘画的概念
儿童自发绘画活动是儿童在自由、资源的情况下,使用笔和纸等绘画工具,进行绘画创作的过程,综合表现出线条和色彩等艺术性特征,在整个绘画过程中,儿童自由发挥,没有目的性,同时儿童绘画也没有成年人指导和评价,这种自发绘画活动,就是儿童自发绘画的整个过程。
1.2来自不同场景的儿童自发绘画活动
儿童自发绘画活动主要分为三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家庭区域。家庭是幼儿进行绘画创作时刻最多的地方。在家庭中,儿童拥有较大的自由空间,可以自由地运用自己的笔进行创作,这属于一种自发的绘画,同时较少地受到外界干扰。
第二个场景属于课堂绘画。在集体进行美术创作过程中,幼儿绘画活动往往不听从教师安排,自己进行绘画创作,不过这种情况较少发生。
第三个场景是幼儿活动区域。在课余休息游戏时间,一些幼儿可能会选择绘画创作,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绘画创作,这种绘画场景更有利于儿童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实现自我发展。
1.3 5—6岁儿童在自发绘画活动过程中的种种表现表现
儿童自发绘画时期,属于概念画期,在这个阶段内,幼儿绘画往往呈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现实描述特征,以线条为思路进行勾画,进行比较完整形象的阐述。这种表现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形式比较模糊的概念画阶段,比如说运用图式画人物,表现为左右堆成,比如说下图“一家三口”。第二个阶段为有意识进行绘画阶段,幼儿在这个时期表现为一种丰富的想象力,表现形式比较浪漫,比如说给太阳洗澡,等一些具有浪漫色彩的图画。
一家三口
1.4 5—6岁儿童自发绘画活动过程是儿童的游戏的一部分
儿童自发绘画是属于儿童游戏的一部分,不同于课程化的教学,没有功利目的。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绘画材料选择,同时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创作,在整个绘画过程中,儿童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儿童自发游戏特征之一就是非功利性,儿童绘画通常并没有涉及到成年人的评价,而是能够获得自身满足。
二、5—6岁儿童自发绘画作品的特征分析
2.1浪漫的自由符号
在儿童自发绘画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奇怪的符号,这些符号包括英文字母、文字和数字等富豪,这些符号让教师和家长感到难以理解。自由符号是儿童天真语言的一种表征,通过这种自由符号的表达方式,能够更好得认识到儿童内心中一种潜在的想法。
2.2不完全的重复
在研究过程中,儿童自发绘画存在不完全的重复,这种重复现象可以细分为定型的重复,很多儿童在进行创作过程中,往往较多的进行原画的重复,这样就造成了儿童自发绘画的重复问题。
2.3趣味的卡通画
卡通画是幼儿比较喜欢运用的元素之一,只有充分运用卡通画,才能让幼儿获得内心满足。卡通形象往往具有夸张、比喻等表现手法,这些表现手法来自于生活,因此这些卡通画是非常受儿童欢迎的。

三、影响5—6岁儿童自发绘画活动的因素
3.1影响5—6岁儿童自发绘画活动的内部因素
影响儿童自发绘画因素可以分为儿童自身情感需要、艺术精神和绘画水平三个方面。只有实现自身情感需要满足、艺术精神得到尊重、绘画水平不断提高,才能激发儿童更好地进行创作,从而能够更好地培养儿童的绘画天赋。
3.2影响5—6岁儿童自发绘画活动的外部因素
影响儿童自发绘画外部因素主要表现为一种干扰因素,具体可以分为他人影响、被其他活动吸引和突发事件。他人影响可以分为别人议论和游戏,比如说成人或者同伴之间的评论均有可能对儿童自发绘画产生一定程度上的影响。被其他活动吸引是非常常见的,因为儿童处于游戏阶段,所以儿童很容易受到外界活动影响。突发事件也是影响儿童自发绘画的因素之一,这个因素主要是由于儿童在绘画过程中,遇到了偶发现象,所以产生了影响。
四、总结
4.1幼儿园的绘画课程设置
幼儿园绘画课程设置直接对幼儿绘画产生深刻影响。幼儿教师在对幼儿绘画过程中出现的困难,要及时予以解决,引导幼儿逐步增强绘画能力。在绘画课程设置上,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进行改善。首先,幼儿教师应当将幼儿意愿画转移为概念画,实现环境与情节的连结,避免直接对成人画的模仿。其次,幼儿教师应当根据每一个幼儿的特点,进行深度挖掘,实现每一个个体的构思得到充分的表达,从而能够实现有效信息的共享,进而实现对幼儿绘画的引导。
4.2 5—6岁儿童自发绘画活动对幼儿园教育的启示
幼儿时期的孩子想象力极其丰富,大胆、无拘无束是他们的优势,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创造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他们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让那些鲜活的图象、丰富的内容、灵动的线条、艳丽的色彩自由驰骋,让他们可以无拘无束地放飞心灵,跨越时空的自由想象,用画笔颜色表达自己的思想,宣泄自己的情感的重要途径。只有充分的利用好幼儿的这种先天的大胆、创新能力,加以正确的辅导和帮助,孩子们才能创作出有价值的绘画作品。才能为孩子今后的绘画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以往的绘画课堂中,教师总会拼命地去强调安静作画并以此为理想的作画常规,侧重于技能的掌握,以至于往往评价的是作品形象临摹的准确性,把评价点落在“像”与“不像”上,这些都是对幼儿为何要进行绘画活动的理解上的偏离。我们应认识到:孩子参与绘画活动是一种乐趣,在这种愉悦中,他们的感知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得以提高。所以,尽管他们画的形象也许有些歪斜,也许与生活中的真实还有些距离,却恰恰是他们在创造“艺术”,是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传达、去表现自己的感知。当然,有些年轻的教师又在这样的一种认识中走过了场,出现了只要求幼儿的“充分想象”,以至于模糊了绘画教学最基本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而没有一定的技能,幼儿最终也难表达自己的所想。因此,当我们树立和认识到幼儿园绘画教育的最终目标应当是借助绘画这一载体,以达到将幼儿的认知、情感、能力、个性诸方面因素的提高与发展与绘画融合一起、相互影响,有效促进时,我们也会全方位的考虑影响着这一能够促使幼儿多重能力发展的活动形式的各方面因素。
参考文献
[1]潘绍元.浅谈儿童绘画与专业绘画的区别与联系[J].学前教育研究.2005(11)
[2]李跃亮.解读儿童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12)
[3]吕耀坚.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与引导(下)[J].幼儿教育.2003(15)
[4]吕耀坚.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与引导(上)[J].幼儿教育.2003(13)
[5]徐群,袁育华,蒋新苗.科学地认识手与培养学前儿童的动手能力[J].学前教育研究.2002(06)
[6]张建平.论儿童创造力发展的心理阻力[J].社会心理科学.2002(03)
[7]周岩.构图概念与构图分析[J].中国美术教育.2002(01)
[8]忻怡.研讨幼儿美术作品的评价[J].早期教育.2002(03)
[9]肖丹.刍议幼儿绘画能力的培养[J].教育评论.2001(05)
[10]边霞.儿童艺术教育中的外在传授与内在引导[J].幼儿教育.2000(10)
后记
幼儿时期是属于涂鸦时期,幼儿绘画能力的目标在于幼儿兴趣的培养。幼儿在学习绘画过程中,往往是无目的的乱涂乱画,他们喜欢五彩的线条、大块的色面,这些五颜六色的画面色彩给予幼儿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使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一定的兴趣。幼儿时期是人的艺术才能开始萌芽的时期,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幼儿美术指的是绘画、手工制作和美术欣赏等一些简单的内容。它用可视的形象和色彩来表现大自然的美和社会生活中的美,幼儿通过随意涂鸦表达内心情感。那是最纯洁的艺术,因为他源于最幼稚的童心。教师利用这样的先天资源加以后天的辅导,会创造出具有价值的艺术之作。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