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古希腊戏剧在世界文学史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优越富饶的经济发展、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先进的社会意识形态都为古希腊戏剧的发展提供了滋养的温床。古希腊人民对宗教神典的狂热渗透到文学创作中,使得古希腊戏剧的描绘对象也是以神话为主,包含史诗、民间神话和英雄史诗。由于历史问题,只留得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以及欧里庇得斯三大悲剧作家的戏剧作品。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埃斯库罗斯的代表悲剧《俄瑞斯忒亚》三部曲中女性角色克吕泰涅斯特拉。克吕泰涅斯特拉是在古希腊悲剧中难得一见的有独立自我个性的女性角色之一,《俄瑞斯忒亚》的发端正是自克吕泰涅斯特拉为女儿复仇以及助情人掌权而暗杀自己的丈夫开始。
一、《俄瑞斯忒亚》三部曲的故事来源与处理
(一)《俄瑞斯忒亚》三部曲故事梗要以及来源
《俄瑞斯忒亚》三部曲在古希腊悲剧中具有相当代表性。一方面《俄瑞斯忒亚》是埃斯库罗斯最成熟的剧作,另一方面它也是悲剧中仅存的一组三部曲。《俄瑞斯忒亚》的根基是神话故事,以事情发展顺序缓缓展开了由《阿伽门农》、《奠酒人》、《复仇神》三部曲组成的故事卷轴。
佩洛斯违反承诺,不愿把半个王国交给帮助自己赢得胜利的米尔提罗斯,甚至将他残忍杀害。为此充满怨恨的米尔提罗斯临死前下了一道成为佩洛斯家族噩梦的诅咒——佩洛斯家族将会祸害丛生,此后果然应验。佩洛斯的两个儿子互相残杀,哥哥阿特柔斯为了报复弟弟忒也斯提斯诱奸自己妻子,杀了弟弟的两个儿子,此后弟弟的儿子又向哥哥复仇杀死了哥哥。《俄瑞斯忒亚》就是以此为背景讲述了佩洛斯家族的爱恨情仇。
第一部曲《阿伽门农》是整场戏剧的开端,主要是从特洛伊凯旋的阿伽门农(阿特柔斯之子)被他的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及妻子的奸夫埃癸斯托斯(忒尔斯忒斯之子)谋害开始。由于金苹果事件,阿伽门农为弟弟夺回海伦,他与特洛伊作战了十年。在航行途中,因为得罪了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从而遭到她的报复。战争途中,海上风浪不止,军队的船只在风浪中难以前进航行,为了向阿尔忒弥斯请罪,阿伽门农献祭了自己的女儿伊菲革涅亚。但此举令伊菲革涅亚的生母克吕泰涅斯特拉极度伤心,愤怒驱使她联合自己的奸夫埃奎斯托斯密谋杀死自己的丈夫。因此等阿伽门农带着作为炫耀筹码的俘虏女奴先知卡珊德拉胜利返城后,便被妻子杀死在浴室中,并且被控诉道他是个“侮辱妻子的人”[[1]罗念生:《埃斯库罗斯悲剧六种》,《阿伽门农》,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本,247页。][1]。埃奎斯托斯则认为自己是在为家族复仇,认为阿伽门农的死亡是在“赔偿他父亲制造的阴谋罪恶”[[2]罗念生:《埃斯库罗斯悲剧六种》,《阿伽门农》,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本,284页。][2]。阿伽门农的死亡是米尔提罗斯对于佩洛斯家族诅咒的延续,是因果报应与宿命轮转。
第二部曲《奠酒人》延续《阿伽门农》的剧情,俄瑞斯忒斯在阿波罗的指领下,偷偷回到阿耳戈斯去祭奠自己的生父,在祭奠时遇见了被留在城中的姐姐厄勒克特拉,交谈中得知姐姐生活并不得意,地位卑微甚至只能同女仆交心。得知姐姐内心所求与自己相同时,俄瑞斯忒斯决定与姐姐达成协议,为父亲报仇。俄瑞斯忒斯事先伪装成为一位来自于福西斯[[3]俄瑞斯忒斯被放逐的国家。][3]的道利亚人,向克吕泰涅斯特拉转达自己的“死讯”,克吕泰涅斯特拉显露的窃喜更坚定了俄瑞斯忒斯复仇的信念,等奸夫埃奎斯托斯被奶妈引到客房后便开始动手。在杀死奸夫,准备向克吕泰涅斯特拉寻仇时,即使克吕泰涅斯特拉以养育恩情假意劝诱,俄瑞斯忒斯也不为所动,将利刃刺向自己的生母。但克吕泰涅斯特拉的灵魂并未甘心离去,而是寻找复仇女神追杀俄瑞斯忒斯,要求他抵还弑母的血孽,也就此拉开第三部曲《报仇神》的帷幕。
第三部曲《报仇神》讲述俄瑞斯忒斯因遭到复仇女神追杀而逃亡的历程。俄瑞斯忒斯逃往阿波罗处请求庇护,阿波罗帮助俄瑞斯忒斯通过兽血进行了净化,同时建议俄瑞斯忒斯向雅典娜祈求援助。另一方面,在克吕泰涅斯特拉亡魂的挑唆下,复仇女神先后也前往阿波罗神殿与雅典娜神庙要求交出俄瑞斯忒斯。对此智慧女神雅典娜在听完双方陈述后决定设立法庭审理此案,法官投票时有罪认定与无罪认定的票数相同,此时雅典娜以自己并没有母亲,是由父神宙斯孕育出来的为由,认为自己不应当站在一个谋杀自己丈夫的女人一边。雅典娜投了无罪,导致双方票数持平。同时雅典娜还说服复仇女神们改弦更张,变为降福女神。三部曲至此终结。
(二)《俄瑞斯忒亚》三部曲的相关文献综述
《俄瑞斯忒亚》三部曲作为古希腊悲剧的经典之作,向来是西方文学研究者的必读作品。对于《俄瑞斯忒亚》的研究,则是以其戏剧中的悲剧性意义为重。刘晶的《古希腊悲剧<俄瑞斯忒亚>的古典悲剧美及其现代性》一文认为《俄瑞斯忒亚》的悲剧性是从角色之间的伦理纠缠中体现,克吕泰涅斯特拉悲惨命运源自于为了自己心中的“正义”有意识地谋杀了自己的丈夫,而后又被自己的儿子以同样的原因谋杀。“正是这样同样合理、但又同样片面的伦理力量的差异对立付诸以内容、形式和人物的完美结合,就形成了西方无责任人的悲剧。每个人的行动看上去都没有过错,情节的发展就有如一条扣死的链条,无从打断、无从破解、环环相套,整个故事向着悲剧的结局发展无可避免。”[[4]刘晶.古希腊悲剧-〈俄瑞斯忒亚〉的古典悲剧美及其现代性[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2)][4]由此才得以展现出《俄瑞斯忒亚》三部曲中蕴含的古典悲剧美。
刘英的《父权制下的“血亲复仇”—<赵氏孤儿>与<俄瑞斯忒亚>戏剧比较研究》一文则是将东西方文化中的两篇代表文学作比较,《赵氏孤儿》与《俄瑞斯忒亚》都围绕者“血亲复仇”的主题,受时代背景的影响,复仇行为都可被看作是向当时父权制社会的挑战。但不同的是,《赵氏孤儿》中的屠岸贾作恶多端,挑战社会道德,所以赵氏孤儿的复仇更大程度是象征着父权社会道德观的制裁。《俄瑞斯忒亚》中俄瑞斯忒亚对克吕泰涅斯特拉的复仇则更私人化,在希腊神的判决中,克吕泰涅斯特拉杀了自己的丈夫有罪,但俄瑞斯忒亚杀了自己的母亲无罪,父权是从更个人的角度决定了克吕泰涅斯特拉命运的悲剧。
余九洪的从血亲复仇到民主法治的苦难历程一一埃斯库罗斯《俄瑞斯忒亚》三部曲赏析中对《俄瑞斯忒亚》三部曲进行一个较为整理的研究,从作者埃斯库罗斯的整体作品风格入手,通过对于戏剧的创作背景,将戏剧所蕴含的社会意义以及作者埃斯库罗斯对当时的时事政治的观点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揭示了俄瑞斯忒斯赢得最终正义而克吕泰涅斯特拉失败的社会意义,即母系氏族的衰败,父系氏族登上历史舞台。戏剧中的审判法庭展露了当时希腊社会中以及出现民主思想的萌芽。论文中还将俄瑞斯忒斯,克吕泰涅斯特拉等重点人物形象进行简单对比分析,并加以对上文中的观点进行论述。
文学作品历来都是作者精神世界与社会世界的展现,作品中的人物更是不同精神的代表。《俄瑞斯忒亚》三部曲更是埃斯库罗斯最为成熟的悲剧,通过复仇主线串联出复杂的人物关系,在爱恨纠葛中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为丰富的女性角色莫过于克吕泰涅斯特拉。身为女性,为丈夫镇守国家十年,为女报仇亲手杀死归国的丈夫,流放幼子,最后被复仇的幼子斩杀,死后的灵魂却敢在复仇女神面前要求其为自己报仇,这样悲剧的一生不可谓是奇女子。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如克吕泰涅斯特拉这样勇于活出自我的女性角色也是屈指可数,她不仅是将女性的自我活出透彻,并且将无谓的精神可入骨髓。张扬个性、心狠手辣、工于心计、富有强烈的反抗精神。克吕泰涅斯特拉的悲剧并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其中透露出的是女性的悲剧,是女性地位的没落,所以克吕泰涅斯特拉角色背后的深意极具研究价值。
(三)《俄瑞斯忒亚》三部曲的艺术处理
《俄瑞斯忒亚》三部曲是以米尔提罗斯对于佩洛斯家族的诅咒作为戏剧背景,与神话故事相结合。诅咒使两个两个家族陷入世仇中,将古老的宿命观融入到戏剧中,给戏剧埋下悬念。埃斯库罗斯将希腊神话中特洛伊之战结束后为故事起点,阿耳戈斯国王阿伽门农在获得特洛伊之战胜利回国后被妻子克吕泰涅斯特拉及其情人埃癸斯忒斯以为女儿复仇为理由密谋杀害为故事开篇,将戏剧情节紧密的围绕着宿命与神谕进行展开。《俄瑞斯忒亚》三部曲将通篇基调定在复仇上,从阿特柔斯与忒尔斯提斯的仇恨衍生到阿伽门农与埃癸斯忒斯之间的世仇,再叠加上克吕泰涅斯特拉与阿伽门农之间的弑女之仇,伴随着克吕泰涅斯特拉与埃癸斯托斯谋杀阿伽门农后最终演变成为俄瑞斯忒斯与克吕泰涅斯特拉之间的母子之仇。《俄瑞斯忒亚》三部曲虽然是以神话故事为背景,但与著名的荷马史诗中不同的是,在《俄瑞斯忒亚》三部曲中克吕泰涅斯特拉在整个谋杀计划中的协助者转变成为其中的主导人物,而埃癸斯忒斯则成为了整场复仇的次要人物,只能处于克吕泰涅斯特拉进行复仇时的一个附庸,同样在荷马史诗中这场复仇的主要是以阿特柔斯与忒尔斯提斯之间的仇恨为导火线,而《俄瑞斯忒亚》三部曲中则是以克吕泰涅斯特拉为主要谋划者,更加凸显了克吕泰涅斯特拉的角色特征,突出了她的狠辣,以及不输于男人的谋略。而在《奠酒人》与《复仇神》中突出了俄瑞斯忒斯弑母的部分,戏剧中以的父亲杀死女儿,而妻子为女儿而谋害丈夫,以及儿子为父报仇从而弑母的这样一个顺序,将戏剧逐渐推入高潮,直到雅典娜的法庭审判俄瑞斯忒斯无罪时而达到顶峰。《俄瑞斯忒亚》三部曲处处都是由神谕作为主导,俄瑞斯忒斯的复仇,克吕泰涅斯特拉唆使复仇女神,从戏剧的开始米尔提罗斯的诅咒与阿伽门农为了平复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的怒火而将自己的女儿伊菲革涅亚献祭,这些都是以神的意识为主导。俄瑞斯忒斯进行血亲复仇时也并不是完全的由个人自主意识进行的,俄瑞斯忒斯在决定为父亲报仇之前,特意向太阳神阿波罗祈祷,在得到神的指引后才付诸行动,而在面对审判法庭的时候,最终的审判结果也是由神的投票而决定的。《俄瑞斯忒亚》三部曲中神谕的存在是当时社会文化的展现,是未完全开化的文明对于神明的崇拜。虽然戏剧中处处是神谕的引导,但是对于复仇的整体计划却是俄瑞斯忒斯自己进行思索,可见神明对于当时人类也只是处于引导作用。由此可见,在当时社会中,人类是有一定的自由意识但这种自由意识的层次并不是非常高。与此同时《俄瑞斯忒亚》三部曲的珍贵之处不仅是埃斯库罗斯给后人留下的生动的故事情节,丰富的人物形象以及复杂多变的人物关系等文学价值,还涵盖了在明面文学价值之下,展露出当时希腊社会正从母系社会逐渐转向到父系社会,社会形态的转变也是戏剧重要的价值之一,其中作为整件谋杀计划主导者的克吕泰涅斯特拉就是母系的代表,她的落败以及最后神明法庭对于俄瑞斯忒斯无罪的审判,正是古希腊即将走向以父系为代表的社会阶段的宣告。

二、作为复仇者/行动者的克吕泰涅斯特拉
(一)克吕泰涅斯特拉的出场以及人物形象塑造
埃斯库罗斯笔下的克吕泰涅斯特拉是一位可以说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她野心勃勃,善于攻心计谋。阿伽门农在外征战十年,她镇守国家,独当一面,淋漓尽致的展现当时希腊社会中独立女性的形象。在《俄瑞斯忒亚》三部曲中,克吕泰涅斯特拉守护阿耳戈斯十年,在书中的登场是从开场的守望人口中一句“因为一个有男人气魄,盼望胜利的女人是这样命令我的”[[5]罗念生:《埃斯库罗斯悲剧六种》,《阿伽门农》,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本,247页。][5],短短一句话既可见她的个性强悍和手段厉害,从而守望人不敢玩忽职守,言外之意又含有是克吕泰涅斯特拉的野心勃勃,执掌朝政,掌管权利自向神明请愿她的谋杀计划可以成功。在对阿伽门农下毒手的时候,克吕泰涅斯特拉依旧是从容不迫,仿佛是闲庭漫步,随手摘花。即使是面对丈夫带回的卡珊德拉,她也充满自信,并对其再三慰问,做足了贤妻的腔调。克吕泰涅斯特拉的伪装蒙骗众人,将一位深爱丈夫并且渴望丈夫回家的忠贞妇人的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让人无法想象这样一位贤良的妇人,她在暗中计划如何将自己的丈夫杀死,以掩盖自己的奸情并且窃取整个王国的计划。在歌队长老面前,克吕泰涅斯特拉从出场就开始佯装诉说着自己对与丈夫的爱意,与自己十年的艰难。在第二场克吕泰涅斯特拉夸耀自己的丈夫,表示“我得赶快准备以最好的仪式迎接我的可尊敬的丈夫回来。”[[6]罗念生:《埃斯库罗斯悲剧六种》,《阿伽门农》,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本,260页。][6]一语双关,不仅只是指是对与阿伽门农的回归的欢迎仪式,还包括她准备要杀死自己丈夫的计划。克吕泰涅斯特拉对传令官表示“请他快快回来”[[7]罗念生:《埃斯库罗斯悲剧六种》,《阿伽门农》,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本,260页。][7],看出她已经迫不及待实行自己的计划,并在这段话后半段,克吕泰涅斯特拉将自己的常年守在家中时内心的愁苦倾诉出来,但又不带怨妇的语气,只让人感觉到她对于丈夫归来的喜悦,当众表现出对于阿伽门农的爱。她表面瞻仰,夸赞并且举办隆重的仪式来迎接丈夫的归来。她怂恿阿伽门农踏上珍贵到只有神明可用的紫色毡子上[[8]罗念生:《埃斯库罗斯悲剧六种》,《阿伽门农》,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本,266页。][8],表面上是向阿伽门农展示自己对于他的爱意与崇敬,内心却是祈祷神对阿伽门农的行为产生不满,帮助她的谋杀计划成功。这些行为令旁人深信克吕泰涅斯特拉的爱,没有人会怀疑到这样一位深爱丈夫的妇人会在密谋杀害自己的丈夫妄想窃取整个王国,并试图掩盖自己的不贞。由此可见克吕泰涅斯特拉的心思深沉,是一位老谋深算的政客。克吕泰涅斯特拉以最贤德良善的姿态去迎接归国的阿伽门农,将。直至克吕泰涅斯特拉成功将两人杀害,她当着众人的面,将尸体展露出来,并且像是打了胜仗的夸耀自己的计划的实施过程,并且为自己的罪行冠上了“为自己的女儿伊菲革涅亚报仇”的完美理由,并且控诉阿伽门农与卡珊德拉以及女俘虏克律赛伊斯之间有不纯之情,她完全将自己作为一个受害者的角度,去陈述阿伽门农的罪行,看似冠冕堂皇的行为背后掩盖着她的狠辣的行为,将密谋已久的计划伪装成深受丈夫背叛的妻子的无奈之举。克吕泰涅斯特拉堂而皇之的将自己与埃癸斯托斯的奸情进行隐藏,试图想让让众人在内心对于阿伽门农的行为进行谴责,忽略她杀夫的罪行。克吕泰涅斯特拉试图将自己摆在完全的受害者的角度上,但这场蓄谋已久的谋杀计划绝不是一位懦弱的只能依附于丈夫生存的妇女所可以设想并且执行的。这一段从计划到执行完全由克吕泰涅斯特拉主导,从中展现出了克吕泰涅斯特拉的机敏、狡猾、善于诡辩并且富有理性甚至于几近冷漠的性格。克吕泰涅斯特拉在面对由长老组成的歌队的谴责时以及埃癸斯托斯想要镇压歌队,大战一触即发时,及时的阻止了战争的爆发。克吕泰涅斯特拉是整部《阿伽门农》的主要角色,她一枝独秀,相比之下的埃癸斯托斯却显得是微不足道,仿佛他们之间的奸情只是一个催化剂,加快了克吕泰涅斯特拉实施谋杀计划的进程。戏剧将克吕泰涅斯特拉刻画出不输男子的枭雄形象,清楚的表达她是“两脚的母狮子”[[9]罗念生:《埃斯库罗斯悲剧六种》,《阿伽门农》,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本,276页。][9],是“诡诈的看家者”[[10]罗念生:《埃斯库罗斯悲剧六种》,《阿伽门农》,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本,250页。][10]。在俄瑞斯忒亚回来复仇的时候,克吕泰涅斯特拉也是临危不惧的大声喊道“快,快给我一柄板斧呀,快,快,让我们看看谁得到胜利。”[[11]罗念生:《埃斯库罗斯悲剧六种》,《奠酒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本,336页。][11]哪怕是在被儿子俄瑞斯忒亚杀死后,成为一缕孤魂,她也照样教唆复仇女神对于儿子俄瑞斯忒亚进行追杀。对于克吕泰涅斯特拉来说,骨肉之情并不是最为重要的。面对自己的孩子,克吕泰涅斯特拉是将之视作为可以实现自己野心的工具。克吕泰涅斯特拉以为女儿复仇来作为杀死丈夫的借口,来隐瞒自己的奸情和掩饰想要窃取王国的野心。在杀死国王后,克吕泰涅斯特拉并有企图掩饰隐藏自己的杀人行为,反而是将国王的尸体展现在歌队与侍者面前,并且表示“我却是得意洋洋。”[[12]罗念生:《埃斯库罗斯悲剧六种》,《阿伽门农》,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本,280页。][12]“如果我可以给死者致奠,我这样致奠是很正当的。”[[13]罗念生:《埃斯库罗斯悲剧六种》,《阿伽门农》,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本,280页。][13]面对歌队的谴责,克吕泰涅斯特拉应对自如,将为了女儿复仇和被丈夫背叛作为自己杀死阿伽门农的理由,将自己的奸情与想要获得王国的野心包藏起来。面对相伴数十年的丈夫,也可以毫无愧疚的将其杀害,至此展现出克吕泰涅斯特拉的冷漠狠心。但在面对歌队的辱骂,克吕泰涅斯特拉并没有怒火中烧,反而是阻止了埃癸斯特斯欲将其处刑的行为,而是让歌队长老自行回家。这并不是人物塑造的矛盾,而是展露出克吕泰涅斯特拉的理性,表现出她并不是一个嗜血的暴君。克吕泰涅斯特拉的形象是从一而终的,从第一场借助守望人口中表述的“一个有男人气魄的”[[14]罗念生:《埃斯库罗斯悲剧六种》,《阿伽门农》,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本,247页][14]女人直至只剩下灵魂依旧强势。其次克吕泰涅斯特拉人物形象塑造层次分明且丰富,并不是只是一个如在荷马史诗中只是协助埃癸斯托斯进行谋杀计划的妇女形象,而是塑造成为一位野心勃勃,充满侵占性的,咄咄逼人的理性女性的形象,一改荷马史诗中协助者的形象,成为《俄瑞斯忒亚》三部曲中贯穿主线的重要人物。在戏剧中作为母系社会代表的克吕泰涅斯特拉是作者埃斯库罗斯塑造的最为精彩的女性角色,将女性的软弱胆小,感性至上,依附于男人等特质悉数丢弃,反而是加上男子的理智,对待政事更是采取铁腕政策,是《俄瑞斯忒亚》三部曲中个性突出而鲜亮的人物形象。
(二)克吕泰涅斯特拉形象衍生到社会所代表的意义
在戏剧《俄瑞斯忒亚》三部曲中,克吕泰涅斯特拉是处于替代阿耳戈斯国王阿伽门农镇守国家十年一国之母,并且设计杀死了回国的国王阿伽门农,最后被儿子复仇杀害的女性形象。克吕泰涅斯特拉镇守国家十年,反射出古希腊妇女经常需要一人撑起家庭,而丈夫出去狩猎的社会家庭分工,表现出母系社会的特征。母系社会是指按照母系计算世系血统和继承财产的氏族制度,其中妇女在氏族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普遍收到重视,女性作为家庭稳定的基础。但在《俄瑞斯忒亚》三部曲中也表现出男性的财产权和社会地位高于女性如国王由男性担任,子女成为父系的从属而不是跟随母亲,由此可见当时的社会正处于由母系社会逐步转变到父系社会中,所以展现出当时社会中经济在加速发展。其中,克吕泰涅斯特拉是在戏剧中作为母系社会的代表,代表了女性的权威。她觊觎王国,设计杀死国王后却被儿子以弑父之仇杀害,以灵魂状态下唆使复仇女神对自己的儿子进行追杀,直到智慧女神雅典娜开启审判法庭之前,克吕泰涅斯特拉一直处于与自己儿子俄瑞斯忒斯分庭抗争的状态,第三部曲《复仇神》中审判法庭即是对俄瑞斯忒斯“杀母”行为是否有罪进行的审判。对于现代法律意识来说克吕泰涅斯特拉是有罪的,因为她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丈夫,但是俄瑞斯忒斯同样是有罪的,他虽然是为父报仇,但也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母亲,他们两人同是犯有杀人的罪孽,若是需要判决,因当时两人同样获罪。但是,俄瑞斯忒斯最终因为众神投票的结果是平票而被判无罪释放。雅典娜女神对于自己投俄瑞斯忒斯无罪的理由是,她是从众神之王宙斯的头颅中诞生出来的,所以是没有母亲只有父亲,对此,同样是杀人的罪孽,克吕泰涅斯特拉对于俄瑞斯忒斯的杀父之仇更为罪孽深重。所以克吕泰涅斯特拉是杀了俄瑞斯忒斯的父亲所以应当受到处罚,但俄瑞斯忒斯却因为只是杀了自己的母亲而可以被免于处罚。最终面对弑母之仇与弑父之仇孰轻孰重的审判结果是克吕泰涅斯特拉获罪,则是表明出古希腊社会已经走向了父系社会,由男人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财富。同样,在面对杀父之仇,克吕泰涅斯特拉的次女厄勒克特拉却只是在向神明祈愿,希望降下神罚,“我祈求有人为你向她们报复,叫凶手们遭杀身之祸,受到惩罚”,看见自己的兄弟俄瑞斯忒斯回来便以为是神明进行的安排,她从未设想过自己可以进行复仇,由此可见对于当时的女性而言,复仇这类的事情应当由男人去完成,女性的地位已经被削弱。克吕泰涅斯特拉的最终的失败衍生到社会意义上就可知古希腊女性已经无法成为社会的主导,母系社会在历史上走向了落幕,父系社会逐步走向历史舞台。
三、克吕泰涅斯特拉与其他女性形象(卡珊德拉、雅典娜)的对比
(一)克吕泰涅斯特拉与卡珊德拉的对比
卡珊德拉是阿耳戈斯国王带回的一位女性俘虏,同样是一位充满悲剧色彩的女性角色。卡珊德拉本是特洛业国王普里阿摩斯的女儿,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公主。在特洛伊之战后,国家破灭,卡珊德拉失去了原有的奢贵生活乃至一切,甚至没有最基础的自由,成为阿耳戈斯国王阿伽门农的一位侍妾。更为可悲的是,她本是一名本该受到敬仰的先知,但这也是她痛苦的缘由之一。太阳神阿波罗赋予她预言的天赋,但面对卡珊德拉不愿与他相爱,又诅咒她不能说出预言。卡珊德拉即使是作为先知,但却是无人可以理解的先知。所以即便她看见了自己的祖国将要覆灭,人们要流离失所,最终成为了阿耳戈斯的奴隶,她也无法阻止,因为没有人会听懂她的预言。同样卡珊德拉知道克吕泰涅斯特拉与奸夫埃癸斯托斯想要杀死阿伽门农的计划,“这家里有人在计划一件莫大的祸事”,她劝告歌队“别让公牛接近母牛”,但是并没有可以听懂。哪怕是预见到自己即将死亡的命运,也无法表述出来,只能自叹命运与对神明进行祈求。卡珊德拉的悲剧在于她可以预见未来的黑暗,但却无法反抗,即使是对于自己必定灭国被俘最终身死也无能为力。卡珊德拉一直是孤立无援的,面对灭国与死亡,她无法说出口。面对克吕泰涅斯特拉的嘲讽与胁迫,卡珊德拉只是选择沉默。直至克吕泰涅斯特拉离开,她才开始说“这是个不敬神的家……是一个杀人的场所,地上洒满了血。”这句话并不单单指克吕泰涅斯特拉对于阿伽门农谋杀的计划,而是指从佩洛斯与米尔提罗斯就开始的仇恨。面对这样无法改变的命运,卡珊德拉开始将将自己的衣服丢弃在地上践踏,这看似疯魔的行为其实是她对于自己即将面对自己即将死亡的命运的痛苦心情的宣泄。面对命运,卡珊德拉只能也只会选择拖延,摆脱不了的厄运与痛苦,她将自己复仇的可能性寄托在未来的俄瑞斯忒斯身上。相对于寄予希望在无法确定的未来,克吕泰涅斯特拉的执行力与对于命运选择的果决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面对生活数十年,共同孕育抚养孩子的丈夫,一旦阻挡了她的道路,她便将之丢弃。利落的三剑将阿伽门农刺死在浴室中。面对自己的亲身儿子来寻仇,她提起斧头就要出去与之决战。面对儿子抵在她胸口的剑刃,克吕泰涅斯特拉当机立断示弱,企图用母亲的身份来唤起俄瑞斯忒斯内心的母子亲情。其实她才是最过于狠心之人,长女伊菲革涅亚的死被她用来作为杀死丈夫阿伽门农的借口,次女厄勒克特拉在她身边活得仿佛是低贱的女奴,与儿子俄瑞斯忒斯更是相互仇恨致死不休的程度。哪怕是身死只剩下灵魂,克吕泰涅斯特拉也要用尖酸刻薄的语言吵醒复仇女神为她复仇去追杀自己的儿子。克吕泰涅斯特拉与卡珊德拉相对比而言,前者更是为自己而活。对于自己的目标不折手段的去达成,克吕泰涅斯特拉的狠辣远超出一般女性甚至于部分男性。克吕泰涅斯特拉是一个悲剧性人物,但却也是活出了自我和有自己追求的人物,是在古希腊戏剧中令人难以忘怀的女性角色之一。但对于卡珊德拉而言,同样是命运中注定的悲剧,她只是选择拖延这样消极的方式,而不是如同克吕泰涅斯特拉一样采取一切手段进行反抗,甚至于最后的死亡,对她而言也是另一种方式的解脱。
(二)克吕泰涅斯特拉与雅典娜的对比
雅典娜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是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掌管着智慧、艺术、工艺、军事等。雅典娜有一突出的特点是,她并不是有母体孕育诞生,而是由宙斯一人所创造出来的。因此,在《俄瑞斯忒亚》三部曲中雅典娜不仅仅是神权的代表,更是父系权威的代表。她在审判法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可以说是俄瑞斯忒斯获得最终胜利的关键。因为在最后是雅典娜投了无罪的一票,而使得最终达到平票,俄瑞斯托斯获得胜利。这一票的背后不仅是对于俄瑞斯忒斯弑母罪行的判决,更是象征着佩洛斯家族世代仇杀的诅咒的结束,佩洛斯家族血腥复仇的结束也宣告了神谕的可颠覆性,折射出埃斯库罗斯思想中是人可以把握自身命运的。雅典娜组织的审判法庭,则是代表了人类步入到民主文明社会,在当时更是有着,法庭投票体制是由雅典娜建立的传闻。雅典娜在戏剧中既是神权即“公平”的代表,也是最终结果的决定者,是新的正义的化身。当雅典娜出场时,就已经将审判的天平倾向于俄瑞斯忒斯,因为她接受了俄瑞斯忒斯的祈祷,给予他想要的庇护。雅典娜称呼俄瑞斯忒斯为“客人”,但对复仇女神则道“你们不象是由种子化生的种族,既不象天神见过的神祇,又不象凡人的形象。”就可以看出雅典娜是倾向于俄瑞斯忒斯的。而克吕泰涅斯特拉则是代表的是日益削弱的母系氏族,她觊觎阿耳戈斯的王位,与埃癸斯特斯偷情,杀死自己的丈夫并且追杀亲子俄瑞斯忒斯,彰显出她的对于权利地位的诉求,这一切都基于克吕泰涅斯特拉认为这是自己应当所得到的,她守卫阿耳戈斯十年,体现出她并不是只知道依附于男人的菟丝花。克吕泰涅斯特拉不仅仅是阿耳戈斯的王后,她还有着斯巴达公主的身份。于此,她的失败的结果即是宣告了父权完全替代了母权,同时也是雅典战胜斯巴达王国的标志。智慧女神雅典娜则是站在了父系一方,看似公平的审判法庭,其实是对于古希腊社会男女关系的展示,法庭上并没有对于阿伽门农是否应当被处罚做出判断,而是默认为阿伽门农是一个无罪之人。因此,克吕泰涅斯特拉的罪为两重,而俄瑞斯忒斯则是无罪。克吕泰涅斯特拉与智慧女神雅典娜,同样身为女性,但却因为代表的利益双方的差异站在了对立的双方。最终就是以克吕泰涅斯特拉的失败,母系权威的衰败,父系登上历史舞台而告终。
四、对正义的争夺:克吕泰涅斯特拉的失败意味着什么
(一)克吕泰涅斯特拉在戏剧中的失败
克吕泰涅斯特拉在戏剧中的失败意味着的是她所获得的一切都将随之消灭,她所坚持的一切信念也指向错误。当然,克吕泰涅斯特拉的失败是在一开始便已经注定的,在卡珊德拉的预言中就可见一斑。但是克吕泰涅斯特拉与这份失败一直抗争到智慧女神雅典娜进行审判法庭投票。可见克吕泰涅斯特拉的失败并不单单是指一个杀人的妇女这么简单,而是蕴涵着更加深刻的含义。首先最直接的后果,对于克吕泰涅斯特拉来说,失败即是面临身死魂消,对于她追求的一切权利、财富、自由等都随之消灭。其次,克吕泰涅斯特拉在戏剧中一直被称呼为“像男子一样”,对此来说,在她女子与男子是平等的,并无男人可做而女人不可为的观念。为此,克吕泰涅斯特拉的失败亦代表着女子地位的下降,女人犯罪杀死自己的丈夫是不可为的。最后,克吕泰涅斯特拉的失败也可见得神明对于当时的社会裁决是处于一个真理的地位,由神明决定是否有罪,神谕的不可违背性。克吕泰涅斯特拉的失败是从神谕中就已经注定,《俄瑞斯忒亚》三部曲与其说是血亲复仇的悲剧,不如是讲克吕泰涅斯特拉反抗宿命的悲剧。
(二)克吕泰涅斯特拉形象衍生到社会所代表的意义
在戏剧《俄瑞斯忒亚》三部曲中,克吕泰涅斯特拉是处于替代阿耳戈斯国王阿伽门农镇守国家十年一国之母,并且设计杀死了回国的国王阿伽门农,最后被儿子复仇杀害的女性形象。克吕泰涅斯特拉镇守国家十年,反射出古希腊妇女经常需要一人撑起家庭,而丈夫出去狩猎的社会家庭分工,表现出母系社会的特征。母系社会是指按照母系计算世系血统和继承财产的氏族制度,其中妇女在氏族社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普遍收到重视,女性作为家庭稳定的基础。但在《俄瑞斯忒亚》三部曲中也表现出男性的财产权和社会地位高于女性如国王由男性担任,子女成为父系的从属而不是跟随母亲,由此可见当时的社会正处于由母系社会逐步转变到父系社会中,所以展现出当时社会中经济在加速发展。其中,克吕泰涅斯特拉是在戏剧中作为母系社会的代表,代表了女性的权威。她觊觎王国,设计杀死国王后却被儿子以弑父之仇杀害,以灵魂状态下唆使复仇女神对自己的儿子进行追杀,直到智慧女神雅典娜开启审判法庭之前,克吕泰涅斯特拉一直处于与自己儿子俄瑞斯忒斯分庭抗争的状态,第三部曲《复仇神》中审判法庭即是对俄瑞斯忒斯“杀母”行为是否有罪进行的审判。对于现代法律意识来说克吕泰涅斯特拉是有罪的,因为她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丈夫,但是俄瑞斯忒斯同样是有罪的,他虽然是为父报仇,但也亲手杀死了自己的母亲,他们两人同是犯有杀人的罪孽,若是需要判决,因当时两人同样获罪。但是,俄瑞斯忒斯最终因为众神投票的结果是平票而被判无罪释放。雅典娜女神对于自己投俄瑞斯忒斯无罪的理由是,她是从众神之王宙斯的头颅中诞生出来的,所以是没有母亲只有父亲,对此,同样是杀人的罪孽,克吕泰涅斯特拉对于俄瑞斯忒斯的杀父之仇更为罪孽深重。所以克吕泰涅斯特拉是杀了俄瑞斯忒斯的父亲所以应当受到处罚,但俄瑞斯忒斯却因为只是杀了自己的母亲而可以被免于处罚。最终面对弑母之仇与弑父之仇孰轻孰重的审判结果是克吕泰涅斯特拉获罪,则是表明出古希腊社会已经走向了父系社会,由男人拥有更高的社会地位与社会财富。同样,在面对杀父之仇,克吕泰涅斯特拉的次女厄勒克特拉却只是在向神明祈愿,希望降下神罚,“我祈求有人为你向她们报复,叫凶手们遭杀身之祸,受到惩罚”,看见自己的兄弟俄瑞斯忒斯回来便以为是神明进行的安排,她从未设想过自己可以进行复仇,由此可见对于当时的女性而言,复仇这类的事情应当由男人去完成,女性的地位已经被削弱。克吕泰涅斯特拉的最终的失败衍生到社会意义上就可知古希腊女性已经无法成为社会的主导,母系社会在历史上走向了落幕,父系社会逐步走向历史舞台。克吕泰涅斯特拉是斯巴达的公主,她的失败的关键性人物就是庇佑俄瑞斯忒斯的智慧女神雅典娜。在审判法庭上是雅典娜投出了关键性的一票,最终促进了克吕泰涅斯特拉的失败,这也是作者埃斯库罗斯对于现实中,雅典与阿耳戈斯建立友邦,最后必将战胜斯巴达的折射。
结论
古希腊悲剧中的女性形象是多样的,借以生动哀婉的故事来讲述女性的一生,塑造了许多精彩的女性形象,诠释了在父系社会由男性进行主导的社会中,女性是处于地位低下,被宿命观所控制,并没有自主意识,即使部分富有反抗意识但也大多为悲剧。
参考文献
[1]罗念生.埃斯库罗斯悲剧六种[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2]罗念生.欧里庇得斯悲剧五种[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3]罗念生.阿里斯托芬喜剧六种[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4]科纳彻.埃斯库罗斯笔下的城邦政制[M].孙嘉瑞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罗念生.索福克勒斯悲剧五种[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6]雅克利娜·德·罗米伊.古希腊悲剧研究[M].高建红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7]余久洪.从血亲复仇到民主法治的苦难历程-埃斯库罗斯〈俄瑞斯忒亚〉三部曲赏析[J],渤海学刊,1389(3)
[8]刘晶.古希腊悲剧-〈俄瑞斯忒亚〉的古典悲剧美及其现代性[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1(2)
[9]罗念生.古希腊罗马文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10]刘东.悲剧的文化解析[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
[11]刘英.父权制下的“血亲复仇”-〈赵氏孤儿〉与〈奥瑞斯提亚〉戏剧比较研究[J],常州工学院,2017(3)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