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人物出场研究

《水浒传》是以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列为中国古典四大文学名著之一,六才子书之一。作者为施耐庵,后有金圣叹修改的七十回版。《水浒传》作为名著,主题、情节、环境、人物形象、人物性格的研究甚多,但从人物出场的文学描写手法、作用等角度来研究的不多。

  引言

  人物出场是指在小说文本中人物第一次正式出现。中国小说史上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即为《水浒传》,总计回目共一百回,其中共出现人物六百八十五位,其中一百零八位好汉最为深入人心。虽然作者并非将所有人物都塑造成为“典型人物”,但作者对这一八零八位人物进行了细致的描摹,在情节结构、作者的情感以及作品的整体思想方面蕴含了作者深刻、细腻的艺术处理。尤其对文中核心人物的描摹更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优点、姿态、魅力,正如金圣叹先生所说的“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施耐庵,金圣叹:《水浒传·金圣叹批评本》,长沙:岳麓书社,2015年版,第11页]]。人物的出场描写可谓各有千秋。
  首先,“出现”与“出场”两词,就概念而言,是有一定联系而又彼此区别的。出现,基本含义是显露出来、呈现、产生出来。[[[]李金博:《明清经典章回小说人物出场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第13页]]从定义看来,出现可以说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人物出现可以说是人物在小说中的某一个章节或是片段里的存在,不限时间、次数等。而出场一词,从广义上来说,是指有着具体的形貌的人物在一个具体的空间中出现;从狭义上而言,出场,是一个带有延展性的、具有动态和静态两种状态,是一个具体的过程。总而言之,“出现”的范围要远大于“出场”;其次,“人物出现”是对“人物出场”的一种说明;“人物出场”则是对“出现”的一种补充。[[[]李金博:《明清经典章回小说人物出场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第13页]]对于人物出场在《水浒传》中,我认为,就是指作者对小说中人物的描述,当他们在情节发展过程中第一次出现在特定的场景中;最后,人物的出场并不作为一个单独的单元存在,它往往在故事的发展中呈现,所以说,人物的出场实际上包括了以下三个部分:“先声”、“现场”、“跟进”。“先声”,指的是,在人物还没有真正露面,只是在小说中出现了相关的文字点明;“现场”即为主干部分,也就是人物真正出场且外貌等描写都已经展现出来;“跟进”也就是从人物真正展露形象的那部分描写到人物出现的所在事件单元结束的所有描述。往往一个故事的发生,都会伴随着几个事件同时发生,但是从行文而言,作者又必须一一将其叙述,那么就会产生一条复杂多变的情节发展线。本文将研究讨论何为人物出场?以及列举三类人物的出场,即由一件事情出场的人物、在打斗中出场的人物、在对话中出场的人物。对“出场”一词以及这三类人物的出场方式对人物的表现作用进行深入分析研究。

  一、由一件事情出场的人物

  何为由一件事情出场的人物?我认为,所谓的由一件事情出场的人物是指:由一到两位甚至更多位已经出场的人物通过特定的情节变化将人物带出,这类人物称之为由一件事情出场的人物。小说中打虎将李忠、矮脚虎王英、短命二郎阮小五、武松、锦毛虎燕顺、立地太岁阮小二、船火儿张横、活阎罗阮小七、白面郎君郑天寿、黑旋风李逵、青眼虎李云等是以这种方式出场的。其中,武松和李逵这两个人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作者的笔下大放异彩。下面,本章节将对武松和李逵两位人物做详细分析。

  (一)武松

  武松在本书第二十二回“朱仝义释宋公明”中出场,武松的出场并没有“先声”这一环节,出场便直接进入“现场”。宋江在柴进家喝酒喝多后,想要去外面解手,结果无意中踩到了火锨,并弄翻了火锨,而火锨中的火星又恰好飞溅到此时正在取暖的武松脸上,武松在这时候就出场了,所以说也可以说武松的出场是由宋江在无意中“带”出来的,作者此时并没有急于交代武松的姓名、外貌等,而是先用一段对话来推进情节,展现武松的人物性格,小说中通过动作描写“把宋江劈胸揪住”,以及生动的语言描写“大喝到”、“你是什么鸟人”、“正是人无千日好,花无摘下红”,[[[1]施耐庵:《水浒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86页]]通过这些简单的词语,灵动的展现了武松这一人物形象。
  宋江无意中的一个小举动,却引来武松的拳脚相待,这一段描写虽然没有交代武松的任何身份,但却把武松的粗鲁之感展现的淋漓尽致。这段描写中作者除了着力描写武松的粗鲁之举外,更着力描写武松的内心,在面对柴进的厚此薄彼时,武松有着豪情万丈的桀骜不驯,为在之后的情节中更好地塑造武松这个角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对于武松的身份的交代和外貌的描写,作者则在小说下一回目中表现,由武松自我介绍身份,以宋江为第一视角描写武松外貌,小说不仅用“胸脯横阔”、“话语轩昂”、“心雄胆大”、“骨健筋强”等直接描写,此外运用比喻的手法,如“撼天狮下云端”[[[2]施耐庵:《水浒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88~289页]]、等间接描写,使我们对于武松的形象有了更加具象的体会,一个武艺高超、气宇轩昂的武者形象映入眼帘,为下文“武松打虎”这一情节做了充分的铺垫,“武松打虎”这一情节即为武松出场的“跟进”环节。在这个环节中,作者详写武松打虎的过程,再次把这个威风凛凛的武士形象深化。同时在这段外貌描写中我们也可以清楚的得知,武松是一个正义的、敢作敢当的勇士。武松的这些特色在回目第三十一“血溅鸳鸯楼”中,武松杀人并留名在张都监府中得到充分映证。

  (二)李逵

  作者在本书第三十八回“宋江会戴宗”中安排李逵出场,李逵出场时作者安排“先声”这一环节,以过卖口中的“铁牛李大哥”寻主人家借钱出场,仅仅出现人物声音,小说通过过卖的几句简短的语言,如“没奈何烦院长去解拆则个”、“便是如常同院长走的那个换做铁牛李大哥”[[[1]施耐庵:《水浒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495页]],让我们从过卖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一个粗鲁、野蛮的李逵初印象。随后作者即进入“现场”这一环节,戴宗于是请他上楼,以宋江为第一视角描写李逵外貌交代其身份,小说用一连串的比喻来描写,用黑熊来形容李逵的一身粗肉,用铁牛来描写李逵的皮肤,在作者最后用一句“李逵真勇悍,人号铁牛儿”[[[2]施耐庵:《水浒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495页
  [3]施耐庵,金圣叹:《水浒传·金圣叹批评本》,长沙:岳麓书社,2015年版,第429页]]来整体描写李逵这一人物形象。
  作者用朴实的辞藻迅速为读者勾勒了一个黑黝黝的硬汉形象,同时也展现出了他豪爽淳朴的性格特征。随着外貌描写等结束,作者就安排了“跟进”环节,用插叙的手法,写明李逵的“贪酒好赌”,紧接着以李逵“抢鱼”、“打歌女”等事件来加深人物的塑造,作者用李逵这些看似有失正义的做法来反衬李逵的正面性格,反而使得这个人物更加的饱满和可爱。这一点,金圣叹说过:“写李逵粗直不难,莫难于写粗直人处处使乖说谎也。”[[]]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着力于刻画一个直言不讳,天真的硬汉形象。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李逵对于宋江绝对的尊重以及服从,可以说李逵是宋江的绝对支持者,这对李逵这一人物形象的命运有着预示的作用。

  (三)武松和李逵出场描写的对比

  首先,武松和李逵都是由宋江带出场的,但是两人在出场的细节方面仍然有着较大的差别。武松的出场是和宋江的冲突中首次崭露锋芒的,而李逵的出场则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模式,安排“先声环节”。在外貌描写方面,作者在描写武松的外貌时,则更多加以铺垫,在描写外貌之前安排一段与宋江的冲突,随后以宋江视角描写人物外貌,这样能够更加深刻的描摹武松的形象,使读者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武松不同,李逵的外貌描写则是在开始时便出现,而后紧跟着一系列小事来进行侧面描写。很显然作者在对李逵的出场描写中花了更多的心思,运用了引人入胜的反衬法以及虚实结合的手法的使用,运用周围气氛的烘托等,从多个侧面来刻画李逵的个性形象。
  其次武松在出场时就与宋江进行正面的冲突,而李逵则是与第三人发生冲突,很显然作者对于武松的刻画更为直截了当,把武松的形象严丝合缝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而对于李逵的刻画则更为委婉,着力于让读者在各种各样的事件中发现李逵的个性特点,充满着未知性。
  最后对于武松的刻画作者更加着力于语言上的刻画,通过武松的言语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相反的是,对于李逵的描写,作者更着力于动作上的描写,通过李逵的一个个经典动作,为李逵刻画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人物个性。

  二、在打斗中出场的人物

  所谓打斗中出场的人物,就是作者通常有两种描写方式:第一种是详细描写即将出场的人物与已经出场的人物的打斗过程,第二种则是在两个已经出场的人物的打斗过程中出场,通过大篇幅的动作描写来展现打斗的过程。小说中如此出场出人物有不少,如青面兽杨志、智多星吴用、操刀鬼曹正、菜园子张青、金眼彪施恩、浪里白跳张顺等。在这些人物中,杨志和吴用给不少读者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章节将就杨志、吴用二位对这类人物做详细分析。

  (一)杨志

  杨志在本书第十一回《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中出场,对于杨志出场的安排,作者并未安排“先声”这一环节,直接进入“现场”环节。林冲雪夜上梁山,王伦要求他在三日内拿到投名状,才同意他入伙,林冲在最后一天时遇到杨志,与杨志打斗。小说首先描写“挺着朴刀”这一动作,随后用语言描写“大喝一声”、“泼贼”、“杀不尽的强徒”[[[1]施耐庵:《水浒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153页]]来描写两人的打斗。随后作者便利用打斗中林冲的视角,来描写杨志的外貌,作者首先详细描写杨志的穿着:“范阳毡笠”、“白段子征衫”、“跨口腰刀”、“提口朴刀”等,随后描写杨志的外貌:“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腮边微漏些少赤须”[[[2]施耐庵:《水浒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154页]]。在人物外貌描写之后,作者安排了一段非常详细的打斗过程的描写,作者运用“一上一下”、“一往一来”[[[3]施耐庵:《水浒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154页]]等动作描写来展现打斗的激烈精彩,此外,作者还运用比喻来展现两人的势均力敌,如“似云中龙斗水中龙”、“如岩下虎斗林下虎”[[[]施耐庵:《水浒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154页]]等。在这段精妙绝伦的打斗场面描写之后,才对杨志的身份进行揭晓,杨志如是说:“洒家是三代门将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姓杨名志……。”[[[]施耐庵:《水浒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155页]]
  首先,作者对杨志外形神情的描写看来,杨志首先是一个朝廷武官,其次展现其简洁、能武的外貌,“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这一描写,便是他的绰号“青面兽”的主要由来,这其实只是一个胎记,但是作者在描写时特意指出,使得这块胎记也成为了杨志最大的特征之一,可见作者的别出心裁,使得杨志的独一无二的形象深入人心。
  其次,杨志的出场便带着“刀光剑影”的味道,出场一声大吼,这一吼一方面体现了他粗犷的性格,另一方面更是展现了骨子里的阶级思想,“三代门将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后”更是体现了他与生俱来的优越感,也可以就此窥探出杨志沉醉仕途的内心。也正因此,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和急于建功立业的抱负造就了一个孤独的杨志。他既不有求于人也不屑他人的接近,因而时常陷入与别人隔绝甚至对立的境地。
  最后,作者以“杨志卖刀”这一情节作为人物出场的“跟进”环节,这一情节的设计,对杨志的整个命运都有着预示作用。杨志通过几番打点后仍未能官复原职,在盘缠用尽后,想要卖刀做盘缠去他处安身,奈何碰到想要强买的牛二强,无奈杀了牛二强后被发配充军,宝刀也没官入库。杨志杀的只不过是一个想要强买他刀的地方无赖,最后却落得充军的下场,可见当时是一个小人当道的时代,这对杨志日后的悲怆结局是一个强有力的预示。

  (二)吴用

  作者安排吴用在小说第十四回“赤发鬼刘唐报信”中出场,吴用的出场同样作者也没有设置“先声”这一环节,同样是直接进入“现场”这一环节,刘唐在给晁盖报信的途中,被公差朱仝、雷横误以为是贼,进而进行了一场混战,在双方打斗到最高潮时,吴用出场。对于吴用的出场描写,作者首先描写他的动作:“掣两条铜链”,随后紧接着是语言描写:“你们两个好汉且不要斗”、“我有话说”[[[]施耐庵:《水浒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180页]]等,紧接着作者便以刘唐和雷横的视角,描写吴用的外貌,作者首先描写了吴用的穿着:“似秀才打扮”,随后描写吴用外貌:“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施耐庵:《水浒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180页]]
  吴用精通军事战略和谋略,是梁山伯的关键人物。以上两节文字中,作者运用简短的文字,就对吴用的外貌以及细节动作进行了形神兼备的描写。出场便先声夺人,用两条铜链就轻易将交战双方分割开,这一举动充分显示着吴用的勇气和计谋以及呼之欲出的英雄气概,紧接着马上对吴用的外貌进行速写,“似秀才打扮”说明吴用并非读者所想的武士形象,而是一介书生,有着秀才的斯文同时也带着一份江湖人的不羁。草草几笔,就已奠定吴用的人物性格特征基调,即善用计谋,胸怀宽广,拒绝名利但又不愿退隐。
  此外,施耐庵通常用诗词韵文作为加深人物形象或交代人物身份的写法,即我们所说的直接评语,所谓直接评语是指作者在人物出场时就在人物的特点、特长等方面做出直接的评议,作者对于人物有着自身的情感在内。[[[]李金博:《明清经典章回小说人物出场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第29页]]吴用的出场,作者以一首《临江仙》,来称颂吴用,其中,作者写道:“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施耐庵:《水浒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180页]]可见作者对于吴用的评价是极高的,将他和诸葛亮、陈平等人放在同一水平面上讨论,而诸葛亮和陈平在历史上以智慧著称,可见作者对吴用的聪明才智有着极高的赏识,同时也对吴用出场的“跟进”环节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作者用“吴学究说三阮撞筹”作为“跟进”环节,加深突出吴用的“智”这一特征。在小说后文中吴用的足智多谋更是展现的淋漓尽致,才有了流传至今的“吴用智劫生辰纲、吴用赚金铃吊挂、吴用智赚玉麒麟”等故事。也使吴用这一角色在《水浒传》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杨志和吴用出场描写的对比

  首先,杨志和吴用虽然都是在打斗中出场,但是在细节方面依旧存在很大的区别,杨志的出场先声夺人,读者首先接收到的是杨志的声音动作,之后交代到杨志的外貌,而人物身份则是由杨志自我介绍,且侧重描写令公后代这一身份,让读者联想到武将后代,武艺高强。而作者在描写吴用时,则是首先描写动作形态而后交代外貌,人物身份则是用诗词引出,侧重于吴用的“智”。
  其次,作者用了很大的篇幅交代杨志的外貌。杨志在有着极大名望的家庭中出生,随后又得到了朝廷的重用,有着极其高超的武功,并有强烈的报国之心,这一点从出场的“跟进”环节就可以展现的淋漓尽致,杨志无论怎样都想要官复原职后报效祖国,但在小人当道的时代下,他的愿望必将走向破灭。相反,作者对于吴用的外貌描写则用寥寥几笔带过,与杨志相比较,吴用则更具有江湖气,衣着随意不羁。
  最后,作者在两人出场时,一个侧重体现武,一个体现智。这为后文吴用的成功和杨志的失败奠定了基调。杨志对押运生辰纲事件早已知道不易,因此出发之前做了精心的安排:首先装扮成普通的商人,其次把权力全部集中在自己手里,并且多次在运送过程中更改路线,并且要求在天热死赶路。但由于杨志在带兵方式方法的掌握上出现偏差,导致军心混乱,指挥不利,这让吴用有了很大的可趁之机。因此看来杨志虽然心细但是依旧有着强烈的阶级观念,以至于失败,这也恰好与杨志出场时的描写有了有效的呼应。作者从吴用出场就强调了“智”,在夺取生辰纲这以事件中,作者则把吴用的“智”展现的淋漓尽致,首先吴用智用地利,选择在行人稀少的山路上进行;其次智用天时,选择在酷热难耐,行军最困难的时候进行;最后智用矛盾,使杨志内部矛盾不断升级最后失控,不听指挥。此外,吴用也用到乔装的方法,让晁盖等人装作枣庄客人以此迷惑杨志,吴用巧妙的下蒙汗药也是此次行动胜利的关键。由此看来,吴用的“智”贯穿着他的一生,从人物的出场至谢幕。
《水浒传》人物出场研究

  三、在对话中出场的人物

  在对话中出场的人物,顾名思义,即为在他人的对话中出场,作者将大篇的笔墨用于描写对话的内容,对话的内容通常为情节设定,通常安排人物在对话进行到接近尾声时出场。小说中花和尚鲁智深、及时雨宋江、霹雳火秦明、没遮拦穆弘、小遮拦穆春、神行太保戴宗、金毛犬段景住等都以该方式出场。其中,花和尚鲁智深和及时雨宋江的出场令人印象深刻。本章节将就鲁智深、宋江两位人物进行深入分析。

  (一)鲁智深

  鲁智深在小说第三回“拳打镇关西”中出场,对于鲁智深的出场,作者没有安排“先声”这一环节,直接进入“现场”环节,史进辞别朱武等人后,来到渭州,到一家茶坊歇脚,在与茶馆的茶博士对话时,史进出场。作者以史进为第一视角,首先描写鲁智深的外貌,作者在描写鲁智深的外貌时,首先描写的是穿着:“芝麻万字顶头巾”、“鹦哥绿纻丝战袍”等,随后描写鲁智深的外貌:“面圆耳大”、“身长八尺”[[[]施耐庵:《水浒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43页]]等,“提辖”身份则是紧接着由茶博士交代,最后在两人对话中,由鲁智深自我介绍引出身份。
  鲁智深一出场,一个八面威风、身材魁梧的武官形象就此体现,通过深入细致的外貌描写使读者迅速掌握人物身份。在与史进短暂的交谈中便将一个率直粗犷、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人物跃然于纸,作者在此后便安排“跟进”环节——“拳打镇关西”,极大地加深了人物形象,使得人物形象得到很大程度的丰满。同时,这一环节也多方面的展现了鲁智深的形象,如与金家父女无亲无故但却毫不犹豫的将自己的钱财赠与他们,可见其慷慨大方、仗义疏财的人物特征。此外,精致的穿着同时也预示着作为一个武官,鲁智深具有细致的内心,这也与他三拳打死镇关西后,不慌不忙,从容淡定,留下一句“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后便脱身有着极大的联系,充分展现其有勇有谋、胆大心细的人物性格特征。同时,从鲁智深刚落座时,从茶博士说:“只问这个提辖便都认得”[[[]施耐庵:《水浒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43页]]可以看出,鲁智深与他人向来相交甚好,可见他也是个广结良缘、率直粗犷之人。
  最后,从鲁智深出场的衣着还可以看出,他在当时的生活不算落魄。在与史进的对话中可以得知他提辖的身份,以及店小二对他的尊重看来,他出场时的身份还是较为体面的,这与他最后落为草寇的下场形成了无比尖锐的对比。前后境遇差别如此之大的原因与他自身性格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出场初便不难看出鲁智深有着暴躁蛮横的性格缺陷,这对他日后的境遇有着极其显著的暗示作用。

  (二)宋江

  宋江在小说第十八回“宋江私放晁盖”中出场,对于宋江的出场,作者同样没有安排“先声”这一环节便直接进入“现场”环节,晁盖等人在劫了生辰纲之后,被何涛捉拿,宋江便在何涛与茶博士的对话中以押司的身份出场,紧接着就以何涛为第一视角,对宋江的外貌进行细致地描摹,作者首先用两个比喻来描摹宋江的眉眼,“如丹凤”、“似卧蚕”;随后再次用两个比喻来描摹宋江的动态和静态时的模样,“坐定时浑如虎相”、“走动时有若狼形”;在最后时作者则是极力表达对宋江的称赞,用“志气轩昂”、“声名不让孟尝君”等来描摹宋江[[[]施耐庵:《水浒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25~226页]],紧随其后的是宋江的基本人设和性格特点。随后又以一首《临江仙》来赞扬宋江的好处,诗中用“仗义疏财更多能”、“及时甘雨四方称”[[[]施耐庵:《水浒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年版,第226页]]等再一次称赞宋江,不难看出,作者在介绍宋江时,是花尽心思的,有外貌描写,有人物基本人设和性格特点的介绍,同时也用诗词来加深人物。
  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宋江一出场便是一位乱世枭雄,有着胸怀天下的人物气质,为人慷慨,周全人性命,为人排忧解难,注意收拢人心。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在宋江出场时,就着力渲染他的为人出事的精妙,能够轻易征服人心,给后续塑造宋江这一角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产生积极作用。
  宋江出场便是朝廷官员的身份,从作者大篇幅的笔墨以及《临江仙》一词看来,宋江是一位近乎于完美的人物,他不但被称之为“孝义黑三郎”还被誉为“及时雨”,但在此之后作者随即进入“跟进”环节,即中心事件——报信晁盖,也因此最终帮助晁盖等人逃过一劫。作者不仅设计了这一个“跟进”环节,作者还设计使这位“孝义黑三郎”迎娶一位娼妓阎婆惜为妾的“跟进”环节,紧接着便是阎婆惜发现宋江与晁盖等人的信件,于是宋江便对阎婆惜痛下杀手,经过多方打点后逃过一死,发配充军。宋江的出场实际上到这里才真正落下帷幕。

  (三)鲁智深与宋江出场描写的对比

  第一,鲁智深与宋江的出场都是在对话中出场,出场时的描写也近乎于一致,但依然存在部分差异。首先,作者最先都以他人视角为第一视角,交代两人外貌,对两人的外模进行了细致的刻画,用细致的外貌描写来最大程度地、直观地展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其次,作者在两人出场时都第一时间交代了两人的官职,鲁智深为“提辖”,宋江为“押司”;最后,两人出场最大的差异便是鲁智深的身份是在与史进的交谈中自我介绍出来的,而宋江的身份则是由作者花大片笔墨刻画出来的,并且用一首词来加深对宋江形象的刻画。从此可以看出,作者对宋江这一角色很显然是花了更多的心思和笔墨,这与后文中宋江作为梁山泊第一位英雄好汉形成呼应。
  第二,从两人的外貌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鲁智深与宋江在为人处世方面有着天壤之别,鲁智深率直豁达,而宋江则更突出诸侯、宰相的气象。同时,作者对于鲁智深的外貌描写更为写实,实实在在的刻画了一个八尺大汉的形象,但对于宋江的外貌描写则更为缥缈,虚写占据了部分篇幅,使得宋江这一形象充满着复杂性,人物更为丰满。
  最后,鲁智深在出场时,作者在“跟进”环节仅用“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事来加深对鲁智深个性特点的描摹,到这鲁智深的出场便画上句点。但对于宋江出场的“跟进”环节,作者显然用了更多的笔墨,作者通过“私放晁天王”、“迎娶阎婆惜”、“怒杀阎婆惜”三个“跟进”环节的连接来设计宋江的出场,不仅揭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也对宋江这一人物往后的个人命运有着浓烈的暗示意味。

  结论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一个高点,其中有数不胜数的东西可以用来借鉴,在人物出场的处理方面,这部小说也有着独到的方法。人物的出场是一个故事的开始,是作者艺术构思的开端。作者的所有情感和匠心都在这一刻迸发,解韬在《小说话》中说过:“小说叙人物登场,极难见长,不失之平庸,即失之笨拙。”[[[1]李金博:《明清经典章回小说人物出场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第70页]]施耐庵却将这些处理的近乎完美。每一个人物的出场都丰富了文本,对小说的节奏调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物出场绝不是孤立的,而是作者施耐庵根据实际生活的实际情况,从中提取出最凝练、最简洁的现实情况来表现作品的主题,与作者的生活和情感密不可分,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包含着作者对时代的思考,作者对不同人物的不同态度,决定着他独特的艺术处理。《水浒传》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无可争议的,只有我们将其中的艺术手法运用于现实生活,才是对这部巨著最好的发展与继承。

  参考文献

  [1]施耐庵,金圣叹.水浒传·金圣叹批评本[M].长沙:岳麓书社,2015
  [2]李金博,明清经典章回小说人物出场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施耐庵.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4]刘鹏《探析<水浒传>中人物出场的文本功能》,名作欣赏第26期,2014.09
  [5]王京华《试论<水浒传>人物的出场描写对其性格命运的暗示作用》,甘肃高师学报19卷第四期,2014.07
  [6]吴卉《<水浒传>成书过程与形象塑造的关系研究》,安徽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05
  [7]宋金民《<水浒>小说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04
  [8]卢贤强《小议<水浒传>的人物出场特征》,双语学习,2007.05
  [9]汪远平《<水浒>人物的出场艺术》,河北大学学报,1983.12
  [10]吴士余《角色创造的第一笔——谈<水浒>的人物出场处理》,语文学习,1985.0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032.html,

Like (1)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9月16日
Next 2021年9月1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