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农业支出效率的理论解析

摘 要

农业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充当重要角色,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息息相关。由于农业在地位、特性等方面的原因,需要我国财政予以支持。如果我们关注社会动态,那么我们应该都知道三农这一社会焦点问题,基于如此明显的有利影响,有必要继续使财政农业支出的效率得到提高。

本篇文章对财政农业支出的本身及其效率方面的概念进行了了解,为了表达财政农业支出的重要性,对农业地位、特征和中国特殊国情这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解释了改进中国财政农业支出效率的意义。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在综合效率以及与他相关的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对我国代表省市有关财政农业支出方面的一些数据进行了分析并以,而后再对中国以外的国家在这方面的经验进行借鉴于总结,最终是本篇文章的最重要部分:提高我国财政农业支出效率的对策。也希望本人在这方面的研究能为大局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农业,财政农业支出,效率

  1导 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充当重要角色,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稳定息息相关。农业稳定意味着坚实的基础,农村稳定意味着社会保障,农民的财富意味着一个强大的国家。我国国民总数大,相应的对农产品就有更大的索取,这就要求我国确保农业发展持续健康,满足国民群众的索取。在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我国还得和其他的国家在市场上进行PK,在国内和国外两方面的压力下,就需要中国注重XX对此的扶持和重视了。

1.1.2研究意义

我国农业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对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我国农业的基础、体制和机制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对我国财政农业支出的效率进行分析研究,能为农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本文就是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财政农业支出效率上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分析对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才能使我国子啊这方面得到长足的进步。

1.2 文献综述

1.2.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财政农业支出和农业经济发展两者之间的影响研究得出的相对统一的结论,认为财政农业支出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增长。郑灵巧(2015)根据相关数据对农业得到财政的输入和中国总的GDP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予以研究,对此提出了她个人对此的见解,要多输入,才能多输出,这是相对应的,没有前者何谈后者[1]。庄天慧、王欢(2016)以一省各市的数据为基础,对财政农业支出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文章认为落后地区的发展需要进行带动,而财政对农业进行资金输入在这方面是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的[2]。

有学者以个别省市的数据为研究对象,研究财政农业支出的效率。霍鹏飞(2015)以甘肃省的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评估资金配置以及对比一些地区来分析;研究指出,甘肃省财政农业支出规模不断扩大,但是资金配置效率没有大的进步,阻碍了甘肃省农村的进步[3]。周红梅、李明贤(2016)对河南省各市财政农业支出进行研究,提出应根据各自效率水平的不同和农业特征运用相应措施[4]。

部分学者对此提出各自的见解。王捷(2010)研究了我国各个时期的财政农业支出,归纳了其中的特点:市场化特征明显,公共性加强;受重视程度持续加强[5]。司翼(2018)认为各种因素之间应该进行配合能达到更高的效率[6]。马淑婷(2019)建议XX认识到财政农业支出结构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来解决所见问题[7]。司翼,高飞,王亚芬(2017)指出我国在财政农业地区支出差异方面还存在着巨大提升空间[8]。汤梦圆(2017)提出了相关建议:调整财政农业支出结构;健全财政农业支出体制机制;推进农业朝着现代化方向发展[9]。周海洋(2016)得出以下结论:完善法律,合理分权以提高农业支出效率[10]。霍兴花(2019)表明对于我国XX来说,要继续着重扶持发展农业经济,合理调整农业支出结构,加强对资金和部门的监管,以此来引导我国农业经济朝现代化方向持续发展[11]。

1.2.2国外研究现状

中国以外学者在财政农业支出效率方面主要研究其会对整体的经济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本曼(Berman)等(2000)研究了部分县级地区,这些地区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人口要多于50000,对这些地区的农业进行了了解;研究的结果就是,要进行论题方面的研究需要考虑两方面,即输入和输出[12]。Chang(2001)本文研究了欧洲大陆上的有些成员,结论如下:财政对农业投入资金也有不利的方面,比如说可能会影响农村向城市的发展进度,所以我们看事情应该持辩证的态度[13]。

一些中国以外的学者认为财政农业支出显著对农村、农业、农民都有积极作用。Ramakumar(2012)该文分析了印度农业公共投资的效应;结果表明,财政在减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XX财政农业支出增速缓慢,为了更好地发挥XX财政支出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既要加大财政支出对农业的投入,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财政支出对农业的增长速度[14]。Allanson(2006)结果表明,XX支持农业作为再分配工具的政策效率低下,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15]。

Kirchweger(2015)文章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选取了特定的模型应用于奥地利,以92000个农场作依据,研究财政如果对农业进行输入,会对其结构产生什么样的变化,最终他证明农业的结构会随之改变[16]。

1.2.3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价

综上所述,上述内容对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了比较清晰的陈列,专以国内研究情况来说,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问题热度长期较高,二是该政策的研究框架相对成熟,三是在研究方法的选取上也日渐多元。

不过也存在着不足之处。从理论上讲,对这一政策的经典理论缺乏重新认识,特别是涉及制度完善和战略调整的部分,需要经典理论再次对比和界定。专说国内文献,大多都是针对个别省份进行研究,对全国整体效率进行研究的较少。在时间上看的话,数据都趋于老旧,没有做到及时更新,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无法发挥这些篇文的作用。

1.3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本文紧紧抓住财政农业支出这一主线,遵循“提出论题——阐释概念——问题分析——发现问题——提出对策”的研究路线,划归成六个模块:

第一模块是导论,对论题的相关背景,以及写作的意义、国内外关于财政农业支出效率水平的文献综述以及论文的研究方法方面对本研究进行了初步介绍。

第二模块是国财政农业支出效率的理论解析,主要是对财政农业支出效率水平的相关概念、内涵、理论基础进行了全面分析,明确了财政农业支出的重要程度。

第三模块是我国财政农业支出效率的实证分析,内容是通过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代表省份选取特定年份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

第四模块是我国财政农业支出效率存在问题的分析,根据上一部分的分析指出我国财政农业支出效率上存在的问题。

第五模块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通过分析X和日本两个国家在财政农业支出方面的经验分析,提出了我国可以借鉴的部分。

第六模块是关于提高我国财政农业支出效率水平的建议,主要是在前几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高我国财政农业支出效率的对策。

第七模块是结语,从整体上对论文进行了总结。

1.4研究方法

1.4.1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在论文写作之前,通过书籍或通过网络形式对国内外已有的相关的学者研究成果进行搜集和整理,以达到对所研究的论题有一个相当程度上的认识,还有关注国家的相关动态,在财政或者经济网上多逛一逛,为论文的写作做好准备工作。

1.4.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

前者与对价值进行衡量没有太大的关系,用通俗点的话来解释就是了解他是什么。根据具体的事例来说明问题相互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后者主要就是对价值进行衡量,通俗化就是去了解认为是什么,它就是提前已经对问题进行了规定和要求,然后在说明问题相互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2财政农业支出效率的理论解析

2.1财政农业支出的内涵

2.1.1 财政农业支出

财政农业支出指的是国家XX各种直接或间接的给予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资金输入,其实说的即为公共财政配置社会资源的行为。刚有这个词的时候,对它的解释主要来自于国家体系里面。起初,财政农业支出的解释大体上就是财政在农业上的输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财政农业支出的范围逐步扩大为三农。

2.1.2财政农业支出效率

财政农业支出效率,打个比方,两个同样能力的农夫,第一种设想,其他条件相同,一个投入了所有力气,另一个却不下功夫,当然前者肯定有好的收获;第二种设想,其他条件相同,两者劳作时间不同,显而易见,时间长的就会有更好的成果,而这就是效率一说。那么来进一步理解财政农业支出效率,大同小异,就是要看国家对农业给予了资金输入,而这部分资金有没有按照国家的安排都很好的投入进去,投入进去后国家的安排和下级部门及直接工作者的行为能否让这些输入得到效率较高的配置,或者这些输入得到了较高的配置,但它在农业的发展中是否发挥了较高的作用,而我们万宁的目标就是怎样去达到较高的效率。

2.2财政农业支出的理论依据

2.2.1农业的弱质性

我们都知道,农业的产出都是忽高忽低的,这主要受到了一些自然方面的影响,比如气候突变,地质灾害等等,而且我们也会经常看到一些“由于什么原因导致耕地遭到破坏,农民遭受了巨大损失”的相关报道,诸如此类的报导不在少数;另一方面,还有一个原因应归于市场这一方面,受到市场规律的影响,自然原因导致的结果也会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往大的方面讲,放眼世界市场,我们的农业市场还得应对其他国家的竞争。

这是谈了农业的风险方面,另一方面就该看农业的收益了。就从产业上来说,毋庸置疑的说,农业的效益是赶不上二三产业的,二三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是要处于更高的层次上的。受各种原因的影响,农业科技化推广速度过慢。另一方面,从一个现象来说明,空巢村,大部分的年轻劳动力都选择了出去打工,而放弃了在农村中的农耕生活,就是由于务农的收益较低,都失去了在农业方面的积极性,导致了大量的耕地荒废。从这两方面来看,可以说农业就相当于我们人类中的“弱势群体”,综上所述,国家应对农业进行积极的支持,促进农业发展。

2.2.2财政农业支出的必要性分析

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口数量多,却不属于农业强国。农业发展关乎国泰民生,关乎社会和谐稳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

一方面,农业可以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必需品好多都离不开农业,供应了人们根本需要。人只有满足了基本需要,才能有足够的兴趣和精力去计划其他社会活动,才会有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原始社会,农业是有多么的重要,也没有我们现如今的二三产业。由此可以看出,没有了二三产业,我们还是可以有生存保障的,但是如果农业缺失了,何谈发展,何谈大业,俗话所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也能体现出这个道理。

另一方面,就从我国的产业发展历程来看,开始的时候就是农业的兴起与发展,接下来造纸、纺织等从属的轻工业随之而起,继而社会对能源的需求也逐渐加大,顺其自然,重工业也兴起了。同时,在这些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各种其他服务,第三产业随之而起,从而构成了一个大的链条,互相促进。

再者,我们来就经济、政治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来谈。经济是根本,只有经济发展了,并且有所保障,我们才有底气在政治上有所建树,整个社会才能平稳的运行。X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所以在政治上才能有相对更大的话语权;而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出现了经济危机,那么社会动荡是无法规避的连带反应,甚至会波及世界。因此,我国应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紧注意保护本国经济的安全。农业经济也是经济的这棵大树的重要一支,因此保护农业经济健康发展无可厚非。

我国人口总数大,农产品总量相对而言是不足的,人均耕地面积相对其他国家来说也有所不足。同时,农业在基础设施、生产技术、科技方面有所不足。贫困村,贫困户这些字眼还会时不时的出现,说明我国在这一问题的处理还有待加强,不能停下脚步。

因此,基于以上这些观点,我们说财政农业支出是必要的。

 3我国财政农业支出效率水平的实证分析

3.1DEA方法简介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是由查纳斯、库伯还有罗兹等共同研究并于一九七八年告世,它的理论基础这一定位是由相对效率概念担当,里面有决策单元一说,而它就是对同类决策单元予以计算,最终做出评价,人们就能很容易的按照结果进行下一步,就是分析数据发现问题,就能一一对应进行对策分析。DEA模型可分为可变规模报酬模型和不变规模报酬模型。本文以不变规模报酬的假设为前提,又对与其有关联的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在有效规模和有效技术下,多输入多输出情况下各决策单元的效率变化。本文就是通过这种方法得出了所需数据,并最终以折线图的形式呈现出来。

3.2财政农业支出效率评价

3.2.1综合效率分析

081787bce80b963901246fe14083d856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以及我国各个省份2008~2016 年的省级统计年鉴

图3-1代表省份财政农业支出综合效率折线图

由上方图3-1显示,可以看出我国代表省份零七到一五年财政农业支出综合效率的情况。综合效率有一个前提假设,那就是它的值为常数,专业名词就是规模报酬不变。运用这种数据就可以看出当财政对农业进行资金输入的时候,这部分资金由没有得到有效地利用和管理。综合效率值都分布在零到一这个范围之内,如果这个得出的数值是一的话,意味着这个省份在当年的DEA就是高效的,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也就是说所有的资金都最大化的产生了效益,没有一点点的差池。反之,如果这个得出的数值比一小的话,那DEA的效率就处于比较低的程度,也就是说这部分资金的使用差强人意。比如得出的数值如果是0.5,那么它代表的含义就是这部分资金一半得到高效地利用,而另一半就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利用的部分资金就有好多原因了,可能是在运转过程中没得到严格的监管,可能是投入的时候在结构上没有规划好,也可能就是直接的投入不足,或者是有自然原因的影响,毕竟天灾面前什么都是弱势一方,也会导致资金投入了,但产出还是没有增长。所以,我国在这些方面还应继续补足。

分析一下图3-1,我们可以看出山东和河南这两个省份的数值基本上都是一,说明这两个省份所得到的国家对其投入的资金基本上都得到了高效的利用和管理,参照我国的真实情况,众所周知,在历史上,这两个省份都是农业比较发达的地方,在这两个省份的收入组成中,农业上的收入占据较大的部分。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分之二的省份都保持在高数值或上升趋势,但也有省份的数据呈下降趋势,比如安徽和重庆,文中所选的省份囊括东中西三个部分,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地区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

3.2.2纯技术效率分析

9d838c3b6a7d8eaa7c988cfd2240be1a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以及我国各个省份2008~2016 年的省级统计年鉴

图3-2代表省份财政农业支出纯技术效率折线图

由上方图3-2显示,可以看出我国代表省份零七到一五年财政农业支出纯技术效率的情况。纯技术效率有一个前提假设,那就是规模报酬不是固定的,也就是说这个数值不是一个固定的常数。纯技术效率得出的数值都分布在零到一这个区间,当得出的数值是一的时候,那么说明所选省份在所选年份对所收到的国在在农业上的资金输入进行了最为高效的管理;反而言之,当这个数值比一小的时候,说明该省份在所选年份对国家给予的农业上的资金输入没有最大程度的进行管理,这就意味着该省要对它在资金管理这方面的各种部署进行改革、调整以达到高效管理的目的。

分析图3-2,我们可以发现,在本文所选取的省份中,属于东部和西部的部分折线图都位于上方,数值处于较高的水平,那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些省份对国家在农业也上的资金输入的管理是比较高效的;而显而易见的,甘肃省的折线位于图的下方,连接它的数值都比较小,而且其折现还想左下方倾斜,走下坡路,说明甘肃省在对国家资金的管理处于较低的水平,可以说大部分的资金都被浪费掉了,所以甘肃省应针对这方面进行改革。

3.2.3规模效率分析

76f831ccd7bef0dfcc717e0ca95fe541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以及我国各个省份2008~2016 年的省级统计年鉴

图3-3代表省份财政农业支出规模效率折线图

由上方图3-3显示,可以看出我国代表省份零七到一五年财政农业支出规模效率的情况。拿综合效率的数值和纯技术效率的数值相比,计算出来的数值就是这里所说的规模效率,它是用来反映所选省份在所选年份中在生产规模上合理不合理。规模效率得出的数值也分布在在零到一这个区间上,如果得出的数值是一的话,说明国家对选取省份的资金输入规模是最高效的,而在这种情况下的规模收益当然也是最大的;反而言之,如果得出的数值比一小的话,这种情况下就要分开来谈了。如果所选省份在折线图上反映出来是呈下降趋势的话,反映出来的问题就是资金输入超过了当地的需要,但是最后的结果却与此相违背,这种情况下就应该针对结构方面来部署接下来的一系列活动;如果所选省份在这线图上反映出来的是呈上升趋势的话,反映出来的问题则是资金输入满足不了当地的需要,也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当地的资金需求上再进行严格的调查,增加对该地的资金输入,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分析图3-3,我们可以发现,山东、河南这两个省份的折线走势基本处于稳定状态,没有太大的变化,且所属数值都比较大,说明国家对这两个省份的资金输入处于高效的水平;再来看甘肃的折线走势,明显呈上升趋势,且幅度较大,那国家就该对其农业上的资金需求进行实际调查,补足其所缺资金,而所有省份的折线都有下降的部分,这就要对应年份减少资金输入了。

3.2.4综合分析

在这一部分,文章选取了部分省份进行了实证分析,并且最终以折线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而这也可以很明显的佐证于其中所发现的一些不足之处。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在财政农业支出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结构上的问题,资金输入中的不匹配,还有资金输入后的使用和管理上存在的不足,这些都是我国现阶段应该处理的问题。

4我国财政农业支出效率存在问题的分析

4.1财政农业支出投入不足

根据上一部分中规模效率的分析,我们得出了结论,甘肃省所选年份的折线呈上升趋势,其他省份在个别年度也有上升的现象,比如浙江省在2013年有较大幅度的上升,这表明这些省份的财政农业支出投入有所不足,负面影响于我国财政农业支出的效率。

虽然财政和农业支出规模不断扩大,财政在农业上的支出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但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我国在这方面的规模存在劣势的,有些地方由于各种原因甚至都没有受到覆盖,特别是在西部欠发达地区,财政和农业支出资金缺口较大,这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有很大的不同。

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投入量至今已经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相对于财政总支出来说还是较小的,我国每年的农业投入占总的财政支出都低于10%,虽然XX予以了重视,但仍没有明显的提高。提出其中的闲杂支出,例如水电费用一类的,农业投入年均只能占财政支出不到5%,甚至个别年份会降到1%到2%,投入的不足也制约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的话,据统计,在国际水平上,发展中国家在此方面的比例一般保持在10%左右。还有一些被定义为第三世界的国家,在此方面的比值高达16%,而我国与其相比更是远远不足。

4.2财政农业支出区域结构不合理

根据上一模块综合效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山东和河南这两个省份的数值基本上都是一,说明这两个省份所得到的国家对其投入的资金基本上都得到了高效的利用和管理,参照我国的真实情况,众所周知,在历史上,这两个省份都是农业比较发达的地方,在这两个省份的收入组成中,农业上的收入占据较大的部分。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分之二的省份都保持在高数值或上升趋势,但也有省份的数据呈下降趋势,比如安徽和重庆,文中所选的省份囊括东中西三个部分,由此也可以看出在地区上还是有一定的差异的。

从全局来看,综合效率由东往西逐渐递减,规模效率最高地区为中部,这表明中部地区的财政农业支出与其他两个地区相比可以说是合理的。表中西部的大多数地区的数据都偏低一点,甚至可以发现一些零点五以下的数据。而这种区域间的差异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财政农业支出效率。

4.3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监管不力

根据上个模块纯技术效率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本文所选取的省份中,属于东部和西部的部分折线图都位于上方,数值处于较高的水平,那我们就可以知道这些省份对国家在农业也上的资金输入的管理是比较高效的;而显而易见的,甘肃省的折线位于图的下方,连接它的数值都比较小,而且其折现还想左下方倾斜,走下坡路,说明甘肃省在对国家资金的管理处于较低的水平,可以说大部分的资金都被浪费掉了,所以甘肃省应针对这方面进行改革。

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的监管是资金能得到有效落实的保障,但从我国在这方面的实际情况上看,仍然存在着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包括管理的部门冗杂,事权划分不清晰,可能会导致对农业活动的重复投资;资金使用过于分散,其中可能会有部分领导干部的私人原因,也有资金使用的门路过多,导致整理过于麻烦和复杂的体系原因;往大的方面讲,就涉及到相关法律体系不够完善,资金监管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导致资金使用不规范化。

 5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

5.1国际经验比较

5.1.1X政策经验

X在财政农业支出方面也经营了多年,经过不断地探索于更新,如今X在此方面的体系已经相对科学化了,以下是对X在此方面的特点的陈述:

注重法律方面的建树。为了确保财政农业支出能够平稳的运行,X将相关的款项纳入了他们国家的法律中以此来提供保障,一旦财政农业支出遭遇突发情况,经过一番审时度势,XXX就会审视旧的法律条款,对其进行修改,或者直接颁布新的法律文书,而X的农业在法律去的引导下,总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有效的资金管理模式。先前的时候,在农业资金的管理上,X是有点集权模式的,主要划归在中央XX的名下,随着改革的步伐,这种集权模式也有所改变,中央XX开始谋求与地方XX的合作,他所采取的方式如下:一是中央XX各种相关事项的相关权利交由地方XX管理,而所需资金由XX全部承担。二是中央对地方按规定进行一定的补助,如果有所不足,则由地方自付。三是地方要进行一项相关行动,要向中央报备,然后中央拨款相助。

5.1.2日本政策经验

与X相比,日本XX强调纠正农业领域“市场失灵”的重要性,同时消除制约农业市场化的因素,其特点是:

大数额农业补贴。日本XX一直在高水平上补贴农业。在这一方面的进步日本处于世界的前列,甚至排名在小部分发达国家之前。

农业合作组织。日本在农业链条上的部分由社会上的一些机构承担,比如仓储方面。这一机构充当了XX、农民和相关的商家之间的桥梁,而且已经有了很大的影响力。它的服务涉及到了方方面面,包括基础设施,金融保险,资源提供,还有相关的教育服务。

相对完善的资金机制。为了吸引更多的资金来源,日本XX采取了很多形式来实现,包括:实施优惠政策,提供贷款,采取相关政策吸引国内外投资。在贷款方面,日本采取了以下集中方式:一是从银行里面以信用作为担保调用资金,用于农业;二是注重农业合作组织的应用,提供相关贷款,为此专门设立“农业信贷基金协会”,以此保障贷款进程的有序进行;第三,直接从金融组织放出资金。

5.2我国可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5.2.1注重财政农业支出立法体系的健全

根据对国外经验的借鉴,通过立法财政农业支出相关环节法律化,根据法律流程来进行相关活动,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大部分的不合理手段,有了法律的监管,财政农业支出就能顺利进行。就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相关法律来说,还是不尽如人意的,这个体系还有待完善,我国应该根据宪法,围绕农业基本法——《农业法》来进行更加完备的农业法律体系。

5.2.2注重财政杠杆在吸引资金中的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行业中对资金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仅仅靠XX的扶持是远远不够的,毕竟XX也是有局限的。所以国外XX总会积极发挥财政的杠杆作用,来吸引投资,一方面,多渠道小资金量的投入可以更高效的使用这些输入,另一方面也能跟得上农业的资金需求量。

5.2.3注重农业合作组织应用

日本农业合作组织,在农业原料的补充,基础设施的建设,农业加工中的方方面面,甚至相关知识的教育上都有所涉猎,对日本的农业及社会起到了很大的推进作用。在这方面,中国也有所发展,但确实有所不足,中国应该在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建设具有XXX的农业合作组织体系,以此来为我国的农业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6提高我国财政农业支出效率的政策建议

6.1逐步加大财政农业支出投入并拓宽支农资金来源

就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财政农业支出效率还是处于比较靠下的水平的,由第三模块的折线图来看,西部地区表现得尤为明显。但是总体上这方面的效益还是随着时间有所上升的,我们国家应该坚持对农业的资金输入,毕竟在这方面还是有所成效的。由于农业本身的“弱势群体”定位,加之资金输入的脚步不能停滞等种种方面的原因,单纯指望着国家XX来进行投资是有压力的,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就需要见日本在这方面的安排,采取多种方式来筹集资金。

首当其冲的,进一步推进农村体制机制的改革。将贷款点覆盖到更广更细的范围,向农民或从事相关行业的人员普及有关贷款的种种细节及事项,引起这部分人员对金融贷款产生兴趣,同时也要为其提供更好的贷款服务,让他们从被引导向主观意向的方向转变。其次,XX可以通过各种优惠手段吸引更多的社会人们向农业方面发展。放眼全球化背景,我国还能在税率方面进行调整,给予中国以外的资本一定的便利,吸引来自中国之外的资金输入。再者,XX和社会资本之间可以进行合作,最新兴起的PPP模式就是这方面的一次实施。通过这几种方式,农业资金不足的问题应该能有所缓解。

6.2优化各区域财政农业支出结构以提高结构效率

从整体格局上来看,我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三种效率在第三模块的折线图上都处于较高的水平,相对的平均值也高,表明这些地区是高效利用区域。西部地区综合和纯技术两种效率在这线图上处于较低的水平,相对的平均值也低,表明这些地区是非高效利用区域。所以对它们的处理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因地制宜。应加大对西部的支持力度,而东西部投入节奏可以相对进行放缓。

对第三模块综合效率折线图进行分析,安徽省的折线处于较高水平,但仍然有大幅度的波动情况出现。安徽省地理位置好,位于长江江畔,在我国也属于经济发展比较靠前的省份,而且也有比较开阔的市场条件。那么就要考虑是否是由于国家资金的投入而使得安徽所属折线出现了较大的波动情况。理论上来讲,农业资金输入增长的幅度越大,相反的综合效率则会降低。如图3-1中安徽省折线在零八到零九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这就是由于当时的资金投入增加的幅度太大了。对于此类情况,处理的办法就是要保持资金的投入不要出现太大幅度的跳跃,要对其结构施以一定的调整,以保证其相对平稳的进行,如果波动幅度太大的话,反而会对其效率产生负面的影响。

6.3完善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监管机制

相对而言,我国各地区在规模效率上没有过于巨大的差距,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越来越小,排除规模效率,那么对综合效率有比较大的影响的就落在了纯技术效率之上。而与纯技术效率相关的就是对国家支出资金的监管方面了。

为了能更好的对财政农业支出所涉及的资金进行高效的监督,本文在这里提出了以下见解:首先,我国现在追求的是透明化执政,那么一句这个要求,我国应该向社会公布财政农业支出的相关事宜,让这些事宜更加透明化,在国家和社会的眼皮底下去执行将更加有效。其次,只靠人们的监督是不行的,在这个社会上,法律是最具有约束性的,那么同时我国也应该更多的相关事宜纳入法律体系内,使得相关法律更加健全,具体的具有针对性的就是要持续更新对公共资金监管的各项规定,随时代发展而发展,使其更加完善和健全,在这方面的执行一方面要靠XX,另一方面,也可以开放网上讨论,鼓励人民群众发表他们独到的见解,提出他们认为应该增加或者完善的建议,XX可以让相关部门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取其精华,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

结 语

本文对财政农业支出及其效率进行了解释,并运用DEA模型对我国财政农业支出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实证部分的分析,可以发现:第一,区域之间互相对比差异过大。第二,对农业的投入有所不足。第三,在资金方面的监管机制还应进一步完善。因此,国家应针对这几方面采取相应对策。

2、在实证分析和了解认识中国之外国家的相关内容后,最终目的也实现了,那就是基此提出了相关的对策:第一,逐步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并拓宽支农资金来源;第二,优化各区域财政支出结构以提高结构效率;第三,完善财政农业支出资金监管机制。

当然,由于个人的能力还有所欠缺,所写论文肯定会有不如人意之处。以后本人会继续虚心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深入研究,在提高我国财政农业支出效率对策研究中取得更大的成绩,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有序发展、为不断保障全社会的和谐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参考文献

[ 1 ] 郑灵巧.:财政支农支出对农村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东、中、西地区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J],金融经济. 2015(12):37-40。

[ 2 ] 庄天慧,王欢: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四川省财政支农支出与农民增收关系的实证研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6,21(9):198-205。

[ 3 ]霍鹏飞.:甘肃省农村资金配置效率评价[D],兰州大学,2015。

[ 4 ]周红梅,李明贤:基于DEA模型的湖南省财政支农支出效率评价[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16,37(2):284-289。

[ 5 ] 王捷:新中国成立以来财政农业支出的历史演变及其特征[ J],福建商学院学报,2010(7)。

[ 6 ] 司翼:中国财政农业财政支出优化研究[ D],东北财经大学,2018(12)。

[ 7 ] 马淑婷:财政农业支出的规模和结构研究[ J],时代金融,2019(5)。

[ 8 ] 司翼,高飞,王亚芬:我国财政农业支出的经济效应效率评价及路径优化[ J ],商业研究,2007(5)。

[ 9 ]汤梦圆: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效率评价及其影响因素[ D],苏州,苏州大学,2017(5)。

[ 10 ] 周海洋:我国财政支农支出的效率研究[ 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6(5)。

[ 11 ]霍兴花:财政支农政策对农业经济发展绩效的影响研究[ J ],财经界(学术版),2019(10)。

[12]Berman E., Wang X.H., Performance measurement in US counties: capacity for reform[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00, 60(05): 409-420.

[ 13]Chang W N, Ruediger P. Municipal Finance in Poland, the Slovak Republic, the Czech Republic and Hungary: Institutional Framework and Development. CESifo Working Paper No.447,2001,4.

[ 14]Ramakumar R. Large-scale Investments in Agriculture in India[J]. IDS Bulletin, 2012, 43(Supplement):92-103.

[ 15]Allanson P. The Redistributive Effects of Agricultural Policy on Scottish Farm Income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2006, 57(1):117–128.

[ 16 ]Kirchweger S, Kantelhardt J. The dynamic effects of government-supported farm-investment activities on structural change in Austrian agriculture[J]. Land Use Policy, 2015,48:73-93.

致 谢

从论题确定到收集资料,从开始写作到最终完成,总共花费了我一个多月的时间,虽说在学习之余要完成这样一篇论文不是很轻松,但我内心深处却满含深深的感激之情,感谢那些可爱的老师和同学,而最重要的是感谢导师,从论文选题开始,到论文的写作,再到论文的修改,最后的定稿,都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在这里要感谢老师在忙碌的工作中能抽出时间来对我的论文进行指导,而且老师的平易近人也对我影响很大,让我能以一颗平常心完成这篇论文。

能够完成这次论文的写作,可以说是凝聚了多人的力量,再次感谢那些帮助过我的人们。同时,由于本人理论水平的不足,在论文的写作和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财政政策的归纳和阐述难免会有不足和纰漏之处,希望老师指正。

财政农业支出效率的理论解析

财政农业支出效率的理论解析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5月19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2000.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5月19日
Next 2023年5月19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