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建筑测量工作的相关技术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出现了,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当前用于建筑测量工作的测量仪器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社会上不断出现新型的测量仪器。当前我国社会已经由传统的测量技术向着数字化的技术体系发展,这有效减轻了测量工作量,简化了测量步骤,对房屋建筑的施工意义重大。鉴于测量在房屋建筑施工中不可或缺,有必要对测量的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为实际测量提供实践指导。本文以宏利办公楼为例进行分析,办公楼一级导线点采用静态测量法,为了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避免使用全站仪在导线选点中的弊端,例如在使用全站仪测量中要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方,导线各边的长度应按规范规定尽量接近平均边长,且不同导线各边长不应相差过大,相邻导线间要保持通视。采用GPS静态测量,以避免人为操作使用全站仪所带来的测量误差。希望本文的案例研究,有利于为实际测量工作提供指导参考意义。
1相关理论概述
1.1工程测量的定义
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包括建筑、水利、交通、矿山等部门,其基本内容有测图和放样两部分。现代工程测量已经远远突破了仅仅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工程的静态、动态几何与物理量测定,而且包括对测量结果的分析,甚至对物体发展变化的趋势预报。苏黎世高等工业大学马西斯教授指出:“一切不属于地球测量,不属于国家地图集的陆地测量,和不属于法定测量的应用测量都属于工程测量”。
1.2工程测量的地位
建筑工程中的测量学是当前社会上的一级学科,它是一门现代发展以及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测绘学不管如何进行发展,测量学的服务领域无论怎样拓宽,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无论怎样增多或加强,学科无论出现怎样的综合和细分,学科名称无论怎样改变,学科的本质和特点都不会改变。测绘学的学科应该划分为大地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摄影测量学、地图制图学以及不动产测绘五类。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进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有当前社会教育事业的不断改革,我国测绘本科只有一个专业,这个专业就是测绘工程,我国大约65个学校有这个专业,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必须要把这个学科向着专业的方向发展,在这大约65个学校中,很多都是用工程测量学为最主要的。
1.3工程测量的内容
工程测量工作有两种划分方式,一种是依照服务对象的划分,另一种就是依照阶级进行划分。如果依照服务对象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房屋建筑、水利工程、桥梁工程、工业以及矿业等很多种。如果依照阶级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三种:第一,在房屋建筑设计阶段,通过测量将即将建设用地的一些地理环境数据进行有效采集,为房屋建筑设计提供科学参考;、第二,主要作为施工过程中的参考依据,通过对设计的房屋建筑的角度、横纵等各种距离、直线定线、地形图测绘等数据控制,保障房屋建筑时的施工精确度;、第三,在房屋建筑工程结束以后,进行复核的时候进行建筑实物与设计规划进行比对,已确定工程的建筑标准程度。按服务对象划分,工程测量包括四个内容:房屋建筑工程测量里面的地形图测绘工作、房屋建筑工程控制网布设和优化设计工作、建筑工程施工放样的技术以及相关方法、建筑工程的变形监测分析以及工程预报。
1.4测量过程中运用的工具技术
根据上文的测量内容,房屋建筑工程中涉及的测量工具主要包括水准点、角度、距离测量、直线定向等方面的工具。具体的说水准点测量主要依赖于水准仪,角度的测量包括光学经纬仪和自动经纬仪,距离测量和直线定线则包括皮尺、卷尺、垂球标杆、经纬仪等工具当然,由于一些房屋建筑工程的特殊性以及对于测量施工精度的高要求,或多或少会涉及一些别的工具技术
1.5测量对于工程质量保障的意义
测量对于工程质量的保障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测量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设计阶段体现在对建筑环境的预估和参考的作用;在施工过程中则根据设计阶段的具体设计参数进行标准化施工,实时的纠正由于误差引起的建筑缺陷;在施工结束阶段则可以进行建筑实物与设计方案进行比较,对工程施工精确对进行科学评估,同时也为今后工程的维护提供有效参考。简言之,测量对工程质量保障工作的具有重要的意义。
2工程测量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
2.1控制测量
建筑工程进行施工的基础就是控制测量,一般情况下建筑物的控制测量都是方格网的形式,通常情况下为了方便进行工程施工,都会运用建筑坐标系,而建筑物的主轴线就是这个建筑坐标系的坐标轴。建筑工程的控制网布设通常都是遵循标准原则,这个标准原则就是从整体至局部、分级布网以及逐级控制。
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必须要进行测量工作,通过测量工作将建筑工程施工图纸上而的建筑物在实际现场做放样定位工作和测定控制高程,这个工作能够为下而的工程施工提供基准。这一项工作项目是最为重要的项目之一,对于测量的精度要求十分的高,并且它还与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息息相关。如果这一项工作项目出现错误,就很有可能会导致工程施工质量出现问题,也会带来很大的工程施工经济的损失。当前社会中,建筑工程施工行业出现过类似这样的工程施工错误,例如:建筑工程施工图纸上而建筑物原本应该是正北方向,可是建筑完工后建筑物却变成了正南方向。而这个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结果就是将已经完工的建筑房屋全部推到,重新开始施工建设。从这个事例上就可以看出建筑物的定位测量非常的重要,所以,一定不能出现任何错误。
在工程的基础施工阶段还有一个重点项目,这个重点项目就是基础墙柱钢筋的定位放线工作,这个工作项目不能出现错误,不然就会出现很多不好的影响,会很容易造成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对其有很大的影响。有很多结构十分复杂,并且面积非常大的房屋建筑工程,必须要确保墙柱插筋的质量,因此必须要进行全而、仔细以及周密的测量放线,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它的质量,如果将这项工作做好,还能够避免经常出现偏位以及移位等很多的状况。
2.2工程放样
测量工作的相关工作人员将设计中的建筑物的具体位置以及形状在实际的现场标识出来这就是放样,放样在房屋建筑工程的测量工作里而被称为定位。假如工程的施工设计人员已经将各式各样的建筑物主要地方的具体坐标给出,或是给一些特殊的坐标和建筑物的大小以及具体形状,测量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将设计同一个坐标系的控制点找到,然后进行控制测量工作,把坐标系统引导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然后再运用全站仪的放样功能,这样就会很容易找到工程施工现场的具体位置。进行测量放样工作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把标注数据和具体的记录结果进行对比,然后就可以确定两者之间是否有错误。
2.3垂直度测量
房屋建筑工程中的测量工作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垂直度测量。工程中的垂直度测量就是指运用机械设备在一个测站上而完成向下向上提供一条垂直线或是作垂直投影,把平而上而的坐标,通过竖向传递的方法标定在实际要求的具体位置上而,必须要确保建筑物的垂直度。当前社会上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线锤铅直投测的方法。
2.4建筑标高的测量工作
通常情况下,标高的测量工作都是运用水准仪进行完成的,建筑物竖向定位的依据就是标高。每一个待测点都必须要一个已知点,这样才可以进行测量工作。如果待测点和已知点的距离比较近的状况,然后把水准仪设置在两点之间,然后进行数据记录。假如待测点和已知点的距离比较远的状况,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
2.5变形监测测量
变形监测就是利用专用的仪器和方法对变形体的变形现象进行持续观测、对变形体变形性态进行分析和变形体变形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等的各项工作。其任务是确定在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下,变形体的形状、大小、及位置变化的空间状态和时间特征。在精密工程测量中,最具代表性的变形体有大坝、桥梁、高层建筑物、边坡、隧道和地铁等。变形监测的内容,应根据变形体的性质和地基情况决定。对水利工程建筑物主要观测水“下位移、垂直位移、渗透及裂缝观测,这些内容称为外部观测。为了了解建筑物(如大坝)内部结构的情况,还应对混凝土应力、钢筋应力、温度等进行观测,这些内容常称为内部观测,在进行变形监测数据处理时,特别是对变形原因做物理解释时,必须将内、外观测资料结介起来进行分析。变形监测的首要目的是要掌握水工建筑物的实际性状,科学、准确、及时的分析和预报水利工程建筑物的变形状况,对水利工程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管理极为重要。变形监测涉及工程测量、工程地质、水文、结构力学、地球物理、计算机科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它是一项跨学科的研究,并正向边缘学科的方向发展。
3工程施工测量运用案例分析
3.1工程概况
宏利办公楼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总建筑面积400m2,地下室面积800m2,地上面积7140.75m2,地上17层、地下2层,建筑高度78.80m,合理使用年限50年,结构类型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7度,建筑耐火等级一级,人防工程等级常六,核六,防化丙级,基础类型旋挖翻浆灌注桩基础、墩基础、独立基础等。
八栋的场地标高为1910.00;如图的八大角落的坐标
图1八栋的基坑及控制点图


3.2基础施工测量
3.2.1前期准备工作
首先,测量人员进场后认真阅图,熟悉整个设计图纸,全面了解设计意图,根据现场总体布置,施工进度安排制定放线方案。其次,测量、复核甲方提供的平面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检查无误后办理好交点手续(甲方确认无误后签字方可利用)。再次,根据设计图纸和控制点坐标利用天正8.1软件和cass7.1来计算测设数据,绘制放样详图。第四,根据现场情况,建立测量控制方格网,利用坐标转换计算测量坐标。最后,根据现场布置,建立平面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并按要求预埋控制基点。
3.2.2基线测设
根据甲方提供的控制点,利用全站仪测设“十字”型纵横基线,测量时,以复核符合测量要求的控制点作为测站,后视另外两控制点,选择其中距离较远的点作为起始方向,根据已计算的水平角度和测边长度分别施测点A、点B及点O三个点。水平角测量不少于二个测回。三点测量完成后以O点为测站,后视B点检查角度∠BOA,若角度误差超出10秒,必须对三点重新定位,角度误差在规范围内时,则采用反方向把误差平差到各点,再移动各点位并固定,然后以O点为测站,后视B点或A点,然后施测控制点C点,D点,A、B、C、D点必须引测到不受施工影响,土质较为坚硬,便于保护和以后测量方便的地方。控制点作法一般采用不小于φ20,长度不小于30cm的钢筋打入地面,四周用砼保护,外露长度约10-20mm,并刻画十字丝作为标志。
3.2.3轴线测设
本工程轴线测设主要是工程桩轴线测设。工程桩采用钻孔桩,施工前必须施测出主要的轴线,然后依照轴线测量出各承台的桩位。为了方便测量减少计算量,先按设计图纸各轴线间的尺寸把施工坐标转换为测量坐标。测量时以基线控制点为基点采用极坐标法分别测出纵横各轴线点,检查无误后引测到四周的龙门板上的小铁钉上,用红油漆作好标志并标明轴线编号。
3.2.4桩位的测放与复核
为确保精度,在二级导线控制网的基础上建立轴线引桩,而后将轴线引到围墙上,建立立体式轴线网,以便充分运用各条主轴线并校核方位角。桩位的测放要根据己测放出的建筑物轴线,认真准确的在施工场地上测放出来,并用木桩或钢筋头固定,桩位测放后应进行认真复核,无误后请监理及业主进行复核,桩机就位后还要对桩位进行复核,无误后才能施工。在控制桩布设完毕后,定期对控制桩的坐标进行校核,避免因桩位偏移造成测量结果有误。地下结构施工期间每个月校核一次;地上施工期间每3月校核一次。根据校测数据进行桩位坐标的调整,做好校测记录并存档。
3.3工程施工放样
3.3.1全站仪放样使用说明
放样点:只知道图纸上坐标,而不知道现场位置,需要把坐标所对应的位置在现场标定出来的点就是放样点。
全站仪坐标表示跟图纸坐标对应关系:N(北坐标)—X,E(东坐标)–Y,Z(天顶方向坐标)—标高。
测站点和后视点必须满足的条件:知道两个点的现场位置和坐标,两点之间必须相互看得见。
全站仪的两个最基本的功能:放样和数据采集。
放样:已知现场两个点的位置和坐标:把知道坐标而不知道现场位置的点在现场的位置标定出来的工作就是放样。
放样的具体操作步骤:
(1)在测站点上安置仪器,对中、整平。
(2)按电源键开机。屏幕显示垂直角过零。
(3)动望远镜,屏幕显示V,HR,进入角度测量界面。
(4)按S.O键,进入放样程序,屏幕提示:选择一个文件。
(5)按F3选择跳过,屏幕进入坐标放样1/2菜单。
(6)按F1选择输入测站点,屏幕显示测站点。
(7)按F3选择坐标,屏幕进入测站点的N,E,Z坐标输入界面。
(8)按F1输入,进入集体坐标输入状态,在输入位置显示—-,再按数字键输入具体坐标。每输完一个坐标后按F4回车确认输入。重复此项操作依次输入N,E,Z的坐标值。当输入完Z数据并回车后,屏幕显示输入仪器高。
(9)按F1输入,进入具体数据输入状态,在输入位置显示—-,再按数字键输入具体仪高值。完成后按F4回车,仪器确认对点器所对坐标值,屏幕返回坐标放样1/2菜单。
(10)按F2输入后视点,屏幕显示后视点界面。
(11)按F3坐标,屏幕进入后视点的N,E坐标输入界面。
(12)按F1输入,分别输入后视点的N,E坐标(方法同第8步),然后按F4回车,屏幕显示照准后视点。此时,松开水平和垂直制动螺旋,转动仪器,精确瞄准后视点。(当测站点仪器望远镜与后视点棱镜杆尖满足互相通视,尽可能照准后视点棱镜杆尖位置,使测量结果更精确。)
(13)按F4是,仪器确认现场方位角,屏幕返回坐标放样1/2菜单。
(14)按F3输入放样点,屏幕显示放样点。
(15)按F3坐标,屏幕进入放样点的N,E,Z坐标输入界面。分别输入放样点的N,E,Z坐标(方法同第8步)。输入完毕后按F4回车,屏幕显示输入棱镜高度。
(16)按F1输入棱镜高,完成后按F4回车,屏幕显示放样参数计算。
(17)按F4继续,屏幕显示角度差调为零。
松开仪器水平制动螺旋调整水平读数直到dHR值为0。指挥跑棱镜杆者,把棱镜杆放置到望远镜十字丝竖线的方向上。
(18)上下转动望远镜,知道瞄准棱镜中心,按F3距离,屏幕显示HD,dH,dZ,(HD为测站点到棱镜之间的水平距离,dH为棱镜到放样点间的水平距离
(19)指挥跑棱镜者在望远镜十字丝竖线的方向上前后移动,直到dH为0,此时棱镜杆尖所在位置即为放样点。
(20)按F4换点,屏幕返回14步,重复操作即可。
3.3.2定点放
地下室一层板面砼浇筑完成,待砼干固进行轴线放样,利用全站仪放样四个点。
如下图示:轴线4个交点为下图中所示
图2使用全站仪放样点情况


(1)准备工作
使用仪器为常州大地仪器dtm-112,已经控制点为A、B两点
(2)放样操作
a)在A点架设仪器,打开仪器对中整平,利用三脚对中杆在B点竖立棱镜用于定向。
b)进入操作界面,选择一个文件,选择放样功能,进入坐标放样,选择输入测站点,选择输入后视点,选择坐标,依次输入4个点坐标。
c)退回菜单,选择放样,输入后视点坐标。此时,松开水平和垂直制动螺旋,转动仪器,精确瞄准后视点,仪器确认现场方位角。
d)调节仪器水平制动螺旋读数直到dHR值为0。指挥跑棱镜杆者,跑到棱镜十字丝的竖线方向上,通过在A和1点连接线上前后移动,直到距离差为零时,棱镜杆尖所对的点即是放样点1的现场位置。按上述方法,放样点2,3,4.
e)为确保精度,每个点放样完后,再用全站仪复测一次。4个点放样完,到现场用卷尺拉出2点间的距离以确定是否出现偏差。
f)把四个角点坐标放样到实地后我们就利用钢卷尺来拉距离来确定基础桩的桩位位置,这样只是实用于桩位规则的地方,而对于桩位不规则的就利用坐标;来放样出桩位位置。
3.4建筑标高测量
首先,标高控制点布置在施工现场塔吊上,用红油漆作出倒三角标志,并注明标高数据,作为以后层面标高引测依据。对于标高控制点,定期做复查,以免出现塔吊沉降带来的误差对建筑层面标高引起影响。随着建筑上升,用钢尺每升2层(10m内)为一尺段(并转换一次)分段来做控制各楼层所需标高。每次引测严格从标高控制点引出的原则,避免产生累计误差。楼层上各点标高,采用S3水准仪按照引测出的标高进行测设。
3.5工程测量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对工程质量的作用
在主体结构施工阶段,工程测量对于工程质量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墙柱平面放线、建筑物垂直度控制、主体标高控制、楼板、线条、构件的平整度控制等。其中墙柱平面放线的精确度,直接影响建筑物的总体垂直度,对墙柱钢筋绑扎、模板施工的质量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每次混凝土施工完毕后,第一道工序就是测量放线。通过了测量放线不但能够为下一道工序提供依据,并且能及时发现上一道工序所遗留下来的问题,使得其他专业的施工人员及时处理已经发生的质量问题,避免了问题的累积,最终导致质量事故。
在标高测量控制方面,能为模板施工提供准确的基准点,是模板施工平整度的保证。同时为混凝土施工提供标高控制线,保证砼后的混凝土平整度。精确的标高控制,是施工人员严格按图施工的前提。对于施工面积较大的工程,如何保证模板施工的总体平整度、混凝土面的平整度,基本的前提就是测定一个准确、详细的标高控制系统面。
建筑物垂直度控制测量是主体施工中的一个重点,除了作好每层楼的垂直度观测,为专业质检人员及时检查、调整提供控制数据以外,还为施工人员提供更详细的竖向控制线。由于垂直度控制的好坏是直接反映施工质量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特别在中高层建筑的施工中)。垂直度偏差过大,必须通过装饰阶段的抹灰等措施来弥补。除了所带来的经济损失不说,还会埋下一个隐患:抹灰的厚度过大,容易造成墙面空鼓,从引发外墙渗漏等
质量通病,更严重的情况会脱落,导致高空坠物的危险。
3.5测量放样在施工中的应用
3.5.1全站仪坐标法设站+极坐标法放点
(1)在控制点上架设全站仪并对中整平,初始化后检查仪器设置:气温、气压、棱镜常数;输入(调入)测站点的三维坐标,量取并输入仪器高,输入(调入)后视点坐标,照准后视点进行后视。如果后视点上有棱镜,输入棱镜高,可以马上测量后视点的坐标和高程并与已知数据检核。
(2)瞄准另一控制点,检查方位角或坐标;在另一已知高程点上竖棱镜或尺子检查仪器的视线高。利用仪器自身计算功能进行计算时,记录员也应进行相应的对算以检核输入数据的正确性。
(3)在各待定测站点上架设脚架和棱镜,量取、记录并输入棱镜高,测量、记录待定点的坐标和高程。以上步骤为测站点的测量。
(4)在测站点上按步骤1安置全站仪,照准另一立镜测站点检查坐标和高程。
(5)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拟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
(6)观测员转动仪器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位角,指挥司镜员移动棱镜至仪器视线方向上,测量平距D。
(7)计算实测距离D与放样距离D°的差值:ΔD=D-D°,指挥司镜员在视线上前进或后退ΔD。
(8)重复过程7,直到ΔD小于放样限差。(非坚硬地面此时可以打桩)
(9)检查仪器的方位角值,棱镜汽泡严格居中(必要时架设三脚架),再测量一次,若ΔD小于限差要求,则可精确标定点位。
(10)测量并记录现场放样点的坐标和高程,与理论坐标比较检核。确认无误后在标志旁加注记。
(11)重复6~10的过程,放样出该测站上的所有待放样点。
(12)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待放样点,可以在另一测站点上设站继续放样,但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
(13)全部放样点放样完毕后,随机抽检规定数量的放样点并记录,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偏差值;
(14)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15)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16)填写测量放样交样单。
3.5.2全站仪(测距仪)边角交会法设站+极坐标法放样
在未知点P上架设全站仪(测距仪),整平;在已知点A上安置棱镜,量测棱镜高;在已知点B、C上安置照准标志。测量PA间平距D、高差DH和PA至PB、PC方向间的水平角α,β。用D、α及A、B点的坐标计算P点的一组坐标;用D、β及A、C点的坐标计算P点的另一组坐标;两组坐标的差值不超过规定限差,取中数即为P点的最后坐标。接着根据A点的高程HA和高差DH计算仪器的视线高:H视=HA-DH。如果需要可以将P点坐标投影到地面上,并作好标记。量取仪器高,求出地面P点的高程。最后,用极坐标法开始放样,放样过程与上面的思到16步相同。
3.5.3经纬仪测角后方交会法+极坐标法放样
(1)在未知点上安置经纬仪(或全站仪,当已知点上不便安置棱镜时),整平;在已知点A、B、C、D上安置照准标志。
(2)以四点中较远点A为零方向,用方向观测法测量A、B、C、D、A方向值两个测回;
(3)分两组数据用后方交会程序分别计算测站点P的坐标;两组坐标的差值不超过规定的限差,取中数作为P点最后坐标。
(4)如果测站周围200米以内有两个已知高程的平面控制点,且放样点高程精度要求不高(大于±5厘米),可以观测仪器到两控制点的天顶距两个测回,分别用三角高程反算测站仪器的两个视线高(如果精度要求高或距离大于200米时,则要加入球气差改正)。如果差值不超过限差,可取中数作为仪器的视线高。
(5)如果需要,可以将仪器中心点坐标或高程投影到地面上,作好标记。
(6)用极坐标法开始放样,选择一较远的控制点作为后视方向配置度盘(配置成零方向或方位角方向),用另一控制点检查后视方向,差值不能超过限差要求。如果放样点的精度要求较高,且检核方向相差超过20″时应对设置的方向进行改正。
(7)记录员根据测站点和放样点坐标反算出测站点至放样点的距离和方位角(或相对于后视方向的角度)。
(8)观测员转动经纬仪至第一个放样点的方向上,指挥司尺员用钢尺从测站点沿放样点的方向量取计算好的平距D°,并标定下来。
(9)如果无法直接量取平距,可以用钢尺丈量从仪器中心至放样点的斜距,并测记天顶距(或立角),计算平距D,与理论平距D°比较:ΔD=D-D°,用钢尺在经纬仪视线方向上量取ΔD,标定放样点。(非基岩和砼地面此时可以打桩)
(10)重复8、9步骤,放样出该测站的所有欲放样点位。
(11)照准控制点,检查后视方向。
(12)钢尺丈量放样点之间的间距,与理论值进行比较检核,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误差值。
(13)测量放样负责人逐一将标注数据与记录结果比对,同时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记录,以验证标注数据和所放样点位无误;
(14)如果一站不能放样出所有欲放样点,此时需在测站上利用极坐标法测设测站点,第二次设站,开始放样前还须检测已放出的2~3个点位,其差值应不大于放样点的允许误差;然后继续放样直至放样出所有需要放样的点位。
(15)作业结束后,观测员检查记录计算资料并签字;
(16)绘制测量放样交样单。
3.5.4方向交会法放样
在两个平面控制点A、B上各安置一台经纬仪,盘左后视其它控制点,并对度盘进行坐标方位角配置。计算A、B点至拟放样点P的方位角α、β。旋转经纬仪A使方位角为α,观测员指挥画点人员在两视线交点附近画点P1P2。旋转经纬仪B使方位角为β,观测员指挥画点人员在两视线交点附近画点P3P4。用拉紧的细线P1P2与P3P4定出交点M的位置。两仪器盘右后视控制点并配置度盘,重复3~5步骤得到交点N。当M、N点间距离小于放样点限差要求时,以M、N连线中点作为放样点P,并标定下来。重复上述过程放出其它放样点,丈量放样点之间的距离与计算值比较检核。
5结论
测量工作在房屋建筑工程作业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工程质量的保障以及施工准确的保障两方面的内容,文章对房屋建筑测量的定义、内容、所需的测量技术以及意义进行简要阐述,在此基础上,以宏利办公楼工程施工测量为例,介绍了具体的施工放样操作方法,介绍了全站仪的使用知识,并进行实际的放样工作,为工程的施工节省了大量的费用,该测量法充分显示了测量的实际意义,为更多测量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总之,测量技术随着现代化建筑水平的提升有了长足的进步,房屋建筑测量必将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致谢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们即将大学毕业,在这毕业前夕,我们所做过的最用心的一次作业大概就是写作论文了。它对于我而言不单单是一项必须完成的学业任务,同时在写作期间也倾注了自己的心血与精力,还有最珍贵的大学回忆。而论文的完成则少不了老师和室友同学们的帮助。
首先我要感谢的便是我的导师XXX老师,在写作中遇到困难时,他总是能像知心朋友一样鼓励我。从论文的选题、修改、措辞、定稿等方面,老师始终认真负责地对进行精心细致的指导,帮助我开拓写作思路,对任何提出的问题都给予耐心的解答。
最后感谢母校的栽培,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应有的学习环境与各种学习生活设施。最重要的是大学四年中给我们传授知识的教师们,他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心血,指导着我们不断学习新的技能与知识,教会我们成长。相信多年后我还会记忆犹新,对这里的人和物,都心怀感恩。
参考文献
[1]张建敏.浅析房屋建筑中工程测量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2015,50:152-153.
[2]苏玉波.浅析测量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策略[J].山东工业技术,2016,03:82.
[3]赵凯.GPS系统在房屋工程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技术浅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6,04:271.
[4]陈超.浅析测量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J].才智,2017,30:24.
[5]董新录.试论测量在房屋建筑中的应用[J].江西建材,2016,01:234.
[6]张丽利.GPS在房屋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1:35.
[7]王全飞,杨红波.GPS在房屋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应用与监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2:188.
[8]宋成栋.关于测量放线施工技术在房屋建筑中的实践分析[J].河南科技,2014,09:174.
[9]赵卓辉,王海涛,杨耀,邹爱华.GPS定位测量技术在房屋建筑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2014,05:396-399.
[10]韩春龙.浅析测量在建筑中的应用[J].科技创业家,2013,06:51.
[11]肖显明.建筑工程中的测量方法浅析[J].中国科技投资,2012,27:77-78.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6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