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程概况
该施工组织设计为岳阳市/县应急通信管道工程设计方案。
施工依据:
1、按“原邮电部颁发的(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YDJ39-90)〉的标准”施工。
2、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工程验收暂行规定》〉(YD5043-97)”进行施工。
二、建设方案
本工程沿着市政弱电管网,从校区南门对接,沿弱电分布至各个楼。施工工艺包括:新做直埋、顶管和做人井。
(一)新做直埋及顶管工艺技术以及验收要求
1)对于新做直埋及顶管材料的检查:
在施工之前,对收到的材料进行全部质量检测,不可以只进行抽检。核对PVC管规格、程式和制造长度,并做好记录。所用的塑料子管的材质、规格、盘长、颜色均应符合质量要求和设计规定,一个管孔中布放二根以上子管时,其子管等效总外径宜不大于管孔内径的90%。纯料子管每捆长400米,原材料为高密度聚乙烯,无任何填充料,每捆重量为66.89kg,每捆子管内壁必须有不干胶粘贴,不干胶上附有该捆子管的生产日期、重量、长度及生产厂家。子管应壁厚均匀,表面光泽、韧性好、软硬适度,绕折处无明显发白现象,任取一段投入水中,应能浮出水面。
2)新做直埋工艺要求:
开挖缆沟前的准备工作
路由复测:缆沟开挖前,现场监理员应依据批准的施工图设计,重点做好如下工作:核定光缆路由的具体走向、敷设方式、环境条件及接头的具体地点,是否符合施工图设计;核定地面距离和中继段长度;核定光缆穿越障碍物需要采取防护措施地段的具体位置和处理措施;核定光缆沟坎、护坎、护坡、堵塞等光缆保护的地点、地段和数量;光缆与其他设施、树木、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等最小距离要符合验收技术标准。
开挖缆沟
开挖缆沟前,施工单位应依据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沿路由撒放灰线,直线段灰线撒放应顺直,不应有蛇形弯或脱节现象;缆沟沟深符合如下标准:
A:普通土、硬土、经过市郊、村镇、沟、渠、水塘及穿越铁路(距路面基底)≥1.2米;
B:砂砾土、软石≥1.0米;
C:坚石、流砂、市区人行道、公路路肩≥0.8米;
D:公路边沟,石质(坚石、软石)≥边沟设计深度以下0.4米,其它土质≥边沟设计深度以下0.8米;
E、直埋光缆埋深标准详见下表
缆沟沟底应平整无碎石,石质、半石质沟底应铺10厘米厚的细土或沙土。(对于垫有砂土的石质光缆沟、可将沟深视作光缆的埋深)。缆沟沟底宽为30厘米。
3)直埋光缆回填土
全沟回填分两步进行,单盘光缆敷放完毕后,检查光缆排列顺序无交叉、重叠,光缆外皮无破损,可以首先回填30厘米厚的碎石或细土,对于坚石、软石沟段,应外运碎石或细土回填,严禁将石块、砖头、硬土推入沟内,回土后应人工踏平。待72小时后,测试直埋光缆的护层对地绝缘电阻合格,此时,有排流线的段落,可以布放排流线。下一步方可进行全沟回填,回填土应分层夯实并高出地面形成龟背形式,回填土应高出地面10–20cm。
4)新做顶管工艺要求:
核对非开挖施工现场和会审过的施工图纸现场一致;工作坑位置的选择合理,人工开挖1.5米以上,以确保顶管安全;顶管段长度的确认;进入现场的设备必须严格检查是否有损坏,并进行试运转,保证设备完好(如钻机、导向仪、塑管焊接机等);必须详细了解地下管线情况,并有关联方签字确认表。施工现场必须有足够的安全警示标志,所有施工的材料及设备必须在安全标志以内;参与顶管施工的人员应与报备人员一致;施工人员持上岗证,着装统一,夜间施工时不得大声喧哗,并按要求戴上安全帽、穿反光衣:所有材料应当摆放整齐有序、并堆放在安全标志以内。第一节管子下到导轨上,应测量管子的中线及前端和后端的管底高度,确认合格后,方可顶进;第一节管子顶进的方向准确是保证整段顶管质量的关键,对顶进方位应勤测量,勤检查,对顶进时的坡度和高程及时调整,并细致操作,防治出现偏差:顶管过程中导向仪应时刻按照既定的路由及出管口位置进行导向。
拉管:事先将塑管(PE管)焊接好;拉管过程中用力要均匀,避免用力过猛拉断塑管;拉管完成后,及时用塑料带等将塑管口封住;所有管顶好后,及时按照要求做人手井。
(二)新做人井工艺技术以及验收要求
1)对于新人井材料的检查:
水泥混凝土:人孔上覆混凝土标号为C20,底部基础为C15小石子混凝土。水泥:水泥选用PII42.5水泥,每批水泥进场时应附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合格证书,并由试验室对水泥进行取样检验,检验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审批,经过监理工程师同意方可用于本工程施工。砂:砂子选用天然河砂,砂质洁净、坚硬、符合规定级配、细度模数在2.5以上,按JTJ058-94的标准方法试验,其颗粒级配范围应符合相应要求。碎石:碎石选用级配碎石,粒径级别分别为5-10mm,10-20mm,16-31.5mm。在施工中,根据配合比设计分别选择需要的粒径进行混凝t拌和。砂浆:本工程浆砌片石砂浆采用M7.5,其配合比为:水泥:砂:水=250:1500:280,该配合比已进行试配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复同意使用。积水罐、人孔井盖均为成品,根据图纸设计结构尺寸及相关质量要求进行采购。钢管托架均采用槽钢加工制作,制作成型后进行热镀锌防腐处理,镀锌量为550g/m2。以上材料均按照图纸设计进行进场加工,材料质量均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
2)新做人井工艺要求:人孔基坑开挖
1.对人孔位置纵横向轴线进行精确放样,在根据纵横轴线位置确定人孔边线,确定开挖范围。.
2.根据人孔确定边线对人孔进行开挖。由于中央分隔带范围有限,且路基已施工完毕,土体比较结实,因此基坑可不设开挖边坡。在保证路基、路面结构层尺寸不被破坏的前提下,开挖基坑时可适当加大开挖面,要尽量留出施工人员工作平台。
3.开挖边坡坡面要平整,待开挖至设计标高上10cm左右时,停止机械开挖,改用人工找平,并人工在地面中心挖出积水罐预留槽口。采用小型夯机对基底进行夯实处理。
4.开挖土须堆放在基坑边线40cm外,以免松土洒落至基坑。
人孔基底混凝土浇筑
人孔基底混凝土采用C15号混凝土进行浇筑,混凝土为拌和站集中拌和,罐车运至现场进行浇筑。
1.浇筑前先在基底根据设计图纸尺寸支竹胶板模板,支模要牢固,准确,保证混凝土浇筑边线位置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2.混凝土浇筑时采用溜槽入模,避免混凝土倾落高度大而产生离析。
3.在浇筑过程中,采用振捣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人孔将料布至模板四周,振捣器在边缘振捣时避免碰触模板。
4.在人工布料的同时,根据图纸设计将积水罐安装于底面中心。
5.振捣充分后,对混凝土面进行人工抹平,抹平时根据图纸做出由四边向中的坡面,使中心距四边低2cm。待初凝厚再进行收面,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养生。
6.在此期间注意避免基坑边缘土洒落,影响基底混凝土质量。
人孔墙身砌筑
墙身采用普通砖块以M7.5砂浆进行砌筑。
1.砌筑前先对基底混凝土表面进行清理,对墙身内边线进行放样,确定墙身尺寸。
2.在铺砌第一层砖块前先用在混凝土表面铺砌一层砂浆,铺砌砂浆要厚度均匀,平整,宽度满足砖块宽度要求。砖块在砌筑前宜先用水充分浇湿。
3.在砂浆表面铺砌砖块,砖央铺砌时要注意保持整层砖面高度一致,可用线绳做成每层铺砌平面线。待一层铺砌完成,再用砂浆铺砌,此时砂浆不仅要平铺整个砖面,并要对砖块之间缝隙进行填塞,填塞要饱满。
4.砌筑过程中要时刻观察,砌筑墙面是否垂直,并随时进行调整,在层厚超过四层时可用铅垂掉线控制墙身竖直度。
5.如此反复,知道砌筑到设计标高为止。砌筑过程中应定时对砌筑墙体浇水,使墙体保持湿润。一个人孔应一次砌筑完成。
6.待井身砌筑完毕,对砌筑过程中多余的砂浆进行清除,并用M7.5的砂浆对井身进行抹面。抹面前宜先对井身用水浇湿。
7.抹面时注意抹面厚度均匀,保证抹面厚度不小于1cm。
8.抹面应一次完成,待砂浆初凝后继续浇水湿润,用塑料薄膜覆盖养生,并不断派人检查养生情况,保证砂浆抹面7天保水15天保湿。人孔上覆施工
人孔上覆采用C20混凝土进行预制,预制使用竹胶板作为模板,混凝土地面作为底板。
1.选择平整的混凝土地面作为预制人孔上覆的工作平台,要求地面平整度误差不超过3mm。
2.在地面标出人孔上覆各轴线及边缘尺寸线,根据图纸设计对人孔上覆钢筋进行绑扎。控制钢筋间距,符合图纸设计及规范要求。
3.钢筋绑扎好后,用竹胶板进行模板支护,支护要牢固,确保混凝土浇筑时不变形,不跑模。
4.用塑料垫块对钢筋骨架进行支撑,塑料垫块以梅花形式布设,布设数量以完全支撑起钢筋骨架为准。
5.C20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人工进行布料的方式进行。混:凝土浇筑前对底板撒脱模剂,或撒–层薄细砂,避免人孔与地面粘连。
6.人工布料注意避免碰触钢筋及模板。布料要均匀,使上覆表面平整,布料完后平板振动器对上覆混凝土进行振捣,将混凝土振实,最后用刮尺对上覆表面刮平,确保上覆表面混凝土平整。待混凝土初凝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收面,并用塑料薄膜覆盖养生。养生满足7天保水,15天保湿的要求。
7.上覆安装时用拖车将其运至施工现场,运送时注意对上覆垫盖木条或棉被,运送车辆要缓慢平稳行驶,以免运输途中磕碰。
8.在人孔墙身上打出上覆边缘线,用小吊车配合人工将其准确对中,安装。人孔井盖施工
人孔井盖为通信管道系统专用井盖,为玻璃钢材料制作。我项目将购买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的人孔井盖成品进行施工。
1.施工前先确定人孔井盖中心位置,并根据中心位置按照图纸设计用砖砌筑井盖座。
2.根据图纸设计将人孔井盖安装上砖砌井座上,并用C15混凝土进行缘石浇筑,将人孔井盖固定于井座上。
施工控制要点
1.基坑开挖根据放样轴线及边线进行,确保人孔位置准确。基坑挖方土应堆在人孔边线40cm外。
2.基坑底部必须进行整平、夯实处理。
3.人孔尺寸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混凝土、砂浆必须根据配合比进行拌和,任何人不得私自改变配合比。
5.墙身砌筑几何尺寸及垂直度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6.砌筑施工时,砖块应先浇湿,砌筑过程中保持墙体湿润,抹面施工时墙体应浇湿,抹面厚度不小于1cm,抹面要均匀、平整。砌筑、抹面应一次完成。
7.人孔上覆预制几何尺寸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浇筑上覆混凝土前必须对地面涂洒脱模剂,或铺–薄层细砂。
8.人孔上覆运输过程要注意避免磕碰。
9.人孔井盖应对中,确保人孔位置准确。
10.人孔井盖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11.墙身抹面后在砂浆初凝的时候,对墙身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养生:人孔上覆混凝土初凝后用塑料薄膜覆盖进行养生,;养生要满足7天保水,15天保湿的要求。
三、质量保证措施
(一)组织保证
制定质量目标,建立组织保证机构,包括所有与质量有关的部门和人员,配备专职质量检查员,施工班组配备兼职质量检查员,形式自上而下的质量检查监督工作网络,各级质量管理人员由会管理、懂技术、熟知施工规范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人员担任。
(二)思想保证
在职工中开展广泛的思想教育,使全体职工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思想,根据施工的特点,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施工技术规范及技术操作规程,举办培训班,进行岗前培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
(三)技术保证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公路施工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要求进行标准化施工,以施工操作质量保证工序质量,进而保证施工的质量。
(四)设备保证
保证施工机械的完好率,提高机械的生产效率,加大施工机械的投入量。
(五)施工过程保证
根据施工现场情况,编制好实施性施工方案,严格按照确定的施工方案、施工方法进行施工。加强质量管理工作。坚持工前技术交底工作,使施工人员施工有依据、操作有方法、质量有标准,施工中加强现场技术指导,同时做到上一道工序达不到质量要求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保证每一-道工序的质量。
(六)物资保证
施工材料进场前,首先由项目部试验室进行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能进入现场。每一批材料进场,必需证件齐全,质量合格,按照规范要求的检验批频率进行抽检,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才能使用。各种材料的贮存堆放要按规范进行,防止材料失效和混用。储存时间过长的材料要进行检验或按规定进行处理,不合格的材料坚决不使用。
(七)质量监督保证
坚持质量管理的各种制度,质量评定制度、质量检查制度、质量责任挂牌制度、质量事故报告制度、质量验收签证制度、关键工序质量把关制度,做到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质量检查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的每-道工序中,坚持“三检”制度,上道工序不合格,不进入下道工序,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四、安全措施
1.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工作当作第–位的工作来加强全员安全意识教育,夯实安全基础,强化安全保证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执行《安规》,认真落实检查,建立安全奖罚,有效控制施工安全。工程开工前,项目部组织所有参加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认真学习各项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所有参加人员从思想上高度认识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知道具体的操作步骤及在施工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提高认识,并落实到行动中。
2.现场设一名专职安全员,专门负责现场吊装的安全工作,吊
装时安全员进行全程检查、全程监督,严防闲杂人等进入施工现场,注意观察现场的各种操作是否有违规现象及不安全施工行为并及时的进行制止,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项目部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行使安全监察职能,项目部专职安全员加强安全检查及监督,时刻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
3.加大施工现场防护设施和设备的投入,确保安全资金来源保障。
4.做好各项安全施工预案,作好防范工作,落实各项防大风、防雨雪及防火工作,做好用电安全管理工作。
5.所有进入现场施工人员统一佩戴规定颜色安全帽,悬空作业、边缘作业人员必须同时佩带安全带,安全带钩钩住牢固位置。
6.作好劳动保护工作,为所有工作人员提供劳动部门规定的劳保用品。
五、总结
经过大学的系统性的学习,我已经不再是对本专业一无所知的那个懵懂少年,尤其通过本次毕业设计,我更加的深刻的理解了应急通信管道工程设计有关知识理论,在校生活也让我无论是为人处事还是专业知识技巧都取得了进步,生活中,在大学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认识了很多各个领域优秀的人才,专业方面,如今的我已经能够熟练的掌握运用各项专业知识,能将在学校老师所传授的专业技巧活学活用,现在回想所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虽然我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加以改进,继续磨炼,但我的努力最终也得到了一定的回报,如今能很好掌握知识。我希望我能够一直秉持严谨的做事态度,不仅仅只是在学习上付诸行动,在将来的工作中我也希望能保持现有的心态,不忘初心,在专业的道路上更加努力,砥砺前行,努力成为一个更优秀更全面的人, 我自己在这次毕业论文的制作过程是我的一次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在这次论文的过程中,脚踏实地,不辞辛苦,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勇往直前、坚持不懈的精神是我在这次设计中最大的收益。同学关系也更进一步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听听不同的看法,对我们更好的理解知识,参与设计,所以在这里非常感谢帮助我的同学。
参考文献
[1]丁士昭,《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2]杨德磊.李振霞.傅鹏斌.《建筑施工组织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3]胡兴国.王逸鹏.《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写指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4]卿三惠.《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范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4.
[5]蔡红新.《建筑施工组织与进度控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6]项建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7]李仲杰.《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与进度管理》[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8]高民欢.《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原理及实例》[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
[9]刘伟,《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10]吴继峰.于会斌《建筑施工组织设计》[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
[11]陈翔《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
[12]王卓甫.《工程项目管理风险》[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5.
[13]陈乃佑.《建筑施工组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14]潘全祥.《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15]刘伟.《建筑施工组织与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8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