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w村文化建设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调查基本情况

W村位于Z县南部,是一个自然村。W村共设有4个村民小组,由507户家庭组成,总人口1425人。村民大多外出务工,或从事种植、家庭小规模养殖作为主要经济收入来源。W村具有地理位置、交通条件,但乡村文化建设以及村民思想有待提升,这或许也是广大农村建设的集中问题,也是乡村治理中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人们的思想意识提高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根据调查走访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分析并提出一定的解决方法。

  二、调查发现的问题

  (一)乡村主体素质难以满足乡村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青壮年劳动力因为家庭经济等生活压力外出务工,村里留下很多的老人、孩童,剩余村民主体文化素质偏低,对政策的理解很难到位。因此村庄发展只能靠两委带动,缺乏村民主动的活力与创新力。村两委工资较低,这也是村集体班子引入年轻血液的另一难题。

(二)道德、价值观念不足

在农村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的思想偏执化依然严重,部分村民道德观念的价值取向极端个人和拜金。在涉及到个人利益的集体奉献上明显抵触。同时,随着越来越多价值观的冲击,很多村民受到不良价值观的影响,滋生出一些不良风气,导致传统道德观念逐渐被弱化。这些变化与影响削弱了德治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政策、法律意识淡薄,人情思维解决问题

村民对基本的法律知识、中央下发的基层政策、有关农业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宪法赋予个人基本的权利和义务等都欠缺了解,导致村民对有些问题的想法自以为是,不按照法律及政策来解决。受长期遗留的风气,“人情”也弥漫在乡村中,导致村民在乡村矛盾纠纷的解决过程中更多借助“人情思维”,不利于乡村依法治理。村两委在处理问题时村民总夹带着谁家和谁家关系亲近,即使问题公平解决仍会带来处理问题存在偏心的非议。

(四)适龄儿童教育缺位

村里适龄儿童特别是小学生,家长外出务工,教育方面监督缺位,爷爷奶奶只能负责其饮食起居。受本人文化程度影响,在儿童精神、学业教育方面不能很好的进行辅导及引导。造成有些孩童本就聪明却在学业方面荒废,造成人才上的浪费,让人痛惜。

 三、原因分析

  (一)乡村产业结构单一,家门口缺乏就业机会

乡镇企业数量少且规模一般都较小,所需劳动力少,导致村民在离家近的地方就业机会少。乡镇大多为私营小厂产业结构单一,很多产业仅停留在初级加工阶段,有的企业订单不足,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均衡,缺乏就业保障,往往不能固定工作单位。家乡消费水平低薪资水平较外地发达城市也低,导致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外流,外出务工去满足家庭日常开支以及丰富家庭物质生活。目前乡村人均地少,普通农作物种植难以满足村民生活需要,到农忙时侯还要返乡收获粮食,所以很多农田被承包出去。

 (二)乡村优秀文化被忽视

乡村传统文化经过发展几乎被遗忘殆尽,其优秀内涵也没有对其进行挖掘,这就难以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传承,造成一些乡村文化的丢失。乡村的现实生存条件,受现实生活影响,难以留住人才,农村发展速度自然缓慢呆滞。部分地区的过分追求经济发展,文化建设遭到忽视,本土优秀传统文化工作不到位,不能做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导致传统文化得不到继承发扬。导致有些村民道德与价值观念有些偏颇。

(三)缺乏法律宣传,基层法治队伍少

平常生活中乡镇XX在国家法律法规的宣传讲解方面欠缺。在物质脱贫的同时也要抓紧民众精神层面的脱贫。不能只注重外在文明环境的建设,也要建设乡村文明内涵。基层法律队伍少,村民进行法律方面的疑惑无法得到解决,日常所遇到的法律和要保障的权益得不到保障。同时缺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应在村里张贴一些及时的政策及精神,做到及时宣传。

(四)乡村教育教学设施匮乏,师资条件差

乡村小学教学设施欠缺,小学的生源是附近村庄的学生。镇上小学距离较远,不满足去镇小学上学的条件。乡村小学占地面积较小,没有合格的操场及基本的体育设施,难以满足国家大力倡导的体育教学。从小的体育启蒙对今后儿童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师资不足,教师的学历偏低,教学质量无法保障。此外,由于老年村民的知识及教育水平有限,且忙于家务农活,无法给孙辈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

 四、问题解决方案

  (一)建设乡村人才队伍

人才是乡村文化振兴的根本,没有优秀的人才参与到乡村治理来,再好的资源也难以被发掘利用。所以乡村人才队伍的建设工作是重重之重。第一,发掘培养本村优秀人才,对具备文化水平的村民,进行现代化技术掌握的培训,熟练运用互联网等技术获得知识。逐步培养出适应乡村社会发展的现代型农民。并建立乡村人才激励机制,定期、评选乡村优秀管理人才,给予资金、精神等奖励,提升他们的获得感和荣誉感。第二,结合XX合理引进外部人才,根据乡村对某些方面的人才需求,科学制定人才引进计划。

(二)加强法治宣传,建设优良风气

首先乡镇应有专门的法务团队,定期下乡循序渐进的为村民普法,开展法律讲座等,让法治观念汇聚到每个人的心里。按照法律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自己觉得正确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对村集体领导班子进行培训,领导班子更能根据每家村民所需的问题进行专门的法律普及,让村里也有法务代表人。化解村里各方面的矛盾纠纷,建设社会主义和谐乡村。不光要运用法律解决问题也要用法律保护弱势群体,设立法治援助渠道,用法律手段帮助村民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让百姓们信法、用法,让法治深入人心。

(三)弘扬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良好的家风

弘扬核心价值观,是提高村民道德、价值观念的有效途径。可以引领村民的思想,改善这些自私、迂腐的个人思想。搞好村里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公告栏等即使张贴简单易懂的画报,正能量事例。由基层党组成员创新宣讲方式,选择接地气、通俗化的宣讲方式,益于村民接受。重视优良家风的建设,优良家风能够带动乡村风气转好,从精神层面推动乡村振兴。良好的家风是个人品德养成的启明灯,特别是对孩子从小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改善乡村基础教育条件,引进教育人才

改善基础教育条件,建造操场,完善基本教育设施。联合XX吸引更多年轻人留在乡村,或者下派一些教师,改善乡村教学质量。对小学原有教师培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为孩子们建造图书阅览室,提高阅读量。创造课外学习场所,设专人管理维持秩序。加大对孩子心理健康方面的关注。学校里设置心理健康咨询室,定期对留守儿童等进行心理疏导,使孩子们健康成长。鼓励附近村里的大学生利用假期生活,充实自己并帮助家乡文化建设,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五、总结

针对当前乡村落后等问题,更应充分发挥村民自身的主体作用,把自治、法治和德治融合到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中。消除本村实际面临的问题,自己更了解自身的病症。因此,乡村治理需立足乡村实际需求,依托村民法治思维的建立,全面提升乡村整体素质,让乡村建设越来越好。

关于w村文化建设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w村文化建设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4年1月23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2655.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4年1月17日
Next 2024年1月2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