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借描写花妖狐媚以及封建社会中具有象征特性的女性形象,向我们反映当时封建社会女性的生活状态。在蒲松龄的私塾幕僚生涯中,他看到当时的女性社会地位低下,她们所受的苦难也是数不胜数的,这些女性的悲惨遭遇都让他联想起自己时运不济时所受的磨难。他假借现实中少有的完美的女性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将女性的真善美通过自己的笔表现出来,体现出了丰沛饱满的人情与人性。《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人物勇敢果断,追求爱情,追求自由,是封建社会的一股清流,在现代社会中也有探索的价值和意味。
关键词:《聊斋志异》;性格特点;独立自主;追求幸福
1绪论
1.1研究背景及目的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所著的浪漫主义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山东人,从小天性聪慧,颇负文名。热衷于功名,多次参加乡试都名落孙山。为了生计,蒲松龄开始了教书与幕僚生涯。《聊斋志异》是蒲松龄“一生精力所聚”[1]之书,全文共24卷,涉及人界,妖界,仙界,鬼界,题材广泛。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曲折离奇,作者在书中还假借异史氏这个人物发表自己的看法。文笔简练,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老舍先生曾评价到:“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2]
从成书之日起,就有很多文人学者研究《聊斋志异》,发展成为“蒲学”和“聊学”。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聊斋志异》更贴近于我们生活,教科书中有选用作为教材的《狼》,根据《聊斋志异》改编的电影电视《画皮》、《聂小倩》等等为人民津津乐道。研究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书籍也越来越多,例如山东大学教授马瑞芳的百家讲坛系列《马瑞芳说聊斋》。《聊斋志异》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崇高,虽然有很多前人研究《聊斋志异》,但书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仍然具有相当大的研究价值,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发现。
本论文通过认真研读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从女性自身原因出发,结合时代背景来分析她们的性格特点,她们敢于追求幸福,勇敢有担当。本论文旨在呼吁现代女性不仅要摆脱封建旧思想的禁锢,接受新思想,更要保持纯真善良的天性,在提高自身的能力的同时,拥有人格独立,勇敢的去追求自己的幸福。
1.2研究现状
研究《聊斋志异》的相关论著数量颇为丰富,不论是主题思想或人物形象,还是从其创作手法或是内在意蕴都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自问世至今,研究的范围和内容不断深入拓展,一些关于其中女性形象的论文也相继问世。下面,将对其相关文章做个简单介绍:
司昌晶的《蒲松龄塑造的女性形象分析》中认为,《聊斋》中的女性大多具有反抗意识,她们追求独立自主,这恰恰体现了蒲松龄对人身自由,精神自由的一种渴望。
鲁民禹,由爱萍的《<聊斋志异>中的爱情题域浅论》中指出《聊斋志异》通过故事中塑造的由爱而生,为情而死的青年男女形象,表达了青年男女应该追求真爱,反对封建礼教对人性的禁锢。
马瑞芳在《马瑞芳说聊斋》中对鬼女,狐女进行了分析,认为《聊斋》不仅描写了各式各样追求幸福的女子,也描写了逆来顺受的女子,但是其中大部分还是描写了古代男子三妻四妾、女子三从四德的生活。蒲松龄写了女性的反叛意识,但从他的作品中还是能看出他深受时代的拘束,这是一种时代的限制。
郑元清在《论<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中将书中的女性形象分为两种:一种是异类幻化的女性,她们是具有形态美、智慧美、人性美的花妖狐媚;一种是拥有现实社会气息的各类世间奇女子。通过对比加深读者对封建社会女性的认识。
梁艳萍在《浅析<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中选取了蒲先生笔下典型的女性形象,从人性、人智和人所具有的的反叛意识三个方面来分析书中的女性形象,说到蒲松龄用文人之笔写出了封建时期拥有新思想的女性。
李志红,毕研华的《社会性别理论下<聊斋志异>文本统计及其女性形象分析》将《聊斋志异》中写女性形象的篇目统计出来,让我们看到在封建文化、封建男权社会的重压下女性的生活状况,方便我们对其女性形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另外还有赵美科的《略论蒲松龄的爱情观》、辜美高的《蒲松龄的妇女爱情与婚姻观》等等来研究蒲松龄笔下的女性形象以及爱情婚姻观。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发现,研究者不仅从女性人物本身及其所处的历史背景出发,还从蒲松龄的生活经历,以及所处的历史背景等方面入手,对蒲松龄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进行不断深入的分析,很多文章指出蒲松龄笔下的女性敢于追求爱情,追求幸福,充满了现代女性的特点。同时也有作品指出了《聊斋志异》里面对于爱情的描写有局限的一面,即三角关系的存在,表现出当时女性所具有的时代性,同时也体现出作者蒲松龄受时代局限性的一面。
1.3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文本细读法来进行研究。本文的研究之前,阅读了较多的图书馆藏书,也运用互联网的浏览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后整理汇总,以作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文本细读法通俗来讲,即对文本本身进行一种语义学的解读方法。它是实证性的、具体的解读方法,所以它要求从文本中找根据,将文本本身作为一个独立的符号结构。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多次对文本进行细读,去细细咀嚼和品位作品本身,以期了解作品内涵。本论文的研究也是通过对于《聊斋志异》这部著作以及前人的研究资料的研读和考究,从而确定本论文的论题以及论点论据,进而撰写本论文。
2《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性格特点分析
《聊斋志异》中有近百篇描写女性人物形象的作品,蒲松龄描写的这些女性或娇憨,或可爱,或泼辣。写人不重样,写鬼不重彩,写妖不重媚。蒲松龄以异史氏自称,在他笔下书中的人物重情重义,书中的女性形象比男性形象更重情义。在书中,女子突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注重内心的诉求,追求心灵的解放。在面对爱情时,她们不是唯唯诺诺,只会遵从父母之命的小女子形象,而是追求自己心中所向往的爱情的勇者;在面对生活时,她们也不再是依附于男人的菟丝花,用自己的经济头脑经营家庭,给家庭带来富足;在面对恶势力时,她们比男子更大胆,更有计划,就像古希腊的复仇女神一样。她们随时代的发展,获得时代的特点,不断的向前进步。
《聊斋志异》一书,不像是《女则》中通过采集古代后妃的得失事迹并加以评论,以此来教导自己如何做好一位称职的皇后的书;也不像《女诫》是用来教导班家女性做人道理的私书。《聊斋志异》描写的女性人物形象大多是一些追求自由平等具有反抗意识的XXX女性,像《鸦头》中的鸦头为追求心中的爱情,违抗母亲的命令跟书生私奔。还有《武技》中工夫了得的尼姑,她们不拘泥于世俗,天真浪漫。《聊斋志异》中还描写了一些被封建思想彻底残害的女性形象,她们的行为荒诞,思想腐败,在压迫中扭曲了自己的思想,即可怜又可恨。像《画皮》中王生遇到的女子,美丽妖娆而有剧毒,最后王生死于其手。蒲松龄像传统的中国人一样也注重因果报应,相信善恶终有报。这些害人、伤人的女子最后都受到惩罚。
《聊斋志异》中描写了近百篇关于爱情婚姻的故事。如果说《红楼梦》通过长篇描写了几十个性格特别突出的女性人物形象,那么《聊斋志异》所描写的就是单个的小人物的生活。《聊斋志异》通过小故事加上异史氏的点评,将书中的一个个女性变得丰满而有个性。同枝不同叶,同叶不同花。通过研读《聊斋志异》,将其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如下分类:
2.1追求自由爱情的女性
在封建时期,女性生活在一个长期被压迫的封建社会,自主意识较薄弱。大部分女性活在男权社会的阴影下。封建礼教的束缚,三纲五常教条化思想,女性都直接或间接的接受男尊女卑的思想,从而失去了自主意识,成为管制家庭的工具。在大环境的压抑下,有意识的女性开始觉醒,走上了反抗封建男权社会的道路。在蒲松龄描写的《聊斋志异》中,女性人物主体意识开始觉醒,她们不再依赖于父辈,夫族的势力,为自己的幸福做打算。在《聊斋志异》中,这些女性自由的支配自己的意识,安排自己的命运,冲破了传统封建女性遵从男权思想的禁锢。
蒲松龄生活的清代,婚姻都是依据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成。婚姻并不是像现代社会一样以爱情为基础,男女之间的结合依靠于父母撮合。单就蒲松龄自己来说,他的婚姻也不是自由恋爱而是父母之命,在蒲松龄的《叙刘氏行实》中了解到,刘氏是一个穿着粗布麻衣,沉默少言,勤俭持家的形象,这跟《聊斋志异》中所描写的女性形象不太相同。那么蒲松龄是怎么写出这么多神仙眷侣,浪漫情人的呢?
在蒲松龄的幕僚生涯中,有一个女子给他孤寂又苦闷的生活中带来点点亮色。命运弄人,红颜已是他人妇——孙惠的小妾顾青霞。据考证,蒲松龄给顾青霞写了很多诗词,在她逝去的时候还写了一篇悼文。至于顾青霞是蒲松龄的红颜知己还是梦中情人,时代久远,已经无从考证。蒲松龄不可能没有幻想过得到一个美丽贤惠,有诗情画意的妻子,碍于现实,这种理想只能寄托于书里。所以在蒲松龄的书中,婚姻基本上是以爱情为基础,书中的女性也是突破了封建教条思想的禁锢,勇敢追求自身幸福。
在《聊斋志异》中,女性勇敢的追求自身的幸福,寻找终身伴侣讲究一个“情”字;她们不再是等待男子追求欣赏的“窈窕淑女”[3],也不再是“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4],她们积极主动的寻找自己的人生伴侣。在《红玉》中是红玉主动爬上冯家的墙头,对冯生含笑示爱;《画壁》中的少女见了朱举人之后主动追求,为其在画中世界生下一个儿子。在《香玉》中,牡丹花精香玉是一个花魁,喜欢上黄生之后,大胆的去追求,成为花鬼之后,一如既往的追求爱情,直到感动上苍。
以《连城》中的连城为例。连城是一个出生在官宦世家古代女子,书中并没有描写连城的样貌,只“史孝廉有女,字连城,工刺绣,知书”[5]一句。像《射雕英雄传》中的比武招亲的穆念慈一样,连城的父亲史孝廉也答应了女儿以诗征婿的请求。大胆的连城借着“刺绣择夫”的名义去冲破封建礼教的牢笼,为自己幸福生活做准备。乔生的诗赢得了连城的芳心,连父却嫌弃乔生家贫,毁约以待之。连城生病,乔生就取一块心头肉让她病得以痊愈。在要成婚之时,却被王化成从中破坏。连城信守承诺,以死明志,这种为了心上人自杀的举动,超出了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乔生也在连城死后撞地而死,所谓情深意重。
作为封建时期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女子,私相授受始终有违她纯真善良的初心,她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契合。他们的故事一波三折,上穷碧落下黄泉,连城看到乔生的决心后,做出改变,进行反抗,在地府将清白给了乔生,后又让乔生将其遗体要到乔生家中去复活。连城让我们看到旧时女子思想上的转变,在挣扎中前进。她对爱情的追求直白的让我们感受女性觉醒后的决心。世上知音难觅,连城的一生因为乔生而具有新的特色,跟乔生的相遇,让连城寻找到知音,寻找到真爱,连城完成了自己的转变,从一个“木偶”转变成了一个追求幸福追求自由的女人。
2.2拥有侠肝义胆的女性
传统的封建男尊女卑思想使得历史更像是一部男性的奋斗史。史书中关于女性的描写寥寥几笔,女性大多依附于男性而存在。蒲松龄幕僚生涯的所见所闻让蒲松龄看到了女性坚强刚毅的一面,于是用笔将其所见所闻记录在《聊斋志异》中。主要以《侠女》、《商三官》、《张氏妇》,三篇为例。《侠女》是以侠女为父复仇作为主要情节,《商三官》中商三官的形象也是通过其复仇经历所体现出来的。《张氏妇》中的妇人则是在兵匪肆虐时女性奋起反抗的典型代表。《乔女》、《仇大娘》中也是体现了女子的过人胆识与出色计谋的,《乔女》主要是写一个貌丑的寡妇报恩的故事,《仇大娘》是写不计前嫌为家族做贡献的女性形象。这一类故事中的女性,他们不仅有智慧,更有过人的胆量。
《侠女》中,侠女为报父仇而带着母亲隐居在一个小山村里,以做针线活来养活家庭。随后遇到顾生,他们像一对夫妻一样生活,却没有结婚,这样的生活延续到了母亲去世前。母亲死后侠女开始复仇,至于复仇的原因,书中并未详细告知。为报杀父之仇,侠女的复仇计划从搬家开始就在进行,完成则在其安顿好家人之后,这足以体现侠女的深思远虑。《商三官》同样是一个为父报仇的故事,故事在父亲被豪绅打死下展开,商三官在哥哥们报官失败后挺身而出。商三官了解豪绅的喜好,放下自己的身份,伪装成一个伶人,借与豪绅“留与同寝”[6]的夜晚,商三官成功报仇,随后自杀。异史氏评价到“愿天下闺中人,买丝绣之,其功德当不减于奉壮缪也”[7]。蒲松龄对商三官的做法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张爱玲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写道:男子憧憬一个女子的身体的时候,就关心到了她的灵魂。在《乔女》中,孟生一眼就看中了乔女的灵魂,在书中乔女是一个“有女黑丑:壑一鼻,跛一足”[8]的女性,算是一个实打实的丑女。孟生向乔女求婚,因为乔女志不二嫁,拒绝了孟生,但乔女将孟生视作自己的知己。孟生死后,她为报知己之恩,在无赖要瓜分孟生的家时,争其家产,抚其遗孤,撑殖其户,表现出士为知己而死的美德。她们身为人妇恪守本分,在面对困难时又表现出大丈夫般的气度,乔女与恶势力直接斗争,对簿公堂。仇大娘更是以德报怨,尽管在闺阁中娘家人对她不好,但在家庭落败后并没有抛弃娘家,主动承当起照顾娘家的重任,相比于两个哥哥,仇大娘体现的大义值得我们学习。
如果说在蒲松龄描写的敢于追求爱情形象的女性是他心中的白月光—-顾青霞,那么这类女性形象描写大概就是对于古代女性所具有的的过人的胆识和气量的缩影。
2.3擅长经营理财的女性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主要是指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下的小商品经济(也叫一般的商品经济),它既不等于资本主义经济,又与自然经济在本质上相互对立。中国封建社会小农经济一直占社会的主体地位。在明清时期,商业繁荣,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在重农轻商的封建思想的环境下,手工业不断发展,自给自足过量,出现了供销关系,兴起了商贸城市。商业的繁荣促使商人阶级日趋稳定,形成团体。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以他敏锐的观察力和超前的思想,还有广博的见闻,注意到了女商人的存在。在科举制盛行之下,文人之间都以讨论八股文为荣,士农工商,阶级明显。蒲松龄却毫不掩饰自己对女性商人的赞美之情,于是就出现了20多篇描写商业女性形象的文章,她们美丽聪明,又善于经营,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里,她们在精神上的独立意识转化为经济基础的独立。在《鸦头》一文中,美丽的鸦头作为一个娼妓,她骨子里的商人意识并没有在污浊的环境中被淹没。在私奔这个计划中,鸦头可谓是有力的的企划者,王生充当执行者。私奔后,“王与仆人躬同操作,卖酒贩浆其中。女作披肩,刺荷囊,日获赢余,顾赡甚优。积年余,渐能蓄婢媪,王自是不着犊鼻,但课督而已。”[9]鸦头的对未来的规划让他们私奔后的生活有了甜蜜质感,鸦头就像一个创业者,将他们的家庭从一无所有改变到稍有富余阶段。
《鸦头》体现的是对小康生活的向往,那么《黄英》跟《小二》则是商业上的成功者,她们在商业上的成功证明了男性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的主导地位开始动摇。《黄英》中的女主人公黄英是一个由菊花修炼成女性,蕙质兰心,把种花卖花当做事业,靠劳动致富。面对马子才的的“卖菊花贪财亵渎斯文”的理论,她有自己的一套想法,她认为“人不可苟求富,然亦不必务求贫”[10]。随着市场的发展,以及技术的支持,渐渐的她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富商,这种靠自身技术进步获得的商品化也体现了现代社会弱肉强食的规则。《小二》一文中女性商人的形象更加明显,文中的小二能够准确的预测市场的变化,出现了早期的集资办厂行为。书中描写到“女为人灵巧,善居积,经济过于男子。”[11]小二有着运筹帷幄的商业经营手段,在生意上,开设琉璃厂,高瞻远瞩,将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在面对员工时,她奖罚分明,员工有了归宿感。就这样数年后,便财雄一方。此外,她乐善好施,对贫穷的人给予资助,为游手好闲的人提供就业机会,在闹饥荒时,对村民们施粥,体现了她重利又重义的性格特点。
上述的女性形象让我们认识到了古代女性聪慧机智的一面,她们富有经济头脑,个性坚强,品德优秀。这些品质在21世纪依然能散发光芒。
2.4性格变态扭曲的女性
孔子曾说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12];。故《聊斋志异》中不仅描写了美丽善良的女性形象,还描写了一些被封建社会残害女性形象。我国的传统文化,嫉妒是一种恶德。在中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女性应该是贤明大方的一家之主,侍奉老人,管理家事,照顾小孩。就要像乔女一样,有高尚的品德和过人的能力。但是蒲松龄并不是一位完全的理想主义者,他理想的乌托邦是有界限的,他的乌托邦在刻画少女形象的时候可谓是不遗余力,他从来不会吝啬那些美妙的词语,但在描写的丑恶的现实的人的时候,蒲松龄的笔可谓是最有力的武器。
除去那些光怪陆离,情情爱爱的理想世界,蒲松龄还向我们展示了封建会黑暗的另外一面,其中有很多描写女性因为嫉妒而变得丑恶的故事。像《江城》中的江城,《马介甫》中的尹氏,《鸦头》中的老鸨,《莲香》当中的李小姐,《胡四姐》中的胡三姐。这类女性形象都是蒲松龄塑造的比较成功的悍毒妒妇形象,她们的强悍粗暴善妒已经不能用言语来形容,行为也令人发指。
《江城》中高番见到江城时,可谓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13],高番回去马上就跟母亲商量结婚事宜。江城是美丽的、温柔的,才会让高番那么急切的想要与其共度一生。结婚后,江城爱发脾气,并且有虐待高番的迹象了,这个时候高番决定先送她回家让岳父管教一下。一年之后,在岳父的安排下,两人重修旧好。不久,江城原形毕露。这时刚刚有个人给高番介绍了一个妓女,江城知道后可不得了,抓奸成功,可怜的高番又被毒打了一番,此后便是更加的变本加厉,高番在自己家里的生活就像地狱一样。一天高番跟侍女说了几句,江城怀疑他跟侍女有私情,一顿毒打,更甚至将他们肚皮上的肉割下来交换着贴在对方身上,如此种种,不可胜数。温柔可人的江城突如其来的变化,常人都无法接受,但奇怪的是,高番再拒绝一次之后便接受了这个事实,彻底成为供其消遣的一枚棋子。
《马介甫》里的尹氏比江城可谓更加恶毒,江城在嫁人前是美丽的,活泼可爱的。尹氏一出场就奠定了她恶毒的人物形象,他的丈夫杨万石可谓惧内明显,活脱脱一个“妻管严”,江城只是对自己丈夫不好,尹氏的存在让杨万石一家人都过不下去,逼死父亲,害死弟媳,还有那个小妾不知性别的孩子,一桩桩一件件,放在现在都可以判刑,但在那个时候,杨万石畏惧于尹氏的恶威之下,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亲人一个个离自己而去。
《聊斋志异》还有有少量的写女性在丈夫出门后,难耐于寂寞做出的各种各样的让当时所不齿的事情,这里面的女性角色无一例外到最后难逃于刑法的处置。
《犬奸》描写的就是一个商人妇在商人外出经商期间,与家中白狗进行交媾,某天商人回家与商人妇同睡一床,狗认为商人“占用”了自己的物品,将商人咬死的故事。商人妇这种离经叛道的行为已经被当时所不齿,特别是与畜生交合这样的事情,是对文明社会的践踏。官府将商人妇与狗同堂审问。狗一见到夫人情绪就比较激动,立刻扑上去想与其交媾。官府衙役看到这一幕,商人之死水落石出。妇人和狗都判了刑,被一寸一寸地割死了。狗本来是看家护院的,也可能是商人用来看住女子不与其他人来往的一个监视器,没想到却成了商人妇用来派遣寂寞的工具。这种丑恶的现象在蒲松龄先生的笔下缓缓展开,我们就像在衙门的看客一样,面对这种污浊的环境,还在谈笑风生,甚至将这件事情作为笑话互相传递。在污浊的社会环境中,我们就是罪恶的旁观者。
在《聊斋志异》中这种恶毒到丧失人性的人物形象比较少见。明清时期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女性看到男女之间的不平等。这种心理的不平衡使女性的心理扭曲,女性就开始以一种不正常的方式来获得心灵的愉悦与平等。不得不说女性之所以成为这样与中国封建社会几千的年的精神压迫是有关的。
3对现代女性的启迪
《圣经》里提到女性是男性身体里的一根肋骨所造,这句话向我们揭示了西方观念里女性是依附于男性的,这跟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的一样的——女性依赖于男性。《聊斋志异》的成功之处,就在虽然写的是书生跟小姐的故事,但却摆脱了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固有的模式,那种以男性为主体地位的模式转变成了以为女性为中心,体现女性独特一面的新型模式,在《聊斋志异》中我们沉浸于婴宁的笑声中,我们对黄英的独特的经营模式也感到好奇,连城的文采与勇气我们鞭长莫及,娇娜的那份知己之恩更是让我们钦佩。她们美丽而冷静,幽默又睿智,她们的身上有着我们现代新女性的特质,独立自主,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
3.1内外兼修,现代女性品质之保障
《聊斋志异》中描写的女性形象女性大多是腹有诗书气自华,不管是花妖狐媚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平凡的女性,她们无一例外都具有很高的文学素养,喜欢读书,喜欢作诗,寻求志同道合的伙伴。在《聊斋志异》对女性的描写中,女子往往德才兼备,美貌与智慧并存。
就像上文所提到的连城一样,连城对乔生的喜欢始于诗作,陷于才华,忠于人品。连城自己是一个爱读书的女子,才会想以诗觅婿。自身的文学素养本来就很高,才会想要寻找一个志同道合之人,这样两人的生活才不会因为没有话题而产生矛盾。除了连城,书中众多女性皆内外兼修。在快节奏的生活下,现代女性碎片化的阅读时间较多,捧书静读的时间减少,现代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有才华,有古典气息女子。九年的义务教育,现代女性拥有了基本的文学素养,有了一定的欣赏能力,但是达到才女这个水平的较少。所谓物以稀为贵,因为《中国成语大全》而被我们认识的“白话灵犀”组合,还有最近很受欢迎的武亦姝,这些女子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满满的书香气息。
在读书时期,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的考试书籍;在工作时期,工作的繁忙也让我们失去机会;至于结婚后更是以家庭为主,以孩子为生活的重心。内心向往“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质,既然内心向往,那就应该付诸实践。不能成为一个在读古人诗词时发出几句写得真好的感慨的人,要做到像以前那样以诗会友,寻找心心相惜的伙伴。所以在这里呼吁现代女性不要只在乎外在的形象,更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做一个内外兼修的女人。
3.2俗而不媚,现代女性生存之利器
世俗这个词现在看来有点贬义的意思,现代男性因为钱财这类的问题在女性这里受了挫折,总会说一句:你们这些女人真世俗。现代男性喜欢什么样的女性呢,第一永远细心静听不和男人争执的女人,第二是可以照顾家庭的女人,第三保持天真纯洁的女人,第四才是那种可以在事业上给予他帮助的女人。当然男性对我们的看法我们可以不那么在意,但是活的更轻松更自在不是更好吗?
《聊斋志异》中就有一位保持天真童心又兼顾世俗的女性形象——婴宁。婴宁天真浪漫,活泼爱笑。正是因为她的浪漫天真才吸引了王子服的注意力,在婴宁的身上处处体现着天真与活泼,一举一动都是随性而为,王子服一见倾心。作为一个现代女性,要能够在不动声色中取得成功。我们也要学会在男性仍然占据主导地位的现代社会中保持自己天真的本性。在注重血脉传承的中国,人的一生离不开结婚生子,大部分女性会想要获得更好的生活而被打上世俗的标签,这些评价中有来自男人的也有来自女人的,世俗这顶帽子放在谁的头上都有点贬义的意思。如果我们像婴宁那样,天真善良,又懂得做人之道,这些在现代社会的生活中可以减少一些与上司之间的摩擦,婆媳之间的矛盾。有利于工作稳定,家庭和谐。
3.3独立自主,现代女性立足之根本
作为女人,应该怎样生活才最痛快呢?是做一个全职太太,依靠丈夫的工资过日子;还是自己独立,努力上班,为自己生活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前者我们也不能否认,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但是我更支持女性成为一个有独立的现代女性,思想独立,经济独立。
女性独立并不是那种模糊性别,失去自我的张狂的女性,也不算那种说自己只花自己钱的女性就是独立。真正的独立是意识上的独立。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同样也会影响经济基础。《聊斋志异》中有不仅仅只是描写了爱情,还有很多追求独立自主的人物形象,比如侠女、连城有自己的独立自主精神。在《黄英》中黄英对于理财的超前意识,让黄英的生活不依靠于男性一方面,在经济方面拥有绝对的自立。对于我们现代女性来说,我们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女权主义开始兴起,但这并不是真正的女性独立自主。
真正的独立女性是内心自由的女性。她们不为别人的眼光而活,就像杨丽萍一样,记者问她:“你是为了舞蹈才不要孩子的吗?”她回答说:“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而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14]在她的心里,她一直是自由的,她对舞蹈的热爱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我们要清晰的认知到自己所处的社会地位,不活在别人的阴影中,独立而坚强,做一个不依附于任何人的独立个体。
结语
在《聊斋志异》,描绘了一个玄幻而美妙的世界,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人物形象的那种纯粹的幸福观令人羡慕不已。时代一步一步在开放,女性思想在慢慢转变。通过分析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对女性形象的描写,我们看到了古代封建女子的生活印记,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之时中国还处于封建社会,但是在蒲松龄的笔下我们看到了新的文化思想,女性形象不再是千篇一律,她们大胆的追求自己想要的幸福,懂得生活之道,自己也有为家庭创造幸福的能力。在《聊斋志异》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女性蓬勃发展的生机之美,对于我们处在这个发展的社会,我们更应该像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人物学习,在生活中,积极进取;在爱情上,勇敢追求;在家庭中,有持家之道。我们应该更进一步的发掘并学习传统女性人物性格中的优秀的一面,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现代女性。
参考文献
[1]蒲松龄.聊斋志异[M].北京:中华书局,2013:1.
[2]引自互联网数据老舍评《聊斋志异》[txt]百度,2017.3.
[3][4]吴明星选编.诗经[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2:
1.100.
[5][6][7][8][9][10][11]蒲松龄.聊斋志异[M].北京:中华书局,2013:107.111.111.384.178.437.113.
[12]孔子著、吴明星译注.论语通译[M].吉林:吉林出版集团责任有限公司,2009:212.
[13]蒲松龄.聊斋志异[M].北京:中华书局,2013:113.
[14]梁妮.杨丽萍:一个用舞蹈书写生命的诗人[txt],百度,2017.
[16]马瑞芳.幻由人生:蒲松龄传[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
[17]安宁.缘来不喜,离去不伤:聊斋里的禁忌之爱[M].黑龙江:哈尔滨出版社,2016.
[18]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
[19]蒲松龄.白话聊斋[M].陕西:三秦出版社,2012.
[20]马瑞芳.马瑞芳揭秘《聊斋志异》[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
[21]刘玉川.《聊斋志异》女商形象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5.
[22]沈卓.巾帼亦可胜须眉——《聊斋志异》中女性商人形象浅析[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3):71-73.
[23]魏霞.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情爱观[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4(6):36-39.
[24]尚振艳.浅析《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从爱情背景和社会背景看聊斋女性[J].女性研究专题,2007.9.
致谢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我的大学生活即将划上句号,在这四年里,我在这所学术氛围浓郁的学府耳濡目染、受益匪浅。在学富五车的老师们的敦敦教诲下,我学习到了许多新的专业知识,自身素质有很大的提升。
感谢这篇论文所涉及的各位学者,如果没有各位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帮助和启发,我将很难完成这篇论文的写作。在此,我衷心地感谢!
特别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在论文写作期间,她对我进行了无私的帮助和指导,她常常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为我提供翔实的资料,不厌其烦地提出许多有益的修改意见,每次的面谈指导、每次的电子邮件,都对我的论文写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让我深受感动!在此,特向老师表示我最诚挚的感谢!
感谢我的同班同学、室友,是你们丰富了我的青春年华,让我的青春纪念册更加五彩斑斓,与你们一起生活学习的经历,我将铭记于心!
感谢我的家人,谢谢你们的理解与支持,谢谢你们无私的爱!
由于篇幅与本人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和指正!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22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