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案例

摘要:音乐由节奏、音高、强弱等基本元素构成,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让学生学习音乐而不结合身体是不全面的,尤其是部分乐感差的学生,他们在用耳朵听音乐时不能真切的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律动,那么,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如何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呢?通过教学实践达尔克罗兹发现,人的身体也能感受音乐,例如人的开心的时候,情绪亢奋,手舞足蹈;人在生气的时候,眼睛发红,四肢颤抖,让学生接受音乐训练,首先要训练的就是人的身体,在本文,笔者以自己的教学经验为基础,以《森林狂想曲》欣赏课为案例,分析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关键词: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小学音乐,音乐教学

  案例背景:

《森林狂想曲》选自小学音乐人音版教材四年级下册,是一首由吴金黛、徐仁修二人为森林量身打造的自然音乐,该首作品收集了大自然中鸟类、青蛙、蝉鸣、水流等多种大自然的声音,又伴有竖笛、小提琴、大提琴、钢琴等多种乐器的演奏,制作新颖,充满创意,让人似乎身临其境的站在大自然中央,充分表现出了人与自然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景象。

四年级的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对音乐知识有一定了解,能掌握音乐简单的节奏、旋律、强弱特点等,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音乐动作表演、创作,同时,四年级学生有着好玩、好动、好奇的特点。因此,将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引入小学音乐课堂,通过肢体动作的辅导学生学习音乐,不仅能起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还是发挥学生参与音乐的积极性,使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注意力。

  教育案例:

《森林狂想曲》节奏工整,旋律平缓,因此,在欣赏该首作品时,使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易于加强学生对该首作品的律动体验,根据全曲的结构特点,我将班上分为两组,A组的同学使用多个铃铛组成的手摇铃,B组的同学使用三角铁。

在“二八”的节奏音型时(见谱例1),B组的同学使用三角铁每两拍敲一下,A组的同学跟着一起拍手掌。

在长音的节奏型时(见谱例1),A组的同学不停晃动多个铃铛组成的手摇铃,B组同学跟着一起。

谱例1: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案例

在音乐的后半段旋律展开部分,A组合B组的同学们手臂外扩,用来表示音乐的展开部分。(见谱例2)

谱例2: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案例

相比过往的音乐课,单纯的用眼睛看视频,用耳朵听音乐,学生很难真正意义上产生对音乐的感知力,但加上体态律动,学生们能用身体感知音乐的旋律高低、速度快慢、节奏特点,并且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同学们一听有动作的引入,学习积极性顿时高涨,主动探究这音乐的节拍点和规律,可见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课堂中的有效性。那么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还可运用那些方法将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和音乐教学结合起来呢?

  一、以节奏为切入点

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学好节奏才能进一步学习音乐的旋律、节拍等,在《森林狂想曲》中,我抓住以下三点,让学生运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感知作品的节奏变化。

(一)感知节奏时值

许多节奏感不好的同学,往往把握不住时值的长短,例如一些同学能掌握四分音符的时值,却掌握不好八分音符的时值,每次在学习“二八节奏型”的时候,总不能保持时值的均匀,只让学生硬唱,硬学,学生很难体会到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区别,而让在《森林狂想曲》中,主要有两种不同时值的节奏型,第一种就是八分音符,第二种是三拍或四拍的长音,为了让学生体验到不同节奏音型细微的时长变化,我先让同学们跟着音乐找规律走路,有的同学听每一个音都走一步,有的同学每两拍走一步,在同学们大致熟悉后,让学生们在每两个“二八节奏型”的第一拍敲一下铁(见谱例3),在长音节奏型时连续晃动手铃,通过手部运动,感知节奏时值。

谱例3:

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案例

(二)感受节奏强弱变化

强弱变化是音乐节奏中较容易区分的部分,学生能直观的通过聆听,分辨出节奏的强弱规律,一般来说,每一小节的第一拍就是强拍,但在《森林狂想曲》中,我将每一乐句的第一拍当成强拍,之后让学生跟着音乐强拍,自己区分出每一个乐句,有了强拍这个引导点作为乐句的区分点,学生在欣赏该首作品时,能对这首作品的结构更加清晰。

(三)理解不同节奏类型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身体表现出不同的节奏型,例如在学习波音节奏时,教师可以一边弹奏波音,学生一边走路,在之后音乐欣赏过程中,一旦听到波音演奏,学生就会做出相应的身体反应,当然这个动作并不是绝对的,有些同学会发挥自己的想象,用手腕手掌做出波浪般摆动的动作来表现出波音记号的理解,在《森林狂想曲》中,节奏类型比较单一,在遇到长音节奏时,我让学生快速的晃动手铃做演唱,或者打开手慢慢的打开手臂,表现出对音的延续。

  二、以速度为切入点

音乐的速度快慢是乐曲情感变化的标志,通过身体的动作幅度大小,能表现出速度差异和音乐情感。音乐速度较快时,情绪紧张,身体肌肉也会跟随着着小幅度的快速颤动;音乐速度较慢时,情绪平静,身体肌肉相对放松舒展。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用脚步、手臂、肩膀甚至整个身体的自由摆动感知音乐的速度变化,先从慢速开始练起,之后用动作练习渐快、减慢的速度,从不同幅度大小的动作中体验音乐细腻的情感变化。

  三、抓住体态律动的游戏特点

小学阶段的孩子有着好玩、好动的特点,他们对游戏会表现出极高的兴趣,音乐作为愉悦身心的一种方式,课堂上引入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法和游戏有着莫大的相同点,学生在自由摆动身体时,也是一种游戏玩耍的过程。例如我在《森林交响曲》这节课中加入了体态律动,同学们一听用摆动肢体的方式欣赏音乐,兴趣顿时高涨,整节课下来,同学们表现出了比往日更高涨的学习积极性。

  总结

在传统的音乐课上,学生都是端端正正坐着唱歌、欣赏音乐,但使用这种教育方式,学生往往不能真正体会音乐的美感,因此,我使用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教学,激活音乐课堂氛围,让学生跟随着音乐放松身体,用器官和肢体感知音乐,提高对音乐的审美。

  参考文献

[1] 杨芹.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运用分析[J].神州,2020(12).

[2]陈洁.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与小学音乐课堂的水乳相融[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9(07).

[3]杨丽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40712.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2年7月28日
Next 2022年8月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