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将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无疑带来了信息爆炸的局面,对于学习者而言,面对着形形色色的知识,如果没有适当的对知识进行管理,难以进行有效地学习。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教育以及学习领域的重大改革,促进了知识管理的发展。社会性软件作为新一轮互联网革命的推动者,与个人知识管理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并将会对个人知识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把社会性软件作为有效地工具,探索一种适合一般学习者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应用模式,在这个信息日益增长的年代显得越来越重要。
关键词:社会性软件;个人知识管理;应用模式
1、研究概述
1.1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是以“知识”为核心资源的经济时代,知识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以及作用也是越来越重要。
1.2研究意义
基于Web2.0的时代已经到来。随着web2.0的技术日趋成熟,作为其一部分的社会性软件,对推动新一轮互联网革命起着重要的作用。伴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在知识的海洋中邀游,而面对着大量的信息,人们更多的是无所适从的表现。因此,个人知识管理能力成为信息时代决定一个人成功重要因素。尤其是当代大学生,面对如此巨大的信息量,更应该有一套完善的个人知识管理的模式。社会性软件作为新一轮互联网革命的推动者,使得它与个人知识管理存在了一种天然的关联。各类社会性软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作用侧重点不一,同时个人学习风格与智力能力也存在着差别。社会性软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有着多层次应用,如何利用这些平台和软件来实现自身的知识创新、发展成为个人知识管理必备的能力。利用社会性工具,既能很好的发挥联通主义,达到知识的交流效果,同时也能对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如何利用社会性软件进行个人的知识管理显得尤其重要。本论文则建立一种社会性软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模式,并进行试验,从而希望能得出一种较为合理的应用模式。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个人知识管理在国内研究已兴起十余年。早期的个人知识管理更多的侧重在图书馆管理,个人知识管理的内涵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上。但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个人知识管理相关的关键词不断多元化,近年来,个人知识管理越来越多的与web2.0,e-learning,博客,网络自主学习,社会性软件,应用模式等关键词挂钩。不难看出,web2.0下的社会性软件与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且更多是对其应用模式进行关注,其研究成果也是日趋丰富。其中在社会性软件中,以博客与个人知识管理为主题的文献更是居多,因此可以看出,社会上的专家学者不仅仅关注社会性软件对个人知识管理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不难发现,专家学者们发现了博客对于个人知识管理的发展起到了更好的促进作用,应该可以考虑作为一个平台去进行个人知识的管理。这充分说明当前在研究内容上已经开始更加注重应用领域的研究,同时也显示出广大学者对该主题的重视程度,反映出研究的热点和趋势。
国外对于教育领域上的知识管理最先是由英国剑桥大学学者哈格(D.H.Hargreaves)于1999年在英国教育研究刊集(BritishJournalofEducationalStudies)发表在《创造知识的学校》(Theknowledgecreatingschoo1)一文中。但是国外对于知识管理的侧重点更多是放在教学设计,教学管理等教育领域和企业管理上,并对其进行绩效的分析,不断的改进,从而推动教育以及企业的发展。与国内稍微不同的是,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国外更多的把个人知识管理与e-learning的研究放在了比较关注的地位,影响比较深远的两篇文献有AndreasAusserhofer的《迈向终身化学习社会的知识管理和E—learning》(E—learning&KnowledgeManagementtowardsLife—longEducation),DarrellWoelk的《知识管理和e-learning的整合》(Integrationofe-1earningandKnowledgeManagement)。
1.4研究方法
1.4.1文献研究法
主要为搜集与本论文有关的信息及资料,从而拓宽思路,比较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一、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对国内外有关社会性软件以及个人知识管理的文献、期刊、相关书籍等进行系统性地查阅,浏览相关的网站,获取社会性软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模式研究的相关性资料。
二、理论研究。从总体上分析,目前对社会性软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模式的研究还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个人性以及随意性比较强,缺乏系统性的理论基础。本论文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并进行比较深入地分析。
1.4.2问卷调查法
本文主要通过设计和发放电子版和纸质版的调查问卷,调查出目前社会性软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以此为基础提出在社会性软件支持下的知识管理的模式。
1.4.3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指以实践者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课题,在实践中并为了实践的一种研究活动。
1.4.4准实验研究法
准实验研究法主要是指无须随机地安排被试时,运用原始群体,在较为自然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处理的研究方法。
2、相关概念的界定
2.1个人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
知识管理是近十年才提出的新的研究热点,而个人知识管理则更为新颖。目前关于个人知识管理的研究仍然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定义。在各种定义中,比较有影响的是由X的教授PaulDorsey提出的,他认为“个人知识管理应该被看作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一套解决问题的技巧与方法。”也可以引用Frand和Hixon对个人知识管理的定义“它是一种概念框架,指个人组织和集中自己认为重要的信息,使其成为我们知识基础的一部分。它还提供某种将散乱的信息片段转化为可以系统性应用的东西的战略,并以此扩展我们的个人知识。”德超认为个人知识管理包括三层含义:首先,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新知识,吸取和借鉴别人的经验、优点和长处,弥补自身思维和知识的缺陷,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特色;其次,对个人已经获得的知识进行管理;最后,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以及长期以来形成的观点和思想再加上别人的思想精华,去伪存真,实现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激发创造出新的知识。应该说,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的获取、选择、组织、传播、共享和创新的过程。
2.2社会性软件的相关理论
社会性软件是对近几年互联网上新出现的一些网络服务形式软件的称谓。它是利用网络系统突显个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关系,帮助人们建立社会网络和自由组织群体,在使用过程中自下而上地促进集体协作、促进用户与信息组合在一起以网络形式服务的软件。社会性软件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始终强调的是网络环境中人类的交流与信息的共享。一般来说,社会性软件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社会性软件首先是个人软件,是个人参与互联网络的工具,个人软件强调是个体自主性的参与以及发挥;社会性软件构建的是社会网络。这种社会网络中包括弱链接也包括强链接不同的链接关系在不同的时候所呈现的社会价值是不同的;社会性软件是个人主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社会性软件构建的社会网络关系链上蕴藏着一定的社会价值。而这样的社会价值通常又被称为社会资本,体现为社会网络链接关系的社会资本是社会运转的重要的基础之一,也是个人被纳入社会的主要途径之一。
3、社会性软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应用的分析
3.1理论分析
3.1.1多种社会性软件的综合使用才能全面支持个人知识管理
每个人的学习风格与智力水平都存在差异,某种软件或者某种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在某个人身上成功了,但如果直接套用到另一个人身上,却不一定会得到同样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个人知识管理软件的适用状况亦然。就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社会性软件而言,目前不存在某种社会性软件可以从功能上全面支持个人知识管理。从各类社会性软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应用的分析中已经显示,各类社会性软件虽然存在不少共性,但各自的功能特性存在较显著的差异,这就使得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作用点不一,如社会性网络关注人际关系网络的建立、E—mail、IM主要作用在于人际交流支持方面,社会性标签BBS的功能体现在基于主题的讨论,Wiki侧重团体协作与知识共享。因此,要全面的支持个人知识管理,必须要多种社会性软件进行综合的运用,要打破使用一套软件系统即可全面支持个人知识管理的迷信。
3.1.2整合各类社会性软件,实现对个人知识管理的全面支持
社会性软件的应用广泛且种类繁多、可选择空间大。因此,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风格与需要,灵活地选用适合于自己的几种或多种社会性软件进行组合,实现各种应用的相互耦合显然十分必要。本文尝试研究出一种应用模式,在研究的基础上整合运用各种类别的社会性软件,以期实现对个人知识管理各个环节的有效支持。
3.2技术分析
3.2.1技术相通
社会性软件工具不仅易学易用,而且几乎都使用相通的网络协议与技术,如HTML、XML、RSS等,可以把来自不同系统的内容整合到一个系统平台中,实现不同系统的相互镶嵌、连通及功能的松散联合。
3.2.2简单易用
简单易用是社会性软件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并且使用的软件都是在日常中最为常用的,因此更加得到学习者的青睐。我们所提倡的整合是各种社会性软件的相互镶嵌,个人无需重新学习某类社会性软件的使用,只需将自己熟悉的软件进行相关链接、相互连通,保证用户对软件的熟悉度与原有的人脉网络。
3.3社会性软件支持的环境的搭建的分析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带来了教育以及学习领域的重大变革,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以及学习的方法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也促成了个人知识管理的发端。网络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网络的应用由信息资源的互联转化为人的社会互联,在这样的条件之下,社会性软件应运而生。社会性软件作为新一轮互联网革命的推动者,注重的是人与人在信息上的共享,这使得它与个人知识管理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必然联系。
如何才能够更好地学习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最实际问题。而社会性软件无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有效办法。通过便捷即时的沟通手段(QQ)、支持网络自主学习(博客)、在线协作学习(比如Wiki)等等,社会性软件可以实现双向性整合,一方面将互联网整合到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学习之中,另一方面,将日常学习整合到互联网之中。这种整合使得跨越时空,无所不在的学习成为了一种可能,人们可以从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或者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由此可见,无论是从社会层面还是个体层面上说,都为个人知识管理创造了一个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4、社会性软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模式构建
4.1社会性软件在本科生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模式构建调查情况
4.1.1调查目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本科生利用社会性软件个人进行知识管理的现状,分析本科生在个人知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此次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及问卷的发放
本次调查以我校本科生的教育技术学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98%。
4.1.2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本科生对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以及社会性软件相关技术的了解及应用情况、知识的获取方式、知识的分类及存储习惯、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态度和实施、知识的更新与创新能力方面的内容。
4.1.3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对象之中,男生15人,占总人数的15%,女生85人,占总人数的85%,大四学生为90%,研究生为10%。
二、网络应用情况
调查显示,上网很方便以及比较方便的学生分别占68%和30%,仅有2%的学生觉得上网不太方便。这也说明我校学生的上网条件非常优越。26%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时长4小时以上,46%平均上网时长2至4个小时,25%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时长1至2小时,仅有3%平均上网时间时长在1小时以下。这也说明我校学生是具有利用社会性软件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条件的。
三、对个人知识管理的状况以及相关技术的了解与应用情况
导学也就是社会性软件中的向导,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对个人知识管理主要起指导性作用,对整个小组起到管理的作用。学习者在导学的引导之下,通过社会性软件进行一系列的活动,比如创建编辑词条、修订完善词条、发起话题、参与讨论、交流共享等达到知识管理的目的。
社会性软件将人们现实中的社会圈子搬到网络上,可以根据不一样的条件建立属于自己的圈子。学习者可以通过该平台在网上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在该网络上相互交流,从而实现网络化学习的多样性。一方面,社会性软件平台顺应网络时代发展的需要,紧密地将人们联系在一起;令一方面,个人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自觉行动,提升自身价值的必要途径。因此,这二者之间势必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学生对知识管理的态度决定了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施。通过调查,大多数人对于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很模糊,或者说缺乏刻意进行知识管理的意识。基于学生对个人知识管理概念的了解,30%的学生认为个人知识管理一般重要,26%的学生认为个人知识管理比较重要,42%的学生认为个人知识管理很重要,只有2%的学生认为个人知识管理不重要。这也说明学生已经意识到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这对实施个人知识管理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他们已经具备知识管理的意识,能够主动的获取相关知识,大部分对自己所需要补充的知识都具有比较明确的方向。同时,经过笔者对个人知识管理的名词解释,他们很多人都表现出计划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愿望,在主观方面,本科生对于个人知识管理的认识还远远不够,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知识管理的认识。
虽然社会性软件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技术以及平台,但是真正利用社会性软件进行知识管理的情况却不是很乐观。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大多数人基本处在听说过、知道一点点的情况,即使了解一点的技术也只有Blog、Wiki、社会性软件、网摘。相关社会性软件的使用情况与了解情况基本吻合。调查结果说明,尽管社会性软件给个人知识管理带来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以及理念指导,但是我校学生在个人知识管理中并没有发挥出社会性软件应有的价值。
通过此次调查发现,社会性软件在本科生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模式构建主要分为知识需求分析、知识获取、知识存储和组织、知识表达和交流、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等七个过程,且后面六个步骤是一个螺旋上升,不断重复循环的过程。
四、知识需求分析
知识需求分析是个人知识管理的第一部分,只有了解自己需要哪方面的知识,才会对这方面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通过网络寻找相关的信息资源。通过社会性软件平台,个人可以通过首页及时了解到最新的消息,了解到哪些知识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当然,进行之前,学习者首先要对自己的认知结构有明确的认识,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以及通过何种方式得以弥补。通过此次调查可以发现,大多数本科生有比较强烈的知识需求。
知识需求是个人知识管理的基础,学生必须明确个人在学习中所要掌握的知识。调查发现,我校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十分明确。30%的学生选择专业知识、25%的学生选择人际交往知识、28%的学生选择实际工作知识,7%的学生选择心理调节知识、10%的学生选择兴趣爱好以及其它知识。关于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获取知识的问题,81%的学生认为课堂上的知识不能够满足对知识的需求,他们往往会通过会查阅专业的文献资料、通过参加公共活动和社会实践扩展知识面、通过网络进行自我知识的丰富。只有18%的学生认为课堂上的知识能够满足其需求。
五、知识存储和组织
在本科生存储知识方式方面,记在脑子里为10%,记在笔记本上为12%,以文档方式保存在电脑或者移动存储中为68%,有专业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为6%,放在博客等可以和人交流的知识管理工具上为2%。
在本科生收藏存储网上资源的方式方面,内容和会写到WORD保存为18%,使用收藏夹为60%,网页另存为为13%,使用网摘为8%,其它为1%。
六、知识的获取
传统的知识获取知识的方式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二是学习者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获取知识。但是在社会性软件平台上,学习者获取知识的过程与传统的方式相比又有明显的差异。由于社会性软件是一个互动性的网络平台,学习者无论谁都可以成为它的用户,学习者同样也可以通过该平台认识一些新的朋友。另外,由于该平台具有类似于百度等强大的搜索功能。一方面,当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话,就可以在该平台输入关键字来查找自己想要知道的内容。另一方面如果学习者想要查看该领域权威人士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的时候,只需要在此平台上输入该权威人士的信息,就能很快地进入该权威人士的博客以及微博来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动向。对于处于同一层次的人士来说,即使大家来自于不同的对方,甚至对对方一点都不了解,也可以通过该平台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在社会性软件平台,对于新知识的获取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自己所结识的朋友的网络日志来获得;二是通过此平台能够进入一些专家学者等权威人士的博客来获取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向。这些都是通过社会性软件平台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结果表明,过半数的本科生都喜欢通过网络的方式解决困难。另外,本科生不能坚持更新博客,个人知识管理的主观意识还不强。
在社会性软件上,学习者可以从以下几种人学习自己知识。一是来自于学习者自己原来的同学,无论是和自己想要学的知识是相同还是不相同,都可以通过社会性软件显示最新的动态信息,自然而然也就能够了解这些在关注什么,如果刚好自己对这方面有兴趣的话,学习者同样也可以分享此类信息。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性软件上也有了微博、博客等内容,学习者完全可以通过该平台对某些专家或者学者进行访问,对这些专家或者学者的最新动态及时地了解,使自己所学的专业性知识更加地全面。另外,学习者可以通过社会性软件访问著名企业家以及创业大亨,能够进入他们的主页,通过分享他们的日志,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了解创业方面的知识,从而为自己今后走向社会打下比较好的基础。
对于知识获取的主要方式,68%的学生选择了互联网的方式,10%的学生选择图书馆,课堂上老师的传授占10%,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占6%,通过社会实践的占6%。这说明互联网成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
通过此次调查可以发现,网络资源的无限性为知识的获取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通过此次调查可以发现,本科生通过社会性软件进行个人知识的获取首先要确定自己的信息需求,也就是说要清楚查找的信息类型,其次,要确定信息的来源。非常关键的事情就是要清楚信息检索的方法,比如主题目录、搜索引擎。目前使用率最高的是百度搜索引擎。
七、知识交流与表达
关于本科生对于知识交流的看法,没有什么效果的为5%,获取知识的效率更高为61%,可以通过互联网有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为12%,更容易产生灵感以及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为16%,其它为6%。大部分本科生认为只是交流能够促进个人知识的成长,并且认为个人知识管理可以提高获取知识的效率。
在本科生知识表达能力偏好方面,不记录为8%,以普通的文字描述方式记录下来为63%,利用写故事或者图片故事的方式记录为15%,手工绘制图形或者利用一些思维视化工具为10%,其它为4%。
经过此次调查发现,部分本科学生感到知识表达的困难,本科生普遍喜欢用普通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知识。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本科生学习者很少采用故事以及图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学习,他们对于隐形知识的发现以及表达能力还远远不够,尽管本科生认为利用互联网与他人沟通与交流,但是大部分人并没有发现个人知识管理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知识交流还处在显性知识转移的层次。
八、知识的创新
由于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平台,知识的获取与传播都是在知识共享的前提条件之下进行的。在社会性软件平台上,学习者不仅可以对自己的读书笔记进行分享,也可以转载他人的网络日志。学习者在更新自己原有的图式之后,一旦对问题就有了新的看法可以及时地分享给大家,这也形成了知识源泉,同时这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创新。在个人知识管理与创新能力的相关性问题上,近92%的人认为个人知识管理可以提高创新能力。
九、知识共享
对于是否愿意与别人共享自己的知识成果,72%的学生选择了经常共享,20%的学生选择了偶尔共享,8%的人选择了从来没有共享。对于知识成果共享的方式,口头交流比较多,占了62%,而专业的知识共享工具以及网络平台等比较少,分别占了10%和18%,10%的学生选择了其它方式。关于是否会对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62%的学生选择偶尔能够提出自己的见解,仅有6%的学生选择经常能,而其它学生选择不太能或者不能。这也说明大多数人只是创新能力比较低。
十、知识应用
不一样的人往往会有不一样的兴趣爱好,在加上互联网的复杂化,各种各样的信息会层出不穷,这就给信息的整合造成了一定的麻烦。基于社会性软件平台的社会性软件无疑就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社会性软件,学习者能够快速便捷地获取不同的信息。比如学习者看到一篇对自己产生浓厚兴趣的文章时,只要点击分享,就能够转载到自己的空间。学习者只要阶段性地对各类文章进行分类整理,就能够很好地对自己空间的知识结构进行充分地把握,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个人认知结构体系。这种知识整理方式一方面有助于对旧知识进行巩固以及再次认识,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激发个人灵感,从而挖掘新的知识。
在社会性软件平台上,学习者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都可以及时地分享以及收藏。学习者只要点击收藏的快捷键,就可以将日志转到自己的知识库(博客)里面去的。另外,对于不同时间段转载到学习者自己知识库中的内容,要实时进行修改和整理,并及时归档,把同一类型或是同一个知识点的文章及时做好汇总,提取核心内容,做好学习笔记,写出学习心得。对比前后几次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及时更新原有的图式结构。因此通过社会性软件平台,学习者对知识的整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转载过来的文章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这些文章对某些问题看法的异同点,并做相关读书笔记的汇总;另一方面,对比自己原有的想法和现在的理解,有针对性地更新自己原有的图式。
本系列共设置了3道题。首先,调查学生进行知识整理的情况,大部分学生会定期整理学习笔记,只有12%的学生是从未整理,但是仅有5%的学生会上课后就立即整理,其余学生都是每周一次、一个月一次、半年一次。由此可见,大部分人都会定期整理学习笔记,但是频率并不高。其次,调查学生整理以及存储知识的方式。当问及在网络上浏览到一则对自己很有用的信息时,您会怎么做这个问题时,8%的学生选择多看几次,记在大脑里,30%的学生选择拿出纸笔,立刻记录下来,38%的学生选择将信息保存在自己电脑的硬盘里,11%的学生选择将信息发表在自己的网络空间上,比如博客、网页,与大家一起分享,10%选择其它方式,3%的学生选择不采用任何方式。当问及在对资料进行分类管理时会使用什么工具时,电脑硬盘建立树形结构文件夹以及office工具是学生比较常用的知识管理工具,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会在自己电脑硬盘或者存储工具上建立树形结构文件夹,也有72%的学生会使用office工具进行个人知识管理,而专业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数据库工具以及其他工具的使用频率比较低,分别为7%,9%和2%。
社会性软件上的传播者往往个性突出,去中心化,去草根性。每个学习者都可以成为知识传播的中心,而且在这些学习者的周围往往会围绕着一大批的同学,每个学习者都可以在这里开辟出属于自己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比如撰写日志,转载他人的日志,也可以分享自己的心得日志。另外还设置权限,对其他用户的访问权进行限制。对于个人知识管理来说,使得大量的知识信息能够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而社会性软件独特的人际网络,也为这种知识的传播提供了某种可能,另外通过网络日志的转载,共享,可以使得知识迅速在网上蔓延开来。这同时也便于学习者及时了解信息,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从而实现个人知识管理的实时性。通过社会性软件,我们很容易地就能分享他人的日志,了解别人的兴趣爱好以及研究领域。通过转载他人的日志,实现知识的传播,结合自己的理解,我们就能有所收获。
由于社会性软件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即在网络上人人都享有绝对的平等。个体成为传播的起点和终点,抛弃了以往的那种中心权威,每个人都可以作为知识的传播中间节点。在社会性软件平台上,人际互动是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同时信息的流通也显得非常频繁。作为信息流的知识,在此平台上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那里。此传播的工具主要有Blog、Wiki等平台工具。通过这些的应用可以使我们的视野更开阔,了解到同行的研究现状以及本领域的研究最前沿知识情况。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大多数本科生认为社会性软件可以使知识进行得到有效的传播。
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社会性软件在本科生个人知识管理占有比较高的比例。从总体上看,社会性软件在本科生个人知识管理中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接受度较高,这也为本科生运用社会性软件进行知识管理提供了很好铺垫。
4.2要素提取
4.2.1导学要素分析
社会性软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之中,导学扮演了多种角色。首先是以指导者的身份出现,主要起引导辅助性的作用。在前期引导学习者进行知识需求分析、明确主题,辅助学习者通过社会性软件开展个人知识管理的活动。其次,参与到整个知识管理的过程之中,与学习者进行同步交流或者异步交流,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的相关性问题。最后,由于学习者在学习中虽然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的知识,但是太多的知识会造成学习者不知所措。这就需要导学对学习资源进行规划与设计。
4.2.2学习要素分析
在整个应用模式之中,学习者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自主学习、探索学习以及协作学习已经成为了学习者最基本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在整个模式中主要扮演着以下角色:首先学习者是资源的贡献者和拥有者。学习者围绕自己所要学的主题,通过社会性软件从网络上获取知识,也可以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发布到社会性软件上,与大家一起共享。同时也可以分享其他成员添加的知识,从而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其次,每位学习者是平等的参与者。每位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以及空间上的限制参与到学习当中,可以参与其他人发起的话题,可以自己发起话题与其他人讨论。最后,学习者是积极的协作者。任何学习者都可以参与到其中,真正体现出了协作的乐趣。
社会性软件为大家提供了一个优秀的个人知识管理环境,不仅仅是个资源共建的平台,也是个知识共享的平台,更是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正是通过社会性软件这个平台,将导学、学习者以及学习的整个过程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了一个共同体。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构建社会性软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模式需要的要素确定为:导学(导向)、学习者、过程以及环境。
4.3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
学习者作为社会性软件的主体,无论是确定主题,还是知识的获取、共享、交流以及应用都起着主导的地位。虽然学习者处于主导的地位,但是导向的作用不容忽视,每一个阶段都需要导向的参与、帮助以及指导。社会性软件为个人知识管理的进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由此可见,以上要素相互制约又相互关联,每一个要素都非常地重要,因此,要对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引起充分地重视,把握每一个要素所发挥出的作用,以便有效地开展个人知识管理活动。
4.3.1提出模型
通过了解社会性软件与个人知识管理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SNS平台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模式初始模型,主要如下:
4.3.2各模块的功能进行分析
导学也就是社会性软件中的向导,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对个人知识管理主要起指导性作用,对整个小组起到管理的作用。学习者在导学的引导之下,通过社会性软件进行一系列的活动,比如创建编辑词条、修订完善词条、发起话题、参与讨论、交流共享等达到知识管理的目的。
过程主要分为知识需求分析、知识获取、知识存储和组织、知识表达和交流、知识共享、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等七个过程,且后面六个步骤是一个螺旋上升,不断重复循环的过程。
SNS叫“社会网络服务”,主要是指建立社会关联、反映社会网络的社会性软件。SNS平台将人们现实中的社会圈子搬到网络上,可以根据不一样的条件建立属于自己的圈子。学习者可以通过该平台在网上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在该网络上相互交流,从而实现网络化学习的多样性。一方面,SNS平台顺应网络时代发展的需要,紧密地将人们联系在一起;令一方面,个人知识管理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自觉行动,提升自身价值的必要途径。因此,这二者之间势必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一般来说,在SNS平台上学习者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基本上都需要以下几个环节:
一、知识需求分析
知识需求分析是个人知识管理的第一部分,只有了解自己需要哪方面的知识,才会对这方面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通过网络寻找相关的信息资源。通过SNS平台,个人可以通过首页及时了解到最新的消息,了解到哪些知识是自己真正需要的。当然,进行之前,学习者首先要对自己的认知结构有明确的认识,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以及通过何种方式得以弥补。
二、知识的获取
传统的知识获取知识的方式主要来自于两方面,一是从老师那里获得知识,二是学习者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获取知识。但是在SNS网络平台上,学习者获取知识的过程与传统的方式相比又有明显的差异。由于SNS是一个互动性的网络平台,学习者无论谁都可以成为它的用户,学习者同样也可以通过该平台认识一些新的朋友。另外,由于该平台具有类似于百度等强大的搜索功能。一方面,当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话,就可以在该平台输入关键字来查找自己想要知道的内容。另一方面如果学习者想要查看该领域权威人士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的时候,只需要在此平台上输入该权威人士的信息,就能很快地进入该权威人士的博客以及微博来了解该领域的最新动向。对于处于同一层次的人士来说,即使大家来自于不同的对方,甚至对对方一点都不了解,也可以通过该平台成为非常要好的朋友。在SNS平台,对于新知识的获取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自己所结识的朋友的网络日志来获得;二是通过此平台能够进入一些专家学者等权威人士的博客来获取该领域的最新研究动向。这些都是通过SNS平台获取新知识的重要途径。
三、知识的整理及图式的更新
在SNS平台上,学习者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都可以及时地分享以及收藏。学习者只要点击收藏的快捷键,就可以将日志转到自己的知识库(博客)里面去的。另外,对于不同时间段转载到学习者自己知识库中的内容,要实时进行修改和整理,并及时归档,把同一类型或是同一个知识点的文章及时做好汇总,提取核心内容,做好学习笔记,写出学习心得。对比前后几次对同一个问题的理解,及时更新原有的图式结构。因此通过SNS平台,学习者对知识的整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转载过来的文章进行归纳、总结,找出这些文章对某些问题看法的异同点,并做相关读书笔记的汇总;另一方面,对比自己原有的想法和现在的理解,有针对性地更新自己原有的图式。
四、知识的传播
由于SNS具有去中心化的特点,即在网络上人人都享有绝对的平等。个体成为传播的起点和终点,抛弃了以往的那种中心权威,每个人都可以作为知识的传播中间节点。在SNS平台上,人际互动是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同时信息的流通也显得非常频繁。作为信息流的知识,在此平台上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那里。此传播的工具主要有Blog、Wiki等平台工具。通过这些的应用可以使我们的视野更开阔,了解到同行的研究现状以及本领域的研究最前沿知识情况。
五、知识的共享及创新
由于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信息传输、接收、共享的平台,知识的获取与传播都是在知识共享的前提条件之下进行的。在SNS平台上,学习者不仅可以对自己的读书笔记进行分享,也可以转载他人的网络日志。学习者在更新自己原有的图式之后,一旦对问题就有了新的看法可以及时地分享给大家,这也形成了知识源泉,同时这也是对所学知识的创新。
目前SNS平台的应用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但其主要应用于商业以及人际关系方面。而对其应用于个人知识管理方面较少,通过上面几个环节的描述,希望能够争取更多的人在此平台上开展学习活动。
5、社会性软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模式的效果分析
准实验研究方法本来是心理学研究中所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近年来已被国外教育界引入教育研究中,为了能在教育技术领域运用这种方法,这里对准实验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进行阐述。严格地说,准实验研究是指在无需随机地安排被试时,运用原始群体,在较为自然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处理的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非对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这种准实验设计常应用的情况是:需要安排两组被试作为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研究,但又不能按照随机化原则重新选择被试样本和分配被试,只能采用原始组作为实验组和控制组。准实验研究数据处理时,采用如下方法:首先处理前测数据,检验在实验要考证的问题上实验组和控制组原有的近似程度,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只有当两个组在考证问题上原有水平相接近时,才继续进行准实验研究。其次对实验后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先计算各组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再对实验组和控制组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检验(Z检验),通过检验确定进行实验后两个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差异程度如何。
本研究选取了我校教育技术学大三学生为研究对象,共30个同学,分为两组。1组15名学生为控制组,采用课堂讲授、上机实验和作业相结合的传统教学方法;2组15名学生为实验组,采用社会性软件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时数均为1个月。在前2周,两个班均采用传统教学法,并接受学业成就前测;后2周,实验组接受网络学习的实验因素处理,控制组不接受实验因素的处理。
本研究采取了“前测——后测非对等控制组实验组”的准实验设计,实验中,实验自变量是教学方法,其他均为常量。具体方案如下:首先,控制班采用课堂讲授、上机实验和作业相结合的传统教学方法。这里的传统讲授法教学方法的操作性定义是在每次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面对全班同学讲解有关教学内容,必要时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室)辅助讲解(与实验班相同),同时还要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并时常让学生回答问题或者阐述自己的观点,完成课堂上的练习。其次,实验班采用采用社会性软件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实验结果的定性定量分析及实验结论如下:
被试的选择差异会对实验的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产生影响,因此实验前,对两个组进行相似性的调查分析。
定性分析。实验组和控制组按随机原则进行分组,因而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学习能力、智力、知识结构等方面没有显著差异。两组在所学课程、任课教师、授课方法均完全相同,各科科目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和控制组在男女比例上以及人数上也没有显著差异。在实验期间,实验组和控制组只有在课堂中的教学方法不同,其他方面均相同。此外,在实验之前以及进行过程中,教师对两个班的教学态度和教学热情及期望等都是平等的。
定量分析。实验前,我们对控制组和实验组进行了前测,问卷都是封闭性问题(学生信息技术能力问卷调查表),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其中5分表示程度最好,1分表示程度最差。自我感觉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Z=0.4),自我感觉信息技术动手操作能力(Z=0.29),自我感觉信息技术评价和选择信息的能力(Z=0.3),自我感觉信息技术的呈现信息的能力(Z=0.47),自我感觉信息技术处理信息的能力(Z=0.29)等。
前测结果及分析如下:实验前,控制组和实验组在信息技术五方面能力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很高的相似性。
在课程结束之际,分别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调查,实验组调查问卷回收15份,控制组回收15份,为比较两班学生对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的态度是否存在差异,对统计数据利用x2进行差异程度检验。下面根据调查研究结果加以讨论。
在兴趣、态度、能力等方面调查结果处理及分析。采用李克特五点量表,其中5分表示最好状态,1分表示最差状态。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如表所示。
从上表的数据可以看出:①实验组的各项得分均高于控制组;②实验组的兴趣增加程度明显高于控制组,而实验之前,实验组的兴趣略低于控制组,这就说明,采用社会性软件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③控制组对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感到不满意,而实验组对采用社会性软件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满意程度介于比较满意和不确定之间,而且两组对彼此采用的教学方法的满意程度呈显著差异;④实验组与控制组在帮助别的同学方面呈现了显著差异,而且实验组的明显高于控制组;⑤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自己的学习收获方面的认识上没有显著差异。
实验的效度和信度分析,该实验的内在效度较高,理由如下:(1)该准实验设计采用的是前测——后测非对等控制组实验组设计,实验既有实验组又有控制组,且实验组和控制组又具有极大的相似性;(2)实验自变量只有一个,且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控制得比较好。此外,该实验的外在效度也较高,因而便于再推广。理由首先实验不是在实验室中进行,而是在自然环境中的教室以及自然班中进行;其次,由于实验的进行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条件,因此,实验的信度也较高。
学习效果分析。通过考察X2检验,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对学习效果的态度,对学习效果的调查包含三个问题,分析结果如表所示。结果表明,在社会性软件支持下和传统教学两种条件下,学生对三个问题回答的差异量均大于X20.05,P<0.05,达到显著水平,表明社会性软件支持下进行个人知识管理更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可见在社会性软件支持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
在课程教学的同时进行在相应的研究是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教师的愿望。然后采用什么的研究方法使得研究在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不对正常教学产生影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准实验研究是一种可行研究方法。与真实验研究相比,准实验研究的精度虽然低些,但克服了真实验研究对实验环境过于理想化的不足,由于采用原始的组,在较为自然的环境下以类似实验的方法设计方案来进行研究,因此降低控制水平,增强现实性,增加了实验的外在效度,使实验结果易于推广,便于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进行。在准实验研究中,虽然采用原始组,但要注意确定控制组与实验组间的对等性,同时在逻辑上对可能有的代表性和可推广性加以论证,避开其不足之处。
6、总结
6.1研究结论
社会性软件的出现,带来了个人学习方式的变化。与此同时,社会性软件的出现也带来知识获取,知识的存储,知识传播方式以及知识应用,知识创新等带来变化。由于以上的变化,势必将改变个人知识管理的方式。在社会性软件环境下,不仅仅能够获得显性知识,还能够获得隐性知识,这是传统环境之下所不能够实现的。
开放与共享是社会性软件最显著的特征,社会性软件作为共享的工具往往体现在多方面的。社会性软件作为个人知识管理平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个人性以及社会性等两方面。个人性主要是指个人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知识,对知识进行组织;社会性则指通过社会性软件建立的社会联系,并且基于这种关系与他人实现知识共享。基于社会性软件下的个人知识管理克服了许多传统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的人为以及技术性障碍。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各种技术的支持下,个人知识管理的途径越来越多。在支持社会性软件的环境之下开展各项知识管理活动,一方面能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另一方面也能够使各种知识得到有效的发展。通过进行效果分析,该研究中的应用模式对于个人知识管理有以下作用:
一、能实现知识的优化整合
在各种社会性软件的有机作用下,个人知识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使学习者能够快速的找到自己存储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清晰的反映自己的知识结构,根据情况进行结构调整,提高个人竞争力。对个人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有利于实现个人与个人以及个人与组织之间的知识交流与知识共享,通过思维的碰撞可以激发个人的创造性。通过经验,心得等的分享,从而激发创造新知识。个人的知识因为良好的管理,就不会因为时间的迁移而导致知识的消失,从而达到更好地知识优化整合的效果。
二、能够营造良好的知识共享的环境
在当今网络时代,知识管理的精髓其实就在于通过知识的共享与交流达到知识的最大化,然后再自己再进行整合成一定的结构模式。一个人的知识总是有限的,但是全人类的知识却是无穷无尽的。因此,根据联通主义学习理论,构建知识共享环境是必要的。社会性软件有效地解决了获取学习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以及知识共享的学习环境的问题。社会性软件不仅能保存、积累、传播知识,与他人分享学习成果,更能为个人提供创造和管理知识的机会,并且营造一个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的学习氛围,形成动态的交流达到个人知识与集体知识、隐性知识与显性知识的互动与交流,促进个人学习的积极性。
三、利用社会性软件进行个人知识管理能有效的实现知识的创新
社会性软件的出现以及不断发展无疑使个人和组织的学习空间得到很大程度的扩展,通过不断地分享交流也带来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它能够突破原来狭窄的交流圈,让更多的原来陌生的人或者没关联的人组合到自己的社会关系中去,去共同研究某一种知识。原来的圈子可能在知识结构方面有一定的相似,但是原来在不同圈子的人的知识结构可能差异就比较大,这样在交流过程中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双方都能看到原来没有看到的角度,从而促进了新的知识或观点的产生。而且平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出现很多思想和灵感,这对于个人的知识创新和发展是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的。社会性软件的出现,能让我们及时的进行记录,使其清晰化,明显化。而这些零碎的知识原料往往要通过和别人交流以及选择合适的学习伙伴才能进行深入而广泛的交流,对这些零碎的知识进行加工,激发产生新的知识。例如QQ,新浪微博,博客,wiki等社会性软件都能突破时空的局限性与不同的人进行思想的交流。
四、社会性软件有利于知识的应用
社会性软件使用方便,维护快捷,学习者可以快速创建、存取、分享知识内容,同时知识内容也是开放的,用户可以任意创建、修改、删除。当需要调用知识时,知识就会第一时间就会被“推”到用户端阅读器中,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对知识的应用有很大帮助。这类具有以个人深度参与为显著特征、知识发布与获取的主动性、知识组织与管理的自组织性、知识交流与共享的低成本性,为有效实施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新的可行的方法。
总之,社会性软件作为近几年新兴的网络软件和工具,为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极度友好的支持,带来了更多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渠道。充分利用社会性软件,能够帮助个人更好好的学习,进而更有效的促进个人知识的管理。
6.2本论文研究的不足
一、本次研究对国外的社会性软件与个人知识管理的相关理论了解的比较少,没能学习到国外在这方面的先进理论。单从国内的研究作为参考,有很大程度的局限性。
二、本次研究的问卷题目比较多,而且类似的题目比较多,而且在问卷指标的设计上有些乱,因此可能会对填写问卷的学生造成一种反感,因此部分数据的真实程度值得再次商榷,也影响了问卷结果的准确性。
三、被试的数量比较少,而且测试的时间把握得不够准确,而且对被试者缺乏监督,因此所得出的效果分析的准确程度未必为最真实的情况。
四、在研究过程中缺乏与导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在研究的严密性和全面性方面有所欠缺,未能充分发挥出本研究题目真正的意义。
6.3后续工作
本研究还需要通过查阅更多的文献以及做更大量的调查,在原有的应用模式的基础上精确到哪个环节用哪种软件的效果更好,并且继续寻找被试者对其效果做好效果分析,从而进一步挖掘出社会性软件为个人知识管理服务的功能。同时搜集大量的资料和查阅文献,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使研究更加深入,期望能够研究出一种最优的应用模式。
参考文献
[1]钟志贤.论学习环境设计[J].电化教育研究.2005(07)
[2]钟志贤,张琦.论分布式学习[J].外国教育研究.2005(07)
[3]马培锋,李建生,王伟清,张进良.Blog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初探[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4]庄秀丽,刘双桂.拥抱2004社会性软件年[J].中国电化教育.2004(05)
[5]甘永成.e-Learning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J].中国电化教育.2003(06)
[6]郑颖.社会性软件:学习的黄金之道[J].中国远程教育.2008(01)
[7]李燕临,郭酉函,黄春梅.解析社会性软件及其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08(02)
[8]孔德超.论个人知识管理[J].图书馆建设.2003(03)
[9]宋飞.社会性软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J].远程教育杂志.2007(02)
[10]曲秀芬,王朋娇,张晓光.基于社会性软件的个人知识管理有效性设计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04)
[11]魏白莲,郑建明.基于Web2.0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J].现代情报.2010(05)
[12]汤带禄,韩建俊,边振兴互联网的变革——Web2.0理念与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1)
[13]胡强社会性软件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2007,(5)
[14]刘毅社会性软件的知识管理视角探析[J].广西社会科学,2006,(10):77-179
[15]尹元花,孙宁,杨凯Wiki在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J].软件导刊,2010,9(下半月):38-39
[16]郑文晖web2.0环境下的个人知识管理研究[J].现代情报2008,(08):213-215
[17]胡艺文,陈美芳一种基于web2.0分布式工具集的知识管理方法[J].现代教育技术,2008,(06):98-101
[18]曾红,张树人Blog与知识管理[J].情报科学,2006,(2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4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