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严歌苓的作品中动物形象丰富,种类繁多,动物作为特殊的叙事主体,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和价值形态,本文将以动物视角作为切入点,以严歌苓的长篇小说《第九个寡妇》为例,利用分析法对小说当中动物叙事的类型、特点等进行研究,探讨小说的动物叙事所蕴含的文学价值,解读严歌苓作品中的人性思考。
关键词:严歌苓;动物叙事;人性
一、引言
众所周知,作为新移民作家和华文文学作家的出色代表,严歌苓善于描写女性,借由女性的不同的视角探索人性,反映社会问题。通过阅读她的作品,可以发现,不仅是“女性”文学,“动物”文学在她的写作中,也有特殊的文学价值。她的小说中虽然极少有将动物作为通篇小说的中心,但一些动物形象或者动物意象在其小说中却经常出现并占据了一定的文字篇幅,如《雌性的草地》、《白麻雀》、《青柠檬色的鸟》、《白蛇》、《爱犬颗韧》等作品中就出现了动物描写。其长篇小说《第九个寡妇》中涉及到老驴、牯牛、老鳖和小豹子等动物描写片段,并占据一定的篇幅。小说中作者将动物形象的描写作为叙事的补充,不仅丰富了小说的叙事,而且以动物形象反观社会现实、褒贬人性善恶,体现出生命意识及现实关怀精神。
在现当代文学领域当中,动物一直是许多作家青睐的写作对象。尤其是近年来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愈发紧张,动物视角更是成为大众解读文学的另一种视野。谈及“动物叙事”,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当中,关于“动物叙事”解读的理论著作较少,还没有形成一个全面、完整、系统的解读,对于“动物叙事”的概念也没有一个特别精确而又科学的表达。但是陈佳冀的《中国文学动物叙事的生发和建构》、唐克龙的《论当代文学中的动物叙事》等等都是可圈可点的理论成果。
关于动物叙事概念的界定,唐克龙在《论当代文学中的动物叙事》最早明确地提出了动物叙事的概念,他认为“以动物为叙事主线或与动物有关的或涉及动物描写的文学作品都可称为动物叙事。”[①唐克龙.论当代文学中的动物叙事[J].湖南大学学报,2006,3:18-21.]徐福伟在《动物叙事的界定及其发展》当中对于动物叙事概念的界定是“文学作品中以动物为叙事主体或涉及动物描写的,并以动物形象或观照社会人生、褒贬人性善恶、作为精神文化生命力的象征、或弘扬生态意识从而形成特定审美模式的文学现象。”[②徐福伟.“动物叙事”的界定及其发展历程[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8,2:29-30.]而《第九个寡妇》这部小说当中便涉及了动物描写,符合动物叙事概念当中的界定。虽然通篇小说的主人公是人而非动物,但是动物在小说中与人因为伦理以及情感的维系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关联,或是互相矛盾或是和谐一致,使得动物的描写在小说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动物在这里像是建筑物的承重墙,如果将之抽离,那么文本就分崩离析。
从动物叙事角度对严歌苓的小说进行研究的文章屈指可数,虽然已经有学者关注到了严歌苓小说当中的动物意象的隐喻功能,并且对其进行分析,但还不能够细致全面的把握动物形象的特殊意义、多样化类型和丰富的文化价值。所以此篇论文欲把动物叙事作为切入点,以严歌苓的长篇小说《第九个寡妇》为分析文本,探究小说中的动物叙事的类型、特点、文化内涵和价值。
二、小说中的动物叙事类型
提及动物小说,林林总总的动物形象总是奔聚眼前。从古至今,人类总是不会忘记借助文字来展现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探索动物的内在情感。比较有代表性的如叶广岑的《老虎大福》、陈应松的《豹子最后的舞蹈》、姜戎的《狼图腾》等,各类文本中的动物种类繁多,风格各异,且都具有典型意义。严歌苓的这部作品不同于她的另一部小说《爱犬颗韧》,在《爱犬颗韧》中她着重笔墨描写一种动物,而这部小说中,则出现了多种动物类型,每一种动物身上发生的故事都蕴含不同的表意层次。
(一)命运与伦理的对抗屈服——老驴、牯牛
《第九个寡妇》讲述了解放后中原地区镇反期间,乡绅地主孙怀清被划为恶霸,判了刑,枪决后竟然没死,被寡妇儿媳王葡萄救回,藏在窑洞20多年,历经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能够光明正大走出窑洞的传奇故事。小说以寡妇儿媳藏匿公爹为线索,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且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了特殊社会时期人性的复杂。
1959年到1961年,因为大跃进和对“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误读,致使粮食减产,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步恶化,造成了全民饥荒。饥荒年代,人如果缺少食物,那么只会向自然索取更多:野草、树皮、白土、蝗虫……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也开始走向恶化。
葡萄家三十一岁的老驴被冬喜和春喜用来送公粮,拉了两天麦子就倒了。冬喜娘主张把它杀了卖,可老驴和葡萄相处了十几年,忠厚老实,葡萄细心地照顾老驴,就像是自己的亲人一般。面对葡萄与冬喜娘对于自己的死活截然不同的态度,老驴似乎也察觉出了自己即将死去的命运,抬眼看自己的主人,眼里却满是羞愧。听到葡萄为它请求天亮再杀它时“眼毛湿漉漉的”,临死前,老驴还围着磨道走,为了证明它还能为主人干活,它走的很慢,因为它知道,葡萄答应天亮再杀它,等到天亮以后,就再也没有人护着它了。第二天中午,老驴还是死了。
世间的动物,不论禽类还是兽类,有时候对于感情的守护,竟然和人类一脉相承,甚至比人更加忠诚。老驴对葡萄深厚的感情,已经不仅仅是动物对人的感情了,它与葡萄相伴十几年,甚至共同见证了岁月变迁。它善解人意,就像是那个饥荒时代一类人的缩影,那个时代背景下的农民,任由风吹,尽管忠厚老实,任劳任怨,但仍躲不过被安排的命运。
由于饥荒,各个生产队的牲口也开始死去。牯牛得了狂食症饿的叫出人的声音“饿!饿!”主人疙瘩喂了它五顿棉籽饼,还没吃饱,牯牛发脾气大闹,边吃边屙,后面的粪便堆成了山。所有饥饿的人们都在盼着牯牛死了分块肉。后来牯牛死了,人们把它的肉、肠子、肚子都分了,骨头砸碎熬汤,最后连骨渣都不剩,它的粪便则被人们淘洗出作粮食。
在那个时代,不仅是人,连动物也都饿怕了,能吃饱饭活下去竟成了最简单的愿望,生命在那个时候是廉价的,在人类面前,动物不再具有生命的尊严,它们无能为力。牯牛失去劳作能力,还没死就被众人盼着死,死后就被分得连骨渣、粪便都不剩。历史记载饥荒年代,发生了不少人吃人的惨象,这牯牛,不也是饥荒年代里人们的缩影吗?小说中描绘的这些场景,是难以想象的黑暗与饥饿,牯牛最终也逃不过任人宰割的命运,和那时候正在经历饥荒的人一样可怜无助只能听凭命运安排:被白土撑坏肚子惨死的孙克贤;舍不得吃五斤白面活活饿死的孙怀玉夫妇;偷蜀黍被少先队员抓到后不堪羞辱,跳进烂泥坑溺死的瘸老虎陈金玉……
动物伦理强调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呼吁人应该尊重动物,善待动物。但自古以来,人们对于人类社会伦理界限的认知仅限于人类自身,而对于自然界的鸟兽虫鱼,并没有充分给予它们道德地位及道德关怀。特殊时期的人们,对于这种外在原因造成的悲惨命运,也不断作出反抗,他们虽穷尽生存智慧,但最终也只能屈服于大自然的惩罚。特殊时期的动物也失去了原本的生存权利,丧失伦理地位,任人随意处置,它们也曾哀求:老驴湿漉漉的眼睛似乎在哀求主人让自己多拉几回磨,牯牛临死前的下跪虽令人动容却也躲不过屠夫锋利的刀。动物们终究没能躲过被人类随意安排的命运,它们没有反抗的权利与机会,只能屈服于命运。
(二)信任与背叛的矛盾统一——老鳖
小说中作为镇宅之宝的老鳖因为连年饥荒不得不被它的第三代主人贩卖。最终被知青老朴以六块钱的价格买回去,“那是个黑里带绿的头,头上有一些绒毛般的苔藓,头颅又大又圆,一条条深深的抬头纹下,一双阴冷悲凉的眼睛”。[③严歌苓.第九个寡妇[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8:267.]就是这样一双眼睛,谁被瞄上也会汗毛竖起,背后发凉。老鳖被带回家以后,它却始终不伸头,葡萄和老朴都拿它没办法,便暂时不杀它。时间久了,孩子们也就和老鳖玩起来,可一旦成年人一来,它便把头缩进去,似乎知道他们的心思。待到它已经和这家人关系和睦,它认为这家人会把它养到头的时候,冰冷的板斧却落下来。无头老鳖并没有立马死去,而是一步步朝着黑暗的布满灰尘的床底爬去,身后拖出一条长长的血路,“那个毛茸茸的长着年代悠久的苔藓的头早已经死透了,它的身子还在惊天动地地往最黑暗的地方爬……”[④严歌苓.第九个寡妇[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8:274.]
老鳖就像一位长者,历经几代人事变迁,见证了许多历史,它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放下所有警惕和防御,似乎已经成为了这个家庭的一部分的时候,每天对他亲善的人会突然举起板斧。对于老鳖来说,这是一种背叛。而在连年饥荒面前,在生存面前,自然之道不复存在,人与动物的关系逐渐恶化。之所以这对于老鳖来说是一种背叛,是因为人都有欲望,有了欲望自然就产生了背叛。信任与背叛是两个极端,当信任建立起来时,背叛就潜伏在信任背后,背叛本身则是一种特性根存于人性之间,一旦信任被摧毁,背叛立马威风扬扬,二者成为一种矛盾统一的存在。饥荒年代人们食不果腹,老朴一定也是内心充满煎熬和无奈的,如果不是因为灾年粮食匮乏,谁又会忍心对这样充满灵性又与人有着深厚感情的动物痛下杀手呢?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剧?这个时代,人和动物一样悲哀,信任和背叛早已不重要。
(三)兽性与人性的碰撞交融——小豹子
小说中描写的动物,都具备鲜明的个性特点,即在动物身上或多或少可以体现出某些动物性质和人性的交融。红薯窖里藏公爹的事情被人发现,为了躲避蔡琥珀等人的搜查,葡萄不得不将二大送到十几里外的矮庙里。在生命快走到尽头时二大产生幻觉,和妻子温情对话。期间遇到了饥饿又凶猛的小豹子,小豹子三两下就把二大手里的猪尾巴吃干净了,朝着二大这头“白毛老兽”靠近,用那带刺儿的舌头舔二大的手指和手心。但小豹子并没有吃掉二大,而是低头往二大满是胡须的下巴上蹭了蹭。后来小豹子被葡萄用猪大肠下的套套住了,二大救下小豹子,小豹子最终还是没有吃了二大。连饿急了的小豹子都不肯吃了二大,可见小豹子也曾和自身与生俱来的兽性有过斗争,但最终克服了自身的兽性。
直到过了好多年,二大从来不知道小豹子时常还会围着矮庙打转,二大也不会知道那只曾被他救过的缺了两根爪指的豹子还会时常来到河滩寻找那个曾经救过它、喂过它的“白毛老兽”。
波特莱尔曾说:“每个人的身体里都隐藏着野兽。”兽性和人性是互相依存的,小豹子从最先的兽性爆发想吃掉二大到因感恩而放弃袭击二大的念头,你瞧,动物也通人性,和人一样有骨肉亲情,甚至分辨得清谁是善良的。二大总是自嘲自己老皮老骨头,连小豹子都嫌他没肉不愿意啃。但其实他的心里再清楚不过了,小豹子也是懂得感恩的,不仅看得懂这头“白毛老兽”慈祥的面孔,还体会得到语言的亲切以及指尖的温度。严歌苓塑造的小豹子形象显然是与当时二大身边的人相反的一种角色,土改以后,地主孙怀清被戴上恶霸的帽子批斗。其实孙怀清并不坏,只是有钱,但是所有村民似乎是仇富心理使他们心里不痛快,忘了曾经孙怀清的好,昧着良心随波逐流,喊着口号要打倒地主孙怀清,瓜分其财产,美名其曰:打倒剥削阶级,翻身农奴做主人。在那个时候,除了葡萄以外,所有人都想把孙怀清啃到连骨头的不剩,但是小豹子却比那些人有人性,懂得知恩图报。小豹子这样的猛兽居然能够克服凶猛的天性,具有温情,懂得报恩,没有伤害救了它的二大。可是那个时候有的人却禽兽都不如,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甚至没有人性。人丧失的一些东西,在动物身上却完好地保留着。连禽兽都有人性,可是有时候有的人竟然不如禽兽。
三、小说中的动物叙事特点
动物叙事小说无论是在主题表达还是创作技巧方面都颇具特色:将动物拟人化是绝大多数动物叙事小说具有的特点,这种书写能够营造出另一种审美意境;在不改变动物本质特征的基础上对动物叙事添加合理想象,体现了作家惊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动物视角的采用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丰富的动物形象,让动物参与到叙事当中。总之,无论是以上哪一种叙事特点,都能够塑造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
(一)动物形象人格化
小说中刻画的许多动物形象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比如驴、牛、狗等。严歌苓在塑造这些动物形象时,赋予动物自己的思想,使动物成为小说叙事的另一种补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动物与人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人有意识而动物只有最原始的本能,没有意识。但在小说的动物叙事当中,动物作为作家写作的一个突破口,承载了表达文章意蕴的文化价值,使动物像人一样有鲜明的人性化特征,有高贵的品格,还和人一样有自身的生命价值和尊严。小说中的黄狗、老驴、小豹子都具有人一样的,甚至人类所缺失的一些美好品性。
黄狗诞下一窝狗娃,“有张坐月子媳妇的脸”,当民兵要来搜查红薯窖时,为了保护狗娃,天生的母性使得它变得像狼一样凶猛。最后仍然躲不过被民兵抓去炖了。只留下四个狗娃跌跌撞撞地往外爬,嘴里奶声奶气地呻吟。小说中,黄狗和人一样,具有善良的母性。老驴忠厚和勤劳,临死前因不能再为葡萄劳作而“眼睛羞愧得很”,流泪。它知道葡萄为它请求天亮再杀它,于是天亮之前还艰难地去磨坊最后拉了一回磨。在这里,老驴和人一样,具有人类忠诚、善良、勤劳的品质。小豹子克服了与生俱来的凶猛兽性,没有吃掉二大孙怀清,则体现出动物的知恩图报。自古以来人类总是将母性、忠诚、知恩图报等美好的品性标榜为人类特有的高贵品质,殊不知,这是大自然赋予自然界所有生命的品质,其实动物身上也具有这样高贵的精神。
《第九个寡妇》当中严歌苓用高度凝练的语言,将动物形象人格化,赋予动物像人一般的美好品质,将动物性和人性完美结合,使动物的心理感知功能得到强化,叙事内容更加生动、形象。人格化了的动物仿佛在诉说,在与人沟通,这样写不仅丰富了文本内容,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
(二)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
小说是一种虚构的艺术,是作家对社会生活感悟的产物。而生活真实是实际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人和事,即人物和事件合乎生活的常情常理,合乎客观生活的规律和法则。艺术真实是指艺术家从生活真实里提炼、加工、概括和创造出来的,通过艺术形象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本质、规律的社会生活的真正面貌。[⑤周爱华.论赖声川即兴创作戏剧的艺术本质[J].上海戏剧,2013,4:26-27.]艺术真实的灵感来源于生活,作家将社会生活作为基础,遵循社会生活发展的内在逻辑,结合自己的美学思想,对生活进行提炼,并加工创造,所以艺术真实或多或少具有观照现实生活的本质。文学作品当中的真实,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通过艺术虚构进行提炼、加工和概括、创造从而达到艺术真实的效果,以此来反映生活的本质,体现生活的本真。显然,动物叙事也被作家赋予一定程度的虚构性,但这虚构性并非天马行空,毫无界限。动物叙事当中的虚构必须基于动物现实的生存状态,在不改变动物本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因而,在动物叙事里,动物是不具备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的,但它们可以有自身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感情。
《第九个寡妇》就是建立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又添加了作者的艺术真实的作品。其故事背景是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河南农村的真实事件,经过严歌苓的改编、创作,有了这部小说。小说中的动物叙事多少都带着虚构性,但又不完全脱离现实,是建立在生活真实的基础上的,这充分体现出作者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对社会生活的认识。
以小说中小豹子的描写为例,小说中描写小豹子报恩二大没有吃了二大的内容,是具有虚构性和传奇性的。小说中二大孙怀清遇到小豹子,并没有害怕,反倒自嘲自己一身老皮老骨头,连小豹子都嫌他没肉啃,当小豹子被葡萄设的圈套困住后,二大甚至还帮助它脱离险境。而小豹子懂得报恩,并没有吃了二大,多年以后,还常常到河滩附近去寻找二大。众所周知豹子是食肉类的一种猛兽,虽然人类自诩万物灵长,一直以来都以俯瞰的姿态面对自然界所有动物,但是面对具有凶猛的兽性和野性的并且处于极度饥饿状态的豹子时,也会害怕其突然兽性爆发危及自身。小说中的小豹子居然克服了与生俱来的兽性,懂得报恩。基于动物本性和人性的交融,严歌苓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生活真实,使她的创作达到两者并存的巅峰状态,在不完全脱离于动物本质属性的基础上,体现出作家富于想象力和创造性的主观色彩。
(三)叙事视角转换自如
视角是指小说叙述故事内容所采用的角度,《第九个寡妇》中的动物叙事就采用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严歌苓在小说中做到了人类视角和动物视角的转换运用自如。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作家经常使用的一种叙事视角,作者可以经由全知视角把握作品中所有人的心理活动,“如同无所不知的上帝,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出现在各种不同的地点,可以了解过去、预知未来,还可以随意进入任何一个人的心灵深处挖掘隐私。”[⑥应紫.叶梦得《石林诗话》研究[D].广西:广西民族大学,2013.]人类视角看动物,是最常见不过的视角了,从人类的角度看待动物,此时人类便处于一种“万物之主”的姿态俯瞰,在人类眼里,动物没有把握自身命运的权利,而是任人宰割;动物更没有话语权,任人以主观角度去评判它们。而动物视角看人类,就赋予动物价值判断的权利,突破了人的视角局限性,使读者能够通过动物的视角,体会动物的情感,进一步站在动物的立场去思考人类的所作所为。
叙事视角的选择,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或是借小说中的人物表述呈现,亦或是借小说中的动物进行呈现,而从动物视角审视人类,便成为作者潜在的一种叙事手法。在《第九个寡妇》当中,动物叙事均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严歌苓在运用全知视角来叙事时,结合了动物视角和人类视角,并将二者的运用转换自如。
小说写老驴临死时,严歌苓仿佛十分清楚地了解老驴内心的想法,老驴和葡萄的感情很深厚,是葡萄从小喂到大的,严歌苓笔下的老驴似乎也很懂葡萄的心思,它知道自己老了干不动了。当葡萄请求二大天亮再杀它的时候,“老驴的尾巴动了动,眼毛湿漉漉的”,似乎懂得主人对自己的不舍。当葡萄天亮以后发现老驴不在身边,却在磨坊边拉磨时,严歌苓用第三人称将老驴内心想法表达出来“三十几年,它记得最熟的路是这条没头没尾的路,是它给蒙上眼走的路,它走的可慢,就像她知道它还不是一堆驴肉,它还知道自己该干啥活,别把它杀了给驴肉店送去”。[⑦严歌苓.第九个寡妇[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8:110.]
写瘸腿老虎陈金玉因为偷蜀黍被少先队员抓到后羞辱,因为羞愧难当最后想跳进坡池自杀时,坡池旁的三头牛盯着他一动不动,“它们早看透他的打算老牛们把人看的可透,谁悲谁喜它们一看就明白,它们一动不动,一声不吱”,[⑧严歌苓.第九个寡妇[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8:154.]看着他一头冲进了水里。在这里,严歌苓也运用全知视角,通过动物的视角来看清人性。连动物都能看透人的心思,辨别人性善恶,可是那个时候,有的人却一棍子打死所有善良的人。陈金玉本性善良,最后也被逼不得已,只能跳进池子自杀。
写到牯牛得了狂食症最后要被杀的时候,严歌苓又从牯牛的视角写:“牯牛从来没有见过屠夫,但它认出他就是索过成千上百牲口命的人。它的上辈、上上辈、祖祖辈辈把识别这种刽子手的秘密知识传给它。刽子手一下到关牲口的窑院,它就闻到他身上的血腥。”[⑨严歌苓.第九个寡妇[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8:99.]屠夫的到来令牯牛四腿发软,最后扑通一声,那是牛的下跪。通过展现牯牛眼中的屠夫形象,衬托了牯牛的可怜无助。
特别是写老鳖被板斧砍头时,严歌苓更是花了更多笔墨,先是站在老鳖的角度来写老朴将老鳖的头砍了的情景“它一点儿都不认识这件凶器和人的这个凶恶的动作,它把头伸的长长的、昂起来,就像古坟上背着碑石的石龟,它也不知两个天天和它玩耍的孩子们哭号什么”,“它脖子一阵冰冷,什么也看不见了”,“它看见自己身子还在动,四爪一点儿一点儿撑起来,它看着它血淋淋的身子爬着,爬到它看不见的地方去了。”[⑩严歌苓.第九个寡妇[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8:273.]随即又马上转换到人类视角,通过老朴的视角我们看到了被砍头老鳖仍然一步步惊天动地地爬到床底最黑暗的地方是如何令人震惊。
倘若全篇使用单一的叙事视角,恐怕读者会感到枯燥、厌倦。而严歌苓小说中使用了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叙事同时,又能够将动物视角和人类视角完美结合并且转换自如,使得小说叙事本身更具有新鲜感。严歌苓这样的叙事手法的运用,可以置身于小说之外,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叙述,能够摆脱个人主观评价,将小说中无论是人还是动物的内心情感活动表现得淋漓尽致。由此看出,从动物的视角来看人类的世界也是一种独特而又新颖的写作手法。
四、动物叙事的文化内涵
严歌苓将她对生命的感悟和对人性的思考融入了作品当中,所以她的作品中会透露出对动物生命的敬畏,对动物生存权利的诉求,还展现了丰富的动物世界,用动物世界反观人类世界,以此向读者传递着她的创作观念:动物作为大自然的一员,和人类一样拥有美好的品质、生存的权利,人类应当尊重和爱护动物。可以说,严歌苓一直将她尊重生命、爱护生命、敬畏生命的思想渗透在她的文学创作中。
(一)生命意识的体现
生命意识是指生命个体对自己或对他人生命的自觉认识,包括生存意识、安全意识和死亡意识等。[⑪冯贞.公民意识与现代社会[J].才智,2010,7:16-17.]长期以来,对生命的价值和关注一直局限于人类自身,而动物则被认为是人类可以随意处置的物品。人类之所以不爱惜动物,根本原因是对动物的生命没有心存敬畏。动物不被认为是与人类具有同样道德权利的生物但是在全民饥荒的特殊背景下,满足基本生存的需要成为第一要事,所以人们并不关心同样作为生命个体的动物的地位。由于“人类中心主义”的压迫,动物的生存权利被随意剥夺处置。动物的生命原本是野性的自由的,而不是被人类奴役,动物的内在价值展现出生命的高贵。
《第九个寡妇》中严歌苓就用生命意识来审视动物的生命,将动物看作是与人一样的生命个体,还给动物呐喊的机会和同等生命价值的尊严。作者试图表现一种超越身心的生命境界,也就是说,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平等的,人类必须珍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人没有剥夺其他生命的权利,哪怕是一只年长的老鳖,哪怕是一条看家的黄狗。老驴的生命走到尽头不得不被杀食,表现出对命运的无可奈何;黄狗忠诚温顺,最后还是难以抵抗被残暴的民兵强行抓去炖了吃;牯牛的下跪却也没有换来屠夫的心慈手软;老鳖被砍头后的惊天动地,体现其对命运的不屈服……一幕幕悲剧上演,动物们的生命在这里显得如此脆弱,小说企图通过对生存困境当中的动物的叙事,宣扬生命的尊严,唤起人们对动物生命的尊重与敬畏。严歌苓通过动物叙事表现出独特的动物生命意识,寄予了她对动物生存权利的强烈控诉和深切关怀。
一直以来,动物叙事都跳脱不出以人类为主宰或者人类利益为中心的视域,严歌苓秉持生命可贵的信念,勇敢突破动物叙事中挣脱不开的“人类中心”视域,基于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通过对动物的核心叙事,从动物的视角思考问题,对动物的情感进行细致描写,肯定了动物的生命价值。她用极其优美的笔墨描绘丰富的动物情态,动物们则用它们的生命谱写了一首首生命赞歌。
(二)现实关怀精神的体现
“文学即人学”,动物叙事作品一般都是立足于现实,以动物作为写作突破口,从动物这个特殊的叙事角度来侧面烘托人。动物叙事文学关注人的现实生活,探索人的命运和价值。重在对人性的深度挖掘和揭示人性缺失和堕落的部分,这便是动物叙事承载的文学价值。在小说中,动物充当一面映射人性异化和缺失、堕落的镜子,在特殊的环境当中,在人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无法解决的情况下,人性的美好并非恒常不变,当生存遭到威胁时,人性深处潜藏的本性便会一一显露出来,逐渐产生异化。小说中的动物叙事体现出了对人性善恶的映射和对社会生活的观照。人性善恶的映射包括对人性善的赞美、人性恶的批判以及对人性的期待与呼唤。
首先,对人性善的赞美,如老驴与葡萄的深厚感情和小豹子报恩二大,严歌苓在动物身上间接表现了人性的美好的一面。老驴善良忠诚忠诚,临死前还去磨坊拉最后一趟,这间接表现葡萄几十年来对老驴像自己的亲人一般,展现了葡萄善良的美好品质。土改时期,村民见风使舵,将孙怀清往日对他们的好抛之脑后,一心想打倒地主孙怀清,为的是分到他的财产,这些人却不如一只禽兽,甚至和禽兽一样,恨不得扒了他的皮,喝了他的血,吃了他。相比村民的忘恩负义,小豹子却能感受到二大的慈祥、善良,而凶猛的小豹子饥饿的情况下克服天性认出曾经救过它的二大,知恩图报,终究没有吃了二大,侧面突显二大的善良品性。可见,在物质匮乏时期,人的生存状态影响了人的价值判断,人性劣根便逐渐显露。但严歌苓对于苦难中人性的描写,并非都是控诉,而是站在现实关怀的立场上审视苦难中人性的变化,通过强烈而鲜明的对比,讴歌人性美好的一面。
其次,对人性恶的揭露,蔡琥珀去葡萄家搜人,民兵被刚生完狗娃的黄狗撕咬,当民兵再一次闯进葡萄家没搜到人时,便把黄狗拖走炖了吃,狗皮扒下来送给了县革命委员会的史主任。可怜的黄狗,不遗余力地护家、护娃,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落得如此悲惨的结局。动物的悲惨境地,其根源还是因为社会环境导致的。若不是碰上特殊时期,老驴本是尽心尽力拉磨,混一口吃的,直到老死;老鳖本可以颐养天年,看这白云苍狗沧桑事世;黄狗则忠诚地看家,做一个伟大的母亲,守护好自己的孩子……动物向来为人所奴役,任由人处置,当人类生存遭受威胁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开始恶化,地位就更加不平等了,通过对动物悲剧命运的叙写,侧面反映出由环境导致的人性卑劣及残酷事实,体现出作者对社会黑暗的讽刺。
最后,对人性的期待与呼唤,严歌苓通过动物自身的遭遇和动物的视角来凸显人性。人性中恶的一面,如自私、贪婪、狭隘等,给人带来的灾难是深重的,而人性的善良美好也是值得赞颂的。小说通篇都充斥两种相对立的人性,对立之中可以看出严歌苓其实是对人性美好有着强烈的向往和期待。这种鲜明的对比,正是在呼唤人性中初始的淳朴和坚韧,美好与本真,严歌苓呼唤人性本真的回归,也寄托了她的一种理想境界。
五、结语
严歌苓是著名的美籍华人作家,她的文学生涯当中创作出了许多体裁丰富的作品,写作体裁涉及小说、散文、诗歌等。作品题材丰富,包括社会、文革、同性、移民等多方面。许多作品也被改编拍成了电视剧、电影,均得到热播,引发众多关注。她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细腻的写作手法蜚声文坛。可以说,严歌苓是现当代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移民作家之一。严歌苓的童年时光是和外婆外公在一个小小的动物园里度过的,因此她对动物总是怀着一种独特的温情,在她的许多作品中,都不乏对动物的描写。在一次访谈当中,严歌苓曾说道:“我父亲读了我其他写动物的小说,说我写动物写得比人好,也许他暗示我爱动物胜过爱人。”[⑫王萌萌.论严歌苓小说中的生命意识[D].河北:河北大学,2011.
参考文献
[1]严歌苓.第九个寡妇[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8.
[2]徐福伟.“动物叙事”的界定及其发展历程[J].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2008.
[3]贾玲俐.近二十年来动物叙事小说的生态解读[D].兰州大学,2011.
[4]李莎.生命的尊贵与自由[D].陕西师范大学,2013.
[5]曾道荣.动物叙事与寻根文学[D].三明学院学报,2009.
[6]王洪海.谈艺术与现实的差异[D].郑州华信学院,2010.
[7]刘亚利.动物叙事中的图腾崇拜[D].赤峰学院文学院,2016.
[8]李红霞.仰视另类生命的高度[D].河北师范大学,2012.
[9]陈佳冀.中国文学动物叙事的生发和建构[D].上海大学,2011.
[10]向艳红.陈应松小说中的动物叙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7
[11]徐福伟.另类世界的探寻[D].山东师范大学,2008.
[12]唐克龙.论当代文学中的动物叙事[J].湖南大学学报,2006,3:18-21.
[13]周爱华.论赖声川即兴创作戏剧的艺术本质[J].上海戏剧,2013,4:26-27.
[14]应紫.叶梦得《石林诗话》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3.
[15]黄丹.图画书叙事要素分析与图文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10.
[16]严歌苓.雌性的草地[M].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98.
[17]冯贞.公民意识与现代社会[J].才智,2010,7:16-17.
[18]王萌萌.论严歌苓小说中的生命意识[D].河北大学,2011.
致谢
四年的大学生活转瞬即逝,在这带着橘子汽水味伴着凉风的夏日里,我也将为我大学四年画上一个句号。在这里感谢每一位在我学习和生活上帮助过我的老师,特别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缪舒珊老师,在整个论文的写作过程当中的悉心指导,在此,向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值此论文完成之际,我还要感谢我的父母,一直以来在生活上和经济上对我的支持、关怀和理解,在求学道路上是他们给予我最大的精神动力。
]在严歌苓的作品中关于动物的叙事,有的是把动物和人作为共同叙事的主线,有的则直接把动物作为主人公。意在通过动物的描写,表现人性在特殊环境中的恒常或者异化,以此揭示人性的扭曲,讴歌人性的美好,而这种两极对比也是一种强烈的呼唤。在《第九个寡妇》当中她以独特的眼光聚焦人性,借动物叙事来展现生命意识,折射复杂的人性、观照社会人生,同时寄寓了对人性回归淳朴、本真的美好愿望。在其动物叙事中,也隐含了她想要传达的思想,即揭示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的病态的人性。除此以外,小说中为数不多的动物叙事片段还起到了推进小说情节发展和帮助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丰富了小说叙事结构和叙事语言,是对小说叙事的另一种补充,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49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