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最初的包装无疑是为了让产品能更加的突出,也是为了在运送流通的过程中可以保护产品,也方便运输,,从而达到促进销售的一个目的。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的生活和不断变化的市场竞争,包装手法的变化也层出不穷,因此人们的物质生活和消费观念也随着发生了改变,人们对包装也有了认识。产品的色彩和造型都应是企业形象的体现,而包装作为连接企业与消费者的桥梁起到了无声“推销员”的作用。包装在现代生活中,已经不止是为了能方便运输,而是在于该如何促进销售?而在包装设计的过程中的要素色彩有很大的意义,一件包装设计作品的好坏大程度上取决于色彩的象征性、和色彩的搭配,有没有很好的运用色彩。因此,可以在色彩包装过程中,根据消费者和产品的特点进行设计。
关键词:包装设计色彩;色彩应用;产品销售;要素
一、 包装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一) 包装的起源
早在原始社会,原始人为了储存食物与携带食物,采用树叶、竹筒、等大自然材料来包装食物,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储存和移动其食物或物品,这就是最原始的包装。由于生存和使用的需要,进而演变到物品的交换,需要把物品运到市场上去,经过手工的制造和发展,则产生了皮袋、织袋、纸、布、等用来包装的用具,并从而赋予了包装使用和运输的功能。可以说大自然是人们生活的源泉,人们从自然中学会了各种物品的包装方法。利用自然材料通过手工制作的物品包装,虽然有很多的优点,但是它不能满足生产和消费的的时代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机器的发明和能源的开发,创造了丰富的产品,与此同时,对产品包装工业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大量的产品要迅速的、安全的达到消费者的手里,所以,包装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要满足物质上的要求,还要满足精神上的要求,当商品的销售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现了自我服务的商品,比如,超市或商场,它们的销售方式具有方便、快捷、以及为消费者提供自由的选购商品的优点。
(二)、包装的发展过程
包装的发展过程是一古老而现代的话题,也是人们自始至终在研究和探索的话题。从远古的原始社会、农耕时代,到科学技术十分发达的现代社会,包装随着人类的进化、商品的出现、包装盒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逐渐发展,并不断地发生了一次次的重大突破。从总体上看,包装大致经历了原始包装、传统包装和现代包装的发展阶段。
1. 原始包装
原始包装人类使用包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早在距今一万年左右的原始社会后期,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生产得到发展,有了剩余物品须贮存和进行交换,于是开始出现了原始包装。最初,人们葛藤捆扎猎获物,用植物的叶、贝壳、兽皮等包裹物品,这是原始包装发展的胚胎。茶叶盒以后随着劳动技能的提高,人们以植物纤维等制作最原始的篮、筐,用火煅烧石头、泥土制成泥壶、泥碗和泥罐等,用来盛装、保存食物、饮料及其它物品,使包装方便运输、储存与保管功能得到初步完善。这是古代包装,即原始包装。
2. 传统包装
约在公元前5000年,人类就开始进入青铜器时代。
4000多年前的中国夏代,中国人已能冶炼铜器,商周时期青铜冶炼技术进一步发展。春秋战国时期,人们掌握了铸铁炼钢技术和制漆涂漆技术,铁制容器、涂漆木制木制大量出现。在古代埃及,公元前3000年就开始吹制玻璃容器。因此,用陶器、玻璃、木材、金属加工各种包装容器已有千年的历史,其中许多技术经过不断完善发展,一直使用到如今。
早在汉代,公元前105年蔡伦发明了造纸术。公元61年,中国造纸术经高丽传至日本;13世纪传入欧洲,德国第一个建造了较大的造纸厂。11世纪中叶,中国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15世纪,欧洲开始了活版印刷,包装印刷及包装装潢业发展。16世纪欧洲陶瓷工业开始发展;X建成了玻璃工厂,开始生产各种玻璃容器。近代传统包装开始向现代包装过度。
3. 现代包装
自16世纪以来,由于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19世纪的欧洲产业革命,从而为现代包装工业和包装科技的产生和建立奠定了基础。
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发明了灭菌法包装储存食品,导致19世纪初出现了玻璃食品罐头和马口铁食品罐头,使食品包装学得到迅速发展。进入19世纪,包装工业开始全面发展,1800年机制木箱出现,1814年英国出现了第一台长网造纸机,1818年镀锡金属罐出现,1856年,X发明了瓦楞纸,1860年欧洲制成制袋机,1868年X发明了第一种合成塑料袋—赛璐珞,1890年X铁路货场运输委员会开始承认瓦楞纸箱正式作为运输包装容器。
进入20世纪,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出现,各种包装材料被广泛应用,各种包装技术日益成熟,从多方面强化了包装的功能,
20世纪中后期开始,国际贸易飞速发展,包装已为世界各国所重视。
包装工业和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包装科学研究和包装学的形成。包装学科涵概物理、化学、生物、人文、艺术等多方面知识,属于交叉学科群中的综合科学,它有机地吸收、整合了不同学科的新理论、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从系统工程的观点来解决商品保护、储存、运输及促进销售等流通过程中的综合问题。包装学科的分类比较多样,通常将其分类为包装材料学、包装运输学、包装工艺学、包装设计学、包装管理学、包装装饰学、包装测试学、包装机械学等分学科。目前,中国已有40多所高校开办了包装工程专业,包装人才队伍日益壮大。
(三)、包装的定义
包装的理解与定义,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国家,对其理解与定义也不尽相同。各个国家都对包装下了简洁明了的定义,如X的定义为:包装是为了产品的运输和销售所做的准备行为;英国的定义为:包装是为货物的运输和销售所做的艺术的、科学的、技术上的准备工作;我国也对包装下过了定义:为了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补助物等的总称。
以前,很多人都认为,包装就是以转动流通物资为目的,随着各种自选超市与卖场的发展,使包装由原来的保护产品的安全流通为主,一跃而转向销售员的作用,人们对包装也有了新的内涵和使命。包装的重要性,已深被人们认可。对于包装的定义,在高级汉语大词典里对它的定义为:把东西打捆成包或装入箱等容器的动作或过程,包装商品的东西,即起覆盖作用的外表、封套或容器;特指储藏或运输商品时用的保护性的单元我国在1983年国家标准中,对包装的定义是:“为在流通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的技术方法所采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操作活动。在其它版本的教材中,也有对包装定义为:“为了保证商品的原有状及质量在运输、流动、交易、贮存及使用时不受到损害和影响,而对商品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手段叫包装。”虽然每个国家和地区对包装的定义略有差异,但都是以包装的功能为核心内容的。
(四)、包装的功能与分类
现代社会中,人们对包装设计认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包装的诸多功能。如,保护性、便利性、销售性,包装不仅要防止商品物理性的损坏如防击、防震动、耐压等,也包括各种化学性及其它方式的损坏。如啤酒瓶深色可以保护啤酒少受到光线的照射,不变质。还有各种复合膜的包装可以在防潮、防光线辐射等几方面同时发挥作用。包装对产品的保护有一个时间的问题,有的包装需要提供长时间甚至几十年不变的保护,比如红酒。
所谓便利性,也就是商品的包装是否便于使用、携带、存放等。一个好的包装作品,应该以“人”为本。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这样才能拉近商品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也促进消费者与企业之间的沟通。销售性就是促进某种产品的销售,特别是在自选超市里,在超市里或商店里,包装吸引着人们的注意力,让消费者产生强烈的购买欲,有人认为,“每个包装箱都是一幅广告牌”。
包装的分类方法很多。按包装在商品流通过程中所起的不同作用,通常人们习惯把包装分为两大类,即销售包装和运输包装。销售包装又称内包装,主要作用是保护商品、促进销售,其设计应符合销售国家的法律和法规。运输包装又称外包装,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商品、方便储运和节省费用。
此外,对包装的分类还有以下几种方法:以包装的形态划分,可分为大包装、中包装、小包装等;以包装的用途划分,可分为专业用包装、通用包装、特殊用品包装(军用品、化学用品等);以包装的工艺技术划分,可分为一般包装、缓存包装、喷雾包装、真空包装、防水包装等;以包装容器的形状划分,可分为箱、桶、袋、包、筐、捆、坛、罐、缸、瓶包装等;以包装材料划分,可分为木质、纸制、金属制、玻璃制、陶瓷制和塑料制包装等;以包装货物的种类划分,可分为食品、医药、轻工产品、针棉织品、家用电器、机电产品和果菜类包装等;以安全为目的的划分,可分为一般货物包装和危险货物包装等;以包装的有关法规划分,可分为普通包装、特殊包装等。
二、色彩的功能与应用
(一)、色彩的功能与色彩的搭配
色彩的功能是指色彩对眼睛及心理的作用,具体一点说,包括眼睛对它们的明度(色相(纯度(对比刺激作用,和心理留下的影响、象征意义及感情影响。
红色(图1-1-1)在可见光谱中光波最长,它容易引起注意,兴奋、激动、紧张但眼睛不适应红色光的刺激,它善于分辨红色光的细微变化。因此红色光很容易造成视觉疲劳,严重的话会给人带来精神折磨,红色被称为前进色。人们在生活中广泛使用红色,还成为了最有力的宣传色。黄色(图1-1-2)的光感最强,给人光明、辉煌、轻快、纯净的印象。在光谱中波长适中,与红色相比,眼睛易接受些,黄色光能照明,光感强、明度亮,充满希望的感觉,在自然界的许多花卉中都呈现美丽鲜艳的黄色。

橙色能引起食欲,橙色在空气中的穿透力仅次于红色,因色阶比
中红色更亮,所以被用于信号色,鲜明的橙色在所有色彩中是最暖的颜色,常被用于食品包装、食品陈列等方面。(图1-1-3)
绿色的波长适中,是一种间色,明视度不高,刺激性不大,比较稳定,对生理和心理所产生的作用都极为温和,是人眼最适合的颜色,绿色给人以新鲜、平静、安逸、和平等印象。绿色多作为陪衬的中性色彩运用(图1-1-4)

蓝色的波长短与绿色,是天空、
湖泊、远山的颜色,有透明、清凉、图1-1-5蓝色
冷漠、深远的感觉,它在穿透空气
时形成的辐射角度大,直线距离小蓝色的所在,往往是人类所知甚少的地方,如宇宙深海,现代人把它作为科学探讨的领域,因此蓝色就成为科学的象征色。(图1-1-5)
包装上的色彩是影响视觉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包装色彩设计很重要。第一,确定总色调,包装色彩的总体无论感觉怎样,都是取决于它的总色调,依据色相、明度、纯度的属性来体现。如明调、暗调、灰调、冷调等。第二,面积因素,除色相、明度、纯度外,色彩面积大小是直接影响色调的重要因素。搭配色彩的时候要首先考虑大面积色的安排。第三,视认度,是讲配色层次的清晰度。良好的视认度在包装、广告等视觉传达设计中非常重要。第四,强调色,是总色调中的重点用色,是面积因素和视认度结合考虑的用色。第五,间隔色,是指在相邻而呈现强烈对比的不同色彩的中间用另一种色彩如以间隔或作共用,可以加强协调,减弱对比。第六,渐层色,是渐渐变化的用色,色相,明度,纯度都可作渐层变化。第七,对比色,它不同于强调色,面积相近而色相明度加以对比的用色,具有广告性。第八,象征色,是象征应用的一种观念性的用色。
(二)、色彩的对比
在色彩运用中,色彩对比与色彩调和的两种特征体现了色彩的美学原理,是色彩的核心。设计师只有把握好色彩的对比与调和,才能创造出色彩之美,对比是视觉中的普遍现象,也是一条十分重要的美学法则。色彩的对比可解释为色彩的对立和映衬的法则,它是色彩美的有力手段和基本杠杆。色彩对比主要有色相对比、明度对比和纯度对比三方面,有时还必须注意色彩的冷暖、面积等方面的对比。
1.色相对比
不同颜色并置,在比较中呈现色相的差异,成为色相对比。色相对比主要有同类色相对比、邻近色相对比、对比色相对比、补色对比等。
同类色相对比指色相环上距离15度以内的颜色的对比,是色相中最弱的对比。
邻近色相对比是指色相环上距离30度左右的颜色的对比。
对比色相对比属于大跨度的色域对比,,指色相距离120度左右的颜色的对比关系,属色相的中强对比。这种对比具有鲜明的色相感,是效果强烈、兴奋、富有运动感的最佳配色。
补色对比——在色环直径两端的颜色互为补色。
2.明度对比
因色彩的明度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明度对比。对比色之间明度差别的大小决定对比的强弱。
3.纯度对比
将不同纯度的颜色并置一起,因纯度差异而形成鲜的更鲜,浊的更浊的色彩对比现象称为纯度对比。
4. 冷暖对比
利用冷暖差别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
5. 面积对比
因色彩的面积大小差别而产生的色相、明度、冷暖等方面的对比为色彩的面积对比。在色彩设计中,面积的变化对对比的影响至关重要。一个色彩是否能成为主色、主调是由它在整个色彩区域与其他色彩面积的比例决定的。
(三)、包装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技巧
色彩是包装最重要的设计元素,它直接决定了商品包装的好坏。
大自然的色彩变幻无穷,人们通过长期的生活体验,有意无意之中形成了根据色彩来判断和感受商品包装的能力。真正让我们感受到包装设计中色彩的价值之所在,色彩作为表达感情的视觉语言,就成为包装设计者必须研究的课题。人们的视线凭借着光的作用,观察到对象物体的开头与颜色,认识客观存在。在众多的商品包装设计中,无一不为能最快捷、醒目、悦目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色彩传递不同的情趣,不同的品质风格。还要注意的是,避免包装上的用色过多的累赘,五颜六色的艳丽繁华未必能引人喜爱,反而会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每一种色彩都代表着不同的语言情感。在极少主义的影响下,摆脱传统色彩的固有属性的束缚,结合现代包装设计理论与商品的属性要求,采用无彩色中的金、银、黑、白、灰进行设计的包装,则更显商品的永恒之美。无彩色系的特殊性质,为许多商品的包装设计提供了展示魅力的舞台。
设计中采用金属色有助于增强光影效果,并可以丰富空间与层次的变化。因为金银色具有强烈的反光能力和敏锐的特征,在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光影作用下,显出异样的色彩效果,恰当使用会增加商品的辉煌、高级和神秘感。有彩色系具有各自鲜明的相貌属性,而无彩色系中的金、银、黑、白、灰也同样具备一定的色彩涵义。单独审视黑、白、灰时,黑色象征寂静、沉默,意味着邪恶与不详,被认为是一种消极色。白色的固有情感,是不沉静性,并非刺激性。被认为清静、纯洁的象征。当黑白相混使就产生了灰色,灰色所属中性,缺水色彩特征,会给人一种含蓄、柔和高级、情致之感,耐人寻味。
(四)、包装色彩的心理问题
当我们看到带色彩的物体时,由于色彩的刺激作用而产生各式各样的感情,这些感情包括:色彩的温度感、色彩的重量感、色彩的软硬感、色彩的情绪以及色彩的华贵与朴素感等。色彩的重量感和色彩的明度有关,在人们的心里,对于浅的色彩和深的色彩会产生不同的感受,浅的色彩会给人轻松、活泼的感觉。了解了色彩对人心理产生的影响,才能更好地使用色彩。
三、包装色彩运用中的以人为本
色彩不仅关系到商品的陈列效果,而且不同当然色彩能使人产生不同的感情和联想,色彩的运用,有一个是否宜人的问题。人体包括身体、心理、情绪和精神,是一个协调的整体,色彩对人体的影响涉及到很多方面,如人体的机能,增强血液循环;影响大脑皮层、心率等,从而引起人们在审美和情感上的反应。如果在包装色彩的设计中能直接反映物品的某种特征,又能与购买者达到心灵的碰撞与默契,使购买者感到舒适宜人,这样才能成为购买者首选的商品。进行包装色彩设计还应根据消费者不同的习俗、档次需求以及年龄、性别和差异,强调色彩的宜人性。在国内大部分地区的葬礼上都采用白色,使用时就应该考虑地域性;男性、老年人的产品包装,色彩应该追求成熟稳重、端庄;而女性、年轻人的产品包装,应追求浪漫、温馨;儿童产品的包装,色彩则注意跳跃、活泼、明亮。从而使人们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以至心里的精华,思想境界的升华。
参考文献:
(一)刘永东、雷宁、赵洋、王普、张娜、赵联生著,《视觉设计基础》,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第二版。
(二)连放、俞佳迪、陆乐、刘怡弘著,《包装结构设计》,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年1月第一次印刷。
(三)贾京生、来继文、李京妹著,《构成艺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第一版。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5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