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及其战略措施

摘要: 银行卡在现在社会中具有多重作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居民购买力也快速增强。随着大众消费观念的逐渐改变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银行卡作为一种便捷的交易方式和先进的支付手段,与人们的日常消费密切相关,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还能促进经济的发

  摘要:银行卡在现在社会中具有多重作用。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居民购买力也快速增强。随着大众消费观念的逐渐改变以及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银行卡作为一种便捷的交易方式和先进的支付手段,与人们的日常消费密切相关,为人们提供方便的同时还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但在银行卡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本文将以武汉银行卡市场业务的发展现状为例进行分析和研究。深入分析我国银行卡市场在银行卡政策和法规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且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银行卡市场管理的相关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关键词:银行卡;金融风险;市场业务
  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随着消费观念的变化,我国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开始发展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银行卡市场。银行卡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多重作用。在经济领域中,它执行着支付媒介和消费信贷的功能。银行卡于1915年起源于X。由于银行银行卡信用额度高,使用范围广,同时具有购物、消费、汇兑、取现等多种用途竞争能力强,因此逐步成为当今世界银行卡主流。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X部分百货商店、饮食业实施策略,在一定范围内给顾客发一些信用筹码,然后顾客就能在发行筹码的商店进行赊账购物,还能进行分期付款。这样的消费方式渐渐流行于市场。这样的方式既给顾客带来了方面,也有助于商场盈利。自此以后,银行便凭借其自身的优势和地位创造了银行卡业务。自1952年的时候X加利福尼亚州的国民银行作为金融机构首先进入发行银行卡的领域,由于银行卡结算具有方便性,通用性以及可以进行部分透支,所以在短期之内,受到了各界的欢迎,并快速地发展起来。
  中国在1985年的时候,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中行卡,中国银行卡市场便诞生了,直到2003年开始,中国信用卡用户开始激增,这得益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我国银行卡市场已初具规模,相对各个发达国家和地区来说,我国银行卡市场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一、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第一,关于银行卡产业的理论模型研究
  巴克斯特(Baxter,1983)首次对银行卡交换费进行了研究。他认为集中制定的交换费并不是通常意义上说的反垄断固定定价,而是将资源从网络的一方转移到另一方以确保交易参与者的成本获得补偿的一种定价机制,而且在发卡市场和收单市场均为完全竞争的情况下,社会最优的交换费并不为零。对于交换费所起到的具体作用,Baxter认为,交换费可以作为转移支付的手段,以平衡双边市场的持卡人和商户的成本和收益,并最终得到帕累托改进的资源配置结果,这一结论十分重要。不过,尽管Baxter的分析框架很好地解释了交换费对于信用卡市场正常发展的重要作用,但他并没有回答如何确定交换费的问题。“完全竞争”的条件在现实中是极少存在的,无论交换费水平如何,发卡机构和收单机构的经济利润都为零,交换费并没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Rochet与Tirole(2002)从数理模型角度探讨了交换费的功能,并首次对交换费集中定价机制和反额外收费规则对社会福利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应用双边市场的定价平衡法则解释银行卡的费率问题,指出银行卡组织为了设计最优的价格来平衡消费者和商户的需求,一般通过调整交换费来间接影响消费者和特约商户费用。斯默兰(2002)对反垄断机构对交换费的垄断质疑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与Rochet、Tirole(2002)相同,即在一定条件下,银行卡组织设定的交换费和社会最优的交换费是一致的,设定零交换费的公共政策不能从理论上获得支持。银行卡产业具有典型的“双边市场”特征,Rochet和Tirole(2004)对双边市场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把双边市场定义为:“当平台向需求双方索取的价格总水平P=Ps+Pb不变时(其中Ps为平台向商户索取的价格,Pb为平台向消费者索取的价格),平台中任何需求方所面临的价格的变化都会对平台的总需求和平台实现的交易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那么这个平台市场被称之为双边市场”。
  第二,关于银行卡产业的实证研究
  对银行卡产业的实证研究相对于理论模型研究要少一些,目前只有少数学者对银行卡产业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
  Rysman(2004)建立了计量经济模型,运用银行卡产业数据对银行卡产业中的网络效应以及消费者对卡的使用量与商户受理行为之间的相关性问题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尽管大多数消费者为了可方便地利用各个银行卡组织网络而愿意持有多张卡,但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消费者都集中在一张卡上消费。研究也表明:第一,消费者对卡的使用量与商户对卡的受理行为存在正相关关系,即受理某银行卡的商户数量越多,消费者也就越愿意选择该银行卡;第二,商户对卡的受理也与持有该卡的消费者人数正相关,持有该银行卡的消费者人数越多,商户也越愿意受理该银行卡。Rysman的上述实证研究充分证明了银行卡产业是个具有交叉网络效应和需求互补性特征的产业,也就论证了银行卡产业的“双边市场”特征。
  此外,VISA国际卡组织(2003)还对银行卡的支付成本以及银行卡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得出了积极的结论,证明银行卡产业的发展能够增加消费者支出、减少支付成本并推动经济发展的结论。

  (二)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第一份对银行卡产业进行研究的报告是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1998年提出的“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报告”,该报告主要以宏观性描述为主,对银行卡业务和收单业务的概念也作了初步描述。之后,国内学者主要从以下方面对银行卡产业进行研究:
  产业监管方面:李朝霞(2007)在《国际银行卡产业监管动态及趋势研究》一文中,认为从世界各国和地区的政策来看,虽然其他行业的经济监管有放松的趋势,但对银行卡产业的监管却在加强,而且有继续加强的趋势。并在总结银行卡产业国际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探讨了银行卡产业监管加强的原因,并且进一步分析了国际经验对我国银行卡产业监管改革的启示。程贵孙(2009)在对国际银行卡产业监管进行比较分析之后,指出目前对于银行卡产业的监管,大多数国家关注的重点主要是交换费的制定及其规制,并结合我国银行卡产业规制的实际情况提出完善我国银行卡产业监管的措施。
  银行卡受理市场方面:毕英丽、周涛(2008)分别对银行卡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信用卡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信用卡受理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应对措施。赵颖(2009)对银行卡受理市场现状、当前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促进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的思路进行了研究,并认为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问题仍是银行卡市场发展的主要瓶颈。
  银行卡产业法律制度方面:吕煜、丁康吉(2008)在《银行卡法律问题研究》一文中,认为在当前我国银行卡产业高速发展时期,我国银行卡法律体系发展速度缓慢,尚未跟上银行卡产业发展的步伐,因此我国当前的银行卡法律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银行卡产业参与主体的权利义务尚待明确。吴昊(2009)对银行卡欺诈的主要手段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银行卡数据安全标准建设,加强防范身份盗用法律保障、采用芯片卡技术防止伪造、对于敏感信息采用三重数据加密标准等防范银行卡欺诈的措施。
  银行卡产业其他方面的研究:郭卫香、黄鹤舟(2007)在《制约我国银行卡业务的因素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一文中,从我国银行卡业务现状的研究着手,分析了制约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对策。荆林波、刘波(2007)对银行卡产业的基本特征,银行卡产业中利益结构的博弈关系、银行卡产业的基本运作方式进行了研究。岳中刚(2008)在《转换成本、锁定效应与定价策略研究—以银行卡产业为例》一文中通过银行卡转换成本与银行卡定价竞争的理论模型,对存在转换成本情况下银行卡市场的定价策略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银行卡转换成本的测度方法和相关的经验估计。

  二、银行卡业务概述

  (一)银行卡的含义

  银行卡,是一种非现金交易付款的方式,是简单的信贷服务。由银行或银行卡公司依照用户的信用度与财力发给持卡人,持卡人持银行卡消费时无须支付现金,待结账日时再行还款。银行卡是银行和其它财务机构签发给那些信用状况良好的人士的一种特制电子支付卡片,持卡人可以在发卡机构指定的商户购物和消费,也可以在指定的银行机构存取现金。银行卡是一种具有消费信贷功能的信用凭证,是集资产和结算功能于一体的现代金融产品。银行卡一直致力于丰富产品内涵、提升产品竞争力,在卡片功能、便利性、安全性及增值服务拓展等方面打好基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灵魂”的理念。

  (二)银行卡业务的本质特征

  1、广泛的客户群体,银行卡的客户群体比较广泛,不仅是在本行开立储蓄帐户或者支票账户的客户,银行卡的发放对象是收入和资产状况良好,具有一定偿还能力的高消费群体。
  2、销售渠道的多样化,与银行传统业务相比较,银行卡用户的特点明显,具备广泛性和差异性,分布的比较散,同时不同的用户对银行卡的需求不一样。这就决定了银行卡的销售的方式肯定是多样化的方式。
  3、具备较大的风险,没有担保可循环的信贷的特性,决定了银行卡是一项风险较高的业务。作为银行卡产品的经营者,需要制定出一系列规避银行卡使用风险的举措,来有效的降低银行卡使用过程中的风险,保证应有的盈利空间,并且实现最大收益。
  4、规模效益化,银行卡只有通过有效发卡量,消费额度等主要指标达到一定规模来降低单位成本,确保盈利。实践证明规模越大,利润越大,因而抢占市场的占有率成为银行卡发卡银行的最大营销目标。

  三、武汉银行卡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贷记卡步入快速发展时期

  武汉市的发卡量的竞争是银行卡市场的最大特色。从2003年开始,国内银行卡至今每年的发卡量增长均在80%以上。央行的统计显示,截至2007年底,含贷记卡和准贷记卡在内,全国累计发卡量已超过8750万张,发卡机构的数量得到显著增长。在发卡量方面,根据武汉中国银行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2季度银行卡发卡量依旧继续攀升,同时季度增长率突破下降的趋势开始回升。相比于2010年1季度增加了2.56个百分点。2010年上半年,银行卡市场发卡量达到了679.34万张,相比10年1季度增多了近35万张。如表一所示,武汉市人均拥有银行卡4.2张,每周使用次数为9.7次,远远超过了全国的平均水平,这就说明武汉市的银行卡业务的开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武汉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及其战略措施

  (二)中外合作如火如荼

  武汉的多个银行纷纷引进国外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开发目标市场。即使是中国银联,也在谋求与visa的合作,利用其先进的全球性网络和技术。如果需要开拓这个市场,就对现有的体制更加要求严格,并且运作理念也要进一步进行创新,管理技术和操作模式也得进一步提高。

  四、武汉银行卡业务发展存在问题

  银行卡作为一种先进的消费信贷工具和支付结算手段,虽然它在生活、商业中迅速发展。同时武汉作为人口流动以及经济大市,其银行卡业务市场是庞大的。但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银行卡市场的发展由于开展时间短、大众的消费观念保守、银行的征信系统不完善因素的影响,所以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银行卡受理环境不足

  消费观念的保守,造成了对银行卡的使用并不积极的现象。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勤俭节约、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根深蒂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超前消费的观念尚不被接受。使用银行卡先消费后还款的方式还未普及,这成为制约我国银行卡市场快速发展的一大障碍。而且,几乎所有银行卡用户每个月都能及时还清欠款,这样一来他们从不用支付利息,这跟欧美等国持卡人的情形非常不同。再次,银行卡品牌知名度不高,消费者对武汉银行卡的忠诚度不够在其他银行发行的银行卡中,许多消费者对于银行卡还了解不够多,还不知道它真正的用途。所以他们在办理银行卡的时候就会优先选择那些知名度高的银行银行卡,同时银行卡的品牌忠诚度方面也不够,在消费者日常使用过程中,开办银行卡业务的人数不是很多,使用的人数较少,这对于武汉银行银行卡的推广和销售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也阻碍了其继续发展的道路。

  (二)部分银行办卡手续繁琐,时间冗长

  目前虽然各家银行都发行了各种银行卡,虽然现在为了促销银行卡而不断降低办理门槛,但是当客户申请办理银行卡时,往往需要办理的手续还是相当地繁琐。由于银行的硬件设施相对落后,而且当地人口众多,户籍和个人档案在网络系统上不健全,这样客户办理银行卡时就要填写大量的用户信息和担保人资料,并且核实手段是采取人工电话核实,这种方法不利于真实性审查。同时这种核实过程大概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这样办卡效率是十分低下的。有些银行如果为了防止恶意透支还会增加一些手续,这样填写的表格会增加许多,造成了银行卡业务办理的拖沓。

  (三)公众对银行卡的认识仍不深入

  虽然说银行卡市场这几年来获得了迅速的发展,但是银行卡的总体渗透率依旧很低。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各类银行卡消费额占同期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8.7%。如图一所示,各类银行卡消费额占同期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比重并不高。另外一人多卡的现象非常普遍。有研究表明称,超过40%的银行卡持卡人拥有一张以上的银行卡,而其中的睡眠卡数量又为最大。我国比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睡眠卡高出20至30个百分点。这部分卡着银行大量的资源,却效益极其低。再加上申请银行卡门槛的降低产生了许多不良贷款的风险,而片面地追求却不关注一人多卡又不使用的现象。这样用的卡的比重很小了。总之,这一切都要归结与公众对银行卡的认识还不深,以及银行宣传不够、商户受理不积极等客观因素。
 武汉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及其战略措施

  (四)银行卡产业政策和法规存在缺陷

  目前,武汉的银行卡产业相关政策和法规体系明显滞后于市场和业务的发展。银行卡业务现用法规是中国人民银行1999年3月颁布实施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目前银行卡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卡市场尚不成熟,而这部政策法规对目前银行卡产业出现的专业化、市场化的趋势缺乏明确的政策。
  根据调查,在武汉境内与银行卡业务密切相关的收单业务和市场发展缺少制度管理。没有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对收单业务的市场准入和监管给予规范对非银行收单专业化服务机构的有效监管机制缺位。由于对银联公司下属的专业化收单服务机构长期缺乏有效管理,收单银行在风险控制环节被逐渐弱化甚至架空。银行卡业务是和IT技术紧密结合的一项产业。技术是基础建设,而落后的技术水平会很大的制约业务发展。
  1、关于银行卡犯罪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待完善
  银行卡配套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再加上武汉银行卡的系统化管理水平较为落后于其他的大型银行,大量的决策信息和后端管理政策都是通过人工判断来处理的,导致人为驱动执行在风险管理中占的比重过大,这不仅降低了银行风险管理的效率,而且增加了操作风险的机会,也给银行银行卡业务发展带来不利。
  在我国刑法银行卡配套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对于银行卡诈骗以及内部人员作案的情况未作明确的界定,非常简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96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银行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1.使用伪造的银行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银行卡的;2.使用作废的银行卡的;3.冒用他人银行卡的4.恶意透支的。虽然在法律中有一部分银行卡犯罪的处罚,但是没有覆盖到当下银行卡业务中可能出现的更多的犯罪,也没有明确的惩罚体制。而关于对骗领银行卡、诈骗银行资金等违法行为的相关的规定和处罚条例非常少,需待完善。
  2、中国银行卡的系统化管理水平较为滞后
  一方面,武汉银行卡系统管理中,大量的后端管理政策都是通过人工判断。这直接导致了人为执行在风险管理中比重过大,这增加了操作风险的机会。例如,大多数的授信额度都是前台柜员进行录入保存,在传送至银行卡部,由卡部的授信人员进行审批,甚至于增加额度,并不是逐一了解,深入调查,这样无形中为银行增加了风险。另一方面,目前在武汉市各大信用市场上,与银行卡业务密切相关的收单业务及市场发展缺乏制度约束,长期以来都没有一套完善的法律制度体系对收单业务的市场准人和监管予以规范,对非银行收单专业化服务机构的有效监管机制缺位。另外,武汉银行银行卡业务一直未建立起高效稳定的全市联网通用网络化系统,使武汉银行银行卡的发行和使用受到极大阻碍。

  (五)缺少差别化服务,使满意度低

  虽然银行卡业务的利润主要来源于年费、商户消费以及透支利息收入,但是体现一张银行卡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它的年费、利息的高低,而是要看银行卡对银行带来的增值服务。从发达地区的银行卡业务的发展经验看来,银行卡增值服务的多少优劣直接影响着市场拓展和持卡人用卡的频率。这对促销银行卡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由于国内的客户数据库还不够完善,银行对客户的综合评价不够明确,那么就不能科学地确定哪些持卡人是优质客户,这样实现差别化服务就有一定的困难。在现阶段以年费优惠促销的方式来推销银行卡的营销战略是国内银行的大多数现象,竞争如果只停留在银行卡年费的比拼上,这样银行卡服务会一直无差别,不甚相同。使客户对银行的服务满意度低,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卡的发展。

  (六)社会个人信用征信体系不健全

  武汉市已经于2006年1月正式启动了个人信用征信系统,通过在这一系统可以查询到个人的信用记录,这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武汉市的银行卡市场。然而,个人信用评估依然面临着临很大的技术问题,各个方面还不是很完善,目前的各大银行存放的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的数据只是客户的历史信用数据,不够全面系统。银行在进行银行卡业务时,也只是简单的查阅该客户的历史借款、还款记录,查询是否超出客户自身的还款能力,对新发生的信用贷款不能实施有效的信用风险评估及管理。

  五、武汉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应对策略

  首先,要分析消费者的认知状况。不仅要清楚消费者对现有银行卡的需求和不满,还要了解他们对银行卡的认知状况,然后据此进行思考和决策,不能违背消费者的认知。若消费者认为,各银行的金融产品都差不多,且质量都值得信赖,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是中国银行常州分行,他们针对常州市的市场特点,根据消费者的偏好设计出系列卡。如针对一些XX、商务人士,他们就专门制定了商务套餐。由于他们根据市场与消费者的认知来做银行卡的营销,而不仅仅是将手中的银行卡贩卖给客户。基于多家银行的银行卡销售现状,总结了以下一些需要改善的:

  (一)改善消费环境,加快特约商户的发展

  截止2010年10月份,全国特约商户仅有35万家,普及率仅3.2%,ATM机仅为X的1/6,全国平均每百万人ATM机仅为59台,而发达国家每百万人拥有1100多台。由于硬件设备的补足,中国银行卡市场发展遭遇后劲不足的困境。所以硬件设备的加大投入,发展更多的特约商户成为各大发卡商抢占市场份额的又一重要途径。在巩固已有的特约用户的前提下,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保险以及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这样便能形成一个数量多、质量好的各个行业齐全的商业网络。武汉内居民978.54万,如果把公路养路费、水电费、煤气费、养老金等收费领域也完善起来,那将给银行卡发展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
武汉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及其战略措施

  (二)简化办卡手续

  在银行受理方面,第一,要加快建立业务处理集中模式。国有银行是以省为单位建立发卡、收单系统,因此造成行内系统不统一,同一行内的交易往往要通过多个环节才能完成。所以,武汉银行必须加快业务集中处理模式的建立。第二,要逐步完善业务处理系统,武汉银行应通过系统软件版本的升级换代,逐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处理能力,以便更好的给消费者提供优质快捷的服务。
  如果以后将申办银行卡过程变为计算机自动化办理,人工核实变为计算机自动核实,这样便能节约大量的时间。把客户资料联结公安部门,用磁卡身份证行进刷卡验证,确定了申请人身份以及担保人身份后,对资料进行联网复制录入。这样一旦计算机确认准确无误便能马上办理银行卡。这种办理方式可以大大缩短办卡周期。能提高不少效率,在这种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也会被大众所积极认可的。

  (三)加大银行卡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银行卡的认识

  各个银行卡发卡行都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做广告。广告就是利用媒介通过某种普遍化、科学化地进行广泛地宣传和普及银行卡知识。各个发卡银行制定明确的广告宣传策略,通过各种媒介,例如电视广播、报纸、建筑广告牌等以直观、简洁的文字和图像表明出银行卡的大致形象。使银行的银行卡在民众的心中建立明确的映像来唤起消费者对申请和使用银行卡的欲望。这样就达到了银行卡促销的目的了。再者,专家预测十年内消费市场会随着经济发展而迅速扩大,而农村人口在城市化下将是银行卡发展的潜在用户来源。如果正确引导并加大力度宣传,让持卡人、发卡行以及特约商户都有收益,如此下来,银行卡的发展便是一个良性循环。如果人人了解了办理银行卡,使用银行卡的便捷,每个商场商店都受理银行卡业务,就能刺激银行卡业务发展,而不是单纯促进了发卡量,以此来提高公众对银行卡的认识。
  对于每个银行来说,品牌日益成为生存和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武汉银行也不例外,强势品牌意味着市场地位和利润。从某种程度上说,未来的银行卡营销就是品牌的竞争。品牌对于一个银行来说,作用是巨大的。有助于产品的销售和占领市场,品牌一旦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和美誉后,银行就可以可以利用品牌优势扩大市场,促进消费者形成品牌忠诚,品牌忠诚使得销售者在竞争中得到某些保护,并使它们在执行市场营销计划时具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品牌可以看作是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武汉银行必须看到这一点,运用品牌的力量,真正在武汉市民中树立银行银行卡的美好形象,逐步打开武汉市的银行卡市场。

  (四)加强银行卡的立法建设,打击银行卡犯罪

  现阶段,我们必须加快关于自身消费信用管理的法律建设。首先,制定的法规必须明确银行个人消费信货业务范围、经营原则、贷款利率、办贷手续,以及消费者必须提供的信息和抵押品,使银行的消费信用业务经营合法化,银行的个人信用风险防范措施规范化和制度化,以维护银行的正当权益。
  尽快推进银行卡立法工作的实施,出台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为切实加强银行卡业务的管理,进一步规范银行卡业务,加快出台《银行卡管理条例》,将分散于《刑法修正案》、《商业银行法》、《外汇管理条例》、《支付结算办法》以及《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中的相关条款加以整合,有效防范银行卡业务风险。在立法方面,从近来人大讨论刑法规定的“银行卡”含义,从这件事可见全国人大已经开始重视此经济领域。对于一些恶意逃避银行卡债务的行为应当重惩,应尽快出台银行卡的专业法规和配套法律。
  同时,银行要打破旧框框的束缚,采取创造市场的策略,从而引导消费者的需求,用市场开发取代市场占有。面对日益激烈的金融环境,只有最具创造力的银行才能赢得目标客户占有市场。银行应充分利用公共关系资源,加强银行与客户、银行与市场的沟通,用关系建立取代产品推广

  (五)加强银行卡的管理机制以此提高服务质量

  国外银行卡业务一般以专业性公司的形式开展运作。不仅具有高度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结构,且经营策略明确,管理机制灵活,具备全球化的培训网络和完备的人才激励优势;外资银行更具备强大的技术和金融产品开发能力,提供优良的服务也值得我们借鉴。总之,我国银行可借鉴国外专业银行卡公司和外资银行的成功经验,通过全面提升职工的素质,锻造自己的人才队伍,确立自己的经营管理机制。
  银行应强化对特约商户的身份认证和资质审核,加强商户的业务培训。特约商户的拓展要坚持以质量和诚信为本,依靠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完善对特约商户的管理,建立健全日常监控和巡查机制。防止POS机具被商户移机、挪用现象的发生。加强对商户有关人员的岗前和在职培训。不定期对特约商户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培训,提高受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保证业务人员熟练掌握银行卡的操作规程和操作技巧,严格按规定受理银行卡,来促进形成整个业务的规范。
  另外,建立业务创新机制。一是各商业银行要加强对开办新业务品种的宣传,加快社会大众对银行各类新业务的认知度。二是完善业务创新的组织体系。三是重视对市场的开发和研究,开发重点产品。把住房贷款、银行卡、个人综合消费信贷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促进新兴信贷市场发展的同时,以银行作为载体,加快中间业务的整合与创新。

  (六)加快建立个人信用征信系统

  稳步加快培育信用市场主体是武汉银行尽快建立信用体系的根本所在。必须得引起重视,要逐步在信用市场上建立自己的规范的信用体系模式,根据武汉银行目前发展情况来看,要建设自己的信用体系,仅仅建立几个征信系统来约束人们的日常消费行为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对全民进行信用观念的灌输和诚信道德的教育及信用知识的宣传。还要大力推动信用管理教育,培育征信专门人才。

  六、结论

  随着我国银行银行卡业务的日益发展壮大,我国银行卡市场的竞争也进一步增强。目前,许多外资银行已经开始关注我国的银行卡市场,也在逐步加大对我国银行卡市场的发卡力度。它们不论是在资本实力上,还是在产品创新能力、技术或服务水平上,都拥有比我国银行丰富得多的经营经验和管理水平。因此,武汉银行必须进一步加快进行银行体制改革,提高自己的技术和服务水平,在不断加强信用产品创新能力的同时,积极拓展国内外银行卡市场,完善用卡环境,争取在未来激烈的竞争中获取到生存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欧阳卫民.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银行卡产业发展[J].中国银行卡,2011,(1):12-17.
  [2]赵美华.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0,(21):10-12
  [3]张璟霖,汪浩.X银行卡产业发展特征及启示[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2):50.
  [4]朱淑君.我国银行卡产业发展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0.
  [5]董峥.银行卡特约商户发展分析[J].中国银行卡,2009,(10):40-41
  [6]吴昊.银行卡欺诈与防范对策探析[J].中国银行卡,2009,(16):50-56
  [7]程贵孙.我国银行卡产业运行机制、垄断行为与规制政策[J].上海金融,2009,(7):80-84.
  [8]王小峰,陈洁.韩国发展银行卡产业对我国拉动消费内需的启示和建议[J].西部金融.2009(6):70-71
  [9]薛亚芹.略论国际银行卡组织扩张原因与我国银行卡发展之路[J].现代财经,2008(01):25一28
  [10]岳中刚.转换成本、锁定效应与定价策略研究——以银行卡产业为例[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8,(02):48-52
  [11]席华洁.我国银行卡产业的发展状况及对策研究[J].消费导刊,2008,(23):12
  [12]毕英丽,周涛.银行卡市场发展中的新问题及其应对措施[J].中国银行卡,2008,(24):19-22
  [13]吕煜,丁康吉.银行卡法律问题研究[J].中国银行卡,2008,(06):11-16
  [14]李朝霞.国际银行卡产业监管动态及趋势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11):150-160
  [15]王雪萍,张成虎.我国银行卡产业市场结构与绩效的实证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1):104-108
  [16]郭卫香,黄鹤舟.制约我国银行卡业务的因素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7,(12):40-41
  [17]荆林波,刘波.中国电子支付产业的发展研究[J].现代商业,2007,(23):6-10
  [18]卜紫洲,胡坚.我国银行卡业的产业结构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6,(04):113-116
  [19]BurneySimpson.CardsFuelWebDonations[J].CreditCardManagement(USA),2004(10):23-24
  [20]RobertoRoson,Two-sidedmarket:atentativesurvey[J].ReviewofNetworkEconomics,2005:78-79
  [21]BaxterW.F.BankInterchangeofTransaetionalpapei:LegalandeconomicPerspectives”[J].LawandEconomics,1983:45-46
  [22]RochetJTiroleJ.Platformcompetitionintwo-sidedmarkets[J].JournalofEuropeaneconomicAssociation,2003,1(4):990-1029
  [23]RysmanM.Anempiricalanalysisofpaymentcardusage[R].WorkingpaperBostonUniversity,2004:89-90
  [24]WrightJ.Optimalcardpaymentsystems[J].EuropeanEconomicReview2003(47):587-61
  [25]FongMiehelleH.W.BankcardpaymentsysteminthePeople’sRepublicofChina[M].IdeaGroupPublishing,2003:102-104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620.html,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上一篇 2020年5月31日
下一篇 2020年5月3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