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大部分农村信用社在金融体制改革背景下顺利向商业银行改制,对于农村地区的金融体系而言,由农信社改制来的农村商业银行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目前大部分农村信用合作社正处于向商业银行过度的初期阶段,在这一发展阶段客户的业务需求与目前商业银行的发展模式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对于农村信用社向商业银行的转型而言,如何找到有效解决当前矛盾的对策是十分重要,而且商业银行的市场竞争力也能够通过这一矛盾的解决而大大提升。
本文在阅读大量与农村金融机构以及商业银行转型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按照问题的发现、分析与解决这一思路对当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总结与归纳,并以总结的大量相关研究成果为依据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村商业银行; 转型发展; 研究
1 绪论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农村合作银行和信用社随着银行商业化趋势的发展在不断顺应潮流进行深化改革,而合作金融机构在我国农村主要的存在形式就是信用社和商业银行。因此对于农村信用社的改革而言,其向商业银行方向的改革与发展是主要方向。截止2017年底,目前我国共有1114家农村商业银行,这些银行已经达到了200,000亿元的总资产规模。本文在研究农村信用社在我国60多年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农村信用社向商业银行转型,农村商业银行所处环境的状况,为如何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市场定位指明方向;从内部经营角度,明确农村商业银行在业务创新、风险防控、组织架构、人员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农村商业银行在现有问题的基础上,制定可实施的战略转型方案,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要方面,这需要结合管理学和金融学方面的知识进行研究。结合实际情况与理论经验分析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当前发展环境下所面临的转型问题,并尝试寻找能够帮助农村金融机构成功转型的应对方案,同时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在未来的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对于我国金融市场以及金融发展史而言,农村信用社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在新发展环境下主要的农村金融机构。对于农村地区而言,商业银行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民致富创业提供了帮助。如何推动农村商业银行适应新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在乡村振兴大环境下实现银行服务的转型升级,是目前我国农村大多数小型金融机构所面对的重要问题。因此与农村商业银行后续发展相关的研究,例如构建网络平台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1.2.2 实际意义
(1)为农村商业银行业务转型提供理论依据
本文在分析农村信用社和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时,主要从业务单一性的角度着手,同时结合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情况与社会发展背景分析农村商业银行在发展中最容易面对的风险,并根据相关理论与实际经验提出风险控制意见。从农村商业银行在新金融与社会环境所面临的发展挑战着手论述转型升级对其稳定发展的重要性。
(2)正确探析农商银行转型的方式方法
在初步了解农村商业银行在新发展环境下转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之后,我们需要结合相关理论与银行转型实践经验详细探讨农商银行的具体转型方法。如何在保证农村信用社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对其进行规范改制,以及如何在新发展环境下实现农商银行的平稳转型与过渡,提升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业务拓展与经营能力,进而提升他们在整体金融市场中的影响力。
(3)为农村商业银行持续实现转型发展提供意见及建议
本文在结合商业银行转型升级相关理论以及我国农商银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我国农商银行转型的原因、方式以及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具体规划了农村商业银行的转型方案,以供借鉴。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建国以来,随着我国收入水平的增加,农村金融机构对于我国特定产业、地区和领域的发展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农村公共金融机构的建设极大的推动了农村地区的文化以及经济发展。如何在新发展环境下,推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稳定的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其为农村地区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并充分发挥其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潜力,对于农村地区以及农商银行的持续发展都至关重要。
1.3.1国外研究现状
Francisco Vazquez,Pablo Federico(2015)从资金结构演变的角度分析了金融危机时期银行对金融市场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危机前期有着较高杠杆率以及较弱流动性的银行,在危机期间会面临更高的破产概率。而且这一破产概率与银行在危机之前运行过程中冒险行为的数量成正比。从横截面来看,规模较小的面向国内的银行相对更容易受到流动性风险的影响,而规模较大的跨境(全球)银行则由于过度的杠杆化而更容易受到偿付能力风险的影响。宏观经济和货币条件也被证明与银行倒闭的可能性有关,这为将宏观审慎方法引入银行业监管提供了案例。
Gelsvik and Martin(2017)提出商业银行在转变区域经济发展的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现代化项目扩展或升级区域的现有发展路径等战略选择,是有效的解决问题途径,商业银行的发展要跟得上社会经济发展的脚步。
Crabb and John(2018)提出商业银行的发展必须正确对待当下领导管理和战略洞察力这两个重要的方面,领导的管理往往代表着战略方向,当下信息科技高速发展商业银行要能够在最新的数字化改革中取得成功。
Hien Thu Phan, Sajid Anwar, W. Robert J. Alexander, Hanh Thi MyPhan(2019)研究了银行体系竞争中信贷风险,银行规模和市场集中度也可能对银行发展产生的影响。具有较高流动性风险和收入多元化的银行可能变得不稳。定。实证分析表明,银行业的发展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以通货膨胀和 GDP增长来衡量)。此外,建议了一些有关改善银行稳定性的重要政策含义。
1.3.2国内研究现状
张昶(2016)从理财产品的角度对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发现大部分商业银行在研发农村理财产品的过程中并没有进行充分调研,因此其开发出的理财产品也没有较清晰的定位,以及完善其科学的管理体系和改进渠道。在此基础上作者结合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给出了优化农村商业银行产品研发的方案,借此使农村商业银行降低相关风险。
陈传龙(2017)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展开对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思考。他认为对商业银行而言,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同样也是一种供给,需要结合发展实际顺应变化,强调客户对于商业银行产品与服务供给的重要影响,分别以创新、内外合作、产品以及效益为支撑、突破抓手和根本,在此基础上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型。此研究对当下产能过剩供信贷投放艰难的商业银行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袁人杰(2017)主要分析了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受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的影响,并且认为银行收入结构受市场波动利率以及重定价的影响较大,需要在金融创新、风险管理、发展中间业务和深化整体改革等层面进行转型。该研究为商业银行迫切解决因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利差空间减少,提供了一条很强实践意义的途径。
黎映桃,王菲(2018)在研究商业银行在新发展环境下的转型升级时,从金融科技创新的角度着手。分析了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背景下,金融服务与产品在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重要影响。文章指出,许多新型金融业态随着一大批信息技术例如人工智能、云端以及大数据等的涌现而衍生出来。商业银行相比于传统银行不仅落后于系统和产品的创新与研发上,在客户关系管理方面也十分落后。该研究给出的解决办法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传统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引入新型的金融科技并加强相关的资金投入,在此基础上实现商业银行整体的战略转型与升级。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1.4.1研究内容
本篇文章的研究对选选择了农村商业银行,对其发展历程进行深刻的剖析,以及对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重点对信用社改制转型后的困难和挑战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出发点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措施,为农村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之路提供一定的指导。
1.4.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本文首先通过查询大量的文献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背景进行了详尽的了解和学习。由此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针对我国农商银行转型发展过程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整理,并以此为切入点进行方案的制定和措施的找寻,有效的提出可行性较高的解决办法。
(2)对比分析法
针对农村金融机构以及农商银行的发展革新,进行国内外情况的分析和比较,对发展优劣进行系统整理,结合我国农商银行的实际以及目前发展中存在的困难,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帮助其顺利渡过难关。
(3)归纳分析法
对所有分析进行归纳整理,得出结论。
2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现状分析
2.1 农村商业银行基本概况
农村商业银行,重点是农村两字,属于地方性金融机构,由所在地区农民、农村工商户、企业法人等入股形成的机构。据相关数据显示,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资产中,约有41.4%为农村银行。从数量上,约有210家农村合作银行,303家农村商业银行,并且符合改建农村商业银行的信用社数量高达1424家。(数据来源于百度百科)
2.2 国内农村商业银行发展现状
2.2.1农村商业银行规模状况
2010年对于农信社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此之前我国的农商银行数量只有85家,而2006年只有13家,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和改建的经验积累,并且农信社整体的不良贷款率逐渐下降,基本满足农商银行组建的条件。在2011年,我国农商银行法人数增长到212,随后几年逐渐递增,截止2019年,法人数量高达1114家。
无论是农商银行的机构数量还是从业人数的增加上,均表现出发展的迅猛态势,但是单位机构的从业人数确在逐渐下降,2006年至2019年期间,1539人/行到2019年501人/行,出现了明显的下降,究其原因是,在早期的改制转型过程中,省市级农商银行率先进行,这些机构不仅发展前景好,并且资金充裕,整体规模大,在我国农商银行数量增多的同时,其整体资产和负债额也在增长。在2003年,农商银行资产额有384.8亿,到2019年末,增长到了20.3万亿,年均增速为3755%,经过16年发展,增长倍数为525.7倍。从负债总额角度看,2003年有380.1亿,在年均增速3516.4%发展下,增长到2003年的18.7万亿。
2.2.2农村商业银行地理分布状况
我国农业比例较高的区域是西部地区,但该区域经济发展迟缓,农商银行组建受上述因素影响较大。从2019年的农商银行分布数据看,约有三分之一的农行数目分布于东部地区有363家,占东部数量最多的是山东省,有32.7%。就目前来看,还有1373家信用社未进行改制,但从发展趋势上分析,进行改制是必然的结果。尚未进行改制的农信社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中西部地区,组建农商银行较为缓慢的是黑龙江、云南、贵州等。
2.2.3农村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状况
2006年至2011年期间,我国的不良贷款率得到了较好的控制,期间呈下降趋势,2006年有5.9%,最低值为2011年的1.6%,但在此后几年,农商银行的不良率并未一直下降,而是出现了0.2%的上浮,直到2014年,不良贷款率上浮至0.79%,造成不良率上升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我国整体经济增长趋势变缓,使得企业经营存在较大困难,难以偿还贷款。二是农商银行法人机构数量增长明显,增加了基数,三是某些农商行贷款能力明显增加。
2.3 农商银行转型发展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银行行业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抨击。比如说,我们日常生活常用的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正在加快了银行的资本形式和技术形式的转变,逐渐脱离了支付中介和信用中介的角色。在当下,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的金融模式都走在从“间接式”到“直接式”的过渡阶段,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蒸蒸日上。在这种情势下,传统的银行经营模式已经走在被淘汰的路上了,它不仅使盈利下降而且方式不能达到获利多元化,这就解释了最近的消息称:利息不能再为银行提供保障。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趋势、中介角色的转变、第三方支付等方方面面都在促使一种新的银行模式上市——A股市场的基准利农商银行诞生了。
其实,农商行的改革是必然的。第一,存款利率的市场化趋势、中介角色的转变、第三方支付的日益普遍,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压迫着国内传统银行。第二,传统银行并没有能够抓住固定客户的实惠且可行的活动。银行服务人员的总体水平和服务能力是有限的,再加上没有高端技术可言,这就紧紧的将银行的发展之路卡在了半道上。第三,由于刚才说的银行内部员工的不高的能力,这往往会导致人为因素或者体统错乱指使一些不必要的失误,不仅亏损了金钱,而且是客户的信任。这些因素的危害和影响力极大。根据数据分析,调查了我国18家银行,在2019年净利息收益率只达到2.46%,下降了0.15个百分点;净利息收益率插座为2.29%,下降了0.14个百分点。另外,银行自从建设以来,秉承的服务理念为“把客户放在服务中心,把市场视为行动指导”。而大多数银行服务人员并没有做到真正的把客户放在第一位,比如很少去主动联系、服务,这个理念也就变成了一句口头白话。还有就是这些不必要的失误也反应了银行系统化管理薄弱,应用的程序设计还有漏洞,这才导致了运行起来出现的纰漏。再加上同行存在着竞争关系,综上所述,盈利模式的非多元化是必然要改革为多元化,这才能拉动收益。
3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市场占有率低
我们进一对农商银行的从古至今的发展做了研究,发现了不少问题。第一,企业文化对任何企业来说都是关键影响力。而现在的农商银行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要么普普通通,毫无亮点,要么宣传力度不够,银行工作人员并不了解。农行往年的传承信仰已经被现代风吹的快要散了。尤其是新一代的年轻员工,并不知道企业文化是什么,更懒得与老员工去交流,而老员工也不会主动拿企业文化当话题。这种消极的态度和氛围使工作者对工作环境失去工作兴趣,没有热爱就没有动力,这样慢慢的懈怠情绪上来了,农村的商业银行也就走不动了。综上所述,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蓬勃发展必不可少的推动力。
3.2 业务类型传统单一
农村商业银行与其他行的合作内容大部分是资产业务,类似同业拆借、贴现,合作模式单一死板;中小农商银行受自身规模、监管评级及投资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在产品选择上存在极大的限制,加之近年来信用风险事件频发,监管文件的密集出台,导致机构在进行投融资操作时更加谨慎,更加促成了投融资品种单一的现象。近年来商业银行的存款、贷款、信用卡、中间业务等面临着来自阿里巴巴、腾讯、百度、京东等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全面冲击。随着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农户理财观念不断提升,投资方式更趋多样化,农信社的传统存贷业务已经难以满足农村金融需求的更新与升级。为应对来自互联网金融企业竞争的挑战,农商银行发展需要把握新机遇,寻求新增长点。
3.3 管理体系不完善
(1)尚未构建起完善的管理层。为了促进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需要有优秀的金融管理人才,然而该银行在最初建立的阶段主要为农信社的原班人马,沿用旧有的思维模式。目前在该行中部重视新员工,而原有的员工则尽管身居高位却能力较弱,不能够满足现在的业务发展,不具备先进的服务及管理理念,对于业务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一定的限制,尽管有新股东加入进来,然而仍是由高层中的陈旧思想来掌控整体,不能大胆地创新,无法有效地拓展新的业务。
(2)尚未构建起一支完善的工作团队。无论发展怎样的业务,均应当确保团队的专业性。对于农商银行而言,除了需进行存贷业务之外,还会涉及别的业务,然而此类人员却十分的缺少,尤其是有良好的专业背景的工作人员数量欠缺,即便进行内训也无法迅速构建起高素质的经营团队,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培养精英人才。
3.4 国家政策的扶持力度较低
对于经济发展良好的县级市而言,有着十分激烈的金融竞争态势,而农商银行由于有比较小的发展规模所以在市场竞争中会处于劣势,若XX能够给予适当的政策性的限制,则将使经营成本显著提高,从而会对金融创新带来一定的影响,由此使竞争力减弱,同时会对其抗风险能力以及盈利能力造成负面性的影响。在人民银行进行监督管理时,同样有缺陷存在,其政策会受农信社方面的相关政策的较大影响,此外有偏长的监管链条,然而且效率却有待进一步提升。
4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4.1 面向“三农”,发展能力有限
仅停留在当前的市场当中,缺少拓展特色业务的理念和胆识,缺少一支专业化程度高的研发团队,目前在电子业务的拓展领域仅仅起步。缺少专业化的人才,不能够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人才引进,因此导致市场业务与原有管理理念发生较大冲突,对最终结果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缺少进行大数据分析的系统平台,不能全面地挖掘客户,无法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实现精准的市场营销。
4.2 缺乏金融产品创新能力
近年来我国的主要国有商业银行开始从农村金融市场当中撤出,更加关注城市金融市场,而且从信贷资金的角度来看,则更加重视工业而忽视农业,因此没有特别地重视农村金融领域中的新品开发。由于我国金融改革持续地深化进行,使得银行员工原有思想显地更加的落后,而且没有主动学习提升的态度,仅完成银行给出日常任务,只是满足于完成分内的任务,缺少主动创新的精神,其创新的脚步并未大胆地迈出,尽管看似改革工作轰轰烈烈,然而却缺少实际的行动。而且目前其仅有十分单一的贷款品种,没有积极的创新意识,缺少针对我国农村地区情况的金融产品,不能够满足农村地区各类企业及个人所提出的资金方面的相关需求。
4.3 薪酬待遇制度较薄弱
据调查分析,目前尚未有效地落实农商行内审工作的计划,其应有的作用没有被充分地发挥出来,银行工作人员无法深入地认识审计在业务经营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无法在业务流程当中有机地融入审计工作,同时没有形成十分全面的关于各项具体业务的认识及把控,各个岗位的绩效考核指标差别不够明显,无法体现出岗位自身的具体特点,缺少完善的基于岗位的考核评估体系;当其所得到的考核评价结果通常还仅仅停留于常规的绩效薪酬上,甚至还会出现绩效和考核相互脱离的问题。
4.4 改革体系尚不完善
如果是从业务组织相关体系的角度来分析可知,当进行单位改制之后,尽管变成了股份有限公司,然而其管理与经营过程还受省联社的巨大影响。因此为了有效地改变其业务结构,则应当需要进行组织结构的本质性的改革。此外,其中还有数量较多的之前的领导班子成员及基层工作人员,由于内部的人员结构并未出现真正的变化,从而对其业务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此外,在改制过程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障碍,因此需要努力地获得改革的突破。
4.5 产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多元化格局在外界各种因素推动下日臻完善,主要因素有以下五方面:①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迅速;②互联网金融的强势介入;③金融脱媒发展势头良好;④直接融资发展迅速;⑤新金融组织不断涌现。由于各大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基本业务差异性较少,尤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均凭自身优势抢占县域市场客户和资源,从而严重挤压了农村商业银行的发展空间。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不仅有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而且还拥有比较成熟的业务市场,同时其业务拓展经验也相对更丰富,这些优势给A 农村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带来巨大压力,因此,目前A 农村商业银行的最大市场竞争对手就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在国家惠农政策的扶持鼓励下在农村存贷市场占有较大优势,与此同时国家也出台扶持性金融政策鼓励农村金融市场发展,从而使农村金融市场的准入门槛较低,这对各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入拓展农村金融市场形成巨大吸引力。其中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率先将营业网点向农村纵深拓展,进而成为目前农村商业银行最有力的竞争对手。与此同时互联网普及到我国农村的千家万户,这位互联网金融拓展农村金融市场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由此可见,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市场挑战。
农村商业银行在农场金融市场拓展业务的过程中不仅受到各大商业银行的业务拓展挤压,而且自身业务还严重缺乏的特色性产品。就目前A 农村商业银行来说,由于业务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所以不仅要承受来自各大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竞争压力,还有迎接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业务竞争压力,譬如华融湘江银行、北京银行、湘淮村镇银行等。
5 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对策建议
5.1 借鉴先进农商银行转型发展经验
目前我国农村商业银行的自身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①农村商业银行的服务“三农”理念有利于其巩固和进一步拓展农村市场;②农村商业银行已经将营业网点遍布农村各地;③农村商业银行各网点已经拥有了大批比较稳定的优质农村客户群。这三大优势为国农村商业银行在农场金融市场实现良性发展奠定基础。因此,目前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借鉴成熟的转型发展经验,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①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彻底放弃“重大轻小”的贷款业务模式,虽然农村市场客户信贷金额较小,但是客户的信任和支持是农商行实现良性发展的前提条件;②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始终保持“改制不改向”的业务拓展方向,农商行扎根农场金融市场必须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经验理念;③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在稳定已有优质客户群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农场金融市场占有率。只要做好以上方面工作才能使其可持续发展更有活力、更有生机。
5.2 完善农商银行改革体系
网络时代的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借助农村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实现自身由传统业务向网络平台业务的成功转型,在转型过程中构建“网点服务、自助设备、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有机融合的金融服务体系。并借助现代网络技术研发适合农村金融特点的业务产品,譬如农信通等业务,在加强对应用创新产品宣传推广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农商银行自助设备在农村地区的布放网点,并进一步提升电子银行的市场替代率和动户率。
由于互联网金融借助完全开放的网络环境,所以由其形成的产业链蕴含巨大商机。因此,农商行在拓展农场金融市场客户群的过程中,应该通过自主创新来不断增加互联网金融产业链中的服务功能,为此应该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借助互联网金融产业链引入战略合作伙伴,并为供货方、中间商和需求方提供多样化服务,不仅有利于进一步完善自身业务链条,而且能够形成多方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另一方面,借助手机网络的力量,将电子商务、第三方支付和社交网络由竞争对手变成业务合作伙伴,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前提下实现共赢互利。
5.3 借助科技手段辅助农商银行转型发展
由于农村商业银行的电子银行业务刚刚起步,这与其他商业银行和金融机构相比,无论在业务技术还是硬件设施方面均不具竞争优势。因此,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基于以下两方面规划未来发展目标: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借鉴其他商业银行成熟的发展经验,积极拓展农村电商平台业务,缩短与其他商业银行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农村商业银行应该结合自身优势拓展特色业务市场规模,通过个性化特色经营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实力和品牌影响力。
5.4 争取国家政策支持
目前我国各级人民银行已经将农村商业银行纳入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监管,并对其制定了扶持性监管政策,并放松了对市场准人管制,不仅有利于增强其市场经营活力,而且有助农村商业银行拓展业务规模和经营空间,譬如跨区域兼并收购或联合经营等。
结 论
本研究归纳总结了目前对农商银行转型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存在根源进行剖析,进而结合当前国内经济政策变动及互联网金融等外部因素,深入探讨了全国农信系统整体改革必要性和迫切性,进而建议农商银行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应该采取借鉴先进农商银行转型发展经验;完善农商银行改革体系;借助科技手段辅助农商银行转型发展;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这也为今后继续开拓市场,优化客户结构打下了根基。因此,A 农村商业银行作为省内转型发展的标杆,只有充分借鉴兄弟省份先进农商银行转型发展的成熟经验,同时在“互联网+”助推下实现成功转型,才能为推动省联社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Francisco Vazquez, Pablo Federico. Bank funding structures and risk: Evidence from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 2015(12):1-14
[2] Gesvik,Martin.Economic Transformations of Regions: The Role of Banks[J].Sloan Management Review, 2017(10):35-51.
[3]Crabb,John.International Financial Law Review[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8(7):25-28.
[4]HienPhan,SajidAnwar,W.RobertJ.Alexander,HanhThiMyPhan.Competition,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An empirical study of East Asian commercial banks [J].The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19(11):
[5]陈传龙.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思考[J].武汉金融,2017(2):23-25.
[6]袁人杰.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分析[J].时代金融 2017(4):34-36.
[7]黎映桃.王菲.金融科技创新助力商业银行转型发展[J].银行家,2018(11):124-126.
[8]韩俊.中国农村金融调查[M].上海远东出版社.2017.
[9]何曼.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发展探析[J].新西部,2018(3)
[10]孙兴波.试论新形势下农村商业银行战略转型的路径[J].全国流通经济,2018(21):89-90.
[11]寇舒雅.供给侧改下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策略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8(12):322.
[12]李伟健.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商业银行转型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山西财经,2019(1):30-31.
[13]崔璞.经济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策略研究[J].投资与创业,2018(9):55-56.
[14]张燕.大资管业务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发展之路[J].知识经济,2018(12):45-46.
[15]张泽华.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战略研究[J].武汉金融,2018(3):52-56.
致谢
时光飞逝,转眼间我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大学学习和生活的时间里,我学到了许多知识,也成长了很多。有过迷茫,失望和抱怨,也有过坚持,喜悦和收获。非常感谢学校在这大学四年里教会我很多东西,无论以后走的多远,我都会记得母校的校训。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老师学识渊博,平易近人。从老师的身上,我学到了严谨细致和学以致用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在钱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才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
其次,感谢我的舍友们对我的帮助和鼓励,和他们在一起相处很开心。感谢我的朋友在我失望时候对我的关心和支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祝大家前程似锦。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父母,这么多年的求学之路,感谢他们含辛茹苦养育我,他们默默地付出是我前进路上的动力。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6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