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港物流分析及发展对策

摘要:武汉新港位于长江水道与京广铁路交汇处,承载着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重任。当前武汉新港以国家干线公路和铁路为基础,打造东、西两个港口,物流地位凸显,成为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中转站。在发展传统物流方式的同时,实施港口物流信息化管理和绿色物流是

  摘要:武汉新港位于长江水道与京广铁路交汇处,承载着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重任。当前武汉新港以国家干线公路和铁路为基础,打造东、西两个港口,物流地位凸显,成为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中转站。在发展传统物流方式的同时,实施港口物流信息化管理和绿色物流是武汉新港物流未来发展趋势,也是打造一流港口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武汉新港;港口物流;发展对策
武汉新港物流分析及发展对策

  一、武汉新港概况

  (一)武汉港口历史地位

  武汉位于长江与京广铁路交汇之处,上通巴蜀、下抵江浙、南连湘粤、北接陕豫,素有“九省通衢”之称,自明朝以来就是我国内陆著名的商贸重镇和重要的通商口岸。1861年清XX在汉口开埠通商,民国时期武汉港口船舶多达万艘,被誉为“东方芝加哥”。

  (二)武汉新港现状

  新中国成立后,武汉外贸地位凸显,以长江、汉江为基础,形成了辐射全国14个省、市的水运网络。以2011年前八个月物流数据为例,武汉新港港口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7536.7万吨、47.96万标箱,同比增长21.15%、15.68%,已成为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之一,这足以凸显武汉新港的重要性。
  2012年武汉新港,前已完工和在建项目65个,投资规模为487亿元,完成投资164.3亿元。已完工和在建项目涉及到港航基础设施、集疏运网络、物流及装备制造业。

  二、武汉新港物流分析

  (一)武汉新港物流发展目标

  武汉新港作为长江流域重要的航运枢纽,承担着国家“中部崛起”的重任。武汉新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纽带,力求打造一个集现代航运物流、综合保税服务、临港产业开发为一体的现代港、国际港、枢纽港,实现“亿吨大港、千万标箱”,促进长江中游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

  (二)武汉新港物流现状

  武汉新港立足于自身区位优势,以国家干线公路、铁路和空港为依托,完善网络节点,构建以高速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为主体的多层次、网络化、无缝对接的综合立体交通服务体系。目前武汉新港周边形成以武汉主城为中心,半小时内到达阳逻、白浒山、金口、纱帽港区,1小时内到达三江、唐家渡、赤壁港区,并进一步向外辐射的分层集疏运交通圈。
  随着武汉新港货物吞吐量越来越大,武汉新港物流水平与日益增长的货物吞吐量存在很大差距,难以适应未来物流发展需要。

  三、武汉新港物流发展对策

  我国加入WTO后,港口功能逐步提升,港口物流重要性凸显。港口物流建设是一个综合体系,涵盖了信息化、自动化和网络化等多个层面内容,提升物流服务能力是港口未来发展趋势。

  (一)物流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长江地区经济水平发展,武汉新港物流周转地位凸显。大量的物流运输需要大量的物流人才。当前武汉新港物流人才不足制约了武汉新港发展。针对这种现象,要采取多种措施来推进港口物流人才队伍建设。
  1、XX要树立人才培养观念
  XX部门应立足于物流宣传平台,树立一流的物流人才培养机制,鼓励企业与高校开展合作,推动武汉新港人才建设进度。
  2、发挥行业协会的重要作用
  对于单独企业来说,聘请高水平专家花费较大,因此武汉港口协会组织企业联合聘用高级人才,为本企业发展提供资深物流资讯,同时培训企业员工,从而为企业自身发展奠定雄厚的自身基础。

  (二)武汉新港物流信息化建设

  随着武汉新港物流吞吐量日益增加,因此推进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对物流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满足未来物流发展需求。
  1、推进“数字口岸”建设
  “数字口岸”是指一个容纳了电子政务、检验检疫信息查询发布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和portnet系统。其中portnet系统把承揽业、运输业、报关业和货代业多个物流环节连接在一起。这个系统开发于1984年,在新加坡经过了多年的运行和完善,已经逐渐被全球所认可。以大连“数字口岸”建设为例,大连口岸物流网有限公司在大连口岸一共应用了10种电子报文,包括出口清单、进出口舱单、集装箱进出门等,取得了明显实效。
  武汉新港可以参照大连港口的成功模式,武汉新港可以利用portnet系统,利用高速的数据交换和通讯技术将航运业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把信息流程简化为点对点,使武汉新港用户获得各方面的效益。比如说武汉新港可以利用EDI系统,节省了手工制单的时间和往返商检的报验与等待时间。
  2、推进物联网建设
  当前随着武汉新港物品流通数量越来越大,单纯依靠人工管理,成本大,效率低。物联网建设有助于实现武汉新港物品信息化管理,推动物流信息化建设。
  所谓“物联网”,是指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武汉新港采用物联网技术,立足于传感网络、传输网络和应用网络,实现传感器、互联网和输入输出终端的连接,能够对港口内物品进行自动识别,从而进行信息化管理。物联网技术推动了物品和服务功能的延伸,成为了武汉港口信息化建设载体,有助于推动武汉新港生产要素和供应链的重组,打造高效发展的供应链条,实现智能化操作、低耗能的工业发展体系。

  (三)发展武汉新港绿色物流

  在武汉新港物流发展过程中,绿色物流是其发展方向。绿色物流的定义是低耗能、污染小、环保的物流方式。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绿色物流理念
  武汉新港尚未建立绿色物流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归结为绿色物流观念的缺乏。因此武汉新港在发展物流产业的同时,要对管理人员提高要求,使其树立绿色物流理念,增加物流高效性。从武汉新港领导层到一线工作人员,均要树立绿色物流理念,用绿色理念来指导实际工作。
  2、开发绿色物流技术
  武汉新港进行绿色物流,首先要保证绿色运输,协调好车辆使用周期和次数,降低车辆运行,提供配送效率,改变运输方式,做到废气排放量最小化。同时武汉新港要实现信息绿色化管理,把物流同信息管理融合为一体,打造一个绿色环境。

  总结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武汉新港承担着重要的发展使命,承载着国家中部崛起重任。随着武汉新港货运吞吐量日益增加,物流水平直接制约了发展水平。面对新情况,武汉新港要采取三方面措施积极应对,一方面加大对物流人才培养,满足物流需要,另一方面推进港口信息化建设,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管理,推进港口物流工作有序开展,除此之外,发展绿色物流也是武汉新港发展的趋势。通过上述措施实施,武汉新港将承担起更多地物流中转工作,为推进长江地区经济发展和国家中部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书籍

  [1]孙伟,段征宇,陈川,基于港口区位论的港口物流发展战略研究.[N].物流科技.2009,(3):4-7
  [2]贾秀平,曹华林.“担保通关”为港口物流破解资金难题[N].国际商报.2009-04-27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6804.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0年6月22日
Next 2020年6月2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