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论文研究将重点放在对杨家埠年画的视觉元素符号,以及视觉表达语言上。研究重点是如何将其与众不同的民族艺术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对此,本文基于作者的系列设计作品之上进行研究,在创作实践中对本文观点进行更加细致的推敲,以追求研究结果的真实性与可行性。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中国的国力日渐强大的背景之下,中国的力量开始影响着世界,许多的设计者致力于将民族文化推向世界的舞台,将中国的艺术推向世界的舞台。本文基于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潮流,以杨家埠年画中的色彩、造型、构图、寓意等艺术特色作为研究点,对于传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在现代艺术的发展中寻求立足点进行探讨与研究。通过对现代平面设计与杨家埠年画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寻找更加多样的方式将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融入到现代的设计中去,寻找更加多样的方式来表达艺术创作者的文化内涵,让中国的设计者用具有民族文化的现代的设计语言向世界发声。
关键词:杨家埠年画;视觉元素符号;民族文化;现代设计
前言
平面设计作为一门多元化的应用型学科,不仅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向广大消费者传达一种信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为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如何在设计中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每一个设计师的必修课。
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传统绘画中的一门独立的画派,源于远古时代的宗教文化。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国民间艺术的重要标志之一。如今,木版年画对现代平面设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杨家埠木版年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是十分有研究意义的。
一、杨家埠年画的起源与发展
(一)杨家埠年画的起源
杨家埠木版年画起源于明初,四川杨氏一族迁居山东潍坊,他们的雕版印刷技术为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杨家埠木版年画产生于黄河流域的民间村落,根植于民间,是由两河流域的广大劳动人民一边辛苦耕耘,一边辛勤创作的艺术作品。在劳动之余,两河流域劳动人民进行年画艺术创作来丰富闲暇的日常生活。除了将娱乐融入在年画中,劳动人民也将对美好未来的希望描绘在年画的画面中。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内容传达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体现了劳动人民淳朴的思想感情,体现了两河流域独特的农耕文化。
(二)杨家埠年画的发展
由于政治环境的不稳定,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发展历史跌宕起伏,起起落落,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能流传至今实属不易。
明清时期,当时的政治局面较为稳定,经济较为发达,统治者对农业、手工业颁布了有利的发展扶持政策。杨家埠村呈现出了“画店上百家,画种上千一”的局面,杨家埠村民也呈现出了“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繁荣景象。此时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发展趋势稳定,画法趋于丰富,工艺逐渐成熟。
在经过了“五四”运动后,杨家埠的年画产业因为战乱不断的原因.年画的销售情况开始逐渐一日不如一日,逐渐走向下坡。民国以后,由于外患侵扰,兵阀混战,社会治安状况堪忧,百姓生活苦不堪言。画店亦在劫难逃,使杨家埠村的年画店开始面临崩溃。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政局稳定,人们生活也逐渐恢复正常,人们在满足了温饱之后对于美的需求也开始增长,杨家埠年画的生产也开始慢慢恢复再次走向繁荣。
而如今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生存状况堪忧,一是如今的年画题材陈旧缺乏新意不被年轻人所接受;二是年画艺人少之又少,老艺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创作受身体素质的制约没有办法完成。而年轻的年画艺人略显浮躁,能系统并真正掌握木版年画技艺和精髓的年画艺人屈指可数。因此,民间文化的传承问题不容忽视,传承行动刻不容缓。
二、杨家埠年画视觉元素特点分析
杨家埠木版年画作为地道的农民画,年画创作艺人是广大劳动人民,反映的是广大劳动人民最本质的思想要求、风俗信仰、审美意识。作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民画,能够体现出一方的风土人情,文化特色,风俗习惯。年画创作者在进行创作时取材于自然但不受自然的约束,不局限于固有的表达方式,散发创作者本身的思想态度,拓宽思想,以概括、夸张、象征和寓意的手法表现主题;构图完整、饱满、匀称;造型独特、简练、夸张。大致的解读一下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从以下几个方面大致分析一下:
(一)色彩特征——鲜明强烈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视觉元素中能够让人们第一眼望过去就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其强烈浓艳的色彩。虽然在杨家埠木版年画的画面中创作者使用的大多是艳俗的大红大绿色彩,但年画艺人有自己一套特定的用色口诀:“紫是骨头绿是筋,配上红黄画才新;红主新,黄主淡,绿色大了不好看;紫多恶,黄多傻,用色干净面鲜艳;红间黄,喜煞娘,红重紫,丑其屎。”使画面显得和谐自然,呈现出一种统一的感觉。浓艳的色彩往往可以更好的进行情感的表达,能更好的快速调动起观赏者的情绪或者某种特殊的色彩情结。
(二)设计线条——刚柔并济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决定了在杨家埠年画的制作过程中线条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制作年画时要先起草稿,年画艺人要先用柳枝木炭条、香灰来作画,勾勒大致线条,创作出“朽稿”,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描绘,描出线稿,分别雕出线版和色版,在进行手工印刷。
并且杨家埠年画是木版年画,是由年画艺人直接用刻刀刻出的线条,所以主体线条刚劲有力,结实饱满。在赏析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主体线条硬朗结实,但是在表现细节的地方线条的运用却有柔软细腻,画面整体刚柔结合,更耐人寻味,这种多样的表达方式也使得画面更有感染力,更丰富细腻。这种刚柔并济的线条表达运用在我们的设计作品中可以使画面更精致不显单调。
(三)造型特征——夸张独特
杨家埠木版年画中的造型特征也是多种多样,千姿百态,别具一格的。杨家埠年画的创作者大多取材于生活还有神话故事来进行创作,所以人物形象往往夸张生动。杨家埠年画艺人对于年画的主体形象绘制要求非常严格,对于形象有很高的要求。在人物形象创作上有一套独特的创作方法,就是将人物的头部放大,身高压低,着重渲染人物的面部神情。这种创作手法与如今深受年轻人喜爱的Q版漫画不谋而合,同样弱化肢体语言用人物的面部表情来传达情感。漫画与年画看起来毫无关联的两种艺术形式仍有相通之处,由此可见年画中的艺术表达形式对丰富平面设计语言是有相当大的价值的。
(四)构图布局——饱满对称
杨家埠木版年画在构图布局上的特点有两个,其一是讲究构图要饱满,这种构图方式与现代所流行的简约设计风格大相径庭,但是相对于大面积的留白构图,饱满的构图使得画面更加丰富更加有趣味性。杨家埠木版年画的构图尽可能利用有限的空间来表达更多的内容,画面虽紧凑却能保证乱中有序,秩序井然,给人以舒适的感觉。其二是讲究传统的对称美。这种对称美不仅在传统的年画艺术中极具地位而且在现代的绘画领域,现代平面设计中仍被广泛应用,大多被运用在标志设计、图形设计中。因为对称的画面会使形象更为饱满,同时对称有一种镜像的感觉更佳生动有趣味。对称又具有一种平衡感从而使画面显得更加稳重、庄严。
(五)题材内容——多种多样
杨家埠年画题材每逢春节都会更换一次,许多新思想、新事物出现之后,马上就能够在年画中反映出来。杨家埠木版年画其人物构造、象征手法、寓意手法都对设计起着重要的借鉴作用。杨家埠木版年画在人物的种类上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大大小小的人物形象千姿百态各不相同,且每一种人物形象都有其特殊的寓意,表达了人们不同的愿景。
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是“门神”的形象。是由于当时的人们受封建思想的影响,人们开始重视对生命的延续,出现了神袛护宅的封建迷信思想,所以出现了保家护宅的威武的门神。还有另一种常见的“财神爷”也是家家必不可少的,出于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而对生活的无力改变,人们把美好的希望寄托于年画人物中,期待财神爷能够带来财富。现如今许多老一辈的人仍然对这种具有神话色彩的人物有极高的敬畏之情,并且一些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吉祥寓意也深受人们喜爱,设计者为了更好的迎合群众的情感思想,也尝试将一些有美好寓意的年画形象融入设计作品中。
三、杨家埠年画视觉元素的内涵意义
设计不仅仅是对美的一种欣赏,也是设计师自我文化的输出,也是一种文化的影响。艺术品不能只作为一个“花瓶”让人有美的感官体验。所以设计师在创作时应该更注重向受众传达自己的设计理念与文化态度。通过设计来影响人民的思想,文化,理念,这才是有价值有意义有深度的优秀创作。在设计中融合民族传统文化,既丰富了设计的语言也能增加受众的民族自豪感,提高民众的接受程度,所以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应用是每个设计师都应该积极尝试探索的。
(一)传承与创新的融合
文化是具有历史继承性的,人类文化的发展都是在已有的文化上进行传承与发展。传承与传播优秀的民族文化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去做的事情,作为设计师,我们应该将这种优秀的年画文化传承下去。
杨家埠木版年画作为具有代表性传统年画艺术是能够体现黄河流域的农耕文明的,是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农耕文化的代表。杨家埠木版年画在艺术特色上具有构图饱满、线条粗犷、色泽明快、对比强烈、主题突出等特点,通过设计师的再创造,能够在设计作品中糅合进时代的特征与文化。科学、创造性的运用这些民间艺术的创作技巧,能够创作出即富有现代气息又沉淀了民族情感的艺术作品,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发展文化。
具有传统的民族文化内涵为支撑的的传统艺术文化是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的。在传统中找出值得我们去传承发扬的精华,再结合时代的发展与特征进行延续。
(二)民族与世界的接轨
语言有国界,艺术无国界。不同民族,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但全世界人民都具有欣赏美的眼光。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经过历史的沉淀都具有了不同的文化个性与文化特征。在全球化的XXX,世界各国人民纷纷站在世界的舞台上发声,中国的设计师们也逐步在国际舞台崭露头角,在我们的艺术设计作品中加入民族文化,能使我们的设计作品有着独特的民族特色,是极其重要的。创作出具有民族内涵的优秀艺术作品是我们弘扬民族文化,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接轨最直接的方法。
(三)民族精神的延续
设计师在设计作品中加入具有传统文化的设计语言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年轻的一代,他们没办法去感知民族文化艺术的魅力,认为传统文化不够时尚,不够潮流。而年长的一辈则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有着不可割舍的情怀在内。在这些艺术作品中能够感受到老一辈年轻时艰苦奋斗,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这些艺术作品同样寄托了他们对生活的愿景。将这种民族精神融入我们的设计作品中去,让年轻的一代能够感知民族文化的内涵精神,是十分重要的。
四、杨家埠年画视觉元素应用案例分析
设计师在不断的创新中成长,如何将设计赋予具有灵魂的内涵,让设计的美不仅仅停留在表面上,让他“活”起来是设计师们应该重视的事情。然而现在许多年轻人不能感知到杨家埠木版年画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色。设计师要做的就是用平面设计作为载体,在经过取舍之后在平面设计中表现杨家埠木版年画中包含的美与文化。所以传统艺术文化的再生是我们设计师要重点研究的内容。
(一)招贴设计中的应用
招贴设计是平面设计中比较常见的设计表达形式,它要求让人一目了然,能使受众一眼看到底就被吸引。因此它的构思要巧妙,形象要概括简练尽量表现夸张,色彩更是要强烈鲜明,能够使内容突出醒目。而杨家埠年画的艺术特点中高度表达了招贴设计中所需要的因素。
下面这张商业招贴取用了杨家埠木版年画中的老寿星形象,进行变形,加入了现代元素,并将人物动作改成了时下流行的语言动势,使得人物变得更有趣味性,吸引人的目光。用色大胆强烈,大面积沿用了年画所固有的红色黄色,视觉效果非常强烈。用老寿星来表达招贴的主题:“福寿康泰”的寓意,也是借鉴了年画中的寓意方法。海报整体借鉴了杨家埠木版年画中的多个要素,在经过设计师的再设计之后,在保留了年画的鲜明特点,同时变得更具现代感,独具特色,达到了招贴设计的表达目的,就是一张成功的招贴。

(二)标志设计中的应用
标志设计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更高于其美的表达,并不是对视觉元素简单的组合排列的展现。所以在设计中尝试表现传统或者具有民族特色的标志,更增添设计的年代感与文化的沉淀。再经过设计师的主管处理,加入具有时尚感的现代的设计语言,使之更具有设计感能够符合时代特征,这样能创作出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特征的设计作品。
1.2009年山东全运会会徽设计
2009年山东全运会会徽的设计选用的色彩就是取材于山东传统艺术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中的色系,体现出了山东民间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且选用了强烈的对比色使得标志醒目辨识度较高,也兼具视觉上的美观大方。将杨家埠年画应用在标志设计中也体现了山东的传统艺术文化,有助于文化的传播。再搭配上用线条来表达的运动形态,在简洁却不简单的造型设计上兼具动感与设计感,展现了全运会的运动面貌。整体标志设计既满足了标志的简洁与其文化内涵的不简单。
2.潍坊市旅游品牌标志设计
山东旅游品牌好客山东中潍坊市的标志设计就是采用了古体字的“潍坊”两字作为主体,在图案选择上将潍坊的传统文化的代表风筝元素与年画元素相结合。标志中的图形取材于潍坊风筝的原型,用色来源于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的传统用色。整体颜色色彩鲜明,直接了当的树立了潍坊市的品牌形象,展现了潍坊市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表现了潍坊市这个古老的城市的民族文化内涵与民族艺术文化。也直接展现了潍坊市的传统文化艺术,非常符合潍坊市旅游品牌的品牌文化。
中国年画种类繁多,在设计中的应用也有许多尝试。但杨家埠木版年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案例较少,有待我们进行深入研究与探索。
五、杨家埠木版年画视觉元素在毕业设计中的应用
本篇论文研究的主题是杨家埠木版年画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所以我的毕业设计是为杨家埠木版年画展所做的一次视觉识别系统设计,在本次设计中取用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视觉元素特点进行创作,在实践中证明本篇论文的可行程度。
(一)标志设计
标志的设计最主要考虑的是标志的可识别性,选用了宋体字为原型,加入了毛笔字中的点作为点缀,在此基础上将部分比划进行变形,作出一些方圆结合的变化,使之更具有设计感。将杨家埠年画中的代表画作融入进汉字中去,风格鲜明的年画用色能够让人准确的接受展览的主题。在保留了年画的韵味里寻求一种现代设计感与古典艺术韵味的统一。
(二)海报设计
海报的设计将杨家埠年画的代表作《兰房生贵子》融入其中,让观者能快速了解到海报所传达的内容,更好的传达信息让人一目了然。画面整体版式采用了杨家埠木版年画中的对称构图形式使得画面端庄稳重具有一种平衡感。海报的底色模仿了绘制年画的宣纸长久保存下来之后泛黄的颜色,使得画面达到一种统一和谐的感觉,并能保留住年代感,历史感。
(三)包装设计
许多人对年画的印象还停留在艺术品,价格高昂的装饰品上,这是阻碍年画传播与传承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年画包装大多是精美的礼品盒,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年画的成本,使得人们望而却步,仅停留在艺术观赏上。我的毕业设计中年画的包装抛弃了传统的礼盒包装,减少了不必要的包装成本,使用纯色的硬纸盒作为包装,特定的向外打开的开口设计可以方便年画的展示效果,用封条来进行固定简单方便,大大节约了年画的包装成本。尽可能的减少年画与人们之间的距离感,使年画走进千家万户,丰富人们的生活。
(四)应用系统设计
展览的目的是为了传播杨家埠木版年画,使更多的人能够感知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艺术魅力,所以设计了一部分应用系统,以求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艺术魅力能够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去,而不仅仅是作为一种欣赏的艺术品,能够使得人人喜年画,家家有年画。
首先在应用系统中直接融入了具有代表性的杨家埠木版年画作品,其次,从众多年画作品中提取适合的纹样,进行取舍,改变了年画作品中大面积用色的厚重感,设计成具有线条感世纪感的纹样。经过不同的排列组合方式,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起到装饰美化的效果。下面是我在日常生活中挑选的一些物品进行的尝试。
结语
本次研究以杨家埠木版年画为背景,深入研究其构图布局、色彩特征、造型特征以及线条的特点等方面,并在毕业设计中将研究结果尝试运用在平面设计中。在毕业设计的尝试中,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视觉元素应用在平面设计中的效果还是极好的。由于时间能力有限,本次研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还需继续努力。
总之,后期仍需要在围绕传统艺术的方向下,将民族特色文化更加深入的运用到平面设计领域。有民族特色的设计作品,绝不是形式意义上的中国传统元素,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有真正的思考,在设计师的思考下,变成设计师的语言,表达设计师的文化态度。只有当设计师将注意点转移到对民族审美,民族文化的理解中去,才能设计出能够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民族内涵,民族精神的具有东方文化底蕴的设计作品。
参考文献
[1]张殿英,杨家埠木版年画[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153.
[2]褚海峰.现代设计语境下中国传统图案的设计价值再现[J].包装工程,2011(7):5—7,11.
[3]卞宗舜.艺术设计中的民族性与当代性[J].装饰,2002(6):64.
[4]苏虹,论民间美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价值[J].安徽文学,2010(5):83—84.
[5]王佳伟.色彩与平面设计[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51.53.
[6]房开柱,对木版年画的思考[J]。成都: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
[7]胡红忠,装饰图案设计[M]。湖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49
[8]梁培丕,民间传统门画研究[D]。江苏:东南大学,2008.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8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