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与沟通视角的山东省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控制现状调查

  摘 要

近年来,我国XX不断加大对教科界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高校建设步伐逐渐加快,与此同时,高校腐败问题亦层出不穷,暴露出我国高校在内部控制方面仍存在较多问题。作为我国教育大省,山东省近年来新增了多家新建本科院校。

新建本科院校是指自1999年以来不同级别和类型的院校合并或独立专科院校升级而成的新建本科院校。作为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产物,新建本科院校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2 年,COSO报告正式将信息与沟通列为内部控制主要因素之一。根据COSO报告,我国将信息与沟通这一要素纳入内部控制基本框架中。完善的信息与沟通机制将大大提高内部控制信息的时效性,保障内部控制运行更为顺畅。

本文以山东省5所新建本科院校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文献研究的方式,深入了解该类院校当前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机制现状,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和内部控制理论进行分析。

研究发现,导致该类院校信息与沟通机制普遍不够完备的原因在于组织对内部控制重视程度不够、部门间信息传递交流不畅、内部控制监督不到位。本文从倡导构建内部控制文化、完善内部控制信息交流、加强内部控制评价监督三方面提出优化措施,对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控制构建信息与沟通机制具有一定的实践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山东省;新建高校;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内部控制,是在合乎法规的前提下,通过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以保障企事业单位合理运行为目的,对单位各项业务活动采取管控的一系列措施。

近年来,高校腐败案频被曝光,中南大学的陈毕华、山东行政学院的高玉清、武汉体育学院的孙义良等均因xx受贿、滥用职权等违反组织廉洁纪律的舞弊行为被双开,超过百名的高校领导受到中纪委通报批评和查处。

由于高等教育法于1998年颁布,高校规模和自主权不断提升。作为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高校有众多的企业管理环节,事物繁杂,导致高校在教学、招生、财务、科研、后勤和基础建设等方面均存有诸多问题。

为加强公共行政机构的内部控制,规范该类单位的各项业务活动,国家财政部于2012年发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运行),并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5年,财政部又进一步发布实施了《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旨在全面推进公共行政单位内部控制的加速构建。

作为接受财政拨款的单位,高校也属于事业单位范畴。目前,高校的内部控制建设均基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但高校的发展规模和资本运作量要比一般的事业单位高很多。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应用,内部控制理论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国内外许多学者均已开展了对内部控制理论与实践的深入研究。本节总结了基于高校内部控制视角的研究现状。

作为以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为职能的非营利组织,高校与企业在内部控制实施上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差异。

1.国外文献综述

有关于国外高校内部控制的研究很少。学者们主要从其他领域对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进行研究,如:教育、医疗、宗教等。

EdwardCamey(2012)认为,非营利组织模仿企业基于内部控制理论构建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

AnnetteKarl(2012)认为,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实施效果取决于组织内部控制机制与组织构架是否吻合,依照组织构架完善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Peter Reginato(2011)认为,非营利性组织的内部控制效果不仅受自身内部控制实施情况的影响,还受地理位置、法规政策等外部因素影响。

2.国内文献综述

2015年,国家财政部发布实施《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来,全国高校开启了本院校的内部控制建设进程,国内学者对高校内部控制进行了很多有益探索。

郎付山(2017)认为,高校可以基于网络治理视角,通过审视角色定位、强化顶层设计、推动信息公开等渠道来推进内部控制建设。

李莹(2015)认为,高校内部控制失效根源主要在于信息不对称,IT治理的引入能够解决信息不对称的困境,实现”合作性牵制”,打造出可靠的信息平台。

陈留平(2014)认为,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应以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为基础,大力推进高校内部控制流程与信息系统的完美结合。

高庆峰(2013)认为,目前大学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缺乏统一标准,建设环境有待完善,内部控制建设进度不平衡,内部控制实施缺乏相应的监督评估机制。应当制定高校内部控制规范,编写构建高校内部控制的参考读本,以创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马东亮(2011)认为,目前高校普遍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高校应对职工增强内部控制意识培养。

通过对国内外高校内部控制文献的查阅,笔者发现由于全国高校数量较多且还在持续增长,诸位研究者没有实现对各类高校面临的内部控制问题进行较为精准的分类研究,遂决定借鉴国内外高校内部控制的研究成果,将内部控制理论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相结合,分析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机制存在的问题及造成问题的原因,进而给出相应的的优化措施。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一)新建本科院校涵义及特征

1.新建本科院校涵义

新建本科院校,是指2000年以后,经教育部新批准承认的普通本科院校。1999年后,全国各地涌现出大批由多所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合并或专科学校独立升格而成的新建本科院校。

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型的典型产物,新建本科院校已逐步成为我国高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新建本科院校特征

新建本科院校坚持走服务区域发展的办学方向,走区域一体化发展和特色发展的道路。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均位于地级市或县级市,”生于地方,长于地方”,与当地存在自然联系,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新建本科院校既具有地方财政支持、校区融合发展的优势,也面临发展资金自筹、内部控制初步建设或亟待整合的挑战。

  (二)高校内部控制涵义、目标及要素

1.高校内部控制涵义

高校内部控制,是指高校在合乎法规的前提下,为提高高校管理效率、保障高校发展战略顺利实现而采取的对各项经济业务活动实施管控的一系列方法和程序。

高校内部控制的概念是在企业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因此,高校内部控制建设不仅应当接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指导,同时应参考企业COSO内部控制理论,尽可能完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

2.高校内部控制目标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对该类单位内部控制目标作出如下规范:

(1)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

(2)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

(3)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4)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

(5)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

3.高校内部控制要素

高校构建内部控制制度一向依照《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同时,参考COSO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本文重点关注内部控制要素如下:

(1)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实施的基础。本文认为,高校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也可以理解为高校内部控制的整体层面,包含内部控制机构设置及认责、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实施、工作人员素质及意识等环境要素。

(2)信息与沟通,是保证高校能够获得真实有效的内部控制信息,同时保证内部控制信息能够在高校内部进行有效传递的要素。

(3)监督,是评估高校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过程,包括持续监督和定期监督。持续性监督是对高校日常经济业务活动进行动态跟踪检查,并及时记录内部控制运行情况;定期监督是对高校内部控制实施情况进行定期评价检查并编写内部控制缺陷报告,及时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其中,发现重大缺陷要立即向上级反映汇报。

  (四)信息与沟通机制涵义及要求

1.信息与沟通机制涵义

信息和沟通机制,指企业必须及时和准确地收集并传输内部控制信息,以确保信息于企业内外实现有效沟通。

2.信息与沟通机制要求

(1)建立信息收集加工机制

在业务流程发生过程中,要做好信息同步收集及整理工作。

(2)完善信息沟通机制

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可以产生良好的沟通平台。在企业沟通过程中,主要存在三种沟通机制:会议、面谈、书面报告。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并尽量结合多种沟通机制,以防产生信息阻塞。

(3)加强信息技术运用

在企业信息沟通过程中,要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善于借助信息管理软件、网络通讯工具达到控制目的。

(4)建立反舞弊机制

反舞弊机制是指企业已经建立起并不断完善的以控制舞弊的发生为目标的所有必要政策和措施。在建立举报制度的基础之上,企业也应重视将反舞弊思想和政策嵌入到企业日常经营决策与管理活动的规范性流程中。

(5)建立举报投诉和举报人保护制度

我国已经出台举报投诉和举报人保护制度,企业中也应具有类似政策,维护员工的相应权利。

三、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机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本次调查面向山东省范围内的5所新建本科院校(分别为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管理学院 、山东女子学院、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枣庄学院)所含全体教职工,以问卷调查为主,文献调查为辅。通过以不记名的方式向被调查学校邮箱及实地发放调查问卷和查阅被调查学校的官方网站信息两种渠道进行调研。本章主要对调查得到的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机制的现状进行阐述,并对表现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

(一)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机制问卷调查现状

本次问卷调查共投放问卷300份,回收278份,占比92.7%,其中有效问卷266份,占比95.7%。其中,财务部门工作人员参与问卷71份,占比26.7%,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参与问卷65份,占比24,4%,教务处工作人员参与问卷59份,占比22.2%,党委部门工作人员参与问卷28份,占比10.5%,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参与问卷43份,占比16.2%。其中,新员工(在校工作时间5年以下)参与问卷143份,占比53.8%,老员工(在校工作时间达10年及以上)参与问卷77份,占比28.9%。其中,管理层员工(有行XXX)参与问卷97份,占比36.4%;基层员工(无行XXX)参与问卷169份,占比63.5%。

如下图:

基于信息与沟通视角的山东省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控制现状调查

 1.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控制文化现状

问卷中Q1~Q6主要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控制文化进行调查。

在被问到本院校是否存在内部控制文化时,大部分受访者(183位)选择了说不上来,占比68.8%,有57位受访者明确表示本院校不存在内部控制文化,占比21.4%,仅有26位受访者明确表示本院校存在内部控制文化,占比9.8%。

如下图:

基于信息与沟通视角的山东省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控制现状调查

其中,选择说不上来和明确认为本院校存在内部控制文化的受访者中,有89.1%(163位)表示对本院校内部控制文化了解程度不足(略微了解或不熟悉本院校内部控制文化);有86.9%(159位)受访者认为本院校对构建内部控制文化的提倡力度不足(仅部分部门提倡构或不提倡构建本院校内部控制文化);有93.4%(171位)受访者认为本院校的内部控制文化氛围不够浓厚(仅有关部门氛围浓厚或全校内部控制意识淡薄)。

同时,在对被调查院校的内部控制主要由哪些部门负责实施进行研究时,笔者发现大部分院校目前的内部控制均由财务部门(占比36.1%)或审计部门(占比32.7%)单独负责,未能实现各职能部门的统一协作。受访者中仅有46位(占比17.3%)具有内部控制实施需要全校协作的意识,不少受访者在被问到本院校内部控制由何部门负责实施时选择了说不上来(占比31.2%)。

仅有位13受访者(全部有效问卷中占比4.9%)的表述能够使笔者得出其院校内部控制文化比较健全的结论(同时满足本院校存在内部控制文化、十分熟悉本院校内部控制文化、在全校范围大力提倡构建本院校内部控制文化、全校内部控制文化氛围浓厚、全校协调配合)。

2.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控制信息沟通现状

问卷中Q7~Q11主要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控制信息沟通进行调查。

在被问到是否参与本院校内部控制信息传递时,有128位受访者明确表示参与本院校内部控制信息传递,占比48.1%,有63位受访者表示不参与本院校内部控制信息传递,占比23.7%,有75位受访者选择了说不上来,占比28.2%。

如下图:

基于信息与沟通视角的山东省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控制现状调查

其中,选择说不上来和参与本院校内部控制信息传递的受访者中,有86.7%(176位)表示本院校内部控制信息传递受到阻力(部分部门间信息传递畅通或不畅通);有73.4%(153位)受访者认为本院校内部控制信息传递无法保证时效性(被传递信息略微滞后或被传递信息常已失效)。

仅有67位受访者(全部有效问卷中占比25.2%)的表述能够使笔者得出其院校内部控制信息传递比较高效的结论(同时满足参与本院校内部控制信息传递、全校范围内部控制信息传递畅通、被传递内部控制信息及时有效)。

同时,在对被调查院校的内部控制信息传递是否实现信息化进行研究时,笔者发现大部分院校的内部控制信息传递方式依然较为传统,没有实现信息化。接触过本院校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受访者和认为本院校财务信息管理系统能够完全整合本院校经济业务流程所有环节的受访者在全部有效问卷中仅分别占比54.1%(144位)和22.6%(60位)。

3.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控制监督现状

问卷中Q11~Q14主要针对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控制信息沟通进行调查。

在被问到本院校是否有进行内部控制监督活动时,有59位受访者表示本院校会定期进行内部控制监督活动,占比22.2%,有35位受访者表示本院校从未进行过内部控制监督活动,占比13.2%,有172位受访者则表示本院校在在有迎评需要的时候才会进行内部控制监督活动,占比64.7%。

如下图:

基于信息与沟通视角的山东省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控制现状调查

在被问到参与的部门开会或微信群聊是否会涉及本院校内部控制信息时,有113位受访者表示经常会涉及到,占比42.5%,有126位受访者表示偶尔会涉及,占比47.4%,有27位受访者则表示从未涉及过,占比10.2%。

同时,在被问到是否了解本院校内部控制取得成果和本院校是否对徇私舞弊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过通报批评时,仅分别有55位(占比20.7%)和38位(占比14.3%)受访者选择了十分熟悉和定期公示,大部分受访者表示只对本院校内部控制成果有略微了解(占比66.7%)本院校只会对重大徇私舞弊事件进行公示(占比71.3%)。

仅有33位受访者(全部有效问卷中占比12.4%)的表述能够使笔者得出其院校内部控制监督比较完善的结论(同时满足定期进行内部控制监督活动、部门开会或微信群经常涉及本院校内部控制信息、十分熟悉本院校内部控制成果、对徇私舞弊定期公示)。

  (二)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机制问题归纳分析

1.内部控制文化薄弱

对调查所得的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控制文化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大部分院校内部控制文化薄弱的结论。

2.内部控制信息沟通受阻

对调查所得的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控制信息沟通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大部分院校内部控制信息沟通受阻的结论。

内部控制监督难奏效对调查所得的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控制监督现状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大部分院校内部控制监督难奏效的结论。

  (三)新建本科院校官网内部控制信息调查现状

官网作为一所高校的信息门户,集高校一切职能、部门、院校、群体、活动信息为一体,是全体教职工、学生乃至外界人员获取高校信息的重要渠道。一所高校的信息与沟通机制是否完善在官网中足可窥见一斑。

1.齐鲁师范学院信息评价

学校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审计处均设有对应主页,对部门信息、办公地点及联系方式进行直接公示,财务处公示信息数量较多,频率较高。但国有资产管理处和审计处进行公示的资源和审计信息数量较少,频率较低,多为重大事项公示,对应时间较为久远。

山东管理学院信息评价学校财务处、审计处、资产管理处均设有对应主页,对部门信息进行直接公示。但资产管理处工作动态需点击查询且仅两条,对应年份均为2014 年,财务处和审计处进行公示的财务和审计信息数量较少,频率较低,多为重大事项公示,对应时间较为久远。同时,部门主页对部门办公地点及联系方式没有进行具体公示。

3.山东女子学院信息评价

学校官网首页设有院部动态,可点击查询相关院部日常信息。学校财务处、审计处、资源管理处均设有对应主页,对部门信息进行直接公示,审计处、资源管理处进行公示的审计和资源信息数量较多,频率较高,多为重大事项公示。但财务处工作动态需点击查询且仅三条,对应年份均为2016年。同时,部门主页对部门办公地点及联系方式没有进行具体公示。

4.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信息评价

学校财务处、审计处、资源管理处均设有对应主页,对部门信息、办公地点及联系方式进行直接公示。但进行公示的财务、审计和资源信息数量较少,频率较低,多为重大事项公示。同时,财务处工作动态需点击查询且仅四条,对应年份均为2012年及以前。

5、枣庄学院信息评价

学校对行政部门进行了功能细分,如:国有资产管理处、计划财务处、审计处、招标办公室等,均设有对应主页,对部门信息、办公地点及联系方式进行直接公示。进行公示的财务、审计和招投标信息数量较大,频率较高,多为重大事项公示。但进行公示的审计信息对应时间较为久远,进行公示的国资信息数量较少,频率较低,对应时间较为久远。同时,国资动态需点击查询且动态仅为五条。

  (四)新建本科院校官网内部控制信息问题归纳分析

通过对上述5所新建本科院校的官网信息进行查阅,笔者发现大部分院校都实现了对内部控制信息的公示,对于财务、审计等有关部门也均设立了专门的信息公示主页及网络联系渠道,但大部分院校对保障公示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官网上已公示的信息内容大都比较陈旧且间隔久远,多见于重大事项发生之时,在一段时间内突然加大信息公示力度之后又疏于更新,不免有应付检查之嫌。同时,目前在官网之上检索信息的方式比较繁琐,缺乏一个对内控信息进行整合搜索的平台,想要通过官网实现快速获取高校的有效内控信息目前依然比较困难。

 四、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机制问题成因分析

(一)对构建内部控制文化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的内部控制工作大多是由财务处牵头,其他部门协调配合来完成,此举导致其他各职能部门对内部控制未引起足够重视,认为内部控制实施效果仅是财务处的职责,尤其是广大基层员工,内部控制意识和参与度都明显不足。

一方面,财务处本身业务已经足够繁忙,还要同时兼顾内部控制工作的整体实施,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制度虽然主要由财务管理层制定,但内部控制在全校范围内的良好运行离不开全体各职能部门的积极遵守、配合和维护,这要求广大教职工都应树立起内部控制意识,而意识的培养则需要文化的熏陶。

  (二)信息传递与沟通机制不完善

目前,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各业务活动的工作人员在信息沟通方面依然相互独立,没有形成统一整体,不同部门、科室间的信息传递大多依靠私下进行,同时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进行约束,如此,不仅无法保证信息及时有效的沟通,还为徇私舞弊创造了机会。

同时,部分新建本科院校针对业各项务活动未有专门的信息管理平台,部分启用信息管理平台的院校则存在各业务模块之间缺乏有效联接,无法实现集成化信息处理的问题。内部控制信息系统不完善会直接降低信息集散效率,加大信息传递的阻力,影响信息的时效性。

  (三)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大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均设立了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以审计并监督高校基建项目、收支和预决算业务及领导干部任期内的经济责任等事宜。然而,仍有部分院校的内部控制主要由财务处负责实施,审计部门只针对专项业务进行审计,所以很难对院校内部控制的总体实施效果进行客观完备的监督和评价。

同时,综合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控制监督现状和官网内部控制信息研究来看,大部分院校内部控制信息公示透明度不足且难以保障公示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导致想要获悉院校内部控制实施效果的信息较为困难。均说明该部分院校对内部控制信息公示缺乏有效的标准和制度保障,这也是该类院校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不健全的表现。

长此以往,不仅难以及时有效地发现内部控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还难以基于客观事实对院校内部控制实施效果进行监督和评价,内部控制监督将形同虚设。

  五、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机制优化措施

  (一)倡导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控制文化

新建本科院校的内部控制文化氛围对该类院校的内部控制实施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它会影响该类院校的组织机构、人力资源政策的设计和安排,并直接影响工作人员是否愿意参与和自发维护信息和沟通机制。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氛围可以有效促进该院校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

1.加强院校内部控制意识培养

新建本科院校必须重视员工内部控制意识的培养与提高,加强对院校职工的内部控制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学校可以采取例如定期组织内部控制动员会的形式,增加对全校员工的内部控制专业知识的宣传培训,进一步加强全校员工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同时,学校应建立起科学的奖惩机制,保障员工能够自觉遵守并维护内部控制制度。

还应注意,新建本科院校的内部控制文化应从该类院校的整体学校行政级别到基层员工全方位推行。

2.定期更新内部控制手册

内部控制手册应由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控制职能部门负责编写,经过初稿、审批、修改后最终执行。与此同时,应广泛收集各相关部门的意见,经学校党委审核通过后正式发布实施。

内部控制手册应根据每年内部控制评价的结果,决定是否需要对内部控制手册进行修订,对现有的合理流程进行肯定和完善,对无法顺利进行的流程进行更新。

内部控制部门应定期评估内部控制流程设计及内部控制执行情况,根据各部门、员工提出的内部控制手册修订意见,对内部控制手册进行更新,同时,将修订的意见记录、内部控制新旧手册进行归档。

确保有效的信息沟通传递新建本科院校应该实现在院校内部各管理层级,业务环节和监管部门之间的内部控制信息沟通和反馈。

首先,应当在院校内部建立畅通的信息传递沟通渠道,并制定相应的制度规范对被传递信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作出具体要求,对参与传递信息人员的职责做出明确划分,以确保内部控制信息的传递与沟通能够实现有效的记录、报告、处理、反馈和跟踪。

其次,新建本科院校还应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管理内部控制信息,应当早日建立起服务全校的信息集成和发布平台,以多样化的方式实现信息传输。除了在校园网络和信息管理平台上更新和发布内部控制相关信息,还应根据具体校情,以创建院校内部控制信息发布专用微信公众号、借助微信群聊等社交媒介的方式,保证内部控制信息能够及时有效地传输至院校各层级部门和职工。

加强内部控制监督内部控制监督是对内部控制制度和实施后果的连续或定期性的评估。新建本科院校应采取适当措施健全内部控制监督制度,以及时监控院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1.完善院校内部控制监督机制

应有内部控制职能部门开展对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控制运行情况的日常和专项监督,在缺乏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时,学院审计部门应当代为履行监督职责。

在每年年底,对当年的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应包括新建本科院校的具体经济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实施效果的有效性评价。

根据评估结果,综合分析并总结院校内部控制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发现的重大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汇报给院校领导层,要求相关责任单位限期整改,并按照学校规定,对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问责与公示处理。

2.重视院校界对内部控制的监督

除了通过内审部门对新建本科院校实施内部控制监督外,还应借助院校外界的力量,充分监督内部控制的实施。

一方面,增加该类院校内部控制信息公开程度。学校监管部门应该制定统一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以明确对信息进行披露的范围和标准。学校的收支决算、财政拨款、资产负债,重大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等信息,都应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另外,新建本科院校管理层及其监管部门均可聘请独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对院校进行突击检查,评价院校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并建立相应的奖罚制度,以规范院校的内部控制实施。

  六、结语

  (一)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内部控制理论,以山东省5所新建本科院校为研究样本,对该类院校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系统化分析,以期对新建本科院校构建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机制产生一定的实践和参考意义。

本文研究结论具体如下:

1.通过对调查得知的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机制问题进行梳理,笔者认为该类院校普遍存在内部控制文化薄弱、内部控制信息沟通受阻、内部控制监督难奏效的问题。

2.结合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和内部控制理论的研究,笔者认为该类院校应进一步加强院校内部控制文化的构建、完善内部控制信息传递沟通机制、健全内部控制监督制度。

  (二)研究局限性及展望

1.研究局限性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实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仅针对被调查院校的内部控制信息与沟通机制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次,受本人学识及经验的限制,提出的优化策略可能存在一些不足。

2.研究展望

本文认为,后续研究可以考虑增加不同地区,不同办学规模的新建本科院校样本数量,将中国大学内部控制的一般规律与不同分类下的的特殊规律结合起来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Randal Elder.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and Client Risk Management[J].Jo 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 finance,2009,(4):543-579.

[2]Hoitash U, Hoitash R, Bedard J C.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Internal Con 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 A Comparison of Regulatory Regimes[J]. Accounting Review, 2009, 84(3):839-867.

[3]Jan Colbert.How to Monitor Internal Controls[J].The journal of corporate accounting & finance,2008,(4):41-45.

[4]Doyle J T, Ge W, Mcvay S. Accruals Quality and Internal Control over Financial Reporting[J]. Accounting Review, 2007, 82(5):1141-1170.

[5]Pridgen A, Wang K J. Audit Committees and Internal Control Quality: Evidence from Nonprofit Hospitals Subject to the Single Audit Ac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diting, 2012, 16(2):165-183.

[6]The Economist.Accounting In China: Internal controls[J].The economist,2012,(TN.8785):74-.

[7]AIYESHA DEY.Discussion of ‘Internal Control Weaknesses and Client Ris k Management'[J].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 finance,2009,(4):581-58 7.

[8]Water &, Environment Magazine Group.Risk management and internal control[J].Water & Environment Magazine,2012,(7 Suppl.2):26.

[9]马东亮.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25(4):119-122.

[10]陈爱东,唐静.论高校内控制度的完善和财务风险的管理——基于内部治理的视角分析[J].会计之友,2009(11):42-43.

[11]高庆峰.高等学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问题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3,(2):126-128.

[12]王雪峰.高校内部控制环境探析[J].财会月刊(综合版),2008,(4):16-17.

[13]卿文洁.高校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探析[J].湖南财政经济学

院学报,2013,29(6):87-93.

[14]陈留平,魏微,张猛超.论我国高校内部控制建设——基于江苏高校的调查[J].高校教育管理,2014,8(1):29-35.

[15]韩东海.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探析–以河北省H大学为例[J].会计之友,2015(15):115-117.

[16]郎付山.基于网络治理视角的高校内部控制建设[J].财会月刊,2017(6):23-26.刘东,王雁.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会计之友,2010,(27):112-116.

[18]段旭龙.基于廉政风险监测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4(14):78-80.

[19]卓宝光.关于构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探讨[J].财会通讯,2012(14):75-76.

[20]李莹,李强,陶元磊.基于IT治理的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研究[J].财务与会计,2015,(14):74-76.

[21]杨有红,李宇立.内部控制缺陷的识别、认定与报告[J].会计研究,2011(3):76-80.

[22]王卫星.高等院校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8. [23]孙支南,王超辉.论高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J].高教探索,2016,(1):16-19.

[24]林永居.高校财务风险内部控制措施浅析[J].财务与会计,2015,(1):50-50.

[25]宋海红.关于构建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J].事业财会,2003,(3):21-24.

[26]李丽莎.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研究[J].当代会计,2017,(9):52-53.

[27]杜海利.高校内部控制过程中的问题及防范措施[J].经济研究参考,2014,(17):91-92.

附录: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控制现状调查问卷

受访者信息(请按实际情况进行填写)

基于信息与沟通视角的山东省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控制现状调查

二、问卷内容(请按实际情况进行勾选)

Q1:您认为贵校是否存在内部控制文化?

存在 不存在 说不上来

Q2:您是否了解贵校的内部控制文化?

十分熟悉 略微了解 不熟悉

Q3:贵校是否提倡构建内部控制文化?

全校大力提倡 仅部分部门提倡 不提倡

Q4:您认为贵校的内部控制文化氛围是否浓厚?

全校氛围浓厚 仅部分部门氛围浓厚 全校意识淡薄

Q5:您认为贵校目前的内部控制实施主要由什么部门负责?

财务部门 审计部门 说不上来

Q6:您认为贵校目前的内部控制实施应当由什么部门负责?

财务部门 审计部门 全校协调配合

Q7:您是否参与贵校的内部控制信息传递?

参与 不参与 说不上来

Q8:您认为贵校的内部控制信息传递是否畅通?

全校范围内畅通 部分部门间畅通 不畅通

Q9:您认为贵校的内部控制信息传递是否有效?

被传递信息及时有效 被传递信息略微滞后 被传递信息常已失效

Q10:您是否接触过贵校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

经常使用偶尔使用 没听说过

Q11:您认为贵校的财务信息管理系统是否覆盖贵校经济业务流程的所有环节?

完全整合部分包含 模块单一

Q10:贵校是否有进行内部控制监督活动?

定期进行从未进行 有迎评需要会进行

Q12:您参与的部门开会或微信群聊是否会涉及贵校的内部控制信息?

经常涉及偶尔涉及 从未涉及

Q13:您是否了解贵校内部控制取得了哪些成果?

十分熟悉略微了解 不熟悉

Q14:贵校是否对徇私舞弊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过通报批评?

定期公示若事故重大会公示 从未公示

基于信息与沟通视角的山东省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控制现状调查

基于信息与沟通视角的山东省新建本科院校内部控制现状调查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1月4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2396.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3年1月4日
Next 2023年1月4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