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来,证券市场快速发展,上市成为许多企业募集资金扩大生产规模的渠道之一。然而,随着拟上市企业的增多,一些隐含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许多企业为了能够达到上市标准而不惜采取一些不合法的举动。审查IPO监管风险,分析其具体表现和原因,以提高审计服务质量,维护证券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本文以登云股份为例,来分析IPO财务xx对于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职业道德风险等审计风险的影响,旨在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IPO审计,审计风险,风险控制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以来,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迅速,上市成为了诸多企业为募集更多的资金,扩大生产规模所选择的途径之一。根据中国证监会数据统计,截止目前我国沪深股市总市值已超过68572.54亿元,境内上市公司达到1420多家,投资者开户数为13823.46万户,总市值突破30万亿,位列全球第四。但是与此同时却出现了拟上市公司在IPO之后,被曝出其招股说明书中财务信息存在严重漏洞,涉嫌财务xx的现象。1998 年红光实业欺诈上市,成为中国首家IPOxx企业,之后数年,在不同行业都有企业以各种方式欺诈上市,包括在2013年被证监会处罚的新大地、天能科技、绿大地、万福生科这四家可作为IPO欺诈上市的经典案例。此类现象频繁发生,对于整个证券市场的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IPOxx事件不仅严重影响投资者的利益,也对注册会计师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业信任造成威胁。2013年中国证监会对深圳鹏城、大华、中磊、大信四家事务所就云南绿大地、广东新大地、万福生科、山西天能的IPO财务xx事件中审计失败出具行政处罚书。由于IPO审计周期要比一般年审更长,同时,无论是发审委还是市场投资者对于IPO审计报告的关注度都很高。因此就审计风险来说,IPO审计业务在某些阶段内所面临的审计风险更高。
1.2 研究意义
从理论意义上来说,本文以登云股份为例,不仅研究了企业IPO财务xx的手段及成因,而且深入探讨了企业IPO审计风险识别的办法和解决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深入拓展了审计风险控制的理论范围,并且同时为上市公司财务xx行为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为进一步研究上市公司IPO财务xx行为的审计风险识别和应对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从实践意义上来讲,本文的研究作用包括:第一,提高企业对IPO财务xx的防范意识,越来越多的企业被查出IPO财务xx,更为严重的一些上市公司甚至被退市,种种现象严重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第二,降低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本文结合登云股份IPO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对审计风险的识别和应对给出了相关解决办法,对审计质量的控制和提高具有参考作用,对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IPO审计业务处理方面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深入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企业审计质量,降低企业审计风险,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健康发展。第三,提高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IPO财务xx行为的识别与治理,我国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某些企业已经越过了法律法规的底线。研究表明,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提高审计质量,提高监管层的自身监管水平,加大对财务xx和虚假信息披露的处罚力度,可以有效防范企业财务xx,促进资源配置更加有效合理,使资本市场运行更加有序。
1.3 文献综述
周勤业等(1996)认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非抽样风险以及抽样风险组成了审计风险[1],是今后研究的理论基础。章磊(2013)站在实际案例分析的角度,通过对近几年IPO被否案例进行总结,归纳出IPO审计过程中最常见的六类审计风险[2],并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具体的应对策略。郭兰英、李培娥(2008)对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进行分析,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其产生原因,并分阶段提出不同的应对策略[3]。张曦(2013)在对IPO审计风险分析时,将其成因归纳为相关法规不完善,审计技术风险、公司管理以及IPO审计特点四个方面,并以注册会计师角度提出控制策略[4]。张学云(2001)在审计风险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防范措施,主要对实质性测试的实施划分出重点,为审计工作的实际开展提供借鉴[5]。张龙平、聂曼曼(2003)以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这一模型的理论为基础[6],提出如何将新模型应用到审计风险的实际防控中。关于IPO审计的相关理论,不同学者也得出了不同的结论,蔡红(2015)从IPO审计的概念、发展历史、现状等方面,对我国IPO专题审计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改善建议[7]。孔祥飞等(2018)从外部与内部两方面,对证券市场中存在IPO效应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在收入确认风险以及避免舞弊等相关基础上,对审计的必要性进行了详细阐述[8]。严智群(2015)对审计风险相关概念进行了阐述,分析了IPO项目审计风险形成的多种特殊因素[9]。刘灵君(2013)以天能科技IPOxx案例为基础对IPO审计风险进行分析,认为我国应完善资本市场的监管机制,提高会计师事务所的IPO审计质量,同时应加强地方XX的监管力度[10]。于丁垚等(2018)对IPO审计的实际情况加以改造创新,从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以及外部风险三个角度对我国当前IPO审计风险过高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11]。
通过对国内外的文献梳理,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对于IPO审计的风险的研究非常多,但是大部分都是关于风险的成因模型等纯理论性的研究,从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角度对审计风险的具体分析很少。IPO审计对于会计师事务所和被审计单位都具有重大意义,识别和分析IPO财务xx,提高审计质量,促进被审计单位努力提高自身优势以获取上市机会,促进资源配置合理有效,是资本市场更加有序进行。
2 相关概念
2.1 IPO的定义
通常是指发行人首次面向公众发行股票,其英文全称是Initial Public Offerings。拟上市企业聘请证券公司或相关中介机构作为其首次公开募股的承销商,为企业的发展筹集资金。IPO的作用包括拓展新的筹资渠道,促进企业完善经营管理,提升企业形象等。
2.2 财务xx的定义及手段
财务xx是指有关会计从业人员为了满足个人需要以及会计主体的经济利益需求,或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运用相关经济法规和制度以及尚未发现的漏洞,故意使用或者变更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对财务资料进行随意的更改和变动。财务xx的主要手段包括虚构交易、操作利润、提前确定收入、将费用资本化调节为利润、不恰当的利用会计估计方法、非关联方交易、操作收入费用从而调节利润等。
2.3 审计风险的定义
根据我国对审计业务自身特点的了解,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注册会计师可能会对含有重大不实事项的财务报表产生错误判断,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重大错报风险
一般存在于企业被审计前的财务报表中,是企业本来就存在的风险,不受注册会计师的控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收入审计风险,是指企业为达到上市的目的,会采用多种方式来使得企业能够满足证监会对IPO的各项要求。其中基于收入项目作为企业营业业绩的表现,成为了企业粉饰财务报表的领域之一。
第二,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风险,一般产生于母公司与子公司的交易,其交易不易被发现。部分企业为了获取高额利润,通过虚构关联方交易或者未披露关联方交易以粉饰利润。
第三,利润审计风险。发审委在对拟上市公司进行IPO审核时,将盈利能力作为上市前把关的重要内容。有些企业无法达到证监会要求的在连续三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额度,因此会选择通过虚构利润,以求达到上市标准。
(2)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指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审计过程中不同的业务阶段所表现的审计风险也各不相同。在业务承接阶段,表现为会计师事务所客户选择风险;在人员派遣阶段,表现为会计师事务所人员委派风险。另一方面是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是指由于其自身综合素质的不足,注册会计师在进行IPO审计阶段出现的审计风险。首先,由于缺乏谨慎性造成的审计风险。体现为注册会计师缺少应有的职业关注与职业怀疑。其次是审计程序不当引发的审计风险。制定出科学有效的程序,不仅能够降低IPO审计风险,而且促进了整个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3)职业道德风险
一般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活动中需要遵循的行为准则。IPO审计的工作时间长,业务复杂,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大,同时,在进行IPO审计过程中受到的监管力度较弱。基于此,可能出现审计人员为求工作精简,自然而然地减少审计环节,严重影响审核的全面性以及审计证据的收集,同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要求相背离。
3 登云股份财务xx情况概述
3.1 登云股份简介
建立于一九七一年的怀集登云汽配股份有限公司,主营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与销售等业务,受到国家科技部门的高度关注,带动我国汽车发动机气门生产行业的发展,因此斩获了若干奖项。该公司股票简称“登云股份”,股票代码“002715”,上市后,登云股份的股价一路飙升,曾在2015年6月达到每股股价高达74.59元。
3.2 xx手段
2017年6月,登云股份由于违法违规行为受到了证监会的调查,缴纳了60万元罚款,并处以严重警告,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由于不恰当的审计程序被处以数额较大的罚款。根据调查研究可以发现,登云股份xx手段主要如下:
(1)虚减费用
虚减费用就是把本应该由企业负担入账的费用不入账,用体外资金支付,减少了企业费用发生,企业净利润自然提高。该公司蓄意隐藏部分期间费用,集中表现于2011-2013年度,涉及金额高达1217.16万元。对利润的调整结果如表1所示:
表1登云股份2011-2013年利润调整一览表 单位:万元
调整前利润 | 虚减费用额 | 调整后利润 | |
2011年 | 4727.50 | 251.02 | 4476.48 |
2012年 | 4137.88 | 498.52 | 3639.36 |
2013年 | 3103.52 | 467.62 | 2635.90 |
其中登云股份具体未入账的金额的分类及数额具体如表2所示:
表2登云股份2011-2013年未入账情况一览表 单位:万元
咨询服务费 | 会员费 | 三包索赔费 | 贴现利息 | 总额 | |
2011年 | 0 | 0 | 251.02 | 0 | 251.02 |
2012年 | 5 | 0 | 493.52 | 0 | 498.52 |
2013年 | 0 | 5 | 416.89 | 45.73 | 467.62 |
从表1和表2的数据分析来看,登云股份在2011-2013年度的利润逐年下降,未调整虚减费用前2012年的利润较2011年下降12.47%,2013年的利润较2012年下降了25%;对其做了调整后,2012年较2011年的利润降低了18.70%,2013年较2012年的利润降低了27.57%。由于登云股份虚减费用的xx行为,该公司的实际利润减少额明显多于账面利润,给大众带来了虚假的繁荣现象。具体分析登云股份的未入账情况,显而易见,2011-2013连续三年的三包索赔费是主要的xx来源,其中2011年的未入账费用来源均为三包索赔费,2012年的三包索赔费用占比99%,2013年的三包索赔费用占比89.15%。
(2)提前确认收入
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企业确认收入要以履行合同的程度为标准,确认收入必须以客户实际控制商品的权利为前提,而所谓的实际控制就要求客户能够从该商品的拥有和控制过程中获取绝大部分的经济效益。登云股份的X子公司2013年半年报提前确认收入2,398,637.03元,导致登云股份合并报表提前确认利润949,612.22元,这个行为会导致企业在未来出现未达账项或坏账准备等突发状况时难以有应对措施,如果企业做出更改方案则会增加运营成本,但若视若无睹试图隐瞒,则对企业长远发展大不利,因此,企业需要避免提前确认收入这一xx行为。
(3)未披露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在财务报表中不易被发现,是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需要格外注意的。如果没有及时发现该企业相关的未披露的交易,则会对最终的审计报告产生巨大的影响。进过调查发现,山东富达美2010年向登云股份销售商品销售金额(不含税)为963,856.82元,2011年的销售金额(不含税)为3,890,173.09元。2011年登云股份向Golden Engine公司销售金额(不含税)为477,428.91元,2012年的销售金额(不含税)11,576,692.40元。2010-2013连续三年山东旺特向登云股份销售商品,销售金额(不含税)分别为1,155,066.23元、5,534,882.51元和7,701,278.63元。对收入的具体调整情况如表3所示:
表3登云股份2010-2012年收入情况调整一览表 单位:万元
调整前收入 | 未披露金额 | 调整后收入 | |
2010年 | 27220.30 | 21.19 | 27199.11 |
2011年 | 31697.11 | 99.02 | 31598.09 |
2012年 | 30571.42 | 192.78 | 30378.64 |
通过观察表3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2010年未披露金额占调整后收入的0.08%,2011年未披露收入占调整后金额的0.31%,2012年未披露金额占调整后收入的0.63%。从2010年到2012年,该公司的未披露金额大幅度增长,甚至2012年度的未披露金额达到了2010年度的10倍左右。
3.3 xx成因分析
登云股份的IPO财务xx的成因有很多,我们可以从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客观因素客观因素主要包括我国融资渠道不畅通,会计监管机制不健全以及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不大等,展开来说具体如下:
第一,国内融资渠道不畅通。受到历史因素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未得到有力解决。一些企业为了能够成功融资,不得已选择上市作为融资的手段之一,但是其标准未达到上市的要求,通过IPO财务xx以获取上市资格。
第二,会计监管机制不健全。改革开放后我国证券市场才发展起来,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证券市场运作时间较短,市场监管机制还不够完善。在我国会计监督方面,大多数属于事后监督,这种监督方式不利于问题的及时发现和消除,不利于会计监督行为贯穿于整个财务活动中。
第三,对违反会计法规的处罚力度不够。我国的会计法规并没有做出与时俱进的修订,一些处罚行为相对于目前来说并不严重,从而并未引起企业的注意,导致市场上财务xx行为愈发泛滥。
(2)主观因素
企业管理层受到上市利益的驱使,获得更多融资机会,从而采用各种手段,在即使达不到IPO条件的情况下也要进行IPO以获取利益。登云股份xx的目的,是因为报告期的扣非净利润皆在3000万元—4000万元之间,在证监会关注的敏感区间内,所以不惜从费用、收入入手的,把本应列入拟IPO企业的正常费用用体外资金支付,把关联交易收入隐瞒为非关联交易收入变相增加收入,本质上是为了提高企业净利。
4 信永中和事务所存在的审计风险
4.1 重大错报风险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在对登云股份有限公司的审计过程中,通过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发现了以下几种重大错报风险。
第一,收入审计风险。通常为了不引起检查人员的怀疑而发行人又想利用虚构利润满足上市要求,发行人一般会通过虚增收入来实现,因此虚增收入是满足上市条件粉饰财务报表的重要手段之一,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应当对企业的相关资产特别注意。基于登云股份的xx手段是通过提前确认收入以达到虚增收入这一事实,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应该重点审查发行人财务报表中的资产类科目,必要时应当进行实地盘查或者运用其他审计手段辅助审计,及时识别出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采取必要的审计程序,控制审计风险。
第二,关联方交易操纵利润风险。具有关联关系的一方企业上市成功会对另一方企业带来相应的利益,因此其中一方企业会尽最大可能配合另一方企业的xx行为。关联方交易不易被发现,具有隐蔽性,如果注册会计师没有识别出被审计单位关联方交易存在的问题,就会为被审计单位IPO财务xx提供了机会,从而加大了审计风险。对于登云股份来说,报告期未披露的销售额占收入总额的比重逐年增多,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并未对此作出批注。
第三,利润审计风险。企业除了增加收入能达到虚增企业的营业利润外,通过虚减成本及费用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企业虚减成本费用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分别是少计或者漏记费用、不合理的资本化费用、不及时调整损失、账外资金冲减。登云股份主要通过少计或漏记费用减少企业费用的发生,提高企业的净利润。如果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不能运用分析性复核和会计科目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仔细地分析,则很难发现成本、费用中的重大错报。
4.2 检查风险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过程中的检查风险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在接受登云股份的IPO审计委托之前,并未对登云股份的运营机制、行业情况、企业经营状况甚至企业内部控制情况进行祥细调查了解。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审计业务时,必须对客户进行全面调查,熟悉企业的内外环境,谨慎考虑委派的审计人员,有针对性的选择审计小组。如果未做调查,委派了不恰当的人员,使得未能识别出应有的审计风险,审计质量无从保证,从而增加审计失败的可能性。另外,制定合理恰当的审计方案能够保证高效率的审计工作,如果审计方案不科学严谨,不仅会增大审计成本,审计质量得不到控制,还会直接导致审计的失败。
另一方面,对于注册会计师而言,在进行IPO审计阶段,审计本身的固有限制和其自身综合素质的不足导致检查风险的增大,因此注册会计师在一定时间成本的前提下完成审计工作就不可能对每一笔交易进行细致地检查,从而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小失误。登云股份IPO审计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审计人员未执行必要的风险导向审计程序。登云股份提供的财务数据显示其发展态势良好并实现了巨额收入,但这与整个行业艰难的处境相背离。审计人员若未事先了解相关实施程序,就无法正确评估登云股份的重大财务错报风险,最终很可能会出具不恰当的审计结论。
4.3 职业道德风险
社会审计作为单独的第三方审计,其出具的审计报告对被审计单位的相关利益者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报告使用者具有重大研究意义。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要保持独立性,要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信息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要提高自身能力和道德修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通过出具更准确的的审计意见报告来保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对登云股份进行IPO审计过程中,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并未对登云股份的真实财务状况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也未遵守职业道德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实施恰当的审计程序,最后出具不恰当的审计意见。登云股份的舞弊行为已十分明显,几乎可以认为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时是有意视而不见,有意未给予其应有的关注,有意未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甚至是有意发表不恰当的审计结论。甚至在登云股份发布招股说明书受到各方质疑及证监会检查后,信永中和事务所依然枉顾事实,坚持子公司的收入确认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不存在提前确认收入和收入虚增的情形,这样的行为已严重违背了审计相关规范。
5 控制IPO审计风险的策略
5.1 审计主体方面
针对审计主体而言,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加改进:
第一,增强对独立性原则的遵守,独立性是审计人员工作的核心内容,对会计师事务所能否高品质完成工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会计师事务所在日常运营中,要理清可能存在的影响其独立性关系的行为,在承接业务时,充分调查被审计单位的人员背景,坚持独立客观的原则,坚持回避的态度,减少徇私舞弊的现象。不能为了省事一概而过,也不能为了企业形象而忽视缺陷,这些都会给审计工作带来隐性风险。
第二,制定合理高效的审计程序,在整个审计工作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对审计人员的分配,尤其是在审计风险本身就高于常规审计的IPO审计中,不仅要求审计人员对财务会计与审计方面的专业知识精通,具备丰富的审计经验,同时对企业的背景、经营模式以及盈利能力等都要有所了解,因此提高审计主体的能力素养极为重要。优秀的审计人员可以高效率地完成企业任务,既能降低不必要的时间成本,又能确保工作的质量。
第三,审计主体应当充分了解本审计单位的相关资料,对本审计单位有恰当的事前预估。注册会计师进行IPO审计工作的范围不仅仅停留在数据层面,被审计单位的内控制度也是审核工作之一。首先对公司治理进行审查,判断其结构是否合理以及各部门是否充分履行其职责,且不受控股股东干预。其次审核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证监会对拟IPO企业内控的要求,通过问卷调查与控制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拟上市企业编制的企业内控手册以及各部门工作流程的落实情况进行评估,判断企业在此方面是否符合证监会规定。最后,对IPO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内控缺陷,注册会计师应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进行沟通,要求其提供书面声明,合理控制由其内部控制存在缺陷引发的审计风险。
第四,应当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注册会计师在评估公司的IPO财务状况时,应当重点关注其xx情况,努力的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严谨地面对每一次审计工作。首先,注册会计师应该提高自己的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的关注,有能力识别出所有的重大错报风险和大部分的非重大错报,降低审计风险。其次,注册会计师需要客观公平的对待被审计单位的所有财务信息,为不应以任何的外在诱惑而影响自己的专业水平。最后,注册会计师应当保守需求方的信息,不能随意泄露被审计公司的财务信息以及其他信息。
5.2 审计客体方面
拟上市企业在进行日常经营管理中,应不断完善其内部控制制度。若将企业管理看作规范企业运营的是“无形的手”,那么内控制度就是这只手的指挥者。加强企业内控建设,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保证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增加拟上市企业IPO通过的可能性。目前,内部控制的现状多数反映在企业员工内控认识的缺乏。企业可以通过培训,让员工深入了解内部控制的含义与作用。同时也可以根据其工作指引以及己知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来总结编撰公司各部门自查表。依靠各部门对其工作的减产,改善工作不足,完善内控自查管理制度。就企业整体来说,应建立以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为核心,内部审计、外部独立董事为一体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形成经营层之间权责分明、决策民主、相互监督、协调发展的法人,避免权力过于集中,降低IPO审计风险。
5.3 监管方面
经过对IPO审计相关案例的分析,可以发现,许多企业冒险上市的原因是其首次公开募股后能获得的收益远高于其xx成本。因此,为了规范企业IPO的行为,证券市场应加大对IPO审计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力度,提高企业xx的成本,以严厉的处罚提醒会计师事务所以及相关中介结构。倘若在IPO审计中存在违法行为,很有可能被罚行业禁入,其付出的代价是难以用xx的好处来弥补的。对于被审计单位,若在首发中被发现存在违规现象,那么极有可能影响其在之后证券市场再次上市的可能性。其次,当前我国关于IPO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因此要格外注重经过对IPO案例的不断分析以及对注册会计师在IPO审计中的经验总结,逐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不仅对被审计单位与注册会计师的行为进行约束,降低审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为证券市场的稳定提供保障。
结 论
通过对登云股份IPO案例的详细分析,可以发现其在收入审计以及关联交易方面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并且在检查风险以及职业道德风险方面也存在相应的问题。准确识别IPO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设计审计程序、开展审计工作以及防止审计失败的基础和必备手段。IPO审计涉及的中介机构较多,业务关系复杂,审计风险来源也不统一。除了利用宏观的审计风险防控措施之外,在具体业务层面,注册会计师也应具备系统的审核重点,以此作为防范重大错报风险的关键措施。尤其是作为审计主体的注册会计师,其对审计风险的防控更为重要。注册会计师应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加强审计独立性,同时具备审核具体业务流程的方法。被审计单位主要是从公司治理角度防范审计风险,而市场方面也应做到相关法规的完善以及加大行业监管力度。针对各类问题提出相应策略,对于明确各方职责有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勤业,尤家荣.审计[M].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出版社,1996.
[2] 章磊.IP0审计风险控制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13.
[3] 郭兰英,李培娥.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对策探析[J].会计之友,2008(6):69-70.
[4] 张曦.IPO审计风险防范策略探讨[J].审计月刊,2013(5):48-49.
[5] 张学云.谈审计风险的防范[J].湖北审计,2001(2):35-36.
[6] 张龙平,聂曼曼.试论新审计风险模型的理论进步与运用[J].审计研究,2005(4):26-33.
[7] 蔡红.我国IPO专题审计的问题研究[J].商业会计,2015(14):18-19
[8] 孔祥飞,李云竹.浅谈证券市场IPO效应及审计必要性[J].时代金融,2018(2):173-174.
[0] 严智群,IPO审计的风险分析及控制研究[J].审计月刊,2015(10):50-51.
[10] 刘灵君,尹情倩. IPO审计现状研究一基于“天能科技”xx事件[J].商业会计,2013 (12): 35-36.
[11]于丁垚,尹成君,宁润浩. IPO审计风险防范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2018(8):149-151.
致谢
本科生活特瞬即逝,短短的四年感受颇深。在校期同,专业课的学习与课程实习的经历,都促进我知识的积累与生活的丰富,在此成长期间,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离不开各位老师和同学的帮助。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日常生活中,老师总是关注我们的学习进度,对于我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在写文的过程中,从选题到开题再到讨论撰写,老师都给了我很多重要的建议。同时,我也要感谢所有授课老师,传道授业。让我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其次,感谢一起成长的同学。我们有过讨论、争执、合作,最后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解决生活与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正是有你们热心的帮助,オ使得我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最后,感谢淮阴师范学院。在这里,我度过了精彩的本科生活。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4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