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对比研究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内地的电视荧屏上出现了一种崭新的电视节目形态——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作为电视访谈节目的核心力量,在节目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其重要作用日益突出。电视谈话节目起源于西方,在西方电视界的许多电视台,脱口秀主持人成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中国内地的电视荧屏上出现了一种崭新的电视节目形态——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作为电视访谈节目的核心力量,在节目同质化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其重要作用日益突出。电视谈话节目起源于西方,在西方电视界的许多电视台,脱口秀主持人成了西方社会的明星,具有非同一般的社会影响力。这一现象引起我国电视人的注意。目前我国一些电视业内人士认为访谈节目进入了一个瓶颈期,节目遭遇诟病,尤其是它的核心人物——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更是频遭质疑和批评。
  我们只有发现自身的问题,以弥补自身不足,结合自身特色,以发挥自身特长,才能真正推动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
  在这样的形势下,学习借鉴他国成功经验无疑是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因而,研究外国的电视谈话节目,并同我国的电视现状进行比较,尤其是对中、美电视谈话节目的形态特征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是促进我国同类电视节目发展的重要途径,是电视谈话节目研究中的重要领域,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1.研究目标:

  20世纪80年代,中国广播电视史上兴起了主持人节目,引起了广泛而长久的探讨,其中吴郁教授强调,节目主持人的本质特征是个性化、人格化。在大众传播学中,受众是信息的接收者,是信息传播的其中一端。主持人作为媒介代言人,是媒介“人格化”的代表,充当着传者的角色。因而,主持人形象塑造与受众的认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研究的目的,希望通过对中西方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的对比研究,中外电视谈话主持人的语态特点和发展阶段以及中外节目主持人的采访角度采访功力技巧等方面的比对,提出我们可以借鉴的一些理论和模式。以期对打破访谈节目类型雷同,主持人风格千篇一律的某些现状提出一些有益的观点,同时通过对比研究,把本国的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的采访能力技巧角度大大提高,通过对比后,向外国的节目及主持人学习吸取,把我国的谈话节目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运用中外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得方法以运用美学和传播学的理论为基础,以国内外先进经验借鉴和参照,结合中外主持人工作现状及培养产生过程,力求做到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统一。在从传播学和美学的理论来交叉研究主持人形象塑造的课题的同时,综合运用社会学、政治学、组织行为学及心理学等其他相关科学理论,并将广泛调查研究与典型案例剖析相结合以确保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适用性、研究方案的可操作性,进行调研,谋求塑造最优节目主持人形象。创新之处在于传者与受者的换位性思考,了解需求,有的放矢,务求实效,以期对主持人塑造更佳形象提供参考和借鉴。

  2.主要内容(提纲):

  1中外电视访谈节目发展背景及其给各自主持人所提供的成长土壤环境;2中国与西方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发展变化;3中外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的语态特点与各自发展阶段;4节目形态的异同导致节目主持人各自的采访功力与技巧各具千秋;5文化背景价值观念的迥异与媒介功能的不同作用使节目定位与追求的差异;6中西方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的主持风格与语言特色的比较;7通过几档有特色的中西方节目内容的研究对比两种访谈节目主持人形象塑造以及所传达的文化气息和媒介功能特点;8中西方电视访谈节目主持人对受众的影响对比。

  三、研究方法和手段

  (一)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的谈话节目,如我国谈话节目的《鲁豫有约》和X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奥普拉访谈》等节目的形态进行对比。
  2文献研究法。在图书馆以及知网上查阅相关的论文和书籍,做必要的文献综述进行总结。主要弄清楚前人研究过什么内容,有哪些研究成果,为自己论文的结构框架寻求必要的启示。
  3内容分析法。在研究一些具有典型代表性的谈话节目的过程中,重点剖析研究其节目内容,通过中西方访谈节目的内容来具象地研究几方面的异同。
  4经验总结法。结合本人的实习实际情况,在南宁广电实习以来的工作经验积累了大量的采访手记与工作感想。

  (二)研究手段

  以传统文献检索手段为主,辅以网络、数据库等手段,开展资料收集、数据整理等工作。
  四、参考文献目录(作者、书名或论文(设计)题目、出版社或刊号、出版年月或出版期号)
  1.苗棣.中美电视艺术比较[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3月版
  2.何君、吴明华.中美电视谈话类节目比较[J].新闻前哨2006,
  3.彭小萍;盛安陵.论《奥普拉•温弗瑞脱口秀》给中国谈话节目发展趋势的几点启示[J].安徽文学,2007,
  4.韩玉.以《鲁豫有约》为例看电视谈话节目发展策略[J].东南传播,2009
  5.徐雷.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现实困境和发展趋势[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5
  6.陈虹、聂德芸.《奥普拉•温弗瑞秀》与《鲁豫有约》的对比研究[J].视听界,2007
  7.张冠文;孙丽君.论电视谈话节目的困境与发展趋势[J].秦山学院学报,2004

  五、文献综述

  电视谈话节目是一个主持人,几个嘉宾,一群现场观众。围绕一个话题展开即兴讨论的节目形态。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对形象的关注与塑造正越来越成为各个社会组织乃至个体自觉的行为。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形象问题也逐渐引起了电视界、社会公众、学界的重视。
  目前,把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从研究内容上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节目形态”的研究

  现阶段,我国将节目形态作为研究内容之一的文献资料较为普遍,但是,对“节目形态”进行清晰而全面,深入而系统地研究的成果并不在多数。我这里主要列举几个我所接触到的系统研究“节目形态”的文献,例如:由刘立群、傅宁编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的《X电视节目形态》;由孙保国编著,新华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电视节目形态研究》;由张小琴、王彩平编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电视节目新形态》;由陈国钦、夏光富编著,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出版的《电视节目形态论》等。他们的研究基本上都是通过对类型元素的探讨来实现。将电视节目划分为几大主要类型,然后对各个类型下的节目进行探讨举例,加以总结。这种研究方法理论框架清晰,便于读者宏观把握节目形态发展脉络,找出一些顺应当下社会需求,适合媒体运作的规律性程式。但是,任何一种研究方法或许都有利有弊。我认为这种类型元素下的探讨在微观深入地对某种特殊类型节目的探讨方面有所欠缺,也容易使读者陷入僵化的思维,将形态模式化甚至固化,淡化对节目内容核心的思考。
中外电视谈话节目主持人对比研究

  (2)对中美电视的比较研究

  我国对中美电视的比较研究起步不久。综合、系统的比较研究更是比较少见。值得一提的是,由苗棣编著,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中美电视艺术比较》。开始从电视体制、节目类型、文化背景、电视观众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

  (3)对具体电视节目的研究

  国内外对具体节目的研究资料都十分丰富。有对具体类型节目的研究,也有对某一个节目的细致研究。这里不再举例。研究方法大致有两种:一种是按时间为线索的纵向发展研究,一种是节目基本元素下的分别研究。这样的研究方法十分具体,为对个别节目的全面了解提供了可能,但是不免有些局限性,视野不够开阔。

  (4)对“中美电视谈话节目形态比较的研究”

  国内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从业人员越来越重视对国外电视节目的研究,尤其是X电视节目。中国电视谈话节目很大程度上受到X同类节目的渗透和影响。对中美电视谈话节目的形态特征进行系统、深入、具体的比较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目前,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存在一定空白。电视节目形态是电视节目形式的自然延伸和个性化拓展,亦即由电视节目的形式、内容、气质和神韵构成的电视节目设计模板。
  就目前国际国内电视市场来看,电视节目形态可以被大致划分为新闻信息形态、访谈对话形态、评论类节目形态、综艺娱乐节目形态、记录片节目形态、电视剧等。受众是从整体上来感知节目形态的,并不单纯只是形式。
  苗棣,王怡琳在《脱口成“秀”:电视谈话节目的理念与技巧》一书中从功能、谈话内容的性质、拍摄场地、播出方式、有无现场观众、节目形态、受众定位等七个方面将电视谈话节目进行分类。本人认为较为清晰和全面。
  为了对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提供较为实用的理论资料。通过挖掘中美两国电视谈话节目形态中的主要特征,并结合细致的横向比较,明确自身特色,发掘X同类节目可借鉴之处,为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发展明确方向。在对X电视谈话节目的经验借鉴上也考虑到本国环境背景、新闻机制和民族特色,选取一些可行的方面予以本土化创新。通过对中美电视谈话节目基本元素的对比研究和中美电视谈话节目成功个案的补充对比研究,挖掘出X电视谈话节目的可借鉴之处,从而为我国电视谈话节目的日后发展提出对策。在业界致力于发展电视谈话节目,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的同时,学界也不乏对电视谈话节目以及中美电视比较方面的研究。

  六、工作进度安排

  (一)准备阶段

  1.2013年12月15日至2014年1月8日,查阅收集文献资料,确定论题,准备开题报告
  2.2014年1月9日至2月20日,进一步修正研究研究目标、内容和方法,完成开题报告。
  3.2014年1月14日至20014年2月15日,进一步查阅文献,在实习基地和网上开展问卷调查,收集资料,为论文写作做准备。

  (二)写作阶段

  1.2014年2月20日至3月1日,整理文献资料和数据。
  2.2014年3月10日至3月31日,撰写论文初稿。
  3.2014年4月1日至4月25日,提交论文初稿,并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论文初稿和二、三稿。
  4.2014年4月26日至5月8日,论文定稿、打印、送审,准备论文答辩。

  (三)答辩阶段

  论文答辩的时间:5月17日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781.html,

Like (1)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1月19日
Next 2021年1月20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