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浅谈知识分子
说起知识分子,其实也是很少有人能够解释清楚的。如今的知识分子分布在各部门里,分布在教育、科学研究、工程技术、文化艺术、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所有文人,比如说小说家,诗人,剧作家,编辑等等都可以说是知识分子[马凌;高建惠;后现代中的学院派知识分子[A];中外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马凌;高建惠,2004)。而我们现在所要讨论的知识分子,已经不仅仅是拿笔杆子的人物,而是广义的扩及社会文化的各部门的比较优秀的人物。比如教师、经济工作者,农业工作者,军事科学工作者,都可以是知识分子。我在这里所要说的人以这几类人为主。
如果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的话,知识分子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我国,在如今的社会里,知识分子已经成为了一个阶层,一个身份集团。知识分子这样的人物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必不可少的。
二、论我国知识分子问题
葛红兵认为:当今的知识分子是怯懦、虚伪、软弱、压抑的群体,这句话放在如今越来越严峻的社会现实面前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往往会说百无一用是书生,那时候的读书人被认为是手无缚鸡之力,胸无御敌之策这样的人物。
即使到了如今的社会,知识分子虽然受到了人们的尊敬,但是很多知识分子依然没有勇气说出真话。很大一部分的知识分子往往只能借助于自身的力量和手段去揭示社会上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弊端。更多的知识分子往往出于对国家和社会的一系列责任感,常常代表了社会上被压抑的群体,因此,他们的情绪往往受到压抑,内心并不感到开心。据最近抽样调查,高达百分之五十五的知识分子自称“弱势”。纵观中国整个历史,知识分子和绝大多数处于社会底层的群众一样,往往会处于弱势地位。但是,知识分子的反抗历来还不如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群众,在我国,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群众会通过群体事件来进行利益的诉求,但是我国的知识分子却缺少这样的勇气。所以针对这种现象,那么如何才能够改变我国知识分子这种地位呢?对于我国的知识分子来说,没有其它的选择,只有理性抗争才能得到改变。
就人性弱点这个角度来说的话,怯懦并不是不能够被大家所理解。近几十年来,知识分子仿佛进入了醉生梦死的迷幻状态,就像吸食了大麻,任凭摆布。那么也许世人会很困惑,会问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知识分子太怯懦了[萧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传媒与人文精神[D];四川大学;2003年](萧璐,2003),而怯懦可以说是历来人们最害怕的缺陷,更何况是知识分子呢?所以,现在知识分子尤其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怯懦行为。很多人无数次地谈及我国知识分子的怯懦行为,而这些口水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会让我国的知识分子变得更加地软弱,甚至于很多时候淹没了事情的真相。我国知识分子的怯懦行为历来就有之,历来的政治运动让很多知识分子得了软骨病,这恐怕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内心软弱的真实写照。
到了现在,知识分子之间开始互相怀疑对方的动机,也变得更加的虚伪。但是对于如今的社会而言,自然还是需要知识分子来传授各种文化和知识的。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在如今的社会,没有什么东西比知识和真理更加重要的了。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时代,知识分子都应该是这样的:对社会罪恶的现象感到愤怒,对人们的苦难感到同情,承认良心是至高无上的,永远站在弱势群体这一边,并且为弱势群体仗义执言。在当今的社会,如果知识分子能够克服怯懦、虚伪、软弱这些缺点,那么知识分子对社会的影响也会变得更大。
三、当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角色与作用
说起知识分子在如今的社会应该扮演的角色与作用是什么样子的,在我国一直是个议论纷纷的话题。在我国,知识分子承担了多重的社会角色,而这些社会角色也是我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实践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反观知识分子起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已经不再是关系到知识分子的未来,而且更是关系到中国的未来。反观近三十年中国历史,知识分子的角色是多重的,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推动者”、“理念创新的引领者”,同时也是“共同理想的建构者”和“民族精神的开拓者”,我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也是离不开当代知识分子所扮演的这些角色。
(一)马克思主义的推动者。说起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正是由于知识分子在苦苦搜索救国的道路,才发现了“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李春萍;学者·知识分子·知识工作者[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2003年](李春萍;学者,2003)。当代知识分子秉承了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当代知识分子与近代知识分子的不同在于当代知识分子面对的是一个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的多元化的时代,对于当代知识分子来说,面临的往往是如何发展和丰富马克思主义以及如何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这样的问题。与此同时,当代知识分子正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遇到的一系列现实和问题,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发展“新的生长点”,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新的解读,包括xxxx理论,“三个代表”等等重大先进的思想,知识分子都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理念创新的引领者。理念创新的责任同样落到了知识分子的身上。毫无疑问的事情就是自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成为了进行理念创新的主体力量,当代知识分子通过创造性活动对改革开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作出了新的贡献。
(三)共同理想的构建者。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我国所要实现的理想,也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认可。知识分子在构建这种认同之中,也体现出了不容小觑的作用。这也与知识分子创造精神性活动的特点紧密相连的。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就是推进各种先进的文化理想。
(四)民族精神的开拓者。民族精神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民族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如何传承与复兴民族精神,从古至今,也是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而他们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是促进了民族精神的传承,推进了文化的积累。其次,不仅仅推进了民族精神,实现了现代民族精神的成功转型,更是实现了文化自新。对于民族精神的培育而言,这两点也是缺一不可的。
四、当代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
什么才是中国应该走的道路?我国应该怎么做才能拥有一个光明的前景呢?于是,很多人对这两个问题展开了探索。说起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那就是:道德,自由,民主,科学。只有实现这四个目标,中国才有希望。我们要实现这四个目标必须积极地努力于新的文化创建。要实现新的文化创建,肯定需要思想健全的知识分子。如果想要做到一个思想健全的知识分子的话,必须要同时具备以下两点:首先、要注重道德。其次、要献身真理。
在当今的社会谈道德很容易被人认为虚伪。但是,我们怎么能够因此就不讲道德的呢?对于知识分子来说,该如何推进道德建设的呢?不是采取就道德而论道德的方式,而是应该以全新的视野来审视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中所遇到的道德问题,将其与法治社会、民主政治、多元文化联系在一起,探讨的道路和模式不仅仅能够促进市场经济,更是要不偏离道德的发展。知识分子应该具有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对社会以及人类的未来,具有一种广泛的同情与关怀。
对于知识分子而言,努力去探索真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刘俊英,武旭;学术规范与知识分子良知[J];图书与情报;2005年02期](刘俊英,武旭,2005)。XXX的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矛盾。在这个过程之中,每一个地方都渗透着关于传统与现代、落后与先进的价值判断,而知识分子的责任就是以一个批判者的姿态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对于当代知识分子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始终去关心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对社会中存在的一系列不合理的现象进行合理地批判,在我国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之中促进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知识分子对于我国来说,可以说是最有学识的阶层,他们往往会阅读更加广泛,视野更加宽阔,记忆更加丰富,反思更加深刻。因此,我国知识分子的一系列弱点也要引起广大人士的高度重视。不管怎么说,知识分子对于中国改革和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知识分子如果想要解放社会的话,最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实现自身的解放。对于我国广大知识分子来说,要想自己能够真正地承担起改造中国社会的艰巨任务,只有先解放自己。在如今的社会,由于来自于历史和社会的双重因素,为了让我国发展得更快,对于我国知识分子来说,往往更需要的是一种献身精神。

先进的知识往往离不开知识分子的传播。知识分子已经不仅仅是人类文明的最主要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更是成为了先进思想的传播者。知识分子与普通老百姓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就是知识分子掌握了既丰富又先进的知识。所以,在未来的日子里,只有我国知识分子兴起,才能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结论
针对知识分子存在的一系列缺点,我国的知识分子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同时,对于当代知识分子来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如何实现自身的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知识分子已经不仅仅是人类文明的最主要的继承者和传播者,更是成为了先进思想的传播者。所以,只有我国知识分子兴起,才能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致谢
XX老师在我完成本论文期间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和精心的指导。在此,特向他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马凌;高建惠;后现代中的学院派知识分子[A];中外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
[2]萧璐;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传媒与人文精神[D];四川大学;2003年
[3]李春萍;学者·知识分子·知识工作者[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2003年
[4]刘俊英,武旭;学术规范与知识分子良知[J];图书与情报;2005年02期
[5]朱进;知识的道德与知识分子的职业虔敬[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F.A,Hayek,The Intellectual and Socialism,in The Inte11ectuals,edited by George B.de Huszar,I11inois,1960.
[7]Erik Homburger Erikson,The Problem of Ego Iden-tity,in ldentity and Anxiety,edited by Maurlce R.Stein,Atthur J.Vidich and David Manning White,1926.
[8]Erich Fromm,Escape from Freedom,New York,1958.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9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