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表演是行动的艺术,也是活人扮演“活人”给活人看的艺术,所以其中“活人”呈现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观众的观看感受,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个“活人”的呈现是表演者在台下通过观察生活,了解生活,感受生活等等的阶段,无数次的分析揣摩再加上自身的创造才得以呈现的,一个成功的人物角色塑造是非常不容易的。故本课题对演员台下观察生活阶段进行了分析并阐述,详细说明观察生活乃是表演创作之母,表演创作离不开观察,离不开生活,是生活与艺术的结合,观察生活对演员表演创作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观察生活 创作 必要性
对于表演艺术来说,表演形式有很多很多,无论是戏剧、电影、电视剧、戏曲、舞蹈、杂技等等,它们都有一个共通点——生活。在《电影美学》这本书中,匈牙利电影美学家巴拉兹说过的一句话:“表演艺术的基础和可能性在于它使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都保持起本来的面目。”[1]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它脱离不了真正的生活。
只要归属于艺术,那就必定有生活的影子,特别是表演艺术。表演艺术本身便是表现人的艺术,并不像其他艺术门类,如美术可以通过画笔去表现一些风景、山水;音乐可以通过乐器去表现一些动听的旋律,而表演却是用演员自身作为材料,以声音、动作、姿态去表现人物角色。由于表演这一门类的艺术特性,使得从事表演行当的工作者或者学习者,都需要更加注重观察生活,养成仔细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把生活当中形形色色的人或事都记录下来,当做备用的表演创作的素材,这才是真正的“眼睛”和“耳朵”,为表演服务。所以观察生活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作为表演创作者更需要懂得如何观察生活。
以下将从四个方面来探究对观察生活的认识。
一、生活观察的意义
生活,这两个字所包含的东西非常广阔。只要是人,他所度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可简单称之为生活。但是,这个世界上的每个人,每分每秒都在做着不同的事,比如学习、工作、休闲、娱乐等等, 最终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生活。
在《表演艺术教程——演员学习手册》这本书当中,有一句话是这么写到的:“不同的人,生活是不一样的,有艰难、困苦、曲折,也有舒坦、一帆风顺。”[2]从而可以看出,对生活中的观察与把握,是一个无止境的学习过程。在这个世界上不会遇到完全相同的生活与经历,更不会遇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所以对生活的观察在表演创作中尤为重要。
(一)表演与生活的关系
谈及生活观察,首先需要理顺表演与生活的关系,这样才能让整个观察过程顺利进行。否则,即使一系列的观察下来之后,付出了无用功,也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表演是行动的艺术,也是活人演绎特定的人给活人看的艺术。其中,无论是行动,还是扮演角色都离不开人,所有的表演都是围绕人而进行的,可以看出“人”的重要性在表演艺术上是至高无上的。那扮演的“人”,虽然这个“人”是剧作家笔下的文学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可能找不到一个完完全全符合这个文学人物的人,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个文学人物必定是一个符合生活当中的人,他不是虚无缥缈的外星人。
这么一来,可以看出表演就是演员通过自身的创造,创作出一个符合生活的人。所以表演离不开生活,它是依托于生活的。反过来,先不讨论表演,谈谈生活,生活当中会有不同的人,他们之间会产生不同的事,从而构成了生活。生活是五彩斑斓的,也是五味杂陈的。
戏剧之所以会存在,就有其存在的意义。它通过不同的媒介,或是舞台,或是荧屏,向观众展示了另外的一种具有艺术性的生活。所以生活反作用于表演,促进了表演的创作。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报道,这则报道介绍了《秋菊打官司》这部电影中巩俐所扮演的秋菊,在未开拍前,她就在陕西的农村里生活了几个月的时间,其原因就是巩俐想通过农村的生活来找到秋菊这个角色的感觉。在农村生活的几个月中,她每天穿着当地人的衣服,学着讲当地的方言,吃着农家菜。无论是干农活、挑水还是砍柴,都是按照剧本中所给人物的生活状态生活。从她这一段时间的生活当中,便深刻地接近了人物的内心世界,为《秋菊打官司》的秋菊这个角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个例子也充分地证明了表演与生活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关系。
(二)角色创作的“桥梁”
角色创作,四个字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创作的过程却是复杂的。创作的过程类似过河,但是如何过河这是需要思考和想办法的。所以要想达到成功的彼岸,完成一个成功的角色,就需要一个“桥梁”来支撑。只有一个稳固的“桥梁”,那才更容易,更方便我们到达彼岸。在角色创作中,这个“桥梁”便是生活观察。生活观察,它为演员所创作的角色提供了有利的素材,更为演员创作时提供了灵感。创作的灵感,是潜在与我们大脑内未被开发的部分,但是灵感也需要地基,只有足够坚实的地基,才能促进灵感的迸发。一旦灵感的迸发,就像一个种子得到了浇灌,为后续种子的成长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最终开花结果便是最完美的结局。
例如在大三时候排练的《驴得水》,我在其中饰演“罗斯”先生。虽然这个角色的戏份并不重,但是作为全局唯一的外国人还是为这部剧起到了一个画龙点睛的效果。在排练期间,我塑造的“罗斯”先生中规中矩,算过得去,但是老师在这基础发现了一些问题,也给出了这个角色另外的创作方向,从老师的多处指导中,我意会到了老师想达成的效果。因为这部剧定位是喜剧,特别是在话剧的舞台上,更应突出喜剧的效果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所以我的角色也相应应当偏喜剧一些,才能符合这个剧的调性。
在排练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困惑,如何达成具有喜剧效果的“罗斯”先生?从剧本下手,但是剧本中的台词都相对平淡、严肃,要寻找出喜剧效果,还是得多加一些其他的创造,无论是肢体,言语都应该做出改变。
这个时候我找到了一个在外国留学的朋友,让他给我支个招,他给我发来了很多他的几个搞笑外国同学的视频,里面有学中国话的外国同学的视频段子,也有一些他们在生活遇到的趣事。通过一番观察后,让我突然有了新的发现,也有了新的创作灵感,感觉找到了通往彼岸的“桥梁”。我改变了说台词的语音语调,增加了更多夸张的肢体动作与表情,最终使整个角色的感觉在最后演出时比之前排练时好了很多很多,更加富有喜剧色彩与效果。
故生活观察在表演创作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角色创作的“桥梁”。
二、生活中特定的人
生活观察,并非泛泛地用眼睛看,而是需要对某个个体进行观察研究,从而整理总结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归入到我们自己的表演素材“武器库”中储备,以备我们创作的不时之需。
(一)归纳每一“类”人
初步对生活中人的把握,第一阶段就是把握生活中人的每一“类”。生活中的人,往往有很多类别,虽然有个例,但是可以先从大的方向入手,总结每一类人。
例如人的高矮胖瘦,可以一目了然,进而可以观察和总结出大多数胖的人,他们的走路步伐会比瘦的人相对沉重,反之瘦的人走路会相对的轻盈;身高较高的人比身高较矮的人行动相对笨拙,反之身高较矮的人会更加灵活;再比如,人的年龄,也可以通过外观大致判断出来,进而可以观察和总结出小孩儿童活蹦乱跳,老年人则行动缓慢。这一些都是对生活中每一类人的观察与总结,但是生活中往往不止高矮胖瘦、年龄这些简单的、显而易见的地方可以观察总结,也可以更深入的去把握。例如,从穿着上观察,穿着军装的军人,他们有一个共性:站如松,行如风;从职业上观察,干体力活的人,他们的手就相对的粗糙;从声音上观察,体型庞大的人声音相对更有力度,反之声音相对会更单薄;从语音语调上观察,凶悍的人语调上扬,反之语调相对舒缓等等。
多个方面都可以进行观察和总结,也要求着观察生活可以是多元化的,这些都是可以为表演创作提供素材。
(二)注重每一“个”人
值得注意的是,单单大方向的总结往往还是不够的,作为为表演创作服务的观察生活,我们更应当注重的是“个”,而不只是“类”。这个“个”的意思是指在一类人当中与这一类人有所不同的人。
比如: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拾荒通常在平常人眼里都是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每天靠拾荒赚几个钱过生活,这是他们的相同点。但我却发现了一个不同点,最近有一则这样的新闻:一个83岁的拾荒者在得知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后,主动到社区捐出一万元的善款,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治工作出一份力,而且在捐款后要求不留姓名,他用他的善良赢得了全社会对他的尊重和喜爱。这就和那些为了多弄点钱坑蒙拐骗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中可以感受到他的生活是贫穷的,心灵却是富裕的,他就是这一类人中特别的一个。
再比如:我有一个非常有印象的经历,有一次,在我到教务处打印成绩单的时候,一个很胖的老师经过,但是周边的人都没感觉到,后来有一位老师看到他后还调侃说:“你啥时候来的,走过跟蚊子飞过一样啊,没一点声音。”我留意后,发现还果真如此。他的体型身高按平常人的经验来看应该走路都是缓慢沉重的,但他却不同,从抬脚、步伐、落脚,都十分的轻盈。我还特意看到了他的鞋底,很多胖的人因为体重、走路方式的原因,鞋后跟都是会有很明显的磨损,但是这个胖老师的鞋底却是很平整的,这也看出他走路的确是轻快的。脚步重,拖沓,那必定会使鞋底磨损严重。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特别的人,需要我们在观察中多多留意。对生活中人的外部特征的观察,不仅仅需要把握大方向,更需要进行细致的观察,这种细才是我们的“武器库”中最具杀伤力的“武器”,反映在表演创作中是最有利的素材。对于表演创作,归根到底属于一种创作,创作的根本要求就是需要有创作者的主观意识。以上列举了很多关于生活中的各种人,放在表演创作上,还不能照搬照样,需要提炼出一种典型性,通过典型性去塑造一个戏剧形象,这才是表演的创作。
就如彭吉象在《艺术学概论》写到的:“‘模仿说’与‘再现说’,虽然重视和强调了艺术创作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但也把这种客观因素过分夸大,忽视和否认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在艺术本质问题上陷入了片面性的泥潭。”[3]所以对生活中人的把握与观察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了表演精髓是创作出一个具有典型性的完整的艺术形象。
例如上面所说的83岁拾荒老人,他身体还算硬朗,新闻中所报道的图片中也可以看出他的身体行动也并无大碍,如果放在塑造一个类似的戏剧艺术人物形象上,可以再加上一些道具,比如拐杖或轮椅等等的方式去凸显这一年龄段老人的外部特征,从而更加的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这些都是可取的,需要在创作时打开脑洞,但不脱离现实。另外,在上一点所说的我饰演《驴得水》中“罗斯”先生,从剧本的“罗斯”先生,再到观察外国人的借鉴过程,最终角色的呈现便是一次创作的过程。
表演作为二度创作,从剧本中的文学人物,再寻找到相似度极高的“原型”,最后的艺术形象的呈现,还需自己更多的创造,让角色在戏剧当中更具有典型性和艺术性。所以我在尊重剧本的同时,在角色语言上的语调做出了创造与变化,外加肢体上适当的把控,在不破坏温文尔雅的慈善家形象的同时,增添一些滑稽的笑点于其中。另外增添一些角色习惯性动作,扶一扶金色边框的眼镜,更能凸显其年龄感与身份感。
故在注重每一“个”人的同时,也要注意切勿生搬硬套,须加入自身的创造使之形象更鲜明,这才是表演艺术的本质。
三、生活观察的方式
说到生活观察,理解生活观察的概念并不难,但是最为关键还是需要探究如何去做,如何去实施,这才是关键。
生活观察的方式有很多,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经指出:“研究规定情境,就会了解与它们相关的内在原因。这样,就会越来越深入角色的人的精神生活最深处,接触到潜台词,进而进入剧本的潜流线,从而塑造出戏剧角色。”[4]这里所说的规定情境,放在观察生活当中,其实就是融入生活。从步入生活,慢慢过度到体验生活,再去探索生活的多样化与多元化,从而利用这些塑造角色。
接下来将从这四点出发,作深入的探讨。
(一)步入生活
生活,是平淡?是幸福?是不公?还是遗憾?还是别的什么,并无常态。生活是复杂的,所以需要我们步入生活。可能有人会说:“我们平常过日子不就是在生活吗?为什么还需要步入。”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归结到个人层面,无论是家庭生活还是情感生活,这些确实属于生活,但是放置于表演的创作中,就相对太过于单一。因为我们个人的生活,只是一个面中的一个点,而我们构成一个面需要从点过度到线才能有面,所以我们不能只单单于从我们个人的生活入手,更需要步入真正的生活。或者说,更需要步入到其他人的生活中,去感受与我们个性、职业、家庭等等差异性较大的人的生活中去,这才能感受到不同的生活,才能激起我们作为表演创作中的灵感。
在戏剧表演中,一个演员往往需要饰演不同扮相的人,所以也要求着演员需要步入生活,去挖掘不同角色的“原型”,从“原型”启发创作灵感,这是一个成功的戏剧角色必然经历的阶段,不可忽视。
就如我在大一的时候做的一个小品练习,小品名字是《十块钱》,这个小品主要讲的是一个憨厚老实,在外人眼里是一个好好先生的一个角色,他无意当中打喷嚏,在口袋掏出纸巾正好口袋里100块钱掉在地上,被另一个路人看到,然后引起的一场关于这100块钱的归属问题的矛盾。
在这个小品当中,我就饰演的是这个憨厚老实的好好先生。当时我在饰演的时候,因为剧本当中提到的是一个体型硕大,外表憨厚的形象,有点像超能陆战队中大白的形象。我在形象上的差距就与剧本中的要求是不相符的,所以拿捏这样的角色还是得深入内在,去弥补形象上的差异。而且在年龄职业上要求的也是一个30多岁,老实的零售店老板,而另外一个角色是一个非常奸诈的形象,表演当中演员两个人要有明显的差别,这才有反差感。所以我得把这个憨厚老实演到极致,这才是成功的。我便深入生活,去接触了很多人,从中我发现憨厚老实的人与其他的人有所不同的地方,最能体现的便是他们在语言沟通上,可能不太会表达,有时候争执的时候语言沟通上不占上风,说话语速不快,有什么说什么,为人不奸诈,甚至有些过于谦卑、心地善良、心肠软。
我把这些归结出来,构思创作出的这个角色,在语言的处理上采取将语速放缓,在声音处理上将音调放弱,还加了一点点的结巴;从服装上也进行了考量,没有奇装异服,穿着更加的朴素,色彩上更加单调;然后在动作上也没有过多夸张的动作,减少了手部的动作……最终在角色的外部形象上还算塑造的不错,取得了在大一时的入门小品的小小成功。
(二)体验生活
经过了步入生活阶段,作为观察生活就已经平稳度过了第一阶段,步入生活使我们初步得到了一些生活的反馈。
经过这第一阶段,我们也初步感知了生活是如何的,开拓了我们对生活的眼界,也使我们的表演创作思维上得到了一个提升,做到了“眼见为实”。但是作为初步阶段,这肯定还是不够的,它始终只是一个用“眼睛”看的阶段,看到过并非感受过,而塑造戏剧角色则要求着无论是外在还是内在,都需要刻画。所以接下来的这个体验生活尤为重要,是一个用“眼睛”看泛化到用“心”去感受的阶段。
潘虹曾指出:“在整个创作的过程中,演员最重要的是感受,即用其特殊的思维方式去感受角色、接近角色。”[5]
体验生活也就是感受生活的过程。就比如,我从小到大都是在城市里长大的,虽然并不富裕,但是城市与农村在10多年前差别还是蛮大的,无论是城市的样貌,文化,设施都与农村是不同的。有一次在表演课上,正好饰演一个农民,作为城市长大的孩子,确实不了解在田地间耕种的农民是如何工作的,在表演上,我无从下手。通过一番想象后的表演,在观众的眼中是极其不像的,一看就是在模仿农民,这次表演也是失败。
这也是一次遗憾的过程,让我有了一番思考,因为在电视上也看过农民在耕田时的样子,他们都是拿着锄头在很拼命的耕种。但是只是看到过,并非自己体验过,所有都是虚的。
有一次过年我回了老家,就和亲戚一块下地挖莲藕,虽然我的成果不佳,但是我却有了发现。作为农民这个职业,他们在农村里生活,他们对于下地的这些工作都是驾轻就熟,这就不用说了,每一个耕种的方式方法确实需要有一定学习,但我发现了最重要的一点,他们在田地里工作的时候,并没有因为体力消耗的强度大而引起垂头丧气、表情痛苦,他们都是表情淡定,甚至有些愉悦,有的人更是会哼着歌来舒缓一下工作的枯燥与辛苦。
置身于其中,我能感受到他们为了有丰硕的成果都是不断努力地工作,并没有一丝痛苦,而我因为第一次下地,体力的不支,脸部的表情也很痛苦。回头想了一下之前的表演,错误是非常明显的,表演出来的农民在工作时表情都是痛苦的,手不停在擦汗的。其实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这也是我觉得是一次非常珍贵的体验。
故体验生活这个阶段,作为表演者对于角色的创作,是决不能忽视的。每一次的体验生活都会是一个蜕变,长见识的过程,这对于形成创作的素材是最有利的方法,这些经历谁也抢不走,有了这些经历与体验,相信放在角色上得到的结果也不会是差的。
(三)多样化
观察生活经过了步入生活,体验生活这两个阶段,应该说已经基本掌握了观察生活的方式与方法,作为表演者也应该会感受到这两个阶段的重要性。到了这个阶段,我认为多样化就更像是拓展,作为画龙点睛之笔,为生活观察增添更多发展空间。
打个比方,就像掌握了一门做菜的技术,已经会做一个菜了,但是如果想要更大的发展,发展成一个饭店,只会做一个菜那显然还是不够的,就需要学会做更多的菜,这就是多样化。放在观察生活上亦是如此。
再打个比方,还是在第一点步入生活中的例子,寻找憨厚老实的形象的人,具有这样特点的人在世界上有很多很多,可以更多去挖掘具有这种特点的不同的人身上又会寻找出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出来,这就可以扩大塑造角色素材的储备范围。
比如我一个小学的同学,他的外表胖胖的,看起来给人的感觉就是憨憨的,他在当众说话的时候每次都会脸红,当时很多其他的同学都很看不起他,觉得他很窝囊。可是他的为人是很善良的,他能感受到别人的喜怒哀乐,所以会去理解别人,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也很乐意去帮助他人。这一点让我很是尊敬,所以跟他到现在都是很好的朋友,平常也会聚会聊天。
另外,在我周围也有这样的“憨厚老实”的人,曾经在校外做兼职教课的时候遇到了这样的一个同事,他平时沉默寡言,看起来是很憨厚老实的,似乎和每个人都挺好的,当时有一另外的机构与我们一起竞争一个项目,他便为了个人利益不惜出卖我们,这就是我周围的具有同种特点的截然不同的人。
生活中有太多的多样化可以让我们去思考与观察,把这些素材综合运用在角色的创作中,也定会有不一样的化学反应,这就是艺术创新的魅力所在,它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进步与发展。
(四)多元化
艺术本身就是多元化的,艺术有很多种表演形式,戏剧也只是其中的一种,这也是大的方面。我认为在注重观察生活的多样化的基础上也应当注意其多元化。那如果探究于戏剧角色创作中观察生活的多元化,很多人就会感觉已经太过于苛刻。其实不然,成功的戏剧角色,他是各方面都基本找不出破绽,也就是这个角色是“真实”的存在,这也是最终的成功。“真实”之所以打上双引号,就是代表其已经无限接近于真实,只是定位它是一个戏剧角色而已。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经说过:“舞台上的真实就是演员真诚相信的东西,在戏剧中就连最明显的虚假也要变成真实,这样才能成为艺术。”[6]这就要求着演员对角色不仅对其外表,内心有着极其严格的了解,也要求着演员对角色周边的生活,一切有关角色的联系都“吃透”。就如上一点的比方,从做一个菜发展到一个饭店,多元化类似于从一个饭店发展到一个不仅做饮食,更是一个全方位的商业广场。再拿上面憨厚特点的人来做比方,不仅仅只观察某一个憨厚的人,某一群有憨厚特点的人,更要放眼于不是憨厚的人。其中包括狡猾、古怪、机敏不同的人,他们与憨厚的人有啥区别,然后再做对比联系,使塑造的憨厚性格的角色更加的贴切与真实。
所以观察在注重多样化的同时,也要注意放眼于多元化,使塑造的角色更加丰满,这也是观察生活的目的所在。
四、生活观察的作用
生活观察的作用从上述的几点可以清晰的看出,其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视的,生活的观察往往决定着一个角色的成功诞生。这个角色是否真实?是否让观众认可?是否细腻动人?这都与生活观察息息相关。一个角色的塑造成功,其原因有很多,与演员的创造力、想象力、适应力、控制力等等都有关系,但是至关重要的一点还是有无对生活进行细致的观察与总结,这是基础。
(一)有利创作
说到生活观察的作用,就应当把其放到表演创作中去进行对比,这才是最直观的。通过直观的对比,就可以得出最真实的结论,这是我学习以来得出的结论。
就如我个人而言,我在进行无实物表演的学习阶段,当时老师要求的是进行单人的无实物表演,我扮演的是一名医生,进行诊断和外科手术。一开始,我没有进行生活观察,只是单纯的通过自己对医生的初步印象,然后进行了一段无实物表演,我个人以为表演的很不错,我觉得每一个无实物动作都做的很标准很完美,但是在表演之后老师给出的意见却是:“你不说你扮演的是一个医生,我还以为是一个做饭的人。”我听完老师的意见,我甚是感觉有些尴尬,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我后来看了回录像,仔细揣摩过程当中便发现少了一些什么,但我又不知道?于是,我便开始想法子去寻找生活中的医生,之后有一次我刚好去看牙医,我发现医生的很多小细节:医生在观察局部的时候通常会拿一个小的手电筒,进行辅助;医生在开始动“刀子”的时候,都会先戴上外科手套,因为外科手套相对较紧,医生在戴好外科手套都会十指交叉来回调整,使之贴合手指;医生在工作的时候,通常为了方便,听诊器都是挂在自己脖子上,然后为了避免晃动,会把探头搁在白大褂胸前的口袋里;医生在把药水注入针筒后,会先轻轻推一下,通过针头冒出的一两滴来判断是否会堵塞等等。
通过这些细节的实地观察,我回去之后将这些小的细节融入到这个无实物的表演当中,在再次回课的时候,受到了老师的肯定与表扬。所以通过这次观察体验,可以看出对生活的观察在表演的创作当中有非常明显的区别,有无观察生活,对表演出来的成品影响是极其大的。
(二)演员提升
提升演员的自身专业素养,对于演员来说尤为重要,也与生活观察息息相关。仔细揣摩后可以发现,生活观察并非是为了一个角色而去做的一个机械程序,也并非单单为了某个角色而服务,它会同时运用到其他的地方,是伴随着一个演员一生的工作。
就比如,如果我通过了表演的学习之后,这时候我成为了一名表演的老师,在教学生的过程当中,肯定会有给学生提出意见、示范讲解的过程。倘若我只知道表演有生活观察这一过程的概念,但我没进行过生活的观察,那我这时候该如何去示范给学生看?如何去给学生讲解某个地方的错误?结果肯定是糟糕的,也必定会影响到教学的质量。
再比如,在《演员请就位》这个节目当中,我记得李成儒对一名男演员进行了点评,他评价道:“男演员在被脖子勒之后是仰着喘气的,这是致命的错误,正常是应该翻下身来佝偻着喘气,才有利于被勒后的呼吸。”从这便可以看出李成儒老师对生活观察的细致,也体现了其自身专业的素养。
所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也是从不断的观察生活做起,这样才能不断进步。才能更完美的创造和塑造角色。
五、总结
通过大学近四年对表演专业的学习,使我认识到生活观察是演员诠释角色、塑造角色形象的必经之路。它就如一面镜子,演员通过这面镜子认识与了解角色,使演员设身处地地去体验角色,活在角色生活的环境中,想角色所想,体会角色内心情感,更好地表达剧作家所抒发的意境。它也犹如一把钥匙,帮助演员打开创作的大门,为演员与角色之间架起一条坚固的桥梁。
表演艺术离不开生活观察,角色创造离不开生活观察。向生活学习、向生活敬礼、步入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的多样性、把握生活的多元化,从生活中吸取养分,成就完美角色。
参考文献
[1]巴拉兹,《电影是什么》,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第21页。
[2]林洪桐,《表演艺术教程——演员学习手册》,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0年。
[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4]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中国电影出版社,1961。
[5]中国电影年鉴,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
[6]格·克里斯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学派演员的培养》,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
致谢
感谢在整个论文写作过程中帮助我的每一位人。首先感谢的是我的指导老师——梁贝老师。在整个过程中他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论文题目制定时,他肯定了我的题目大方向,同时又帮我具体分析了论文写作方向与提纲等等。经过他耐心细致的指导,让我在写作时思路更加清晰;在完成初稿后,老师认真查阅我的论文,指出我的问题并提出意见和建议,对我完成论文给与极大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同时,也向大学期间辛勤培养我的班主任臧莹竹老师以及龙乐源老师,还有其他各科的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6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