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用学角度看钱钟书《围城》的文学功能

钱钟书的《围城》是一部意蕴深厚、耐人寻味的小说。他所描写的是一批生活在“人生边上”的非主流社会的上层知识分子。小说以方鸿渐的爱情、事业、婚姻、家庭等人生经历演绎了“围城”这一意象,表现了那个时代中西文化交流、撞击后的畸形社会特征,着重剖析了这

  《围城》堪称一卷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绝妙画像。钱钟书先生以其独有的幽默语言和辛辣风格,塑造出了一批有血有肉、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而主人公方鸿渐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经典的形象,其行为、观念甚至性格的养成都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及其个人的经历密切相关,而方鸿渐其人的背景和经历在当时又是具有普遍性的。

  一、喜剧的笔调下的悲剧意识

  在《围城》中,钱钟书驾轻就熟地应用包括比喻在内的各种讽刺手法,妙语巧辩、俏皮挖苦、文字游戏在作品中俯拾皆是。这种非凡的能力固然令人惊叹,但这满纸学问、比喻、消化、议论恰恰淹没了《围城》的真情和真谛,就钱钟书自述的创作态度来看,这是无意为之。但在笔者看来,这种技巧的五光十色正是作者刻意渲染的,其意就是要形成一种理解上的“遮蔽”。这与他那种“霍雷斯”式的讽刺风格是完全相符的,因为温和与广泛怜悯的笑意是要将讽刺的意念通过隐约微妙的言词从容地表现出来,绝不允许过激的直露。正因如此,钱钟书必须“立文而谲诡”,不用直言而以微辞托意,而那些看似“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中却蕴涵着许多哲理,蕴涵着对人生这一严肃主题的思考。同时,钱钟书是把人生当作一部大书来读的,他以一种旁观者的冷峻眼光,在人生边上看人生,在围城之外写围城,始终保持“不在山中”的客观和不愠不火,唯其如此,才能在喜剧的笔调里沉蕴着浓郁的悲剧意识,无论是对爱情婚姻还是对文化人生。从深层的内涵看,《围城》是一朵带刺的玫瑰,一种含泪的微笑。
中国语用学角度看钱钟书《围城》的文学功能
  英国古话说:“结婚仿佛金漆的鸟笼,笼子外面的鸟想住进去,笼内的鸟想飞出来,所以结而离,离而结,没有了局。”而法国古语中不是鸟笼,而是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就是《围城》的象征寓意所在,所以作为通向婚姻围城的途径,爱情在作品中也就显得举足轻重。说到爱情,实际是“一种像麻疹一样的东西,每个人一辈子都免不了得一次,否则他就长不大”,因此即使曾是“寒暑表”的方鸿渐都难免几场恋爱波折,发几次对城堡的冲击。对于春光般妖娆的鲍小姐,方鸿渐并非全无感觉,怎奈鲍小姐只是逢场作戏,在这个做了牺牲品的游戏中,方鸿渐失败地结束了他对婚姻城堡的第一次冲击;在上海的无聊时光里,方鸿渐拜访了“艳若桃李、冷若冰霜”的苏小姐,苏文纨早已倾心于方鸿渐,而方鸿渐对苏文纨虽还谈不上爱,但几次接触后,他的眼里就很有个文纨小姐了。要知道,方鸿渐虽不成大器,却又有几分清高自负,而苏家也不是一个舞着鞭子才让他跑得如此勤快的地方。其实,如果没有唐小姐的意外出场,方鸿渐和苏文纨说不准就真能终成眷属,因为感情是可以用时间来培养的,而作品中的方、苏二人也确实是挺般配的。但唐小姐出现了,这第二次对城堡的冲击宣告失败。方鸿渐对唐晓芙是一见倾心的,这个“摩登社会里的一桩罕物,这个真正的女孩子”从一开始就吸引了方鸿渐,她是方鸿渐终生追求的,二人的交往是书中唯一一个真正的恋爱经历,可圈可点。但不幸得是,这个要求“占有对方全部生命”的女孩和这个“过去太丰富”的男子共同对婚姻城堡的冲入必然因分歧而失败。失恋的方鸿渐赴三闾大学任教,其间邂逅孙小姐,在朋友善意的揶揄下,同时在恶意的诽谤中,方鸿渐走进了孙柔嘉精心装饰的婚姻城堡,这第四次的冲入算是成功了。但继之而来的是无休止的家庭纠纷,方鸿渐又迫不及待地向围城外冲了。在书中,钱钟书向我们展示了方鸿渐对婚姻城堡的四次努力的冲入,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冲出围城,这种“走出”心态是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即所谓“进有退之意,存有亡之机,得有失之理”[8],同时也向我们暗示了婚姻实际是一种无奈的悲剧模式。

  二、《围城》中文化底蕴

  1、《围城》中所展现的人生文化困境

  钱钟书的《围城》以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命运坎坷为切入点,来实现对人生悲喜命运的思索和对文化根源的探讨。换一种方式说,是人在面临文化困境过程中所做出来的选择,利用哲学高度来寻求答案,同时这也是《围城》中深厚文化底蕴的展现。通读《围城》不难发现小说中频繁出现的那个钟,其没有所谓的文化背景,它所向读者展现的仅仅是普通人的生活状况,但是普通人也有着诸多不如意,内心也会孤寂,同样无法改变自身命运。《围城》中的现实世界依然是充满邪恶、无聊且极其荒唐的,谎言也充斥着每一个角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往很重要,每个人都有着自身独特价值。而在《围城》中所展现的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两个人之间没有更深层次的沟通。对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也采用了特殊手法,表现在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同事之间都隐含着一种无法打破的界限,书中主人公方鸿渐也拥有着这样的苦恼,面对身边人都心存芥蒂。

  2、人性软弱在《围城》中的展现

  《围城》这部小说,除了展现对人生荒芜无法改变自身命运、价值观念缺失等这些问题进行思索外,更深层次上展现的是人性当中的软弱和屈服,基于此,作者也对这种现象进行嘲讽。在现实生活中,自身价值观与现实世界难免存在着差距,而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这是绝望。人性对价值的无限追求,不仅表现在客观环境不可改变,还表现在人心中主观方面的软弱,一味地接受,而这两者结合起来可以使梦想扼杀在摇篮里。书中描写了方鸿渐对生活失去幻想甚至对现实感到绝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造成的。方鸿渐也跟普通人一样内心软弱甘于屈服,再加上其人格和现实社会的双重挤压,慢慢地磨灭了方鸿渐追求人生价值信心,从而接受现实生活所赋予的一切。例如:小说中说到,方鸿渐下了很大决心释放自己的内心情感,但很快就遭到鲍小姐戏弄,最后面临着自己心爱的女人,但是心中又存在隔阂,无法将自己心声吐露出来。从方鸿渐经历的爱情过程中不难发现,他一次次的屈服、甘于接受现实,而事实上并非那么简单,是当时社会环境加上其内心软弱性格,使得最终无法真正面对自己的人生。方鸿渐只是中国知识分子中的一个,一方面他没有拯救他人的能力,同时自身缺少勇气面对世俗烦恼,去追求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所以方鸿渐只能在“围城”之中挣扎和徘徊,感受不到“城外”的灿烂风景,任由命运安排,而自己追求的不去争取最后脱离实际。在方鸿渐生活观念中,对一切庸俗事物不屑一顾,有着自身追求和向往,但是当面对现实生活时却无力反抗,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中不仅没有正面迎接挑战,反而逆来顺受,最终使得人性软弱。

  三、运用语言增强作品的讽刺效果

  老舍曾说过,机智是用极聪明、极尖锐的语言道出像格言似的东西,使人读了心跳。小说《围城》通篇都充满了这样的语言,构成了独特的语言讽刺艺术,既机智俏皮,又幽默奇趣。小说中运用大量的比喻、反语、双关和谐音、幽默的警句格言、蕴涵深意的象征、暗示,来增加作品的讽刺效果。机智幽默、妙趣横生的比喻,散布在小说的情节、肖像、人物心理、细节、性格以及自然景物等各类描写中,令人目不暇接,既大大地提高了作品的讽喻性,又增强了读者的阅读趣味,对于绘声绘色地刻画人情物态能收到画龙点睛之功效。如书中写到在香港方鸿渐与鲍小姐上岸吃西餐,一段生动的比喻让人忍俊不禁: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经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战士会长期伏在水中;除了醋以外,面包、牛奶、红酒无一不酸。又如,“孙太太眼睛红肿,眼眶似乎饱含着眼泪,像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水,手指那么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比喻用得精妙恰当,花瓣、露水有着幽雅的风度,一股清新迎面拂过。这类比喻恰似一枚枚辣味十足的红辣椒,比比皆是。作者将具体的本体和抽象的喻体、庄严的本体和戏谑的喻体、美妙的本体和可怕的喻体扯在一起,从而增强了作品人物的喜剧性效果。
中国语用学角度看钱钟书《围城》的文学功能
  小说结尾写到那计时落伍的老钟,这个老钟恰是方鸿渐形象的象征,这里作者用的是寓意手法。老钟已不再是老钟,比生活慢了一个节拍,变成了落伍的“计时机”,无意中包含了对人生的讽刺和伤感,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老钟迟报时,似乎证明方鸿渐只能是事后诸葛,注定永远重复他的错误,永远不会在他的意识与外部世界之间协调一致。又如小说有这样一段话:“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这话象征着主题,又讽刺了一个社会现象。人生无处不围城,小说主人公冲破了一个又一个围城,却永远面临着下一个围城,笔法细腻,再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在追求与幻灭过程中的心理“围城”。作者对这既矛盾又很现实的畸形社会现象进行了揭露,借此来讽刺现实社会中一些大大小小人物的丑陋、鄙俗。

  结论:

  人就像一个艰辛劳动的蚕,愈是辛劳,愈是为自己建造一个牢笼,愈是用力,命运的绳索勒得愈紧。在生命的轮回中,每个人都追求着清醒,而清醒的结果却让人陷入了新的更深刻的迷茫。文学是人学,文学根本关注的是人,是人的心理、人的灵魂。从这一意义上来看,通过《围城》看透方鸿渐的人生,最后便只剩两个字———围城。

  参考文献:

  [1]王玮.浅论《围城》的文化批判[J].潍坊学院学报.2007(01)
  [2]李志连.钱钟书《围城》的文化反思[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3]梁丹译.《围城》的文化批判及其现实意义[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4]杨扬.钱钟书《围城》与中国现代小说[J].图书馆杂志.2005(11)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0850.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3月19日
Next 2021年3月2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