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中山市群众器官捐献研究

【摘要】目前我国器官捐献存在来源严重不足的问题,本文主要通过研究中山市群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态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全面认识中山市群众器官捐献认知、态度、影响因素的特点,进一步分析探索社会工作介入器官捐献的切入点和方向。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中山市群众进行调查,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被调查者因个人属性不同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态度和意愿存在差异;被调查者对器官捐献的认知率很高,但认知程度较浅表,对器官捐献的认可度极高,接受捐献的意愿也较高,但作出捐献的意愿较低,而进行志愿登记的意愿则更低;被调查者通常认为身故后是否捐献应由个人生前意愿决定而非家属或国家;目前社会工作者的社会认知度较一般,服务普及率较低。

【关键词】社会工作 器官捐献 捐献态度 捐献意愿

1前言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席卷世界上多个国家,夺去了我国数千名同胞的生命,随后我国发表了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报告,从一个角度来说,这份报告的意义之一是使得器官捐献以史无前例的广度进入了我国公众的视野,器官捐献的价值也因此不言而喻。

然而,目前我国器官捐献面临着越来越复杂和突出的问题,器官捐献的数量远远未能满足器官衰竭患者进行器官移植的需求,更别提服务于临床医疗、医疗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发展了。相比器官捐献先进国家西班牙的百万人口年捐献率43.4[1],我国百万人口年捐献率仅有3.72[2]。前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曾描述中国目前器官移植供需情况——目前中国每年能够完成的器官移植手术约为一万余例,但是每年却约有30万器官移植需求患者在排队等候做器官移植手术,即每年大约只有三十分之一的人能完成手术,供需比例极为悬殊。[3]

所以,发展和壮大器官捐献,提升我国器官捐献率已是迫在眉睫,而在现实的发展过程中,如何提高人们的器官捐献率这一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探知人们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态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对器官捐献工作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作为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中山市的器官捐献引入较早、发展态势较好。广东省于2013年正式公布了全省6家人体器官获取组织(OPO)名单,中山市人民医院OPO名列其中。同时,中山市人民医院于2015年引入社会工作服务,赋予其参与院内OPO相关事宜的职责,职责内容辐射至器官捐献知识宣传、志愿者招募及培训活动以及探访慰问器官捐献者家属服务。目前,中山市器官捐献工作的推动主要以医务社工为主,其他类型社工为辅,表现为医务社工与其他类型的社工联办的社区活动。

通过中国知网的文献查阅,发现关于社会工作介入器官捐献的研究并不多,关于社会工作介入中山市群众器官捐献的研究更是没有。希冀此次研究有助于增进中山市医务社会工作者对群众、对器官捐献的进一步认识与了解,从而把握医务社会工作甚至整体社会工作在器官捐献的介入方向,产生现实中的实践、应用意义;同时此次创新研究弥补中山市社会工作介入器官捐献研究的不足,深化与之密切相关的医务社会工作在器官捐献领域的研究,促进社会工作研究和器官捐献二者相互作用。

本研究以中山市群众为对象,从群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态度、意愿和意愿影响因素,探讨不同个人属性对捐献认知、态度、意愿的影响程度,并从提高群众捐献意愿、发挥社会工作作用提出有效建议。

2文献综述

2.1概念界定

群众的定义:通过查询《社会学简明辞典》[4],在社会学及统计学中群众的定义为:指聚集在一起的人群,泛指人民大众。因此,本文所涉及的中山市群众指在中山市生活居住的人,包括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员和因工作或求学等原因的外来人员,分类为当地户籍人口、非当地户籍人口,细分为生活时长11年以上人口、7-11年人口、7年以下人口。

器官捐献的定义:器官捐献是指公民自愿将自己具有生理机能的器官、组织以及公民死后的遗体赠与他人的行为。[5]本文器官捐献特指公民身故后的器官或遗体捐献。

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增强人们的社会功能和解决社会问题为宗旨,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专业技巧和方法的助人服务活动。[6]

2.2研究分析

2.2.1.关于器官捐献的研究分析

透过罗爱静等人的2006年至2016年遗体器官捐献领域研究热点与前沿可视化分析,我国学者的研究内容较为单一,且研究对象往往局限于大学生、医学生、医护人员,研究内容也仅做了一般性、概括性的活体捐献及尸体器官捐献等简单分类。然而我国学者对器官捐献认知与意愿方面的研究在十年间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变:(1)从关注大学生、医学生群体对器官捐献的认知与态度,发展到目前比较关注器官捐献的意愿度、认知度,以及对死亡的态度;(2)从质性研究发展到问卷调查的量性研究;(3)从推定同意发展到知情同意。目前比较前沿的问题是(1)死亡态度;(2)器官捐献认知度;(3)器官捐献意愿度;(4)知情同意研究。[2]

反观国外学者对于器官捐献的研究,研究内容较为丰富且深入,研究对象广泛而深入地涉及患者、医护人员、大学生、移民、学校教师等不同人群。西班牙RAMIREZ P、RIOS A 和MARTINEZ-AL ARCON L[7-8]等学者在国际项目的支持下所开展的研究不仅包括对遗体器官捐献一般性的认知、态度、意愿,而且延展到对活体肾移植、活体肝移植、申请移植等候名单、脑死亡、动物组织替代移植等不同类别更细化的问题,还通过国际项目合作将其研究拓展到波兰和X等,进行跨文化研究。部分X学者[9-11]从沟通、信息交流、大众传媒对捐献理念的社会营销视角探讨其对器官捐献认知、态度的影响,对器官捐献程序、医院快速评估、家庭影响、家庭沟通入手进行研究,同时一些学者还对器官捐献课堂教育、寓教于乐的倡导方式进行研究。

中国人口基数大,据测算,如果百万人口年捐献率达到10,将基本实现器官移植的供求平衡。[12]而捐献率的提高,将从器官捐献认知、态度、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研究。

认知方面,有学者指出,民众对器官捐献和移植没有足够的认知是影响捐献的主要障碍。[13]罗爱静认为通过引导与教育可以改变公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与态度,而公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与态度会在很大程度上进一步影响整个社会对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1]通过文献查阅论证了西班牙[14-15]这样的高器官捐献率的国家在器官捐献认知与意愿方面的研究的确较多。

态度方面,胡冬梅[16]对医务工作者、医学生和民众的捐献态度进行研究,显示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生较普通民众对器官捐献的态度更为积极,国外学者[17-19]的研究同样表明了接受更多医学教育会使人对器官捐献的态度更积极,更愿意捐献。

捐献意愿及其影响因素方面,朱少进等人[20]通过调查分析出发现具有志愿服务经历的公众捐献意愿明显高于缺乏志愿精神的公众(P=0.000),说明捐献意愿受个人属性相关影响。阎茹等人[21]认为器官捐献既不仅归属于医学范畴,也不仅是简单的助人范畴,还涉及到文化及心理领域,于是对调查者进行了器官捐献模拟情境的现象学研究,研究发现捐献意愿受捐献情境影响,并揭示了中国文化背景下影响器官捐献意愿的文化心理因素,其中文化因素包括死亡、丧失、避讳、意义和尊重,心理因素包括不同的认知、情绪和情感连接。中国香港学者Wu等人[22]研究发现与之存在契合之处——死亡恐惧对器官捐献意愿消极影响。吴珍[23]等人则通过利用死亡态度描绘中文修订版对660名对广东省流动人口进行包括死亡恐惧、死亡逃避、逃避接受、自然接受和趋近接受五个维度的死亡态度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死亡恐惧和阻碍器官捐献原因是器官捐献意愿的消极阻碍因素;此外,家庭讨论意愿、器官捐献知识、认同器官捐献价值是器官捐献意愿的积极促成因素。而高惊雷等人[24]则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观点:不断刷新的器官捐献数据和正能量的感人事迹充分说明,长期以来影响我国器官捐献的并非文化和传统,而是缺少相关法律法规。

对于进一步如何提高捐献意愿,进而提高捐献率,国内外研究表明对捐献同意规则以及优先权分配机制实施的探讨能产生有效作用。学者崔庚申[25]认为推定同意模式在相当程度上能提高器官捐献率:只要公民在逝世前未明确表示反对器官捐献,就可以推定其同意捐献器官,合法器官获取组织在其逝世后摘取可移植的组织和器官;除非拥有本人反对捐献的确凿证据,否则禁止家属替逝者作出不捐献器官的决定。推定同意也是知情同意,其在相当程度上能提高器官捐献率,能让器官被充分利用、减少浪费,能使器官捐献的利他与利己完善结合。且推定同意模式能避免经典知情同意模式中家属对捐献决定的干预,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逝者捐献遗愿的实现。国外学者Kessler等人 [26]的研究表明,优先分配制能导致较高的捐献登记率。而Hawley 等人[27]则通过实验室实验将X作为对照基准组,采用的是加入框架下推定不同意原则,分配系统实施的是先到先得的非优先权原则。他们将这种制度与西班牙和奥地利实施的退出框架,即推定同意规则;以色列采用的加入框架下推定不同意原则加分配系统优先权原则;和新加坡实施的退出框架下推定同意原则加分配系统优先权原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推定同意加优先分配系统制度能够促使最高的器官捐献登记率。而我国目前采用的是自愿、无偿捐献原则即加入框架下推定不同意原则,加志愿登记捐献满三年拥有优先移植的特权。[28]

综上,适时适地地探知影响公众捐献意愿的相关因素,具有前提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利用得知的积极因素和阻碍因素,将有助于为改善捐献意愿提出对策,并利于提高捐献率,以此缓解需求紧缺问题,发展器官捐献。

2.2.2关于社会工作介入器官捐献的研究分析

X将社会工作应用于器官移植工作中已有几十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综合来看,在X器官移植工作中,社会工作者主要扮演了两个角色,一是捐献者家属的沟通抚慰者,二是大众宣传教育者。[29]在西方,特别是X学者对社会工作者在器官捐献中发挥的作用大加肯定,Geva等人认为社会工作者有可能推动器官捐献的顺利进行,因为他们(社会工作者)是处理悲伤情绪和危机干预的专家,以及社区公共教育的传播者,他们呼吁社会工作者要加强宣传,提高自己在器官捐献过程中的地位。[30]

通过中国知网(https://www.cnki.net/)文献检索,发现关于我国社会工作介入器官捐献的研究较少,且由于器官捐献技术操作上属于医疗领域,故而仅有的几篇文献研究多指向医务社会工作这一特定类型,较多地研究了医务社工在器官捐献工作流程的不同环节起到了不同职能与作用,且研究中的介入对象主要集中为临床上的捐献者、捐献潜在者及其家属和医疗团队。

蔡政忠[31]对医务社会工作者在移植团队中的职能进行了研究,他认为器官捐献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器官劝募,而亚洲器官劝募率最高的X佛教慈济医院从劝募到移植的整套流程对有效推广中国内地器官捐献工作有借鉴意义。该院的劝募团队由医护人员、捐献协调员、医务社工、志工中心全程多方合作。不得不注意到的是,流程中的虔诚道别与致谢、赠送纪念物、拍摄纪录片等的活动方式具有突出的人文尊重与关怀意味,且医务社工在器官劝募到移植的过程中,不仅关注捐献者家属,还关注移植团队的心理重建,体现了医务社工在器官捐献介入中对医疗、家属的温暖作用。

梁潇云根据自身21例器官捐献者家庭的服务经历,对医务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职能和流程进行了归纳总结,她把医务社会工作者介入器官捐献的工作划分成劝募期、支持期、跟进期三个阶段:劝募期的主要任务是与捐献者家庭建立关系,社会工作者可以尽可能多地参与评估和澄清的工作,尽量避免主观引导捐献者家庭做出同意捐献决定 ;在支持期,社会工作者主要对捐献者家庭做进一步的评估,为后续服务制订计划,并陪同家属完成与捐献者的告别,以及处理其他非医疗事宜 ;在跟进期,哀伤辅导将持续开展,由于供受保密原则,医务社会工作者也需要担任受捐者与捐献者家庭的纽带。从推动器官捐献事业的角度来说,医务社会工作者持续跟进受捐者的恢复情况以及发展器官捐献志愿团队也有着实践意义。[32]

夏晓雯[29]则从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角度,探讨了小组工作方法对提升遗体捐献意愿的有效性,通过实验研究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前后测,发现情境融入式的小组工作方法能有效提高居民对遗体捐献的认知、能有效改善遗体捐献的价值判断、能有效提升居民遗体捐献的动机和能有效增强居民遗体捐献的行为倾向,并验证了动机能有效影响行为倾向;同时,发现了传统、无互动的社区宣传对提升捐献意愿基本无效。

综上,促进社会工作对器官捐献的有效介入,可以积极借鉴国外的研究经验,还可以激发除医务社工外的其他类型的社会工作者的作用,还需要加强我国社会工作针对器官捐献的工作方法及其有效性、可行性的研究。

3实证研究设计

3.1研究目的

期望在我国器官来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通过社会工作介入中山市群众器官捐献研究,可以全面认识中山市群众器官捐献认知、态度、影响因素的特点,并进一步分析探索社会工作介入中山市器官捐献的切入点和方向。本文的研究目的存在以下几点:

认识中山市群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率及程度。了解中山市群众对器官捐献的态度。探知影响中山市群众捐献意愿的因素。根据研究结果,为社会工作的介入中山市群中器官捐献提出建议。

3.2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是指通过对收集到的某方面的文献资料进行研究,以探明研究对象的性质和状况,并从中引出自己观点的分析方法。通过查阅国内外器官捐献研究、社会工作对器官捐献介入的相关文献、期刊等,为研究器官捐献的影响因素、社会工作的介入提供经验和理论依据。同时利用互联网和书籍了解群众的内涵、器官捐献内涵、当前器官捐献志愿数和捐献率等,收集有关社会工作介入器官捐献的活动资料。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了解关于社会工作介入器官捐献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完善研究思路和补充研究知识结构。

(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是指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了解被试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看法和意见,从而搜集资料。本文对中山市共201名群众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方式以网上施测为主,通过问卷调查得出数据,整理和分析数据。

(3)实证分析法。通过得到的数据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系统地整理、归纳,得到的结论。

3.3研究工具

本文使用问卷星在线调查平台自行设计并发布调查问卷,转发至微信社交平台进行问卷调查及回收。主要运用问卷星以及SPSS.22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方法主要为:分类统计、立体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

问卷为自制,包含以下目的:

调查中山市群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认知率及程度/途径)情况。调查中山市群众对器官捐献的态度(认可度/亲属代理同意/捐献决定权/器官用途)情况。调查中山市群众对器官捐献的意愿(接受捐献/作出捐献/志愿登记)情况。调查中山市群众器官捐献意愿的影响(积极/阻碍)因素。调查中山市群众器官捐献的认知需求。调查中山市群众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问卷结构设计,包含以下内容:

卷首语,阐明自己身份和问卷用意,简单介绍问卷结构及其他事项;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共八题;被调查者对器官捐献的认知,封闭式问题共两题;被调查者对器官捐献的态度,封闭式问题共四题;被调查者对器官捐献的意愿,封闭式问题共三题;被调查者器官捐献意愿的影响因素,封闭式问题共两题;被调查者对器官捐献相关知识的需求,封闭式问题共一题;被调查者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封闭式问题共一题;被调查者对器官捐献的建议想法意见反馈,开放式问题共一题;指导语,共两处,一处介绍器官捐献定义,一处引导排序题答法;结尾答谢语,并附上器官捐献的现状和登记途径简介。

4实证研究分析

4.1调查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出于研究方便的考虑,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中山市的群众,通过网上施测的形式发放问卷,收回问卷201份,其中有效问卷198份。

4.1.1 样本个人属性的基本情况

对收回的198份有效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样本的个人属性分布情况如表4-1所示:

表4-1:样本个人属性描述性统计表

个人属性 类别 人数 百分比(%)
性别

80

118

40.4

59.6

年龄18周岁及以下

19-29周岁

30-39周岁

40-49周岁

60周岁及以上

1

183

5

7

2

0.5

92.4

2.5

3.5

1.0

学历初中及以下

高中或中专

本科或大专

硕士及以上

1

7

184

6

0.5

3.5

92.9

3.0

职业医务人员

社会工作者

学生

其他

2

9

151

36

1.0

4.5

76.3

18.2

户籍中山市

非中山市

76

122

38.4

61.6

在中山市生活时长11年以上

7-11年

7年以下

82

8

108

41.4

4.0

54.5

常住区域火炬区

小榄镇

东区

石岐区

三乡镇

坦洲镇

东凤镇

南头镇

黄圃镇

西区

南朗镇

东升镇

古镇镇

三角镇

南区

沙溪镇

港口镇

横栏镇

板芙镇

民众镇

大涌镇

五桂山街道

神湾镇

6

12

13

21

2

5

4

1

2

6

7

4

4

1

4

6

2

2

3

6

3

83

1

3.0

6.1

6.6

10.6

1.0

2.5

2.0

0.5

1.0

3.0

3.5

2.0

2.0

0.5

2.0

3.0

1.0

1.0

1.5

3.0

1.5

41.9

0.5

志愿服务经历

没有

146

52

73.7

26.3

通过对上表进行简单观察与分析,198名调查对象中,男女性别比例约为2:3;年龄方面,主要为19-29周岁的年轻人,占样本92.4%以上,其次为40-49周岁(3.5%)和20-39周岁(2.5%);受教育程度情况,92.9%的被调查者为本科或大专学历,其次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3.0%),再者为高中或中专学历(3.54%),初中及以下学历仅占0.51%,可见绝大多数被调查者文化程度较高,切实落实了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要求;职业方面,被调查者中多数为学生,占比76.3%,社会工作者占比4.5%,医务人员占比1.0%,其他类型职业占比18.2%;户籍方面,中山市户籍人口与非中山市户籍人口比例约为3:5;在中山市的生活时长情况,大部分调查者为7年以下(54.5%),部分调查者为11年以上(41.4%),少部分的调查者为7-11年(4.0%)。常住区域方面,常住于五桂山的调查者最多,占41.9%,其次是石岐区(10.6%),再者是东区(6.6%),来自南头镇、三角镇、神湾镇的调查者较少,占比均仅为0.52%;志愿服务经历情况,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表示参加过义工活动(73.7%),少数表示没参加过义工活动(26.3%)。

总体来看,本次被调查者年龄分布不均,主要是19-29周岁的年轻人,且多数调查者身份为学生,可能原因在于本次调查为网上施测的方式,因个人社交圈以“90后”学友为主,以及由于老年群体的特殊性,线上发放问卷难以获取老年人群的样本。

4.1.2 对器官捐献的认知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本次198名被调查者中,表示之前不知道器官捐献的有4人(2.49%),知道器官捐献的有196人(97.51%),这196人中,表示“知道一点”124人(61.69%),“基本知道”65人(32.34%),“十分了解”7人(3.48%)。

被调查者关于器官捐献知识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中网络是最主要的获取渠道(84.59%),其次是广播电视(76.12%),再者是书报杂志(35.35%)、医院/医院(30.4),学校/社区/单位(28.4%),最后是亲人朋友(20.4%)。

总体而言,被调查者对器官捐献的认知率非常高,但对器官捐献的认知了解程度还处于较浅表水平,大多数表示只是“知道一点”。网络是被调查者接触器官捐献的最主要渠道,医院和学校/社区/工作单位暂未明显发挥出对器官捐献的宣传作用,且较少被调查者从亲人朋友间知道器官捐献,说明当前器官捐献的话题很少被人们口头提及或谈论。

表4-2: “器官捐献认知度”的描述性统计表

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不知道

知道一点

基本知道

十分了解

4

122

65

7

2.0

61.6

32.8

3.5

2.0

61.6

32.8

3.5

2.0

63.6

96.5

100.0

表4-3:“器官捐献认知途径”的描述性统计表

频率 百分比
广播/电视

书报杂志

网络

亲人朋友

医院/医护人员

学校/社区/工作单位

其他

152

70

164

40

59

55

2

78.4

36.1

84.5

20.6

30.4

28.4

1.0

4.1.3 对器官捐献的态度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被调查者的态度研究及其结果描述,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对器官捐献的认可态度:对器官捐献表示认可的占比高达99%,表示不认可的仅有1%。对家属代理同意的态度:当问及“假设死者生前未表明是否捐献器官,其家属在其死后将其器官捐献,对此您的看法是?”,只有53%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出个人倾向(支持47%,反对6.6%),另外46%的被调查者表现出中立态度。对捐献决定权的态度:被调查者对“个人、亲属、国家”进行了先后排序,99%的被调查者将个人生前意愿排在了第一位,91%的被调查者将亲属排于第二位,92%的被调查者将国家排于第三位。有少部分人将国家排于第二位(7.69%),将亲属排于第三位(7.74%)。对器官用途的态度:对于“捐献的器官和遗体除了用于临床医疗外,您支持用于医疗教学和科学研究吗?” 47%的调查者表示支持,认为教学和科研可以反哺发展医学水平;26.8%的人表示中立,认为都要兼顾,合理分配比例;24.2%的人表示中立,认为应由捐献者决定;仅有2%的人表示反对,认为数量有限救人要紧。总体而言,被调查者对器官捐献的认可度极高;对于家属代理同意捐献的行为现象少数人表示反对,有部分人明确表示支持,但也有大约同等数量的人对此持有保留态度表示中立;极大多数的被调查者对于身后捐献决定权的归属者的排序为:个人生前意愿决定>亲属>国家,也有部分人人认为个人生前意愿>国家>亲属;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所捐献的器官有必要服务于医疗教学和科学研究,当中有部分人认为需要科学平衡临床医疗与教学科研的需求,或尊重捐献者自己作出选择。

表4-4:“对于器官捐献的态度”的描述性统计表

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认可

不认可

196

2

99.0

1.0

99.0

1.0

99.0

100.0

表4-5:“对于家属代理同意的态度”的描述统计表

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支持

反对

中立

93

13

92

47.0

6.6

46.5

47.0

6.6

46.5

47.0

53.5

100.0

表4-6-1:“对于决定权归属者的排序的态度”的平均综合得分的描述统计表

选项 平均综合得分
个人生前意愿

亲属

国家

2.99

1.77

0.92

表4-6-2:“对于决定权归属者的排序的态度”的总体数据的描述统计表

选项 小计 比例
排在第1位的 个人生前意愿

亲属

国家

197

1

0

99.49%

0.51%

0%

排在第2位的个人生前意愿

亲属

国家

1

167

14

0.55%

91.76%

7.69%

排在第3位的个人生前意愿

亲属

国家

0

13

155

0%

7.74%

92.26%

表4-7:“对于所捐献器官用途的态度”的描述统计表

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支持,教学和科研可以反哺发展医学水平

反对,数量有限救人要紧

中立,都要兼顾,合理分配比例

中立,由捐献者决定

93

4

53

48

47.0

2.0

26.8

24.2

47.0

2.0

26.8

24.2

47.0

49.0

75.8

100.0

4.1.4 对器官捐献的意愿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被调查者的意愿研究及其结果描述,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接受捐献的意愿:对于“如果您或家人的生命在等待,您愿意接受一个陌生者的器官捐献吗?”,90.9%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接受捐献,9.1%的被调查者表示不确定,没有被调查者表示不愿意接受捐献。作出捐献的意愿:对于“如果有一天您的生命无法挽留,您愿意为一个陌生者捐献出自己的器官吗?”,72.7%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作出捐献,27.3%的被调查者表示不确定,没有被调查者表示不愿意作出捐献。志愿登记的意愿:对于是否会去进行登记成为捐献志愿者,63.6%的被调查者表示考虑中,27.3%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去登记,5.6%的被调查者表示不会去登记,3.5%的被调查者则在先前就完成了志愿登记。总体而言,当本人或家人需要器官移植,被调查者具有非常高的接受捐献意愿,然而当本人可以作出器官捐献,被调查者的捐献意愿有所下降,多了些犹豫和不确定,但值得注意的是,没有被调查者表示不愿意作出捐献;仅有少数的被调查者明确表示不会进行志愿登记,超过六成被调查者处于考虑中;这启示了当中可争取的空间非常大,可以积极促成人们作出捐献的意愿,并进一步把意愿巩固成行为倾向,最终把行为倾向转化为实际行动,实现捐献率的提高。

表4-8:“接受捐献的意愿”的描述统计表

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愿意

不愿意

不确定

180

0

18

90.9

0

9.1

90.9

0

9.1

90.9

90.9

100.0

表4-9:“作出捐献的意愿”的描述统计表

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愿意

不愿意

不确定

144

0

54

72.7

0

27.3

72.7

0

27.3

72.7

72.7

100.0

表4-10:“志愿登记的意愿”的描述统计表

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会去登记

不会去登记

考虑中

我已登记

54

11

126

7

27.3

5.6

63.6

3.5

27.3

5.6

63.6

3.5

27.3

32.8

96.5

100.0

4.1.5 器官捐献意愿的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对被调查者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及其结果描述,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积极因素:认可器官捐献的被调查者中,认可或愿意器官捐献的原因,即影响器官捐献意愿的积极因素,序位为:挽救器官衰竭患者生命>服务医学/科学发展>体现个人价值/人性光辉>体现社会进步文明>物尽其用,不要浪费>本人或亲属需要器官移植时有机会获得排序优先权>受亲朋或相关事迹的感召>其他(延续希望/对死亡持坦然态度)。

阻碍因素:所有被调查者认为阻碍器官捐献意愿的因素,排序为:黑市买卖现象屡禁不止>亲朋或社会的舆论>捐献体系尚未完善,存在漏洞>宣传力度不足,公众认知太少>部分法律条文不完善>激励政策不足>“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保留全尸”的观念>捐献的器官有损毁或浪费的风险>死亡标准不确定(心死亡/脑死亡)>不愿谈及死亡,觉得害怕或不吉利>认为对受捐者的存活几率或生命质量没有太大帮助>其他(捐献者的器官不符合捐赠条件/看心情)。

综上,被调查者尤其珍视生命的价值,重视考量他人的生命,愿意为挽救一个生命而付出,体现了利他主义;对医学进步和科学进步的追求,体现了被调查者具有发展精神;寻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则展现了被调查者对自我实现的需求。与此同时,被调查者从器官捐献的伦理角度、社会角度、体制角度、法律角度均存在较大疑虑,伦理角度包括器官交易,社会角度包括亲朋和社会舆论、公众认知太少,体制角度包括体系漏洞、激励政策不足,法律角度包括法律条文不完善、死亡标准不确定,而对传统观念、医疗危机角度、死亡态度的疑虑较低。

表4-11:“影响器官捐献意愿的积极因素”描述性统计表

选项 小计 比例
挽救器官衰竭患者生命

服务医学/科学发展

体现个人价值/人性光辉

体现社会进步文明

物尽其用,不要浪费

本人或亲属需要器官移植时有机会获得排序优先权

受亲朋或相关事迹的感召

其他(可补充说明)

184

136

124

82

77

69

29

5

93.88%

69.39%

63.27%

41.84%

39.29%

35.2%

14.8%

2.55%

表4-12:“影响器官捐献意愿的积极因素”描述性统计表

选项 小计 比例
黑市买卖现象屡禁不止

亲朋或社会的舆论

捐献体系尚未完善,存在漏洞

宣传力度不足,公众认知太少

部分法律条文不完善

激励政策不足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保留全尸”的观念

捐献的器官有损毁或浪费的风险

死亡标准不确定(心死亡/脑死亡)

不愿谈及死亡,觉得害怕或不吉利

认为对受捐者的存活几率或生命质量没有太大帮助

其他(可补充说明)

130

122

118

110

101

100

91

76

70

70

14

6

65.66%

61.62%

59.6%

55.56%

51.01%

50.51%

45.96%

38.38%

35.35%

35.35%

7.07%

3.03%

4.1.6 对器官捐献的获知需求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假如有一场关于器官捐献的宣传活动,被调查者们最希望从中获取的关于器官捐献的知识,排序为:相关政策法规>所捐器官的用途>可捐献的器官>捐献的登记途径>捐献的激励政策>捐献工作的流程>受捐者的健康及生命质量情况>国内与国际的捐献现状和动态>捐献者及其家属的事迹。

综上,被调查者目前对器官捐献的获知需求主要为认识器官捐献,对于捐献意愿的表达、捐献的过程及后续细则较不迫切。

表4-13:“获知需求”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选项 小计 比例
相关政策法规

所捐器官的用途

可捐献的器官

捐献的登记途径

捐献的激励政策

捐献工作的流程

受捐者的健康及生命质量情况

国内与国际的捐献现状和动态

捐献者及其家属的事迹

148

145

129

110

109

107

102

73

59

74.75%

73.23%

65.15%

55.56%

55.05%

54.04%

51.52%

36.87%

29.8%

4.1.7 对社工的认知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被调查者或其家人是否接受过社会工作服务的统计中,34.8%的被调查者表示不知道有这种职业,也没接受过相关服务,54.0%的被调查者表示知道这种职业,但未接受过相关服务(如见过他人接受社工临终服务),11.1%的被调查者表示知道且接受过相关服务(如血压测量)。

综上,仅约65%的被调查者知道社会工作者和约11%的被调查者接受过社工服务,可见,目前社会工作者的社会认知度较一般,服务普及率较低。

表4-14:“关于社工认知”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频率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
不知道有这种职业,也没接受过服务

知道,但没接受过

知道,接受过

69

107

22

34.8

54.0

11.1

34.8

54.0

11.1

34.8

88.9

100.0

4.2 个人属性在各研究变量上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相关性分析,分别检查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户籍、在中山市生活时长、常住区域、志愿服务经历的个人属性变量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态度和意愿是否有显著影响。

经过相关性分析,呈现出以下分析结果:

(1)职业对捐献认知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说明不同的职业其接受的信息是不同的,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社会宣传对人们思想意识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学历和常住区域对捐献态度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关于学历:可能是因为知识分子具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思想开放且思维活跃,因此能更好地接受新事物、新观点,能形成较高的思想境界,对社会性问题比较关心,更热衷于社会性服务与奉献。关于常住区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滚滚历史长河中,每个地方都会形成特有的风气,具备良好慈善传统或氛围的地域,或者是宣传比较频繁而普及的地域,一般都能较其他地域拥有更正面的态度。

(3)性别对作出志愿登记的捐献意愿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相比起男性,女性可能会因为女性的感性和母性的光辉,更乐意作出奉献行为。

4.2.1 性别在各研究变量上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相关性分析法分析性别在各研究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结果如表4-15所示,可以看出,性别对意愿中的志愿登记维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对认知、态度和意愿的其余两个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4-15:性别对各研究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Pearson相关性 显著性水平
认知 -.100 .163
态度 -.020 .782
意愿 接受捐献 -.098 .171
作出捐献 .111 .118
志愿登记 .175 .014

4.2.2 年龄在各研究变量上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年龄在各研究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结果如表4-16所示,可以看出,年龄对认知、态度和对意愿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4-16:年龄对各研究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Pearson相关性 显著性水平
认知 .033 .646
态度 .066 .354
意愿 接受捐献 -.043 .551
作出捐献 -.062 .383
志愿登记 -.080 .261

4.2.3 学历在各研究变量上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学历在各研究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结果如表4-17所示,可以看出,学历对态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对认知和意愿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4-17:学历对各研究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Pearson相关性 显著性水平
认知 .063 .381
态度 -.167 .018
意愿 接受捐献 -.044 .541
作出捐献 -.007 .922
志愿登记 .006 .937

4.2.4 职业在各研究变量上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职业在各研究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结果如表4-18所示,可以看出,职业对认知存在显著性差异,对态度和意愿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4-18:职业对各研究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Pearson相关性 显著性水平
认知 -.182 .010
态度 .077 .282
意愿 接受捐献 .067 .352
作出捐献 .039 .587
志愿登记 -.043 .547

4.2.5 户籍在各研究变量上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相关性分析法分析户籍在各研究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结果如表4-19所示,可以看出,户籍对认知、态度和意愿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4-19:户籍对各研究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Pearson相关性 显著性水平
认知 -.057 .428
态度 -.024 .736
意愿 接受捐献 -.076 .290
作出捐献 -.053 .458
志愿登记 .000 .999

4.2.6 在中山市生活时长在各研究变量上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生活时长在各研究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结果如表4-20所示,可以看出,在中山市生活时长对认知、态度和意愿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4-20:生活时长对各研究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Pearson相关性 显著性水平
认知 -.069 .331
态度 -.014 .848
意愿 接受捐献 .012 .872
作出捐献 -.036 .614
志愿登记 -.035 .622

4.2.7 常住区域在各研究变量上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常住区域在各研究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结果如表4-21所示,可以看出,常住区域对捐献态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对捐献认知和意愿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4-21:常住区域对各研究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Pearson相关性 显著性水平
认知 .029 .681
态度 -.143 .045
意愿 接受捐献 -.097 .173
作出捐献 .000 .999
志愿登记 -.024 .740

4.2.8 志愿服务经历在各研究变量上的相关性分析

通过相关性分析法分析志愿服务经历在各研究变量上的差异,分析结果如表4-22所示,可以看出,志愿服务经历对认知、态度和意愿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表4-22:志愿服务经历对各研究变量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Pearson相关性 显著性水平
认知 -.092 .199
态度 .054 .446
意愿 接受捐献 -.029 .685
作出捐献 .124 .081
志愿登记 .104 .145

5研究总结

5.1本研究的结论

个人属性与捐献认知、态度、意愿之间呈现以下关系:职业对捐献认知存在显著相关性;学历和常住区域对捐献态度存在显著相关性;性别对作出志愿登记的捐献意愿存在显著相关性。被调查者对器官捐献的认知率很高(97.5%的调查者知道器官捐献),但认知程度较浅表(61.6%的调查者表示只知道一点)。被调查者对器官捐献的认可度极高(99%的被调查表示认可器官捐献),接受捐献的意愿也较高(90.9%的被调查者希望在必要时能获得捐献),但相比之下,作出捐献的意愿较低(72.7%的被调查者愿意作出捐献),而进行志愿登记的意愿则更低(30.8%的被调查愿意登记)。医院和学校/社区/工作单位暂未明显发挥出对器官捐献的宣传作用,且较少被调查者从亲人朋友间知道器官捐献,说明当前器官捐献的话题很少被人们口头提及或谈论。影响捐献意愿的积极因素为:被调查者尤其珍视生命的价值,重视考量他人的生命,愿意为挽救一个生命而付出,体现了利他主义;追求医学进步和科学进步的追求,体现了被调查者具有发展精神;寻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则展现了被调查者对自我实现的需求。阻碍因素为:被调查者从器官捐献的伦理角度、社会角度、体制角度、法律角度均存在较大疑虑,伦理角度包括器官交易,社会角度包括亲朋和社会舆论、公众认知太少,体制角度包括体系漏洞、激励政策不足,法律角度包括法律条文不完善、死亡标准不确定,而对传统观念、医疗危机角度、死亡态度的疑虑较低。目前社会工作者的社会认知度较一般,服务普及率较低。

5.2本研究的实际意义

(1)日益增长的捐献志愿率与等待激发的潜在对象

通过持续的数据跟踪关注,2019年7月17日,我国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为1424773人,实现捐献24804例,捐献器官70829个;而到了2020年2月29日,我国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已增至1876168人,实现捐献27989例、捐献器官81087个。仅隔半年多,志愿登记人数增长了四十五万余人,说明这些公众曾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致使关于捐献的意愿发生了改变,或是将意愿化为了行动。而在本次调查中,许多被调查者中存在犹豫和不确定,说明可争取空间非常大:没有被调查者表示不愿意作出捐献,而约三成被调查者属于不确定状态;超六成被调查者对于志愿登记处于考虑中。针对目前我国器官资源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巨大缺口,处于犹豫中的这部分群众,正是值得开发与激发的潜在资源,这启示了我们可以积极促成人们作出捐献的意愿,并进一步把意愿巩固成行为倾向,最终把行为倾向转化为实际行动,实现捐献率的提高。

(2)生命教育的成功与自我实现的追求

被调查者展现了对生命价值的珍视,认可生命的分量,重视对挽救一个生命的考量,体现了利他主义,也体现了我国生命教育的成功;希望通过挽救他人、奉献自我,寻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则展现了被调查者对自我实现的需求。我们应该继续强调生命教育的作用,并进行死亡态度引导,同时要尊重人们自我实现的追求,并激发意识、创造平台,让器官捐献与之相得益彰。

(3)认清阻碍因素,消除群众疑虑

被调查者从器官捐献的伦理角度、社会角度、体制角度、法律角度均存在较大疑虑,伦理角度包括器官交易,社会角度包括亲朋和社会舆论、公众认知太少,体制角度包括体系漏洞、激励政策不足,法律角度包括法律条文不完善、死亡标准不确定,而对传统观念、医疗危机角度、死亡态度对群众捐献意愿的阻碍力度较小。认清群众的疑虑,并实事求是、有针对性地消除群众的疑虑,将有效为提高人们的捐献意愿一步步铲除现实的阻碍因素。

(4)捐献决定权与表达通道

对于家属代理同意捐献的行为现象仅少数被调查者表示反对,但极大多数的被调查者认为身后是否捐献应由个人生前意愿决定,而非亲属或国家。同时,对于器官用途,大部分被调查者认为所捐献的器官有必要服务于医疗教学和科学研究,当中有部分人认为需要科学平衡临床医疗与教学科研的需求,也有部分人认为应尊重捐献者自己作出选择。可见,不论将来是国家默认捐献还是默认不捐献,由个人生前明确是否捐献以及捐献用途,会更符合群众的倾向,因此建立自主表达捐献意愿的通道是始终必要的。

(5)知识普及由浅入深,途径灵活

被调查者目前对器官捐献的获知需求主要为认识器官捐献,对于捐献意愿的表达、捐献的过程及后续细则的了解较不迫切,因此知识普及内容的选择上要由表及里,符合群众期望;而网络是被调查者最容易、最广泛接触器官捐献的途径,因此宣传方式要灵活精彩,符合时代潮流,迎合群众偏好。

(6)运用好社会工作方法,提升社会工作者的价值

在器官捐献领域寻找最行之有效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运用和发挥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并加强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度和服务普及度,增强自己在器官捐献过程中的意义和贡献。

5.3本研究的建议

(1)建立专门的器官捐献信息门户网站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是全国性的网站,所展现的信息、数据缺乏地域性和特色,而中山市人民医院内OPO组织也未建有属于自己的信息公布平台,仅存在于院内部门的简介内,因此,建议建立中山市人体器官捐献信息中心网站,定时发布便于群众了解的器官捐献知识与动态,包括但不限于:相关政策法规、所捐器官的用途、可捐献的器官、捐献的登记途径、捐献的激励政策、捐献工作的流程、受捐者的健康及生命质量情况、国内与国际的捐献现状和动态、捐献者及其家属的事迹等;满足了群众的认知需求,提高了群众的认知率和认知程度,同时便于及时解答群众困惑,缓解群众的疑虑,发挥间接挖掘潜在资源与力量的作用。

(2)编写历史册和宣传册

作为珠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中山市器官捐献引入较早、发展态势较好,上世纪90年代起便在全国率先开展器官移植手术,2004年,中山成功完成第一例心脏移植,2009年,中山便出现了首例中山籍居民的器官捐献案例。经历20余年的发展,中山器官捐献工作早已从“破冰”阶段走向成熟,百万人口捐献率持续多年走在全国前列,目前中山心脏移植案例数量位列全省第二。宣传册能增强人们的意识,历史册更能使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树立自豪感和价值感,成为更多人作出器官捐献的内驱力。因此,可以医务社工与医院OPO合作、XX牵头或社会工作者协会领头各社区社会工作者的方式,进行宣传册和历史册的采编,并投放于中山市图书馆、各医院等宣传栏。

(3)开展死亡教育

这一代人普遍在中小学生时期就接受了生命安全教育,死亡教育却一直缺席。出于避讳或各种原因,父母和孩子等身边最亲近的家人也不会谈论死亡,甚至孩子会因为好奇或求解而遭受责备,当中不乏有的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较早地接触了惊悚片、恐怖片,这很可能形成对死亡的消极态度,如恐惧与回避。因此,除了在学校课程增设死亡教育外,医务社工、社区社工、学校社工等各个领域的社会工作者也可以开展该主题的各种形式的相关活动,适时适地地对群众开展死亡教育,使群众对待生命逝去拥有更积极的态度,以此支持器官捐献事业。

(4)培养好高校医务社工人才

OPO越来越重视将所在院内的医务社会工作者引入器官捐献工作团队,因此医务社工需要保证自身拥有坚实的专业素质,而高校医务社工人才的培养也显得尤为重要。医科类大学在国家政策激励下纷纷开办医务社会工作专业,广东药科大学自2013年创设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以来,除了重视培养学生的社会工作基础知识和理论外,还在教学中增设医药特色课程,还采用了校内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逐步形成“校内基础训练+实践机构专业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33],综合社工专业素养、医学知识、实践实务能力的全方位多方面培养,使得社工人才质量得到了其他高校和社工行业的认可。因此,在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方面有意识地加强高校医务社工人才在器官捐献方面的培养,相信假以时日医务社工人才必将为器官捐献事业输入源源不断的力量,在捐献工作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5)拍摄纪录片,提高公众认知度和接受度

近几年,行业新闻纪录片兴起,医疗新闻纪录片匠心独具,如《人间世》,该片以医院为拍摄原点,通过蹲点拍摄,记录了一个个发生在医疗行业的真实故事和人物,当中就有关器官捐献的事迹,该片于电视和网络播出,创造了不计其数的播放量,反响巨大,口碑极佳,观众纷纷表示出对器官捐献的尊重与支持。医疗新闻纪录片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影视类型,同时具有积极的意识影响作用,既带领公众认识了前所未见或鲜有耳闻的器官捐献,同时又增强了公众对器官捐献的理解与信任,于潜移默化中促成了器官捐献的意愿和行动。

(6)关注特殊家庭

在器官捐献工作的过程中,应对特殊家庭进行识别,并给予额外的帮扶与救助,例如,有些捐献者的逝去意味着又一个失独家庭的形成,因此当此类家庭需要经济援助,或存在领养意愿,建议医务社工或社区社工给予适当的特殊照料,如对应的政策解读和手续办理协助等。

5.4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本文调查的被调查者年龄分布不均主要为19-29周岁的年轻人,且75.6%的调查者为学生,可能原因在于社交圈年龄以“90后”为主,以及由于老年群体的特殊性,线上发放问卷难以获取老年人群的样本。而调查对象为中山市群众,总的来说,样本量相对较少,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应加大样本的数量,并可通过访谈法等或实验法等其他研究方法获取更为深入和更深刻的数据。

同时,在调查群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程度情况时,采用的是自评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观性,对研究结果带来一定的误差,因此后续研究若能够采用更量化更科学的方式,会让研究结果更加精确和可信。

另外,在问卷设置上,排序题的设置和跳题设置存在纰漏,导致了一些无效问卷的产生,此后在问卷设置上应吸取本次经验,可以避免样本的损失。

参考文献

  • IrodatNewsletter[EB/OL].(2016-9)[2020-3-20].
  • 罗爱静,邓渲桐,谢文照,万齐全.2006年至2016年遗体器官捐献领域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J].器官移植,2017,8(02):99-105.
  • 石炳毅.继往开来,中国器官移植的发展现状—在2018年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年会上的报告[J].器官移植,2019,10(1):32-35.
  • 李剑华,范定九.社会学简明辞典[M].甘肃:甘肃人民出版社,1984.188.
  • 刘敏.器官捐献法律制度初探[J].现代法学,1996(01):86-87.
  •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5.
  • Ríos A, Lópeznavas AI, García JA, et al. The attitude of Latin American immigrants in Florida (USA) towards deceased organ donation[J].Transplant International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Organ Transplantation, 2017, 30(10):1020-1031.
  • Mikla M, Rios A, Lopez-Navas A, et al. Donate a piece of liver: is this an option accepted by future nurses of Pomeranian Medical University in Poland[J]. Transplantation Proceedings, 2016,48(7):2485-2487.
  • Morgan SE, Harrison TR.The impact of health communication research on organ donation outcomes in the United States[J]. Health Commun,2010,25(6-7):589-592.
  • Siminoff L A, Traino HM, Gordon N. Determinants of family consent to tissue donation[J]. Journal of Trauma, 2010, 69(4):956-963.
  • Alolod G P, Traino H M, Siminoff L Utility and usability of the rapid assessment of hospital Procurement barriers in donation (RAPiD) as a tool for OPO Hospital Development Staff[J].Progress in Transplantation,2016,26(3):241.
  • 新社香港.中国介绍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工作改革成就[EB/OL].(2016-08-22)[2020-03-20].http://www.China news.com/gn/2016 /08-22 /7980798.Shtml.
  • Shumin X.,Woo S.M.,Lei Z.Strategies for changing negative public attitudes toward organ dona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Patient Prefer Adherence,2013,8:25-30.
  • Ríos A, López-Navas AI, Sánchez A, et al.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attitude of the ecuadorian population resident in Spain toward living-related kidney donation[J].Journal of Inclusion Phenomena & Molecular Recognition in Chemistry,2018,50(2):366-369.
  • Ríos A, Lópeznavas AI, Á Sánchez, et 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attitudes of the Bolivian population in Spain With regard to organ donation for transplant[J]. Transplantation Proceedings,2018,50(2):319-322.
  • 胡冬梅.医务工作者、医学生及民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态度及意愿的调查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5.
  • Schaeffner ES,Windisch W,Freidel K,et a1.Knowledge and attitude regarding organ donation among medical students and physicians[J].Transplantation,2004,77(1 1):1714-1718.
  • Symvoulakis EK,Tsimtsiou Z,Papaharitou S,et a1.Kidney organ donation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among health care professionals:Findings from a Greek general hospital[J].Applied Nursing Research,2012,25(4):283-290.
  • Conesa C.,Rios A.,Ramirez P.,et a1.Multivariate study of thepsychosocial factors affecting public attitude towards organ donation[J].Nefrologia,2005,25(6):684-697.
  • 朱少进,张军,崔英健等.公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和意愿的调查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7,30(10):1556-1558.
  • 阎茹,邱鸿钟,黄海.大学生器官捐献意愿的文化心理特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8,22(4):600-605.
  • Wu A,Tang CS,Yogo M. Death anxiety,altruism,self-efficacy,and organ donation intention among Japanese college students: a moderated mediation analysis[J].Aust J Psychol,2013,65 (2): 115-123.
  • 吴珍,高玲玲,陈雪莲,胡爱玲,孙启全.广东省流动人口的器官捐献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J].器官移植,2016,7(1):53-56.
  • 高惊雷,彭志勇,邓澜,魏诗文,曹峥,肖萌,高光华.我国人体器官捐献告知制度建立与实现途径的思考[J/CD].实用器官移植电子杂志,2018,6(6):493-494.
  • 崔庚申,翟晓梅.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的推定同意及其在中国的可行性[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3):373-375.
  • Kessler, J.B.,Roth,A.E.,2012, Organ Allocation Policy and the Decision to Donate[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02 (5):2018-47.
  • Hawley,Z,Li,D.Y.,Schnier,K.,2013, Increasing Organ Donation via Changes in the Default Choice of Allocation Rule[J].Journal of Health Economics,32 (2013):1117-
  • 中华人民共和国xxx令第491号.《人体器官移植条例》[Z].北京,2007.
  • 夏晓雯.小组工作对提升遗体捐献意愿的有效性研究:以在南昌市新建长安社区开展的相关活动为例[D].南昌:华中科技大学,2013.
  • Geva,J,Weinman,M.L,Social Work Perspectives in Organ Procurement[J].Health & Social work, Vol.20,No.4, (1995):291-292.
  • 蔡政忠,李嘉仪.医务社会工作者器官移植团队的职能研究——以X慈济医院为例[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1(01):70-76+96-97.
  • 梁潇云.医务社会工作者在人体器官获取组织中的工作职能——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为例[J].中国社会工作,2017(27):30-36.
  • 曾贱吉.直面问题,培养好医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以广东药科大学为例[J].文教资料,2018,(14):117-119.

附 录

中山市群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态度及意愿调查问卷

您好,很荣幸被您点开了这份问卷!我是广东药科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一名学生,为完成个人学业论文而发起本次社会调查。

此问卷包含8道个人基本信息题和13道核心选择题,均为必答题,选项无对错之分,请您依据个人实际作出选择;问卷采用不记名形式,不会对您的个人信息安全造成威胁。感谢您的帮助,祝您平安喜乐~

第一部分:关于个人信息

1、您的性别[单选题] *

○ 男 ○ 女

2、您的年龄[单选题] *

○ 18周岁及以下 ○ 19-29周岁 ○ 30-39周岁

○ 40-49周岁 ○ 50-59周岁 ○ 60周岁及以上

3、您属于中山市的[单选题] *

○ 户籍人口 ○ 非户籍人口

4、您在中山市的生活时长[单选题] *

○ 11年以上 ○ 7至11年 ○ 7年以下

5、您的常住区域[单选题] *

○ 火炬区○ 小榄镇○ 东区○ 石岐区○ 三乡镇○ 坦洲镇○ 东凤镇○ 南头镇○ 黄圃镇○ 西区○ 南朗镇○ 东升镇○ 古镇镇○ 三角镇○ 南区○ 沙溪镇○ 港口镇○ 横栏镇○ 板芙镇○ 民众镇○ 阜沙镇○ 大涌镇○ 五桂山街道○ 神湾镇

6、您的学历[单选题] *

○ 初中及以下 ○ 高中或中专 ○ 本科或大专 ○ 研究生及以上

7、您的职业[单选题] *

○ 医务人员 ○ 社工 ○ 学生 ○ 其他

8、您是否参加过义工活动?[单选题] *

○ 参加过 ○ 没参加过

第二部分:关于器官捐献

1、您之前知道器官捐献吗?[单选题] *

○ 不知道 ○ 知道一点 ○ 基本知道 ○ 十分了解

2、您是通过何种途径知道器官捐献的? [多选题] *

○ 广播/电视 ○ 书报杂志 ○ 网络 ○ 亲人朋友 ○ 医院/医护人

○ 学校/社区/工作单位 ○ 其他(请说明) _________________ ○ 没听过

人体器官捐献简介:一个人去世后,根据其本人或亲属的意愿,将其功能良好的器官,以自愿、无偿的方式捐献给国家人体器官捐献管理机构,用于救治器官功能衰竭急需器官移植的患者,使其能够延续生命,改善未来生活质量。

3、您认可器官捐献这一事业吗?[单选题] *

○ 认可 ○ 不认可

社会工作介入中山市群众器官捐献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中山市群众器官捐献研究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3月8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2780.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3年3月8日
Next 2023年3月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