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靖的送别诗研究

摘 要

余靖(1000-1064),字安道,号武溪,广东韶关人,北宋仁宗时期政治家,著有诗文集《武溪集》二十卷遗世。该著作收录诗歌共130首,其中送别诗尤具特色,这些送别诗或表达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或对同僚予以欣赏赞美之情;或抒发追求享乐借以表达山水自由之趣,意蕴深刻。其送别诗多运用传统意象,鲜明地表达诗人主观情感,用典化句自如,通过情景交融的手法表达了诗人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关键词: 余靖 送别诗 意象

一、引言

余靖(1000-1064),字安道,号武溪,广东韶关人。从小即聪明过人,欧阳修称其“自少博学强记,至于历代史记、杂家、小说、阴阳、律历外,暨浮屠、老子之书,无所不通。”[]根据王琳的研究,其官场生涯大致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为天圣二年(1024)到庆历元年(1041)。天圣二年登进士第,入仕初期,曾任赣县尉、司理参军、知新建县等职。景佑三年(1036),范仲淹批评时相吕夷简任用私人,被反诬“荐引朋党,离间君臣”,落职知饶州。[]余靖越职上书宋仁宗,欧阳修致函司谏高若讷,尹洙因言范仲淹之事,三人被认为乃“仲淹之党”,同被贬为筠州一名监收酒税的小官。景佑四年(1037),余靖调职泰州监收酒税。庆历二年(1042),余靖恢复原职,上奏多份关于边境安全的奏论,该阶段为其政治思想起到铺垫作用。第二阶段为庆历三年(1043)到皇祐二年(1050)。庆历三年,余靖成为谏官,从内政,国防两方面提出治内乱的纲领。余靖的奏议,今仅存68篇,其中同谏职相关有57篇。[]余靖与欧阳修、蔡襄、王素并称为“庆历四谏官”,为推行“庆历新政”做出了重大贡献,提供了先行的实践基础和言论筹备,此阶段也是其官场生涯中的光辉期间。第三阶段为皇祐三年(1051)到治平元年(1064)。[]余靖历经浴血奋战,镇抚六州,平定侬智高叛乱,在广州任职的五年间,为政清廉,朱熹评价其“不载南海一物。”[]余靖著有《武溪集》二十卷,收录于《四库全书》中,包含诗、序、论、记事文、制诰、判词等,诗作见之《武溪集》的有一百三十篇,集中放在卷一、卷二。他的诗众体兼备,对宋诗的发展有着指路的先驱作用,其送别诗尤具特色,共约二十九首,现就以余靖的送别诗进行深入分析。

二、余靖送别诗的内容分类

《说文》指出:“通,达也。”诗之通达,可谓诗中的生命之趣。余靖的送别诗就有通达之趣,题材丰富,读来朗朗上口,也倾注了诗人送别时的不舍之情。对于送别对象的不同,导致情感也有所不同,这些送别诗大致分为表达精忠报国的爱国之情;或对同僚的赞赏钦佩之情;或抒发追求享乐借以表达山水自由之趣。按此分类进行深入分析。

(一)表达精忠报国的爱国之情

余靖的送别诗中,因其常处于宦海浮沉、大起大落之时,故多首诗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如《送灵谷山人》《送张屯田通判益州》《送任秘丞知长兴县》《送温陵庄君崇班赴长乐都尉》《送邓秘丞知徳安县》《送舒太博通判眉州》等,数量大概有八首,约占其送别诗的三分之一。尽管这些都是例行公事的送别诗,但与“庆历新政”相关非常密切。余靖把自己精忠报国、励精图治、热心变革的坚定情怀,或“相期勉力宣新政”(《送张屯田通判益州》)或“吾道本将忠许国”(《送任秘丞知长兴县》)都表达在诗歌里。

如《送灵谷山人》:

万树秋風一路蝉,渡头重舣木蘭船。自惭蹙頞非奇骨,擬问清朝跃马年。

据《余靖诗选注译》记载,此诗是余靖的“首次应酬之作”[],乾兴元年(1022)秋,余靖老师君复先生要他回韶关准备参加后年殿试,余靖央求老师明年开春再回。灵谷山人,原籍江苏宜兴,因其家乡石牛山有灵谷洞,故以洞名自号。精通卜卦的灵谷山人拜访先生,余靖送其下山。在路上灵谷山人主动为之卜相,说他日赴京殿试必高中。开篇借以唐人“风蝉”意象以示尚未进入仕途而心烦意乱,送行路上阵阵秋风吹来,蝉鸣声此起彼伏。寒窗苦读多年难道白费了吗?岂能因“风蝉”影响自己的雄心壮志,后以“自惭”含蓄的表达自己并非奇才,至于能否科举高中就等待他日考后再说。此诗虽是绝句,但其饱含的强烈奋发之意,景动、人动、还有内心搏动,显现余靖青年时期想要为国做贡献的英雄牺牲精神。

又如《送张屯田通判益州》:

数载关中闻羙名,可怜随调却西征。天台晩帐含香别,栈阁秋霖叱驭行。

杜曲尚逢樽酒乐,回溪应望白云生。相期勉力宣新政,侧耳民谣起少城。

据易行广《余靖诗选注译》,张屯田,[]张焘(1013-1082),字景元,山东鄄城人,余靖被贬泰州时,与之同游天台山,两人交往密切。张焘以清正廉洁善断难案出名,人们称之为“青天”,可惜不久就要踏上保卫西疆的征途。宝元二年(1039)因参加纪念禅宗寺庙的开光大典,余靖、张焘彻夜长谈结为忘年交。送别之时,下着秋雨,送别的道路十分艰难。尾联处表达了余靖要继续宣扬庆历新政,不然民不聊生哀怨载道。此处虽对张焘所说,其实是暗喻实施新政的艰难,范仲淹、富弼、韩琦、杜衍等重臣先后被调镇边,在京推行新政的大臣只剩下知制诰余靖苦苦支撑,但他对新政的信念是矢志不移的。体现了诗人热心新政,怀有远大抱负,无欲则刚的情怀。

又如《送任秘丞知长兴县》:

懿文通识气飘飘,二十年来困下僚。吾道本將忠许国,世途休叹老登朝。

嚢装冷落堆青簡,衙署幽深枕画橋。预想吳人蒙美化,海鸥桑雉共逍遥。

据杨华容所述,任秘丞,[]任玠,热爱史学和艺术,琴棋绘画样样皆通,因此便让余靖有了首联句的感慨。天圣八年(1030),余靖进士及第,参加书判拔萃科考试,谨守“勤慎清明”的士节,数十道题全以骈文格式答辩,体现他过人的理解与表达能力,以及其执政能力和法治水平,中书判拔萃第一,然而多年来被困于任职低微的官吏,忠心一片想要进入朝廷当官报答国家,奈何环境动荡老来才当官。行囊和公文散落在地,任职环境的恶劣让他梦想平步青云,想要实现国家和平吴人归顺,典籍也能记载下和平的史实。诗作是对任玠的鼓励,“吾道本将忠许国”,也抒发了诗人忠心为国,寄望国家和睦相依的美好情感。

又如《送温陵庄君崇班赴长乐都尉》:

新命升鹓序,办严辞浚都。去乘关吏传,归握戍兵符。

云阔逢乡树,风和见海桴。南枝羡君乐,遣我忆莼鲈。

余靖被贬六年,庆历二年(1042)被恢复原职,职位的恢复导致朝官站立的次序也有所变,置办行装进行辞别。去的时候是小官,但归来之时能手握兵符,掌管国家之大事,折射诗人对推行“庆历新政”刻不容缓的急切心情。白云阔别家乡的树,庄崇班坐上回朝廷的木筏,让余靖很是羡慕,回忆起家乡甚是思念。显现诗人想要迫切革新,心系百姓,奋发图强的深刻感悟。

又如《送邓秘丞知徳安县》:

里闬俊逰心久降,越台成政俗敦庞。香炉山下重为县,阊阖风高还度江。

且喜恩威长及物,莫嫌功业未经邦。公斋更近渊明宅,寄傲情应卧北窗。

景祐三年(1036),余靖因言仲淹之事得罪权贵而被贬,这也是他官场生涯所经历的第一次大起大落。在乡里中快意游赏,在香炉山下重新任职县令,朝廷的风很大,暗指权贵势力黑暗。想要有恩惠与威力,外族还没归顺,济世大业还未完成。尾联句的“渊明宅”,体现了诗人闲淡悠然,深远明达之情,即使遭遇被贬,还是怀抱着赤城之心,想要报答国家的爱国情感。

根据易行广先生《余靖诗选注译》得知,余靖的爱国送别诗大多创作在被贬以及推行“庆历新政”时期。欧阳修撰《赠刑部尚书余襄公神道碑铭并序》,对余靖的历史功绩多有肯定:“庆历之治,实多补益。冯氏有事,奔走南北。”……“伐石刻辞,立于墓门。以贻来世,匪止韶人。”[]在他的诗中,不仅饱含送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感,还有胸怀抱负的爱国情怀和志在建树宣扬新政的政治理想。

(二)对同僚的赞赏钦佩之情

余靖一生仕途不顺,大起大落,两次远贬,在他的送别诗中,同僚送别诗占了很大比例,大多与其官场迁谪有关。如《送杨学士益州路转运》《送曲江知县赵节推》《送栾驾部》《送峡州推官》《送李廷评知福清县》等。这一类诗是余靖为赞赏同僚们亲民善政、体恤民情所创作。他描述了同僚们耿直清廉的形象,把崇高的敬意钦佩之情,都抒发在诗歌里。

如《送杨学士益州路转运》:

芝函新命直仙蓬,又見岷山叱驭忠。玉佩曉班辞日下,木牛秋粟转褒中。

花时井邑蚕丛富,徼外人家栈道通。奇技刺文频诏約,此行应更变民風。

据易行广先生《余靖诗选注译》,杨学士,[]名日严,字垂训,进士及第。景祐二年(1035)秋,杨日严因直言得罪权贵,调进京不到一年被徙为益州路转运使。益州路,是北宋前期起义较频繁的地区,因民风强悍,宋朝廷均调重臣到益州为官。杨日严进京前平息了饥民动乱,是一位好官。然而任命官员的诰书下达了,他要临危受命去报道,对朝廷的一片忠心日月可昭。昨日还曾进谒皇帝,今日就辞别京都。秋黄粟落,辗转在驿道。尾联处表达了余靖对杨日严寄予变革苛政,建树新风尚的厚望,表达他对杨日严的赞赏之情以及深知民间疾苦,体恤民情的深厚情感。

又如《送曲江知县赵节推》:

命將久征蛮,骚然数载間。一言巢穴破,千里鼓旗閑。

刀盾無私蓄,耕桑有複还。居民此休息,遗惠重邱山。

此诗作于至和三年(1056),余靖奉旨剿侬平定内乱,智勇双全的曲江赵姓知县跟随他讨伐,用时三年,侬智高被杀,至和二年(1055)春才遣返兵马。赵知县功高而赏薄,余靖特作此诗送行,总结平叛战乱,亦相应“庆历新政”所制订的优抚安民政策。多亏赵知县与石鉴献计良策,攻破侬智高的巢穴,战争终于结束,兵器可以收缴进库了,百姓可以回归安居乐业,过上修生养息的生活了,那些失而复归的土地和百姓不会忘记你们部队所做的贡献。在诗中抒发对赵知县及其部队的赞赏之情以及对自己官场生涯的感慨,余靖在桂州留任四年,经历浴血奋战和拼搏,文治武功集一身,这是他宦海浮沉中的第三次受重用,在大起大落的悲欢之中,却比何时都清醒万分。正如他的诗:“家酿寄君湏酩酊,古今嫌见独醒人。”(《端午日寄酒庶回都官》)情真意切发出感慨。

又如《送栾驾部》:

賦政古循良,恩威著一方。疲民恋冬日,黠吏畏秋霜。

直道經摧折,公心愈激昂。米盐躬細務,繩墨谨周防。

度岭嚢裝簡,攀辕父老忙。采诗如有诏,持此續甘棠。

据易行广先生《余靖诗选注译》,栾驾部,[]栾沂,河南开封人,进士出身,嘉祐年间任广南东路转运使。从古至今,分管财政税收之事都是挑选贤臣担任,将就恩威树立清正严明的形象,得到万众爱戴。运用对偶手法,描写阳光照射民众所留恋和霜降肃杀奸吏所畏惧。只要怀着大公无私的情怀,人心就会振奋激昂,无论事无巨细都会亲自完成,务必谨小慎微,此处赞扬了栾沂的为官之道。他即将攀越崇山高峻,而行囊竟如此简朴,由于不舍,父老乡亲赶来拦住他的车子,不想让他离开。嘉祐七年(1062),栾沂奉调入京为驾部郎中,余靖特作此律为其送行。诗人官场历劫重重考验,这个时期也是他第三次受到重用。朝廷大飨明堂,百官例加封赏,余靖进封开国公,文韬武略集于一身,运用形象类比的手法,言简意赅的塑造了栾沂这一清官,赞美其坚强意志。

由此可见,余靖的送别诗不仅表达了对同僚的赞赏钦佩之情,还有抒发着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悲凉感情。一种平易晓畅而又朴实明快的诗风溢于言表;一位历经磨难而又随和通俗的诗人清晰明现。在“谤却易成,风波可畏”的宦海生涯中,余靖尽管历尽风险,始终刚直不阿,“疾恶刚肠愈不回”。他是继张九龄之后,又一高风亮节的典范。[]正如朱熹在《五朝名臣言行录》中称赞余靖所说的:“其廉洁谨行,可见一斑。”[]

(三)抒发追求享乐的自由之趣

余靖热爱山水,借送别之情抒发内心对自由的渴望,诗作折射北宋仁宗时期风貌,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中做出极大成就。在送别友人之时,因身份的不同,他以明白晓畅的语言表达他对回归自然,思乡归隐的真切情感。

如《送希昱上人永嘉觐亲》:

阊阖西風高,振锡吳門去。三江碧浸天,惟持一杯渡。

敗叶梧桐秋,云中永嘉树。借問何言归,亲齿桑榆暮。

再怀生育仁,聊为馨洁具。聆師金石詞,郑重加钦慕。

陆梁原上獸,群居先识母。嗷嗷林中鸟,敛翼受子哺。

云何蚩蚩辈,胜衣複能語。口腹徒自丰,骨肉如行路。

師本談空人,浮云无去住。未出轮回身,归心应有悟。

臨岐索赠言,愧乏雕章句。願达采诗官,当令不孝惧。

据易行广先生《余靖诗选注译》,希昱上人,[]俗名常简,明道至宝元年间(1032-1039),曾到多地寺院传法,因其持戒严格,精于义学,被僧俗尊称为上人。其家人告知双亲年迈得病,遂从京都回乡探望。余靖钦佩他精通禅学,又恪守孝道,暗讽当时的纨绔子弟丧失伦理,为上人尽孝撑腰,结合多地歌曲韵味,特写此五言古风。高处吹来西风,上人持振杖远行。三条江河汇流之处,思虑侍奉上人到渡口,喝了一杯告别酒,难以携手飞渡。秋叶败落,梧桐鸟树间追逐,秋寒乍到。上人的双亲年事已高,回家侍奉父母,孝意令人钦佩。大师虽如白云般漂浮,但有着回归故里的赤子之心,那些对父母不孝的人应该要感到羞愧,诗人在诗中抒发了自己的思归孝悌情感。

又如《送薛秀才归乡》:

半岁接高論,一朝归故关。道存惭设醴,別易忍登山。

進即龟龙瑞,退当江海閑。无为牵俗趣,碌碌利名間。

余靖进士及第,为宣州司理参军。与薛秀才议论政事,就要与他离别,为表勉励,特设宴会礼遇贤士并作此诗。颈联的“进即龟龙瑞,退当江海闲”,吟咏神龙,在其位要谋其职,表达了入朝当官的地位变化以及远离官场的情感。尾联句浅近自然,娓娓道来,如话家常,表现了余靖的脱俗之趣。

又如《送僧惠勤归乡》:

旧國起归兴,三江一棹輕。夜吟逢月白,曉渡趁潮平。

楚岸云藏寺,吴宫水绕城。羡師尘外去,何日濯吾缨。

此诗创作时间与《送薛秀才归乡》同年。旧都让诗人徒生回乡的兴致,每逢夜吟月色都会呈淡蓝色,趁清晨没有风浪在明镜般的水面渡船。送别的路上,云朵被寺庙遮掩,河水围绕城邑,描写了僧人家乡行云流水的景色。尾联处描写了诗人羡慕高僧可以远离官场归乡而去,抒发了诗人向往自由的通达之趣。

张海鸥先生指出:“宋人之通,进退由之,坦然待之。余靖作诗通趣,是宋人以趣论诗的较早者。”[]通,即明达事理,自由洒脱也。在余靖的送别诗中,不仅抒发了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亦可发现宋诗山水之通趣,以景传情,精灵剔透,可谓开风气者之一。

三、余靖送别诗的艺术特色

易行广先生在《余靖诗选注译》中表示:“《诗人玉屑》引杨诚斋的话:‘五七字绝句,最少而难工’;而余靖所写的绝句,不独精炼工整,四句全好者,亦不少也。”[]余靖仕宦四十载,首以学问起家,继以敢言震宇,且能艰辛创业,浴血建功,其丰功伟绩,自是与江山并永;其高风亮节,亦当随武水长流。[]《粤东诗海》陈廷策赞余靖诗:“襄文公则遒劲而意远,诗则苍古而格高。”[]宦海浮沉,仕途不顺,官场的复杂环境使得余靖的诗抒发了精忠报国、革新图政的美好愿望,现就以余靖送别诗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

(一)运用传统意象

意象,是诗人的主观精神与客观形象的交融,讲究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意象要鲜明和具体,使之具有绘画与音乐般的美感,可以唤起他人的听觉与视觉,从而体现诗人的主观情感。送别诗中,常见的意象有“亭”“雁”“柳”“酒”“月”“水”等,诗人借助这些传统意象抒发了送别友人时的不舍情感,承载着无尽哀伤。

如《送江秀才归庐陵》:

感君千里远相过,晤语经旬接粹和。上客杯盘只炊黍,主人门巷正张望。

海山雾暗红尘少,岭路梅黄细雨多。日暮津亭送归恨,唯知极目望烟波。

此诗写于庆历七年(1047),余靖与江秀才同游交谈甚洽,秀才不远千里到来,将要回归庐陵。“海山”、“雾暗”描写送别路的景象,“梅黄”意为在春夏之交季,灰雾一片,细雨纷纷,江秀才翻越山路十分艰难。亭子多设置在古道旁,供休憩或践行之用,但也承载无奈的悲戚。夕阳西下,余靖在渡口长亭目送秀才离去,离情别恨交织心头,秀才视诗人为知己,诗人在岸边翘足远眺,船只承载着秀才消失在茫茫烟雾中,而诗人把自己的深情厚意都抒发在诗句中。

又如《送林秀才南归》:

红尘倦客游,彩衣归故山。凛凛朔风劲,携手江之干。

江声万雷震,帆影孤鸿翻。修途南尽海,冰雪凄人肝。

不但川陆险,所思在承颜。亲膳足甘滑,家居富林泉。

怀安实败名,无为乐丘园。好爵縻英贤,早奋冲天翰。

“江声萬雷震,帆影孤鸿翻。”古人常用大雁寄予情感,余靖有不少诗歌借雁咏怀言志,如《回雁》、《晚至松门僧舍怀寄李太祝》、《来雁亭》等,此诗是众诗中含“雁”意象的送别诗。余靖的岳父林从周逝世,内弟林秀才因仕途不顺而心灰意冷,想要归家侍奉母亲不愿当官。“好爵縻英贤,早奋冲天翰。”余靖在鄱阳湖送别内弟,寄寓了他对内弟的鼓励和依依送别之情,鼓励内弟要有勇气在“雷震”、“冰雪”等险峻环境一飞冲天,要像孤雁一样在官场中翻腾逐浪。深受此诗鼓励的内弟,在家勤学苦练,终于再次荣登进士。

又如《送凌屯田知和州》中的“粉署仙郎守一麾,都门别岸柳依依。定知春雨随车至,且喜秋风破浪归。”尚书省的员外郎将要被调遣,余靖在京都城门杨柳飘飘不舍送别。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丝飘飘象征着情意绵绵,不舍之情。先秦《诗经》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为后人所称道,“杨柳依依”展现了杨柳的柔软姿态,且“柳”与“留”谐音相似,暗喻挽留好友之意,抒发了人们依依惜别之情。

又如《送张屯田通判益州》中的“天台晩帐含香别,栈阁秋霖叱驭行。杜曲尚逢樽酒乐,回溪应望白云生。”“秋霖”为夏秋两季经久不停的大暴雨,张屯田要吆喝马儿艰难前进,秋季烘托了离别的悲凉气氛。余靖回想当初在天台山的彻夜长谈,如今要送友人离去,满满都是不舍的情感。在长安的这个小镇杜曲,诗人和友人还能欢喜相遇,在酒宴互举酒杯,“酒”意象更是凸显了送别场景。“白云”意象也表达了送别之情,结合前面秋雨,再次抒发了离别的愁绪,送别场面赫然浮现,悠长深远。

又如《送僧惠勤归乡》中的“夜吟逢月白,曉渡趁潮平。楚岸云藏寺,吴宫水绕城。”月有阴晴圆缺,与人的离合极为相似。水常寓意着时光的流逝、饱含无尽的愁绪之意,所以水意象成为送别场景必不可少的载体。此两联的月与水意象,把诗人对僧人的不舍倾尽抒发出来,寄寓了无尽的离愁别绪。

余靖的性格通达自然,即使横遭贬谪,仍然光明磊落,从不消沉,表现了比较达观的人生态度。[]诗人偏爱凄清悲凉、万物萧条的秋季,借此烘托送别环境的伤感凄清,营造一股抑郁的离别愁绪。

(二)用典化句自如

在《文心雕龙》刘勰指出:用典为“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用典属于文学修辞手法,宋人化用诗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原句引用、部分改动、诗意借鉴等。[]余靖的一些诗作都化用了典故,其主要是化用前人诗句,充实诗歌内容,为诗歌生动具体化。

如《送灵谷山人》中的“自惭蹙頞非奇骨,擬问清朝跃马年。”“擬问清朝跃马年”这句化用了唐朝陈子昂的古诗。《赠严仓曹乞推命录》“愿奉唐生诀,将知跃马年。”跃马年,借指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年,诗人对考试寄予希望。天圣二年(1024),余靖参加殿试,进士及第的曲江籍考生共有六人,余靖位其首。

又如《送温陵庄君崇班赴长乐都尉》中的“南枝羡君乐,遣我忆莼鲈。”“南枝羡君乐”化用了唐朝储嗣宗的《早春》,“南枝”代指故土、故国。“莼鲈”典出《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因此,“莼鲈之思”便成为思乡的代名词,尾联着重表明了余靖的思乡孝悌之情。

又如《送凌屯田知和州》中的“侬今亦懇怀章请,假道尚应鲈正肥。”“假道尚应鲈正肥”化用了西晋诗人张翰的《思吴江歌》:“秋风起兮木叶飞,吴江水兮鲈正肥。三千里兮家未归,恨难禁兮仰天悲。”[]鲈正肥,意指吴江的鲈鱼新鲜肥美,秋天正是吃鱼的好季节,实为代指思念家乡,与“莼鲈之思”意思相近,表明了余靖想要回归家乡的情感。

又如《送栾驾部》中的“采诗如有诏,持此續甘棠。”“甘棠”典出《国风·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召公主政时受到百姓爱戴,后世人们为怀念他而保护他曾种植用于休憩的甘棠树,“甘棠”也成为表彰官吏廉洁勤政的象征,为采集歌颂贤臣的诗篇。在诗句中化用典故,表明余靖肯定栾驾部其政绩和廉洁的形象,溢于言表。

又如《送希昱上人永嘉觐亲》中的“阊阖西風高,振锡吳門去。”以及下联的“敗叶梧桐秋,云中永嘉树。”“阊阖”,典出《淮南子·天文》:“凉风至四十五日,阊阖风至。”阊阖代指西风,后泛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希昱上人持振杖远行,余靖送别友人,所处的环境梧桐秋叶败落,渲染了离别伤感之情,再次抒发了离别之时诗人对上人不舍的情感。

余靖吸收前朝精华,灵活化用诗歌典故,改写前人名句,创作出富含意蕴的诗作,饱含诗人对诗歌的提炼和创新,是超越时空的新兴表现。

(三)情景交融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指出:“景语皆情语。”[]情景交融,即作者通过描写景物并抒发自己的情感,二者相互交融。余靖的送别诗中就有多首诗歌用此修辞手法。

如《湘中送人》:

離讴方揭耳,别緒已淒然。草蔚湘累浦,花残蜀魄天。

嶷山晴拂汉,啼竹冷澄烟。後夜思君意,空歌皓月篇。

首联“别绪已凄然”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离愁别绪。诗中描写了“草蔚”、“花残”、“啼竹”这些凄清的景物,加上“累”、“残”、“冷”这些形容词,着重渲染了离别的忧伤之感。“后夜思君意”体现了诗人仍身处离愁中,夜夜思念友人的话语,寄托了相思情感。

又如《送容州杜秘丞》:

官满一舟归,高懷俗背驰。家藏唯翰墨,民政在声诗。

氣劲秋霜并,吟多夜月知。知贤無路荐,何以报明時。

“背驰”表明了诗人与友人分离的场景,“秋霜”、“夜月”景象抒发了诗人悲凉的情感,蕴含孤傲之情。尾联处诗人感叹没有方法可以鉴别贤才,不知什么时候才能报答国家。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忧愁以及想要报答国家的赤胆忠心。

又如《桂源晓别秦珏河湜》:

回馆逢清论,长亭惨别襟。亡羊南北路,躍马利名心。

酒市摇风帜,花村锁雾林。行行俱得意,结绶有知音。

此诗作于余靖赴桂州出任官职所写。首联“长亭惨别襟”的“惨”字,抒发了诗人与友人分别的忧愁。再描写“长亭”、“酒市”这两个传统意象,体现了诗人离别友人的惜别之情并抒发了悲凉的情绪。

又如《送杨学士益州路转运》中的“玉佩曉班辞日下,木牛秋粟转褒中。”运用白描手法,富有叙事性,点出送别的时间、地点、场景:车夫推着独轮车前进,只见秋黄粟落,杨学士辗转在驿道上,情景交融,表达了余靖目送同僚离去的真挚情感。

又如《送灵谷山人》中的“万树秋風一路蝉,渡头重舣木蘭船。”余靖送别灵谷山人,送行路上秋风阵阵吹来,听到蝉声鸣叫。结合诗歌所写时期,诗人在诗中抒发了自己因抑郁不得志,听到蝉鸣而烦躁的心情,可谓情景交融。

由此可见,余靖用情景交融抒发了送别友人的情真意切,使得诗歌更加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读来酣畅淋漓。

四、结语

余靖的诗歌反映了北宋的风光面貌,且具有革新精神。《宋诗钞》称余靖的诗“坚炼有法”。[]他创造了一种幽雅刚劲、寓意高洁的艺术境界。[]一生立朝清正,忠义有素。虽在兵间,手不释卷。文理足以绥众,武备足以折冲。[]

余靖的送别诗共约二十九首,其诗反映了北宋“诗文革新”风貌,言浅意深,语言又平易晓畅,巧妙运用典故化用前人诗句,具有重要的参考和研究价值,在赏析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作者的所思所想,更加贴近作者,让余襄公的风采光辉得以延绵发展。

参考文献

[](宋)欧阳修.欧阳修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01.366.

[]黄志辉.余靖[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10.

[][6] [7] [10] [11] [14] [16]易行广.余靖诗选注译[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22,7,80,28,189,38,8.

[]王琳.余靖政治思想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0.8.

[][13](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295,295.

[]杨华容.余靖诗歌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3.19.

[]黄志辉.余靖在庆历之治中的进步作用[N].韶关学院学报,1989(1).

[]罗可群.广东客家文学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39.

[]张海鸥.余靖诗学及其诗之通趣[J].文学遗产,2001(4).

[]谭子泽.余靖诗述评[N].韶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

[]温汝能. 粤东诗海 上[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1999.72.

[][28] 黄志辉.余靖的生平、思想及其著述考究[N].韶关大学学报,1999(3).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221.

[] 莫亚容.从“唐诗化用”看欧阳修词的创作观念[N].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8(4).

[](唐)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0.1590.

[]吴小如.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413.

[](春秋)孔丘.诗经[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8.14

[](清)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8.199.

[](清)吴之振.宋诗钞[M].北京:中华书局,1986.304.

[]邹捷中.谈余靖理趣诗的审美价值[J].韶关大学学报,2000(6).

余靖的送别诗研究

余靖的送别诗研究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3月13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5953.html,

Like (0)
打字小能手的头像打字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3年3月13日
Next 2023年3月13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