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同性恋——以天花藏主人为例

摘 要

同性恋在中国的各个朝代都有,直至明清之际这个时期同性恋之风可谓达到了盛行,各类文学体裁作品中多少涉及同性恋问题,小说尤甚。受明清社会风气的影响,才子佳人小说也不乏同性恋异象的存在,而天花藏主人作为才子佳人小说流派的领军人物,他的作品就有同性恋的大量描写。本文通过天花藏主人作品的同性恋现象讨论明清同性恋盛行的原因,研究同性恋现象的社会文化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明清小说 同性恋 天花藏主人 价值 意义

从历史文化的发展来看,男女之情是从古到今亘古不变的伦理现象,而这种伦理现象是符合人伦的社会发展延续,但是,社会的演变过程出现了一种亚文化的现象——同性恋。相对于异性恋,同性恋是有悖于伦理道德。李银河认为同性恋存在至今的“这一现象意义十分重大,它表明,对同性恋的压制并没有自然的依据,只是文化和时代的产物”[1]作为一种真实存在的文化,从某种角度来看,是人类性心理体验日趋繁复的结果。而对于展示一个社会的文化全貌,同性恋的研究是一种有益的补充概括。在古代,同性恋有一些特殊的指定代称,如“外宠”、“分桃”、“龙阳”、“断袖”。明清时期,同性恋现象成了一种社会风气,文学作品中同性恋更是让人眼花缭乱。才子佳人小说也多少不能免俗在同性之间的暧昧上多加笔墨,让作品多了一层表现当时社会上对于同性之间深入交往的一种宽容态度。天花藏主人的作品就以同性之间的暧昧异象书写异性之间的相恋。本文就天花藏主人的小说来论述明清同性恋文学作品的社会现象、社会艺术价值和意义。

一、中国古代小说的同性恋现象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题材形式多样,涉及同性恋的作品更是琳琅满目,追溯同性恋小说的源头,有“娈童始于黄帝”的说法,但真正论及同性恋作品的是先秦典籍、诗歌和诸子散文等文学作品,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历史著作就出现了对男风状况的集中描写,至唐宋元《酉阳杂俎》等笔记小说、唐传奇、话本的出现,紧接其后就是明清时期的诗歌、笔记、戏曲、小说大量地描写同性恋。

(一)、萌芽初现

上古先秦时期《逸周书》(《周书》)就有“美男破老,美女破舌”的记载。除此说法,此书还有“远慎而近䫉”、“汝无以嬖御固庄后,汝无以小谋败大作,汝无以嬖御士疾大夫卿士,汝无以家相乱王室而莫恤其外”等涉及男风的一些内容。同时期的《尚书》中还提到“比顽童”的社会不良风气,可知当时便有同性恋的现象存在。

这时期有不少同性恋的咏歌,在《国风》中反映男女慕恋的居多,其中不乏涉及对同性之间的咏歌,虽然关于是否真正地书写同性恋无法考证,但潘光达先生则认为在《国风》里就辞气推论而言,《山有扶苏》、《狡童》篇章提到“况且”、“狡童”、“狂童”等字词,与《扬之水》中的“终鲜兄弟,维予与汝”、“终鲜兄弟,维予二人”等句就有几分同性恋的嫌疑。

在诸子书中相应记载同性恋故事及其评语,如《孟子·万章》孔孟对著名人物卫灵公和弥子瑕分桃故事的议论,就是男风的记述和相关问题发表的评论。

散文记载的人物就有《战国策·魏策》中的龙阳君和安陵君,《左传》中国的宋景公和向魋。故事就有《说苑·善说》中“鄂君绣被”。

(二) 、继承延续

秦汉时期是佞幸时代,著名的同性恋事件主要发生在帝王与他们的幸臣之间,反映在文学作品上就有司马迁的《史记·佞幸列传》,班固《汉书·佞幸传》。在这里,《史记》和《汉书》的相关联的“佞幸”基本上就是一个专有名词,指君王的同性恋对象。如汉文帝与邓通、汉成帝与张放、汉衰帝与董贤之间的“断袖”情谊。

“自咸宁、太康之后,男宠大兴,甚于女色,士大夫莫不尚之,天下皆相放效。” 这时的三国魏晋南北朝因为战乱,社会上形成放浪又欣赏美貌的风气倾向。在帝王之间,以美貌为个人优点被着重介绍,如《晋书·清河康王瑕传》中记“瑕字深度,美仪容,有精彩,武帝爱之。”《宋书·庐陵孝献王义真传》中记“义真,美仪貌。神情秀彻。”诗歌在这时则更多地直接书写同性恋人物,如《周小史》、《娈童》、《咏少年》《咏繁华》都是对男风的歌咏。《世说新语》书写当时社会上对男色美貌向往之的场景,如“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押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的情景、“卫玠从豫章至下都,人久闻其名,观者如堵墙。玠先有赢疾,体不堪劳,遂成病而死。时人谓‘看杀卫玠’。”等内容,至此可知,魏晋时期对男色的疯狂程度可见一斑。

唐宋元,除了正史《旧唐书》、《资治通鉴》、诗歌《天地阴阳交换大乐赋》等对同性恋的记载外,唐传奇的出现和《酉阳杂俎》《耳目记》等大量的野史笔记小说也有了同性恋的描述。不同的是到这一时期出现了第一篇描写同性恋的小说:《陈子高传》。

宋代出现的话本和元代杂剧涉略的同性恋问题就一笔带过,如元人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三折写张生在石佛寺长老引领下去龙宫与龙女成亲,他的家僮科诨只得收拾几件东西,一径回到寺里,寻那小行者打閛閛去的内容。

(三)、巅峰尽显

明清由于社会风气的变化,同性恋文学的现象不同于以往的边缘状态。在各式各样的文学题材中,多少都涉及同性恋的内容,而以小说的形式来展现其内容的作品则更多。

明时期,有刘基的《周小史》、徐学谟为记述当时的第八代辽王的男宠头陀生的故事而作的长歌《头陀生行》。戏曲则有邓志谟《龙阳君泣鱼固宠》、沈璟的《分柑记》、金怀玉的《绣被记》等等。黄方胤的《陌花轩杂剧》第九折名为《娈童》一折,专写把卖身作为一种谋财手段的小官娈童的内容。刘达临认为尽管《娈童》情节简单,但是对于小官的刻画却是能够反映当时社会男风的一个方面。

在小说方面,可谓是达到了萎靡的状态,世情、艳情小说其中就有兼写或专写同性恋的内容,如醉西湖心月主人的《宜春香质》和《弁而钗》、京江醉竹居士的《龙阳逸史》、《肉蒲团》、《金瓶梅》等,这些小说内容大量充斥着性行为的感官刺激,可见当时的文学不管是对异性还是同性,都毫无疑问在性方面的书写是呈现一种开放宽容的态度。

除却主流体裁形式的同性恋小说外,散曲、尺牍、戏谑作品等也多涉及男风,如关于男风的歇后语“‘小厮背着芙蓉叫’、‘扯蓬往北’、‘朋友换妻子’、‘光棍调小官’”[2]等。

承接明末社会的风气,清人在记述同性恋上并没有多少顾忌,小说、笔记、戏曲、诗词都有详尽细致的同性恋内容描述。

清时期的小说,与同性恋直接相关的当属陈森的《品花宝鉴》。书中主要以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的同性恋爱为线索,描绘了“情之正者”与“情之淫者”两种人,如果以梅子玉和杜琴言人物形象塑造来看,可以发现有才子佳人小说的一些特征,如主人公的冰清玉洁,从一而忠等等。这里的《品花宝鉴》更多的是体现“爱而不淫”的柏拉图式爱情。

当然,对清代中叶社会生活进行详尽深刻记述的《红楼梦》也毫不例外涉及男色的描写。如第四回中小乡绅之子冯渊“长到十八九上,酷爱男风,最厌女子。”第二十一回贾琏“离了凤姐便要寻事。独寝了两夜,便十分难熬,便暂将小厮们内有清俊的选来出火。”

著名的李渔、袁枚、郑板桥不仅喜好男色,在书写男色方面更是轻车熟路。他们在各自的文学领域都有其专门描绘同性恋的作品,如《怜香伴》、《随园诗话》、《板桥集》。而李渔的《怜香伴》则是极少数书写女同性恋的作品。

二、明清同性恋小说盛行的原因

虽然古代的同性恋现象发展至明清,一直处于暧昧的状态。可是在文学方面,反映同性恋的作品在明清以一种淫靡尽显的面貌呈现出来。特别是小说这一体裁的作品,同性恋故事故事繁多,各种形式结构精彩纷呈。这都与当时明清两代男风的盛行密不可分。

(一)、社会原因

明王朝的建立已经从封建社会从后期向末期逼近。在中央集权的压迫剥削下,社会阶级矛盾不断尖锐,长期禁止官吏宿娼的吏法甚严,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愈加严酷。因中后期皇帝的失德日益明显,且明代实行分封制的诸王无实际政治权力地遍布全国各地,传统的文化对于同性恋现象又是一种暧昧的态度,到明末即使社会提倡表面上的禁欲主义理论,但是上行下效,官僚到士人,豪贵到平民在生活状态则骄奢放纵,追求声色上较前更甚。这时的就出现了“禁欲”和“纵欲”两个极端复杂的社会现象。

在封建礼教的教化下,人们对于传统的禁欲理学十分重视,男女之间的交往界限分明,对于宗族血脉的传承是不容玷污的,相较于异性的结合,同性之间的往来就有着宽容的倾向,所以这时的市民群体和腐朽骄奢的贵族就往宽容的界限发展,加上自明代对官妓制度的废除,男旦体制的确立使优伶男色有了一个新的规模发展,寻求新的“性刺激”就成为一种社会现象,由此性观念也被重新界定。

“明代中后期,在倡导心学性情的口号下,产生了一大批的艳情小说,这些小说适合了晚明的腐败政局,统治者亦曾深为忧虑,但由于明朝的迅速灭亡,这个后遗症久留给了清朝,进入清代以后,这些艳情小说作为媒介,变相发展,于是造就了清朝这些小说的肆意泛滥,如果清圣祖不力加禁毁,其蔚为大观的景象更加难以想象得到。”[3]可看出当时的艳情小说的内容迎合了社会各阶层,促进社会各阶层对同性恋的态度几乎与异性恋并行,并习以为常。名人好写作同性恋作品,日常生活喜好男风,毫无顾忌。清代正途官员出身不乏喜爱对优伶地亲狎比昵,甚至结成短袖之好。在清代士人追求精神方面的同性之好不少。恰如《儒林外史》杜慎卿的感叹:“难道人情只有男女么,朋友之情,更胜于男女!”,“这事要相遇于心腹之间,相感于形骸之外,方是天下第一等人。”与之相关的是,乾隆嘉庆盛行一时的“相公业”,在当时特指男伶,也是对同性恋对象的称呼。

又因社会地位的原因,家族里的奴仆易成为豪富主人的男宠。即使在法律不平等,奴仆也会为自己的利益对主人言顺貌恭。与上层的不平等比,平民处于市井里巷当中,地位相差无几。推崇禁欲理学使男子女子都谨遵基本的传统封教礼仪。看似是天理战胜了人欲,社会人人都恪守礼教。但在缺乏宗教的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本质是偏向于世俗化的自然人事。所以平民市井中多的是同性恋的事件发生。如《五杂俎》记载的“(京师)优童外又有剃头仔,名曰远蓬,惑人者不一而足”的片段,市井平民对同性恋问题更是趋于平常态度。

(二)、精神和心理原因

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现象的本质,文学作品的同性恋中不乏双性恋者,按照张在舟对同性恋史料的等级划分“ A级表示该史料绝对是在反映异性恋的事件,A—B级则有12.5%的可能在放映同性恋,依次上升,E级表示该史料毫无疑问是绝对在记述同性恋事件”[2]可以大致区分是否是明确的同性恋事件,结合性学家金赛的说法“如果不将人分为同性恋者或者异性恋者,而是将他们视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同性恋经历和一定程度的异性恋经历,这样可以更清楚地看问题。”在明清的小说中可以看到相关的同性恋者同时也是异性恋者,在此“等级”“程度”可以看出同性恋既可以是双性恋也可以是单方面的性喜欢,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人的性取向会改变,如寺庙僧道、狱卒犯人在缺乏女性时就会转向同性来寻求心理上的安慰,但在环境变化时,传统的封建家庭观念使得他们会回归异性恋,在精神和心理上调整自己,从而传宗接代,养育子嗣,。

《弁而钗》中这样写道北京的某处南院人群着装,“内穿女衣,外罩男衣,酒后留宿,去了罩衣,内衣红紫,一如妓女。”和《品花宝鉴》中描述杜琴言哭泣时,宛如林黛玉的面容姿态。在这些作品中,这类偏女性化描写的现象极多。可以看出社会上对于占主动方的同性恋者极喜好女性化的男色,他们在心理上会把被动方的一方戏拟成妓女或者妇人来为自己所受用,可以发现作者笔下的同性恋者一方都具有女性方面的特征,有时还会赋予被动方在现实社会中男权统治下的“三从四德”“从一而忠”等贞洁观念思想,来补充他们现实生活中未能满足的精神愿望。

三、同性恋现象对明清时期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

中国同性恋现象发展至明清书写同性恋作品时就呈现消极萎靡的现象。而在“在艳情、世情小说对于人欲色情过于横流的诸多作品之外出现的才子佳人小说,它们大多数用笔秀丽,端庄大雅,并不涉及绣榻纵欲,这可谓是对当时风潮的某种反思与拨正。”[4]何为才子佳人?鲁迅先生这样定义“至所叙述,则大率才子佳人之事,而以文雅风流缀其间,功名遇合为之主,始或乖违,终多如意,故当时或亦称为‘佳话’”[5],我们可由此结合来分析同性恋现象对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

(一)、情与欲的分割

因为明清小说极多涉及消极萎靡的内容,书写“情”时,又与“欲”紧密联系,容易在“情欲”中滑向“欲”的深渊,而才子佳人小说的模式多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却又发乎情止乎礼。在涉及同性恋状况的描写时,才子佳人小说也是采用这种手法去刻画同性之“情”的萌生,如《人间乐》中,书生徐绣虎对于居公子一见就神移“但素不相识,无由接谈,只将手拱了一拱,直看他走远了,尚还立住徘徊,厨神凝想。”[6]回寓中夜间安寝也只是想着“何独今日无意中,遇见这个少年,比花还媚,比柳还柔,而一种幽静恬澹,步履端庄,殊令我见而魂销矣。”[6]到第十二回,徐绣虎只把这段爱慕思念之情谱成词曲来怀念。不同于世情、艳情小说的是,这里把“情”和“欲”分割了,保持主人公的正面形象,不涉及淫欲。这是明显给同性恋披上了一个有“情”的外衣,来美化同性恋的事实,在这里的同性恋小说逐渐呈现出从俗到雅的现象。

(二)、认女为男的同性恋异象

普通同性恋的现象已经难以想象了,在明清涉及同性恋文本中,奇诡的事情更多。而为了增强故事的曲折性,体现文本才子佳人的形象,在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会有一个经常使用的套路,就是男女易装,混淆雌雄。书写女扮男装的情节,大多是此“男”形容标致,才思非凡,从而引起另一男子的倾慕。《人间乐》的居公子就是着男装使得书生徐绣虎心生爱慕,同样在《麟儿报》中,昭华小姐因为母亲嫌弃才子廉清家境清贫,替自己私自毁约将自己嫁与贝公子的行为感到无计可施时,不得已女扮男装出走时遇上毛御史,从而因为才貌兼备与毛小燕小姐结为“夫妻”。

(三)、书名蹈袭

“《金瓶梅》《玉娇李》等既为世所艳称,学步者纷起,而一面又生异流,人物事状皆不同,惟书名尚多蹈袭,如《玉娇梨》、《平山冷燕》等皆是也”[5]可知,才子佳人小说收到了《金瓶梅》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的冲击,在形式上采用了《金瓶梅》书名的命名方式,招揽读者。如《金瓶梅》各取主人公姓名中一字而成,进而《玉娇梨》就有摘取白红玉和卢梦梨姓名、《平山冷燕》摘取平如衡、山黛、冷绛雪、燕白颌姓名现象。

、天花藏主人笔下的同性情爱世界

才子佳人小说在明清时期达到了一种模式的巅峰,里面有才子对才情的追求,佳人要求尊重人的自我价值,有明显的婚恋自由思想,面对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敢于反抗等等。这类小说在明清形成了一个流派,主要以天花藏主人为领军人物,这个流派的创作思想和人物线索都具有一定的类型化模式。受明清禁欲理学的影响,社会各阶层在“禁欲”与“纵欲”这两个方向发展,出现各种各样的极端滥写情欲的小说,使得文学界的雅文学出现消极、颓废萎靡的状态,所以即使此时的才子佳人小说存在公式化、概念化的弊端,也能在明清时期的文坛产生一定的影响,有一定的缘由。

而这里天花藏主人是明末清初最早从事才子佳人小说创作的作家之一,作品也是在该流派中甚多的,才子佳人小说的发展,他是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

(一)、同性之间的赞美

中国自古以来书写同性恋文本不外乎两种现象,男同性恋和女同性恋。对比而言,涉及女同性恋的小说极少。身处传统的男权社会中,女同性恋小说的书写,都是基于男性主导下女性的弱势环境来塑造女性的形象,所以天花藏主人的作品不可避免出现双殊之间相好却都嫁与男主人公的结局。但女性之间的相契相知情谊描写,明显地反映了男性强权环境下女同性恋的隐蔽性。

1、男同性恋

因才子佳人小说发乎情止乎礼的模式,对于男性之间的同性喜爱就表现出就极多地溢美之词。如在《画图缘》中“花天荷看见刘青云亭亭玉立,喜之不胜,忙上前半若拱半若携道‘柳兄岂从天而降耶?’柳青云道:‘小弟匍匐而来,今得望见颜色,可谓到天上矣。’”[7]两人相谈酒到半酣又十分投机,更是谈及柳青云之美,“花天荷道:‘柳兄既不罪小弟,小弟请妄言之。小弟闻古今文人中美男子,至潘安,卫玠可谓至美矣,以小弟今日看来,那能有柳兄之美?’”[7]在柳青云感父母遗礼后,花天荷再道“小弟实不是谀悦仁兄,亦不是亵渎仁兄。但思天地间阴阳之妙,造化之功,至于禀赋仁兄而极矣。古人云:秀色可餐,小弟今日对仁兄饮,而如嚼冰雪,知觉有秀色在内,竟不知醉矣。”[7]直至二人酩酊之时,又道“柳兄饮后红潮登颊,白晕侵肤,真所谓天生的好红白!此中定受灵异,有不可以一人事论者。不然,决不能秀美至此。”[7]

2、女同性恋

在天花藏主人文里,女性之间同性恋异象是在闺阁之间亲密发生的,才子佳人的小说一般都是不涉及淫欲,点带为止。所以一般都是隐晦的书写女性之间的感情。如《玉娇梨》中,作者就把白红玉和卢梦梨之间的起初的交往就写得亲昵非常,“白小姐见卢小姐颜色如花,才情似雪,十分爱慕。卢小姐见白小姐诗思不群,仪容绝世,百般敬重。”[4]在闺阁日常里,两人“每日不是你寻我问奇,就是我寻你分韵。花前清昼,灯下良宵,如影随形,不能相合。说来的,无不投机;论来的,自然中意。”[4]以至于有一日白红玉对镜梳妆,卢梦梨见之题诗一首“美人帘下照镜”表美人之韵。

(二)对同性美的追求

“人生的根本意义就在于人间的互爱和实现生命对美的追求之中展开。”[8]才子佳人小说的才子和佳人对同性的天资聪慧、才貌兼备也是以喜爱和追求展开的。天花藏主人的作品是当中描绘这类形象最多的,主要在主人公之间的才美和色美描摹,塑造出才色结合的才子或佳人形象。

1、才美

在《人间乐》的第六回,徐生初次见到新中秀才的居公子后的思念就是个例子,徐生对居公子产生倾慕时,就是一往情深,从而表现出的便是一种精神上的同性恋爱慕,就像徐绣虎还曾想过的“我今细细想来,五伦之内,夫妇、朋友皆在其中。我今不得才美之女以成夫妇,莫若有此才美之友以为友,岂不是以美爱美,以才爱才,成天地间造物而有偶矣!他今既在松江,此去不远,我今何不访寻彼地,与此生订一知己之交,何其快也!”[6]想法。而《玉娇梨》第十六回,卢梦梨为白红玉题诗“美人帘下照镜”[4]后,白红玉也坦言“深爱贤妹才华,愿得终生相聚,而恐不能,故为此不得已之极思也”的感叹。才美在这里被作者赋予人物形象必不可少的特点。

2、色美

《玉娇梨》里对白红玉的颜色外貌上是多加笔墨,“这红玉生得姿色非常,真似眉如春柳,眼似秋波,更兼性情聪慧,到八九岁,便学得女工针黹,件件过人……有十分姿色,又十分聪明,到得十四五时,便知书能文,竟已成一个女学士。”[4],这里作者直接“显扬女子”[5],对后文中卢梦梨和苏友白之间的情爱纠葛起因提供了追求色美的前提。文中就所谓的佳人有这样一番话“有才无色,算不得佳人;有色无才,算不得佳人;即有色有才,而与我苏友白无一段脉脉相关之情,亦算不得我苏友白的佳人。”[4]可知,不管是同性和异性之间都在追求色美。同样在《画图缘》中花天荷也曾感柳青云十分俊美,决心非容貌似柳青云不娶,而后才娶了柳青云的姐姐为妻。

五、同性恋文学作品的社会艺术价值及意义

中国古代对同性恋普遍是持中立的反对态度,反映在各个朝代的各个文学作品都是以一种暧昧的形式体现。这种同性恋文学作品自先秦始,至明清由于笔记、小说的发达丰富等原因,从而使明清成为中国古代史上对同性恋状况记载清晰详尽的时期,对于当时的各种题材作品多有影响和继承。

(一)、社会艺术价值

说到同性恋文学,就得谈及情和欲的关系,这就避免不了涉及性爱的文学作品。丁峰山曾提出“所谓性爱文学指反映、描述、展现性属性的文学作品,它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可以包括性活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爱恋、相慕、意识和心理;狭义则专指以性欲为主体内容,在具体描写性行为和交媾关系或带有官能刺激和挑逗意味的性感和情欲描写的基础上,反映性心理和性意识以及复杂情感的文学作品”[9]可知,《金瓶梅》、《肉蒲团》《弁而钗》等就有狭义内容指明的大量性欲和性行为描写,这都是明显可归为性爱文学作品行列的小说。

1、社会价值

性爱作品的作者在书写关于性行为轻车熟路,同个作者写的《宜春香质》与《弁而钗》在同性恋描绘上即使风格差异明显,也不可避免作者为迎合当时的纵欲风气在狭义性欲内容上过多书写,造成对人物性心理、性意识以及复杂情感的塑造贫瘠现象。

在这种风气下,才子佳人流派为了端正极端滥写情欲的小说状况,则用同性之间的赞美和对“同性”美的追求来替代同性恋之间赤裸裸感官的情欲描写,把这种书写提升到同性恋的异象——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上来。这时的恋爱就在“情”上多加了笔墨,增加同性之间的情谊来为文本的发展做铺垫。相对于大量充斥感官刺激而在人物意识和感情上思想贫瘠的同性恋文学作品,才子佳人小说写同性的内容就显得含蓄唯美,社会价值也明显提升。

2、艺术价值

《金瓶梅》的出现对才子佳人小说和《红楼梦》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人物的塑造发展出现了理想化的人物形象,这些理想化人物在同性之间表现为心心相惜,如徐绣虎对“居公子”才貌具备的爱慕思念,白红玉和卢梦梨闺阁之中的如影相随。相较于前者赤裸裸描写性,后者在同性之间感情描绘显得含蓄隐晦,如《红楼梦》贾宝玉与秦钟“二人同来同往,同起同坐,愈加亲密”,书中虽然作者着墨不多,但在闹学堂可以看出两人之间存在的精神同性恋的交往倾向,除此之外,曹雪芹着墨较多的还有藕官、菂官和蕊官之间的爱情。作者在写同性恋时就常借局外人言,或者事后补充,陈述其已发生之事,指点明晰事件缘由,不作任何评语。善于留白,引读者联想可谓同性恋书写新的艺术特点。

(二)、对世情小说的影响

鲁迅认为“大率为离合悲欢及发迹变态之事,间杂因果报应,而不甚严灵怪,又缘描摹世态,见其炎凉,故或亦谓之‘世情书’也。”[5]同时鲁迅也说,世情书之最,当属《金瓶梅》。除才子佳人小说,世情小说又演化出艳情小说和侠邪小说。

1、艳情小说

艳情小说以同性恋视角来描摹世态炎凉,给读者道出更多的世情人心。如《龙阳逸史》第七回“近日来有等小官,专好撇者假清,打点了那副行头,分明要出来干那把刀儿,撞着个肯散漫两分的,偏又拿班做势,千做作,万妆乔,有许多恶懒光景,人却参不透……只要你肯应承,霎时间那副嘴皮真个就像白铁刀儿一般,最是转口得快。”第十八回写“如今的小官,个个贪得无厌,今日张三明日李四,滋味都尝遍,及至搭上了个大老官,恨不得一顿里,连他家私都弄了过来”等等。

当然,艳情小说内容大多异性同性兼写,性内容就显得泛滥。如《宜春香质》、《弁而钗》、《绣榻野史》、《金瓶梅》等就充斥大量的性描写,不少艳情小说都带有“以淫止淫”的色彩,而“欲要止淫,以淫说法;欲要破迷,引迷入悟。”[10]给大量艳情小说存在的正当性披上了一层薄纱,结果只是让多数读者有更强的阅读兴趣,清初丁耀亢就指《金瓶梅》的导淫能力非同一般,“把这西门庆像拜成师父一般。看到翡翠轩葡萄架一折,就要动火。看到加官生子,烟火楼台……也就不顾那髓竭肾裂,油尽灯枯之病,反说是及时行乐。”“眼见的这部书反做了导淫宣淫话本,少年文人,家家要买一部。还有传之闺房,念到淫声邪语,助起兴来。”可见“以淫止淫”只是欲盖弥彰,而后明清越来越多艳情小说就披着这层薄纱堂而皇之地出现。

2、狭邪小说

清时期梨园出现,优伶被大众接受,相公的存在等现象,优伶、娼妓为主的狭邪小说写世态人情就更多。鲁迅认为狭邪小说翘楚当属《品花宝鉴》,与《花月痕》《九尾龟》不同,这时的狭邪小说大多主张士、优之间不纵情色、不涉淫欲的情感。因为它以才子佳人为骨架给予才子和倡优浓重的理想化色彩,如梅子玉和杜琴言、田春航和苏惠芳。陈森以柏拉图式地神交赞扬这种纯洁的同性感情,不涉及性行为,发乎情止乎礼地交往,突出了爱到深处“好色不淫”的观点。正如文中说到“这些相公的好处,好在面有女容,身无女体,可以娱目,又可以制心,使人有欢乐而无欲念。”

遗憾的是繁盛的色情业、畸形的文化和社会心态,到后期狭邪小说“对才子佳人故事理所应当的模范,远远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给狭邪小说披上了一层唯美却荒诞的色彩。”[11]后期狭邪小说中才子和佳人的形象上也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小说的价值取向发生了转变,作者倾向揭露妓院的环境恶劣、嫖客和妓女之间的逢场作戏。病态畸形的价值观在后期的狭邪小说里一一呈现,像《海上花列传》赵二宝觉得在上海做妓女是个好赚钱的工作,就自然而然在上海开店做起买卖来,哥哥赵扑斋对此也觉得不可耻,反倒“趾高气扬,安心乐业”。《九尾狐》里的妓女胡宝玉成为上海流行风尚的领军人物,人人效仿。这种病态畸形现象不可不说是明清时期性文化结合社会发展的产物。

六、启示

当代社会对同性恋现象依旧持中立态度。信息的发展使更多的同性恋事件一一呈现,但同性恋的数量在社会中的比例并未因制度和风气的变化而增加、减少,不同的是以辩证客观态度来认识此类现象的人越来越多,这明显是社会思想上的宽容和进步。

明清的同性恋文学,特别是天花藏主人为端正文学界消极、颓废萎靡的状态从而书写同性情爱特点的内容在当代文明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如何看待同性恋?欲望是性的萌芽。基于前者,作者书写就着重对才美和色美进行结合。这种结合是从古到今身为个体所欣赏、所追求的内容,处于当代的文明社会更应在情欲之间和才美、色美中正确认识和发展,进而辩证地认识社会存在的同性恋现象。

七、结语

同性恋小说在明清的繁荣对于社会的意义是明显的。一个时期的文学现象可以反映一个时期的社会现象。明清小说中,同性恋的书写较之从前作品数量增多、体裁形式多样,直面赤裸裸性内容的书写更是琳琅满目。社会、精神和心理等原因导致明清同性恋小说盛行。受其影响,才子佳人小说描写同性之间的情谊增多,出现情与欲的分割、认女为男的同性恋异象、书名蹈袭等特点。天花藏主人笔下的同性情爱世界充满对同性之间的赞美,与对同性美的追求。他的同性情爱内容,所含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与其对世情小说的影响,对我们现代在明清小说的研究和辩证认识社会同性恋现象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01] 李银河.同性恋亚文化[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11

[02] 张在舟.暧昧的历程:中国古代同性恋史[M].郑州:中州古藉出版社,2001.4.

[03] 钟雯.四大禁书与性文化[M].哈尔滨出版社,1993.9

[04] 天花藏主人.玉娇梨[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8

[05]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98

[06] 天花藏主人.人间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4

[07] 天花藏主人.画图缘[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1

[08] 史铁生.人生就是与困境周旋[J].中华图书报,1995.(12).

[09] 丁峰山.明清性爱小说的文学关照及文化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10.

[10] 刘廷玑.在园杂志[M].北京:中华书局,2005.1

[11] 陆杰.科举、文人与青楼:晚清狭邪小说的类型变迁[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89.

致谢

这次毕业论文能够得以顺利完成,并非我一人之功劳。这次毕业论文得到了很多老师同学的帮助,其中我的指导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尤为重要。每次遇到难题,我最先做的就是向老师寻求帮助,他总会抽出空来帮助我找出解决的办法。在这过程中,有迷茫和不知从何入手的焦虑,但是在老师和同学的提点下,去找了相关的资料,才在最后确定了论题,之后的论文展开就自然而然了。看论题可以知道我的内容是很生涩粗浅的,有很多的知识还需要我去逐个探究并且突破难题,我会在之后的相关学习中不断去学习相关的知识,找到相应的资料来解决问题,把自己的短板补足。

当然,学校这次给我们一次机会来认识和学习,增强了我们实践操作和动手应用能力,提高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使我明白自己还需要再接再厉。再一次对学校和老师同学们表示感谢!

论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同性恋——以天花藏主人为例

论明清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同性恋——以天花藏主人为例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3月14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6278.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3月14日
Next 2023年3月14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