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金庸小说几十年来一直在全球风靡,还诞生了专门研究它的金学,但是在众多研究中,对于小说中的反派角色的研究较少,本文就此对金庸小说中的众多反面人物做一个初步的研究探讨,文中粗略是分成四大类,借此探讨这些反面人物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能体现哪方面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金庸 反面人物 分类 价值
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他是华人世界中最为杰出和著名的武侠小说大师,他还兼具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的身份。他一生只创作15部武侠小说虽然数量不多,但部部皆为经典,曾有评价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说”。[1]
金庸掀起了一股“武侠热”、“金庸热”,兴起了金学(对金庸小说的研究)潮流。金学对于金庸小说的研究是从多方面、多角度的,但目前专门对小说中的反面形象的研究较少,在知网中只有不到十篇的相关研究,因此在这笔者欲对其进行一个浅析,在文中会大致把反派形象分成四大类别并对反派人物对金庸小说的艺术价值进行简单论述。
一、反派人物的界定
反派人物也叫反派角色,是小说、戏剧、影视作品和ACG(动画、漫画、游戏)作品中故事的反衬角色(中心或重要角色)。反面力量一般是与主角对立,从而使剧情产生戏剧性冲突的角色以及力量,使整部作品拥有强烈渲染衬托效果。是小说、戏剧、影视作品和ACG作品中必不可少的暗黑角色。[2]
一般反派形象有以下三个特征。第一个特征是狡猾。不管是在电影、电视剧, 还是文学作品中, 大都会有一个十分狡猾的反派人物, 这个形象具备和正面主人公几乎相匹敌的智力。反派形象的第二个特征是凶恶,反派人物大多做了一些凶残的事或有残害生灵的大计划从而被主角消灭。反派形象的第三特征是多疑,反派大boss大多是多疑的,对手下是不信任的,从而让主角找到机会策反其手下里应外合,或者各个击破消灭反派boss。
但是在金庸小说中反派人物更多的是与主角的立场相反,并不一定就是坏人,有一些人用“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概括反而更恰当,例如金轮法王。金轮法王在《神雕侠侣》中是一名反派,还是一名反派大boss,手下有霍都、尹克西、潇湘子等反派小boss,但是纵观全书,金轮法王完全是因为“蒙古国师”这一身份成为反派,而并不是因为他有多丧尽天良、作恶多端。有一些反派人物则是因为“痴”而为达目标不择手段,例如欧阳锋是个有信仰的反派,而且坏的很有尊严,不贪财,不好色,只是一门心思追求极致的武学,虽然一生坏事做尽,但都是向着夺得”天下武功第一”的名衔这一人生目标出发。金庸小说中也有一生只做坏事,跟其他文学作品、电影、电视剧一样的反派人物,如丁春秋。但是也有因不同原因与主角对立,或者因为某个原因而作恶的令人心痛怜悯的反派人物。
作为反派人物,各种花样惨死就是他们的正常结局,比如张召重在红花会众人的设计下被狼群活生生咬死分尸,又如赤练仙子李莫愁被活活烧死,再或者是一些无关紧要但有名有姓的反派是无结局的,像李可秀(李沅芷之父)就是这类(金庸书迷通过其他书猜测此人结局是被乾隆灭口)。但是金庸的小说能吸引人的原因之一就是不拘泥于套路。在十五本小说中有几个反派人物的结局就不一样,不仅没有惨死,反而得到善终。例如在《天龙八部》中有两位大反派结局就与众不同,他们就是鸠摩智和慕容博。鸠摩智以一身内力“换来”一次彻悟,之后在吐蕃一生钻研佛法,成为一代高僧,受吐蕃人民的敬仰。慕容博一生为复国做出巨大牺牲,也试图挑起宋辽大战,甚至为掩盖真相选择假死与儿子不再相见,可以说是个心思狡诈,心狠手辣的大反派,可是他却得到扫地僧的指点,大彻大悟,遁入空门。这两位反派得到善终可以说是很意外,但是也跟情节符合。鸠摩智是被段誉无意中吸空内力,而段誉自身对武功的掌握只是“半桶水”,武功时有时无,再加上他本身是个迂腐书生,讲究以德报怨,并不会杀人。慕容博就更不用说了,被扫地僧亲自感化,扫地僧作为一名高僧就更不可能犯杀戒。因此,二人也成了反派中的幸运儿,不仅没有惨死,反而有一番际遇。
这两个反派的结局除了符合情节外,还体现了金庸的佛家思想。在金庸小说中,佛家思想与儒道两家一直是并存的,但是金庸作为一个佛教徒,对于佛教必是有所偏爱,因此对其他两家是有所贬斥。在《天龙八部》中,段誉的腐儒思想、道家“执牛耳”逍遥派因各类原因四分五裂,都在不经意间贬低儒道两家。鸠摩智作为吐蕃名僧,犯了“贪嗔痴”,对绝世武功念念不忘,总想成为武林高手,最后被吸空内力,放下执念成为高僧;书中的少林主持玄慈犯了淫戒,最后主动承认错误,也成一代高僧,这是想说明只要戒三毒,明心镜台就会佛法大乘。至于慕容博的皈依更是在阐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真谛。所以说,这两位反派人物的结局既是顺应了当时的故事发展,也是蕴含了佛家破除“我执”,顿悟成佛的思想。
二、反派人物的类型
金庸小说构造的是一个真实的武侠世界,在里面有既有性格不一的正派人物,也有千式百样的反派人物,这些反派人物都有血有肉,有自身的师承、有自己的势力、有自己的亲朋好友等等,在书中他们都是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经历。如果把这些人物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四大类。
(一)敌对势力
在金庸小说中,很多反派人物其实并不完全与其他文学作品一样是完全的反派,只是因为立场不同、利益不同与主角成为对手,而且这一部分占了很重要的位置的,有几本小说中男二就是因为是敌对势力的主要人物而成为主角的对手并且两者的斗争贯穿全书,在书中起了巨大的作用。比如在《射雕英雄传》中,杨康跟郭靖的斗智斗勇贯穿全书,杨康在书中的行为不仅更突出郭靖这一主角憨厚老实、正直善良、深情专一的完美性格,也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金庸老爷子是个非常爱国的人甚至有可能是“非我族内,其心必异”一论的拥趸,在书中,元清以及一些异族国家如吐蕃、大辽,大多是以敌对势力的形象出现,可以说在反派形象中,这一类敌对异族势力是占了很重要的比重。或许有可能异族势力容易打造成草菅人命,歧视汉族的反派形象,如果异族势力成立了国家更是如此。因为国家与武侠江湖天然就是一个对立面,武侠江湖讲究快意恩仇,类似街头小混混之间看不顺眼立刻开打,但是他们又武功高强,打完即跑,国家奈何不了他们,对国家而言武侠江湖是“以武犯禁”的敌对势力,只因国家是需要所有人、势力都在掌控范围内,受国家的管辖。所以两者之间在根源上就有重大的、不可化解的矛盾冲突的,再加上异族这一元素就成了最容易拿捏的反派形象。由于金庸小说大多是以真实历史作为小说背景,元清也就成了金庸小说中不可或缺的敌对反派形象。
在这个敌对势力的定义中不全都是敌对国家势力,只是敌对国家一般都会成为反派形象出现。在这敌对势力中指因立场不同、目标不同、利益不同所产生斗争的人物与势力,比如在《射雕英雄传》中的蒙古族,在《天龙八部》中的慕容家族。其中慕容家族是最典型的敌对势力代表。在书中有敌对国家势力如西夏的一品堂,也有这种纯粹的敌对势力。慕容家族,特别是慕容复其实并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他所做的事都是为了一个目标——复国。为了复国,他可以放弃青梅竹马的王语嫣,可以委身一品堂成为一名马前卒,在书中结局疯了都觉得自己复国成功,让一群孩子叫他做皇帝。作为一位拥有“北乔峰,南慕容”的人物,他本身是一个很有天赋与能力的人,但因为家族的执念,不得不与主角作对,成为一位令人可惜的反派人物。
在敌对国家势力中塑造得最好也最让人深刻的反派人物就是《书剑恩仇录》中的第一反派“火手判官”张召重。张召重这个反派角色贯穿了《书剑恩仇录》。他武功高强,在书中只有少数几位武林高手可以打败他;他愚蠢如驴,经常被主角陈家洛以及红花会众人设计逃脱,甚至还被埋伏活捉;他狠辣如狼,大师兄马真、二师兄陆菲青对他师兄弟情深,但他却先杀马真,再害陆菲青(被红花会群雄救);他贪婪如猪,为了功名利禄,背叛师门,与旧日亲友为敌。可以说,他是一个集丑恶于一身的反派,读者心中的反派形象都能在他身上找到影子。
(二)邪派人物
在金庸小说中邪派人物出场率很高,但相比较而言占的篇幅又不多。《笑傲江湖》中的日月神教是在十五本小说中邪教人物占的篇幅最多的,在书中日月神教是整本书的主线。在小说开篇的背景介绍就之处日月神教攻上五岳剑派,使两者都元气大伤进入修养期,点出华山派实力大损的原因;在初期刘正风的金盆洗手大会中很多人物事件埋下了伏笔;中期绿竹巷中的任盈盈以及梅庄中的任我行,后期攻上黑木崖,以及任我行反攻五岳剑派。日月神教这一邪教与主角令狐冲的经历可以说是一直在互相纠缠,直到最后与任盈盈在一起才结束了这一宿命般的纠缠。
邪派人物这个概念中的邪派并不全指书中定义的邪派,而是指功法狠毒,门中弟子性格毒辣、行为邪恶的门派。像中原明教在《倚天屠龙记》中是被正派人物称为邪派,但是中原明教却是一心抗元,解救汉人的门派,所以不能列为邪派之中(波斯明教在书中属于敌对势力)。明教中人性格怪异,行事与常人不同,但其实都是有自身的原因。“见死不救”胡青牛不救治非明教的武林中人,这是因为妻子“毒仙”王难姑与他在医术上的对决会对非明教武林中人下毒,而他解毒,从而分出高下。胡青牛不忍伤害无辜,只好“见死不救”免得波及更多的人。所以说,被定义为邪派的并不一定就是邪派,只是别人贴上的标签,因此明教之类的“邪派”不算入真正邪派中。
在《连城诀》中有一个塑造得很好的邪派——血刀门。该门派的武器——血刀有一个奇怪又残忍的规矩:每逢月圆之夜,须割人头相祭,否则锋锐便减,[3]仅此规矩该门派的反面形象就跃然纸上。血刀门的掌门血刀老祖更是书中塑造得最好的反派人物,孔庆东教授曾说“坏得顶天立地”,他坏得赤裸裸,毫不掩饰自己贪图美色、杀人如麻的性格,但是同时他又非常的护短,在狄云冒充是他的徒孙后,不但为他疗伤还悉心传他门派绝技。可以说他是一个坏得光明正大的另类反派人物。
前文谈到日月神教,在教中有一名人人皆知的反派人物——东方不败。其实在笔者心中,东方不败不算一个反派boss,反而还挺欣赏他。看其经历,一生都陷入在日月神教的权力漩涡中。前期为任我行排除异己,顺势为自己的篡位铺路。因为不篡位他的下场就是被任我行消灭,然后任我行重夺教众信任。在篡位后利用杨莲亭排除异己以及专心修炼《葵花宝典》,其中最大的异己童百熊被他用一个蹩脚的借口杀死。可以说东方不败的一生都在争权夺利,除此之外在书中并没有太多恶行。但“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日月神教作恶多端是个十足的邪派,作为教主的东方不败有不可推脱的责任,所以把他列为邪派人物也在情理之中。
(三)伪善君子
伪善君子这一概念指一些刚出场时是正面人物,是站在道义一边,但是其实是打着道义的旗号实现自己的野心,这一类人一般是主角的亲朋好友,对主角了如指掌,因此在情节中对主角的伤害也是最大的。但主角也会因此受到刺激实力大增或者性情大变,走上一条与之前不一样的道路。伪善君子这类人物在金庸小说中也是较常出现的反派人物。在小说中,大多是刚出场时是一个正派人物,随着剧情的发展,该人物就会露出他的伪善面目或者是“黑化”,从而变成一个反派人物,也就是通常用先扬后抑的表现手法展现这人物形象。伪君子由于披着正派的外皮,一般开始时观众对他即使不会很喜欢但是也不会讨厌。可是,随着情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细节的披露,该人物也就露出了真面目,成为了一名大反派。这一类人在露出真面目之后就成了读者最讨厌的人物,大概是觉得此人背叛了正派
在伪君子这一类反派中,最出名最为人所知的应该就是《笑傲江湖》中的“君子剑”岳不群,他就是半途“黑化”的代表性反派人物,也是最让《笑傲江湖》书迷最憎恨的角色。其实还有一名伪君子在金庸的某本小说中也很出名,他并不是“黑化”的反派,而是本身就是一个大反派,但他刚出场时是正义的一方,还把主角打造成反派的形象,以此用道义挤压主角。他就是《天龙八部》中的全冠清。全冠清在一出场就是开丐帮大会的时候质疑乔峰,针对乔峰。在这一部分里,大部分乔峰粉丝都会对其产生厌恶。但是从整体上看,全冠清的表现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不管是金庸先生给他起的外号(十方秀才)以及对他的评价,还是他在大会上的言行举止,都是给他树立了一个翩翩书生和民族大义者的形象。可以说,金庸先生对他的塑造是基本吻合一名君子的要求。但是随着情节的发展,马副帮主的死因、全冠清的野心,逐渐的暴露出来,全冠清这人的定位也就清晰无比了。他就是一名披着民族大义的外套,实质夺权的野心家。特别是对他描述的后半部分,全冠清通过游坦之间接控制了丐帮,并且开始手段激进,野心膨胀,也因此为他的死亡埋下了伏笔。
《连城诀》中有一位伪君子在江湖中一直侠名远扬,只有狄云与水笙知其虚伪,那就是“落花流水”中的花铁干。江湖人称“中平无敌”的花铁干在雪谷一战中因为被血刀老祖设计杀死了“柔云剑”刘乘风之后又目睹陆天抒与水岱的死去,再加上在雪谷里又冷又饿,最终爆发了内心深处的卑鄙的一面,从一个大侠变成了一位人性缺失的反派人物。他吃了自己的结义兄弟的尸体,逃出雪谷后为保住名声污蔑兄弟的女儿水笙,可以说他蜕变成了一个外表侠义,内心阴暗的反派人物
(四)亦正亦邪
亦正亦邪的人就是怪人、奇人,这一类人一般是看心情做事,从不讲究各种条条框框,也是活得比较自由自在的一类人,而这类人成为反派人物也是让人看了不会讨厌反而有可能喜爱的人物类型。亦正亦邪还有另外一类人,这类人不是上面的奇人、怪人,而且在书中的江湖风评甚好,但是经过金庸的塑造,在人性上却是反派形象,这一类与伪君子有相似之处,但是又有所不同,笔者称为正中带邪。
亦正亦邪的反派人物在金庸小说里是很少见甚至是罕见,一般提到金庸小说里的亦正亦邪这类人,很多人心中会想起东邪黄药师,但是在书中(《射雕英雄传》与《神雕侠侣》)黄药师并不是一个反派人物,他是一个“正中带有七分邪,邪中带有三分正”的正派人物。
金庸先生有篇短篇小说里面有一个人很特殊,他既是正派又是反派,是一个真正亦正亦邪的人物。“青袍短须,容貌清癯,而且还会弹指神通,竟活脱脱是《射雕英雄传》中黄药师的翻版。”[4]此人就是《侠客行》中的谢烟客。谢烟客此人是个正派,是指他为人正直,信守承诺;他也是个反派,这是因为在书中他一直想方设法的害死主角石破天(该主角名字、外号颇多),让石破天倒着练少林寺正统入门内功,而且不传化解的法子,想让他走火入魔而死,这样谢烟客就不需要因为承诺一直等石破天提要求,而且不是自己亲手杀死,也不算违背承诺。可是石破天因祸得福,通过各种奇遇将阴阳不和的内力融为一体练成一股恒古以来从未有过的奇怪内力。
其实到了后期,谢烟客已经不是一个反派人物。在前期,他一直想用各种方法杀死石破天,不仅没有成功还被石破天的天真、实诚的性格感化,渐渐喜欢上石破天。后来他遇见石中玉,以为是石破天,他脸上有了喜色,可见他表面上凶狠,内心还是懂得好坏的。可以说,谢烟客这个人物在金庸先生所有的小说中都是独树一帜的另类人物。
三、反派人物的艺术价值
在一本小说中,每一个人物都会有他的艺术价值,即使他是一个小喽啰也有可能反映了主角的一种性格或者是品行,而作为小说中不可或缺的反派人物更是有巨大的艺术价值。
(一)推动情节
反派人物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为故事情节发展积蓄条件, 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比如前文提到的日月神教。日月神教作为背景的时候引出了华山派萧条的原因,金盆洗手大会时埋下的伏笔,在令狐冲下山后日月神教对其的阻拦袭杀,对任我行的救援行动以及最后攻上黑木崖杀死东方不败,可以说《笑傲江湖》的主要情节基本靠日月神教这一反派组织推动。
像日月神派这样串联全书,推动全书情节的反面形象比较少,大多数反面形象是与正面形象特别是主角接触之后发生斗争,从而起到推动情节的作用。比如《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与朱武连环庄的众多反派斗智斗勇的情节。朱武连环庄等反派人物在书中虽然只出现短短的一两章(明报版六章),但是对主角张无忌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雪岭双姝”特别是朱九真让张无忌明白了殷素素临死前对她的叮嘱“越是好看的女人,越会骗人”;其次让张无忌体会到江湖险恶,增加了江湖经验,不再轻易相信武林中人;再次跌落山谷获得九阳真经,不仅治愈玄冥神掌的寒毒,还获得一身惊人的内功为接下来的剧情做好铺垫。
(二)人物多样性
“我写小说,旨在刻画个性,抒写人性中的喜愁悲欢”[5]再加上金庸刻画小说人物时因为希望“不要重复已经写过的人物、情节、感情、甚至是细节”[5],所以每个人物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读者可以看到令人憎恨的丁春秋,也可以看到“坏得赤裸裸,坏得毫不掩饰”的血刀老祖,也可以看到让人惋惜的反派人物东方不败。
金庸小说指的人物多样性不仅仅体现在有性格不一的反派形象,还在于同一个反派人物有不一样的“面目”。在金庸小说中,每个人物都是有多个属于自己的“面目”,从而组成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看完金庸小说,读者都有一种阅尽天下人的错觉,就是因为其高超的笔力使得人物多面化。以叶二娘为例,金庸描写她哄小孩的那段文字就写出了她的慈母形象,但是后面吸食婴儿鲜血又把她“无恶不作”的形象展现出来,在书中末尾,叶二娘与玄慈的寥寥几句对话又把一位痴情女子的形象完整的描写出来。
一般的文学作品在描写反派形象的时候并不会大费力气的塑造其他形象,只会塑造成一个“大坏人”形象,但在金庸小说中“坏人”并不只是反派形象的一面,还有其他的形象,甚至有些人是善恶共存。例如《侠客行》中的丁珰是个可爱的小飞妹,有几分泼辣,又有点清丽俏皮,但在书中又有丑恶的一面。
(三)历史价值
金庸小说的故事背景或者是人物都是有一定的历史性,在中国历史上是存在的,只是被金庸加以改编润色,让历史人物以另一种方式“重生”。在反派形象中的国家势力中的人物基本都是按照历史事实改编。据了解,在写《射雕英雄传》前,金庸翻阅了《蒙古秘史》、《元史》等相关的史书传记。
在十五本小说中,历史性最突出的就是《越女剑》。《越女剑》虽然只是一本不足两万字的短篇小说,但是它却是根据《吴越春秋》、《艺文类聚》、古典小说《剑侠传》、《东周列国志演义》等古籍的记载,以春秋战国时期的吴越战争作为背景,加以改编形成的一篇“故事新编”。在这本小说中不仅以吴国作为敌对势力衬托阿青的武力超群以及范蠡的痴情,也在结尾给西施与范蠡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并且臆想出“西子捧心”这一典故的原因,弥补了人民群众内心的缺憾。
金庸小说中的敌对国家势力以及部分人物形象都是有据可查,有史为证,所以阅读金庸小说的过程中,读者可以了解到不少的历史知识。但是,历史跟小说毕竟是有所区别的,需要真正的阅读史料才能对那段历史有真实的了解,小说只是让人对这段历史有大致的认知而已。
(四)文学价值
由于金庸本人博学多才,在其小说中具有广博而丰富的知识。在《射雕英雄传》中,黄蓉与书生朱子柳斗嘴的时候出现了猜字谜、对对子等文人相斗的手段,接着朱子柳说黄蓉郭靖“男女授受不亲”时,黄蓉还离经叛道的批判孟子“乞丐何曾有二妻?邻家焉得许多鸡?当时尚有周天子,何事纷纷说魏齐?”。透过与反派形象的相斗,金庸渊博的文学功底浮现出冰山一角。
除了文学功底以外,金庸还精通其他旁门杂学。医卜星相奇门八卦等学术金庸在书中都有所涉猎。《天龙八部》的无崖子以及《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中的黄药师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在《笑傲江湖》中,令狐冲与祖千秋的论酒(祖千秋想与令狐冲拼酒力,使其“醉死”)情节更是证明金庸博学的知名场景。令狐冲与祖千秋谈论古今美酒,各类酒具与何种酒类搭配,仅此就洋洋洒洒描述了上千字,令读者叹为观止。
金庸因为把每个角色都描写得很有个性,受到很多读者的喜爱,也因此打造了一个个出色的文化符号。比如网上有不少搞笑段子,都用到了葵花宝典,“欲练神功必先自宫”这样的桥段;我们骂一个人虚伪,直接说他是“岳不群”;“无招胜有招”,“独孤求败”,“魔教中人亦正亦邪”,这些语言都成了很多人的口头禅,成了一种属于现代中国人的文化符号也逐渐成为了我们血脉中的文化印记。
四、结语
在金庸的小说中“没有百分之百的善人,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恶人,即使你说他此时此刻是好人或者是坏人,过五分钟可能就变了,恶人也必有他可取之处,善人也必有他可气之处,但是我们又不能绝对地说某一个人身上百分之几是好的,百分之几是坏的。”[6]这种善中有恶,恶中有善的写法使得书中人物成了活生生的人,增加了小说的艺术价值,也在无形中体现了金庸所要表现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肖扬,金庸去 江湖远.
[2]360百科,反派.
[3]金庸,连城诀[M].广州:广州出版社,2013.165.
[4]覃贤茂,金庸武侠小说鉴赏宝典[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954.
[5]金庸,金庸作品集[M].上海:三联出版社,1994.序言.
[6]孔庆东,孔庆东看武侠小说.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打字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6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