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民族元素在公共灯光装饰中的应用研究——以绣球为例

摘要:随着中广西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广西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传统文化和特点越来越为世人所知。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观念和价值观念,也是当今倡导的生态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广西的乡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

  摘要:随着中广西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发展,广西少数民族自治地方的传统文化和特点越来越为世人所知。其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发展观念和价值观念,也是当今倡导的生态设计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广西的乡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极大影响,艺术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单一风格和有限视角的特点。因此,将广西少数民族元素的借鉴与创新应用到当代艺术设计中,无疑将对当代艺术设计产生深远影响,从而创作出具有民族内涵并独具特色的设计。
  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下的民族性院校的的一名学生,笔者以广西绣球文化与公共灯光装饰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探索法、实地考察法、分析比较法及访谈法,对绣球元素在公共灯光装饰中的应用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得出了目前绣球元素在当代设计中的应用比较少有的结果,于是笔者尝试从绣球中提取其形状构造、色彩搭配、装饰图案等元素,总结出绣球的整体美学特征和设计特点,从绣球的传统文化特色出发,将其应用到公共灯光装饰设计中,愿本次对课题的研究与分析能为今后的学者提供理论基础,并为绣球在公共灯光装饰中的应用前景开拓出一条新的道路。
  关键词:绣球  当代设计公共灯光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起源

  近年来,中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人文危机"。许多人盲目崇拜真理,不仅没有吸取教训,而且抛弃和遗忘了中国悠久的文化和精神文明。创新是国家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而教育是促进创新能力的根本所在。而设计教育不仅对继承和发扬民族元素有着重要意义,而且能提高创新思想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在当前市场中能够体现中国元素的设计产品比较少,而这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元素正是市场所急缺的。所以,如何将体现中华民族特色的元素结合到日常的设计教学,值得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壮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各民族中除汉族以外人数最多的,另外它还是世界上人口规模数超过1600万的60个民族之一。而绣球就是这个民族最负盛名的文化元素之一,这种手工艺术品经过壮族人民的代代相传直至今日。由于绣球蕴含了壮族人民的文化内涵,人对他寄予看美丽的寓意,使其以独特艺术形式体现了壮族人民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这也是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中最吸引人的民族文化。绣球的价值,不仅体在于它的外在价值上,更体现在其内涵也增强了绣球的价值。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和大力提倡创新思维文化的今天,绣球这种传统手工艺品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传统的绣球手工艺品在创新发展中遇到了障碍,尤其是全球化进程加快使得很多独特的文化面临同化的危机,在应对世界区域性文化以及我国其他传统民族文化的挑战时,如何才能有效地保护和发扬壮族的绣球文化,创造出更具地域性和民族性特点的灯光设计,已然成为当前阶段设计师的重点考虑对象。绣球这种传统的手工艺术品,作为壮族的重要文化元素,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和历史的不断沉淀,赋予了绣球民族性的色彩和形态,设计师可以通过绣球独特的工艺手法和设计思想得到很多的创作灵感。
  绣球作为最初被当作是爱情的代表,如今绣球不仅是一个象征,更见证了广西壮族艺术文明的发展。保护和传承绣球的传统艺术文化不仅是对传统的尊重,也为公共照明设计开发了一条创新之路。但是目前对于壮族绣球文化在公共设施的照明设计中应用不够,还处于应用的初级阶段,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也很少,调查和收集资料的难度也很高。所以,笔者希望通过这次对绣球元素在照明设计中的应用研究探讨,能够使得更多人重视壮族绣球传统文化,并学会主动去保护和传承这种文化。

  1.2研究对象和范围

  1.2.1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广西壮族绣球文化与公共灯光装饰。具体内容包括绣球的内涵意义、民间文化、造型结构、色彩搭配以及装饰图案和有关公共装饰灯光的一些基础概念性知识。
  1.2.2研究范围
  本文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广西壮族文化中的绣球元素。笔者通过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梳理出了绣球的起源历史、发展阶段、民间制作方法、相关的民俗文化、以及绣球的象征等多种基本知识,并深入分析了绣球的外在结构,比如造型、色彩运用、纹饰图案,并分析了其外在结构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得出绣球元素的本质特点以及审美上的价值,接着阐明了绣球元素应用于公共装饰灯光设计的方法和应该遵循的原则。最后,分析总结了以往设计作品中对于绣球元素的应用,并设计了绣球应用灯光设计的作品,这也是对本文所讨论课题的实践验证。

  1.3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研究目的
  从弘扬和发展广西壮族绣球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广西壮族绣球文化的角度出发,结合公共装饰灯光的设计理论和相关理论,对广西壮族绣球元素在公共装饰灯光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和应用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出符合壮族绣球文化特点及公共装饰灯光设计理念的设计方法,并设计制作出设计作品。
  1.3.2研究意义
  绣球一直以来都是象征壮族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信物,是壮乡人民长久以来生活的结晶。它不仅有着很多的民族文化内涵,也是壮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所以,深入研究和应用绣球这一文化元素,对壮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有着深刻意义。
  绣球是壮族传统的彩绣工艺品,其机构和造型比较独特,选材精心考究,加上精准的手工制作技法,小巧精致,色彩绚丽,其非常民族化的艺术形式无疑将对公共灯光装饰设计具有很大的研究和实践意义。
  本文通过对现代灯光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装饰灯光设计进行分析,结合广西绣球元素的特点,阐述了广西绣球元素在公共装饰灯光设计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而提取绣球元素进行灯光设计,希望不但能创新出公共装饰灯光设计的形式,赋予公共装饰灯光设计更多的变化,还能丰富公共装饰灯光设计中绣球文化内涵。

  1.4研究方法

  1.4.1文献探索法
  本文因研究的课题涉及到广西绣球的历史、文化、民俗、手工艺及公共装置灯光的起源、作用、发展等诸多领域,有很多资料需要查询,所以笔者通过图书馆、网络、电子阅览室等多种渠道,查阅和收集本文所需的相关文献资料,并整理和归纳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广西绣球元素、公共灯光装饰的研究了理论和成果,并通过各类文献的学习和分析,对本课题展开思考,为开展研究奠定了基础。
  1.4.2实地考察法
  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笔者采用实地考察的方法,参观了广西民族博物馆,到靖西市,也就是传说中的“小桂林”和“绣球之乡”进行实地考察,在调研中收集和绣球有关的资料。
  1.4.3分析比较法
  本文选取了广西民族博物馆、靖西绣球城及日常生活中所应用到的绣球元素这不同元素,并对这三类绣球元素进行研究比较,最后得出公共灯光装饰设计如何应用绣球元素的结论,以及实践中应用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1.4.4访谈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常与导师、和本专业的老师还有同学进行探讨,在交谈中完善补充对课题研究有益的资料。

  1.5主要创新点

  公共装饰灯光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创作形式,目前的设计方向和动态都偏向于现代,而且多数公共灯光装饰设计作品注重用科技手段对公共灯光进行装饰,很少有应用民族文化元素去表现灯光的装饰美。因此,本文主要以传统绣球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为出发点,将广西壮族绣球的元素融入灯光设计之中,来研究开拓有民族创新性的公共装饰灯光设计,也希望能够找到公共灯光装饰设计作品的创新方式。

  1.6研究思路

  首先提出问题:如何将广西绣球元素应用到公共装饰灯光设计中,如何体现绣球的传统文化美。
  其次分析问题:查阅文献资料熟悉并分析课题的两个概念理论。
  最终解决问题:从应用原则、方法、实际应用三个方面出发,在广西绣球中提取可用元素,将其应用到公共装饰灯光设计中去。

  1.7国内外研究现状

  1.7.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在国内的相关文献中,关于广西绣球的书籍类文献主要有如下2篇:学者依芸青(2009)在其所著的《靖西壮学研究选编》中对介绍了广西壮族的绣球风俗,指出绣球在壮族文化中是用来现男女之间的爱情;粱庭望(1987)在《壮族风俗志》中阐述了广西绣球的制作精美,取材考究,是壮族文化的象征之一;
  关于广西绣球的期刊类文献主要有如下4篇:陆华等(2004)在《话说广西绣球》中描述了绣球的制作方式,并比较了广西南北地区绣球的差异性;何卫东等(2005)在《壮族投绣球文化发展研究》一文中提到在新的历史时期,广西的投绣球文化发展领域不断扩大。蒙秀峰(2005)则通过《靖西绣球》阐述了绣球的制作工艺、发展历史以及如今的发展情况。
  关于公共灯光装饰书籍类文献主要有如下3篇:李树阁等(1995)在《灯光装饰艺术》中指出灯光不仅是室内装饰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施琪美(2001)则在《装饰灯光效果设计》对各种灯光效果的展示和设计方法进行了全面阐述;袁保安等(1996)在《世界室内外装饰设计》中从灯光照明的角度阐述了世界不同地区的不同的室内设计风格;
  关于公共灯光装饰期刊类文献主要有如下4篇:徐清涛等(2015)在《论灯饰作为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指出,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灯饰具有的各种表现形式以,以及不同表现形式适合的场合和各自的效果;陈晨(2011)在《商业街现代建筑外立面灯光装饰艺术研究》中针对商业街这一场景,研究了建筑中灯光的装饰艺术。袁磊(2016年)在《装饰设计中灯光的艺术魅力》中指出可以一定设计理念的基础上,选择适合的灯光布局形式,使之体现出屋主的良好品味。
  关于民族元素在艺术设计中的文献主要如下2篇:陶雄军(2007)通过《民族元素融入设计教学的思考》一文,创新性地提出了要在设计教学中,加入民族文化的元素,能很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李翠(2017)在《融媒时代下广西民族元素设计的创新应用》对于XXX下,如何在设计中利用好民族元素,对于民族元素和设计来讲都是意义深刻的创新活动;
  1.7.2国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的相关文献中,关于广西绣球的研究文献有以下2篇:日本学者塚田誠之(2000)在《明代以降を中心として》中对广西的绣球历史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历史上举行对歌抛绣球的主要地域分布;
  关于公共灯光装饰的研究文献有:X学者罗杰·易(2009)在LightingSpacesTheArt&ScienceofArchitecturalLighting一文中指出建筑照明的艺术性和科学性,并对比和概括了几种常见的建筑照明类型;

  第二章广西绣球文化的发展概述

  2.1绣球的起源

  绣球是广西壮族人民一直传承下来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据相关历史古籍记载,每年三月三或春节时会举行的抛绣球活动。活动举办时,壮族青年男女总是会以绣球作为婚嫁的媒介,绣球最初的意义也在于此,虽然经过时代的变迁、文化的融合碰撞、战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绣球工艺非但没有就此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反而随着岁月的沉淀生命力越发强大。壮族的绣球工艺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宋代时期周去非在其文章《岭外代答》中对绣球的习俗就有准确的描述,“以五色结为球,谓之飞驼”描绘了绣球的形态和做法,“歌而抛之,则女受驼而男婚已定。”则表明了将绣球作为媒介的习俗。绣球的美丽传说在壮族一直广为流传,壮族人民不仅将绣球看作是一种吉祥物,同时也是男女之间爱情的象征物,绣球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新的含义,不仅是传播爱情、友情、亲情的民族文化象征物,也渐渐成为许多家庭中最美丽的装饰品。
  抛绣球是壮族的一项传统活动,受到广大壮族人民的喜爱,抛绣球活动早在2000多年前就形成了,不过当时抛的不是绣球,而是青铜材质的一种乐器–“飞砣”,“飞砣”主要用在作战和狩猎的场合。随着历史不断演变和人类文明向着更高层次发展,飞砣慢慢就演变为后来的绣球。在壮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把绣球当作是娱乐消遣的活动,既享受了快乐,还增进了壮族人民的感情。
  人们会在歌圩节期间展开抛绣球的活动。根据宋朱辅所著的《溪蛮丛笑》对此有着详细的记载,文章中的“土俗节数日”所指的就是歌圩节期间,“…男女分两双朋,…五色彩囊…,…往来抛接。”描述的就是青年男女抛绣球表达感情的画面,可以看出这项活动是青年男女之间互相传达感情的桥梁。如果某个年轻女子看中了一个年轻男子,她会故意把绣球花扔给男子,男子会接住绣球后,首先欣赏品味一番后,再抛回给姑娘。经过这样多次的往返,假如男子喜欢这位女子,可以将自己准备的小礼物系在绣球上,抛给自中意的女子,将礼物赠与她,女子若收下男子系在绣球上的礼物,则表示姑娘接受了男子的追求。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绣球这项民间手工艺品除了爱情的象征以外,还被赋予了其他的内涵和美好寓意,人们可以通过各种多彩的绣球感受广西当地的文化气息,这又加深了绣球工艺和壮族人民精神面貌的联系。除此之外,壮族绣球也广泛运用于当代设计中,例如,表达自己爱意,庆祝节日气氛,象征亲情等。

  2.2绣球的制作工艺

  绣球体积一般都比较小,在制作的时候比较耗时耗力,且刺绣比较复杂精致,所以对制作的手工艺技术要求很高。大部分的绣球是12片花瓣,在12片花瓣上分别绣着形态各异的图案。其中中间四瓣的图案可以随意选择,但是其他花瓣的图案有着严格规定,上面四瓣必须要绣上飞禽,下面四瓣则要绣上走兽。【5】绣球的造型特殊,选材考究,无法通过机器完成,只能由手工制作出来。大部分常见的绣球都是用单线刺绣在花瓣织物上绣上各种图案,刺绣的方法和过程比较简单,花瓣织物上的花纹平整,线条和颜色一般都很漂亮。而最精致的绣球是采用古老而复杂的刺绣技术制作出来的,是绣球中的极品。“堆绣绣球”的形状和图案非常复杂细腻,物体的轮廓逼真,具有很强的立体感,描绘的图案生动逼真,仿佛马上就要从刺绣中调出来,与普通绣球的技法也不同,其工艺繁琐而复杂,且尤其费时费力。

  2.3绣球的文化象征

  绣球的圆球形象征着幸福、美满,这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美好事物的向往。靖西绣球一开始时是用谷物种子来填装的,否则绣球会由于重量不足不方便抛掷。由于壮族人民的主要农作物是稻子,每年稻子的收成至关重要。所以,在很多祭祀活动中,种子、播种、种植等劳动元素一直都是仪式的主题。比如,壮族人在修建新房时,会在新房的围墙边上撒上一些粮食作物;架大梁时会将两把谷穗挂在梁上;当村里有老人过寿时,送的贺礼往往是一些精选的谷物。这些行为都意味着繁衍、出生、成长以及长寿。抛绣球季节和时段会集中在春天的时节。因为在春季用谷物种子填充满绣球,代表未来的一年之中将会五谷丰收。
  人们将美好的祝愿通过不同的装饰纹样在绣球上表现出来,比如花草树木、符号图案和珍禽异兽,其中花草树木就表示幸福甜蜜的含义,珍禽异兽则表示吉祥喜庆的意思,而文字符号表示的含义就更多了,可以表示“幸福平安”,也可以表示“万事如意”,还可以代表“百年好合”,总而言之,无论人们使用的是何种纹样,都是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殷切盼望。
  综上所述,绣球是壮乡人民长久以来生活的结晶,是壮乡人民在生活劳动中创造出的独特文化,不仅是壮族文化瑰宝,还是这个民族精神上的寄托物。无论是刺绣绣球,抑或是运动绣球,都是壮族的传统吉祥物,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价值。

  2.4绣球中的设计元素

  从绣球的整体形态来看,多是12瓣榄形绣瓣组合拼成的,每个绣瓣各自独立,组合排列却又成为一个球体。12个球瓣分为三部分,每部分4瓣,将这三部分通过某种形式组合起来,形成凹凸有形、棱角突出的整体,将方和圆整合在绣球中,整体造型精巧别致。在绣球最常用的造型结构中,圆形是最为常用的,在绣球的整体结构上对其拆分解析,可以将其运用到设计里。
  2.4.1绣球的色彩组合
  通过色彩和人的思维情感之间的往来交替,色彩的形象和体现的情感逐渐被固化,并得到了一定的升华,能够体现出人的某种思想和理念,表达某种具有象征性的含义,即色彩象征的品质。色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人类精神和思想的载体,和人的心灵深深对应,因此对色彩的选择也就是将要体现的情感和思想的选择。
  壮族人民受到大自然自然五彩斑斓的色彩熏陶,壮乡人们巧妙地把他们融入到绣球中,赋予了绣球无限的生命力。绣球的颜色一般都是比较鲜亮的,比如红、黄、橙等,同时也会运用一些反差色,如蓝、绿、紫等,冷暖色之间互补的同时又有强烈的对比。从色彩中通常可以看出一个民族的特性,不同的民族的色彩不同,其色彩语言所表达出来的情感也不同。因此,从壮乡人民在绣球色彩的选择体现了该民族热爱大自然,憧憬美好幸福生活,也体现出了壮乡人民淳朴又粗放豪爽的性格。
  2.4.2绣球的图案纹样
  中国民间艺术中久负盛名的就有图案艺术,其历史起源较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文化以及民族符号,是中国文化甚至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财富。图案具有很强的装饰功能,是美的体现物和承载物,更是一个民族的一种文化的体现,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是民间文化心理和文化面貌的特殊符号。
  靖西绣球之所以远近闻名,是因为靖西绣球具有种类丰富的图案和纹饰,比如花草树木、符号图案和珍禽异兽,将这些纹饰和图案绣到绣球上,可以使绣球看起来更为精致漂亮。换个角度思考,在装饰设计上对这些纹样进行变形改造,既保留了图案纹样的基本特征,又丰富了传统形式。
  2.4.3绣球的发展现状
  随着历史的变迁,靖西的绣球文化也赋予了新的内涵,曾经的绣球仅仅只是象征着男女爱情的纯洁、守信,经过对绣球内涵的挖掘和发挥,如今绣球也可以用来代表友谊、吉祥和美丽等更多含义,也逐渐演变成为壮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复苏,以广西靖西县为代表的壮族绣球开始走向市场。

  第三章公共灯光装饰的发展概述

  3.1公共灯光装饰的起源

  光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元素,远古时期人类只能通过火把这种原始形式照明,后来逐渐出现油灯、灯笼以及蜡烛等照明工具,而历史里中国的灯笼是公共装饰灯光艺术形式的原型,古人用不同的物品来放置火种,渐渐的这种形式逐渐发展成灯。经过灯形式的美学改造后,它成为了可以欣赏的艺术品,但那个时候,没有公共的概念,一切都只是对人们喜爱灯光美的的表达。最早的灯光装饰设计只是将光线元素添加到日常生活使用的灯光中去,到后来,光渐渐成为装饰设计的主体,成为了表现装饰审美形式的重要方式。

  3.2公共灯光装饰的概念

  公共灯光装饰灯光从字面意思上来解释是用材料、颜色、外形、图案等设计手法对公共空间的灯光进行装饰美化,是灯光设计中营造良好氛围、美化周边环境的重要的部分。人们为了装饰美化日常生活场所,如公园、建筑、居住空间、道路等主要活动空间,于是对这些场所进行装饰,灯光就是其一。因为灯光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照明工具,它可以独立成为创作主体,也可以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设计师运用各种手法对灯光进行装饰,但无论采取哪一种设计手法,都是以"光"为主要材料,不仅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还渲染了周边的气氛。
  公共装饰灯光,最主要的元素也就是灯光,灯光产生于工业革命,最初是为了照明使用,而如今除了这个使命以爱,灯光已经走进了美学领域,有了其他内涵。当代公共灯光装饰设计特点是,综合利用灯光的物理学特特征,结合美学的观点,加上现代科学技术的的应用,创造萦绕着艺术氛围的空间,再通过人们的视觉心理,在视觉上给人以冲击体验,带来不同的心理感受,从而能给人们的生活添加一些丰富多彩的元素。

  3.3公共灯光装饰的特点

  公共灯光装饰艺术作为公共空间中人与人的情感交流的媒介当之无愧,把它放置于公共空间当中,是希望改善空间的质量,给使用接触它的人带来快乐和愉悦,这也是公共灯光装饰设计的初衷。公共灯光装饰不同于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一般照明,一般的照明灯光的主要是方便人类在黑暗或看不清的情况下工作活动。
  公共灯光装饰设计是一种利用色、光、形、电进行美化的美学装饰。光主要有三个特点:强度、色彩和氛围,可以针对这三点进行设计,使得作品展现出灵活多变、丰富万千、形式多样的视觉感官效果。园林景观和建筑外观中公共灯光装饰设计是我们接触比较多的领域,采用不同强度灯光投影技术,不同灯光颜色,不同外观形状、材质的交叉组合来表现不同的主题,充分发挥了光的作用,创造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

  3.4公共灯光装饰的发展现状

  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公共灯光装饰设计在国内慢慢发展起来并开始频繁出现在设计领域中,随着装饰材料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为灯光设计提供看更多思路和可能性,使其有了更广阔的提升空间。
  最近几年来,我国各大城市举报各种形式的灯光艺术节,其中较为著名的有北京举办的蓝色港湾灯光节以及广州国际灯光节。北京蓝色港湾灯光节从2010至今第10届,每届都会举办不同主题的灯光节,每届的灯光节都会吸引全国各地的游玩者。这些大规模活动展示了公共灯光装饰的魅力,也使公共灯装饰这种艺术形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喜爱。

  第四章绣球在公共灯光装饰中的应用研究

  4.1应用原则

  4.1.1传承性原则
  绣球是广西壮族所特有的民族文化,所以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需要深刻领会绣球的蕴含的文化内涵,并其文化内涵融入到公共灯光装饰作品中。只有做到对绣球文化内涵的深入领悟,才能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之间的连接点,使得民族性灯光设计作品的设计符合当代艺术审美的标准,能在现代设计促进壮族绣球文化的发扬和传承。
  4.1.2创新性原则
  虽然当前很多的艺术设计加入了传统民族文化元素的应用,但就当前阶段国内的设计作品来说,其创新性非常缺乏。大部分的设计都没有经过仔细构思和设想,而是直接照搬其他的作品设计,应用传统民族文化的方式也仅仅是提取出一些民族元素符号,再简单地和作品拼凑在一起。由此可见,如果要想很好地将广西绣球元素融入到公共灯光装饰的设计,不能拘泥于传统形态的限制,要做到绣球元素在作品中的创新运用。
  4.1.3融合性原则
  绣球元素在公共灯光装饰的应用,不是一种简单的拼凑,而要综合绣球的特性和公共灯光装饰的特点。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将绣球元素巧妙到融合到公共灯光装饰设计中,既要体现出绣球的自身的特点,也不能忽略公共装置灯光设计的特点,最终的作品更具协调性。
  总之,绣球元素的应用,一定要考虑到上述三个原则问题,使得广西绣球的文化底蕴能够体现出来,提高其生命力,只有运用了上述三个原则的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对未来同一领域内学者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4.2应用方法

  4.2.1直接引用法
  直接引用法是比较简单的方法。将绣球的部分特征直接用到公共照明装置灯光中,可以是绣球的外在特征,也可以是色彩搭配,或者是绣球的装饰纹样等,通过运用绣球的这些特征,能够突出设计的民族文化特点。这种方法的具有直接明了、通俗易懂的优点,所设计的比较能被大众理解接受,符合当代大众审美观念。
广西民族元素在公共灯光装饰中的应用研究——以绣球为例
  图4-1广西靖西体育馆(图片来源:靖西网)
  如广西靖西体育馆(见图4-1),作为靖西的标志性建筑,绣球体育馆在外形上保持了绣球原有的榄形绣瓣,四片绣瓣对称围着圆心绕成花形,不仅在视觉上体现了力度的均衡美,使得体育馆的外形轮廓在视觉体验上有自然、匀称、朴素的美感,符合人们的视觉审美。内层半榄形的绣瓣与圆切割自然形成弧线形,增加了体育馆造型的律动性和美感。在颜色上主要选用了橙色与蓝色,加以少量红色为点缀色,橙色和黄色在绣球里寓为活力,正与体育精神相呼应。
广西民族元素在公共灯光装饰中的应用研究——以绣球为例
  图4-2绣球门帘(图片来源:腾讯网)
  绣球门帘(见图4-2),直径在60—80厘米,这个作品被悬挂在在上海世博会的广西馆展示大厅中心,绣球的圆球造型没有作太大的改变,上百个绣球沿着一条弧线整齐排列,组成了一个开放空间,灯光经过科技化处理,嵌入4个显示屏,实现全角度视频显示。采用地面投影,LED视频屏幕和照片传输技术融合完成即时成像,当观众通过幻影绣球时,相应的图像会反射在绣球上,体现了公共装置灯光的互动性。
  4.2.2间接引用法
  间接引用法,指的是对于某样具体的事物上,改变其形态特点,比如拉伸绣球的造型,扭曲绣球的图案纹样等多种方法,可以手表达抽象的概念,对人的视觉感受是一种冲击,让人们能以第一时间就能感受到绣球的文化内涵。将间接引用法将绣球元素运用在公共灯光装饰设计中的方法,首先在设计上要保留绣球自身固有的象征意义,体现绣球深刻的文化内涵,结合现代设计理念,使绣球的传统文化精神和艺术魅力在公共灯光装饰设计中体现出来。由于这种方法应用的极少,所以笔者在本文中不做案例分析。

  4.3应用实践

  本项目所选择的地址是广西民族博物馆,该博物馆地处南宁市的青秀山风景区,此处客流量极大,有着显著的发展优势。项目的主体建筑的外形灵感是来自于铜鼓,这是一种富有广西特色和民族内涵的鼓,给人的感觉十分庄重,这样的外形容易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馆内藏品主要是少数民族的展品,充分展示广西各民族的生活面貌、服饰特点、风俗文化等内容,充满了民族特色。
  4.3.1灵感来源
  一座城市、一栋建筑、一处景观、一条街道、其特征被光所定型,更被附着生命的质感。灯光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在公共场所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就像晚上人们都喜欢在公园散步,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的照耀着周围,一切都是那么的温暖惬意。
  提起“小蛮腰”我们会想到广州,提起水立方我们会想到北京,那么提到绣球,也必定会想到广西,会想到传说中的美好爱情故事,于是笔者便有了这样的想法:若是将绣球元素应用到公共灯光装饰设计中去,它是否会引起人们对原始生态美好事物的向往,是否能更好的将壮族的绣球文化更好的传承发扬下去,是否能为公共装饰灯光设计的长远发展起到作用。
  4.3.2设计解析
  4.3.2.1设计理念
  公共灯光装饰作为公共装饰艺术中的一部分,一方面是在公共空间中起到照明引路作用,另一方面更是作为公共空间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的重要媒介。而广西绣球作为壮族男女之间爱情的象征,在人与人的沟通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绣球美丽的爱情传说为桥梁,将绣球元素应用到公共装饰灯光中去,让人们在灯光意境中感受温暖,这也是设计的初衷。
  4.3.2.2作品分析
  灯的外形结构在绣球的原型态造型上做了细微的改变,提取绣球的绣瓣元素及圆形元素进行了拆分重组,多片绣瓣围成一圈好似绽放的荷花,(见图4-3),随着数量的增加,有规律的形成一个圆,象征着圆满(见图4-4)。
  由于客观因素的限制,在材料的选择上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经常接触和见到的材料,比如铁丝、网纱、麻绳以及气球等素材。作品整体以半透明网纱作为主要材料,周边用铁丝固定形态,圆球是麻绳围绕而成,灯光则选用了小巧的铜线灯串,正好与麻绳相互缠绕。
  整个设计在颜色上的使用显得简洁大方又充满民族特色,主色调为黄、红二色,黄色在绣球里象征着踏实、稳重,红色则代表喜庆和幸福,同时红色也是传统婚嫁中最经典的代表颜色。在灯光颜色的选择上选用了暖黄光,铜线灯串与黄色的麻绳相互缠绕,依附在紅色气球上,最后透过半透明的网纱,在地面映射出灯影。
广西民族元素在公共灯光装饰中的应用研究——以绣球为例
  图4-3单个效果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广西民族元素在公共灯光装饰中的应用研究——以绣球为例
  图4-4单个效果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广西民族元素在公共灯光装饰中的应用研究——以绣球为例
  图4-5单个效果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广西民族元素在公共灯光装饰中的应用研究——以绣球为例
  图4-6整体效果图(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4.3.3小结
  整个设计提取了绣球的造型、图案及颜色,通过重组变形,结合灯光装饰材料,设计出了一系列灯光作品(见图4-6)。希望通过这个简单但有趣的灯光设计作品让大家发现装饰艺术的美,置身于整个作品中时,感受到灯光所营造出的温暖美好的氛围。将绣球元素应用到公共灯光装饰设计中,为公共灯光装饰的表现形式增添了一丝新意,同时也弘扬和传承了广西壮族优秀的绣球文化,这也是笔者研究这个课题的初衷。

  第五章结果与讨论

  5.1结果

  本次研究以广西绣球文化与公共灯光装饰为研究对象,并对广西绣球文化及公共灯光装饰的基础概念进行学习和整理,在学习研究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综合笔者自身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归纳分类,总结出绣球元素在公共灯光装饰中的应用原则和应用方法,在研究的过程中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绣球作为壮族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一部分,多年来有很多的学者对其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但都是从文化产业的角度作为切入点,在当代设计的研究应用方面极少有。绣球是广西壮族传统手工艺,无论从其外在还是内涵,都有很高的艺术性,可以作为公共灯光装饰艺术的使用元素。
  最后选取已有的相关设计作品进行细致分析,并在其中找到创作灵感。

  5.2讨论及展望

  笔者以绣球文化在公共灯光装饰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并在实际中探索并付诸实践,在这个过程中笔者总结出了一些对设计有用的,积极的建议,这次对绣球文化在公共灯光装饰设计领域的扩展应用,不仅是对绣球传承方式的创新,也是对公共灯光装饰题材的一个创新。将绣球元素应用到其中,一方面更好的向人们传达了传统绣球文化美好的寓意,另一方面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灯光设计作品的内在价值,不仅提高了传统绣球文化的传承性,也为两者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契机。
  综上所述,绣球作为壮族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一部分,在公共灯光装饰设计领域可以对其进行吸收、借鉴,不仅能保护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能对其进行升级和改造,为绣球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使得灯光作品更具创造性和生命力。总之,经过对本课题的研究,希望由此人们不仅能够发觉作品中传统绣球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更希望对绣球元素在公共灯光装饰设计中的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陶雄军.民族元素融入设计教学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10):200.
  [2]刘保栋.靖西壮族绣球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思路[J].艺海,2013,(02):130.
  [3]东方柴油机.靖西旧州绣球[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D%96%E8%A5%BF%E6%97%A7%E5%B7%9E%E7%BB%A3%E7%90%83.2017-03-24.
  [4]陆华,陆荣现.话说广西绣球[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3,(02):60-61.
  [5]李萍.壮族绣球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兼论民歌文化资源开发创意之绣球产业链的启动[J].前沿,2012,(02):138-142.
  [6]吕屏,彭家威.传统工艺与现代商品——文化产业进程中壮族绣球的传承与变迁[J].广西民族研究,2008,(01):186-191.
  [7]刘宝岳,宋莹.色彩构成设计[M].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8]翟文文,詹秦川.基础图案[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1.
  [9]方征.旧州壮族绣球文化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1.
  [10]李树阁,张书鸿.灯光装饰艺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11]施琪美.装饰灯光效果设计[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
  [12]徐清涛,干珑.论灯饰作为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5,05期:28-29.
  [13]李钋.浅析灯光装饰设计[J].法制与经济,2011,(06):165-166.
  [14]袁磊.装饰设计中灯光的艺术魅力[J].安顺学院学报,2016,(02):42-43.
  [15]朱玲静.壮族传统元素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0
  [16]蒙秀峰.靖西绣球[J].广西地方志,2005,(05):58.
  [17]吴海立.浅论广西民族元素的艺术价值[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09):135-137.
  [18]周光大.壮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
  [19]王耀武,刘晓光.灯光环境艺术[M].黑龙江:美术出版社,1998.
  [20]边恩池.装置艺术的特征和材料的多样性[D]北京:中央美术学院,2012.
  [21]李光.以法国里昂灯光节为例分析域市灯光节的创意与设计[J].照明工程学报,2016.(04):70-75.
  [22]冯乔.以公共艺术活动打造城市品牌——广州国际灯光节的价值研究[J].美术学报,2015,(02):82-88.
  [23]Roger.LightingSpacesTheArt&ScienceofArchitecturalLighting[M].Beijing:Chinaconstructionindustrypress,2009.
  [24]松本亦太郎.諸民族の藝術[M].東京都中央区:改造社,1930.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78.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18年12月25日
Next 2018年12月2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