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油料国际贸易发展与价格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收入、人口的增长以及贸易自由化的影响, 我国油料进口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局面。 本文先后分析了国内外油料特别是大豆和油菜籽的进出口格局及其我国的贸易政策,研究大豆和油菜籽的国内外价格变动的关系及国内外市场整合关系,并深入

  1、研究背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油料的生产和贸易呈持续增长的态势。1990~2003年期间,世界主要油料生产量增长了70%,贸易量增长了137%。油料国际贸易的增长速度远远超出其生产的增长速度。油料的生产和出口主要集中在少数人均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这些国家的新增产量主要用于中国、印度等人口大国的消费和进口。同期,我国放开油料市场,取消定量供应,此后油料的生产,消费和进口迅速增加。我国油料进口量基本上占国内总供给量的30%。1996年后,油料进口迅速增长,1996——2001年年期间,油料进口量从111万吨增加到1530万吨,年均增长169%。今后随着贸易自由化的进一步发展,油料贸易仍将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油料作物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全世界生产的主要油料品种有大豆、油菜籽、棉籽和花生等,这4种油料产量之和约占世界油料总产量的89%,其他油料(如葵花籽、棕榈仁等)的生产量相对较小。目前大豆产量约占世界油料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居各种油之首。与生产地位相吻合,大豆也是国际贸易量最大的油料品种,大豆贸易主导着世界油料贸易。最近5年,世界大豆产量的30%左右被用于出口,大豆贸易量约占全部油料贸易量的80%;油菜籽的国际贸易量仅次于大豆,约占其生量的24%;棉籽、花生的国际贸易量较小,占其生产量的比重不到5%。
  大豆是我国目前五个实际进行交易的农产品期货品种中最重要的品种,尤其最近几年来成交一直比较活跃,市场参与者较多,参与面较广的品种,大连商品交易所的大豆期货合约的成交金额约占我国农产品期货合约总成交金额的70%左右。大连商品交易所大豆现货市场价格在全国具有极强的代表性。
  因此,本文将以大豆这一品种为例来做具体分析。下面主要对大豆、油菜籽的生产和进出口贸易格局进行分析。

  2、国际和国内油料贸易格局分析

  2.1大豆贸易格局

  大豆生产和出口非常集中。世界主要大豆生产国为X、巴西、阿根廷和中国,4国产量之和约占世界大豆总产量的90%(见表1)。
  世界主要大豆出口国为X、巴西和阿根廷,3国出口量之和约占世界大豆总出口量的90%。历史上,X一直是世界大豆出口市场的主导者。近5年中,X大豆年均出口量为2 612万t,占世界总出口量的50%。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巴西和阿根廷大豆出口增长极为迅速。巴西大豆出口量从1995年的340多万t增加到2003年的1 900多万t,增幅达470%以上;阿根廷大豆出口量从250多万增加到870多万t,增幅为240%多;而同期X大豆出口量增长率仅为36%。与生产和出口相比,大豆进口相对分散。(见表1)
  世界主要大豆进口国为中国、荷兰、日本和德国等,这4国进口量之和约占世界大豆总进口量的49%,前10个进口国的进口量约占世界大豆总进口量的75%。传统上,日本和欧洲国家是世界大豆进口市场的主导者,但这些国家进口增长速度较慢。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大豆进口超常规增长,自1999年起,中国一直为世界第一大大豆进口国。我国大豆产品从1996年开始大量进口,当年大豆进口量为111万吨,占国内产量的63%。2003年我国进口大豆2074万吨。为国内大豆产量的2倍多。(见表2)
我国油料国际贸易发展与价格分析
  (资源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中国海关统计年鉴》历年各期

  2.2油菜籽贸易格局

  油菜籽生产和出口也较为集中。世界主要油菜籽生产国为中国、加拿大、印度、德国和法国,5国产量之和约占世界油菜籽总产量的78%(见表3)。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油菜籽第一大生产国。
  世界主要油菜籽出口国为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和德国,4国出口量之和约占世界油菜籽总出口量的83%。长期以来,加拿大一直是世界油菜籽出口市场的绝对主导者。过去5年中,加拿大油菜籽年均出口量为350万t,占世界总出口量的40%。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油菜籽出口增长最为迅速的国家为澳大利亚,澳大利亚油菜籽出口量从不到10万t增加到100多万t,增长了近10倍之多。与生产和出口相类似,油菜籽进口也较为集中。
  世界主要油菜籽进口国为日本、中国、德国和墨西哥,4国进口量之和约占世界油菜籽总进口量的69%。历史上,日本和德国是传统的油菜籽进口大国。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和墨西哥油菜籽进口增长较快,但中国油菜籽进口波动较大。(见表3)
  我国油菜籽进口除1998–2001年间在100万吨以上外,其余年份均在50万吨以下,2003年,我国进口油菜籽10万吨,仅占国内产量的4%。(见表2)

  2.3贸易格局的形成原因

  由上可见,我国大豆产品进口过多,油菜籽产品进口相对较少。油料进口品种不平衡为国内市场调控带来了困难,对大豆种植业造成了严重冲击。进口国家过于集中,大豆产品进口主要来自于X、巴西、阿根廷。进口集中于少数国家,给我国油料贸易带来了一定的风险。上述贸易格局的形成与我国采取的贸易政策有很大联系。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一直实行相对鼓励大豆进口的贸易政策,对大豆进口只征收3%的关税和13%的增值税,进口数量由贸易商自行决定。

  3、国内外市场价格变动及市场整合关系

  3.1、国内外市场价格变动关系:我国油料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价格联系日趋紧密。

  加入WTO之后,随着贸易障碍的消除,价格逐渐成为决定我国油料贸易方向的首要因素。我国油料贸易的最近发展与国内、国际市场价格变动紧密相联。
  随着我国油料进口的不断增加,我国成为国际油料市场上的贸易大国,国内外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大。贸易的发展使我国油料市场与国际市场的价格联系日趋紧密。
我国油料国际贸易发展与价格分析
  资源来源:国内市场价格资料来自于中华粮网(www.cngrain.com)。国际市场价格来自于X农业部网站(www.usda.gov)。注:国内价格为全国主要粮油批发市场的平均交易价格。国际价格:大豆为X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价格;油菜籽为汉堡CIF价。
  由上图可以得出结论:大豆国内外价格的波动周期与规律渐趋一致,国际市场在某一时期上涨或下跌,国内市场也出现同样变动,而且国内外价格差距正在逐渐缩小。油菜籽的国内外价格波动规律有所不同。但走势基本一致。(见表4)
  2.2、国内外油料市场整合关系
  国内外大豆市场在加入WTO之后表现出长期整合关系。由于我国长期大量进口,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份额也迅猛增加,是国际市场的“贸易大国”,大豆不仅国际价格发生变动会引起国内价格变动,而且后者也会引起前者变动。我国大豆进口主要集中于X,巴西,阿根廷三国。国内市场对其依赖性非常严重。因此一方面,国内大豆价格以X等国家的市场价格为导向。另一方面,作为世界第一大大豆进口国,我国大豆价格自然引起了以X为首的贸易伙伴的极大关注,从而使大豆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互为因果关系。加上我国XX在大豆市场信息公开和市场建设方面投入了较大力量,因而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长期整合或者说两个相关市场的价格具有长期稳定关系。油菜籽国内外市场在加入WTO前后均没有表现出长期的内在联系。原因在于国外油菜籽产品不具有明显价格优势。我国油菜籽产品进口一直处于较低水平。进口量在国内市场及国际贸易中所占份额较小,未能引起关注。

  3、大豆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之间的价格研究

  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大豆是一种重要的期货。因为期货交易高度浓缩了现货贸易的时空关系,而现货市场时空关系的转换,反过来也会对期货价格走势产生深远影响。所以期货与现货价格之间动态关系从一个侧面揭示出期货市场的运行效率。如果期货市场的运行是有效的,具有良好的价格发现功能,则期货与现货价格运动的方向应该一致,并且,价格变动的幅度也应该比较接近,即期货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否则,投资者就可以利用期货与现货价格之间的价格差异进行套利,从而使两者保持一个正常的对映关系。由于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功能是建立在有效期货市场基础之上的,因此,只有期货市场有效,期货价格的变动才能准确地反映未来现货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3.1国内大豆期货、现货价格关系

  数据来源:中华粮网
  由上图可以看出:大豆的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变化相当吻合,期货市场能够揭示未来某个时期大豆的价格,反映该种商品的供求状况;期货价格往往领先于现货价格一段时间,而在交割日期,期货价格自然回归到现货价格。这种理性的期市运行机制,充分证明了大商所大豆期价走势的合理性。
  再对大连大豆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进行相关系数计算,由spss11.0进行一元回归分析显示:大连大豆期货价格与大豆现货价格为高度正相关(见下表)。
  大连大豆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相关系数表
  时间段2001.12-2002.12 2002.12-2003.12 2003.12-2004.12 2004.12-2005.12
  相关系数0.87 0.95 0.98 0.76

  3.2国际国内大豆期货价格对比

  数据来源:www.cbot.com
  上图是大商所大豆与CBOT大豆期货价格近几年走势对比图。从该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商所大豆与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价格相关性极大,并可得出如下结论:第一,两个市场价格趋势相同,彼此互为影响;第二,两个市场变化趋势各有其技术特点,大商所大豆期货尽管与CBOT走势相近,但仍保持自身的独立性,没有成为CBOT的影子市场。
  近年来,大商所大豆期货交易量占CBOT大豆期货交易量的比重越来越大。大连大豆价格对国际市场价格和我国粮食进出口贸易开始发生重要影响作用。世界各大粮商关注CBOT,同样也关注着代表中国市场的大商所。
  综上分析,近年来我国大连大豆期货市场的期、现货价格关系已经较为‘紧密",期、现货市场价格的变动趋势基本一致,并且大豆期货市场价格对现货市场价格的引导作用非常明显,较好地体现了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当然从分析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我国大豆现货市场对大豆期货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还是不强,我们应通过进一步加强我国期货市场的制度建设来使我国期现货市场的联系更为紧密"从而达到充分利用期货市场来规避现货市场风险的目的。

  4、研究结论及政策含义

  4.1、结论

  我国大豆进口增长较快的现状与贸易政策和国内外市场价格变动密切相关,随着进口的不断增加,国内外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大。加入WTO前后,国内外大豆市场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的联系,油菜籽的国内外市场之间不存在整合关系。大豆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相互影响。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市场经过近几年的规范整顿,市场环境已明显好转,市场的价格发现能力和运行效率正逐渐提高,这为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市场基础。

  4.2、本研究的政策含义

  XX在制定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国内外市场的互动关系及油料进口品种的平衡,通过储备、信贷等手段,对价格进行调控,以减缓国际市场冲击。由于大豆市场与国际市场联系最为紧密,XX应将大豆市场为监测和调控的重点,把握大豆进口的合理规模,进口应以不危害大豆产业链和种植者根本利益为前提。油菜籽国内外市场联系较弱,短期内国际市场不会对国内造成较大冲击,XX应利用目前契机,对油菜籽生产进行综合扶持,进一步提高其产量和国际竞争力。
  还有,我们要认识到进一步发展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适时发展其他农产品期货品种,加大农产品期货市场的规范力度,增强大豆等期货品种的价格发现能力,提高市场运行效率。最为重要的是,要尽快提升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在国际期货市场上的定价权,增强和抵御国际期货市场冲击的能力,维护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经济安全。另外,期货市场的管理者和投资者也应认清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状况,做到合理规范和理性投资,确保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有效运行。

  参考文献:

  1、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著。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四版)。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2、胡昌平编著。国际贸易学基础。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3、汪克夷主编。管理学(第二版)。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4、刘侃。期货市场原理。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5、金占明编著。战略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1864.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5月14日
Next 2021年5月14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