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测评模块设计——基于学校互联网大金融实训平台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诚信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诚信问题的涉及面很广。政府、企业、个人都存在失信的问题。从某乡政府用白条吃垮小饭店,到不绝于耳的各类商业欺诈,再到屡禁不止的学术剽窃,诚信的缺失在当下的政治、经

  一、前言

  金融岂可不诚信?股神巴菲特在X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大会上表示坚决站在高盛银行的一边。他支持高盛的理由之一就是基于这家银行提供的长期、忠实的服务。众所周知,金融业最讲究道德,如果没有诚信就很难获得贷款,银行没有诚信就很难有大的存款增长,诚信可以说是金融业的根本。因为有借有还再借不难。我们仔细研究后,便会发现其实金融业中也存在这普遍的道德准则,谁不守道德,那么谁最终必将遭受惩罚。同理,金融道德也适用于我们每个大学生。人无信不立,究其原因,就在于讲究诚信对于个人和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来说都是必要条件。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背景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简而言之,诚信,即以真诚之心,行信义之事。有哲学家告诫我们:别看这个世界上很多人互不相识,其实都有着紧密联系,谁也不可能孤立存在。互联网大金融平台的诚信系统与学生日常行为和心理性格紧密结合,通过第三方建立诚信可查询系统,自动将失信之人拒之“门”外。
  对个人来说,不讲诚信在单次利益博弈中可能会带来好处,然而现实生活是个多次利益博弈的过程,尤其是在传统的熟人社会中,不讲诚信的人会被排除出社会交往体系,无法获得生存和发展的资源;而讲诚信的人则可以获得他人的信任和赞誉,从而得以建立个人的社会关系网络,获得生存和发展。
  进而言之,个人之间的不讲诚信会增加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提高整个社会的管理费用,因此必然会对不讲诚信的行为进行打击,对讲诚信的行为进行奖励和提倡。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社会面临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变,人与人之间交往范围的扩大、交往形式的多元化所造成的陌生人环境,而一旦诚信崩盘,互联网将会随着消失。

  (二)目的

  诚信作为职业道德培养的精髓。通过诚信制度的建立,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规范了学生日常行为,加强了职业道德建设。在校园内,高举诚信大旗,引领诚信风尚,令每一个东方学子树立诚信职业道德观念。
  诚信与互联网的巧妙结合。借由互联网大金融实训平台,以数据库和网络测试为途径,将大学生行为与心理数字化,更为直观地考核学生诚信度。
  诚信体系建设作为实践教学改革的创新环节,面向我校全部学生,通过广泛的宣传和实践,在学生间产生深远持久的积极影响。

  (三)意义

  诚信考核作为进入金融实训的第一关,有利于推进校园金融诚信体系建设;有利于营造公平竞争的学习环境;有利于维护正常的校园秩序;有利于加强学生素质管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增强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制度化、规范化的诚信体系,通过诚信档案、理论测试对每个学生的诚信评估,令其重视道德风险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从而了解到个人诚信建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诚信测评模块设计——基于学校互联网大金融实训平台

  二、评价及测试系统设计

  (一)评价

  学生自入学以来,自动生成电子诚信档案(类似于教务系统)。根据在校期间学生的行为,进行相应的加分和减分

  (二)测试

  三、创新之处

  此次课题研究的重中之重是“互联网金融诚信”。所谓“金融诚信”,即金融信用,即提供贷款和产生债务。在许多场合,金融信用也可以指借债方偿还债务的信誉和能力。同理类推,一个学生是否具有金融诚信是衡量其德育智育发展状况及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在响应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诚信建设制度化——将守信的界限规范明晰”号召的同时,亦突出体现我分院金融特色,将诚信条款与金融信息有机结合,最终形成一套客观合理、有据可循的互联网金融诚信体系。

  1.赏罚分明,公平公正

  信用良好者,入围;信誉不佳者,出局。主要运用于大三实训,信用分值不达标前,该学生不能如期参加实训。待攒足信用积分,方可晋级。

  2.知行合一,考核全面

  考核方式主要分为评价和测试两部分。测试主要是通过上机参加理论考试施行,而评价主要是在辅导员老师和相关部门严格监督下的行为考核。该评价主要遵循历史数据,从个人入学开始,便已经自动生成诚信档案。

  3.标准明确,界限清晰

  拥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能够明确界定各类行为加减分情况。同时,此套标准能根据实际执行情况,加以总结后,不断更新改良。

  四、研究条件及可能存在问题

  (一)研究条件

  在调查研究方面,我们沿袭前辈研究成果的同时,亦亲身去海宁当地的许村道德银行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其工作内容与工作流程,以便仿照其组织架构;在搜集材料方面,学校图书馆设备齐全,馆藏丰富,为我们小组提供了优越的借阅查询条件;在学术讨论方面,不断完善成熟的金融实训中心为我们小组提供了与有关指导老师面对面交流的空间;在软件考核方面,由金融与经贸分院陈中放老院长联系相关单位设计、维护、更新专业化考核软件;在征求意见方面,由陈中放、黄文平、李忠、郑一新、王伊泺、张海军老师与相关专业的指导老师组成的顾问委员将会给予了我们许多宝贵的指导性建议。

  (二)存在问题

  1.难以避免“打擦边球”现象,例如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等行为一直难以真正界定,也不能实时监督,必须通过第三方(辅导员)证实,有失偏颇。
  2.在经费预算方面还不能做到具体而微,有许多未知限制因素。

  参考文献

  [1]段战平,肖婧.《社会成熟度与危机应对》[J].宁夏社会科学,2004第3期.
  [2]张琪.《建设城市应急联动与社会综合服务系统势在必行》[J].中国信息化杂志,2005-2-20.
  [3]顾林生.《日本大城市防灾应急管理体系及其XX能力建设—-以东京的城市危机管理体系为》[M].《城市减灾》,2004.
  [4]房宁.《突发事件中的公共管理》[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4月第一版P161—180.
  [5]罗伯特希斯.《危机管理》[M].中信出版社,2004年1月第二版P256—258.
  [6]龚维斌.《公共危机管理》[M].新华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P33—180.
  [7]汪波.《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治理与制度创新》[J].《行政论坛》,2004.5.
  [8]张岩松.《XX危机管理机制与对策初探》[M].《行政论坛》,2004.3.
  [9]李煜民.《加强XX危机决策能力建设》[J].《行政论坛》,2004.5.
  [10]张志泽,王丽.《变革:XX对危机治理的回应》[J].《行政论坛》,2004.6.
  [11]胡税根.《危机处理计划的制定与实施》[M].《管理科学(人大复印资料)》,2003.09.
  [12]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危机管理与对策研究中心.《国际危机管理概论》[M].时事出版社,2003.
  [13]《自然灾害发生后的处理方法》[S]http://www.morning-sun.org/.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045.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5月20日
Next 2021年5月20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