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遵义海龙屯为例

 摘要: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作为贵州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是贵州向其他省份甚至全世界展示的一张靓丽名片。既具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又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价值和发展文化旅游的基础条件。本文将通过查阅国内外文化旅游、遗址类文化遗产旅游、土司遗址以及海龙屯的相关文献资料,通过对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进行实地调研,研究海龙屯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价值与发展路径,得出海龙屯可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的结论,并从土司文化、土司遗址,、可持续发展理论、,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对比分析,归纳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发展文化旅游存在问题与原因,同时针对性提出一些对海龙屯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以期实现保护与开发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海龙屯;实地考察;可持续发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在我国第三产业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是新兴经济的增长极,并会持续保持增长的趋势。从21世纪开始,我国国民不断地在提高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以及受教育程度,随着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文化旅游也迅速崛起。旅游业也从传统观光游转向文化体验深度游,而如何对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开发,提升文化旅游资源的品质,从而实现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已经成为了文化旅游发展的重难点。

2015年7月4日在德国波恩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贵州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成功载入了《世界遗产名录》,这不仅提高了海龙屯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贵州整个旅游业的发展。海龙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地,具有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浓郁的文化内涵,尤其以土司军事文化为代表性资源,在中国乃至亚洲已发掘的城堡遗址中保存较为完好,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虽然有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标签,但与贵州其他著名旅游景点相比,游客量较少,影响力和知名度较差,产生的经济效益与预期不符,因此对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文化旅游的品质提升研究势在必行。

1.2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本课题以文化旅游、遗址类文化遗产旅游、土司遗址以及海龙屯的相关研究为基础,应用可持续发展理论、体验理论,运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和问着调查等方法,进行实地调研,根据调研情况对海龙屯文化遗产旅游价值与发展路径进行分析整理,梳理出海龙屯发展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同时运用ASEB-SWOT分析法对其发展文化旅游进行优劣势分析,提出对海龙屯文化旅游品质提升的策略,增强人们保护文物的思想意识,营造保护文物的浓厚氛围,加大文创开发的力度,进一步培育产业,实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更好地推进海龙屯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传播与传承。

实践意义:选取遵义海龙屯作为实证研究,首先,遵义海龙屯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为其文化旅游的品质的提升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其次,海龙屯作为贵州省唯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其文化遗产本体保存完整,具有极强的代表性和可实践性。因此,通过对遵义海龙屯世界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与发展路径进行研究,不仅能够有效保护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使海龙屯文化旅游品质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更有利于文化价值的传播。对海龙屯发展文化旅游提出的策略对于处理遗产保护与资源开发、文化遗产价值的可持续传承与文化遗产内涵升华的关系均有可操作性,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进一步加快遵义市乃至贵州旅游事业的发展。

1.3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从中国知网、图书馆、当地部门等查阅相关的历史文献、研究成果以及管理规划资料,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阅读、归纳、整理,借鉴他人的研究理论和实践经验,对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2)实地考察法

对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进行深入的实地考察,实地察看海龙屯土司遗址的保护与开发现状,包括自然环境、遗址状况、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等,重点考察目前景区的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形成感受与感知,作好调研记录,通过了解其实际发展状况,获取第一手资料。

(3)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的阅读,重点阅读对遗址类文化遗产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文献进行研究。对比海龙屯现有开发情况,借鉴国内外较为先进的开发模式,分析整理出适合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文化旅游品质提升的方法与路径。

2核心概念及理论基础

  2.1核心概念

  2.1.1土司文化

“土司文化”是中央XXX采取“以夷治夷”、“以蛮治蛮”政策,利用当地的酋长势力,授予其官衔管辖特定区域,并允许子孙后代世袭统治当地人民,形成“土司制度”,由于“土司制度”沿续了千余年,所以就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土司文化”。

 2.1.2土司遗址

近现代中国土司遗址主要分布在南方多民族聚居的武陵山区,现存的主要遗址类型包括土司城遗址、土司军事城址、土司官寨、土司衙署建筑群、土司庄园、土司家族墓葬群等。2015年7月4日,中国申报的“中国土司遗产”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土司遗产”包括湖南永顺土司城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这三处遗址为中国规模较大、格局完整、遗存丰富且最具价值特征代表性的土司城遗址。

 2.2理论基础

  2.2.1保护与开发理论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部分旅游资源开发者为追求经济效益开发过度,因为没有科学的规划和保护,许多遗址都遭到了自然和人为的双重破坏,有的甚至面临消亡,因此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对文化遗产适度合理的开发是保护文化遗产一种更加有效的方式。对海龙屯要坚持依法保护与科学保护相结合,在保证其原真性、完整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以最小干预为开发原则,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开发文创产品,正确处理好景区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

  2.2.2可持续发展理论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描述性、理论性的概述最早被发表于《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中:“必须研究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以确保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海龙屯土司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文化旅游资源,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就在于如何保护文物的本体,以保护为开发的基本前提,使景区文化传承、环境保护与经济价值等达到和谐统一,实现其文化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与发展,同时又能持续满足游客对土司这一独特历史文明的探知欲。

 3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的发展现状

  3.1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概况

  3.1.1地理区位

海龙屯土司遗址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高坪镇海龙屯村双龙村民组境内的龙岩山上,又被称为龙岩屯,距主城区28公里。是宋、元、明时期西南播州杨氏土司文化的重要遗存,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暖湿润的气候特点决定了海龙屯一年四季皆可适宜游览。现在遵义市区有公交车直达海龙屯景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提高了海龙屯的可进入性。

3.1.2历史沿革

遵义古称播州,唐末时,由于唐王朝衰败,地方上藩镇割据,军阀林立,南昭国(今云南)侵占播州,山西太原人杨端在乾符三年(公元876年)领兵平叛,自此拉开了杨氏家族世袭统治播州长达725年的历史,直到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平播之役宣告结束统治,海龙屯这座古军事屯堡就是杨氏土司统治期间这段历史的见证。

作为中国2015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经过2年的保护和修缮,遗址的关键部分考古发掘工作已全部完成,文物本体的修缮和相关工作均已竣工,遗产的保护管理规划也已编制完成。2014年9月,世界文化遗产评估专家对海龙屯申请世界文化遗产进行了验收评估,2015年7月4日在德国波恩宣布申遗成功,实现了贵州省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

3.1.3遗址分布

遗址区面积共12.9平方公里,包含遗产区和缓冲区。现存主要是明万历年间的遗存,总面积达5平方公里,核心区域1.59平方公里(见图3.1)。遗址分为内城遗址和外城遗址,内城遗址即遗址核心区,又分为屯前、屯中、屯后。屯前包括外城墙、铜柱关、铁柱关、飞虎关、三十六步天梯、古栈道、嘹望(哨)台、四角亭、内城墙等;屯中包括朝天关、飞凤关、明代建筑遗址群、宋代建筑遗址群、绣花楼、采石场、练兵场、马道、库房、内城墙;屯后包括万安关、西关、后关、土城、月城、金银库、火药库、城墙。外城遗址包括养马城遗址、校场坝遗址、养鸡场遗址、养鹅池遗址、三圆山遗址、打眼岩遗址。海龙屯是贵州省目前唯一的一处大型古军事建筑与宫殿建筑相结合的遗址,是中国西南地区历史最久、规模最大、遗存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堡之一,也是目前中国乃至亚洲保存最完好的古军事城堡建筑遗迹之一。

5777589b3612d8e443f913beb1d3fe5a  3.2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发展现状

  3.2.1基础设施建设越发完善

为提高海龙屯景区的可进入性,景区与中心城区之间修建了海龙屯隧道,极大缩短了城区到景区的直线距离,也使当地居民告别了盘山公路。修建了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为游客提供服务、解说、交通、引导等作用。为保障景区游览安全,还在遗址核心区修建了人行栈道,同时对游客步道等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维修,拓宽了景区的游览线路。打造了传奇土司小镇(见图3.2)、传奇星空营地旅游配套项目,位于海龙屯的主要入口处,以方便游客进入景区内观赏,为了与遗址景区达到环境氛围的和谐,让游客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传奇土司小镇高度还原明朝时期的建筑结构和风格,游客们仿佛回到数百年前。小镇内还修建了餐饮、酒店、室内剧场、土司博物馆、媒体展示中心,为游客提供了食、住、行、购、娱一体化的历史文化体验服务。

图3.2传奇土司小镇(图片来源:百度)

0479cbafc13d008a0f1e5aa17e466a2c

3.2.2文化旅游产品体系初步形成

遵义海龙屯由于本身所拥有的特殊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发展文化旅游先天性的优势。景区创建了文旅众创空间项目,负责海龙屯“文化+旅游+科技”的实施,秉承“科技改变文旅,创新成就梦想”的理念,立足遵义,面向贵州,辐射全国,在创新创业及服务方面提供平台和全方位资源支持,依托海龙屯核心景区与土司小镇的运营模式,以科技的手段和全域旅游的思想,激发全民创新创业热情,促进文旅融合和旅游新生。

 3.2.3智慧旅游体系建立较为先进

旅游IT项目的建设逐步完善了景区管理的智慧化,实现了购票互联、扫码讲解、影视展现和大屏展示等多维一体的智慧体验方式。智慧大屏展示了旅游数据实时统计分析功能,实时收集分析和多维度的展示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景区的游客量、入住情况、交通方式、消费水平、游玩时间等相关数据。在游客服务中心,应用互联网售票、二维码验票等增加了游客的可进入性。历史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是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景区的一大亮点,将VR和AR技术、全息影像引入到土司小镇内,构建以“失落的王国”为主体的特色展览中心,借助于多媒体设备和3D影像结合,阐述历史故事,给予游客新奇的旅游体验,用此来彰显以海龙屯为代表的中国土司制度变革过程,由此形成以人文价值和历史价值为核心的综合型度假景点。

 4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发展文化旅游存在问题与原因

  4.1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发展文化旅游存在问题

  4.1.1知名度不高,游客量较少

海龙屯与遵义会议会址、娄山关、赤水等景区相比,经济效应相差甚远,世界文化遗产的品牌效应不足于预期,对遵义市旅游业的带动影响力较弱,对贵州省区域内的文化旅游发展更没有起到引领作用。根据实地调研发现:游客以遵义市本地人居多,随机对部分游客进行访问,多为在土司小镇进行休闲娱乐的周末游,均未购买门票进入核心遗址区。由此可见,遵义海龙屯的市场辐射能力较弱,知名度不高。

 4.1.2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缺乏文创产品

在海龙屯,游客除了单一游览观光之后,可体验、可参与的文化旅游产品有限,文化旅游产品的呈现形式比较单一,不能真正的留住游客,游客二次游的意愿较低。目前景区只有“失落的王国”展演馆和土司弓道的体验性旅游项目,数量少,游客体验不足。缺乏创新性、可参与性、可体验性的文化旅游产品严重影响海龙屯文化旅游的发展。与其他景区相比,土司小镇中售卖旅游纪念品的地方不多,旅游纪念品多为如同浙江义乌市场批发的小商品,毫无特色,还有些仿照贵州少数民族村寨的蜡染、刺绣的衣服和包包等纪念品,有些只是在杯子或T恤等纪念品上印一个海龙屯的字眼,既缺乏文化内涵,又毫无创意可言,满足不了游客需求。

 4.1.3营销宣传力度不足

遵义海龙屯是贵州省内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发展文化旅游的巨大潜力。然而现下品牌效应不足、国内外知名度不高,其市场营销与推广宣传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营销方面,品牌拉动消费效应不够。旅行社、行业杂志、旅游宣传手册等线下营销和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线上营销力度不足。景区忽略了民族节事活动营销等方式,既没有挖掘具有地方特点的民俗文化传统,又没有组织具有特色主题、固定演出的节事活动来吸引游客的注意,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节事活动品牌,难以形成消费热潮。

在宣传方面,缺乏强有力的宣传渠道和平台。贵州旅游业在旅游景点宣传方面,重点突出对自然风光以及少数民族的宣传,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对海龙屯的宣传都很少,省内机场、高铁站以及大型的旅游公司、旅行社甚至是XX旅游门户网站宣传较多的都是贵州自然遗产景点,例如贵州中旅、贵州青旅等几个大型旅行社对贵州旅游景点宣传时,大多都主推黄果树瀑布、荔波大小七孔、西江千户苗寨等自然资源景点和少数民族村寨景点。而对海龙屯的推广宣传有所欠缺,相关的旅游线路推出有限,主要有以下两大原因:一是海龙屯周边旅游产品较为匮乏,很难通过旅游服务、商品以及活动项目获取经济效益;二是海龙屯旅游线路长,全程游览需要5-6个小时,没有观光缆车,游客必须自己走,体能消耗较大,花费时间长,游客在游览完后大多数不愿意再去其他景区,进而失去了强有力的销售渠道。

 4.2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发展文化旅游存在问题的原因

  4.2.1景区规划限制大

由于海龙屯空间范围较大,核心区为残垣断壁的遗址遗迹,景点展示比较单一。虽然该文化遗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但是在规划景区游览路线的过程中,首先要重视文物保护,这就导致游客对部分遗迹不能够近距离、仔细的观赏。而且核心区景点位于陡峭的险峰之上,不易于行走和游览,且游览线路长,游客基本无法全程游览完整个遗址区。

 4.2.2产品创新难度大

首先,受规划和遗址遗迹文物保护相关制度的要求和限制,进行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时,其发展规模、面貌改造、产品展示等各方面均受限,这无疑增加了开发难度。其次,由于历史文化具有非物质性的特点,遗址遗迹类文化遗产只是相关历史文化的载体,在时间和空间上均有较大差距,要生动还原其历史时期的原貌,开发具有可参与性、可体验性的旅游产品,更具挑战。再者,相关知识往往只掌握在少数的专家或学者手中,遗址遗迹类文化遗产的静态展示很难让游客有很深的体验感,如何以游客感兴趣并理解的方式来展现文化,这是遗址遗迹类文化遗产开发取得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4.2.3资源特色不够突出

遵义海龙屯文化旅游资源的特色不够突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性不够强。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是贵州特有的,但是在全国范围内还有湖北的唐崖土司城、湖南的永顺老司城以及–些名气较小的土司遗址,文化价值区分度不够强;二是文化旅游资源的受众不够广泛。文化旅游资源的覆盖区域和人群具有狭隘性,因地理位置、文化差异、沟通障碍等因素,海龙屯在大众中的推广遭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尤其是其土司文化对于普通民众来说具有一定的理解和接受难度,文化旅游资源的整体吸引效果不足。

 4.2.4土司文化认知度有限

王赛兰(2019)按照文化旅游资源的影响力大小分类,把文化旅游资源分为三类[13]。第一类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资源,例如埃及金字塔、甘肃敦煌莫高窟、陕西秦始皇陵兵马俑;第二类是具有地区影响力的文化旅游资源,例如四川都江堰、山西云冈石窟;第三类是尚未形成区域影响力的文化旅游资源,这种旅游资源数量最多,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就属于这一类。由于第一、二类文化旅游资源文化丰富,影响力广泛,很容易打造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品牌的文化旅游资源,而对第三类文化旅游资源如何进行开发才能提高影响力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的重点。

土司文化是提升海龙屯文化旅游发展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海龙屯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土司文化是海龙屯的核心内涵,然而不能有效传播,公众对其不知或不了解,更谈不上通过旅游来体验异地文化的意义。每个人对文化的涉足面和理解程度是不一样的,海龙屯与万里长城、故宫等主流历史遗迹不同,它是土司文化的代表,是中国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代表着中国一段独特的区域历史。

 4.2.5与周边旅游景点缺乏衔接

遵义是我国著名的红色旅游历史文化名城,有着“红色圣地,醉美遵义”的美称。全市旅游业主要是以革命纪念馆、旧址等为主的红色旅游和以山川、河流为主的自然风光旅游。海龙屯的旅游品牌既没有遵义会议会址和娄山关等景区的红色旅游气息,又没有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的独特自然风貌,与其他景区相比是个较单一的旅游目的地,与周边景区缺乏有效衔接也制约着海龙屯文化旅游的发展。

 5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策略

  5.1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文化旅游品质提升思路

对海龙屯进行文化旅游品质提升研究,应立足于“加强保护、加强管理、加强创新、加强发展”的战略要求,对标世界先进的开发标准与开发模式。以海龙屯特色旅游资源为根基,发挥土司文化内涵优势,把握文化旅游定位,抢抓先机,扬长避短,多方式、多渠道进行品质提升,推进景区相关要素的协调发展,使海龙屯文化旅游的发展得到质的飞跃,达到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

 5.1保护为主,开发为辅

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是我国西南地区地方XXX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科学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是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对其进行文化旅游发展要坚持“十六字方针”,严格按照景区规划和文物保护相关的规章制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在保护中进行开发,在开发中促进保护,把文化遗产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经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文化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5.2强化管理,突出特色

建立科学长效的管理机制,形成适地适时和可持续的管理体系。对管理思维、管理模式进行深刻变革,引入社会优质资本,整合优势资源,提升景区的运行管理水平。特色是旅游最吸引眼球的亮点,海龙屯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要重点突出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这两个特色。在旅游资源方面,海龙屯的土司遗址和土司文化作为特色旅游资源,要加大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加大对其文化价值与文化内涵的挖掘。在旅游产品方面,海龙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在国内外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将其包装成特色产品成为关键突破口。事实上海龙屯景区在开发过程中仍然存在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缺乏深度等问题,而缺乏土司文化代表性的特色旅游产品以及让游客具有参与性的旅游活动,导致游客的体验深度不足,不能真正的留住游客。海龙屯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要结合其文化价值与文化内涵,开发“有特色有创造力”的文创产品。

 5.3产业延伸,持续发展

加快融入地区旅游产业的一体化设计中,以文化为核心,以科技为路径,以旅游产业为带动点,与当地产业整合,与周边资源形成联动,延长文化产业链条。同时加快旅游发展转型升级,实现由传统的观光游向文化体验深度游融合转变。好的资源和文化必须要经过科学梳理,让文化活起来,让游客易懂,才能使文化遗产重新焕发生机,实现可持续性,进一步完善基础配套服务,提升旅游全要素保障。

5.4科学规划,保护与开发并进

文化遗产的保护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开发,正是保护与创新的结合才是遗产项目保护的主要方式。对文化遗产有序的开发要以既定的法规和规划为基础,对海龙屯的开发要有合理的规划,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对旅游保护与开发进行严格的管控,不能与保护规划相冲突。严格按照要求,确保文物安全,切实加大对文物本体的保护力度。地方XX应该充分重视对海龙屯的保护与开发,对其保护要坚决贯彻“十六字方针”,同时从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进行合理、科学的的开发,使保护与开发达到最优,实现双赢。

结论

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作为贵州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是研究古军事战略和军事文化的重要载体,是研究土司文化的重要历史遗迹,是研究土司制度较好的素材。因此,对其进行世界文化遗产旅游价值与发展路径研究,具有重大的考古研究价值和文化传播价值。根据国内外遗址类文化遗产的发展模式,结合遵义海龙屯的实际开发情况,提出了适合海龙屯发展文化旅游品质提升策略,即科学规划,保护与开发并进;整合周边资源,延伸产业链条本文对海龙屯的研究只是初步探索,还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需要细化,希望以此能对海龙屯未来发展有所帮助,以期解决遵义海龙屯发展文化旅游面临的困境,让其发展更上一步台阶,达到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双赢,让土司文化得以传播与传承。

 参考文献

[1]万彩霞,龙珍付.试论遵义土司文化的价值——以海龙屯为例[J].黑河学刊,2016No.2270563-64.

[2]何烨.海龙屯保护与利用发展战略思考[N].遵义日报,2012-06-07(007).

[3]全伟.播州杨氏与海龙囤[D].贵州师范大学,2014.

[4]刘赟.海龙屯世界文化遗产地旅游开发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6.68-69.

[5]罗中,罗维庆.土司遗址:历史封存与文化传承[J].三峡论坛(三峡文学·理论版),2016No.2980378-84.

[6]王献水.土司遗址的活态保护[D].湖南师范大学,2016.

[7]黄天一.唐崖土司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影响及保护对策[J].铜仁学院学报,201618(106):03125-130.

[8]席岳婷.中国考古遗址公园文化旅游研究[D].西北大学,2013.[9]高薇.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兰州大学,2014.

[10]何玥琪.文化旅游背景下的韩城古城保护规划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11]李扬.大遗址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7.

[12]李周昕.湖南考古大遗址旅游开发模式比较研究[D].湘潭大学,2019.

[13]王赛兰.智慧旅游背景下文化旅游资源的传播困境[J].旅游学刊,2019,089-10.

[14]Doug,R&E John.If you dig it they will come!:Archacology heritage sites and tourism devclopment in Belize,Central America[J].Tourism Management,2008,29(5):909-916.

 致谢

大学生涯即将结束,这几年的日子,既感动又惆怅。感动则是在这里,遇到许多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包容。惆怅则是将要与他们挥手告别,实在难舍,新生活即将开启,自此之后,不知相逢在何时?

感谢XXX老师在论文指导中的严格指导和耐心帮助,对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提纲确定、论文写作及定稿您都悉心指导,宋老师严谨治学的态度让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

感谢我的班主任XXX老师,感谢她这几年来对我们的关心帮助,在我们的学业、就业上都付出了太多精力,很有幸能在大学遇见她。

感谢我遇到的所有老师,您们的悉心教导使我获得了十足的成长进步,使我不但获得了很多专业知识,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感谢我的同学,“旅游管理,皆因有你”,这几年的同窗之谊实是令我感叹,与你们一起学习交流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我见识了你们的风采。

言有尽而意无穷,祝愿我的老师们身体健康、诸事顺意;同学们前程似锦、一帆风顺。

浅谈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遵义海龙屯为例

浅谈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研究 --以遵义海龙屯为例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4年2月17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96534.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4年2月17日
Next 2024年2月17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