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东南区域方言语法现象研究

本文语料来源于调查问卷访问时的口语实录,出于本文主要研究内容考虑,在调研时不考究本字,报告中将以同音字代替,与方言对应的普通话说法则依据调查问卷题目设置。

  调查时间: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
  调查地点:XX省XX市XX……
  调查对象:XX省XX市XX……随机抽取的居民
  人员组成:XX,XX,XX以及XX
  调查方法:通过对相关文献以及自身经验的分析,针对此课题的特殊性,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形式为本文的分析提供客观依据。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95份,实际收回问卷95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92份,占比96.8%。在调查过程中根据被调查者的回答进行语言实时记录,使调查更具客观性及真实性。
  调查目的:为进一步了解贵州东南地区(黔东南自治州)方言语法现象特点,比较其余普通话使用中的区别,进一步了解方言文化,丰富方言研究理论内容。
  备注:调查中遇到虚词,包括介词、语气词、代词等借用国际音标标注,针对本次调研的特殊性,调查过程中的记录尤为重要,需做好标记。

  前言

  贵州东南(黔东南自治州)的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贵州东南以苗族和侗族为主体民族,它也是全国最大的苗族聚居地和侗族聚居地,这对方言语音有重要影响,所以贵州东南方言虽属西南方言,但又有着区别于一般的川贵州滇西南方言的独特性。本次调研内容主要集中在于对贵州东南方言程度副词与否定词的表达,以往以此为突破口了解贵州东南区域方言语法使用的独特之处。
  本文语料来源于调查问卷访问时的口语实录,出于本文主要研究内容考虑,在调研时不考究本字,报告中将以同音字代替,与方言对应的普通话说法则依据调查问卷题目设置。

  一、贵州东南方言的程度副词使用分析

  贵州东南区域方言的程度副词有许多,笔者挑选了“几、蛮、本、盖、老实、最、太、好、死、没当、有地嘎”等词语来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发现“最、太、好”这是三个程度副词的用法与其普通话中的用法相差无几,故以下不做详细分析。笔者此处将选择4个与普通话中副词极不相同的副词做详细解释。

  (一)副词“几”与“几多”的使用

  在贵州东南区域方言中,几”与“几多”的使用和普通话中我们常说的“多、多么”相类似,来表示事物在数量上、状态上的高程度。但是不同点在于贵州东南区域在使用“几、几多”的时候往往会搭配上语气词“喽、呕”来表示强烈的情感。例如:天几好呕。(天气多好啊。)这种感叹意味是从唐、五代时候就有了这样的表达、理解习惯,属于是“历史遗留习惯”。
贵州东南区域方言语法现象研究
  黔东南方言里的“几、几多”修饰对象也有不同,在普通话中,“多、多么”既可以修饰形容词,还能修饰述宾短语、联合短语、述补短语、兼语短语等,例如我们常说的(“多么喜欢你们”、“多么温婉大方”、“多么舍不得”、“多么让人羡慕”)。但是,黔东南方言里的“几、几多”就只能修饰单个的、单性质的形容词了。
  另一方面,“几、几多”在意思表达上也呈现出不同,普通话中往往用来作为代词回答数量上的询问,贵州东南区域方言则可以直接拿来询问数量。例如一加一等于好多啊?(一加一等于几啊?)、你要去好多天?(你要去几天?)。

  (二)副词“本[pən]”、“盖[kai]”的使用

  在贵州东南区域方言中“本”的用法类似于普通话中的“真”,同样是表示程度很高,能够用于形容词之前,也能够工资啊动词或者助动词前面,来表达具有感情色彩的确信的语气,不同的是用在褒义词之前表称赞,用在贬义词黔则表示嫌弃或不满。例如:你人本好啊!(你人真好啊!)、本话多啊!(奶奶真罗嗦啊!)。
  另一个笔者认为与普通话中使用语境及方法极为不同的副词为“盖”。“盖”相当于普通话中的“太”,常常用来表示程度极高,往往与末尾语气词“了[la]”共同使用,修饰性质形容词、心理感知动词或动词短语,具备较强的“反语”讽刺效果,来表达不满或者不愿意的情绪。例如:你家妹盖乖了!(你女儿太乖了!)、他盖讨嫌了!(他太讨厌了!)、你盖晓得了!瞎琢磨!(你太知道了!瞎琢磨!)等。

  (三)副词“没当”的使用

  贵州东南方言中的“没当”一词以为有趣,它主要用来表示一种弱程度、不确定的情绪,用来修饰形容词、心理动词或词组、能愿动词等,语义类似于普通话中的“不大、不太、不怎么”等。例如:没当饱。(不怎么饱。)、没当想去。(不大想去。)、兹刚才做没当来得及嘎。(现在才做不大来得及了。)等。

  二、贵州东南方言否定词使用分析

  否定是人们相对于肯定的一种逻辑思维表达,在表达过程中否定词的使用就极为关键,在普通话中否定的句子就必须有否定的字样体现,但是贵州东南方言中否定句的否定形式则与普通话存在不同,这是普通话与方言语法差异极为明显的一处,对否定词的研究十分有必要。普通话中的的否定词用的频次最高的就是“不”和“没”,相对应的贵州东南方言中常用、语义最宽泛的否定词则是“没”词组和“莫”词组。在此调研报告种笔者将选用“没”这个否定词来进行详细深入的研究。在贵州东南方言中,“没”类词组主要包括:

  (一)否定词“没[mei]”的使用

  除了与普通话中“没”的用法相同的语法表达,贵州东南方言中“没”还包括七种语义和使用:一是表示否定经常性、习惯性的事实,如,他从来没契烟,只契酒(他从来不抽烟,只喝酒。);二是表示意愿上的否定,例如,他没想再读书。(他不想再读书。);三是表示一种可能性,对心理动词的修饰,如,今天没可能落雨。(今天不可能下雨。);四是对未发生行为的一种否定,如,我今天没去,要明天才去。(我今天不走,要明天才走。);五是对一种静态情景、静态性质的一种描述与否定,例如,没早嘎,起得床了。(不早了,该起床了);六是对其他人意见与想法的一种不肯定或者是对自己观点、话语的更正,例如,甲:我们看过。乙:没,你记错嘎。(甲:我们看过。乙:不,你记错了。)又如,我1号,没,2号转来。(我15号,不,16号回来。);七是对关系的一种否定,例如他没是学生。(他不是学生。)。

  (二)否定词组“没得[mei tɛ]”的使用

  “没得”是贵州东南区域方言中使用比较广泛的否定词,具体的有两种用法,一是动词性质与普通话中“没有”相似,用在否定事物存在和所属、领有的语境下,例如:你还没得十八岁。(你还没有十八岁。),另一种则是副词性质,同等与普通话中“没有”,用于对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和曾经经历过的进行否定,例如:兹个话我没得讲过。(这话我没有说过。)等。

  三、总结

  贵州东南区域方言是贵州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音、语义、语法使用上都有着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受于地理位置、历史沿袭、民族习俗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方言的语法是有着其即为细腻、多样的使用方法的,同事在语法意义的表达上比普通话更加丰富,更加富有情感上的内容,对其方言语法特征的研究极有意义。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502.html,

Like (0)
写文章小能手的头像写文章小能手游客
Previous 2021年6月11日
Next 2021年7月31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