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茶产业运营模式研究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本文从2011-2019年安徽省茶产业发展数据入手,收集各类数据资料,整合分析:在茶园的生态环境、土壤、气候、水质及茶树的施肥防冻害方面的数据库的建立,分析2011-2019年安徽省茶产业数据变动原因及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减少茶叶生长过程损耗,提高茶叶产量产值,推动安徽省茶产业高效发展。根据目前安徽省内农业产业发展及国家政策和人民消费意识,整理出如能更好地发展茶产业。

国家农业部办公厅发布了《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13-2019年)》明确指出要“促进全国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茶叶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对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就业、推动生态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安徽省属于茶叶重点区域,茶叶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潜在优势。安徽省XX也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茶叶产业层次,提高茶叶产业综合产出率和效益。”目前,我国的茶叶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在国内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况下,竞争也异常激烈。整个茶叶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1]

本文从安徽省茶产业2011-2019年茶园面积、生产产量、生产产值等全面深入分析,安徽省茶产业近年发展情况,分析其中存在的不足,对提高安徽省茶产业发展有较大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方案

1.研究内容

本课题调查并收集2011-2019年安徽省产业的数据,重点统计分析:茶叶产量(茶类结构、春茶的产量)、茶园面积(无性系良种比例、有机茶)、茶叶产值、茶叶出口(出口量及金额)、精制加工数据、茶叶批发市场统计数据(新昌中国茶市和皖南茶叶批发市场)、茶产业相关政策等数据。

针对2011-2019年安徽省茶产业发生的特殊事件,如茶叶生产技术的发展与变化、茶相关第三产业的发展等情况,结合个案研究进行阐述。

2.研究方法

(1)统计分析法

统计研究法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面积、数量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运用SPSS统计法对安徽省茶产业2011-2019年数据进行整合、分析、评价,总结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并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本课题中一些统计数据无法完整获取,将采取个案研究法的方法进行分析。

(3)PEST分析

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是政治(politics),E是经济(economy),S是社会(society),T是技术(technology)。在分析安徽省茶产业数据变动时,主要从这四个方面考虑导致茶产业数据变动原因。

二、安徽省茶叶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安徽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省,西边与安徽交接,北与江苏,上海相连。安徽省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气温适中,雨量充足,光照较多,气候湿润。地形复杂,以山地和丘陵为主,适宜茶叶的生长。茶叶作为安徽的特色传统经济作物,在全省农业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近几年,安徽的茶叶生产总值在不断增加的同时,增速却在不断放缓。安徽省茶叶产业发展表面上的欣欣向荣,难以掩盖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在这里,本文将从生产、加工、流通、消费以及科研与新品开发五个角度来分析一下安徽茶叶产业的现状。

(一)安徽省茶叶产业的生产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的茶叶产业发展十分迅速。1984年茶叶正式退出国家统购统销体制之后,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造就了茶农和乡镇茶叶生产组织的兴起。农户家庭成为了茶叶基本的生产组织。这解放了生产力,茶叶的种植面积不断增加,茶叶的生产面积从2000年的193.29万亩增加到了2016年的274.5万亩。安徽茶园大都分布在山区、半山区和丘陵地带。根据安徽省的气候、土壤、山脉以及生产布局等,可以将安徽的茶区划分为四个,即:皖西北茶区、皖东南茶区、皖南茶区和金街茶区。

表1 2011-2019年安徽省茶叶产量、茶园面积、总产值统计

年份 茶园面积(公顷) 茶叶产值(亿元) 茶叶产量(吨)
2011 168900.00 56.11 160229.00
2012 174100.00 65.88 162345.00
2013 176000.00 75.34 167411.00
2014 178000.00 90.50 162735.00
2015 180000.00 106.00 165100.00
2016 184666.67 115.00 175000.00
2017 183333.33 131.30 156300.00
2018 187266.67 150.00 183570.00
2019 196666.67 168.60 176000.00

数据来源:从安徽省农业厅收集整理

在安徽省所种植的茶叶中,接近99%的是绿茶,其余的1%主要由红茶、乌龙茶和紧压茶等其他茶类构成。2016年全省茶园总面积274.5万亩,比2015年增加1.6万亩,增长0.6%,占全国茶园总面积的7.74%。茶叶总产量17.48万吨,比2015年增加0.5万吨,增长2.9%,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9.77%;茶叶总产值114.66亿元,占全国茶叶农业产值的13.55%,名优茶继续稳步发展,名优茶产量7.5万吨,比2015年增加0.4万吨,增长5.6%。总体来看,安徽省的茶叶产业仍在不断发展。茶叶的产量与种植面积是成正比例的。但是,受土壤、气候以及农业用地面积等因素的限制,茶叶的种植面积扩大到一定程度就无法继续下去了。因此,提高茶园的管理水平就很重要。

全省2016年拥有的无公害茶园面积达143999.85公顷,占茶园总面积的79.10%,有机茶认证企业也接近350家。安徽省茶叶种植多是家庭式的分散种植,大型的茶园相对较少,茶叶生产的机械化还有待继续提高。截止2015年底,安徽省拥有6900台采茶机和1.33万台修剪机,机采茶园面积超过41333.29公顷,机械修剪面积达到了104666.56公顷,机制名优茶达到6.40万吨,占名优茶总产量的98%。

(二)安徽省茶叶产业的加工业发展现状

茶叶的加工可以分为三种,即初加工、精加工和深加工。精加工和深加工以初加工为基础,是茶叶价值得到体现的关键。因此,这三种加工都是不可或缺的。

在2000年一2003年间,由于产业升级改造,兼并重组不断,故此初制茶厂的数量实际是减少的,但兼并重组后的初制茶加工厂实力得到提升,这有利于提高茶叶的初次加工质量。在2009年,安徽省仅有1000家左右的初制茶厂基本符合省级标准,另外大约2000家小茶厂因为资源和布局不合理等原因必须淘汰。故此,初制茶厂的数量是先降,随后略有增长并基本保持稳定。留在市场里参与竞争的初制茶厂基本上都实现了“茶厂标准化、加工规范化和产品无公害化”的改造目标。“全省有产茶县(市、区)72个,茶农超过170万户,各类茶叶市场131家,茶叶加工企业近6000家。茶叶产值占全省经济作物总产值的10%以上,茶叶收入已成为山区和半山区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初制茶厂仅是对茶叶的初步加工而已,精制茶才是重点。

(三)安徽省茶叶产业的流通现状

目前,国内各地茶叶企业都加大了茶叶的市场营销力度,都在极力拓展茶叶市场空间。茶叶的交易基本摆脱了XX的干预,以市场价格为交易的指导价格来进行茶叶的生产和销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2014年4月发布了国内第一个绿茶价格指数——大佛龙井价格指数,这都是茶叶市场化的重要体现。

表2 2011-2019年安徽省茶叶出口额与出口量统计

年份 茶叶产值(亿元) 茶叶产量(吨) 茶叶出口(吨) 出口金额(万美元)
2011 56.11 160229.00 289431.00 60713.30
2012 65.88 162345.00 296935.00 68239.60
2013 75.34 167411.00 302951.59 70494.72
2014 90.50 162735.00 302525.00 78416.90
2015 106.00 165100.00 322600.00 96500.00
2016 115.00 175000.00 313000.00 104200.00
2017 131.30 156300.00 325775.00 124686.00
2018 150.00 183570.00 301000.00 127300.00
2019 168.60 176000.00 325000.00 138000.00

数据来源:从安徽省农业厅收集整理

安徽省作为中国主要的绿茶主产区,拥有国内最大的两个绿茶初级批发市场。这两个市场分别是:皖南茶叶批发市场和新昌中国茶市。除此之外,其他县市也在积极地发展茶叶初级批发市场,新建茶城及批发市场规模大,吸引了国内各地的茶叶厂商。

表3 2019年安徽省主要茶叶批发市场统计数据

名称 建筑面积(万㎡) 规划铺位(个) 年交易额(亿元) 年交易量(万t)
新昌中国茶市 10.00 433 9.07 12.69
皖南茶叶市场 6.70 200 4.20 12.40
皖中生态茶市场 3.44 500 0.30 2.41
千岛湖茶叶市场 2.90 300 0.32 4.23
武义茶城 2.60 160 0.25 2.80

数据来源:从安徽省农业厅收集整理

从表3可以看出安徽省的茶叶交易市场是很发达的。茶叶的流通是可以得到保证的。

(四)安徽茶叶产业的消费现状

在国内,各类茶叶的价格均有所上涨,茶类的消费逐渐趋向多元化。其中,绿茶的增长仍是主流;乌龙茶特别是铁观音的消费增长速度很快,不断地由少数地区消费向全国大中城市拓展。普洱茶的增长也逐渐提速,这与通过媒体的宣传是分不开的。

三、安徽省茶叶产业竞争力的具体分析

(一)安徽茶叶产业的比较分析

有比较才有鉴别。安徽省的茶叶产业在国内的竞争力怎么样,是需要与国内其他省份进行比较才能有个直观的认识。在此,我选取了江苏省、福建省、云南省。同时,选取了茶叶总产量、国内市场占有率、茶叶种植面积、茶叶采摘面积、各类茶叶产量这五个指标,通过下列表格来进行描述。

表4四省份国内茶叶产量及市场占有率

年份 茶叶产量(吨) 各省国内市场占有率(%)
全国 江苏 安徽 福建 云南 江苏 安徽 福建 云南
2015 1028064 13279 152361 200059 138176 1.29 14.82 19.45 13.44
2016 1165500 14801 160229 223933 169866 1.26 13.75 19.21 14.57
2017 1257600 15487 162345 247268 171535 1.23 12.91 19.66 13.64
2018 1358642 15721 167411 265659 182948 1.16 12.32 19.55 13.47
2019 1475069 14861 162746 272616 207341 1.01 11.03 18.48 14.06

数据来源:中国茶叶网

从上表可看出安徽省与其他几个省份的年产量总体是增长的,2019年江苏和安徽受气候影响,降水异常偏少,干旱灾情严重,年产量比上年有所下降。江苏的国内茶叶市场占有率是逐年下降的,安徽省的也在下降,福建和云南的国内茶叶市场占有率基本保持稳定。从这个表可以看到,茶叶产业的市场竞争力是非常激烈的,安徽省的竞争力虽然处于前列,但地位依然不稳定。

(二)安徽茶叶产业的PEST分析

PEST分析是对安徽茶叶产业宏观环境进行分析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分析,可以辨明安徽省茶叶产业当前存在的,以及潜在的,由产业环境组成部分体现出来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1.政治法律因素

这里的政治法律因素只局限于国内,不涉及国外。茶叶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国家和地方XX对其给予了大力支持。农业部办公厅专门发布了((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13-2019年)》。在该规划里,要求茶区的各级XX高度重视茶业发展,加大信贷扶持力度,鼓励、引导茶叶加工、经营企业和茶农努力增加投入。根据国家农业部的这份规划要求,安徽省2016年底下发了《关于提升发展茶产业的若干意见》(皖政办发「2016]142号),这进一步加强了政策的扶持力度,对指导当前茶叶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在这份文件里,展望未来,提出了“建成茶树良种化、茶园生态化、加工规模化、生产机械化、经营产业化和优质、生态、高效的现代茶产业体系。”另外,根据《安徽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要求,安徽省科学技术厅,安徽省农业厅共同印发了《安徽省十县五十万亩茶产业升级转化工程实施方案》。

以上这些文件都是对安徽省茶叶产业起积极推动作用的政策来源。为了提高食品安全,2017年3月1口,卫生部和农业部联合发布的《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正式生效。在这新标准里,关于茶叶最大农药残留限量的规定有25项。这必将促进茶叶产业的升级,以提高茶叶质量来规避这些法律风险。按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中央政治局出台了“八项规定”;同时,省委也出台了“六条禁令”。很显然,这将对茶叶销售市场产生持续的影响,尤其是高端的礼品茶。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数据显示,以高端名优绿茶为例,茶叶价格普遍下跌在20%-30%之间,个别品种跌幅高达50%左右,高档礼品茶叶销量同比跌幅为20%-30%。受这些政策的影响,礼品茶消费会明显减少,“天价茶”将很难生存下去,做出改变势在必行。许多茶商都积极迎合这种消费市场的变化,及时推出了精简包装的中低端茶叶,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喜爱。

 2.经济环境分析

经济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全球茶叶产业也不例外。安徽省茶叶的出口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尽管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依然保持着比较高的增长速度。为了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国家制定了“扩内需,调结构”的经济发展思路,安徽省茶叶产业在出口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应当着力开拓国内茶叶消费市场,以提高国内的茶叶市场份额。

2016年,安徽的茶叶产量达到了17.2万吨,与上年相比增长了1.4%;全省的茶叶种植面积也达到了277万亩,与上年比,增长了1.5%。在全国茶叶种植总面积里,安徽的茶叶种植面积就占到了7.74%。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安徽的名优茶产量达到了7.5万吨,与上年相比增长了5.6%,产值首次突破了百亿大关,达到了114.4亿元。从这组数据,可以看到安徽茶叶产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丰硕成果。由此可见,茶叶产业在安徽就是一个优势产业。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关于公示2013年中国茶叶行业百强入围企业名单的通知》里,安徽的安徽省茶叶集团有限公司位列第二位,安徽华发茶业有限公司位列第十一位,安徽省诸暨绿剑茶业有限公司位列第十四位。在全国靠前的企业里,安徽就占了不少。这些都是带动茶叶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龙头企业。其中,安徽省茶叶集团有限公司自2015年获得“中国质量诚信企业”之后,于2017年再次获得了“中国质量诚信企业”。这进一步说明了安徽省茶叶产业的竞争力不断提高。

 3.社会文化环境的分析

饮茶具有悠长的历史。作为茶文化发祥地的安徽,在唐代中后期就开始萌芽,北宋时期继续发展,南宋时就形成了气候。当代的安徽作为茶叶的主产区自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2009年,安徽省获得了“中国茶都”的名誉称号。各式的茶馆,茶艺馆,茶楼,茶苑的规模和水平都堪称一流。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改善,消费水平大幅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重视生活的品位,讲究生活质量的人们越来越重视茶叶的消费。人们不但可以选择喝茶,而且还是讲究喝名茶和好茶。对茶具,泡茶的方法以及喝茶的环境氛围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喝茶,喝的就是健康,喝的就是精神情感上的享受。喝茶,具有浓厚的文化氛围。在这种新的环境之下,对茶叶产业的品牌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技术环境因素的影响

xx在1988年提出了“科学技术时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安徽省茶叶产业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茶叶的深加工,其发展必须要以科技为支撑点,进行技术创新。“所谓技术创新就是通过引进新产品,引用新技术,开辟新市场,控制原材料的新供应来源,实现企业的新组织,生产出一个完全新的或技术上有重大改进的产品及过程,而且这种产品被消费者所接收。”川其实,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在茶叶研究方面取得许多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的水平。

无性系良种茶园的种植面积是衡量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的茶叶生产水平的重要参考指标。无性系茶树良种的种质优良,是优质茶生产的上佳原材料。同时,其萌发时间比群体种提早一个星期左右,效益比一般的高一倍,内含的物质丰富。总的来看,无性系良种茶园是未来各个茶园竞争力的基础。安徽省在这方面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安徽研究培育出了21个经国家审定的茶树品种和20多个经省级审定的茶树新品种。

四、提高安徽省茶叶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安徽茶叶产业具有许多自身独特的优势,但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如前文所分析的,安徽省在茶叶种植面积上无法和云南省相比,在年产量上也比不过福建省。可是茶叶产业的竞争力却一点也不比他们差。在安徽茶叶的发展中,我们应该确定这样的发展思路:“以打造‘安徽绿茶’品牌为主线,以建设现代茶叶园区为重点,以茶叶精深加工为突破口,培育优势产区,实施基地、加工、产品、市场、品牌、主体六大提升工程,建设世界绿茶生产、加工、贸易和文化中心。”这是“十二五规划”里对茶叶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我认为这个是务实的,符合当前安徽茶叶产业发展的实际。[9]

安徽省要站在全局的角度来思考茶叶产业的发展,以国内市场的需求为主要导向,以绿色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契机,以强化基础设施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动力,积极培育现代茶叶产业以提高茶叶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努力推动安徽省向茶叶产业强省的华丽转变。

(一)加强安徽茶叶的品牌建设

品牌建设的实质就是将一个普通的产品品牌变成有市场竞争力的著名品牌(成功品牌)。近年来,我国茶叶产业发展迅速。各个企业也越来越明白茶叶品牌的重要性,一时之间茶叶市场里各种茶叶品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知名的大品牌却依然缺乏。茶叶作为三大饮料之一,提到其品牌当首推英国的立顿。据了解,一家立顿的年产值竟然占到中国七万家茶厂年产值的70%。由此我们可以看到知名品牌的威力,同时也能深刻地体会到中国“有名茶无名牌”的尴尬。

(二)推动茶叶的产业化经营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安徽茶叶的发展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因此在龙头企业的培育上要不遗余力,支持符合条件的茶叶龙头企业上市融资。因为市场竞争瞬息万变,竞争对手可不会等我们。加大力度扶持龙头企业是XX必须做的,可以通过在政策上倾斜,改善投资的环境,税收以及用地的审批等方面的优惠给予扶持。其次,积极采用新技术对现有的茶叶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并积极鼓励龙头企业通过采取兼并,租赁等方式尽快扩大生产规模,培养出几个大型的茶叶企业集团。再次,通过各种茶叶经济组织把分散的茶农整合起来,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这有助于推行标准化生产。最后,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将三者结合起来。这种模式有利于解决茶农茶叶难卖的问题,也有利于满足龙头企业对茶叶的需求问题。

在茶叶产业的产业化经营上,XX是起到主导的作用,规模化产业化有利于产生规模化效益,降低劳动生产的成本,提高茶叶加工的效率,使得茶叶的生产过程更加的规范化,有利于提升茶叶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是安徽茶叶产业不断壮大的必由之路。[13]不过,我们也要预计到,茶叶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必将导致不少茶企要么被整合,要么沦落为茶叶小商贩,甚至于被淘汰。但同时,受制于我国的国情,茶叶产业真正的大规模机械化,标准化生产短期内是无法实现的。因此,茶叶产业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人工种植、修剪、施肥、采摘、制茶将长期存在,因此人工成本将会不断上升。对此种困难我们也应当有足够的认识。

在茶叶产业化的过程中,会涉及各个方面和众多的XX部门。因此,茶叶产业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XX对此的认识不到位,政策支持力度不够大的话,也会影响茶叶产业化的步伐。

在产业化中,还要特别重视企业的管理问题。若是没有优秀的企业管理者,没有健全的现代企业制度,那么龙头企业的发展之路会夭折掉,更逞论品牌化建设。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电子商务打造自己的网络营销新方式,会起到良好的效果。我们无需置疑的是,中国的茶叶产业都处在一个黄金发展时期,茶叶产业化的趋势不唯独安徽省看到,其他的身分也对此洞若观火。安徽在茶叶产业化发展上应当有危机感,紧迫感。可以说,“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未来安徽茶叶在国内茶叶市场的地位就是由今天所进行的产业化发展和品牌化建设来奠定基础的。

(三)进一步提高茶叶产品的质量

茶叶质量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最主要的是掺杂作伪和农药残留量超标等。国家对于质量问题高度重视,并及时下发了《关于加强茶叶质量监督管理的几点意见》和《关于严格控制茶叶农药残留量,加强茶叶质量监督管理的通知》等重要的指导性文件。为了加强茶叶食品安全的保证力度,安徽省应该大力推广无公害茶、绿茶食品茶、有机茶等茶产品的认证。

(四)科技创新驱动茶叶产业的发展

“创新驱动发展”,茶叶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科学技术方面的创新。安徽省具有得天独厚的科研优势,充分转化新科技成果对促进皖茶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为了实现这个目的,XX在茶叶技术创新方面就应该加大支持力度,实施“科技兴茶”战略,这也是培育安徽省茶叶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措施之一。

首先,要放眼全国,充分利用安徽省内外的茶叶方面的专业人才,重视对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加快繁育茶树苗的新品种,提高茶园机械化管理,推行机械化采摘和制作,节约人工成本并提高茶叶产量。

其次,利用新兴技术大力开发茶饮料,袋泡茶、速溶茶以及低咖啡因茶等深加工的茶叶产品。这有利于提高茶叶资源综合利用的效率。同时,加快对无性系茶树良种的推广,这是实现茶叶优质,高效和高产的必由之路。

最后,提高安徽茶叶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的有效性,不断开发新品种,根据市场的变化生产出符合市场偏好需求的产品。

五、结论

安徽省是我国重要的产茶区域之一,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名优绿茶重点区域。安徽省不仅是我国绿茶生产加工的大省,而且也是茶叶出口的大省。本文主要研究了安徽省茶叶产业在国内的竞争力,通过比较分析,我们认为安徽茶叶产业的发展应该以绿茶为优势茶,着力打造“安徽绿茶”的品牌。[15]

通过PEST分析,我们看到安徽茶叶产业的环境整体上对茶叶产业的发展是有利的,政治法律上XX的鼎力支持,经济上茶叶的需求由出口逐渐向国内销售转变,技术上的不断创新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起到重大作用,社会文化上人们倾向于选择绿色健康的饮料,喝茶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总之,安徽省茶叶产业的发展环境总体是良好的。

针对前面的分析,安徽在继续提高茶叶产业的竞争力方面要向英国的立顿学习,努力打造出一个世界级的知名茶叶品牌。为此,要重视茶叶的科学研究和相关技术的应用,推行标准化生产,扩大企业的规模,打造真正的龙头企业,提高茶叶的质量安全,推动产业化经营。同时,也要加强有机茶相关技术和实验的研究,不断使之发展壮大。有机茶代表了茶叶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安徽已经在这方面走到了国内的前列,应不断努力扩大在这方面的优势。

参考文献

[1]倪雪华. 安徽省茶产业结构调整的实证研究[D].安徽大学,2002.

[2]马灵桦. 安徽省茶产业国内竞争力研究[D].宁波大学,2018.

[3]陈忠华. 安徽松阳县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

[4]马捷. 基于因子分析的安徽省茶叶出口竞争力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8.

[5]徐良斌. 建国以来安徽茶产业发展研究[D].安徽财经学院,2014.

[6]王东峰. 安徽省新昌县茶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

[7]许慧婧. 广东省茶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D].华南农业大学,2016.

[8]王东峰.安徽省新昌县茶叶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6.04

[9]陈忠华.安徽松阳县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04

[10]游隆德.松阳县生态茶产业的发展研究[D].安徽农林大学,2015.10

[11]陆德彪,金晶,毛祖法. 安徽省茶科技与产业现状及“十三五”思考[J]. 茶叶,2019,04:184-187.

[12]罗列万. 安徽省茶产业“十二五”回顾与“十三五”展望[J]. 中国茶叶加工,2016,03:42-46.

[13]钱杭园,杨小微,沈学政. 农产品品牌构建及其途径——以安徽茶产业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4,02:940-943.

[14]钱杭园,杨小微,孙文清. 安徽省茶叶品牌构建的途径与成效[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28-31.

[15]发展茶叶深加工,促进安徽省茶产业转型升级——安徽省茶叶深加工现状及发展对策[J]. 茶世界,2014,11:28-33.

[16]毛祖法,罗列万,陆德彪,俞燎远,金晶. 安徽省名优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 中国茶叶加工,2016,02:9-12.

[17]王忠盛,余华波,陈加土,徐孝兴. 从安徽省茶产业变化谈江山市茶产业发展思路[J]. 中国茶叶,2015,12:4-5.

[18]毛祖法,罗列万,陆德彪,俞燎远,金晶.安徽省名优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茶叶加工.2016.06

[19]沈智毅,张一民,俞其坤.安徽省茶叶加工企业发展之路[J].中国茶叶加工.2016.11(13)

[20]王莉娟.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及提高对策[J].国际商贸.2015.12

[21]Huaqin Xu,Runlin Xiao,Tongqing Song.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on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from the red soil in tea garden[J]. Frontiers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2012, Vol.2 (4), pp.418-422

[22]Weiping Lou; Shanlei Sun. Design of agricultural insurance policy for tea tree freezing damage in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Climatology . Springer. 2017.02.15.

安徽省茶产业运营模式研究

安徽省茶产业运营模式研究

价格 ¥9.90 发布时间 2023年4月16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28728.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4月16日
Next 2023年4月16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