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饮酒诗风格研究

摘 要

李白作为盛唐诗坛代表人物之一,其饮酒诗受前代文人、道家思想以及自身性格和经历的影响,气势恢宏,结构跳跃,想象奇特,意境开阔。其诗借助鲜活灵动的语言句式,寄寓浓烈深刻的情感,造就了以豪放飘逸为主导的风格。诗中开合自然、浑然天成的意境,结合李白旷达洒脱的心境和积极乐观的态度,使得诗歌兼有旷达风格,而李白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经历也使其诗带有悲慨色彩,因此其饮酒诗形成以豪放飘逸为主导,兼有旷达、悲慨的风格。李白饮酒诗奠定了自身在诗坛的地位,也给唐代诗坛带来较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李白;饮酒诗;风格

  一、文献综述

国内目前对于李白饮酒诗风格的专门研究较少,更多的是对李白所有诗歌整体诗风的研究,主要如下:

对于李白诗歌风格产生原因方面,不同学者对此有不同的理解。杨菲在《李白诗歌主导风格阐述》中,从诗人性格、内心情感、诗歌本身几方面对李白诗风产生原因进行了研究,其中包含部分饮酒诗。文中作者认为李白诗中有着佛、儒、道三教精华所在,正是由于三种不相容的文化都集中在李白身上,再加上自身复杂的思想性格和“功名身退”的理想,其内心世界常处于剧烈的矛盾中,才使得李白的诗风既有平静又有狂放,既有豪迈又有飘逸。而李春艳、梁存发、贺剑飞等人对李白不同类型诗的风格进行了分析,他们则认为李白诗风受其道教信仰影响较大,文章多探讨李白的创作风格与道教自然的关系。任磊、刘鲁倩、郑锦等人对李白饮酒诗蕴含的文学及思想渊源做出研究。李白创作饮酒诗的原因有很多,从文学角度来说是时代风气的熏染和前代魏晋名士的熏陶;从思想方面来说,李白一生思想极为复杂,但是在其饮酒诗创作中占主导地位的是道家和游侠精神。[1]

邱旭在《饮酒与李白诗风形成》中分析李白诗风与饮酒的关系。酒是有着深厚文化意蕴的饮品,更有舒心畅志、解愁忘优、助情发兴的神功奇效。文人饮酒更多的是借助酒的力量愉悦性情或激发灵感。李白时而浅酌微吟,时而狂歌痛饮,作为诗歌也相应的展现出逸态凌云、气骨高举的风格。[2]

康怀远在《李白诗歌分期论略》中,对李白不同时期的不同风格进行研究,作者认为李白在出蜀前后诗风以飘逸为主,入长安后变为豪放,被放还后是豪放中带有愤闷和沉郁,到了晚年被流放,诗中就充满了悲壮和不平之意。

李连发、田莉、袁冬等人对李白浪漫主义诗风进行了研究,其中也包含了部分饮酒诗,通过分析李白诗的表现手法,研究浪漫主义诗风及其形成原因。李白的浪漫主义精神,包括胸怀天下的人生理想;傲岸不屈的反抗精神;豪放不羁、追求自由的思想。李白通过大胆的夸张、多变的情感、清新的语言使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达到高度统一,富有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盛唐时期繁荣安定的社会特点,再联系李白豪放的性格和丰富的阅历,造就了其与众不同的浪漫主义诗风。

在不同诗人饮酒诗异同方面,朱俊俊、徐晓璐、樊婧等人将李白饮酒诗与其他诗人饮酒诗作出比较。他们将李白与杜甫、陶渊明等诗人的饮酒诗作出比较,分析不同诗人饮酒诗在风格和艺术特色上的共同点和区别。

二、绪论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繁荣和鼎盛时期,诞生了许多有名的诗人,创作了许多流传千古的诗句。提到唐诗和酒,人们常会想到李白。李白是盛唐时期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豪迈奔放、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根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的《李白全集》和中华书局出版的 《全唐诗外编》统计,现存诗(词)约1070余首。除去存疑、伪诗、同诗异名和与他人诗作相同的不计外,还有千余首。李白写饮酒和关涉到酒的诗,《李白酒诗注》一书收达251首之多,占了他现存全部诗作约1/4,我们称这些诗为”酒诗”。在《李白全集》中有三种类型诗,即:一是疑为伪作或模仿之作,如《暖酒》、《少年行》、《笑歌行》、《悲歌行》、《草书歌行》等;二是为他人之作,如《送别》、《送友生游峡中》为岑参和张籍的作品;三是同诗异名,如《送赵云卿》、《东武吟》,又分别以《赠钱徽君少阳》、《还山留别金门知己》诗名收入《李白全集》里。这些诗篇,虽写了饮酒,但未被计算在251首之内。经过粗略的计算,李白在酒诗里,使用”酒” 字为274次,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在李白的笔下,写饮酒的时候,并非只用一个”酒”字,有时用的是洒的别称”流霞”、”睡”;有时用的酒后的感觉一一”醉”;有时用是饮酒的动词”酌”;有时运用的是酒器的名称,如”杯”、”壶””槽”、”尊”、”筋”、”金悬”;有时用的是以酒祭祀的词”回”等。李白对这些词语使用的情况是“流霞”4次,”酶”3 次,”醉”159次,”酌”39次,”壶”34次,”筋”25次,”搏(尊) “38 次,”金蕾”6次。[3]

杜甫曾在《饮中八仙歌》中说到:“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酒与诗在李白身上交融出一个独特的人格。他有时踌躇满志,有壮怀激烈的雄心;有时又慷慨洒脱,不拘泥于世俗。他时而有儒风,又时而有侠气。得意了要喝酒,失意了也要喝酒。因此,李白的饮酒诗风格复杂多变。司空徒在《二十四诗品》中谈诗的风格,在刘勰等前人探讨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提升,将诗的风格分为二十四种,即: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4]

李白饮酒诗风格以豪放飘逸为主导,兼有旷达、悲慨的风格。

三、李白饮酒诗风格的具体表现

(一)豪放飘逸

李白饮酒诗以豪放飘逸为主导风格。所谓豪放,司空徒的《二十四诗品》中描述为“观花匪禁,吞吐大荒。由道反气,处得以狂。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前招三辰,后引凤凰。晓策六鳌,濯足扶桑。”[5]张国庆在《二十四诗品》诗歌美学中解释为,开放不羁的心胸,充盈浩荡的元气真力,由真实本性勃发而出的“豪”乃至于“狂”,瑰丽奇伟的万象。前三者均主要就诗人的主观胸襟气度着眼,后者则主要就诗歌的表现、意境、意象而言;前三者催生出后者并在后者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后者则以千汇万状的瑰伟姿态展示着前三者的精神。而飘逸其总体特征是逸然上举,飘然远引,它有机地融合着一系列阴柔美因素和弱化了的阳刚美因素。[6]这完美诠释了李白饮酒诗的风格,李白将豪放与飘逸在饮酒诗中完美相融,使得其诗在豪迈的同时又不显得粗犷,既有侠气又有儒风,使人在慷慨激昂的热情中,感到一丝空灵清新之意,这也是李白被称为“诗仙”的原因。而李白豪放飘逸的风格主要表现在恢宏的气势、奇特的想象、灵动的语言、灵活的句式上。

1.气势恢宏壮大,结构跳跃捭阖

李白的饮酒诗有着恢宏的气势,借着酒力,心中豪情难以抑制,直冲云霄,震撼人心。在《秋日与太原南栅饯阳曲王赞公贾少公石艾尹少公应举赴上都序》中,李白开篇先写“襟四塞之要冲,控五原之都邑”[7],尽显雄浑苍莽之意,浑厚的笔力营造出凌厉的气势,紧接着开合自然的景象将诗人内心的豪情恣肆流露:“屏俗事于烦襟,结浮欢于落景。俄而皓月生海,来窥醉容;黄云出关,半起秋色。数君乃辍酌慷慨,摇心促装。”[7]作为一首赠别诗,情景相生,境界壮阔,人们在交杯换盏的喧闹中,散去烦恼,享受乐趣,豪情四溢的诗句使人感受到鼓舞人心的力量,仿若身临其境。再者像《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中,豪放和飘逸交错相融,将气势烘托地极为宏大,“长风吹月度海来,遥劝仙人一杯酒。”[7]丰富的想象勾造出清风明月,人仙共醉的场景,“高阳小饮真琐琐,山公酩酊何如我。竹林七子去道赊,兰亭雄笔安足夸。”[7]诗人将古时的高阳池和竹林七贤的聚会与此景相比,就连《兰亭集序》也无可夸耀,是何等的豪放与狂妄。全诗跳跃的意象随情思变幻莫测,情感奔泻直下。

李白饮酒诗在结构上也是跳跃捭阖,诗歌恣肆奔放,跌宕起伏,感情强烈,富于变化。如在《将进酒》中,开头一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7]气势恢宏,犹如晴空霹雳,令人眼前一亮,内心澎湃。而下一句“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7]却是气势一下子弱下来,多了几分人生易逝的无奈,使人叹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7],此时气势又有上升的趋势,使人逐渐振奋。然而“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7]又变得消极起来。最后一句“与尔同消万古愁”,豪情中既有洒脱,又带了几分无奈,使人在这种矛盾的情感中回味无穷。整首诗气势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犹如浪涌,一层一层显得愈加宏大。再如《江上吟》中,李白乘舟江上,在箫笛声中“美酒樽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7],一派悠然自得,闲适宁静。后句“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7]也让人感到仙气飘飘,仿佛遨游于天地之间,然而醉酒之时,李白的思维进入高度活跃的状态,灵感喷涌而出,自称“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7],情绪瞬间高涨,显现出诗人一贯的豪放。开头的平静,结尾的狂放,可谓是跌宕起伏,前后的反差使气势愈加宏大,彰显出豪放的同时,又去了几分肆意,多了几分儒雅。开头的自然闲适完美地中和了结尾的昂扬激烈,豪放与飘逸比例和谐,恰到好处,使人在狂放中捕捉到几丝仙气。既将李白饮酒的“狂”去除了几分浮躁,增添了几分圆润和柔和,又不至于喧宾夺主,显得太过阴柔,既有豪气又有儒风。

2.想象丰富奇特,善用夸张比喻

李白有丰富的想象力,他常游历江湖,有着很深的阅历。在他的笔下,上到神话传说、天上星辰,下到人生百态、历史传闻无一不写入诗中。尤其在饮酒后,想象力得到激发,更是思如泉涌,一发不可收拾。在《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中,诗人运用独特的想象,没有刻意雕琢便自然而然地写出“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7]的诗句。喝醉的李白竟想要铲去君山而令湘水平铺,粗放的语言使胸中豪迈可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7],诗人将洞庭秋意,尽收于畅饮的醉意之中,令人回味无穷。而在另一首诗中,同样是描写君山,“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7]却写得空灵明净,“淡扫”、“画出”几词营造出宁静淡雅的意境,天地间的景物浑然一体,表现出超脱于尘世之外的高洁。面对同一景色,李白却营造了截然不同的意境,可见在兴酣之时,诗人的想象力高度活跃,风格间的转换游刃有余。再如《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中,李白更是毫不吝啬夸张和想象,“弯弓绿弦开,满月不惮坚。闲骑骏马猎,一射两虎穿。回旋若流光,转背落双鸢。”[7],将自己塑造成文武双全、身法飘逸的将士。而在《冬夜于随州紫阳先生餐霞楼送烟子元演隐仙城山序》中,李白与友人尽情畅饮,他们的雅兴竟如此激越:“别酒寒酌,醉青田而少留;魂梦晓飞,渡渌水以先去。”[7]醉意朦胧间,魂魄竟脱身而去,在梦中游荡,可谓是奇幻至极。

除此之外李白还喜欢运用夸张的数量词,来增添气势,烘托和加深豪放之情。“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7]“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7]无论再怎么厉害也不会千里都不留下行踪,诗人这样写无非就是为了将侠客的形象高大化,希望自己就是英勇无比,武功高强,慷慨重诺的侠客,将渴望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依托在诗中。还有“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将进酒》)[7],将诗人的豪纵狂放尽显;“好鞍好马乞与人,十千五千旋沽酒”(《少年行其三》)[7],把好鞍好马送给友人,遇见相投之人散尽千金也不在乎,勾勒出一个慷慨豪迈的少年形象。还有“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7],“堂上三千珠履客,瓮中百斛金陵春”[7]等诗句也均使用了夸张的数量词,使得气势宏大,豪放尽显。

3.语言鲜活灵动,格律形式不拘

李白饮酒诗虽豪情万丈,但语言却是鲜活灵动,有些句子看似平常,像是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但仔细品味,就能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隐藏的情感,韵味无穷,让人难以忘怀。如在《陪族叔当涂宰游化城寺升公清风亭》中写道:“了见水中月,青莲出尘埃。闲居清风亭,左右清风来。”[7],通俗易懂的诗句中显现出诗人畅怀于天地之间的洒脱与奔放,朴素中又透出几分出尘不染的仙气,有空灵飘逸之感。同样还有“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7],秋波与海色,泗水与徂徕,一个“落”字对一个“明”字,巧妙的运用对偶,使平实易懂的语言变得富有层次,在祝福友人的豪情之中,又多了几分不舍的柔情。“日晚湘水绿,孤舟无端倪。明湖涨秋月,独泛巴陵西。”(《夜泛洞庭寻裴侍御清酌》)[7]湖边泛舟的场景,使人有平静闲适之感。而后“曲尽酒亦倾,北窗醉如泥。人生且行乐,何必组与珪”[7]塑造出一个放荡不羁、不屑与尘世的醉客形象。情景交融,动中有静,用平淡的景色描写,淡化醉酒带来的粗犷,使诗句豪放的同时又带有几分文雅。忧愁在与朋友交杯换盏中消散,仅是几杯酒便可忘却世俗,沉醉于天地,如此豪放却不张扬,这也是李白飘逸的之处了。再如《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中,李白尽显清高自负之气。“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7],在当时佛、儒、道三教并重的时代,李白竟以“金粟如来”自比,可见是多么的狂放,可整首诗却是用朴素而趣味的语言,将狂放的情感变得灵动起来,调侃自己的同时,又将自己的豪爽高傲彰显,“狂”而不“野”,豪放之下隐藏着翩翩公子的文雅,仿佛谪仙人,可望而不可即,若春风拂面,吹去几分浮躁,令人心生好感。

除此之外,李白特别喜欢描写自己饮酒后的醉态,李白饮酒后放浪形骸、不拘小节,开心时便开怀大笑或放歌一夜,如“举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7],“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7];兴到浓时甚至翩翩起舞,如“酣来自作青海舞,秋风吹落紫绮冠。”[7],“要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7],“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7];悲伤时“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7]这些诗句声韵和谐、语言灵动、意境深邃。不论抒发什么情感,李白的诗句中总让人感到豪放的同时,又有一种缥缈空灵、超脱自然的美感,或许这也是李白被称为“谪仙人”的原因吧。

李白饮酒诗自由奔放,律诗较少,只有八十多首,以乐府和歌行居多。这两种体式格律不拘,字数灵活,不受形式的束缚,却能将诗人自由的内心和奔放的情感彰显,灵活的句式又使豪放之中带了几丝飘逸和灵动。如《对酒》中写道:“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7]开头便是三字句,词句简洁,却是对客观事物清晰的反映。而后转为七字句,整首诗篇幅不长,寥寥几句便将胡姬的音容笑貌塑造得活灵活现。虽然写的是十五岁胡姬的万种风情,但也是借此来讽刺和蔑视权贵。整首诗节奏明快,刻画清晰,将李白的豪气暗藏在诗句间。再如《扶风蒙士歌》中,“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7]三字句中夹杂着七字句,三个字便是一个动作,简洁明了,干净利落,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抒发的淋漓尽致。李白饮酒诗中很少使用对偶句式,却更显自然飘逸、无拘无束、豪情万丈。《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7]短短几句中,李白运用了六字句、四字句,使诗句变得灵活不死板,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墨描绘了宴会酣畅淋漓的场面,将内心的清高和无拘无束通过形式的不拘表现出来,词句空灵飘逸,但也不难读出李白的豪情与洒脱。

(二)旷达

所谓旷达,《二十四诗品》中描述为:“生者百岁,相去几何。欢乐苦短,忧愁实多。何如尊酒,日往烟萝。花覆茅檐,疏雨相过。倒酒既尽,杖藜行歌。孰不有古,南山峨峨。”[5] 张国庆在《二十四诗品》诗歌美学中解释:“旷达主要是指人的一种生命意识、人生态度和人的胸襟格调,具体说,即人在面对人生诸多困境时,以旷放通达的胸襟态度超越之,转而进入一种审美化的人生,在对美的自由观赏中优游卒岁。”[6]

李白仅在仕途呆了两年多,就收到了排挤,随后被赐金放还。而李白被放还后,依然保持着旷达洒脱的心境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因此其饮酒诗中也兼有旷达风格,展现出诗人清高自傲,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超脱自然的高雅形象。

李白在饮酒诗中常常情景相互映衬,表现出开合自然、浑然于天地之间的意境。如在《秋浦清溪雪夜对酒,客有唱鹧鸪者》中,“披君貂襜褕,对君白玉壶。雪花酒上灭,顿觉夜寒无”[7],虽是雪夜,但知交对饮,酣畅淋漓,纵使刺骨寒意也全然消散了。“清风动窗竹,越鸟起相呼。持此足为乐,何烦笙与竽”[7],风动鸟鸣便可成为一种享受,可见诗人此时是闲适自得的,豁达的情感与周围景物相互映衬,乐观旷达的心境显露无疑。同样在另一首《陈情赠友人》中,“清琴弄云月,美酒娱冬春”[7],面对云月弹弄清琴,美酒佳酿欢娱冬春。“弄”、“娱”二字使其拟人化,清新灵动的语言将李白与友人相处时内心的闲适自得流露,借此坦率、诚挚地表明自己对友情坚忠不渝的初衷。再如《拟古十二首其五》,李白饮酒有感而发,“今日风日好,明日恐不如。春风笑于人,何乃愁自居。吹箫舞彩凤,酌醴鲙神鱼。千金买一醉,取乐不求余。”[7]一个“笑”字将春风拟人化,在诗人与自然的互动中,感到心情轻快。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整首诗展现出一个旷达乐观的李白形象,告诉我们人生易逝,应及时行乐。还有“坐月观宝书,拂霜弄瑶轸。倾壶事幽酌,顾影还独尽”(《北山独酌寄韦六》)[7],全诗丝毫没有因诗人独醉而给人孤寂之感,反而在观经书和抚瑶琴中,将山中精致的优美和山中生活的悠然彰显的淋漓尽致,有一种识得生活真味,乐以忘忧的愉悦之情。对于李白来说,饮酒不仅是一种物质享受,更是一种精神享受。

李白在诗中借酒回归自然,体悟生命的本真,达到物我一体的境界,如“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7];他又在诗中沉醉人生,体会自然之趣,将物色风光纳入胸怀,跳脱世俗之外,以谪仙人的目光体察入微,如“船上齐桡乐,湖心泛月归。白鸥闲不去,争拂酒筵飞”[7]。李白以脱俗雅韵畅饮,在诗中营造出空灵明秀、静谧安适的意境和物我为一、超乎生死穷达的态度,展示出卓而不群、超凡脱俗的形象。

(三)悲慨

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对“悲慨”的描述是:“大风卷水,林木为摧。意苦若死,招憩不来。百岁如流,富贵冷灰。大道日往,若为雄才。壮士拂剑,浩然弥哀。萧萧落叶,漏雨苍苔。”[5]诗中以惊涛骇浪的场景突出悲壮的气氛和痛苦孤寂的心境。“悲慨”的艺术风格,表现为慷慨淋漓、悲愤沉郁又如歌如泣的壮美,有着浓烈的感情和触动人心的力量。古时许多文人雅士身世坎坷,壮志难酬,因此慷慨悲歌,抒发内心的不平之意,创作了大量此类风格的诗篇。它们是诗人悲壮慷慨情感的反映,也是诗人内心与现实矛盾斗争的产物。

李白一生仕途坎坷,饮酒的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借酒消愁,因此他的饮酒诗中有一部分充满了愤懑不平,无奈不甘,对社会的失望,和对黑暗官场的抨击。世人皆知李白在赐金放还后,常常借酒消愁,抒发心中的苦闷之情。但其实李白在未入仕之前也曾有过一段低迷的时期。李白向来有“黄金白璧买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7]的高傲,但为了实现自身的政治抱负,不得不委曲求全、四处求人。但最终还是没能入仕,于是李白便不断在诗中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和不甘。“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吟咏思管乐,此人已成灰。独酌聊自勉,谁贵经纶才。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7]。李白在诗中运用了孟尝君门客冯谖弹剑而歌的典故,将张垍比作孟尝君,自比冯谖,将求仕不得、报国无门的苦闷和无人赏识的悲哀与愤慨一吐为快。全诗给人沉郁之感,与李白一贯的豪放诗风不同。

李白被赐金放还后,深感社会和官场的黑暗,内心悲愤不已,常常以酒抒发心中的郁结,如《玉壶吟》中:“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7],首句便运用东晋王处仲酒后敲玉壶吟唱的典故,将渴望报效国家却无处施展的悲愤郁结显现。于是“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7]。“忽然”两字把诗人心头不可自已的愤激之情写得十分传神。“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7],李白以东方朔自喻,又以谪仙自命,词句间的无奈与抑郁寓于言表,与开头四句的悲愤情状遥相呼应,全诗豪气纵横,内心的悲愤难平滔滔不绝、喷涌而出。再如《流夜郎赠辛判官》中,开头“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7]怀念当年在长安时与权贵们开怀畅饮的情景,那时的诗人风华正茂,豪情万丈,备受宠信。可如今“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回?”[7]诗人因参加永王李磷幕府事而获罪,被流放到夜郎,只有等到大赦天下时,才能回归朝廷,为国尽一份力。回忆在长安时得意的生活,与如今的流放一对比,愤懑不甘显露无疑。“愁来饮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阳春”(《江夏赠韦南陵冰》)[7],面对接连不断的苦痛和辛酸,李白只能痛饮浇愁,“我且为君槌碎黄鹤楼,君亦为吾倒却鹦鹉洲。”[7]李白满腔激愤,想要“捶碎黄鹤楼”,“倒却鹦鹉洲”,除去心中的苦闷。然而黄鹤楼捶不碎,鹦鹉洲倒不了,纵使诗人再愤怒和不甘,最终还是化为了无可奈何的悲叹。整首诗情感奔放恣肆,强烈的悲愤直泻而出,仿佛心头压抑的山洪爆发而出,猛烈冲击着现实。在李白晚年时期,朝廷征伐史朝义,在金陵的李白毅然提剑赴淮北军前效力,可年近六旬的他不堪路途颠簸,半途生病,无奈只得返回金陵,感慨道:“天夺壮士心,长吁别吴京。”[7]仿佛一个满怀壮志的战士跃跃欲试的想要战斗,但英雄无用武之地,只得浩然长叹,心中无限悲痛。一句话为全诗奠定了慷慨悲凉的主调。“初发临沧观,醉栖征虏亭”[7],此时的醉酒是失落,是不甘,也是满腔热血却无能为力的悲慨。

四、李白饮酒诗风格产生原因

(一)前代文人风气影响

李白饮酒诗风格有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了前代文人饮酒风气的熏陶和影响。两汉时期,随着酒文化的发展,不少与酒相关的风俗开始出现,此时,酒就奠定了豪放洒脱的情感基础。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士饮酒之风开始兴起,酒渐渐地成为了“出淤泥而不染”、清高自傲的象征。如阮籍、嵇康等人那种名士风流的生活态度,就被无数后人效仿,其中就包括李白。豪放是李白诗歌的整体基调,其豪放风格的形成与诗人嗜酒有很大关系。李白痛饮狂歌,借酒催生出傲立世间的形象和狂放不羁的气概,尽情倾吐着半个盛唐的繁华,这与魏晋诗人的饮酒有着相似之处。快意饮酒对于魏晋士人来说已然成为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他们借酒抒发内心压抑的情感,将清醒时未敢直言的话语,用充满狂放和艺术感的诗句体现。他们借酒麻醉心灵,逃避现实,去除苦恼;或借此吐露不甘,咏尽悲愤,但诗还是诗,酒还是酒。然而到了李白,诗与酒达到高度融合的境界,展现出生命的力量,令人耳目一新,动人心魄。在魏晋名士中,李白尤其欣赏陶渊明并在诗中多次提及陶渊明,许多饮酒诗中都运用了陶渊明的典故或是化用其诗句。

在《嘲王历阳不肯饮酒》中,李白写道:“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空负头上巾,吾于尔何有?”[7]李白在席间频频举杯,却无人陪他喝酒。于是他赋诗一首,诗中写到的“五株柳”就是运用了陶渊明每逢饮酒聚会便抚弄无弦琴的典故,“空负头上巾”则是出自于陶渊明的“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陶渊明常用头巾滤酒,滤后再戴上,后来成为嗜酒为荣,率真自然的代表。李白运用陶渊明的典故,嘲笑王历阳表面以陶渊明为榜样,但喝酒不痛快,徒有虚名。词句间表现出嘲讽和激将之意,充分展现了李白的冲天豪气。

在《九日登山》中,李白更是想象着自己和陶渊明一起赏花饮酒。“为无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7]。此处的“白衣人”是指陶渊明,相传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曾身穿白衣见前来的官吏。而“为无杯中物”也是出自陶渊明的“天运苟如此,且尽杯中物”。另一首《答从弟幼成过西园见赠》中,“二季过旧壑,四邻驰华轩”[7]出自陶渊明的“华轩盈道路”;“啄粟坐樊笼”出自陶渊明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荣盛当作乐”出自陶渊明“取欢当作乐”。

除此之外,还有“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7]中的“泉明”,“虽游道林室,亦举陶潜杯”[7]中的“陶潜杯”,“吾兄诗酒继陶君,试宰中都天下闻”[7]中的“陶君”,“恭陪竹林宴,留醉与陶公”[7]中的“陶公”等等,均指的是陶渊明。可见李白内心对陶渊明充满了敬佩之意,而陶渊明饮酒诗的风格也对李白饮酒诗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二)道家思想和侠客精神的影响

李白心中一直都有着任侠思想。李白在《侠客行》中描绘了他心目中最完美的侠士形象。他们青春英武,佩戴缦胡缨,手中弯刀盛雪,银鞍白马,飒沓流星。他们的武功无人能敌,“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7]。他们重承诺轻生死,如朱亥、侯嬴般立下千秋功业,威名远扬。对于这样的侠士来说,酒是他们生命中不可或缺之物,是激发热血与激情的媒介。因此李白借酒使才,所谓“太白才高一醉间”,诗人在美酒的刺激下超然忘我,灵感喷涌欲出,带有空前绝后的豪情。

李白一生除了渴望建功立业、济世报国,还追求精神的自由与人格的独立。他借助诗酒传达着生命的活力,彰显无与伦比的豪迈气魄和遗世独立的高洁风骨。李白深受道家的影响,把物我两忘,天人合一作为人生的最高境界,修养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静心镇定,寻得乾坤自在,因而最能得酒中之趣,达到万丈红尘自去留的人生境界,同时也为其飘逸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李白多次在饮酒诗中表现了不拘泥世俗,超脱自然的旷达情怀。“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7],“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山中与幽人对酌》)[7],直率的话语体现出李白酣畅淋漓的情态,展现出随心所欲、超凡脱俗的形象以及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既然这一生注定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与其终日郁郁寡欢,还不如尽情享乐,笑提长剑指河山,也不枉来世间走一遭。

(三)自身性格和经历

李白涉猎百家之言,游历世间美景,阅历丰富、才高八斗,自然内心高度自信。他曾在《秋夜于安府送孟赞府兄还都序》这样刻画孟赞府:“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至于酒情中酣,天机俊发,则谈笑满席,风云冬天。”[7]如此豪迈爽朗的形象,实际上也是李白的自画像。与这样的形象相照应,李白的饮酒诗雄壮奇特、跌宕起伏也就不出意外了。

虽然李白的诗大多以豪放著称,但李白坎坷的仕途使他时常借酒消愁。李白生活在大唐盛世,在如此繁荣的时期,谁都希望自己能有一番作为。李白一生都希望自己能够超越凡庸,辅佐明主,使天下大治,海晏河清。在他看来,以自己的才华,必定能够扶摇直上,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但李白希望凭借帝王的赏识而入仕,一展宏图,而不是通过科举。他是一个骄傲的人,不愿匍匐在帝王之下,希望与帝王平等相待。李白的这种性格使他光芒尽显,但也为他日后的坎坷埋下了种子。早年李白多次拜访达官显贵,渴望通过举荐走上终南捷径,可仕途坎坷,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相比也不为过。落寞的李白在《秋于敬亭送从侄耑游庐山序》中写下了“酒隐安陆,蹉跎十年”[7]的诗句,黯然叹息。

而李白终于被举荐入仕后,因高傲的性情和不屑与权贵为伍的性格,很快收到排挤,仅两年便被赐金放还。被贬后的李白看到社会的混乱,官场的腐败,百姓的疾苦,却是百般无奈,意气难休,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沉浸于醉酒,借此抒发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悲愤失意的感情,因此造就了李白饮酒诗中悲慨的风格。

五、李白饮酒诗风格对个人及唐代诗坛影响

(一)对个人地位的影响

李白饮酒作诗,他的豪迈奔放和自然飘逸首先便奠定了他“酒仙”的地位。人们提到酒和诗,便不由自主地想起李白,李白成为了盛唐时期豪放诗风的代表。李白喜饮酒作诗,他诗歌作品中反映出了诗人独特的人格魅力。斟一壶长安月色下酒,饮一口盛世百代千秋,便化作了诗词三百首。一声狂歌仰天笑,无需世人懂,一琴一剑一壶酒,便成就了盛世风流。李白一生怀有宏大的政治抱负,渴望辅佐明君、报效国家,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

而李白又因爱饮酒和豪放的性情,广交好友。许多诗人夸赞李白的才情时,也将他与酒联系起来,诗句也多体现李白的豪放,例如:“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不见》);“笑谈醉咏会仲友,春风换盏一壶幽”(《读李白》)等等。李白因饮酒体现出的率真和真实,为人们所热爱。在李白病逝后,人们传他是酒后捞月溺亡,人们不愿这位至情至性的酒仙就这么悲哀的死去,要他在豪放不羁中摆脱自然的束缚,死得充满诗意。可见李白豪放洒脱的风格在后人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就了他在诗坛的地位。

(二)对唐代诗坛的影响

李白饮酒诗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高妙,语言灵动,从形象塑造到手法的运用,都对后世诗人有着很大的启迪作用。如李贺被称为“诗鬼”,也喜饮酒,其诗构思奇绝、结构跳跃,想象丰富、夸张诡怪,语言上浓墨重彩、瑰丽奇峭,如《梦天》中“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柱香陌”。丰富的想象,神奇的仙境描写,就是受到了李白诗风的启发。而李贺与李白境遇相似,诗中也常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在《开愁歌》中描写的“一心愁谢如枯兰”与李白的“风吹兰折桂”一样,都是对秋风萧瑟时难逃凋谢命运的兰花的描写,用“枯兰”比喻自己的“愁心”,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李贺的 “壶中唤天云不开,白昼万里闲凄迷”也与李白的“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所表现的意境和愤慨相似。

再者韩愈和孟郊的诗也继承了李白自由豪放的风格,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中的“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与李白的“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都是悲愤中有几分狂放,豪迈的语言中又有几分沉稳,结构上也颇为相似。孟郊人生晚期才中了进士,常因无法施展抱负,而在林泉间饮酒作诗。“堂上陈美酒,堂下列清歌。劝君金屈卮,勿谓朱颜酡”(《劝酒》)诗中豪迈之情尽显,而人生易逝及时行乐的态度也有着李白的影子。

李白饮酒诗表现情感感慨苍茫、豪情激荡,具有不可遏制的气势,词句间豪放张狂尽显。语言上用笔灵活,极具风采,善于写景,情景相互映衬,营造雄壮或清丽的意境,表现开合自然、跌宕起伏的情绪,刻画人物形象时展现人物个性的独立和冰清玉洁的精神,诗中具有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有一种天马行空的飘逸感。李白借酒雄鸣于大唐盛世,成为诗仙酒圣,获得了千古美名。饮酒成就了诗人的诗酒风流,更是盛唐气象的折射,也是对诗人诗酒人生的最好诠释。

参考文献

[1].郑锦.论李白饮酒诗的文学及思想渊源[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8(8):2-2.

[2].邱旭.饮酒与李白诗风形成[J].社科纵横,2008,23(3):105-106.

[3].黄天禄.诗酒一体相得益彰——论李白与酒诗和爱酒的理由[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6):14-17.

[4].陈焱.方圆之间,艺游古今——从青年书法家李炯峰书法创作说开去[J]. 中国民族博览,2018(8):13-13.

[5].司空图.二十四诗品[M].崇文书局,2018.

[6].张国庆.《二十四诗品》诗歌美学[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4(4):128-133.

[7].王琦.李太白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2011.

[8].张小琦.李白的饮酒诗研究[J].戏剧之家,2019(33):211-213.

[9].孟修祥.论李白的饮酒诗[J].中国文学研究,1989(4):12-16.

[10].李军.论李贺对李白诗歌的继承与发展[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2,10(3):59-65.

[11].刘美燕.唐诗与酒[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97-112.

李白饮酒诗风格研究

李白饮酒诗风格研究

价格 ¥5.50 发布时间 2023年4月28日
已付费?登录刷新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32480.html,

Like (0)
1158的头像1158编辑
Previous 2023年4月28日
Next 2023年4月28日

相关推荐

My title page cont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