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从十八大开创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以来,都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核心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解释了精神文明建设的精髓,也让中国的文明建设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社会思想文化的本质不仅包涵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还引领了精神文明的走向和性质,每个社会都必须建设属于这个时段的价值核心体系,而针对我国而开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于促进国家发展与民族进步具有巨大战略意义。因此,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以及解决其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的不足与困境,是实现国家两个“一百年”计划与谋求人民幸福福祉的根源所在。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用
XXX理论是科学的思想理论,它代表着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体方向。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是XXX的理论基础,它信守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我们要努力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采用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马克思思想引导下,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它最大的优势就是结合了中国的国情,又坚持了马克思基本理论,具有国家自己的特色,是科学的、合理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XXX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这包括的科学内涵同样也具有四个不同的大方向,由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便得以构筑完整。马哲作为一门人类智慧璀璨的结晶,百年来一直指导着xxx人的奋斗目标和工作方法,其思想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所在。
XXX终极理想是人类共产主义社会的共同目标,荟萃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培育祖国的下一代以刻不容缓。因此,时代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的历史意义,并逐步形成了全党全民共同的思想观念和精神支柱,具有高度的现实针对性。XXX十八大用二十四个字,概括出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它们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同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二十四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次对社会主义价值观进行了表述。作为一名即将成为普通幼儿的教师,该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如何将犹如白纸一张的孩子们循循善诱到正轨上,是我今生今世都必须要思考与反思的重要话题。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对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国家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各方面不平衡现象的需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这项工程成为了党和国家今后发展的根本任务。因此,对社会主义公民在原有的基础上,增添了与时俱进的新定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成为了XXX社会主义公民的新要求,新规章。这对中华民族的整体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都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从国家角度而言,全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仅有助于巩固全国人民精诚团结与刻苦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并且,在建设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在众多人的心中产生思想的共鸣,和智慧的碰撞,从而形成共同理想,以安国策。十八大指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前提是必须要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有了这项基本国家方针,就可以明确揭示了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决定了一个人什么样高度的梦想,假如社会上的每个公民,不论老幼都依照“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八个字作为自己的人生条例去践行,那么不用多少年,整个国度的整体国民素质将会大幅度提高,使中华文化能够更进一步被世人所认可推崇。社会主义人生观和价值观是一盏中国人为梦想而奋斗时的指明灯,是沙漠深处里的一面罗盘,指引旅人前行的方向,在历史的长河中,能够劈波斩浪,扬帆起航。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困境
虽然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光芒,社会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并且枝繁叶茂,无处不在彰显着勃勃生机。可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文化困境也在逐步显现并暴露出来,成为当前党和国家急需解决的历史性问题。这是因为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联系密切而造成的。纵览我国当今深刻的社会历史变革与快速的经济发展,加剧了文化元素的复杂性与文化多元化之间的差异与冲突,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困境有以下三点:
1.传统文化的消解,吞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和璀璨如繁星般的文化瑰宝,这是世界上任何国家都不具备的文化优势,是社会主义能够在我们国家散发活力的重要基础。可如今在中华大地上却有着一群别有用心之人,他们试图割裂历史,割断文化,肆意抹黑前人历史,淡化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归属感。他们在西方反动势力的煽动下,滋生各种邪教,妄图攻击党和国家之风日益盛行。
2.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类新事物的出现往往伴随着新思想、新潮流的诞生。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深刻碰撞,其优越性与主导地位受到挑战,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难以展现。原因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严重脱节,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现代生活的深入结合。加之其宣传教育方式往往枯燥、使用的途径与手段过于陈旧单一,难以适应现代人的口味和新奇感。这些客观的社会情况无一不是消磨了人们对传统文化接受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结论
我们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从未如此之近之际,社会主义复合型人才的建设愈发重要。大学生是促进下一个一百年工程发展的主力军。提高师范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政治觉悟已然成为国家教育行业的一大重要使命。在这个开放与变革共进,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重大节点,世界上所有的国家和民族都在你追我赶的朝更高的文明迈进。时不待我,要想早日实现先辈的夙愿,完成中国百年来未竟的历史遗留问题。紧跟以XXXxx为领导核心的XXX精神和XXXXXX,与时俱进,使XXX核心价值观的活力迸发进每个炎黄子孙的灵魂深处。
参考文献
[1]曾狄; 李忠伟.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问题[M].北京:思想政治教育出版社,2013(6):26.
[2] 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2):16-17.
[3] 方爱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J]. 马克思主义研究 , 2010(2):13-14.
[4]. 王永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标指向和实现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 2013(3):4-5.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115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43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