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1.新课改提倡生命教育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把学生视为能动的个体,重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体验。它强调“培养目标应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郑莎莎.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中的生命教育[D],四川师范大学,2015.第2页.]可以说,新课改倡导生命教育,关注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因此,在小学中实施生命教育,既是贯彻落实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是拓宽学生生命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2.社会现实呼唤生命教育
当今社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使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舞台来展现自我;但是另一方面也使他们长期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身心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加之传统教育对生命教育的忽视,致使青少年生命意识淡薄,不懂得珍惜、热爱生命,一旦遭受挫折,就会形成不良心态,无法忍受痛苦,失去生活的信心,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无尽伤害。为此,开展生命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生命意识以及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3.语文课程注重生命教育
语文课程中的人文精神无处不在,它“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学科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刘亚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J],湖南教育·D版,2017年第08期.]由此观之,语文课程是开展生命教育的载体,理应受到教育者的重视。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通过对小学语文教材选文中的生命教育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生命教育的研究提供新的载体,丰富生命教育的理论。同时还可以从语文教材中挖掘新的知识点,为语文学科寻找新的素材,进而为教师培养小学生生命意识提供理论支撑,帮助学生深化对生命教育这一理念的思想认识。
2.实践意义
生命教育的理论价值无疑是重大的,但毕竟理论来源于实践,最终还要回归到实践中去,任何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完善。从生命教育角度分析小学语文教材选文,通过学科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可以使生命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以此来提升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形成关爱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生命价值观,推进小学语文教学和生命教育实践的发展。
(三)研究综述
1.国外现状研究
国外最先兴起对生命教育的研究,1968年X杰·唐纳·华特士首次倡导并践行生命教育思想,旨在解决当时X青少年的吸毒问题。澳大利亚于1979年成立“生命教育中心”,重在培养青少年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随后日本、新西兰、英国、俄罗斯等国也相继开展生命教育,共同推动着生命教育的持续发展。
2.国内现状研究
我国学者也对生命教育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吴晓山在《关于教育的生命哲学思考》一文中从哲学的角度论述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他认为生命教育是生命哲学和教育哲学的统一,研究和探索生命教育哲学,有利于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张毅和刘魁从现实的角度阐明生命教育要面向生命本身,走出生命教育的现代性困境,使人身心健康,生活幸福。此外,不少学者从教材的角度研究生命教育。比如蒋洁蕾在《八套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生命教育要素的比较研究》中通过对不同版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的比较,肯定了其中生命教育元素的共性,具有独特的价值。黄芳和王勇认为在生命教育视野下小学语文教材编排应从儿童角度出发,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服务。
总的来说,我国教育界对生命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是现今的小学并没有普及关于生命教育的课程,一般是依托教材进行生命教育。种种事件表明,生命教育已经是势在必行,挖掘小学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将会更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也更有利于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提高。
(四)研究方法
1.文本分析法
本研究从生命教育的视角,通过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选文进行解读,总结出教材选文中生命教育的亮点,以便深刻揭示教材选文的生命化程度。
2.文献研究法
通过中国知网及相关参考书目,搜集有关生命教育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资料。在认真阅读、分析、整理的基础上,去粗取精,选取对部编版小学语文生命教育最有价值的文献材料,边读边摘抄整理,为论文研究提供支撑。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
(一)内涵
生命教育,不言而喻就是指与生命相关的教育。刘济良在《生命教育论》一书中指出“生命教育就是在学生物质性生命的前提下,在个体生命的基础上,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对个体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进行完整性、人文性的生命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活出生命的意蕴,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赵思遥.生命教育视野下的小学语文绘本阅读对策研究[D],集美大学,2019.第6页.]在此基础上,本文将小学阶段语文学科中的生命教育的内涵界定为:教师依据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通过相应的生命教育专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和对语文教科书选文的深入讲解,唤醒学生的生命自觉意识,帮助学生学会珍惜生命,发展生命,并将这种理念浸润身边的人,使生命教育成为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的教育。
(二)重要性
开展生命教育,是增进学生和谐人格发展的需要。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以填鸭式教育和成才教育为主,这样的教育模式无疑非常注重学生智力潜能的开发,而对他们的道德、人格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此成长起来的学生没有空闲去思量和生命有关的问题,生命意识淡薄乃至缺失,他们无法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不懂得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其内心世界往往呈现出冷漠、彷徨、孤寂的情感特征。基于此种情况,开展生命教育,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理念的熏陶,意在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成长为一个拥有崇高生命价值追求、有健全人格的人。
开展生命教育,是推进建设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要。青少年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快速上升时期,但他们的心理发育还不够成熟,生理和心理发育的不平衡致使他们做事欠缺思虑,易冲动。近几年时常出现的校园恶性伤害件,不只给受害人带来伤害,也给自身和双方家庭带来无法弥补的心灵创伤和无可挽回的重大损失,同时还给学校造成了恶劣的负面影响,甚至严重影响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体悟人类生命的价值,善待自身生命,并推己及人关爱一切生命,唤醒他们承担起对自己、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推进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小学语文教材选文中的生命教育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第1页.]作为小学语文课程重中之重的教学材料——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它所选入的课文内容丰富多样,囊括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体现了自然奇观、生态破坏的境况,动物的生存之道,人类的艰辛成长历程与蜕变等,这些都是生命教育得以孕育发展的载体。因此,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教材选文中的生命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提升。
纵观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中能够体悟到很强的生命教育理念,以下表1从认识生命、善待生命、欣赏生命、砥砺生命四个维度对教材选文中的生命教育内容做统计分析:

(一)认识生命
生命是一种特殊的、高级的、复杂的物质运动形式。“生”字的本义是指草木从地下长出,后引申为事物的产生、发生,再引申为生命的孕育、发展、生生不息。换句话说,就是生命源于自然,有无限潜能,值得珍惜、探索、发展;“命”字本义是指“天命”,和个人的“命运”同义,是指客观条件的限制。如此生命便是指生活在有限现实世界中的生命个体的不断发展、更新。认识生命,首要的就是要明了生命它是经由出生、成长、衰老,直至死亡的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其次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不免会出现挫折,对此我们也应该有清晰的认知;最后生老病死是自然的法则,也是每个生命个体必经的历程。生命的有限性决定其死亡不可避免,那么面对死亡,我们该如何理性接纳生命的终结,同样也值得我们深思。此外,对于一直处于社会关系之中的人来说,如何恰当处理好个体生命与其他生命体之间的关系,也是我们需要思虑的问题。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认知水平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生命这一概念的更是处于懵懂状态,要想让他们正确感知生命、理性面对生命历程中的挫折以及生命的必然结局,就应该从引导小学生对各种生命的不同特征的认识开始,让他们与大自然相融合,认识和了解各种动植物的不同生命特性,知晓世间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的,且有自己独特的生命轨迹,进而认识到生命的美好与珍贵,激发他们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引领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文章共有11篇,大部分集中于小学低年级学段。一年级上册《小松鼠找花生》一文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知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让他们明白并非所有的果实都只能结在地面上,各种各样的植物都有其不同的生长发展规律。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他们应当多与大自然亲近,细心观察动植物的生长习性,认识各种生命。二年级下册的《小毛虫》这是一篇极富童趣的课文。文章讲述的是一只可怜又笨拙的小毛虫面对自身的情况它不悲观失望,一直尽心竭力地抽丝纺织,耐心等待,最终迎来了破茧成蝶的时刻。这篇选文不仅让小学生对小毛虫的生长过程有充分的认识,而且让学生明白在人生历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如意,我们不能因此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唯有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感受生命的快乐与美好。除了教导学生认识生命历程、坚韧面对挫折之外,教材还注重教导学生感恩父母,正确认识个体生命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在整套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中,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围绕“舐犊情深”这一主题选编了两篇精读课文《慈母情深》《父爱之舟》和一篇略读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文本均反映了父母之爱,重在让学生体会伟大的父母之爱,激发他们感恩父母、深爱父母的思想感情。
(二)善待生命
生命是独特的,也是伟大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为此我们需要善待生命。善待生命,首先要善待自己的生命,时常静下心来想一想,感觉、权衡一下当前的体力和精力是处在一种怎样的状态,是否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以便为后续的工作储备好能持续的精力和动力,以利再战,而不至于竭泽而渔,将精力消耗殆尽。其次,每一个生命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其他生命的帮助,所以善待生命也意味着善待他人的生命。
小学生大多数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般情况下,他们更加爱惜自己的生命,而当看到其他生命有了危险,遭到了威胁或损害时,却无法设身处地地感受,无法由爱自己的生命而体会到别人也是爱他自己的生命的。因此,教育中需要一种启蒙的力量,在孩子们的心中播下仁爱的种子,让他们无论何时都能以仁慈博爱的心善待身边的每一个生命。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教导学生善待生命的选文有12篇。三年级上册《灰雀》讲述了列宁在公园里寻找三只惹人喜爱的灰雀当中的一只时,遇到了将灰雀捉走的男孩,经过交谈,受到感动的男孩将灰雀放了回来。这个故事是要让学生爱护小动物,同时学习列宁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爱护的品格。三年级上册的另一篇文章《掌声》也向学生传达了要善待他人生命的理念,课文讲述的是一位新老师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让身患残疾且又有些忧郁自卑的女孩小英上台演讲,在她站定台上的那一刻得到了同学们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信心和勇气,逐步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这个故事让学生明白生活无处不需要掌声,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前进还是后退,这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都需要掌声。同时我们不要吝啬自己的掌声,在同学自卑的时候、身处困境的时候,及时伸出你的手。在其他学段也有同类型的文章,分别用不同的体裁向学生传播了善待生命的理念,使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学会关爱生命。
(二)欣赏生命
生命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财富,它的孕育、诞生和成长是一个非常神奇而又充满艰辛的过程,生命本身就是希望的存在,它是人世间最值得欣赏的对象。我们要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欣赏生命中的美好,力求创造一种广泛的和谐,让个体与自身生命和谐,与周围生命和谐,与自然万物和谐。
小学生受生活经验、知识水平、年龄因素等的限制,缺乏美的视野,对生命的体验仅停留在表面,无法真正从内心感受。其实现实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只是学生缺乏对美的欣赏感受。在教育中要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审美感,使个体对世界始终保有乐观开放的心态,积极与周围世界进行交流,发现生命的美,提高学生对生命的审美感知力和理解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中引导学生学会欣赏生命的共有13篇,其大都以人与自然的人文主题为主。比如三年级下册《燕子》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生机勃勃的春天和活泼可爱的燕子,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文作者用心写景,通过描写大榕树的庞大茂盛和小鸟的活泼可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人鸟同乐、清幽高雅的自然风景画,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生命力的和谐与美好。一颗心里见风景,一棵树里见天堂。欣赏大自然生命的美不需要矫揉造作地夸张,它就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中,让人自然而然饱享其美,陶醉其美。六年级上册的《草原》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字里行间流溢着浓郁的草原风情:那辽阔美丽的草原景观,那主客相见、把酒联欢、依依惜别的感人场面,这一幅由文字构成的画卷让人如临其境,既领略了草原的美丽风光,也感受到了蒙古族同胞的纯朴、热情好客,以及蒙汉两族人民团结互助的深厚情谊,从而由衷地对大草原产生深深的爱恋之情。这正是一篇可以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的文章,从中欣赏大自然与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
(四)砥砺生命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桑林峰.在改革洪流中勇立潮头[J],新湘评论,2019(01):46.
参考文献:
[1]刘济良.生命教育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叶澜.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社,2015.
[3]江伟娇.小学语文学科渗透生命教育研究初探[J],中外企业家,2019(07):197.
[4]张剑飞.从生命教育视角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J],课程教育研究,2018(07):27.
[5]唐余富.在语文教材中挖掘生命教育元素[J],文学教育(下),2013(09):62-63.
[6]黄芳,王勇.生命教育视野下小学语文教材编制应然分析[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4(S3):56-61.
[7]吴阳熙.挖掘教材资源渗透“生命教育”——浅谈如何利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进行“生命教育”[J],教育观察,2019,8(18):18-20.
[8]任春茂.小学语文教科书(必修)选文中的生命教育内容解读——以人教版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02):222-223.
[9]李小梅.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生命教育探析[J],学周刊,2017(20):29-30.
[10]高菲.小学语文学科渗透生命教育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14):149.
[11]李艺.关于生命教育研究的文献综述[J],知识经济,2014(19):59+61.
[12]蔡亚平.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生命教育内容剖析[J],学周刊,2017(20):29-30.
[13]刘志梅.解读苏教版教材中的生命伦理关怀教育[J],小学教学参考,2015(33):23.
[14]樊超.冀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及其实践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8.
[15]崔文婷.小学语文教材选文中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16]王田田.生命教育视野下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选文分析[D],西南大学,2014.
[17]李娜.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中的生命教育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8]郑莎莎.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中的生命教育[D],四川师范大学,2015.
[19]王超.苏教版小学语文生命教育选文及教学方法研究[D],聊城大学,2018.
[20]孙云云.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生命教育探析[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1]蒋洁蕾.八套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生命教育要素的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投稿,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写文章小能手,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447766.cn/chachong/15521.html,